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2 20:26: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班组教研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期我组教师将在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的基础上,努力将《纲要》有关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各环节;组织带领本组的教师狠抓一日活动环节和常规教育工作,做好中班幼儿的入园工作。
二、具体安排如下:
1、九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就对中班的幼儿年龄、身心的发展特点,以及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教研组计划和各班班务计划;确定本期“绿色环保”“德育主题活动”“我爱家乡”“交通安全”“楼道消防安全”“大中型玩具安全”“健康教育”主题计划。
2、加强各班对“种养区”的妥善管理。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从常规工作入手,保教配合,保证一日各环节活动的工作质量。
3、定期将“每月生日宝宝”、月教育活动内容交给电教老师。 坚持积极使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
4、 及时更换“家长园地”、“教学活动公开栏”的内容。
5、加强德育和安全教育,保证“主题活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6、编排一套中班新早操,做到动静交替,运动适度;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认真做好常规,消毒卫生和疾病防治工作。
7、 在秋冬两季加强户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冬季运动会。
三、教研工作方面:
充分发挥集体教研活动的优势,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充分调动本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组织好班组教育、教研工作,以《纲要》精神为指导,针对中班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找到突破口。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小型课题,结合各主题教育活动及科研课题的发展,及时提取反馈信息,调整本组教育教学进度,积累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确保教育教学及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一)具体内容、措施如下:
1、本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进行。每周一次碰头会,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教研要结合《纲要》精神,着力于某个问题、某个领域、某个方面进行讨论。开展小型课题,在课题活动开展中组织讨论课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改进教学教育方法。
2、本期我组集体备课的重点存在于“讨论每日教学活动、德育活动、环保教育主题,交通、楼道消防、大中型玩具安全教育目的及具体措施”。
3、 本期我组教师将积极参加上级各相关部门和园内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学习参观活动;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
4、培养辅导青年教师(易 张)。
四、课题研究工作方面:
协助各课题组完成各阶段研究工作。作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积极支持课题组主研老师的每月研讨活动,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并形成文字。
五、家长工作方面:
1、好家教园地的宣传工作,保证园地内容和网上资料的及时更新,以及宣传栏目的多样性;
2、分利用家访、早操及户外活动、环境布置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争取家长支持、配合。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达到家园共建的目的。
六、本期我组每月开展的主要工作
1、九月:本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集体创编了一套新早操,召开了新学期家长会。主题活动:(安全、健康、教师节、饮食食品卫生、爱国主义)等活动的教育。
2、十月: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环保主题”教育。
3、十一月:开展“交通安全主题活动”“楼道消防安全”“大中型玩具安全”教育效果好。
上学期教师们能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团结协作搞好每项活动,同时对环境创设、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积极准备,总之,教研工作在园长的领导下,教师的积极配合下,教研活动有所进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经过反思与分析我觉得中班组的教研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还不够高,对活动的分析和反思还不够深入;老师的课堂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参与研讨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研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教材的实施与研究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本学期教研活动重要内容,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新教材的有关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指导思想: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教研组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基准,结合本园教研工作重点,深入学习新教材。本着“让孩子全面发展”的宗旨,吸取上学期的诸多有益经验,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本学期我们年级组将继续努力,并不断加以完善与调整。根据我园发展方向,努力实现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 发展为本的教育宗旨,转变教育行为,提高全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1、更新观念、 强化意识。
本学期我们将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宁阳县幼儿园管理工作手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基本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理解和信任幼儿,把幼儿看作是发展变化的整体,一切从提高幼儿整体素质出发,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不断提高教师认识,适应新形势,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并能很好地应用、并指导日常工作。
2、抓好班级常规,优化幼儿一日生活。
(1)、根据各领域的教学目标,结合幼儿以往的生活习惯,更合理的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
(2)、两位老师目标一致,对幼儿要求统一,抓好常规。
(3)、重视晨间接待以及幼儿课后和餐后活动的组织,让幼儿有事可做。
