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22 10:22: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学实践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学实践论文

篇1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案例;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分层安排实践体验活动任务,如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实践难度较大的体验活动;最后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将已经准备好的实践体验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例如,教学“植物”时,教师可先弄清学生对各种植物的了解程度,以便找出符合学生实际及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案例,然后根据植物的花、叶、果实和种子的不同,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实践体验任务,如观察植物生长处的土壤及植物的花、叶和果实的结构等,最后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实地考察,以为后续的科学教学奠定实践基础。课前实践活动的这些指导及探索措施还可应用于“显微镜下的世界”和“植物的种子”的学习。

二、课中同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活动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同步进行,让学生有内容可研究,有知识可凭借。这样的活动,学生有兴趣,也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要积极引进生活实践案例,因为缺少生活实践的科学课是乏味无趣的,也是纸上谈兵的。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与课堂同步的探索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例如,教学“绿色植物的繁殖”时,教师可就教学内容———扦插方法、植物繁殖时花的作用以及促进植物生长的途径等,直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的树林处,观察并实施教学中提到的方法,如“为树浇水,以促进生长”等,以实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同步进行。又如,在教学“排除电路故障”时,教师可出示生活实例: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电路故障。学生都能判断出电路为断路,但电路哪儿断路,怎样排除这一故障,学生无从下手。对此,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接触不良或是已损坏,应更换电源。有的小组提出电流表接触不良或坏了,有的小组则认为某一导线断了……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究竟哪一个正确呢?又怎么一一解决呢?教师让学生讨论并动手实践排除故障,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篇2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以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性;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品质等。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为创造提供要求,为创造提供成功的可能,为检验创造成功与否提供检验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造能力。同样,创造力的提高,会促使一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落实到实际中去,在创造活动中养成实践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新概念;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以上各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础,创造性教学的目标则是双基目标发展的结果。因此在概念的创造性教学中,除了要确定双基目标外,还要确定培养创造力的目标,做到在打基础中学创造,在学创造中巩固基础,提高创造力。

二、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进行概念的创造性教学首先必须要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如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等,这是因为它们是指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般性原则。其次还要遵循以下几项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使教、学的主体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从知识水平、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掌握和教学规律的运用来说,教师是教的主体;从教学是为了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的转化来说,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的感知、思维,单凭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认识无法实现;如果只有学生主动的感知、思维,而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同样无法实现。因此在进行创造性教学时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因为它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的前提。实施主体性原则要注意:教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活动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2.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就是教师要努力使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为学生创设进行观察、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新知,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觉进行探索新知的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探索性原则是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根本目的决定的。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活动以传授为主,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置学生于被动地位,只能形成对讲授传播的依赖性和被动性,无法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没有求异思维、驰骋想象的机会,抹杀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而儿童本身存在着创造潜能,需要亲历大胆怀疑、多方设想、探索发现、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将创造潜能转化成现实的创造能力。实施探索性原则要注意: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发现;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在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实例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组织有效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性原则是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所决定的。创造性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是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创造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实施实践性原则要注意:在教学中要把所讲授的数学概念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去理解和掌握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质疑、想象、动手;特别要注意,凡是学生能自己想出来的、能讲出来的、能做出来的,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成功,让学生在学和做中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愉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此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热情,使学生能不断地追求新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讲,成功对他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教学中经常激励学生并帮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坚定他们的创新意志,进而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这也是在进行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遵循激励性原则的原因。实施激励性原则要注意:教师要积极寻找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采取宽容态度,不要过多指责;要容忍学生幼稚的或不成熟的想法,尊重并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造机会使学生能经常体验成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创造潜能。

以上各教学原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这些教学原则的内在涵义,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互相配合,发挥这些原则的整体作用。

三、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引入概念的教学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引入这个环节设计、组织的好,后面的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展开,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继而顺利地形成概念。

1.引入概念的方法

(1)实例引入

实例引入是指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实例,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学生所接触过的、恰当的实例进行引入。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由于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因此不能直接给出“分数”的定义,必须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分数”的概念。教学时,可以通过列举大量的、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物品的实例,如平分一张纸、一个圆、一条线段、4个苹果、6面小旗等,来说明“单位1”和“平均分”,然后再用“单位1”和“平均分”引出“分数”这个概念。

(2)旧知引入

旧知引入是指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数学概念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新概念是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是旧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利用学生已有概念引申、推导出新概念,可以强化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利用这种方法引入,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讲小数乘以整数或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时,可以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入;讲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时,可以从约数这个已有概念引入。

(3)计算引入

计算引入是指通过计算发现问题,通过计算引出概念。教材中有些概念既不便用实例引入,又与已有概念联系不大,就可以通过对运算的观察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本质特征,揭示数量或形的本质属性,达到引出概念的目的。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以先给出几个乘积是1的两个数相乘的算式,如“3/8×8/37/15×15/73×1/31/80×80”,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再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继而引出“倒数”定义。

