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5 22:10: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技小制作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气垫船又叫“腾空船”,是一种利用空气的支撑力升离水面的船。这种船一出现立即受到全世界造船界的关注。
老师在三天前也叫我们制作气垫船,我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制作气垫船的材料:光碟、101胶水、气球、瓶盖、吸管,开始准备做气垫船了。我一开始不会做,可是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多都做好了,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我班的同学做的样子都一样,可为什么有的跑远,有的跑近,有的跑快,还有的跑慢呢?我就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一边开始操作,可是一开始不大顺利,连瓶盖都粘不到光碟上,我就请妈妈帮忙。瓶盖终于粘好了,刚好粘在光碟的正中央,我看起来很满意。下一步工作是用针把瓶盖钻一个小洞,可是我不会用力,一下子把手都扎破了,但是我忍着疼痛继续干下去,小洞终于扎好了。然后我把气球放在上面,大功终于告成了,虽然样子不是太好看,但是我现在兴奋不已,因为这是我自己完成的手工制作。接下来我很紧张,因为要开始试了,能否成功呢?不管怎么说还是试一试吧!我就用吸管向瓶盖眼里吹气,然后把吸管拿开,把它放在桌面上,一松手,气垫船跑起来了,终于成功了,我的气垫船虽不及真正的气垫船,但是,它也是形式上的气垫船,所以我很自豪。
通过这一次气垫船的科技小制作,我更加喜欢上了科学,所以我以后要加倍的努力学习,将来的一个成功的科学家。
气垫船又叫“腾空船”,是一种利用空气的支撑力升离水面的船。这种船一出现立即受到全世界造船界的关注。
老师在三天前也叫我们制作气垫船,我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制作气垫船的材料:光碟、101胶水、气球、瓶盖、吸管,开始准备做气垫船了。我一开始不会做,可是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多都做好了,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我班的同学做的样子都一样,可为什么有的跑远,有的跑近,有的跑快,还有的跑慢呢?我就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一边开始操作,可是一开始不大顺利,连瓶盖都粘不到光碟上,我就请妈妈帮忙。瓶盖终于粘好了,刚好粘在光碟的正中央,我看起来很满意。下一步工作是用针把瓶盖钻一个小洞,可是我不会用力,一下子把手都扎破了,但是我忍着疼痛继续干下去,小洞终于扎好了。然后我把气球放在上面,大功终于告成了,虽然样子不是太好看,但是我现在兴奋不已,因为这是我自己完成的手工制作。接下来我很紧张,因为要开始试了,能否成功呢?不管怎么说还是试一试吧!我就用吸管向瓶盖眼里吹气,然后把吸管拿开,把它放在桌面上,一松手,气垫船跑起来了,终于成功了,我的气垫船虽不及真正的气垫船,但是,它也是形式上的气垫船,所以我很自豪。
通过这一次气垫船的科技小制作,我更加喜欢上了科学,所以我以后要加倍的努力学习,将来的一个成功的科学家。
全面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科技与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为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技教育活动计划。
一、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一些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概况,懂得现代科学的一些浅显知识,知道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富有想象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使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制作图,掌握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方法,初步学会使用刀、剪、锤、电烙铁等工具。
3、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实验的操作程序,能初步综合分析实验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现象。逐步培养学生能撰写简单实验报告。
4、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自然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5、通过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跨世纪的新型技术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方法途径:
1、实现三个转变: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转变为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把独学转变为共学,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的精神;把学科学转变为用科学。
2、重视三个培养:重视科研意识的培养;重视科研兴趣的培养;重视个性的培养。
3、注重四个突出:突出玩中学;突出想中学;突出做中学;突出用中学。
4、处理四个注意: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普及和提高关系;注意数量和质量关系;注意一般和重点的关系。
5、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教育活动氛围。
6、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兴趣。(1)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2)开展“成才从这里起步”和科技教育“四个一”活动。“四个一”内容:学生读一本科普读物,熟悉一种农作物或动物的生活环境、生长过程和生理习性;制作一件科技作品或手工作品,有一条发明设想的作品。(3)开展“五小”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五小”内容:小实验、小论文、小发明、小创作、小设想。每次比赛评出各个单项的前几名给予表扬奖励。
7、坚持以点带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全校性广泛发动,全员参与,人人动手,创造作品,逐步提高师生的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
8、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加在投入,注意实用。学校购置科技活动器材,使之达一类标准。设计一座科技作品橱,设立一间科技活动室供教学用。
三、组织实施:
制定目标各个阶段。
第一阶段:(1)成立科技活动领导组,研究各成员职责;
(2)制定阶段活动计划;
(3)介绍国内外科学家事迹;
(4)设立科技活动室,增添科技活动器械;
(5)自然学科教学中渗透新的科技知识。
第二阶段:(1)开展小制作活动;
(2)评选优秀小制作作品;
(3)陈列优秀小制作作品;
(4)请优秀小制作作品作者介绍创作思路及制作过程;
(5)组织撰写科技小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出刊优秀论文汇编。
1.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经过查阅资料与座谈,笔者了解到八、九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学习内容的逐步复杂加深,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呈现出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能对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另外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也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
