时间:2022-03-13 00:51: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工厂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控机床班根据技术职业学院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新的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强调理论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育,将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后劲。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力求反映科学技术在教育方面的新发展。
同学们在四月中旬到浦沅机械厂参观学习,看到现代化机械工业的生产热气腾腾的现状。加深了对工厂的深入了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事例。
1、在长油缸加工车间里,看到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先进技术――车、镗、滚一次成形的高光洁度的长深内孔加工技术和现场操作,目睹了加工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分屑粗镗刀和浮动精镗刀旁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研究了很久。对于刀具的复杂结构,几何角度,刃磨技巧,排屑技术等等都看得很仔细,研究得很深透。很多同学说:我们能看到具有世界加工技术水平的刀具和加工出来的高精度,高光洁度的长液压缸筒,真是受益很大。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2、在数控机床参观了一会,仔细看清了数控车床加工的过程,特别是了解到数控编程后,可以按顺序多次循环切削至到精加工的完成。,这样对于进一步学习好数控编程技术,学好练好磨刀技术提高了认识,为后一步学习打好了思想基础,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一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思考准备和决心。
3、在小件车间。王师傅机床旁,学到了很多机床的基本操作知识。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机床有机的结合和理解。对“三杆”“三箱”刀架、尾座、中心架跟刀架等机床结构和传动原理弄了个一清二楚。特别是王师傅介绍了几把刀具的几何形状、加工方法。他们听得入了神,很有启发,觉得自己进步了。
(二)深入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以巩固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成果为目标,以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学校建设为载体,以全国推普周为契机,积极开展教师文明礼仪大赛、师生普通话演讲、书法比赛、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把“推普”宣传与城市和乡镇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三)大力实施民办教育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建设、投资、师资等方面大力支持,在管理、教学、教研上大力帮扶指导,二是构建多元办学体系。以建设非营利性民办教育为主,依托现有公办名校创办民办学校;以社会资本建设营利性民办教育为辅,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学。三是监管多管齐下。引导社会力量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年检评估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学校安全负面清单,实行负面清单“一票否决”制度。
(四)严厉整治有偿补课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46
1 中职面对的困惑与存在问题
十以来,职业学校本着生产与教学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大纲与资格证对接原则,在实训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目前多数实训基地建设侧重是为学生提供训练环境而非生产环境。主要表现在:实训设备不配套,实训材料不充分;教师技能水平不高,实战经验不足;以仿真为主,生产为副。
现有校企合作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育人实践问题,但是这种模式在落实中还存在着:双方责、权、利定位不清;企业改变实训内容,延长工作时间,利用廉价学生劳动力赚取利润。教育部推行的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虽然为大家接受认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引厂入校建实训工厂不失为解决以上问题措施之一。
2 建立校内数控车间(实训工厂),推进落实现代学徒制
从河南省中原经济区产业布局和企业需求出发,学校引进郑州海特模具在校内建立实训工厂,解决生产实训中技术、设备、管理不足。
(1)实训设施。根据合作企业郑州海特模具公司产品需要,独立建设数铣车间、数车车间2800平米,配备有磨刀机、三坐标测量仪、线切割及电火花机床、普通车、铣、刨、磨、钻、镗、钳120多台。完全按照模具产品生产工艺安装设备,初步具备产品生产能力。
(2)组织管理。实训工厂按企业标准配备经理、各部部长、生产班组长,工程师傅、工艺员、财务人员等30余人。
(3)运行模式。企业经理对生产实训实行全面负责制,教学校长任副经理,负管理责任;班主任即工段长,更是远离家乡的父母,即是心里生活辅导师、也是行为规则、劳动纪律施门户师;生产师傅任教师,对生产技能和生产行为全方位指导,执行技能学习效果、行为规范定性与定量考核。
(4)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从计划制定、零件图纸绘制、职业素养教育、技能引领、生产实训、总结考核等环节着手,按照量化标准,精准实施。
(5)实训效果。我校数控专业通过引厂入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提高了专业区域服务能力,扩大专业品牌影响力,提高了实训设备利用效率,激发学生学技能练技能激情,缩短学生进入生产状态时间,弥补学校生产实践不足。学生通过加工不同零件,做到熟悉设备、学会了编程、掌握了工艺,养成了习惯、达到了学技能初衷。
3 实训工厂现代学徒制更能切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模式
实训工厂是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探索出符合中职教育的一种现代学徒制模式之一,与传统的走出学校的校企合作有着实质的不同,但也有形式上的相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3.1 主体明确 共赢合作
学校作为主体方是从提高专业技能教学效果出发建设的实训工厂,产权归学校,管理经营归企业合作方,企业把需要产品交给学校工厂,工厂按照教学安排,结合合作企业需求,安排生产,通过组织生产,学生得到训练,教学设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通过管理得到了合格产品,降低了成本,预定到合格员工,储备了劳动技能人才。
3.2 学练融合,教产一体
现行职业教育要实现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岗位技能与专业标准对接、学生与师傅对接在这种学校工厂现代学徒制模式中能够很好体现。学习就是训练,训练就是生产、生产就是也出产品,通过校企合作,把师傅引进学校,工厂建在学校实现了老师师傅一体,学生徒弟一体,教学生产一体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使学习效率最大化,生产成本最小化,兴趣发挥极致化。
3.3 定工定岗 全面轮训
