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07:43: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三生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实践中的教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三生教育”价值观念,必须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发挥其教育的功效。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开展知识技能同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致力于课外实践,和学生共同交流来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蚂蚁》一课,让学生到室外观察蚂蚁。首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捕捉蚂蚁。怎样才能既捕捉到蚂蚁又不伤害到它呢?全班同学交流意见,发表各自看法:把羽毛或树叶放在蚂蚁出没的地方,待蚂蚁爬上去后,再将树叶上的蚂蚁放入瓶中;或在蚂蚁出没的地方放置蚂蚁喜欢吃的食物,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会列举出许多办法。使学生知道要珍爱小动物、珍爱生命。在这次课外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感知、观察,在实践中去、学习,了解自然奥秘,认识周围环境。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关心他人,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接受教育。另外,学生在实践中熟悉环境,亲近环境,可以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三、生活中的教育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我们采取教学策略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进行知识的学习,然后再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坚定的生活态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例如,讲授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天气既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也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好处有哪些方面,负面影响有哪些方面。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天气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把“三生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交流讨论中,学生认为天气对生活是有影响的,有雾就不能开车,看不清东西;有雨时,室外不能上体育课,出行时要带好雨伞和渔具;有风时就会冷,要多穿衣服,而且走路比较困难;同时天气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农业的生产等。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认识生活,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树立主体的生活观。
二.生存教育
所谓生存教育就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保护生命,如何在社会生存等相关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讲授,不断提高学生生存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端正学生的生存态度,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和科学的生存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存中实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生存教育主要涉及的内容与人的非常态生存有关。通过对学生生存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在非常态生存状态下应对的能力,例如一些突发事故如地震、泥石流、雪崩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对,也包括对一些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或者恐怖事件等社会灾难的应对。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救灾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降低灾害损失的技巧,例如如何进行伤口的包扎,如何进行有效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面对火灾如何使用灭火器等等,不仅要会自救,还要学会救人。
三.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即通过生活来进行学习,来进行教育,通过教育而改进生活,使生活向前和向上,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激发出自身的力量并且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内涵非常大,生活教育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正确理解生活教育的内涵就必须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生活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开展可以使多种形式的,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时中学生的生活教育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解决问题,避免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与学生思想和生活不符合的内容和陈旧的内容进行教育。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课本以外的内容,例如请一些相关方面的专家或者学者对学生进行讲课,开座谈会,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积极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上社会,去亲密的接触社会,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现状,才能学会如何去更好地生活。在学习方法上,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动手参与调查和实践,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认真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生存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提出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tobe”———学会生存!生存教育是从培养人的各种生存生活能力的角度去强调教育,以发掘人的各种潜能,增强人的生存生活意识和能力,使之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聋哑孩子因从小丧听失语,接受外来信息的渠道受限,生活能力也相对落后于正常的孩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惶惶不安或知难而退。因此,着力加强聋生的生存教育是目前聋校的重要课题。
1.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竞争,自强不息的竞争意识是现代人成功的基本条件。实际上,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处处充满着竞争。考试成绩的比较、三好学生的评选、运动会上的拼搏等等。要想让聋生适应社会,其自身就要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在教学中,可以多处通过一些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物事迹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明白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对家庭的安康、幸福,还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要让他们明白,虽然身体上有残缺,但是内心要强大,同样要做到自尊、自强、自爱。
应融合“三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无论是保证国家社会职能顺利实现的政治属性,还是统治阶级向全体社会成员灌输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其最终都是为阶级统治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两个不同维度,高校法制教育与“三生教育”在性质、内容、功能等方面相契合。高校法制教育以法律素质教育为目标定位,在教学内容体系上“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思想观念’为核心,以‘相关权利与义务’为重点”,倡导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人的社会性。高校法制教育在本质上具有生命性、生存性和生活性,是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和生活形式的规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三生教育”从新角度、以新方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注重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不同维度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提高素质教育的目标上,“三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与高校法制教育在实质要求上相契合。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不仅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其法制观念,而且要注重把握“三生教育”的理论精髓,从个体的生命存在、生存发展、生活追求等“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坚持指导思想,以贯彻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培养法制观念为核心目标,以落实法治社会生活基本要求为主要内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
(二)把握高校法制教育基本内容应融合“三生教育”
在法治社会,人们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高校法制教育必须全面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和熟悉、对生活习俗与规范的了解和掌握。法制教育涵盖“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坚持和谐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创新成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无论是职业活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还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律修养的培养,都是从法治角度向大学生讲授与大学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三生教育”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实践需要和教育价值的回归,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它有助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高校法制教育实践路径应融合“三生教育”
