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8-28 23:18: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服装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服装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53-01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而企业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谋求发展,对那些既有理论基础, 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非常的欢迎。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和其它行业一样,需要大批的服装技术工人。那么, 如何培养出生产第一线所渴求的服装技术人才, 就成了中职学校当今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除了安排理论基础课程,还增加了实训实习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以往我们的服装专业实训,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平时的知识,相当于集中时间强化一下学习内容,和企业生产没有多大的关联。所以学生两年学校学习,进入企业后还是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对企业的要求和操作还不适应。对此,为了更好的和企业对接,我们对二年级服装专业学生在服装实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企业对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能力给予肯定,下面就如何加强服装实训教学谈几点体会。

1.抓好常规实训,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使服装实训达到预期效果, 必须抓好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常规环节。服装实训教学与其它专业的实训教学一样, 都要有实训前的准备、组织实施及实训后的总结。准备工作包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将要完成实训内容的预习,但它和实结常常被老师忽视。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服装实习没有预习和总结的必要, 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在预习环节中, 让学生熟悉实训指导过程,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实训的方法和步骤,并对实训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还要掌握服装实训的安全规则(虽然我们实行实训车间的6S管理,但安全教育还是必须要强调的),只有做好了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才能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

而在总结环节中, 应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训总结报告, 将实训的情况完整、真实地表达出来。其中包括实训课题、实训目的、实训工艺流程、各部件操作方法、实训效果、自我评价。做好实训总结是对所学技能的有效巩固, 是提高技能操作能力的必要环节。

同时在实训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提出具体要求。首先, 要求学生熟悉操作设备的性能及安全使用原则。例如: 熨斗温度的控制, 高速平缝机的安全使用及日常保养等等。其次,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指导老师的操作示范, 并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勤学、勤问、勤拆、勤练, 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后, 做好车间设备的保养、整理以及卫生等工作。

2.模拟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实训强度

以前学生实训,都是各自完成几件服装成品,和平时的工艺课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时间长一点而已。有些同学进度很慢,像平时做作业一样,在实训结束后还有作品未完成。这种风格和企业追求效益是格格不入的。所以,现在我们的实训,都有一个环节,就是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安排实训内容。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年级学生要购置实训服,现在我们把这一个任务接下来,由服装班的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各专业实训服的制作,这样一来就有条件实现流水作业了。在这个环节中,完全模拟了企业生产的过程:生产订单——订单分析——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成品配送。

在接到订单后,对订单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全班共同参与,再下来的任务就分组进行,原料采购组、制板组,这两个组先行完成前期工作,然后重新加入生产加工的分工小组。生产加工采取流水作业,全班按工艺流程进行分工,老师示范完一个工艺部件后就由各组去完成,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有一个质量检验组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在最后完成所有产品后按原订单配送到各班级,并跟踪听取反馈产品使用信息,不足之处进行技术分析,逐步完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那么经过这样一个实训后,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就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为了不影响其它组的进程,每个人都必须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的操作速度自然加快了,实际上无形中加强了实训强度,更贴近企业生产,就加快了和企业的对接。

3.实施导生制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这是我们学校实训教学的特色,导生制教学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对提高实训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实训过程中,通过技能强手,安全标兵培养,再由他们配合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们负责指导其他同学,就相当于企业生产中的各班、组长,逐步积累一些管理组识和技术指导能力,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有较广的发展间空。

篇2

(一)师生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

1.服装实训教学“独角戏式示范”直接影响学生服装技术定向映像的形成。

学生没有指向性、互动性地观察教师示范,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头脑中不能初步形成连续性的、稳固的服装技术动作表象,以致直接影响到后续服装技术定向映像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的服装技能就会缺乏服装技术原本应有的相互联系,最终熟练而系统的服装技能也就难以在学生身上完整形成。

2.服装实训教学“放羊式管理”直接导致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练习存在大面积的断裂。

现在中职服装实训的一般情况是,1~2个实训指导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实训,在示范讲解阶段已经很难在有限时空中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在练习强化阶段,实训教学很容易形成“空白时空”。教师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已经看过示范可以自己操作,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但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遇到的问题很多,实训的质量大打折扣。

3.服装实训教学“零情感交流”直接导致实训师生关系淡漠。

服装实训教学中师生仿佛也成了服装工艺机器,师生交流的都是一种冷冰冰的“服装机器语言”:“缉合、包缝、扦边……”。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服装学习的情感疲倦,教师也会褪去榜样权威的光环,服装实训情境失去本应有的美感。

(二)师生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和做法。

在中职服装实训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从时空的维度来讲,应包括示范讲解时的师生互动、练习强化时的师生互动和反馈总结时的师生互动。从学习心理学的维度来讲,应包括言语信息的师生互动、动作技能的师生互动和情感意志的师生互动。