1.2 利用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四个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精心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二是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三是利用黑板报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四是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录像片,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大增后,笔者趁热打铁,搜集了一些思维训练材料,开展了两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讲座,让学生了解创造思维的特点及应用实例,让学生感觉到创造离他们并不远,只要进行适当训练,加上自身钻研,人人都能成为小发明家,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笔者又适时地举办了物理“三小”活动讲座,提出活动方案、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学生一呼百应,积极参与,在这种背景下,物理“三小”活动就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2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1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如《初中生世界》《科学大众》,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水循环》后,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水污染情况;学习《平面镜成像》后,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光污染的情况;学习《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针对某些生活中的现象,尝试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或提出疑问,通过实验进行研究,撰写小论文,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几年来,笔者组织了多次小论文竞赛,评选优秀小论文,对获奖论文颁发荣誉证书,并把部分优秀小论文集结成册,发放到每位参加学生手中,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几年来,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组织开展了多次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身边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直尺、量筒、密度计、针孔照相机、蒸发演示器、角反射器、浮沉子、潜水艇模型等教学具,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对现有实验仪器进行改进或重新组合,搞些小发明、小创造,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物理组老师对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评奖,并隆重集会,请校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奖,获奖的学生自信心大增,在以后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没有获奖的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积极肯干,经过几年的活动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提高,小制作、小发明的作品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在笔者的努力下,学校专门腾出一个教室作为自制教学具(小制作、小发明)的展览室,不定期带领学生参观,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
3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三小”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单干,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其他同学组成互助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发现,小组合作更适合他们,在小组中,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比如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出好的创意及实施方案;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具体制作;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管理与协调;反省能力强的学生对小制作、小发明进行反省,评估,提出改进意见等,比如在制作浮沉子时,学生首先对浮沉子的原理进行探究(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搞明白后,再选择材料进行制作(这一过程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初步制作完成后,反省能力强的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实验,提高演示效果,美化制作工艺,使制作出来的作品既效果明显,又制作精致,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协调小组间同学各司其职,合作愉快,新的课程标准把合作学习作为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笔者发现在“三小”活动中,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合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4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1 课内外结合,培养创新精神
“课内”和“课外”各有其特点和功能,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的丰富的课外生活,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还为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机会,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和书本上获得知识进行创造力培养,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应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三小”活动,比如,笔者带领学生来到污染比较严重的盐河边,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污染源,排污口,采访一些重污染的工厂领导,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的谈论,提出治理污染的措施,撰写小论文,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在实地考察,撰写报告过程中,拓展视野,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4.2 以“三小”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创造能力
动手能力是学生物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体现。高中物理教材上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确定了很多新颖别致的课外小实验。这些课外小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我结合学生实际,另外给学生增补了10多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在教学“动量”的内容时增设了“利用自来水来观察反冲运动”;在教学“电场”的知识时增设了“观察静电屏蔽现象”;在教学“光的色散”时增设了“人造彩虹”等小实验。我将这些课外小实验,按教材顺序,让学生在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动手实施,每个实验都让学生独立设计,实践操作,结束后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对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小实验,我给予及时点拨与提示,包括实验的原理、所需要的器材及实验操作与观察的要领等。而有些实验原理比较简单,所需的器材较少而且在生活中又容易找到,则可让学生在课外随机完成;而那些需要用实验室器材的,则必须让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量自己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于水面”、“观察光的衍射”等都可由学生在实验室外完成,而“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显示与观察微小形变”等必须由学生在实验室中合作完成。
