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16:21: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毕业综合实践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者简介]开永旺(1967- ),男,安徽南陵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桥梁结构。(浙江 杭州 3111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65-02
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被多数学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它是学生对专业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是最应该认真对待的学习内容。然而,面临毕业的学生既要找工作又要进行毕业实习,他们往往普遍看重就业而忽视毕业实践,从而直接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佳,使得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与就业之间出现矛盾。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及实习指导教师应该重视的研究内容。
一、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学生的就业观念未能及时转变。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历届毕业生实习单位的落实情况来看,大多数毕业生不愿离开浙江省,不愿离开大城市,不愿到基层去;个别毕业生在通过单位的面试、复试后,又选择了放弃;有些已经在单位实习、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又辞职;学生们在面试时不是关心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发挥和发展潜力,而是关心报酬和工作环境。诸如此类的情况让企业很反感。再就是实习内容与学生期望的差异,毕业生往往对顶岗实习抱有好奇心和很大的希望,不少人打算在此大显身手。但是,当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实习单位,发现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常常只是简单的琐事,甚至无所事事时,这与原来的期望有差距,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致对实习单位产生不满情绪。
2.学生自身素质存在问题。从我们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的调研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怕苦怕累,遇到加班等情况,有的就干不下去了;有些学生缺乏奋发向上的精神,一旦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不再努力工作和学习了。这些学生给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学生内在素质不达标。实习单位在肯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却对他们的内在素质评价较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内在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职业道路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知识决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内在素质则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进一步提高。
3.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与就业时间安排的矛盾。毕业综合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个毕业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高职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实习周记+实结+毕业论文)一般是在第五学期末开始进行,持续到整个第六学期,直到六月份毕业前的毕业答辩。因此,大学生的毕业环节与就业同时进行的方式,导致学生精力分散,另外,还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4.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不严密。大学生就业率作为大学办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学生就业问题,不但学生有压力,学校同样也有压力。所以,毕业生因找工作而耽误学习,学校采用理解的态度,在执行管理制度上会放松。同时,对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同学,就业单位往往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这部分同学在论文答辩期间,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在校内修改论文,往往都是匆匆忙忙完成答辩,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不高,而学校对此现象采取放任的态度。
5.毕业论文撰写存在严重问题。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学生往往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技能和技巧,抄袭、拼凑现象严重,标题不明确,选题大而空,更有甚者整篇从网上下载。另外,有的还把论文写成了说明书、操作手册、经验总结之类的。毕业论文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对毕业论文的综合性教育地位认识不清,在教学中人为割裂毕业论文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联系。
二、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4],社会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在较强的应用能力。学生应用能力取决于学习期间所获得的综合实践能力[5],取决于培养方式、方法等。本科毕业设计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合理恰当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保证学生获得综合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之一[6-10]。
一、存在问题
目前,材料类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研究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单纯设计
单纯设计类包括工艺设计、设备设计或车间设计等。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具体应用做一些小规模实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只是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缺少实践性内容。
(二)基础研究
对给定具体研究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针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无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大多数是总结实验现象,没有详细分析,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没有体现出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但没有达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摸索性研究
这类题目增加了课题研究的难度和工作量,摸索类内容一般都比较新,基本没有参考数据,需要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分析、总结。即使是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都是失败的,也要分析原因,为继续研究积累经验。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自己的研究成功,有的研究内容进行一半就放弃了,改为其他容易研究的内容,缺乏刻苦研究精神,失去了锻炼机会。
二、改进意见
(一)研究内容