(4)联想引入

联想引入是指依据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引入方法。由于数学知识间存在着类似、平行、递进、对比、从属、因果等关系,这就使学生的大脑能将两个看似互不相及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像展翅的雄鹰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教学中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多端的联想,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由联想的天地中获得最大发展。如在教学“百分数”时,上课伊始就给学生提出这节课要学习“百分数”,要求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联想,学生依据自己的直觉大胆想到“百分数与分数有关”、“百分数与百有关”、“百分数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新课。这样引入,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2.引入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引入概念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引入方法。引入概念,它的任务并非是单一的,所起的作用也不是唯一的,因此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引入方法往往是各种方法的协调运用。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既可以用“旧知引入”,即根据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引入;也可以用“计算引入”,即让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通过计算,发现分数的大小不变,从而达到引入的目的;又可利用“联想引入”,让学生对课题展开联想,引入新课;还可以先采用“联想引入”,再采用“旧知引入”。

(2)要适当的运用变式。变式就是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进行概念的引入教学时,往往由于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的某些片面性,会使学生忽略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影响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举例或使用教具时,要适当的运用变式。如使用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教具时,不能总是固定在一般位置上,而要采取变式的方法,变换教具的方位,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事物的各种性质,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才能不受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方位不同)的影响,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概念。

(二)形成概念的教学

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1.形成概念的方法

(1)比较发现

比较发现是指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本质属性或规律。这种方法是针对事物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探索,能提供对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发现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间的异同和关系,防止知识间的割裂与混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给出一些自然数,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数的所有约数,在比较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然后根据约数的个数把这些数进行分类,①只有一个约数的,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③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即约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三类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2)类比发现

类比发现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都相同或相似,联想或猜想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继而得到新的结论。它是依据客观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相似性,进行猜测得到结论的发现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概念系统。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类比发现”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根据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即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或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或除号,后项相当于分母或除数,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或商;再根据学习分数时学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大胆进行猜测,在“比”这部分知识中是不是也有一个比值不变的规律;最后通过验证,得到“比的基本性质”。

(3)归纳发现

归纳发现是指引导学生对大量的个别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总结,从特殊中归纳出一般的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或结论。归纳发现是一种不完全归纳,但它仍能从特殊事例中发现该类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发现方法。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直接观察,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对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归纳出结论。

例如在讲“乘法分配律”时,先让学生计算:

①(32+25)×432×4+25×4

②(64+12)×364×3+12×3

计算后很容易发现每组中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左边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算式是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虽然两个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4)操作发现

操作发现是指讲授新的知识前,教师要求学生制作或给学生提供学具,上课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实验,使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操作是一个眼、手、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概念,可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使学生的左脑和右脑协调发展;利用操作发现还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能使学生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掌握新知。

如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学生那出课前准备好的不同的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等),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拼摆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找出原来三角形与所拼成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它们的关系和所拼成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5)尝试发现

尝试发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尝试活动,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发现,在尝试中成功。尝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尤其是未知事物的一种方式。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通过尝试而成功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着去进行发现,成功了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如果失败,则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使学生了解错误产生的根源,为下一步的尝试成功打下基础。

如教学“带分数乘法”时,出示“”,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做出了以下几种解答:

然后让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评价,发现每种方法的优点及不足,最后总结出一般的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形成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适当运用对比。对于容易混淆的新旧概念,要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既要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又要找到它们的根本区别。例如,在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时,“正比例”的意义往往影响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也可能出现学生学习了“反比例”的意义后,而干扰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找出两个概念的相同点(它们都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以及它们的不同点(“正比例”是在比值一定的情况下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反比例”则是在积一定的情况下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建立“反比例”的概念,而不会与“正比例”产生混淆。

(2)要及时作出言语概括。数学中的有些概念是给予了科学的定义,而有些概念则不给定义,是通过描述或举例说明的方法给出的。在形成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所学概念准确、精炼、及时地概括出来,使其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在进行言语概括时,注意要让学生动脑总结,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总结准确的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不准确的要及时纠正,予以鼓励。进行言语概括还要注意适时,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丰富了感性认识后,顺水推舟地揭示概念,如过早地概括出概念,学生就会对概念死记硬背,使概念的掌握流于形式;过晚就起不到组织、整理概念的作用,达不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运用概念的教学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运用概念的方法

(1)复述概念或根据概念填空。例如:

①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复述比的基本性质)

②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的数,叫做分数。(填关键词语)

(2)运用概念进行判断。例如:

①判断正误:

a.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b.“32+X=69”是方程。

②选择:下面哪些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4+3X=106+2X7-X>3

17-8=98X=018÷X=2

(3)运用概念进行推理。例如:

①填空:

a.如果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b,那么a和b是()。

b.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②判断:

a.如果ab=7,那么a和b成反比例。

b.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运用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练习达到运用概念的目的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练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的目的要明确。在练习时必须明确每项练习的目的,使每项练习都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练习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使练习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新学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学概念和形成基本技能,可以设计针对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定式的干扰,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设计变式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设计对比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加深学生对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设计开放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沟通新学概念与其他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促进概念系统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设计综合性练习等。

(2)练习的层次要清楚。小学生认识事物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一个逐步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因此练习时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如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后,可以安排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a.90÷30=(90×)÷(30×2)15600÷1300=156÷