具体以基础裙实训教学的教师示范讲解为例分析,教师在做后片操作示范时,不能只做示范而不对学生进行简洁、概括与形象化的言语信息说明。最重要的言语信息互动还应包括请出一些学生,“现场直播”教师正在示范的是什么服装动作,说出教师在做后片时和做前片有什么不同之处,也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分析或者直接提问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这样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时就有显著的指向性,流畅的师生互动会使教师的服装技术示范有效性大大增强。同样进入到学生的练习强化阶段,教师可以在基础裙的学生练习中,严格执行并合理调整巡回指导方式与节奏,按照“做前片”、“做后片”、“做里子”的结构分别进行示范和练习,通过小步子前进方式使巡回指导更紧密,使师生互动更紧密,从而促进实训质量的全面提高。

2.有效互动的前提是情感意志的互动。

在实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中,最容易忽视的是情感意志方面的互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尊重和支持学生的服装技能学习,采用磋商、亲善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合理接受学生作为青少年阶段正常的不成熟行为,充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最终掌握服装技能。

二、模块化课程破解课程断裂

(一)课程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

1.服装理论课和服装实训课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

较为典型的问题是服装理论课和服装实训课的教师往往对于同一种款式的服装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着不同的主张看法,造成学生在实践操作时的紊乱,既不能在理论上找到正确的支持,也不能在实践上得到可靠的验证。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权威性,直接导致服装实训教学异化进行。

2.服装传统实训教学内容跟不上现代服装发展步伐。

例如在服装实训教学中,教师还在使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长久不变的传统模式,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服装CAD制版及输出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还有一些实际服装生产中早已灭迹的工艺,部分教师仍在一成不变地教授学生。例如衣领制作还是以树脂衬操作为例教学,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早已使用粘合衬。

(二)课程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形成课程模块化的基础保证:服装理论课和实训课相互配合。

在中职服装实训中,服装理论课主要包括《服装结构制图》、《服装设计基础》、《服装CAD》,与服装裁剪、缝制、锁钉、整烫等工艺是紧密相关、相互统一的。服装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制图方法是否科学准确、数据使用是否精准到位,都要靠缝制好的样衣来检验。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服装“艺术+技术”,真正实现服装实训培养的目标要求。

2.形成课程模块化的具体做法。

首先,统一组织服装教学顺序。服装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服装教学的“前后顺序”——理论在前,实践在后,统一服装理论和服装实训的教学安排和进程,坚持同步一体,做到服装的品种、款式一条线下去,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一体考虑、相辅相成。

其次,阶梯式整合,综合设置模块。中职服装实训教学设计可以参照服装品种、款式安排模块,具体安排“衬衫、裙子、裤子、马甲、连衣裙、上衣、大衣”等7个大实训模块,“基础衬衫、中式衬衫、领结式衬衫、无领短袖衬衫;基础裙、加片裙;基础裤、松紧带裤、牛仔裤;马甲;平领连衣裙、背心裙;西服、暗襟上衣、前衣身起领上衣;双排扣大衣、插肩袖大衣”等17个小实训模块。模块化的实训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内容充分结合,彼此渗透,每一道服装工艺工序范例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形成阶梯式课堂任务。综合工艺课与设计课、制版课、服装CAD等课程内容,可充分吸收现代化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核心元素提高对市场的认识。

以服装模块化课程来整合服装理论和实践,来聚焦服装技能的全部内涵,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科目之后有一个综合运用、整体优化知识的过程,给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其在服装实训教学中体验展示成衣成果的快乐,促进服装实训兴趣的持续生成。

三、校企一体化破解校企断裂

(一)校企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

1.与服装企业岗位要求相比,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技术水平“苍白无力”。

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面对企业的设备、工序,面对服装生产流水作业、质量监控,面对同行的熟练程度、水平、速度,都感到陌生和茫然,原本在学校学习的技术一下子显得苍白无力,几年的中职服装实训没有给足支撑和动力,要改变尴尬局面,只能继续做学徒拜师学艺或放弃专业选择转行。

2.在服装企业文化土壤中,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技术心理“水土不服”。

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面对团队连带合作与个人责任的重压,很难完成角色心理的快速转变;面对服装企业“零缺陷”的技术文化要求,学生原来“60分万岁”的思想显然难以适应。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对自身的认同感产生很大的反差,部分学生最后选择了逃避和放弃。

(二)校企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学校应该主动带领教师和学生贴近当地一线服装企业,主动研究企业的市场需求和生产特点。

学校应将教师、学生带出校门,组织他们深入本地区的几个大服装企业、大商场、广大消费者群体进行专项调查。从流行款式、面料、色彩入手,了解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问卷调查卡。采用问卷与个人专访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了解各类服装的社会性和艺术性,奠定并形成服装企业生产的学习氛围。

篇3

关键词:服装营销与表演;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Key words: clothing market and acting; vocational schools; workplacements; work-orientated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321-01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1.1 建立校企共同管理模式我院服装营销与表演专业的校内顶岗实习基地――服装展销中心,是与我院的合作企业――达利(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成立的。由院方提供场地、人力和日常管理,合作企业除了提供服装、服饰等货源外,还按照专卖店运作管理模式定期给学生店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断层。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零距离”接轨。