在工艺设计类研究中,可以增加一些小规模实验性能内容及分析,经过实践验证其合理性或不合理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这样其研究内容才具有参考价值。针对设备方面的设计性研究,结合某个工厂产品进行设计。同时,针对自己设计的设备,在给定工厂生产车间实际情况下,合理设计出车间设备布置图及生产线,增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布置,在设计过程中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针对实验性研究内容,尽可能结合工厂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实验验证,这样的研究结果更加可靠,研究成功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不成功,也可以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研究成功与否都具有实际价值。针对摸索类研究性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无论成功与否只要经验总结充实、数据可靠均可达到毕业要求。同时,加强对这类研究学生的指导工作,达到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目的。
(二)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教师人数相对较少,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较多,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做到全方位指导。建议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基础理论掌握较差的学生,让其研究一些基础性内容,做一些基本实验研究,对实验现象加以总结,并结合基础知识加以分析,不强调其分析的深入性,只强调根据实验现象利用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工作量,通过分析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基础理论掌握较好,又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让其研究一些生产实际问题,或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设计。加强对这类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分析问题阶段的指导,找到合理的验证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验证试验进行分析。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又具有较强分析总结能力的学生,让其研究一些前沿性问题。针对这类学生跟踪指导,不断做阶段性总结,及时纠正研究中的误区,增强学生的研究信心,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三)毕业设计考核方式
毕业设计的考核成绩应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平时表现、答辩、论文。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在课题研究中的工作态度、出勤率、实际动手能力、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占总成绩的50%,由指导教师给出。答辩主要考核学生在答辩时对提出的问题理解和解答的能力,对论文的整体叙述能力,占总成绩的20%,由答辩委员会给出。论文主要考核学生论文撰写能力,对研究内容及现象总结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占总成绩的30%,由指导评审教师给出。整个研究内容只要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目的即可,不一定所有研究必须成功。
三、结语
在毕业设计研究内容、指导方法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探讨了材料类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洪玉,王振廷,刘爱莲,等.材料学科毕业设计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27):203-205.
[2]李学伟,王振廷,徐家文,等.大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建设的探索[J].黑龙江冶金,2009,4(29):64-65.
[3]邓晓军,廖斌.对建筑电气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24):87-88.
[4]陈洪玉,王振廷,徐家文,等.利用数码金相互动教学系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9):111-112.
[5]蔡远满.试论应用型本科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J].大众科技,2006(7):210.
[6]赵云霄.毕业设计工作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1996(9):45-46.
[7]钱卫国.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12):67-68.
[8]刘刚,孙经兴.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课程开发的机制与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35-36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每个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这四年来设计学习生涯的一个总结。对于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本科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论文与设计往往使他们绞尽脑汁,烦恼不已。那么,艺术设计系的教师如何指引他们交上满意的答卷,为四年的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呢?我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作出探索,旨在找出适合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本科生的论文指导方法。
一、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民办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通过实际教学指导实践,我总结出了民办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在论文方面存在着以下种种问题。
1.有一小部分学生重设计而轻论文。
这与许多学生头脑中存在着重设计轻论文的观念有关,平时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论文无关紧要,只要设计能过就行了,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是设计师,不屑于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构思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认为艺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有的学生不按规定的时间完成初稿,对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不予以理会,从而使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
2.大部分学生文化底子弱、写作功底差。
大部分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对于论文有心无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高考中属于艺术类考生,总体文化考分普遍偏低,而入学后,大部分时间都侧重专业技能学习,对《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等专业文化课程普遍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理论功底较差。如有一学生论文题为《浅谈中外卡通发展史》的论文,首先这个选题就有假、大、空的潜在问题,中外卡通发展史本身已经是一门历史,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这些事实是一些真实性的记录,而不是谈出来的,这是假。而大呢,中外,包括中国和国外,而国外包括各个大陆上的国家,卡通包括卡通人物、场景、剧本等,题目选题范围太大,自然就难以写得详细,从而产生了空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写作基本功底差,语言表达不清晰,结果论文颠三倒四、牛头不对马嘴,连自己都看不明白。对自己所要论述的观点不能从几个方面分清条理来论述,也分不清主次。如谈“古代龙凤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重点应在“运用”上做文章,但学生却用大半篇幅来解释什么是“龙凤纹”、“龙凤纹的由来和历史”,等等,而对龙凤纹究竟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却聊聊数字,草草结束,还没说到重点就没有下文了。