这一层是基本练习,它是刚学完新课之后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b.根据72÷9=8,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720÷90=7200÷900=72000÷9000=

这一层是发展练习,它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概念和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之后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c.填空:

(1200×4)÷(400×)=3

(1200÷5)÷(400)=3

(1200)÷(400)=3

这一层是综合练习,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概念,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由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篇3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阅读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反映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决定了他是否能运用英语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能否能高效快速准确地获取现代信息。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阅读能力需求在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英语阅读已成为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开设时间最长的“目标性”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此外学校、家长对英语学习不重视,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的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课可以说就是精读课,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培养。英语课程的平均学时才二百左右,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教学法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些不太现实,老师上课只能对教材进行筛选、课文不能不上,那就只能把课文后面的阅读和写作部分练习舍去不讲,让学生自己课后看。

(二)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了的学习为侧重点,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围绕着国家四、六级和A、B级考试的指挥棒,按照固定教材的内容备课,将每课中涉及到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扩招后英语课堂教学班级规模普遍便大,教学中老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统一方式传授,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引导,使起点低的学生失去信心,起点高的学生没有兴趣,师生之间毫无沟通和互动可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

(三)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这种模式下,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字母,单词,词组,然后是句子,段落和语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破坏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有限的阅读,即阅读量不够。

(四)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心译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

高职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引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收到阅读课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悔论文]

(二)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人们普遍认为,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词汇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三)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取随机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练习。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学生读完文章做完练习后,由教师宣布答案,同学换卷评分和报告分数,教师作好登记,随时掌握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两方面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2]马国英.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2005,(5).

篇4

附中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学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入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篇5

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规范化、抓质量的阶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用工标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的第一任务。

1研究背景

珲春市职业高中从2015年开始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积极推广教学改革,电子商务专业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始探索适合实训类课程的教学模式。2018年初步形成“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此模式虽然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实现了“以学为主”的教改目标,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方法方面的改革仍是未能跟上企业工作岗位需求,课堂教学质量未能达到企业用工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相应教学任务,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有利于学习内容和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实践

研究团队按照“学习+运用+改造”的研究思路,以典型的教学课例为载体,以课堂观察为方法,通过模式建构阶段(学模):模式实践阶段(研模):模式定型阶段(固模)三个阶段开展建模实践研究。(1)学模。在学模阶段,通过分析和归纳文献资料,提升理论基础,再对学校电商专业实训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后,初步拟定教学模式,并学习相关理论基础、教学流程。(2)研模。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多轮研究课,重点研究了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操作要领,结合课堂观察结果,不断完善教学模式。(3)固模。通过不断进行诊改实践,完善教学模式,确定了适用范围,完成研究报告。

3教学成果

模式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对接企业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将企业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工作情境(模拟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和评价活动,以此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式的关键要素有教学任务工作化、学习过程职场化,学习评价标准化。教学任务工作化是指课堂教学任务需从企业需求出发设计。学习过程职场化是指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评价标准化是指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提炼出评价标准,运用标准对于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可以直接运用最终的学习成果。模式操作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始终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结合工作过程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骤,将基本教学环节划分为:“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突出重点”“完成任务,突破难点”“展示任务,总结反馈”四个环节。其中,第二个环节包括“决策”和“计划”,最后环节融入“检查”和“评价”过程。具体操作方法和要点如下。(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①创设情境。教师结合职业环境,创设带有相关问题或悬念的情境,只有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专业性的情境才能有效唤醒学生的直觉、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帮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②提出任务。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工作化的教学任务,便于学生提前认识职场工作要求,有利于学生自然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任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了解工作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设计任务;二是要充分贴近学生未来工作环境和生活;三是要有针对性,围绕问题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易度的任务;四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设计任务时增加趣味性;五是要有可操作性,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任务;六是要具有拓展性,通过拓展任务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2)分析任务,突出重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自主制定任务实施计划。教师应把任务要求明确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其具体步骤或实训思路。必要时,借助多媒体广播软件、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等不同工具手段解决重点问题。(3)完成任务,突破难点。学生根据任务分析结果独立或小组协作实施任务,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任务实施过程,在必要时及时给予帮助、提供学习资源或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为满足全体学生学习需求,应设置不同层次、多样化的任务,提供的学习资源也应不同,通过设置分层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同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4)展示任务,总结反馈。学生通过展示成果、对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则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此环节提倡多元评价,但评价一定要有相应的标准,教师根据企业工作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进行标准化的自评和互评。同时,教师还应多方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完成的任务、交流学习心得、评价作品,并及时进行公证、合理的反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和满足感,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

4教学评估

模式的实践效果。(1)落实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参与比例和学习秩序明显提高,独立学习、交流协作和讨论的频次、时间增加,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结合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加贴近企业,有效加深对工作内容和行业的理解,有利于养成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实践反思。在模式的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仍需转变。虽然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都有所提升,但是长时间习惯的被动学习的观念还未能完全转变,需要教师继续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转化。后续将深入研究如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进而有效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改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5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珲春市职业高中在电商专业实训类课程教学中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本文从模式特点、操作方法要点、实践效果和反思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石伟平.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与行动路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分析与实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1):106-114.

