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6 02:58: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行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三、调查时间:2011年8月
四、调查目的:
在总体经济亟待转型和产业亟待转移的大背景下,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披露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现状和企业增强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方在推动报告发展的同时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新型的转型路径和升级工具,它的积极作用也开始凸显出来。
最真实地掌握社会公众对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了解和实践情况,最全面地掌握多利益相关方对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实期望和诉求,以期通过调查在社会公众和行业之间建立起一次沟通对话和信息反馈的机会,对于鼓励更多的行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实现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乃至贡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经济转型产业转移行业自身建设
五、调查过程:
根据调查的目标和分析的目标,本次调查问卷在内容设计上既包含了对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常识性知识了解,又包含了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关准则、细则的考量,同时还富于创造性地对我国当前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现状、推动力量和挑战困难进行了开放式问答和讨论,既充分保证了相关知识的科学严谨性,又力求体现调查对象的差异性和区分度,希望藉此可以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问卷信息,实现调查目标。
在调查方式上,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对不同从业背景的社会公众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本次调查累计发出问卷125份,回收100份。
六、调查报告内容:
(一)调查分析
从内容设置反映出的结果来看:
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常识性知识了解的层面看,在所回收的100份调查问卷中,不太关注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占到了61%。在回答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于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所起到的作用的时候,虽然有近9成的受访者表示认可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于促进整体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的积极影响,但是对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初衷和落脚点却较为含糊,38%的受访者认为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是基于行业自身建设的需要,但也有近5成的受访者倾向于认为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意义应该在于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从对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关细则、准则的考量来看,38%的受访者表示会首先关注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透明度状况,与此相对应,对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完整性、真实可靠性和通俗易懂性的关注则分别占到了受访对象的24%、21%和17%。在回答最为关心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具体细则方面,绩效评估占到了40%,而近几年较为引人关注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则引起了23%的受访者的注意。在对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最为关心的主要议题的选择上,产品质量、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低碳发展这三个细则依次成为受访者提及更多的议题,而这一比例也分别占到了85%、72%和59%。
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现状来看,近6成的受访者对我国目前的行业社会责任现状不太满意,而选择不关心的也出人意料地占到了20%。对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这一现状,如何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提升这一问题上,40%的受访者表示更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与此同时,表示同样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监管机构的推动的也占到了受访者的35%和21%。
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实意义和具体挑战的开放式回答和讨论中,我们发现,尽管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它对推进行业整体社会责任建设将会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对于它的发展持肯定和看好态度。反映到问卷的回答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责任管理的实践水平,而通过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其本身所具有的宜传作用和引导效应,亦将有助于在行业层面形成公开透明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进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提升行业自律和诚倌的水平。对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大部分受访者的担心则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不作为、具体实践和推进不得力以及来自社会的忽略和不重视。
从受访者的从业背景来看:
作为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实施的主体,行业组织无论是对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常识性知识了解,还是相关细则、准则的关注和把握,抑或是对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所处的外部、内部环境及推动力量,往往能够切中要害,较好地把握到了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发展的脉络。对于经济转型背景下行业社会责任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挑战方面,也能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而作为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企业往往对于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常识性知识了解表现不错,但在特定时期背景下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缩影涵盖和关注的议题,其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虽然也能列举出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但在政策建议和实施推进等环节仍有待提升。