学生在实训工厂按照数铣、数车、加工中心、产品造型设计不同工种,分组分人分岗,遵循先易后难,先仿真后演练,先学后做、先理论后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计算机绘图、工艺制定、刀具选定、工量具使用,加工操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故障检修等岗位项目训练,全面提高了职业操守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合作共赢、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也得到全面训练与提高。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0-0046-04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校办产业优势,创新“校中厂”运行模式,有效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应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对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社会发展需要,遵循“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注重品质、充实内涵、改革创新、办出特色”的工作方针,以“面向社会、面向人人、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为己任,以“培养学习型、员工式、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愿景,以“打造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为目标,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不断完善“校中厂”运行机制,构建了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实训工厂”模式,有效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一、内涵界定
“实训工厂”是将工厂的环境与项目引入学院,在学院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真实的实训生产场所,使学生得以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将“实训工厂”界定为:针对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并可开展技术服务而建设的实训生产场所。“实训工厂”具有独立的法人性质,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技术服务活动。具体而言,“实训工厂”主要体现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次,“实训工厂”具备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生产实训中学习锻炼专业技能的教学属性,集中体现教学做一体的特点;第二层次,“实训工厂”具备促生产、讲经营、重效益、产利润等方面的企业属性,学生的实训内容和岗位工作相对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第三层次,“实训工厂”具备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上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科研属性,注重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二、“五位一体”的功能分析
“实训工厂”既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逻辑起点,又是实训基地发展的高级目标,其功能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导向性的作用。
教学功能。“实训工厂”按照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各种实践教学。教师利用具体生产任务,把整个生产流程中所需的知识进行串联,形成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的新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生产功能。“实训工厂”实现生产与教学的合一,让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生产的各道程序、产品生产的要求以及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在实习实训中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训工厂”自身的造血功能,保障可持续性发展。
科研功能。“实训工厂”为企业提供种类多元的科技服务,承接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课题,以及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项目。通过应用课题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途径,成为向社会提供将技术创新教育转化为技术创新实践的平台。
培训功能。“实训工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对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选拔性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承担对学生或受培训者相应职业技能的鉴定考核工作。
示范功能。依据学校的办学基础和企业在市场体系中的实践运营理论,使实训、生产、科研同步进行,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以高水平、高质量、高品质为建设目标,在同类院校中切实发挥示范引领的功能。
三、“学院主导、工厂主体、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实训工厂”模式,实施“学院主导、工厂主体、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即实行学院直接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及领导班子成员由学院聘任;工厂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实施企业化管理,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并不断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各方面沟通联系,实现政、行、企、校多方联动。政府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到“实训工厂”运作中,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参与专业设计和课程开发,保证专业职业性和课程应用性;学院依托“实训工厂”完成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的任务,并借此实现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的有机衔接。
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实训工厂”坚持“教学实训、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三结合的原则,全面实现“八个合一”,即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生产车间与实训教室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
四、“项目导向”原则下的教学改革
(一)项目实施
“实训工厂”教学项目以真实的产品为载体,通过把工作项目转化为学习项目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对工作任务的调查分析,得出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制定教学项目的内容和标准,在承担真实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全面落实教学计划。通过项目开发和项目教学,全面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技能培养和承担生产任务相协调,形成合理科学的教学单元,使学生在“实训工厂”的学习和训练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二)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及认知水平的发展,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训阶段。第一学期:进入“实训工厂”之前,学生在课堂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岗位认知;第二学期:正式进入“实训工厂”,半工半读,实现学生身份转变;第三学期:加强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训,强化岗位适应能力,完全顶岗实习;第四学期: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开发;第五、六学期:除日常性的生产实训之外,学生参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及技术服务。
(三)管理考核
