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08:44: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一学年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经常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高中班级工作总结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纪律教育是我抓班级工作的切入点,我对学生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学生在自修课时做到鸦雀无声,精心学习。一学年来,我班学生已经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违反纪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在纪律管理中,实行班干部轮流值周制度,培养班干部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对班级管理高度负责的精神,使个值周班干部在工作中能实事求是的反映班级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学习方法的知道也是这一学年的工作重点,高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上面的问题,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
新一轮课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者认为课堂导学模式的教学可以说是实施高效课堂的起点。课堂导学模式依托教师课前精心编写的导学案,以课堂生成的问题为导入,关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同时将教师置于“引导者”“领航者”的位置,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笔者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尝试了一个学年的课堂导学式教学模式,本文将对导学案在本校高一生物课堂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与认识进行探讨。
一、课堂导学模式应用于高一生物课堂实践中的优点
笔者在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导学模式应用于高一生物教学有三大优点:
第一,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先依托导学案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后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师生共同突破难点,这大大改变了已有的学习方式,从“先教后学”转为“先学后教”。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尝试,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意识以及交流表达能力都有了可喜的改善。
第二,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夯实双基。该模式使用学案进行教学,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课堂中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学有所获,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另外,导学案中集中了一节课中的基础知识,使课堂学习更易于延伸,即使是学习较为落后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后的弥补掌握一节课的知识,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学生因为某节课的缺席或者精神不佳而无从学习的状况。
第三,有利于生物学习的课后延伸和教学反馈。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视觉、听觉等教学材料的刺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这些材料播放的时间短,学生经常会出现在课堂貌似看懂或者听懂了,但课后自主学习时又发现不会了的现象。而导学案不仅对繁琐复杂的难点内容进行了清晰表达,也可以针对重难点配以有效合适的图片,这样使得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后延伸,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巩固。
二、课堂导学模式应用于高一生物课堂实践中的干扰与问题
实践中发现,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仍有需要完善的方面,主要有三个问题:
第一,导学案编写的有效性对课堂导学开展的影响。导学案的编写是该模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常的学案以问题或者填空的形式进行知识的编排,实践发现,填空式的学案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使学生对导学案产生抵触心理。因而有效的导学案应更多地采用问题探究的编写方式。因而如何有效编制导学案就成了该模式教学的关键。
第二,教师个人魅力以及相关经验的积累对导学案教学开展的影响。该模式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利于探究的外部环境,比如充足的课前准备、和谐的小组学习、公平的学习活动评价等,而这些与教师的组织能力、个人魅力和相关经验的积累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三,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受到一定制约。学生在利用导学案进行学习时,事实上已经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思维中,这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的同时,也导致他们的发散思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实施课堂导学模式的策略
第一,导学案使用的时机。课堂导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只有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进而在课堂上有效地解决问题。但高一课业压力、作业量都较大,学生预习作业的质量不高。笔者在实践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针对问题实施教学,有效化解了此矛盾。
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从细胞学说的建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直至现代生物学中的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等,都是生物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渗透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接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对话文化”。在这种“对话文化”里,教师与学生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关系,一种意义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关系,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关系。学生在这种平等关系下,更加乐学,更加善学。因此,各班的教学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抓好教研组的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提高显着。
本学期一开学,就制定好教研组活动计划,以及教学计划。新教师每学期听课在30节以上,老教师每学期听课在20节以上。为了督促每位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教研组每个月检查一次备课和作业批改,并量化评分,列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
首先,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周星期一晚上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进行业务学习,有计划地学习新课程理念、先进学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学习市新课程改革的经验介绍等。并要求写读书笔记,每次业务学习都从理论到实际,按规定的学习内容,每次都叫一位老师上研讨课,然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每学年我们开设公开课、研讨课在10次以上。
其次,利用群体力量。集体备课,不但备教法,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还备学法;不但备教材,还备学生,并统一备课的形式:一是教学目标;二是课前准备;三是教学过程;四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五是课堂反馈;六是附板书设计;最后是教学反思。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校本教研工作:
其次,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逐渐转向主动自我管理。通过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与强烈的自我要求。我认为,学生若没有进取意识与自强意识,没有对班级的认同感,没有集体的荣誉感,是无法实现自我教育的。我的作法是从严格的“他律”入手,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我对学生经常讲一句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声誉,希望你的名字总是和守纪律、爱学习、有进步等联系在一起。
班级建设初始,百事待举,我采取全程、严密跟踪的方法,常去班级看看。坚持早读天天进班,不仅检查迟到的学生,而且利用课前几分钟与同学做一些简单的交流;下午第五节课前也天天到班上查看学生的到校情况;晚自习挤时间到班上多转几圈,尤其是临下课时特地到班上看一看,目的让学生养成认认真真自修的习惯。期中、期末考期间,我更是严格管理从时间上保证同学们有充裕的学习时间。就这样抓住了分分秒秒,由量变到质变,一个学年过去了,班级形成了努力向上的学风,出现尖子生带动普通生的良好局面。“笨鸟先飞”基础差、起点低的32班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
第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学习。这需要我们掌握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不止是学习方法的点拨,更要从全方位予以指导。我先从明确学习目的入手,指出读好书、考上理想大学,于国于家于自身都有利。再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习惯。然后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否则,学习只能只能事倍功半。如:自习课我总提醒同学们,铃响就应该开始学习,习惯成自然,就不会让时光悄悄溜走。结合同学的实际,我请学习好的的同学介绍个人的学习体会,请各科老师分别传授学科的学习方法。我也现身说法,介绍“五先五后”的学习方法。即先计划后学习,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这些做法都取得一些效果。
第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失败教育为特色,强调“失败乃成功之母 ,不幸是最好的大学”(巴尔扎克语)。长期以来,考试也似乎以考倒学生为目的,忽略他们的身心发展与实际接受能力,导致学生自卑、厌学、自暴自弃等行为的发生。刚接手高一(32)班时,我就想换一种教育方式,试一试从肯定性评价入手,看一看效果和以前的有何不同。开始时我也征求一些老师的看法,他们提供了三条意见:1、全面客观;2、以鼓励为主;3、 有发展性。就像教育、管理成人一样,肯定性评价对孩子来说也能引发自我评价,从而进行自我教育,达到良性循环。我的口头禅有:“没关系”、“再试一试”、“从头开始”,使他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样,明确进取方向和步骤。如:采取大考定人战术找到自己的超越目标,进3-5个名次的策略。每次评讲试卷前,我先要求学生检查自己失分的原因,并统计出分数,加在实际得分数上。我向学生指出这是他们通过努力可得的分数,下次要从这些失分的地方扳回2-3分;一科2-3分,9课可进20-30分,三年下来就上了一个台阶。这样做,避免简单一句或好或坏的评语,以心理暗示的方法鼓励学生小步子迈进。一年下来,有20多人次成绩持续提高。期末考试在试题难度、容量增加情况下,还有29人次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