尽管在整体上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使用情况和后期实施推进上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但在问卷中,我们发现,面对社会责任报告这一大的趋势,已经有不少的科研机构开始关注和挖掘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涉及到行业社会责任所遇到的现实挑战方面,开始尝试着通过机构的研究和调查,为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纵深发展和推进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二)调查结论
在本次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并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26-02
一、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基本情况概述
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各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应有所体现,截止到2010年,已有700余家企业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但对中国来讲,由于其本身国情特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不足。由于企业规模和发展状况等特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上市公司中体现较多,且研究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披露内容和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等的研究上,在披露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保护、职工权益方面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另外,政府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也开始高度重视,相应的颁布了一些规定:2006年9月颁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规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等五个大类;2008年5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规定,我们应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披露现状。
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较多,证券市场为其提供特殊环境,是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其社会责任会计现状。
二、样本选择和调查方法选择
本文选取10家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分析上市企业目前对社会责任会计认知、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和研究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选取行业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因其规模特征、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特殊性,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陛、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对社会影响更大,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也受到公众关注较多,具有一定代表陛。
调查方法的选择,本文选择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收集数据的方式,这种方法首先由调查机构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然后根据抽样原理,采用随机抽样或整体抽样的方法确定典型样本,通过对样本的问卷调查或访问,完成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的原理推断出总体结论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依据概率与统计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同时也容易操作。
三、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
1 调查问卷结构
在以上准备工作基础上,本文主要从社会责任会计行业分布、社会责任会计意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体、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披露格式等角度设计如下调查问卷。
(1)您所在的行业是( )
A.机械制造业B.电子业C.金融业D房地产业.E.批发零售业
(2)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认同()
A.认同 B.不认同
(3)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原因()
A.主观部门的要求B.股东的要求C.管理层的决定D.行业惯例E.其他
(4)人员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态度()
A.非常认同B.认同C.不知道D.不认同很少E.非常不认同
(5)企业报告中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内容的选择( )
A.改造生态环境的贡献B.对社会福利的贡献C.对所在地区的贡献D.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E.提品和售后服务的贡献
(6)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表现形式( )
A.文字叙述B.财务报告C.独立财务报告
(7)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信息的详细程度( )
A.比较简单B.简单c.一般D.比较详细E.详细
(8)的社会责任报告名称( )
A.社会责任报告B.可持续发展报告C.企业公民报告D.企业环境报告
(9)企业是否单独设计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科目( )
A.很少B.少C.没有
(10)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表现形式0
A.文字叙述B.财务报告C.独立财务报告
2.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本文选取10家上市公司,给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发调查问卷,最后收回147份问卷,被调查者来自各个行业,具有中高层管理经验或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收回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整理,结果如下:
(1)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公司比例,机械制造业和金融业各3家,占30%,农林牧渔业和房地产建筑业各1家,占10%,批发零售业2家,占20%。
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关注程度及披露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行业分布上,机械制造业和金融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比重都为30%,对社会责任关注情况较好,而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不足。主要因为制造业和能源、电力行业生产的特点,且对环境等外界带来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大,因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更大,此外来自金融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比重也较高,且主要集中在银行和保险业。