生动鲜活的课外小实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裨益。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和发明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创新思维往往产生于平时的点滴实践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开展一些小制作活动,从而既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拓展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完成科技小制作。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以致用也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在学习了知识后,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地完成小制作和小发明,可以极大地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如学习了“静电感应”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自主设计,有的学生制作了“简易静电吸尘器”,有的学生做出了“简易验电器”;在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后,有的学生“研制”出了“微型火箭”;在学习了电路的知识后,有的学生设计了“热得快的自控电路”、“节日小彩灯电路”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物理学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内化认知体验,创作科技小论文。
科技小论文是学生对物理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他们对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感受,学生针对学习中的所获所感,适当加工,将自己的思考呈现出来,不失为对问题的反思和升华。如学习了“向心力”的知识后,我遇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写科技小论文,有的学生写出了《汽车拐弯的安全》;学习了“动量定理”后,有的学生写出了《怎样让汽车更舒适》;学习了“超重和失重”的知识后,学生写出了《神舟飞船中的宇航员的生活》等,这些文章虽略显稚嫩,也不乏值得商榷之处,但处处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
3.科学合理展望,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科学合理的猜想是创造发明的前奏,学生只有敢于猜想,才会勇于实践,才会不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如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出一些令人深思的科幻文章,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人耳目一新。如《未来世界的能源》、《超导带给我们什么》、《反物质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碰撞》、《制作环保生物电池》等。
丰富多彩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情趣,让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科学想象,为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引着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学会思考,学会分析。
实施素质教育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以物理知识教学为骨干,以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的教学。本人试从以下几点通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渗透素质教育。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
素质教育的显着特点就是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当中,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开始,就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掌握现象的特征,开始认真地思考、猜想、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随即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去体会,试着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之中。
2.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多让给学生
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主导位置,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去思考、讨论问题、探索规律,从而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仅有短暂的40分钟,时间稍纵即逝,教师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去讨论,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务必要控制好时间和课堂节奏,在环节安排上一定要科学合理。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想在物理实验课程当中更好的将素质教育渗透进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处理好试验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要单刀直入,防止拖泥带水,在展示学习内容时要充分、要展示出实用意义;教学思路要清晰,层次要清楚,过程要流畅,过渡衔接要自然、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掌握清楚,实验设计要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课堂教学结构要严谨,前面的教学内容应是后面的“铺垫”,后面的知识应是前面的延伸,做到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
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情感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对实验教学过程当中的突发事件要有所估计,有所准备,实验的准备要十分充分,实验环节必须交待清楚,实验中必须力求做到成功,实验现象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观察到,观察现象前必须告知观察方向,下达好思考任务。
三、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本人认为将其分布在三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本人认为,可以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一部分。
如在《动量》一章里可增设“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可增设“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可增设“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还可将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
四、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做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可去完成“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等;学完“磁场”后,学生可去进行“指南针制作”等。
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活动,能够极大地陶冶学生们的科学情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幻想的能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献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
为了鼓励先进,全面推进我校科技创新活动迈上新台阶,决定:授予六(113)、四(73)、四新班三个班级为科技创新活动先进班级;邓佳玲等2名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获一等奖,邓林培等3名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获二等奖,罗杰等7名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获三等奖;石子方等3名同学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作品获一等奖,殷雨琪等5名同学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作品获二等奖,胡君等8名同学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作品获三等奖。殷雨淇等6名同学的科幻绘画获一等奖,殷鸿杰等12名同学的科幻绘画作品获二等奖,龙虹伟等发20名同学的科幻绘画获三等奖。在此,学校向获奖的同学和老师表示祝贺,向付出辛勤劳动的指导老师表示感谢。现予以通报表彰(获奖名单附后)。
竞赛项目
获奖项目
学生姓名
班级
辅导老师
奖励等级
科
技
发
明
.