二、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论文指导探索
针对民办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通过实际教学指导实践,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1.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这一点对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来说尤其重要。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无所谓这一错误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毕业论文质量如何会影响整个毕业设计过程。
2.加强写作训练。
可以结合专业课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小论文,重点在于寻找相关资料和建立个人论点,对论文字数和规范性要求不高,但应符合论文的基本格式。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学生独立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制作1―2套包装成品;以论文形式完成相应的课程报告。具体报告可能包括“设计背景、设计构想、设计形式、材料应用、后期问题、市场定位等”。通过应用和分析促进学生对设计基本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够用更理性和研究性的方式对待设计,对于学生独立参加各种比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相当有益。另外,文献检索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找学术资料非常重要,因而在二三年级阶段有必要开设文献检索课程。
3.实行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模式。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让论文内容更充实,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应当实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操作模式,即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完成与设计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论文中大篇幅是对自己设计的一个阐述,相当于一个完整版的设计说明。这个设计说明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其他格式及具体要求与普通本科论文要求相同。这种模式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过程、构思和材料等方面进行阐述,形成论文,由于都是自身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因此说明详尽、到位,能够很好地阐释设计思想,不仅可以弥补毕业论文无话可说,毕业设计说不出口的缺陷,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抄袭现象,提高毕业生论文与设计质量。
4.加强指导环节。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只有在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才能避免走弯路。如:选题时要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要大小合适,便于操作;修改文章时主要从调整结构、充实内容、修改文字等方面进行。
总之,民办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有其特殊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作为艺术设计系的教师,我们应当因材施教,针对其特殊性制订特殊的指导方法。毕业论文与创作的指导不是一成不变、完全一致的,每个高校需要不断地改革、尝试、总结,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操作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苏凤,王兴亮.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思想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改革毕业设计教学项目,实施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建立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广泛联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的持续发展。
Abstract: It is effective cooperation way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is, reforming of teaching project design and carrying out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lleges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teachers with industr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for professional tal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毕业设计 专业综合实践训练 实施与监控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implementing and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45-02
0引言
能力是在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它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能力只有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才能体现出来[1]。目前,高职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普遍强化了技能的培养,如何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能力,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值得研究的问题。
1专业综合训练的实施
1.1 专业综合训练项目的特点
1.1.1 时间安排合理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项教学项目,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近年来,本专业的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时间为6~8周,整体安排分为实作训练-专业设计-毕业答辩三个环节,其学习和工作内容安排见表1。
1.1.2 工作任务饱满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期间的工作量主要包括:师生共同协商讨论,初定综合训练工作计划。在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践活动,查阅企业技术文件,落实设计项目,填写“综合实践训练任务书”。企业技术人员现场讲授现行工艺技术典型案例,帮助车间操作人员参与生产,取得生产现场工艺数据,必要时进行工艺试验。指导教师给定3篇论文,学生通过使用Word软件编辑,学习专业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练习图片的处理方法,熟悉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格式。撰写0.3~0.5万字的实习报告或行业企业生产技术现状的文章。使用AutoCAD软件将企业的铸件或结构件、热处理产品蓝图转化为工程图的电子文档。制定工艺技术方案,编制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填写工艺卡片。撰写2~5万字的生产工艺及工装设计说明书。撰写答辩提纲,进行30分钟左右的答辩,之后进行修改完善。打印设计任务书、说明书及图纸等设计文件,装订、封装及提交存档。
1.1.3 设计项目综合性强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运行。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大型综合性任务。材料成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有其它综合性专业实践训练,但主要是以课程为核心的综合训练,往往侧重于专业领域某一方面的训练,实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目标。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是在完成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和课程综合训练以后,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完成大型工作任务,系统地将知识和技能提升到能力层面。