1.2 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服装展销中心采取“一个专业老师带领四个学生店员”的实训模式,即专业老师轮流值班指导当天的实训生进行店铺管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如何进行商品销售、商品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以及服装卖场的运作。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实训的考核制度,并请企业的专家以专卖店的管理标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实习效果和实习质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企业产品,学习企业的管理方法,学习企业对卖场的管理方法,感受企业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拉近了与未来职业的距离。

2突出实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1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学生自进入实训场所起,就把自己作为一名专卖店的普通导购,自觉培养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每次实训前,值班老师会以“店长”的身份安排“早会”,统筹安排实训的具体工作和要求,并带领学生店员以企业对专卖店的标准开始打扫场地,清点货品,做好营业前的准备工作。实训过程中,老师会对学生店员的站姿、商品管理、货品陈列、销售接待和团队合作等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核。实训后要整理货品,打扫卫生,并安排“小结会”,总结每次实训的情况,通报表现优秀的学生店员,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将学生每天的工作表现计入实训考核。

2.2 销售能力的培养服装营销与表演专业学生的首岗是专卖店的店长,销售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在学生实习的时候,我们把对学生销售能力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指导教师(店长)会关注每个学生店员在销售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如何迎宾、如何介绍商品、如何帮助顾客试穿服装、如何给顾客合理的建议、如何带领顾客进行买单等各个方面。如发现问题,指导教师会找营业的间隙来指正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以提升学生的销售水平。

2.3 服装陈列水平的培养服装陈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服装的销售。好的服装陈列能更多的吸引顾客到专卖店进行服装的选购,并促进消费。因此,达利(中国)有限公司的陈列师和服装陈列的专业教师会定期给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现场的服装陈列指导,并根据每季的服装特色,进行不同的动线布置。提升学生的审美、服装搭配和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服装陈列的整体水平,并促进服装的销售。

2.4 店铺管理能力的培养店铺管理能力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服装专卖店店长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店铺管理能力包含了很多方面,如商品管理、门店管理、店员管理、顾客管理和销售管理等方面。而店铺管理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学生到校外参加顶岗实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校内顶岗实习基地的运作,恰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服装展示中心是每天都对外营业的,只要学生有空,就可以根据老师(店长)排的班次来上岗实践。并参加由企业或专业教师安排的管理流程培训,以提升学生的店铺管理能力。

3校内顶岗实习基地运作模式

3.1 消费群分析由于服装展销中心的货源80%左右来自于达利(中国)有限公司,20%左右是来自于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作品。合作企业的服装、服饰以真丝产品为住,定位在市场上属于中高端,而服装展销中心的位置在校内,因此我们的消费群主要面向全院的教职工。

3.2 货品结构服装展销中心主要经营:服装、真丝丝巾、男女围巾、床上用品(蚕丝被、床上四件套、真丝毛毯)、领带等商品,还有一部份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了服装、丝巾、服饰品等。

3.3 运作模式展销中心中来自企业的商品,都是按照企业给专卖店商品的发货价格供给,我们再按照企业规定的销售价格进行销售。针对师生们的需求,我们还提供看样供货、根据要求组货、送货上门等服务,并经常联手企业一起组织服装“特卖会”,真正做到把实惠带给广大师生员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由于得到了合作企业的支持,我们的货款以“月结”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展销中心所有展示的商品由企业来铺货,每月根据销售情况,将实际销售出去的商品,用发货价格与企业结算。销售价格和发货价格之间的差价就是展销中心每月的赢利。

正是由于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营销与表演专业的校内顶岗实习基地――服装展销中心才能得以良性运作。以企业的生产管理实际引领教学,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实行工学结合,达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零对接”的目的。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更加调动了学生参加校内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学生不仅有了更多的“实战”机会,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与社会的对接点。同时,企业不仅有了员工来源的保障,更缩短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投入,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得到了很好满足,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篇4

要加强示范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课堂展示—讲授—实训辅导—图例—样衣展示—实际操作—讲评结合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主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升华自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教育过程、方法手段、节奏要得当,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各种认知本领,充分发挥出才能,创造出业绩。

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远远好于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真正做过的事情远比被动接受的事情记忆深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项目:项目应该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第二,项目实施前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即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第三,项目实施中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一些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第四,项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生的实践任务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真正能够自主进行实习实践,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第五,项目实施后进行必要的总结:项目完成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运用新旧知识探索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老师的总结也相当的重要。在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提示,帮助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校企合作校外实训模式。学校与多家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就业为目标,根据企业需要定期接纳服装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实践精神,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便于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具体的实践项目,与企业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确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负责提供实践岗位及教师学生的食宿场地,并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学生的实践工作,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定时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改革以往的实践模式,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把学生简单地变成生产机器。要根据条件安排相应的老师全程跟进实践任务,把实践老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践的过程同老师进企业进修挂钩,让老师带着课题或任务进企业,可以推进学院与企业的横向课题发展。老师带着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真正让学生将做、学、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培养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校内实习模式。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应该积极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拥有实践机会。在校内设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服装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对服装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岗,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按照企业流水线设置岗位需求,可以从企业接单、制版、打样、排料、机工流水、后道、包装)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实行经济化运作,让学生在校同样可以实现带薪实践,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国际合作实习模式。虽然我国服装设计源远流长,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欧美先进国家基于市场经济完善的运作模式和服装业的高度发展,已建立起完善的高等服装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国际合作,引进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此外,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服装院校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我们进行服装教学的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并且以国际视野进行学生培养,使学生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准备。