对于学生在“实训工厂”实训情况的考核,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劳动纪律、实训态度、平时作业、实训报告成绩以及最后的考核成绩等综合评定;考核按5级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训工厂”对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给予资金奖励,具体金额根据产生的效益而定。
五、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成本控制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即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管理行为。“实训工厂”的生产运营,需要对其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监督,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资源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范围内。为此,“实训工厂”科学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形成了一个多环节、多流程的成本控制体系。
事前评估。以全面了解内、外部环境以及生产运行状况为起点,进行深入评估和详细诊断,对效益成本率进行重点分析。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导向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大、性质重要的环节重点防范。
可行性分析。对成本控制方案进行综合考量,突出可行性分析和测试。在可行性分析过程中,仍把效益成本比率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
方案实施。注重事中控制,不断对比成本控制实施情况与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进行实时纠正。
事后评估。对成本控制过程进行事后的总结、归纳,分析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为下一环节成本控制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六、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ISO9000族标准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由美国国防部于1989年率先提出,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调从过程上对质量进行管理,主张通过对一个个过程、一个个步骤、一个个阶段实施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靠持续的变革和改进实现高质量。另外,在质量管理领域还有一个标准,即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质量监控与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监控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标准。ISO9000族标准和全面质量监控在管理理念、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方法等方面有十分相似的特点。二者都强调针对相互关联的所有过程进行严格规范的指标性监管,进而为一个组织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完善质量监控的框架和指南。
“实训工厂”构建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要保证其质量最终达成预期目标,必须贯穿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参照ISO9000族标准,对整个行为过程进行科学管理,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策略。为此,“实训工厂”质量管理,从规划总结、规章制度、管理岗位、实训教师、学生发展、设备设施、运行效果、信息建设、安全卫生等9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着手,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三个步骤进行全过程管理。第一,策划评价活动。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评价活动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组织人员对“实训工厂”质量进行评价。第二,实施质量评价。对照各级评价指标和构成要素,对“实训工厂”进行具体的评价测算,得出评价结果。第三,形成评价报告。根据评价数据和相关资料,形成简明而准确的评价报告,并定期对质量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七、建设成效
学校在服务区域、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四个服务”理念指引下,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实训工厂”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服装实训工厂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设备设施总价值近200万元,构建了与服装生产过程相呼应的“理实一体、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集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创收为一体的运行模式;下设的雀之灵工作室、制版工作室、样衣试制工作室以及拥有的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是面向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开展工艺训练与创新训练的实践教学平台;内设的市场营销部、技术部、生产部、行政事务部、供应部等部门,支持工厂的内部运营;通过与杭州富豪时装有限公司、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有效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实训,年产值达800万元。
机械制造实训工厂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设备设施总价值1200万元,以“定位准确、方法合理、过程保障、效果可见”为总体建设思路,按照企业实际的产品订单和生产模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变阶段化实践教学为系统化实践教学,变经验性技能培养为策略性技能培养,实现了课堂环节与实践环节、工厂生产任务与学院教学任务的有机融合;与国家电网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电器精密零部件、矿山机械零件等生产线,实现了利益共赢,年产值达300万元。
参考文献:
[1]林小兰.专业群教学视角下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1(4):55-57.
[2]周劲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107-109.
[3]杨丽芳.“教学工厂”办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1(12):176-178.
[4]赖永辉.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J].职教通讯,2012(3):75-77.
[5]余志雄.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及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6):302-306.
[6]刘诣.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7]王娜.企业质量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8]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9]卢美.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Factory in School” Running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Case of “Training Plant” Construction of Pingdi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REN We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