(2)企业人员对社会责任认识,非常赞同的占3.4%,赞同的占63.27%,不了解的占22.45%,不赞同的占8.16%,非常不赞同的占3.4%。
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中只有3.4%的人员非常赞同社会责任会计的运用,尽管赞同人数达到63.27%,占用大部分的比重,但22.45%的人员仍然对社会责任会计认识不足,使企业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忽略社会责任。具有关资料表明,2011年,上交所上市公司的自愿率只有10%,深交所上市公司的自愿率也只是刚刚过半,为56.5%。
(3)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原因,主管部门要求占31.84%,股东要求占10.31%,管理层决定占35.43%,行业惯例占17.49%,其他占4.93%
中国目前还没有强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具体规定,结果中看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管理层的决定占35.43%,主管部门要求占31.84%,比重最大,就是说,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大多是在管理层和主管部门要求下进行的,但股东要求披露比例过少,说明,上市公司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着局限性。
(4)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选择,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人数有136人,占92.51%,对企业职工履行社会责任的人数有111人,占76.87%,提品和售后服务方面的贡献有90人,占66.67%,产品安全的有98人,占72.34%,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113人,占77%,企业承担公益和社会福利的贡献和支持的有77人,占52.76%。
可看出,在已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数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集中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社会方面和企业经营方面,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环境保护和企业员工权益保护方面的管制力度,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对企业自身的捐赠高度重视,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履行的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责任越来越多。其他信息则披露较少,甚至没有涉及,根据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评价结果,2011年,上交所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可比性得分只有11.3分,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可比性得分更是不足10分,差异性较大,且披露内容均是产生正面影响的社会责任信息,这显然不利于公众了解社会责任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5)中国上市公司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名称及数量,社会责任报告的有9家,占90%,企业环境报告的有3家,占30%,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有7家,占70%,企业公民报告的有3家,占30%。
近年来,大多数企业都开始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但在调查的非财务报告体系中,社会责任报告比重占了90%,就目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阶段来讲,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仍是中国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
在过去的50多年里,广大学者们已经开始从另一途径研究、学习上市公司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的真实行为。他们已经从选取样本,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支持或反对不同的股利理论,转变到向公司管理层发出调查问卷,研究他们制定股利政策考虑的因素是什么。虽然发出去的问卷不是没有回复,就是一部分回复的意见不正确、有偏见,但是他们还是坚持着研究,通过寻找替代方法,即根据公司管理层向外宣告的股利分配方案,这一直接证据来推测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的动机,并对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进行补充。
1 上市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考虑因素的问卷调查
在美国,关于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经典研究中,lintner(195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一般会保持一个长期的目标股利支付率,从而使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股利支付的稳定。因此,公司的股利变化与长期的可持续的收益水平是一致的。公司管理层相当重视股利水平的变化,只有管理层确信公司收益水平的提高能够支付长期增加的股利时才会增发股利,否则,不会增发股利。同时,管理层也不会轻易地削减股利,除非不利的环境因素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lintner的这些观点已经有了股利信号传递的涵义。
在这些经验证据的基础上,lintner设计了一个“部分调整模型”来描述公司管理层的股利政策的决策过程,此模型对每年股利水平变化的解释能力达到了85%。lintner的观点受到了包括brittain(1964,1966)与fama和babiak(1968)等在内的大量研究的支持与肯定。benartzi et al.(1997,p1032)总结到,“…lintner的股利支付模型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过程仍然具有最好的解释能力。”
harkins和walsh(1971)对高级财务执行官的商务理事会的166名成员发出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公司管理层在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公司的当期收益水平和拥有的现金流、现金股利支付的规律性以及股东的需要和期望。同时,管理层也要考虑超过留存收益的贷款和税负压力。
baker,farrelly和edelman(1985),farrelly,baker和edelman(1986)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个行业(公用事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562家公司的财务总监(cfo)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决定因素。共收回318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还是公用事业的cfo均认为在罗列的15个决定股利政策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四个决定因素是: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以往的股利支付方式、现金储备的多少以及维持和提升股价的愿望。只是这四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别,但一致认为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最为重要。