作者:卢啸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篇5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010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篇6

    我个人对手缝工艺课程改革的一点探究与尝试

    (一)首先对服装手缝工艺课程的总体和全面思考我认为,服装专业的手缝工艺课程应改变原有的思路、改变旧的固有的模式、改变原来的根深蒂固观念,不应着眼于小打小闹式换汤不换药。应结合布艺、拼布进行整体的重构,可以有所侧重:譬如各种布偶(泰迪熊)、玩偶(流行时尚类)、人偶(绢人)等的设计与制作、各种材料的纤维艺术设计与制作、各种布贴的设计与制作、各种室内装饰的设计与制作(比如桌旗、靠垫)等,侧重于手缝工艺自身的自成体系。侧重于布艺装饰艺术本身中细节之处的微妙变化,让缝制工艺的各种技法呈现的画面外观的探索更充满的,以及对未成之形的特别期待,激发学生的热情。(二)内容与形式的探究深化服装手缝工艺课程改革服装专业的手缝工艺课程的设置,应体现时尚、时髦等现代装饰理念,作为布艺艺术品,不同的装饰画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如何使用一些极普通面料,甚至包括破的旧的服装面料(如旧的牛仔裤、衬衣、被罩等)进行创作是一种很好的实训练习,极锻炼学生的构思能力,在手缝工艺创作中,布艺装饰画、各种布偶、玩偶、人偶等的设计制作是很理想的教学手段。综上所述,手缝工艺在服装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中是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的专业基础实训和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它同时也是可以开发学生思路、拓展学生观念的一门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完善服装专业教育。(三)服装手缝工艺课改的不足与经验在连续完成四个班级两个年级的手缝工艺课程之后,我认为课改是基本可行的,可以逐步走向成功。获得学生的好评和院内专家、系领导的认可,同时我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意识到经验与不足,经验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原来的只重理论的灌输式模式改为引导、启发式模式,重视实践手工能力,强调实训模式,老师亲自动手示范,每一种针法、每一幅构图、都细致入微的进行修改。学生实践能力快速增强,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不足之处是学生对艺术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再认识明显不够,因为手缝制作装饰画明显不同于油画、丙烯、油画棒等材料绘制的装饰画,布艺装饰画有它的特点也有它的局限性。

    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手缝工艺基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综合了多种门类的艺术,尤其是装饰艺术十分强调观者的介入反应,体察作者的心理感受:或惊世骇俗、或曲高和寡、或离经叛道、或傲睨一切、或不知所云、或别出心裁,这些都与服装专业的目标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服装专业的手缝拼布装饰画应是以表现装饰艺术整体视觉效果为目的,以完美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己任,带有高雅的品味、独特的语言、诠释自我的个性、更新的旧有观念、标注清晰的符号的布艺作品。总之,作为高职院的服装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手缝工艺应具备其他课程所没有的独到魅力,吸引学生学习探究,辅助服装专业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造型等课程教学的作用,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观念,训练学生整体装饰能力,所以我认为高职院的手缝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失为一种发展方向,对于学生来说艺术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局限在服装的造型能力上,还应当担负起改变中国服装制造业大国的形象,成为把中国逐步改变成世界服装设计大国而努力的先驱,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门课程发展成为一门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四射的装饰造型、艺术形象思维训练的有着无穷魅力的课程吧!

篇7

《服装生产实训》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一门服装生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体的特色课程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在校两年学习的服装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整合并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同时也拉近课堂与生产实践的距离。用"教学中的工厂,工厂式的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学校里面就能完成实习和了解企业生产,以及各种服装先进的软、硬件设施。检验学生所掌握服装技术水平的程度,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服装技术岗位定位。为毕业择业确定目标。

自2004年开设以来,通过数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与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课程围绕现代服装企业成衣生产技术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对现代服装企业生产的这一流程,使学生了解整个服装企业生产的全过程。领悟服装企业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了解各个岗位工作程序和内容,从丛业的角度,将学生毕业后工作时遇到的“磨合期”提前到学校完成。同时运用心理学分析原理帮助学生做相关能力测量,正确的岗位选择,发挥潜能,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技能。强化成本意识。用正确的方法作精确的事,走“科学经营理念与学习型组织相结合,向“素质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的路子”。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凡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把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从单一的生产实训课程到综合性技能实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转换为适合企业的生产力,以实践操作为主

服装生产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践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服装生产的基本流程, 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符合现代企业的生产力,过程与方法的共同发展。

因此本校服装生产实训课程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管理、设备等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重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也必须做好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把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把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服装生产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利用先进的教法,布置不同程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学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职业岗位多样性和多变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并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这样的形势下,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合格人才,这不仅是服装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服装专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发展高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是高职服装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将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进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发展高职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再创业绩。

参考文献:

[1]姚再生.服装制作工艺[M].中国纺织出版社

篇8

二、强专业基础与重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

专业基础与实践实训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互为衔接、互为依赖、互为影响的重要环节,专业基础知识是实践实训能力的前提,实践实训能力是专业基础知识延伸与应用,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与系统。高职院校的服装专业是社会应用性、行业应用性十分明显的专业,服装专业学生是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既要强专业基础,又要注重实践实训,并将两者有机有效结合,为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切实的教学保障,轻视和漠视其中任一环节,都将对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实现强专业基础与重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一是要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为后续的实践实习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同时,注重实践实习课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培育和发展;二是要注重学校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善于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将专业基础理论有机地融入实践实训课,在实践实训课中将专业基础理论融会贯通,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实训,在实践实训中运用、验证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从而,提升专业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三是要注重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的有机结合。由于高职服装专业教学鲜明的应用性,因此,企业实训见习成为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不可替代的必要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胜任职业岗位不可或缺的中转站。在企业中通过顶岗实习、实训实战,实现工学一体化,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有机衔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程序,使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还要善于组织低年级服装专业的学生深入服装设计与加工企业,到生产一线观摩,到消费市场调研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直接感受服装的设计与生产过程,增强专业感性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拓展服装专业教学的平台,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成长成才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专业。

三、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

学习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当代服装专业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要素,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时展、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水平。可见,培养独立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在注重培养服装专业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时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良好学习实践能力的学生,才有可能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使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强化与转化,形成创新成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逐步成长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是学习实践能力的延伸与发展,同时,对学习与实践能力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学习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服装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如何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萌发和形成要创新、想创新的意识,构建学生的创新意识自觉;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育学生敢创新、不畏难、不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慨与品质;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能不能创新、会不会创新的品质与潜质,是能否最终取得创新成果的关键要素。创新能力是善于创新思维、发明创造、创新运用的能力,具有发展性、革新性、颠覆性特征,培育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四是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生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型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与完善学校和专业的制度设计,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来为培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有利而必要的条件。

四、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阵地,社会需要就是学校的责任和目标,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来培养相关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应当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有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企业输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企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从被动模仿加工型企业向自主研发,品牌经营型企业多元化发展。中高档服装市场及与服装相关的配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企业的规模生产、规模销售、网络销售等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服装业走向技术密集型的必然趋势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控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WTO新规范的进入,迫使行业加速人员结构调整,急需补充成衣出样技术、工艺技术、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CAD技术员、销售业采购顾问、专卖店经营主管、奢侈品营销管理员等新生新型岗位既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服装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市场需求同步,要确立发展意识,遵循教学规律,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改革课程结构,建立学科特色,强化专业实践环节,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契合呼应、有机结合。在强化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开设多方向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拓展专业视野和对社会就业的适应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内化和迁移。鼓励学生报考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使学生掌握多个单项技能以达到技能的复合性,使其成为具有多岗位就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篇9

一、构建背景

大环境下,我国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改革。国务院印发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高职教育输送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从理论学习到能力实现的课程。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在设计方面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策划能力相对于大专生、本科生较弱,文化底子薄是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最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制定的中职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掌握服装设计基本技巧,具有较强服装制作能力,并懂得服装生产现场管理和市场营销,能从事服装设计、制板、电脑绘图、质检等岗位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培养的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可以为企业输送一线车位工人、跟单员、制板员、设计助理等。

二、构建原则

第一,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中职教育就是关注“中职学生”。关注中职生的能力发展、兴趣发展是中职教育最基本的原则。第二,以“能力发展”为根本原则。李炳亭的《教育发现》中提到:新课改转变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转变评的方式这一理念,坚决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这是“事归原主”。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共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特色课的建构关键。第三,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第四,建立适合地方经济、符合学校实情的特色课。每个地区的服装产业结构、经济状况均有不同。长三角、珠三角的服装行业相对发达,因此对中职服装教育以及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采编以及课程结构的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构建目标

以“能力本位”的思想紧扣职业特点,技能活学活用,综合全面发展是我们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服装设计特色课的构建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实现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到技能学习再到综合技能实训,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其次,服装设计特色课还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并重视、保护、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天性。再次,特色课的构建还需要实现与其它课程的有效衔接,为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整体教学做好准备。

四、建构的主要内容

①对知识内容的重新整合。服装设计课程所包含的学习内容有很多,如果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内容,学生不仅不能连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容易学后忘前,教学时间也不充足。归纳服装设计的知识包括服装廓型、服装元素“点、线、面”、服装造型、服装形式美法则、服装风格、服装色彩、服饰图案、配饰设计、整体设计等这几方面,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知识模块,在以主题开展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将每个知识点都渗透在其中。②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素材:服装是一个变化发展非常快的行业,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着流行趋势,专业学习要及时地把握资讯,有良好的时尚嗅觉,这是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同时,能够有效地整理、分析并采纳素材、运用素材也是学生要掌握的技能。③专业技能的训练指导。中职教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训,并能够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因此技能训练的时间占了课时的三分二。正如中国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中所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让学生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地掌握专业技能是中职学校教学的根本目标。