[2]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9-12.

[3]赵志群,海尔伯特•罗什.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4]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赵志群,海尔伯特•罗什.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M].背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黄晓翔.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子商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0.

篇6

急诊护理由于急诊本身特点。护理工作应急性较强。在临床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计划教学的典型病例忽然出院、转科等原因,使实践临床教学中断。因此,急诊教学中的最大特点是急诊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有计划的现场讲课式教学有限,学生仅仅靠现场观看对疾病及危症的理解较难。所以,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把预先式专题讲课、预先式操作手法学习与现场的护理查体相结合。让学生实际体会到急症与危症的症状、体征,从而帮助理解疾病是急诊护理教学的关键。

二、急诊护理查体教学的实施

2.1学习急诊护理查体的内容

在预先专科授课中重点掌握神经系统、胸腹腔体征、心肺听诊、四肢畸形否与肌力。让学生明白护理查体查什么的问题。

在学生人科后除可以利用急诊专题讲课、典型病例、个案分析的形式外。还可以引导护生对已学过的医学护理书本知识进行回顾,运用理论知识在临床中查找对应体征的方法进行讨论,让学生较快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触发了对护理临床查体的好奇心,使之能够主动地去观察病情、察看体征,受到了积极的效果。

2.2学习急诊护理查体的操作手法

即让学生明白护理查体怎么查的问题。启发学生在疾病观察初期运用望闻问切的方式,教会学生查体的手法、听诊的部位、神经系统如何定位等:可以安排学生跟临床一线医师一起进行问诊、查体见习一周,再由代教老师示教对急症、危重病人进行查体。如接诊急腹症病人,老师可以一边询问病情一边示范性作护理查体:接诊气胸或血气胸病人有肺压缩气管患侧移位病人。可让护生进行听诊与触诊。以及实践吸痰前后肺部听诊的变化。可以让学生能实际感触到护理查体的实际意义与护理查体的成就感。

2.3综合分析及判断力的培养

让学生了解到护理查体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护理的具体和仔细的工作性质去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以综合判断其治疗效果、护理是否得当、是否有加重和危及生命情况,为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急救提供及时的依据。在学生综合能力及判断能力的培养上。老师可以在几次护理查体实践后,模拟一些常见的急症和急救病人的典型体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分析与判断力。

三、护理查体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体会

急诊护理临床教学是把护理临床上所见到的诸多实际问题。

通过预先的讲解回顾、讨论分析和归纳整理,去印证已学习过的医学护理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真正掌握所学的临床护理知识。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而护理查体则是急诊护理临床教学中培养这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急诊病人病种繁多、病情多变;在护生进入急诊科时第一个专题讲课就是急症病人的病情观察。让学生明确知道急症或危重病人极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

而每一种病情变化都有或大或小的体征变化是可以通过某些手段观察到的。在急诊病人中急诊科护士观察病情的有力手段之一就是护理查体。急诊护士可以通过护理查体了解病情的发展和细微变化,为病情的进一步诊断、治疗、抢救提供及时的依据。而查体检出了病理体征,如何将这些查体结果汇集起来,利用理论与临床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然后做出判断。这是对护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的训炼,使护生的急诊观察力、判断力、病情分析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满意率大于96%。

[参考文献]

[1]尹锐。皮肤科见习课的带教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5):332.

篇7

作为以Internet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其网上购物和网上销售又是商务平台工具的重要体现。2007年12月,中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是22.1%,购物人数规模达到4640万,而美国2006年8月网上购物的比例已达到了71%。

据统计,1998年全球电子商务贸易额为30亿美元,2000年为900亿美元,到2001年达到1200亿美元,到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8000亿元。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交易规模已由2000年的771.6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075亿元,年增长速度45%以上。

据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

二、国内高校电子商务建设现状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其涉及面广,实践要求高,但其在我国发展时间却很短,这使得电子商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可谓处于“年轻”状态。所以关于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教学内容应如何确立,实验方法应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便接踵而至。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经济、管理、法律、技术、物流等各个方面,所以各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定位就未明确,无法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正因为该学科的交叉性,而被部分学校理解为简单的“学科拼凑”。以至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择业时出现,“找技术类工作不如IT类专业,找商务类工作又不如管理类专业”。尽管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需要大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大学生平均就业率水平。

其次,教学教材良莠不齐,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由国外引进,因此现在高校书籍来源一是国外原版引进或中文翻译,二是国内学者自己编著,第一类教材可读性不强,甚至有部分学校为求与国际接轨,强制引进原版外文教材,而不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以至于学到最后,弄的学生云里雾里。第二类教材也大部分是由国内学者参照第一类教材编写而成,一些概念和理论过于陈旧,笔者曾经历过,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过程中学校用的教材竟然还是90年代初出版,像这样一门富有时代特征的学科,很多过时的概念和技术在现如今很难与实际要求相适应。另外国内大部分教材也都局限于概念的介绍,至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否适用,交易细节等则很少有见涉及。