小
制
作
地震报警仪
邓佳玲
四(73)
刘菊云
一等奖
带锁的衣架
刘璐雯
六(117)
夏 琴
一等奖
报信信箱
邓林培
五(119)
邓江南
二等奖
校徽
殷 飞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二等奖
年年有余
张 柳
六(116)
颜 飞
二等奖
手控小风扇
罗 杰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捕鸟(鼠)器
刘 瑶
六(113)
刘菊香
三等奖
新式弹弓
方志刚
六(117)
夏 琴
三等奖
雷迅赛车
刘 珊
五(119)
邓江南
三等奖
热气球
殷龙滨
五(120)
毛婉凤
三等奖
发光笔
林 增
四(72)
林灿梅
三等奖
多功能垃圾桶
邓 婷 刘叶清
六(114)
邱少海
三等奖
科
技
实
践
活
动
.
小
论
文
蚯蚓能再生吗
石子方
六(113)
刘菊香
一等奖
蜘蛛是否吃死东西
温明霞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一等奖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周 烨
六(118)
仇 丽
一等奖
蚯蚓没长眼睛
殷雨琪
六(113)
唐艳明
二等奖
鱼会说话吗
黄 鑫
六(118)
仇 丽
二等奖
鸡蛋洗为什么容易坏
殷园园 殷秋烨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二等奖
人、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唐 攀
六(120)
毛婉凤
二等奖
饲养小泥鳅
刘 薇
六(117)
夏 琴
二等奖
我的小发明
胡 君
三(76)
刘容容
三等奖
满杯水能倒过来吗
刘泓均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小议科技带来的好处
殷雯倩
五(121)
李兴发
三等奖
运动后会下降的秘密
陈 彤
六(117)
夏 琴
三等奖
你会正确使用洗衣粉吗
李雅文
五(122)
李翠林
三等奖
空气清洁器
毛 丹
六(113)
刘菊香
三等奖
自动摘果机器人
张施霖
四(73)
刘菊云
三等奖
污水净化器
唐安旭
四(73)
刘菊云
三等奖
科
幻
绘
画
地震防御系统
杨 婷
一(86)
刘小银
一等奖
植物汽油提取机
陈
二(81)
龙伶俐
一等奖
星际旅游
李勃强
三(78)
李美叶
一等奖
污水处理器
唐宇轩
四(73)
刘菊云
一等奖
海洋世界
刘赛帅
五(120)
毛婉凤
一等奖
海洋处理器
殷雨琪
六(113)
唐艳明
一等奖
海底乐园
邓琪匀
一(84)
潘芳梅
二等奖
人工降雨器
邓佳自
一(86)
刘小银
二等奖
海水淡化机
朱君林
二(79)
林 迪
二等奖
未来的城市
邓 洋
二(80)
杨东烨
二等奖
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张梦洁
三(74)
段勇术
二等奖
烟雾净化器
胡 君
三(76)
刘容容
二等奖
城市空气清新塔
毛龙欣 毛丹
四(73)
刘菊云
二等奖
电子牛奶场
刘 蓉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二等奖
未来新能源
魏雅萱
五(122)
李翠林
二等奖
未来清洁师
邓林培
五(119)
邓江南
二等奖
机器粮食工厂
殷鸿杰
六(114)
邱少海
二等奖
减灾一号
舒 琴
六(116)
颜 飞
二等奖
质量检测笔
唐心怡
一(84)
潘芳梅
三等奖
到月亮上过中秋
张雪怡
一(84)
潘芳梅
三等奖
我是环卫机器人
唐淑环
一(85)
戴红云
三等奖
神奇的树
熊 周
二(80)
周建芳
三等奖
森林卫士
潘英姿
二(80)
杨东烨
三等奖
安全交通机器人
唐质珠
二(80)
杨东烨
三等奖
美丽的大海
邓诗蔓
三(75)
刘香凤
三等奖
我的家乡
杨香婉
三(75)
刘香凤
三等奖
春之韵
戴 婷
三(75)
刘香凤
三等奖
神奇的鸟
刘自科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三等奖
能干的机器
欧阳步云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三等奖
自动摘果机器人
张施霖
四(73)
刘菊云
三等奖
太空清洁师
刘靖康
五(118)
仇 丽
三等奖
未来的太空世界
殷雪婧
五(121)
李兴发
三等奖
未来的生活
唐春瑶
五(118)
仇 丽
三等奖
空中楼阁
龙虹伟
六(113)
邓雪梅
三等奖
守护国家的绿地
曾桂发
六(116)
戴红云
三等奖
空中停车场
殷雨琪
六(113)
唐艳明
三等奖
光能杀虫器
刘 琳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海底新型屋
赵 芳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湾头中心小学
2011年12月21日
以“与智慧相伴,与科技同行”为核心理念的“科技教育”是高都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省级课题《小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开发了科技系列校本课程,内容有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实验、科技小论文、科学家故事等,把德育融入科技校本课程之中。例如,学校的无线电测向项目,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同伴之间的合作;在全省无线电竞赛中,队员们在山地里团结奋进、共同克服困难;在科技种植园里,同学们懂得了“粒粒皆辛苦”,也懂得了国家的进步和强盛需要不断创新的道理;学校开展的小发明、小制作、小绘画、小考察、小论文等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树立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世界观,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教育”让学生从内心到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德育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经过几年的发展,“科技教育”已经成为高都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学校寓德育于科技实践之中,开辟了德育工作新途径,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营造一种文化,创设校本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催生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深厚土壤。学校制定了《临沂高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
学校在理念文化建设、视觉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以幽雅的校园环境、生动有趣的科技廊道文化、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多彩的学生生活文化、高雅的艺术体育情趣,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精心打造“心育文化墙”“科技文化教育墙”。教学楼的宣传标语、走廊的名人名言,让墙体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学会做人;少年宫的廊道充满科技文化气息,并且贴近学生实际,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特色,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科技的力量。学校的“墙文化”让师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渗透于心,化为品质与行动。