五、建构特色

①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特色课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课程,课程的授课形式不必拘于一格,应积极探索“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实训指导”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另外,使用多元教学策略,既注重了学与思结合、思与行相结合,提升教学实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去鉴别并利用学习资源。②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方面可以借鉴或运用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等,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法方法,这样可以灵活掌握学习内容,使专业学习更系统。③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时尚性、前沿性是服装设计特色课的要求之一。主题教学中,学生通过主题内容的审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纳、运用等有效的自主学习,再结合课堂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够高效展开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延伸,从而使教、学、评三个环节真正做到有效。

六、评价体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等评价体系都在变革中。根据服装设计课程的专业特点,结合中职学生学习情况,服装特色课在对学生评价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①学生学习状态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呈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学习与技能实践,可以从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训练内容的数量以及实训过程中是否自律等等几方面建立评价体系。②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评价:学习服装设计需要不断地累积素材、更新素材。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对课堂专业学习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素材的收集、整合以及运用能力都是评价的内容。自主学习还要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解决实训中的技术问题。③学生的达成能力评价:实训课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是连贯、可实施、有效的,因此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开始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进而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并保证实训任务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要求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方法相结合,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因此,服装设计课程的评价方法和形式可以以实训任务报告、素材日记、综合实训、考试、自评等多样化形式开展。

七、总结

特色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文化的一种形式。特色课的构建将打破以前以教师“教”为主的授课形式,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形式,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系统,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它关系到所有孩子的未来和整个民族的发展。李炳亭先生谈到:一节课应该要看到课堂背后的两个支撑,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认识,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因此,优秀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素质匹配,如何建构知识、态度、能力结构更加合理的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是服装特色课课程建构与推行的首要问题。最后,特色课特在哪?还要遵循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结合学校、学生、专业环境的实际情况来改变,若违背或忽略这些客观情况,再有特色的课也违背了原则,只是昙花一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服装专业类的核心课程,在该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字

服装 结构 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服装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该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服装结构设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服装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益。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常服装教育教学过程利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重点就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二、课程设置安排

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将这门课分成《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两门课来讲授。这样使得服装结构的设计彼此孤立起来,而且教授的时间也不同步。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弊端:

(一)教学内容分散

在服装结构设计这部分中主要教授对结构的绘制与设计,却没有对设计的作品进行实验的验证和测试,这样服装设计的纸样不一定具备可用性,对于服装板型也找不到毛病出来,从而不利于对结构设计进行改正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衔接困难

在传统课程安排上, 一般把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放在前面进行讲授,而把服装工艺设计安排在后面。这样会导致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无法与服装工艺设计进行衔接,而且衔接也不够连贯,容易让学生产生障碍。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重在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意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服装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科学性,我们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对应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按以下四个阶段逐步教学的: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

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首先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讲授,对于《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来说,在这部分我们先是从简单工作做起,如对基础缝型的结构设计进行学习;

(二)简单生活便装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这部分训练中,我们选取了较为简单的生活便装进行学习,如针对:衬衫、单裙和睡衣等;

(三)外衣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具备了简单结构设计与制作能力后,我们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教学的难度。在这步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外套作为学习结构设计与制作对象,如:男女西装,夹克和中山装等;

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是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在第一阶段,主要传授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制作技能;在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对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操作,首先学习与设计简单生活简装,结合日常生活的服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升华和提升,要求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后,应该着手加大难度,从事稍微复杂的外套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实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重视日常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对于制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谈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作为一个专业类的服装院校,根据学校对人才的定位,在制定服装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引导学生朝这方面发展。

(一)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例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往往能事半功倍。《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理论繁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讲授课程,做到勤动手、多动脑,逐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时,作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安排些简单的项目让学生实习和操作,对于学生的作品适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二)适时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扩展创意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通过自学材料,参考书或网络看,自己发现问题,同时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我学习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动力,培养创意思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教学

传统的服装学习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教学过程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各级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与越来越紧密。作为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离不开现代教育方式的运用。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能解决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四)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增强实践环节

如前面所述,《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熟练掌握结构设计和制作的技能,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训和仿真生产实训。让学生亲身体验服装设计和加工的流程,从而对服装设计的学习有更深刻的体会。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服装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的适合社会发展和服装潮流的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服装类高等院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适合当前服装设计的合格人才。

篇11

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数据库信息数据,宇博智业撰写了《2012-2016年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服装行业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中国服装业现在主要呈现出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其中,水平低指的就是“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这样的指责无疑打击了我国的服装教育,从侧面说明了先进的服装专业教育与市场脱节.中国的服装业要想走出被人掐脖断后的困境,必须着眼于打造世界品牌,这一需求督促服装高校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服装专业人才.因此,服装专业教育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

1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许多高校应用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工作室教学等多种形式,但是仍然必不可免存在“纸上谈兵”,“黑板上交游泳”的现象.有人说中国的服装行业是一个能够创造外汇,但并不能创造价值的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服装产业还停留在比较低级的加工层面,虽然也形成了一些品牌,但是缺少国际性的品牌,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也从侧面折射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1.1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

一幅油画历经历史沧桑,历久弥新,但是服装设计不同于绘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许多毕业生都反馈,学校老师教的东西没错,但是过时了.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及时了解到新技术,新观念,一旦毕业进入企业,只能从头开始学习.