另外,专业教师的缺乏也是制约电子商务建设的一大瓶颈之一。现在教授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师中大部分是从事其它专业的教师,如IT类、管理、经济类等。笔者曾亲见一位老教授在给学生讲授“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时,竟全程使用课本附送的幻灯片,一门操作要求如此高的课程,竟被生生演化成理论教学,而衡量该门课程是否达标的标准,也就是一门名词解释的考试。

实践教学的缺乏,使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又恰恰是目前高校最主要的培养形式,教师努力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也是影响学生最终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市场需求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

据2004年,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CCIEBSCHINA)对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15是,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

电子商务按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定义为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通晓商贸理论与实务,能通过电子方式来进行商贸活的一种复合型人才。按层次又可分为操作层、实施层、决策层。据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与人才需求调查:目前的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域,而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最集中的领域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互联网产品与服务信息(77.54%)、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沟通(72.03%)、订立电子合同的比例很低,只有16.53%。而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具体知识与技能主要按需求的优先排名有:第一位信息资源管理、第二位企业战略管理、第三位客户关系管理、第四位项目策划、第五位资本运营管理、第六位市场营销、第七位网络营销、第八位项目管理、第九位电子支付、第十位标准化管理。结合图表调查情况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与企业整合的发展方向,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将从单纯的技术方向转向复合、实践型。

四、相关问题应对措施

首先,应明确专业方向,各高校应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将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方向分为商务或技术类,并分清方向的重点教学方向,在开设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制定的电子商务专业10门核心课程: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管理、网络营销、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和电子商务经济法的基础上再突出本学校的优势和其它学校之间的差异。

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发展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增加实际操作锻炼能力,引进师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而不要只是停留在教师资格水平上,应重视教师的实际操作应用水平。

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主体,培养适合市场实际需求的人才,突出本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突出性。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参与电子商务活动人数的增多,电子商务这一便捷的、全新的活动方式,必将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熊励.上海市电子商务人才调查报告[R].互联网,2006,6.

[3]刘宏.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之拙见[J].计算机教育,2007,7.

篇8

1引言

目前,很多初中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这些设施的配备,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提前精心准备的课件,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微课教学就是多媒体教学中的新形式,它通过在课堂中几分钟的展示,就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讲解时间,迅速让学生理解。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2微课及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作用

微课的概念所谓微课,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控制在5~10分钟的短小课件。运用微课,结合学生在上课期间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对课本中一些不易掌握的知识点长时间讲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克服学习难点的动力和勇气。同时,运用微课可以节约有限的授课时间,教师在对难点进行讲解时会更加从容,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解题的尝试和锻炼。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作用微课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数学授课中起到启发作用。微课的教学手段之所以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的难点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知识难点传授过程中,学生从微课中学到新的解题思路,在掌握一个难点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在以后遇到别的难题时动脑子解决,而不是对难题死记硬背,缺乏对题目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微课教学可以促成学生学习质量的大幅提升。2)微课教学在数学课堂中起到“回忆”作用。微课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让学生在复习阶段特别是考试复习阶段进行有效的课外复习。因为微课的互联网特征,它可以在学校或家庭中进行重复播放。对知识的难点毕竟有的学生接受较快,有的学生接受较慢。对于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微课文件发送到班级的学习交流群,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重复学习直到掌握为止,没有时间次数的限制,避免学生学过后掌握不了知识,从而影响学习以后的课程[1]。在面临考试的阶段,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而时间又不允许,学生可以从电脑中调取教师制作的微课课件,迅速进行回忆,经过加深记忆,学习知识的效果会明显增强。

3微课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范围大,频率比较高,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目前,作为学校骨干力量的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经过了传统的师范教育的培训,他们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可以说运用得非常熟练,也积攒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面对信息时代的微课教学,他们积极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大部分教师适应了新的教学方式。然而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对微课教学的方式表示肯定,但因年龄等因素,在实际制作课件中还存在技术掌握不熟练而力不从心的现象。微课教学中翻转式教学对学生的管理微课教学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进行翻转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通过微课课件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讲解。但是在分组讨论过程中,课堂纪律也相对比较松散,有的班级甚至出现学生为了争论某一题的解题方法而乱成一锅粥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提前预判,把学生的分组情况、问题的讨论、小组组长安排等具体事宜进行周密安排,避免出现混乱的课堂秩序,影响到正常讨论的小组学习[2]。微课授课中教师理念的改变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认真听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的尊敬。在现代教学中,特别是在微课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相对自由地进行讨论和辩论,对待教师也会变成朋友的关系,可以与教师平等地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对这种在课堂上的身份变化,不少教师很难接受,不予理解。