让每一棵树都会传情。学校种有多种花木,过去,不仅是学生,即便是老师对它们也不甚了解,关爱不够。为此,学校组织教师上网查资料,整理出这些花木的科属、名称、习性、用途等相关信息,增加学生对花木的了解,也培养了对花木的感情,增强了环保意识。学校的每一棵树成为每一个班全体学生的“感恩树”“心愿树”,“树文化”成为校园又一道新风景。
搭建一套平台,开展校本德育活动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渗透德育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种动力,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去经历。学校不失时机地利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开展德育活动,利用班队会、教师例会、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检验。例如,学校开展了“文明礼貌月”“网上祭英烈”“首个烈士纪念日”“向国旗敬礼签名”“感恩母亲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健康、和谐发展,效果显著。
实施素质教育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以物理知识教学为骨干,以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的教学。本人试从以下几点通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渗透素质教育。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当中,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开始,就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掌握现象的特征,开始认真地思考、猜想、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随即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去体会,试着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之中。
2.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多让给学生
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主导位置,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去思考、讨论问题、探索规律,从而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仅有短暂的40分钟,时间稍纵即逝,教师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去讨论,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务必要控制好时间和课堂节奏,在环节安排上一定要科学合理。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想在物理实验课程当中更好的将素质教育渗透进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处理好试验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要单刀直入,防止拖泥带水,在展示学习内容时要充分、要展示出实用意义;教学思路要清晰,层次要清楚,过程要流畅,过渡衔接要自然、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掌握清楚,实验设计要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课堂教学结构要严谨,前面的教学内容应是后面的“铺垫”,后面的知识应是前面的延伸,做到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
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情感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对实验教学过程当中的突发事件要有所估计,有所准备,实验的准备要十分充分,实验环节必须交待清楚,实验中必须力求做到成功,实验现象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观察到,观察现象前必须告知观察方向,下达好思考任务。
三、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本人认为将其分布在三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本人认为,可以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一部分。
如在《动量》一章里可增设“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可增设“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可增设“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还可将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
四、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做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可去完成“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等;学完“磁场”后,学生可去进行“指南针制作”等。
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活动,能够极大地陶冶学生们的科学情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幻想的能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献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
参考文献: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当中,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开始,就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掌握现象的特征,开始认真地思考、猜想、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随即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去体会,试着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之中。