1.1.4 教学资源的整合度高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所借助的资源包括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是指教师、教室、实验实训室的仪器设备、网络、图书馆等等。校外资源主要是指企业(车间)生产条件,包括企业各类人员、工艺技术及生产仪器设备、规章制度等等。
1.1.5 素质得到充分地拓展训练专业综合实践训练不仅使学生专业特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收集与处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1.2 专业综合训练的规划与实施过程[2]目前,本专业不断丰富专业综合实践训练过程和内容,将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提前到顶岗实习之前的第五学期(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时间为6周。规划与实施过程如下:①指导教师申报专业综合训练项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教学大纲,选择产、学、研项目。②教学管理部门监控,审核专业综合训练项目。③审查学生资格。要求学生已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应学分。④专业综合训练项目立项。确定指导教师、学生及项目。⑤规划填写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提前一周,与学生商定选题,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⑥完成专业综合训练项目及任务。共计6~8周时间,校企合作,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完成训练任务。⑦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答辩前两周,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设答辩小组组长和秘书各一人。⑧组织评阅专业综合训练成果。答辩前一周,答辩小组评审,提出修改意见。⑨答辩。一周集中答辩时间,答辩后进行修改完善。⑩专业综合训练评价。答辩后一周,评定专业综合训练成绩。???提交专业综合训练作品。答辩后一周,指导教师负责验收。???工作总结与评价反馈。答辩结束后两周内,教研室主任负责工作总结,撰写总结报告。
2专业综合训练的过程监控
2.1 指导教师申报专业综合训练项目按照2~4名学生一组,各有分工完成一项专业综合训练项目进行规划,并说明各个综合训练项目的题目和选题报告,详细说明选题的依据、目的、要求、主要内容、训练方式、工作量大小及准备程度、现有技术和物质条件等,供课题审查和学生选择,这是审核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的依据。
2.2 审核专业综合训练项目审核通过的原则是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关系密切,具备产、学、研特征;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条件;学生工作任务量饱满。这是教学管理部门的监控职责。
2.3 审查学生资格材料成型专业实施了学分制教学管理,进行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前,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学分条件。
2.4 专业综合训练项目立项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核准后对学生公布,由学生根据个人的职业愿望选择训练项目。指导教师负责解释教育教学资源情况,引导学生完成选题工作,协调学生小组工作和个人任务,使学生明确项目训练的目标和训练内容。
2.5 规划及填写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规划及填写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经系主任签字批准后送达学生。
2.6 实施项目,完成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时间为6~8周,整体安排分为实作训练-专业设计-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实作训练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学生不仅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现场,通过与人交流、与人沟通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素质明显提高。通过专业设计,学生通过查阅工艺文件和做试验,取得生产工艺现场数据,编制铸件、焊接结构件或热处理件的工艺规程,设计和选用工艺装备,撰写设计说明书等,实现专业能力提升。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训练场所在企业和学院两地轮换应该有合理的时间分配。由于专业综合实践训练的目的是“以实作促进学习,以学习提升能力”,企业和学院两种资源各有优势,六周的时间分配按“轮换制”安排,如图1所示。
2.7 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在答辩前设立了答辩委员会,按专业及课题方向分设答辩小组,每组4~6名教师,其中至少一名企业专家。以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为答辩小组组长,再设答辩秘书一人。组长组织协调答辩人员做出答辩结果评价,答辩秘书负责答辩场地的落实和主持答辩过程。
2.8 组织评阅专业综合训练成果答辩前一周,答辩组组长组织答辩人员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训练成果和作品进行初步评审。评审结果通过指导教师反馈给学生,做最后的修改和完善。
2.9 答辩答辩集中在一周内完成,学生可以旁听答辩过程。答辩以学生小组为单元,个人分别答辩。答辩时学生分别介绍项目情况、小组工作和个人工作,以及完成任务情况和毕业设计成果。教师针对专业问题和训练内容进行提问,每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教师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并对学生存在的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和训练作品失当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2.10 专业综合训练评价教师对答辩过程加以记录,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每位答辩组成员依据评价标准现场给出评价,由答辩秘书将答辩成员的评价结果进行计算,作为答辩小组的评价结果。材料成型专业答辩评价标准及答辩记录的格式见表2。
总成绩评定由答辩小组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两个方面综合评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的依据包括企业实践及设计工作态度和考勤情况、工艺及工装设计水平、设计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毕业设计说明书详实程度等。综合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五级。
2.11 提交专业综合训练作品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及答辩结束后,学生应提交的资料主要有综合训练任务书、工艺及工装设计文件和设计说明书,并提交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两种形式。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封面、进程计划表、毕业设计内容及要求、技术指标、主要参考资料、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设计答辩成绩等。工艺及工装设计文件。工艺及工装设计文件由指导教师在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规定一般包括工艺图、工装装配图及其零件图。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封面、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以上技术文件要求统一格式,统一印制,设计图纸按国家标准绘制,按规定折叠装订。
2.12 工作总结与评价反馈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负责工作总结,撰写总结报告。
3结束语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规范的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制度。通过专业教师的努力,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产、学、研”合作路径,积极地推动了专业的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