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6 02:17: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化工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是加大宣传和政策扶持,形成浓厚的绿化氛围。通过广播、悬挂条幅、入户走访等形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印发《全民共建优美家园倡议书》1万余份,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绿化验收达标的村,在区财政补助的基础上,镇财政以每人15元的标准再次进行补助,激发绿化工作积极性。确定以白兔丘片为绿化示范片,白兔丘北村等7个村为绿化示范村,进行高标准绿化建设,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二是抓好规划设计,着力提升绿化档次。指导各村在绿化布局上,采用高低搭配的三层栽植模式,高层多用樱花、大叶女贞、柿树等乔木,中层多用紫叶李、冬青、月季等灌木,底层多用三叶草等。在树种选择上,因地制宜,例如白兔丘北村种梨树、柿树等,打造“果树村”;许屯、东胡、小东王等村种玉兰;大寇、白兔丘南等村种银杏,打造一批特色绿化村。同时,对村内主街道进行绿化并铺设路沿石,在村办公室、进村路口等重要位置设花坛。朱家等村采用围小栅栏、铺花砖等方式提升绿化效果。对于绿化需提升的岳家、冯家等村,主要对绿化带进行拓宽,对村内空闲地块加以利用,丰富品种,补植、加密加厚绿化带。目前,各村苗木订购工作已全部完成,30%的村已完成苗木栽植,绿化工作进展顺利。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督促绿化工作落实。实施包建全覆盖,在区直部门包建27个村的基础上,组织机关干部、镇直部门、企业与其余23个村结对包建。其中镇机关包建4个村,2月21日镇机关已经率先进行了集体捐款,机关干部共捐款8.6万元。建立驻村指导员制度,挑选50名机关干部包村督导,定期召开驻村指导员调度会,强化指导员的协调、帮助职能,督促各村加快绿化进度。
二、赴先进地区学习绿化工作的感悟
2月份,镇组成考察团,赴市街道、县镇、市镇、市镇等18个乡镇,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尤其是村庄绿化工作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访问、交流座谈等,感受到了外地生态建设的力度之大,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一是绿化应注重整体布局搭配,彰显亮点特色。树木合理搭配,才能形成景观特色。所考察村庄都特别注重细节的挖掘,一个独具匠心的小细节,可能并不会花费多大财力,就能给绿化增色不少,给人以惊喜。树木栽植层次分明,绿化带或宽或窄都有一定的层次,一般都分植三种以上的植株,低矮灌木、花丛和高大乔木合理搭配,高低错落不同。县镇,由于条件的限制,道路绿化带较窄,但是经过合理安排,在有限的空间内也栽植了三种树种,密而不乱,错落有致。树木修剪整齐美观,很多村居和小城镇特别注重树木修剪造型,特别是冬青等,有球型、方型甚至有松塔的造型,使绿化树木看起来更加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绿化池带精致,有些村居和社区受地形的限制,大面积绿化难以实现,他们多采取小、多、匀的绿地布局,打造类似于小园林的绿化效果。市镇拥翠园社区依牟山而建,难以形成大块、平整的绿化用地,他们充分利用道路分割形成的小块,统一规划,使其既独立成景,又相互组合,形成了很好的整体效果。小景观适当点缀,在路口结点处、出村路与村内主干道节点处的绿化带内布置假山、奇石等小景观。例如县镇,发挥当地奇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出村路口设置奇石组,既提示行人道路的变化,又很好的衔接了不同道路之间的绿化。配套设施齐全,在绿化时提早将路沿小栅栏、路沿石、路灯、道旗、站牌等因素考虑进去,对形状、颜色的搭配进行精心设计,使得整体效果更加突出,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在绿化时,宜坚持“从小处着手,从细处体现”的原则,精心搞好绿化规划,将高低搭配的三层栽植模式,树木修剪,色彩搭配,路沿石、栅栏、路灯等配套设施的氛围烘托等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二是绿化应注重因地制宜,与周围风貌融为一体。绿化好的地区都注重因地制宜,凸显本地区的绿化特色,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以市卫街道为例,毗邻城区的开山口等村的绿化美化风格更加偏向城市,设计规划上大气,采用了大面积草坪,多品种的观赏类苗木,以及喷泉、雕塑等别具特色的景观小品等元素,使村庄整体风格不突兀,与城区景观过渡更加和谐。而城区的毛家山、杨七岭等山区村,则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山区风貌,绿化美化风格上更加生态质朴、简洁自然,更加凸显出别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很多典型村主打不同的“特色牌”,园林村、花果村等一个个特色鲜明。我们在绿化时必须坚持“因村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各村的区位、地形地貌、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因村制宜研究确定村庄绿化的范围、标准、风格,把每个村都打造成绿化特色村,既有看点又讲实效。
三是绿化应注重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景观人文相映生辉。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根基和灵魂,将文化建设与绿化建设相结合,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市卫街道东赵家村,大幅的计生、法制、环保手绘画在村内随处可见。市马店镇是有名的秧歌之乡,多个村以秧歌为绘画表现内容,打造墙绘一条街。这些宣传画,与村内整齐的绿化相映成趣,比单纯绿化多了几分亲切和厚重。马店镇宋家屯村以“胶县第一党支部”旧址为资源,参照旧貌重建,形成独特的村内景点。各地将文化因素灵活融入绿化当中,形成了非常好的整体效果。这启示我们,在绿化时要考虑将文化遗址、故事传说、文化宣传等适当融入,以宣传画、墙绘、纪念碑、公开栏、雕塑等形式烘托整体氛围,给绿化增添更加迷人的人文色彩。
四是绿化应注重建管并重,提升绿化效果。良好的村居卫生是绿化的前提,搞好环境卫生对农村整体绿化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卫生条件差的村,即使有规范的绿化用地和较大的绿量,也难以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而恰恰相反,那些环境整洁,规划合理,色调统一的村居,即使他们绿化的幅度较小,但因为整体效果和谐统一,所以整个村庄就能给人一种美感。绿化工作讲究“三分种、七分养”,如果管护跟不上,整体绿化目标就难以顺利完成,即使短期内达到很好的绿化效果,时间一长也难以为继。我们应坚持建管并重,一方面发动群众力量搞好绿化管护工作,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对村庄绿化成果进行广泛宣传,对破坏花草树木、乱扔垃圾等行为进行曝光,切实提高广大村民的绿化意识、环保意识和爱美意识,引导村民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制止破坏绿化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做到管护队伍有落实、管护资金有保障、管护责任定到人,并定期对管护队伍进行培训,提高管护水平,实现建一片成一片,普惠百年的绿化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认真总结考察经验的基础上,镇召集各村、企业、镇直部门负责人召开了绿化工作会,以播放考察录像、PPT讲解等方式,指导各村积极学习外地经验,把握绿化关键,完善绿化方案,提高绿化档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成立学校信息化教育评价小组。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以评促建。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