2.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多让给学生
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主导位置,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去思考、讨论问题、探索规律,从而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仅有短暂的40分钟,时间稍纵即逝,教师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去讨论,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务必要控制好时间和课堂节奏,在环节安排上一定要科学合理。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想在物理实验课程当中更好的将素质教育渗透进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处理好试验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要单刀直入,防止拖泥带水,在展示学习内容时要充分、要展示出实用意义;教学思路要清晰,层次要清楚,过程要流畅,过渡衔接要自然、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掌握清楚,实验设计要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课堂教学结构要严谨,前面的教学内容应是后面的“铺垫”,后面的知识应是前面的延伸,做到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
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情感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对实验教学过程当中的突发事件要有所估计,有所准备,实验的准备要十分充分,实验环节必须交待清楚,实验中必须力求做到成功,实验现象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观察到,观察现象前必须告知观察方向,下达好思考任务。
三、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本人认为将其分布在三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本人认为,可以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一部分。
如在《动量》一章里可增设“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可增设“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可增设“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还可将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
物理实验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密度计、小天平、量筒、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通过录像、资料讲解,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
进入小学后,在认真学习功课的同时,喜欢动手动脑的癖好又让徐杨可成为学校“五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骨干。为制作参赛的航模,他往往会折腾到深夜。爸爸妈妈曾很担心这会影响他的学习,但看到他的认真劲儿,就狠狠心不再干涉。
自己的痴迷、父母的开明和宽容,为徐杨可日后跨入小发明小创造殿堂,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10岁的徐杨可首次在科技小制作方面崭露头角,夺得2009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建筑模型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其后,他的科学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相继获得南京市第15届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论文项目一等奖、第22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环境科学一等奖、第23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健康科学一等奖……2012年,他又成为江苏省首批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之一,这一年,他刚刚13岁。
说到自己最满意的小发明,徐杨可认为还是新型牛奶箱。
如今,订购鲜牛奶的城市人家日益增多,但在送奶工送奶时,要给一家家奶箱开锁、关门,大大影响了送奶效率,而且钥匙哗哗的响声、吱嘎的开关奶箱声和奶瓶“叮叮当当”的撞击声,也会影响人们早上的睡眠。于是徐杨可就想,如果能设计出一种新型奶箱,送奶人不需开门关门就能实现取放奶瓶,这些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徐杨可经过仔细观察思考,在报箱的启发下,终于设计并自己动手制作出了一种新型奶箱。这种新型奶箱被分割成两个空腔,每个空腔上方各有一个圆口,圆口直径稍大于奶瓶直径,放空奶瓶的空腔底部垫高使瓶颈可伸出圆口。送奶工不用开关箱门,直接将空瓶取走,再将装有牛奶的奶瓶竖直完全放入另一空腔,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别人如果想从奶箱上方的圆口取出奶瓶很难,只有主人开箱才能取出。
这个作品在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小发明展示会获优胜奖,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之后,徐杨可又针对化学元素周期表不容易记忆的难题,设计制作了“活动式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一集工具和玩具于一体的设计作品非常简单,但创意十足,它由一些磁扣和一块白板组成,每个磁扣上都贴着一个标签,上面印着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它既可以作为学生记忆的工具和教师的教具,还可以充当游戏道具,让同学们在竞技活动中记忆。游戏方法还有好几种,可以把磁扣当成“牌”,按顺序进行出牌接龙,没有错误者胜;可以将磁扣当成“棋子”随机平均分配,两人在白板上交替下子,位置准确者胜;还可以多人玩,选出一位发令者,其余每人发一套磁扣,发令者说出元素名称后,玩家要迅速将磁扣放到白板的准确位置,准确率高者胜出。徐杨可把作品带到班上请同学一起玩,参加游戏的同学都很开心,一致认为游戏规则简单、记忆效果好。最后,此项作品获得了第26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鉴于徐杨可多年的科技创新实践及其出色成绩,他在江苏省第5届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中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