另外,管理层所表达的态度与lintner(1956)的实证结果是一致的,即在决策中公司要尽量避免改变股利支付率,尽量避免停发股利,企业应当有一个目标股利支付率,并且围绕目标定期的调整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同时他们也披露了公司的管理层对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的一致意见。问卷调查中的管理层认为,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是在向投资者传递信号,市场也需要公司的股利政策公告来帮助投资者评价公司的股票。管理层也认为确实存在顾客效应,投资者觉察到股利和留存收益的风险水平不同,因此对股利和资本利得有不同的偏好。
日本财务学者okita(1988)等人对东京证券交易所24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日本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现金储备的多少、以往的股利支付方式和股东对股利分配的要求,其中前三个因素与baker et al.(1985)的调查结果相同。
baker和farrelly(1988)对完成现金股利支付的成功企业发出了调查问卷。所谓完成现金股利支付的成功企业也就是至少连续10年保持着增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调查结果显示,现金股利支付的成功企业比其他公司更强调股利支付稳定的重要性及其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farrelly和baker(1989)向机构投资者发出调查问卷,以此分析他们对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态度。共收到了130份调查问卷,他们发现这些机构投资者认为公司增发现金股利对公司股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这些调查问卷也显示,与现金股利收入相比,机构投资者更偏好资本利得。
fruitt和gitman(1991)对美国排名前1 00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发出了调查问卷,共收回114份问卷。问卷调查显示公司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时,是独立于投资和融资决策的。同时他们也发现,公司现行股利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司的收益水平和以往的现金股利水平。
格雷汉姆(1991)等人对香港292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影响香港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四个主要因素依次为:目前的盈利水平、维持稳定的股利支付率、可动用的现金和以往的股利发放模式。
格雷汉姆的调查结果显示:①香港上市公司经营者认为,在16个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中,目前的盈利水平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只排在第六。这与美国、日本十分重视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完全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香港上市公司特殊的行业结构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的。据统计,1991年香港的292家上市公司中,金融业、地产业和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占了52.91%,工业和酒店业上市公司分别占了19.2%和3.62%。由于金融业、地产业和公用事业具有投资大、见效快和盈利高的特点,这就导致了香港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严重依赖于当前盈利。另外,考虑到1986年中英两国政府达成协议,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短期性。②维持稳定的股利支付率和以往的股利支付发放模式排在第二和第四位,这说明了香港股票市场的成熟性和上市公司股利行为的稳定性。
baker和powell(1999)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公共事业这3个行业的nyse公司的cfos发出了调查问卷,共收回198份。他们称,大部分回复者认为股利政策影响公司价值,这一观点支持了baker et al.(1985)。尽管回复者极力支持股利的信号传递解释,但是他们对税差假说的重要性也不能确定。现在的管理层对于制定股利分配方案的观点与lintner(1956)的观点是一致的,特别是管理层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持续性、稳定性的重视。与baker et al.(1985)不同的是,这一调查研究表示不同行业的公司管理层的问卷回复没有区别,baker和powell认为行业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公用事业机构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baker,veit和powell(2001)对nasdaq股市的金融和非金融公司的cfos发出了调查问卷。共收回188份,这次调查的结果与早期的结果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司现金股利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以往股利的支付方式、公司收益的稳定性,目前的收益水平和预期未来的收益水平。基本上,这些因素与baker和powell(1999)对nyse公司的股利水平最重要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是相同的。并且,管理层在制定股利支付方案时,非常注重股利支付水平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与lintner(1956)的结论是一致的。金融类的公司管理层与非金融类的公司管理层在制定股利政策时考虑的因素的重要性不存在区别。
魏刚(2001)对2000年11月23日在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第4期财务总监培训班上受训的168位财务总监发出了调查问卷。总共收回12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71.43%。在问卷的回答者所在公司中,国家股控股的上市公司71家,占59.17%;法人股控股的上市公司46家,占38.33%;流通股控股的上市公司3家,占2.5%。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向市场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现金流量充足。这进一步证明了魏刚(2000)的研究结果,即在非对称信息的状态下,股利的支付向市场传递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这也证明了“股利信号理论”的准确性。他们发现,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减少股东权益,以利配股。这充分表明了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影响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其它比较重要的因素还有:第一大股东的需要;没有较好的投资项目;国家股、法人股股东的需要。但是机构投资者的需要是一个影响力较小的因素,也就是说,中国上市公司在决定是否支付现金股利时,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机构投资者的需要。这与美国的情况相反,美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之所以支付现金股利,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一些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的压力。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太少的缘故。
2 简要评价