4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改进策略

鉴于上述在微课教学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改进策略。注重细节的选材制作一堂数学课中,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固然是最好,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与愿望相反,过多的知识灌输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反而更不理想。因此,数学微课的选材和制作一定要进行精心选择,只有知识的难点和不易掌握的题型,才能够进行微课的教学。如果那些能够轻易掌握的知识也被制作成微课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对微课教学失去新鲜感,失去对较难知识点掌握后的兴奋,逐渐失去对微课教学的兴趣,关注和期待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重视微课的选材。在微课的实际运用中,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知识,以唤醒学生的兴趣,因为跟生活实际相贴合的内容往往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明确。而数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只有融入生活实际,才能够让数学变得实用有趣[3]。在初中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有意思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点面线的结合以及角度的运用,比如鸟巢和水立方的建筑设计,它们就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弧度的结合,将建筑中的受力平衡分布,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牢固。同样,几何图形也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搜集这些实际运用实例,向学生进行实景的传授和教学,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奥秘。注重语言简介和多变的形式微课因为时间的关系,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讲解,所以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提炼和对重点问题的突出。在数学微课的制作中要针对题型的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语言组织,不但要准确地表达知识,更要结合语言的轻重缓急等进行艺术处理,做到微课逻辑准确、语言生动。同时在微课的制作形式上,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避免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增强微课教学的效果。而且微课的运用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案或者是教学模板,不能一眼一板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该采用一些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动画、漫画、网络语言等。将微课视频与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结合起来,能够生动活泼地唤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将因式里的一个个元素进行拆分,并设计成可爱的动画形象,再通过动画的形式将他们组合和分解的过程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明白因式分解的原理和分解方法。此外,现代初中生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对于互联网文化的接纳程度比较高,一些网络语言的运用也是微课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方法。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网络用语在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4]。课堂讨论和讲解的处理课堂讨论与课题讲解的处理是微课教学的点睛之笔,学生在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课件学习后,对所学数学题型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时授课教师再结合微课视频进行专门讲解,这样的讲解将更加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教师对课堂中的难点进行有效讲解,可以对微课视频做一个深入的补充。在学生的课堂分组讨论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和不易解决的题目进行解释,同时教给学生对题目的解决思路,分组互动的学习气氛也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微课运用的目的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微课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但是并不依赖于微课。在微课的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知识的讲解和讨论,对于微课知识的深入解析和发散引导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微课播放之后,教师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剖析。仍然以上文提到的几何图形教学为例,教师通过鸟巢和水立方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的角度、弧度,之后要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认识到锐角、钝角、直角的不同特点,认识到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等几何图形的不同特性,还可以将勾股定理等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公式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直观感受掌握教学知识点,从而真正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5结语

在国家重视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微课教学的发展是迅速的。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课的微课教学中,针对引导学生学习习惯为主要方向,充分地补充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发挥平台,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供更好的教育渠道。微课教学在我国开展得比较晚,它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扩展微课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作者:董辉光 单位:寿光市稻田镇田马中学

参考文献

[1]孙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助力剂:微课[J].人生十六七,2016(20).

篇9

当前,医学教育改革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推进过程中,要对传统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教学改革包括改革教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加强技能训练和考核,完善实践教学模式等。

1传统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的理念缺乏先进性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妇产科实践性教学,都属于妇产科护理理论教学的范畴,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目前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先进性,重视理论多于重视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不能顺应社会对于临床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1.2陈旧的教学方法与内容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妇产科护理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所采用的通常都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培养,导致临床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理念难以实现。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妇产科护理实训与操作的方法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其出现了技术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1]。

1.3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

由于妇产科疾病往往都会涉及到女性的生殖系统,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当中,患者往往会表现出焦虑、害羞甚至是抗拒等情绪,因此,导致妇产科的护理实践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护理学实训室是一个重要的技能训练场所,但是,由于目前其所用到的人体模型仿真程度比较低,并且价格较为昂贵,因此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1.4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不高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就少不了要进行临床见习与实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这个过程的管理和重视程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然而,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临床实习的教学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2《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卫生保健的投入力度,有效的释放了群众对于就医的需求和能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护理教学应当及时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水平的培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

2.2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2.2.1病案讨论法

通过运用病案讨论法,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将问题展现出来,并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于积极性。并且,通过运用病案讨论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例如,在进行对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方法的教学时,其重点教学内容,在于明确产后出血的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病例展示的方式,帮助护生掌握这一难题。例如:患者年龄27岁,足月临产,因第二产程延长行胎吸助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g,胎儿娩出时伴阴道持续大量流血,呈鲜红色,有凝血块。通过这个病例,让学生们根据诊断,来得出软产道损伤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与理解,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2.2.2角色扮演法

从本质上来说,角色扮演法能够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并通过让学生充当观众或者演员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自然流产”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针对先兆流产患者所进行的心理护理有着很高的地位,而学生们对这一点有比较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由教师扮演孕妇,学生扮演护士。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先兆流产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出来,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借助于自己学过的知识,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2.3强化对妇产科护理技能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训练之间的充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们对于课堂上所讲解的各种操作技术有一个深入的掌握。例如,在进行“会阴擦洗“操作课的讲授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自习时间相互操作,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对其进行轮流的讲解指导。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课时不多问题。长期以来,在妇产科护理学的考核大纲大昂中,都会把科护理学的技能考核成绩单独的列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也能引导其自主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2.4强化对临床实习管理的重视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临床实习的内容与标准,不仅要充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要具有足够的可操作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落实到位。例如,就针对于护生的病房实习过程来说,要求其必须要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一个充分的掌握,并为妇科疾病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等。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就要求每位护生分管3~5张病床,在每日的查房时间,要求护生必须要在床边进行患者情况的汇报,并对其进行护理体格检查。只有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内容,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迅速的提升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确保其能够对整体护理的方法与要求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掌握。