人的发展是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整体发展,是对生命价值的诠释,对生存意志、生存理性、生存能力的提升,对生活激情、生活规律、生活品质的塑造。“三生教育”要使学生关爱生命、关注生存、关心生活,这在目标、内容、功能上与高校法制教育相一致。无论是学生、农民、工人或者军人等不同人群,还是幼儿园、小学、中学或者大学等不同阶段,“三生教育”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创新高校法制教育应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与公民意识的培养,通过法律行为规范的判断与法制观念的提高,通过高校法制教育与“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从生命、生存、生活等不同途径创新高校法制教育实践路径,不断深化大学生对高校法制教育的认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在法治社会,高校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其法治观念,就要以促进个人健康成长为线索,朝着个体生命、生存、生活发展的方向,不断创新高校法制教育实践路径。高校应始终坚持教育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与大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联系实际需求的法制教育内容;坚持认知与情感、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不断深化高校法制教育本质认识,有效融合“三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高校法制教育实践路径。
二、基于“三生教育”的高校法制教育认识的深化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三生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三方面都与法制教育密切相关。无论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框架考虑,还是从“三生教育”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出发,其内在要求与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相契合。因而,在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其法治观念的目标要求下,高校法制教育应结合“三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等不同路径深化大学生对高校法制教育的认识,明确回答生命教育维度、生存教育维度、生活教育维度的高校法制教育“是什么”“教什么”等实质问题,以提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一)生命教育维度的高校法制教育
以生命权利义务保护为内容,尊重各种生命形式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这里的生命不仅包括自然生命、精神生命,还包括社会生命),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珍惜、珍爱生命,更好地生存与生活。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成长、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生命与价值的教育,是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生命,提高自我生命价值,认知人类和自然界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生命存在价值和他人生命存在价值,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生命教育主要涉及生命的产生与发展、生命价值、生命伦理、生命权利的教育,而高校法制教育更关注生命权利的保护和义务的履行。无论是民法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基本权利的保护,刑法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规定,还是行政法对侵犯公民生命权利的救济,法制教育都与生命教育的内容相契合。法制教育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意识保护生命(避险意识、求生意识、自救意识等)、行为保护生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见义勇为等)、健康保护生命(远离物品、远离珍爱生命、学习相关知识预防艾滋等)、心态保护生命(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等)。从内容上说,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前提,是法制教育的最基本内容。生命教育与高校法制教育不仅存在内容的归属与重合,在实践中也存在价值认同的问题。法律以权益保护为目的,任何侵犯一定法益或者有可能侵犯法益的行为都存在价值的抉择。生命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是大学生漠视生命的存在价值,无论是自我生命、他人生命,还是其他生命形式,都应把敬畏生命当作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道德准则。在法治社会环境下更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法制教育要强化大学生对生命权利的认知,更应以生命教育为基础,全面系统地认知生命的存在和价值,认知法治社会对生命的相关规范要求,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珍爱生命。不仅要尊重自身生命,而且要尊重他人生命和其他生命存在。大学生要明确生命价值的善与恶:善就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能发展的生命实现最高价值;恶就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等。动物、植物和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只有尊重一切生命形式才能促进生命的发展。
(二)生存教育维度的高校法制教育
以社会生存、职业生存法律规范为内容,受法治生存环境影响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深入,是以尊重生命存在为前提,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确立正确生存意识,把握生存规律的教育。生存教育分为自然生存教育和社会生存教育。社会生存教育主要教授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各种生存本领,包括生存知识、生存技能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等,它是生存教育维度高校法制教育的侧重点。社会生存教育以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各种生存能力为主要目标,使大学生掌握在未来社会生存的各种能力,包括社交能力、创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独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存教育不仅要教授大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使大学生将科学文化知识转化成一种生存能力,提高其生存本领,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对生存的无能既表现在面对突况或危急情况的无能,也表现在正常社会环境下缺乏职业技能和意识。危急情况的处理不当,可能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自身的合法权益,造成一定侵权或者违法行为。在职业环境下无能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缺乏行业生存技能,也可能是缺乏生存意识。在大学生就业招聘中,各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提出明确要求,但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法律素质低下,对所从事行业的法律职业要求知之甚少,法治社会中生存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生存能力和生存环境是影响生存教育的重要因素。生存能力主要包括自然生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这里的生存能力主要指以社会活动能力、职业能力等为内容的社会生存能力,它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国家政治环境等,它是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自然环境因素要求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涉及资源与环境保范婚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生存因素以法治社会生产实践为内容,要求适应职业竞争规范和职业生存规范;国家政治环境主要指国家法制现代化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要求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树立法治信仰。生存教育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与法律、自律和他律、现实性规范与理想性规范的共同作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公共秩序和生活秩序,以促进生存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三)生活教育维度的高校法制教育
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相关法律规范为内容,为人的生命、生存发展服务生活即人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是指人在生存期间为了生存和繁衍所从事的不可或缺的生计活动。生活教育是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发展服务的一切活动,既包括个人衣食住行、情感、娱乐等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个人生活,以婚姻家庭关系为主的家庭生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的社会生活,以国家政治参与为内容的政治生活,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生活教育使大学生理解生活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个体性和集体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培养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中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真谛,学会正确的生活,树立良好的生活追求,帮助大学生提高现实社会生活能力,使学生热爱生活、为幸福生活奋斗。目前很多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穿戴、游戏、爱情等感性的、外在的东西,并沉溺其中,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权衡利弊,这些做法不利于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学习成绩的提高、现实社会的融入,甚至会成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现在大学生社会生活条件明显优于以前,但部分大学生对生活充满恐惧,有的为追求虚拟的精神享受不惜触犯法律,这都是缺乏生活法律常识所致。因此,加强生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其法治观念的必要途径。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指向生活。高校法制教育必须贴近生活,以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涉法方面,高校法制教育应教授学生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通过合法途径正确解决有关政治权利与自由、受教育权、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方面的法律难题,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社会生活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