通过对以上问卷调查的阐述,其所提供的证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公司管理层在制定股利政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公司收益的稳定性,以往股利的支付方式,公司未来预期的收益水平等,这表明上市公司在确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时考虑的是本期及以后各期的盈利能力。可见,盈利能力的大小是决定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或分配多少的最主要的因素。另外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消逝还是相对稳定的,并与lintner(1956)的结论很相似。第二,通常,公司管理层都认为股利政策影响公司价值。最后,问卷的回复者对于为什么要支付现金股利的信号传递解释表达了高度一致的赞成意见。
但是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上的差异,中外上市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考虑的因素还是有差别。例如,中国上市公司在决定是否支付现金股利时,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机构投资者的需要。而美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之所以支付现金股利,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一些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的压力。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太少的缘故。另外中国上市公司年终分配以送股为主,而较少派现,不分配现象也很严重。而西方国家一般将其盈利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支付股利,而且派现一直是公司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
3 启示
3.1 要提高股利支付率,必须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的大小是决定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分配或分配多少现金股利的主要因素。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各行业中的佼佼者,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加上低成本的直接融资和其他优惠政策,按理其获利水平应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获利水平。但事实上,除少数上市公司呈现高速发展以外,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潜力还有待发掘。企业上市以后的核心问题是要善于资本经营、开拓主营业务、提高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这样才会为股东的投资创造丰厚的回报。
3.2 建立和维持一个目标股利支付率,并且围绕目标定期地调整股利的支付
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的比重比较高,甚至具备派现能力的公司也不分配现金股利。而且,大多数公司也没有明晰的股利政策目标,在制定和事实上缺乏长远打算,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不仅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完善也不利,而且也大大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一方面要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教育与监管。国家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带有强制约束力的政策,强制上市公司派现。另一方面,应根据公司自身特点制定适度股利政策,坚持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3 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使之成为稳定股市的中坚力量
成熟的股市,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投资基金是市场的主力。在美国,机构投资者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非常高。由于投资基金具有专家管理、理性投资、追求长期回报的特点,所以在我国过度投机的股市上,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可大大加强股市的稳定性,并逐步引导股价依据企业的经营业绩,发展前景而变化,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同时还可使大量不具备股票投资知识和经验的中小投资者,通过加入投资基金,实现低风险、高收益的目标,使资金通过理性选择流向效率最高的投资领域。
然而,单纯依靠自发的力量发展机构投资者,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为尽快实现股市主导力量的转换,应采取创新性思路,实现机构投资者的超常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快投资基金的发展,特别是多发展一些具有更强活力的开放式投资基金,拓宽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扩大投资基金的总体规模;另一方面,应尽快出台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投资基金的规范化运作,使之成为稳定股市的中坚力量。
这种调查问卷方式为我们研究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其优点在于能对所调查的对象提供一个简括的说明,非常直观明了,而且省时省力,有利于学者作分析评价。但是,学者们调查问卷的问题并没有包括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全部影响因素,对问题的设计往往带有主观性;此外,对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标准问题的问卷调查常常显得适用性不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还是要结合数据分析、实证研究,以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baker,h. k.,farrelly,g. e.,& edelman,r. b. a survey of management views on dividend policy[j]. financial management,1985(22)
2 farrelly, g. e., baker, h. k., & edelman, r. b. corporate dividends: views of the policymakers[j]. akr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1986(17)
3 baker, h. k., & farrelly, g. e. dividend achievers: a behavioral look[j]. akr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1988(19)
其次,各个小组按照“实体企业”调整后的调研主题修改完成最终的调研计划,并讨论制作相应主题下的调查问卷。从问卷的逻辑性,卷首语的设计以及调研对象甄别等反复多次推敲,在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针对性调查问卷,规避问卷制作中常犯的十种错误,如一题多问,答案界定模糊,歧义性问句,多重否定句,假设性问题,诱导性问题,数组重叠,敏感问题的忽略印证,逻辑排序混乱,调研导语无针对性等。在逐一进行点评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修改,并提交调研问卷。在首次修改后调查问卷,每个小组制作不少于20份的问卷进行试调,并从试调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问卷进行再次的修改,结合教学团队教师总体建议完成正式版调研问卷。各小组严格按照自己的调查计划进行实际调查环节,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实际调查,教师团队进行抽查式考核,确保调研数据来源的真实性,把好实际调查中的首道关,这也是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便今后更快的适应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