1.2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素质教育,许多服装高校也将课堂搬到了工作室,实训场所等,但是许多高校呈现出换汤不换药的状态,大多数仍是按部就班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课堂练习,教师指导点评等.从教室换到工作室教学,并为从本质上改变服装专业教育,仍然与企业实践存在较大差距.

1.3教师对于缺乏经验

许多服装专业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未参与企业的实际产品开发与生产,偏于理论,实践实战能力较弱,不利于专业教学.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有企业经验,但是容易老调重弹,缺乏创新,不利于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

2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市场化改革策略

2.1教师队伍市场化

要使服装的专业教育市场化,教师是基础.如果教师都不知道企业的真实情况,那么专业教育与市场接轨无疑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专业教师需要清楚的了解企业中服装设计师的具体工作职责与内容,企业的设计师掌握什么软件,具备何种技能,日常需要完成哪些文件的编制等等,然后,根据企业服装设计师的真实工作,结合课堂教学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最终才能展示出与市场贴近的课堂教学.高校在选聘教师时,学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诚然,较高学历的教师具有更高的科研精神,能够给课堂带来许多前沿的信息,甚至让学生接触到服装的高科技领域.许多高校会邀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做老师或者在学校中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传达最前沿的市场信息.但是,要使服装专业教育贴近市场,这样远远不够.讲座的效应相对比较短暂,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专业技术过硬,但是未必能够把握课堂,因此,笔者认为,高校要培育教师队伍市场化.第一,专业教师必须是去企业工作,而非实习.许多高校的教师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但是效果甚微,最终流于形式,即使有所收获,也不过皮毛而已.教师被派遣去学习,企业大多以“客人”的身份来接待,参观完企业后教师就自由活动了,无所事事.企业不会分配事情请一个客人去做,即使教师主动要求参与企业的任务,也不可能深入其中,最终,企业实习的教师就沦为了一个看客.笔者建议教师企业工作时间至少一年,服装产品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因此,企业产品的开发工作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一年的时间可以让教师充分的体验服装企业的淡旺季,从而更全面的了解服装行业的实际情况.而且,一年的时间中,教师从基础入手,逐渐深入,参与市场调研,四季产品的开发,订货会,库存处理等系列活动,有助于教师了解服装企业的各个方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教师是去企业工作,就接受企业制度的约束,企业方面管理,教师也能比较好的融入企业的工作氛围中,否则就会一直是“编外人员”,无法融入其中,当然就无法真正地学到精髓.第二,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下企业工作,使得专业教师充分了解了企业的实际情况,教学更贴近市场,但是,变化是永恒的,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与企业同步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专业教师具备“教师”和“服装设计师”双重身份.教师在服装企业兼职设计师,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可以保障专业教师的专业与市场接轨,而非纸上谈兵.同时,利用企业的资源,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同时也为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将其总结凝练,最终也会形成大量的科研成果.此外,专业课教师具有“某企业设计师”的头衔,一方面代表了教师的专业,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产生崇拜心理,觉得老师“有才”,学生认可了老师,才会认可老师的教学,才会积极地参与.

2.2改造教学环境,环境育人

大学以某一职业为中心,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在还没有走出校门之前,许多学生对于这个“职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想象中,而想象与真实职业的岗位职责可能相差甚远,看不到,摸不着,教师的描述苍白无力,很难将他们带入真实的情景中,学校可以改造教学环境,设置与企业类似的场景,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让学生首先就能进入“职业氛围”.如在教学场所中布置当年或下一年度流行趋势的PP板,时尚的服装效果图,成衣展示、面料小样展示等;设置流动的课桌椅,围桌布置,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展开专题讨论,老师做会议的主持人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思考,创新.

2.3改革作业形式

服装设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展示,示范,指导等多种形式传授服装设计技巧,最终学生按照教师限定的主题进行“虚拟”的课程训练,完成服装效果图、款式图等作业.但是,这些是否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是否有市场?能否经济的大批量生产?绘制服装效果图、款式图,是否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必备技能?等等,存在诸多疑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适当而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课堂所学,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也是教师改革教学的切入点.要使服装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需要对学生的作业再设计,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变成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此外,学生作业可以适当减负,如以小组的形式团队合作完成一份作业,减少作业量,但是提高作业质量要求,力求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逐步熟悉服装企业常用文件类型,编制内容和要求,逐步接近企业的用人要求,实现学生毕业时就业零距离接轨.

2.4实战化教学

许多高校都建设有大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更贴近企业实际.但是,模拟实训存在诸多限制,如订单、设备、场景等都与现实存在差距,而且学生在心理上讲实训当成课程来上,所以容易有懈怠心理.实战化教学即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企业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出时间,将课堂搬到企业,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承担教学任务,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让学生真实体会到“知识创造财富”,形成成就感和价值感,这种感觉会转化成学生后期认真学习的动力.