一、对城建工作的基本评价
近年来,县城建局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守和执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局领导班子团结、作风民主,带领城建全体员工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使县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文景观逐步提高,城市吸纳功能进一步增强,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明显增强。针对原有城市规划已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旧城改造成本大难以实施的实际,城建局坚持规划先行,积极采取先进城市组团建设的经验,完成了蒲南新城专项规划的编制,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还加快了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蒲城县县城村庄布局规划》,并通过了评审。为全县村镇建设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规划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城建局及时成立城市规划执法大队,加大了对违法建设项目的督查力度。平时,积极开展城市规划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市民自觉遵守城市规划,以主人公的态度关心支持城建工作的意识。
2、城市建设重点突出。前几年,我县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带来了建设资金欠账多、拆迁户上访等问题。对此,城建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巩固提高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把建设重点放在群众普遍关注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上。20__年共开工城市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城市综合开发等城建工程项目16项,总投资达4亿元。城区污水处理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历年人代会代表提出的重复议案,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县城建局投资7020万元开工建设县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完成投资4200万元,预计明年5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针对县城部分主干道下水不畅,绿化不到位,且年久失修,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的实际,城建局先后为朝阳街投资1000万元、东风街投资750万元、长安街投资130万元、东环路投资460万元进行全面改造。还投资150万元新建了五座现代化公厕,解决了群众入厕难的问题。并投资460万元开工建设了漫泉广场。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部分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3、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城建局以“大城建、大服务”的理念,把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到优化投资环境的高度上来认识。进一步规范市政公用行业,大力开展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客运市场整顿活动。处理房地产违法企业4家,非法营运车辆85台次。为城市绿化工程投资230万元,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0000㎡。同时,开工建设了梅苑小区、红旗小区、天酬小区,实施了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更换改造了部分街道的路灯,使亮度达到了城市照明标准。加上公厕、漫泉广场等城市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4、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取得新突破。去年以来,县城建局以全县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县城”活动为契机,一是与创卫办、环保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全县各行各业和全体市民参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积极性,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定段包干负责清扫责任制;二是加大市容管理投入,新增摆臂式垃圾车2台,垃圾斗200个,环保车100辆,基本解决了城市垃圾清运工作,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坚持文明执法,强化服务意识,以解决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巡查监督制度
,整治了出摊占道、越门经营、乱停乱放等违章违法行为,进一步维护了城市正常秩序,保持了市容市貌整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县的城建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舆论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是城建部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难以适应当前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是全方位的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出店、占道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城乡结合部乱搭乱建现象仍然存在,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存在脏点死角,污水外溢现象在有的地方仍比较突出。
四是城市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加上历史欠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影响了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导致城市服务功能不完善。
三、对今后城建工作的建议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现代、文明、和谐的城市模式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建议城建局:
一是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实施,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建设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全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党的十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要求,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了准确掌握河南省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文化活动群众参与情况,我们于2016年底,选择河南省的林州市、南乐县、灵宝市、兰考县、永城市、舞钢市、淮阳县、巩义市、淅川县、焦作市解放区、洛阳市涧西区、漯河市郾城区等12个县(市)区,开展随机电话访问,最终获取有效样本1206个,其中,城镇居民655个、农村居民551个,在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基层文化场馆建设及使用情况