3结论

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对于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实际的妇产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妇产科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和和考核,加强学生的临床实习管理等,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全面结合,从而更好的促进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并以此来推动现代护理教学的发展进步。

作者:高莉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篇10

浙江农林大学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坚持依靠自身优势和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浙江农业、农村、农民服务[7]。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抓住此发展契机,以面向浙江省“三农”作为发展的着力点与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独特优势。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林业建设中应用广泛,我国林业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学院等都开设了GIS本科专业,共同的特点就是依托农林等学科的优势,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林业、农业、地籍、环境、规划设计、森林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相关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4]。因此,毕业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工作,全面发展与鲜明个性相结合,具有进一步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如测量学、地图制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等,它综合应用这些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8]。因此,要求农林院校的学生既要学习这些相关课程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院校特色的农科和林科的行业知识。根据我校“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及以后深造需要,构建了“平台+模块”的“3+1”培养模式。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和方向模块四个层次构成。同时,综合考虑到学校特色及本省就业需求,开设林学林学相关课程,较好地解决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厚基础与强应用之间的矛盾。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农、林、水、土管、城建、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在四年八个学期内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完成学业,课时的安排设计为“钟”型。

3.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加强GIS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校GIS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总计37.5周学时。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从GIS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应用,形成实践内容的衔接,由浅至深,贯穿四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些以培养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课程实验课以林业生产实验、GIS应用开发技术基础实验训练等为主。综合专业实习主要以GIS行业应用软件开发、3S技术应用、野外测绘实习、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开展相关森林资源调查等综合性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减少与生产单位的差距。

毕业设计是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程开发,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与教师科研、相关的GIS公司、林业与土地有关部门的生产科研课题结合,学校与生产单位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毕业后较早进入状态奠定基础。

4.学科竞赛

篇11

【关键词】

视觉文化;幼儿美术;教学实践

视觉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强调用视觉形式来表现抽象的或者具体的事物,它具有大众性、感官性和虚拟性。例如照片、海报、雕塑、建筑、动漫、连环画以及各种绘画作品等,在生活中,视觉文化影响和熏陶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伴随着教育改革,视觉文化给幼儿美术教学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让传统的美术教学遇到不少困难。所以,要做好幼儿美术教学必须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一、视觉文化的内涵

视觉文化是一种美,是对自然和艺术评价的哲学研究,是来自心灵和视觉上的感官。司温特纳.爱博斯在他的著作《描述的艺术》中写道:“视觉文化主要关注视觉概念、制造形象的机制,以及视觉技术,所有这些都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与荷兰绘画史相关”。在今天,视觉文化也被注入了新的内涵。美术教育是视觉文化主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古往今来的美术风格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重视视觉文化,重视来自视觉上的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在古代已经蕴含了丰富的视觉文化,那些故事壁画和故事画卷传承着中华文明。在原始社会,人类在洞穴里刻画各种图形用以记事表情,是世界上最早的壁画,这些简单的壁画体现出他们渴望装饰居住环境的愿望,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的理想和信仰。自魏晋到唐宋以来,佛教道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甘肃敦煌的壁画保存了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随着明清时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卷轴艺术盛行,那些珍贵的画帖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中国北方的园林雄伟壮观、南方的园林灵秀精巧,素有“北雄南秀”的美誉,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清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等,不仅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世界文化遗产,这可以算作中国对视觉文化的一大贡献。绘画、雕塑、建筑中的视觉文化无处不存在,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改革后的美术教育需要把视觉文化的内涵引入教育实践中。

二、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

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一般是幼儿园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些简笔画,或者是以老师为主体来讲解美术,幼儿自己动手画画的几率比较小。老师在教幼儿画画的时候启蒙教育做的不够好,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确切的说有的老师自身的观察能力不够,过于注重写实。有一个小孩看到夕阳照耀下的绿草呈现出金黄色和橘红色,就画了一片金黄色和橘红色的草地,这时候老师告诉孩子草只能是绿色的,不能有其他颜色。还有一个小孩因为看见彩霞画了彩色的天空和几朵彩云,老师告诉孩子天空是蓝色的,没有其他颜色,云彩只有白色。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影响幼儿以后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所以,引进视觉文化,做好美术教育,首先老师自身必须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

三、如何解决幼儿美术教育中遇到的困难

1.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

要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老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学着画画,学着做手工。视觉文化具有虚拟性,老师要把视觉文化和美术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画出自己所看到的世界,画出自己心里的想法,把美术当作自己表达视觉和心声的语言。老师应该运用网络教育,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播放一些受欢迎的动画片,让孩子学画卡通人物,从而培养孩子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教导幼儿学做手工,开展有效的美术活动。