2.5深化课程间的融合,凸现毕业设计效应

服装设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无法大批量生产,或者设计的作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是一个体系的,包含基础设计课程、专业设计课程、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学、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等,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的全盘的知识,但是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是由不同的老师零散传授的,需要有一条线贯穿起来,系统融合才能使学生更灵活的使用专业知识,实现增值.毕业设计无疑是一条很好的主线,串联各门专业课知识点,在毕业前,综合利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交一份综合的答卷.大多数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学校设定设计方向,学生做系列成衣设计,并完成成衣制作工作,最后做一个毕业成衣的动态展示.这样,确实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做了综合检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许多学生为了压缩成本,面辅料的采购能省则省;学校的设备有限,许多成衣的加工需要特种专机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许多成衣需要定制特殊的面辅料,而学生不具备此能力;等等这些成本、技术、面辅料采购、设备的问题都一定程度影响了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效果.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环节与公司合作,获得公司的技术和资金赞助.如将毕业设计主题与某服装公司的下一季新品研发主题融合,公开选稿,通过公司设计总监筛选的稿件,可以在公司中去完成制作,由公司采购部协助面辅料的获得,公司技术部和生产车间可以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保障成衣制作效果.这样,形成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最终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水平.此外,也可以将毕业设计环节与服装设计类大赛相融合,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2.6重视非专业课程教育

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不是绘画,而是创意,因此,服装专业教育应立足于服装,同时跳出服装的圈子,设置一些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艺术赏析、摄影、音乐、服装创新训练等课程,一方面,陶冶学生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从另一个艺术方向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

3总结

针对当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际,高校应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理论结合实践,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的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深化产学结合,逐渐使服装专业教育市场化.

参考文献:

〔1〕郑美卉.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市场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5(04).

篇12

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发现企业所需与学校所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往往达不到企业的技能要求,甚至部分学生因此转行。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反映了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在烟台一职服装专业近年来的一些做法笔者认为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

一、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体制

1、合理调整课程安排,及时增加专业课程

在课程安排上减少数学、语文等与所学专业联系不大的文化课课时,及时增加实训技能所需课程和课时。例如:将服装结构制图课由原来每周五节增加到每周八节;工艺课由原来的每周六节调整到每周十二节。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水平。为更好地适应企业的人才所需,近几年课程又陆续增设了服装CAD、专用设备使用、服装立体裁剪、服装原型裁剪、服装主题设计等。

2、实现模块式教学

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按章节授课为模块式、项目教学,将实践技能教学划分为可供操作的若干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将企业常见的生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实训项目,以项目为纽带,按生产加工工艺来设计实训步骤,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系统训练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将服装缝制工艺划分为三个模块、十二个项目(如:女裙模块、西裤模块、衬衫模块等),通过模块的训练,使学生由浅入深,更加系统的熟练掌握服装缝制工艺中各种服装款式的制作,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3、改革专业考评方法

将以前的专业理论卷面考评改为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考评方法。例如:将服装结构制图由原来100%的理论卷面考试,更改为理论占总成绩的40%,实践制板占总成绩的60%的考核方法;缝制工艺由原来的零部件考核更改为成衣制作。这种考核方法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考核难度,但却引起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加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强度,提高了技能水平。

4、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打造名牌教师队伍

利用一切时间带领专业教师努力学习、提高技能,让专业教师根据各自的情况,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不同方面的专业培训与进修,到工厂和企业进行挂职煅炼。教师在培训学习中更新了教育理念,明确了教学方向,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教师在挂职煅炼中了解到市场所需,能及时丰富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的技术性人才。

二、以集团化教育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训练为辅助构架校企联合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1、校企联合――增强学生专业技能

校企结合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周期,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同时受益。烟台市目前有服装企业数千家,其中多数知名企业都已加入服装职教集团,企业员工的保有量一般为最低数,频繁会出现员工短缺和工期紧迫的窘境,服装加工中的简单工序也需要一些初级工人参与。利用校企间的项目合作,则给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在校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学生的所学及时有效的与实际联系起来。具体做法:利用服装职教集团优势,协助集团成员企业进行服装订单加工,这样既解决了企业因员工不足造成延误工期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学校实训村料和订单不足的现状。针对在校学生不同年级专业技能的差异,一年级的新生以简单加工为主,例如:剪线头、定位等基础技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基础训练;二年级学生则可以进行服装的简单加工,例如:床上用品的加工等,以培养学生掌控机器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在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则可以进行服装的整体加工与制作,以提高学生岗前适应企业的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订单联系使学生在校就能够接触企业的订单生产模式,掌握较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

2、与服装设备公司联合――实现对专用设备的掌握

当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没有实现对学生的专用机培训,这样使专用机工人成为市场的空白。为解决这一问题填补市场空白,拓宽学生就业途径和就业层次,我校服装专业加强与服装设备企业的联合。成功与日本brother和JUKI公司国内办事处联合,于2007年10月实现了服装设备公司对专业教师的第一阶段培训,并开设了学生专用机初级操作课程。通过设备供应商实现对服装专业教师的初步技能培训;通过校企联合,即专用机在企业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实现对服装专业教师掌握服装专用机的深层次使用,专业教师对专用机的使用达到应有水平之后,可以实现对在校学生的专用机操作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