1.公众对当地公共文化场馆位置的知晓率和光顾率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48.3%的公众知道所在县(市)区图书馆具置;知道所在县(市)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位置的公众比例为39.3%;知道所在街道(乡镇)的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位置的公众比例为28.0%;知道所在社区(村)的文化活动室的公众比例为37.0%;对各类文化场馆位置均不知晓的比例达30.8%。针对知晓文化场馆位置的公众,我们进一步询问其最近一年光顾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光顾过所在县(市)区图书馆的比例最高,为38.3%;第二是所在社区(村)的文化活动室,比例为28.1%;第三为县(市)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比例26.6%;街道(乡镇)的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光顾率为22.6%。还有42.1%的受访者表示,虽然知道位置,但最近一年没有去过以上各类文化场馆。
2.公众对当地文化场馆交通便利度
开放时间人员服务等软硬件设施满意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年内去过身边公共文化场馆的受访者中有96.7%的表示这些场馆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在交通便利方面,近一年内去过身边的公共文化场馆的受访者中,有78.6%的受访者表示去这些场馆交通方便,有17.7%的受访者表示基本方便,仅有3.7%的受访者表示不方便。在文化设施开放时间便利方面,近一年内去过身边的公共文化场馆的受访者中,有75.6%的受访者表示开放时间方便,有20.9%的受访者表示基本方便,只有3.5%的受访者表示不方便。对文化设施管理人员的服务(如态度、专业化水平)方面,回答“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7.1%和30.6%,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2.3%。在文化设施面积和设备数量方面,有50.5%的被访者认为够用,有34.3%的被访者认为基本够用,另有15.2%的被访者认为不够用。
二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及参与情况
1.公众对各类文化活动参与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年内,74.7%的受访者表示所在的社区/村开展过广场跳舞、打太极拳、扭秧歌等文体娱乐活动;50.1%的受访者表示开展过免费电影放映活动;表示开展过戏剧、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比例为44.6%;另有26.8%的受访者表示开展过书画展览、摄影展等文化活动。仅有13.5%的受访者表示以上各类文化活动都没有举办过。在开展过的文化活动中,群众参与率最高的是广场跳舞、打太极拳、扭秧歌等文体娱乐活动,参与率为64.1%;第二是免费电影放映,为42.4%;第三是戏剧、音乐会等文艺演出,为31.4%;书画展览、摄影展等活动的参与率为18.7%。另有21.0%的受访者表示各类文化活动都没有参与过。
2.文化相关部门对当地文化活动的指导率较低
有切身感受的受访者(参与或知道开展广场跳舞、打太极拳、扭秧歌等文体娱乐活动的受访者)中,40.6%的受访者表示本地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如广场跳舞、打太极拳、扭秧歌等,有当地文化馆或相关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组织或指导过,36.9%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与组织或指导过,都是群众自发的,还有22.5%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
3.地域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公众感知率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最近一年,在一些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活动时所在社区/村开展一些有本地特色活动的受访者比例为40.2%,表示从未开展过的比例为45.1%,另有14.7%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
4.公众对当地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的整体评价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57.1%的受访者表示当地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整体情况好,认为一般的比例为29.5%,认为很差的比例为13.4%。
三改进和提升河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河南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基层文化设施服务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基层文化场馆的面积和设备数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群众对公共文化场馆的需求,广场跳舞、打太极拳、扭秧歌等文体娱乐活动群众广泛开展,基本满足了基层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但是,调查也暴露出“文化场馆重建设、轻运维”“群众性文化活动基层文化部门指导缺位”“地域特色文化活动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对下一步河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升建议如下:
1.不断充实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
提供更加便利的开放时间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文化场馆活动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成的公众不知道所在地各类文化场馆位置,知晓文化场馆位置的公众中超过四成最近一年没有去过所在地的各类文化场馆,综合这两个数据,各类文化场馆公众受益率(最近一年内去过文化场馆,享受过相关服务)为40.1%,处于较低水平。访问中,受访者提及“文化场馆书籍、报刊等传统印刷资料多,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少”“自主学习多,专家授课或者指导活动少”“作品展览多,现场创作或者互动指导活动少”等问题,受访者感觉场馆里没什么吸引他们的资料和活动,所以光顾率低。另外,相当数量的受访者抱怨场馆开放时间不合理,目前多数场馆开放时间是“朝九晚五”,能开放到晚上7点已经是凤毛麟角,但是大多数上班族都是下午6点才下班,时间不对接。由此可见,基层文化场馆需要不断充实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多提供群众喜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积极邀请专家开展指导和现场教学活动,以提高群众对文化场馆的光顾频率。另外,针对不同人群工作特点,提供更加便利的开放时间,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文化场馆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