无论是美术还是视觉文化,都不简单的停留在描画平面图形上。所以,老师应该教导幼儿画立体图形,学会描摹,把所看到的景物画得栩栩如生,而不是只画一些简笔画。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理应教孩子做手工,例如用彩纸折叠花篮、蝴蝶、星星和千纸鹤等。同时要学会鼓励孩子,老师可以剪一些小红花或者画一些小红花,用奖励小红花来鼓励画画很漂亮,手工做的好的孩子。对那些绘画和手工做的不好的孩子也要多加鼓励,要耐心教导,如果孩子有进步就用奖励小红花来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不断进步。也可以办一些小型的幼儿美术比拼,用幼儿的优秀美术作品做画报或者墙报。

3.开展童话故事与绘画相结合的美术活动。

很多小孩喜欢听童话故事,老师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赞扬真善美的故事,然后让孩子画出故事中的主人公,例如让孩子画出他们心中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唐老鸭和米老鼠等。也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以连环画的方式画出故事情节,把美术当作一种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在视觉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要做好幼儿美术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实践能力,注重互动性的美术教育,将视觉文化和美术教育相结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开展有效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加强幼儿对视觉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作者:向超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篇12

上世纪中期以来,现代视听媒体、通讯工具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地开展教学整合,在实践中体验着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巨大变化。近三年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院开始尝试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的整合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创设情境,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在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积极反思教学实践活动,辩证地思考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二、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中,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被引入,一方面,展示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活泼生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完成课程的学习,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有关课程信息到网上,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将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个人想法及时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整合适应了提高学生全面信息素养的需要。在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提高了自己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切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

2005年以来,我院开展了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师生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电子商务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由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制约,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教学实践的开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而逐步完善的。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应用到网络课程学习、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教育技术提高过程,同时也是电子商务英语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的过程。

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电子商务英语以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为教学脉络,其英语语言教学必然要拓展到专门用途,如计算机、经贸英语等多方面,课程必须是一门综合应用型的英语课程。对于这样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通过实践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外,还需解决语音学习、模拟或创设虚拟的商务交易过程等问题,为此,我们将多媒体课件引入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丰富电子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已有知识迁移;多媒体课件汇集多种素材(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扩大了教学空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网络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了解决课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需求,我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包含在线学习、辅助资料、辅助学习工具等。其中,在线学习主要包含课程教学中所需要的教材内容;辅助资料包括教学中需要的文本资料、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辅助工具包括学生的自我测评系统、电子答疑系统等。为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方便还专门开设了讨论区。通过网络课程,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文化生活。藉由网络课程提供的各个功能系统,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测评,查找与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在网络课程所提供的讨论区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使其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3.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专题学习资源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中需要讲解的知识较多,涉及计算机、网络、经济与贸易、英语等多方面知识,但授课时间较短。如何进行系统的知识讲授,成为制约教学的重要因素。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我们积极开展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活动。“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从这个角度来看,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是基于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学习平台。”专题学习网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题学习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写作平台和专题讨论区,为学习者展开协作学习、交流与探讨相关问题、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访问专题学习网站,能够获得大量的有关语言与文化、计算机网络、经贸以及相关电子商务的原始英文资料等方面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4.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在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评价活动,积极采用形成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获得的信息作为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往的教学评价经常依据期末测试成绩评定学生电子商务英语掌握的情况,而形成性评价打破了考试的时间限制,能够依据学生的要求随时进行测评并给予反馈,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包含评价反馈系统的设计,应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反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商务英语网络课程提供了在线的各单元测试,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果学生未达到学习目标,网络自评系统能够给出相应原因并给出建议与答案。

评价后应给予相应的鼓励语言以调控学生的情绪与注意力,从而保证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另外,网络课程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学生进入学习系统的所有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记录了解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基于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不只是依赖网络课程提供的评价系统,在这里现代网络通讯工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和教师通过各种工具进行在线交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促进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忽视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长时间的对比、反思,总结两种评价方式的优缺点,以利于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四、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教学的反思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积极探究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便利,也反思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的不足,以便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1.网络知识的多元化与教学控制在以

往的教学中,教材与教师几乎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各种通信工具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未经加工的信息涌向课堂教学,更多新观念、新思想融入学生学习环境,知识来源呈现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导致大量的知识涌向学生,自主性较高的学生能获得更多有效知识,而自主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能无所适从,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必须对知识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控制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仍需要更多的实践检验与理性思考。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是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的,当不同的信息涌向学生时,怎样过滤对教学不利的信息更有待深入研究。超级秘书网

2.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学反思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成为客体或附庸,导致教与学相互隔离,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难以得到培养和发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人们对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可以自己调控教学进度,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有效分析。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认知模式、心理状态和行为偏好,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该清楚地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应首先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学生的认知风格,由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传统教学媒体与教学工具的作用尽管现代媒体促进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教育仍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要想对教学效果实施更高效的控制,必须把学生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同时,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了计算机及联网,因此有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仍然不能在现行的教学中完全实施,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工具还可以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是能带给人们便利的,但也应该认真对待传统的媒体及其作用,不能走入“技术至上论”,而应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既要有效又要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