3、全面提高本教研组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1)、明确本教研组工作的计划及重点,深入学习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丰富教研形式,优化教研质量,思考适合新教材实施的教研新模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有效互动,使教研活动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思维互动及资源共享,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得到真实的提高。
(3)、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尤其是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观察、提问、设计、组织、评价的能力;说、写、思、做的能力等等。
TRM研究的重点在于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个人资源和团队资源两方面。
一、个人、群体和团队的概念
群体是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与社会心理双重基础上的人群集合体,其绩效表现为每个成员绩效的总和;团队也是由个体组成,但在团队中,成员通过共同努力可以产生出一种协同作用,使团队的整体绩效远远大于成员绩效的总和。在实际工作中,群体和团队表现出下图所示的不同。
可见,将管制班组中不同的成员简单的组合起来,他们只能形成工作集体,互相之间没有联系,也没有有效的协调;而根据成员之间不同的特点、能力、个性加以合理的组合,就能形成工作团队,从而产生协同作用,使班组团队的能量远远超过个人能量的总和。
二、我国班组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随着民航的大发展,空中流量的逐步增加,我国业界也认识到对于空中交通管制而言,管制员的班组资源管理对减少航空事故和事故征候非常重要。据统计,1991-2001年间中国发生的空管不安全事件中,占29.4﹪的原因都是属于管制班组配合不当造成的。虽然这些年我国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很多理论都是借鉴国外经验和驾驶舱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方法。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航空技术的运用、空域限制和管制员养成和使用方式与国外不同,并且管制班组的协调沟通内容也与飞行班组不同;所以在一些工作岗位上,照搬国外和机组的管理方法并不能形成良好的管制团队。
影响班组资源管理的因素
一、管制员的性格因素
管制员作为普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气质、性格,而这些个性特点,决定着他的个人生活、工作等行为。心理学家在形形的性格中,概括出4种典型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是复杂的,又是发展变化的,而工作环境又是影响个人性格的重要因素。管制工作更是如此,管制员是为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的,工作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工作任务单一、重复、固定,工作责任重,压力相当大。因此,从事一线管制工作的管制员,性格上趋向于高忧虑型。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管制员实行倒班工作制,在工作中必须投入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接触面窄,很少涉及到人际间的交往,仅靠业余时间来处理人际交往;工作内容比较专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等原因,使得管制员在性格上趋于内向。
当然,由于具体的生活道路不同,每一个人的性格会有不同的特征。有些管制员的性格比较外向,虽然也受职业的影响,但由于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对待工作、劳动,以及他人态度上仍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当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会表现出有自信、爱交谈、爱开玩笑等等,对工作会非常积极主动。当遇到挫折时,也往往更多地表现直接的发泄和攻击行为。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某些管制员如果受到同事无端的指责时,会反唇相讥甚至还以拳头。
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特征千差万别,所以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实际工作中,不同的管制员体现出形形的作风,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可能因为不同的情绪而在不同时候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例如:有的人自信,在工作中喜欢大流量、高密度的指挥,有的人谨慎,经常采取流量控制、延长间隔等方式限制流量;有的人热情,容易兴奋,工作时积极主动、干劲大,有的人平静,克制忍让,办事稳健;有的人外向,性情直率,想起什么说什么,有的人内向,心思缜密,态度持重老成;有的人激进,调配冲突时喜欢对头穿越,有的人保守,相对飞行宁愿保持直到相遇;有的人乐观,遇事总是朝好的地方想,有的人悲观,更多考虑事物不良的一面。这样不同性格的班组成员在班组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要给不同性格的管制员安排班组,就必须能使成员之间的性格互补。否则必然对班组资源的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二、班组团队的应激强度因素
第一,应激的定义。
所谓应激,原意是指施加于物体之上的力量所引起的紧张,变形或破裂。对于人类而言,它通常用于描述人体对施加于其上的各种要求的反应。如果这些要求所产生的压力过大,我们便会受到不利影响,也就产生了应激。而引起应激的一切原因,我们称之为应激源。一般而言,适当的压力可以提高我们的唤醒水平,使我们进入最佳的激活状态,这是维持良好技能的必要条件。但在压力小时的短暂瞬间,即一个急性应激事件刚刚消失,另一个应激事件产生的空隙,人的大脑所产生的松懈、疲惫状态是造成不良后果的一个严重隐患。
如何避免这种不利的影响呢?我们从分析应激的首要因素,应激源入手,应激源的分类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把它们分为生理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
生理性应激源:
生理性应激源又可称为环境应激源,不舒适的工作环境,会对班组成员产生应激,如温度过冷,过热,噪音干扰过大,过分潮湿或过分干燥,光线太暗或太亮,浓烈的气味等,都是不受欢迎的应激源。消除这类应激源的方式应为保持管制环境的相对稳定、舒适,尽量减少人为干扰,确保管制员的注意力只集中于管制工作,而不用分配精力抗干扰。这点可以从规章制度上予以解除,如禁止吸烟、谈论无关话题。设备检修、维护应选在管制工作量很少甚至无管制工作时进行等等。此外,在中国的管制区域普遍存在着航线结构的不合理对管制员工作的负面影响。某管制区域在航线结构优化以前每年空管不安全事件曾经达到高峰的11起,而从航线结构优化以后,则陡降为2起,环境应激源对管制班组的影响不可忽视。
心理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又可称为情绪性应激,引起心理性应激的因素很多,可能来自于工作,也可能来自于家庭或社会,这是对管制员影响最大的也是最危险的应激源。由工作引起的,例如:空中不良的气象条件,飞机故障,大流量的飞行,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等。家庭矛盾,朋友关系等引起管制员的注意力分散,焦虑、忧伤等也会导致管制员应激水平过高,当空中活动产生第二次应激时,有的管制员便容易犯错误。这类应激源不可能消除,飞行中总会有冲突,生活中总会有问题出现,作为班组资源管理者,应该对成员的情绪有清醒的认识,随时保持班组整体的情绪性应激适中,不至于影响空管安全。
一般来说,如果管制班组的工作环境舒适,班组成员生活稳定,心情愉快,这个班组的工作应激强度就比较合适,反之则会偏高,使团队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三、工作满意感因素
传统的观念认为满意的反面就是不满。但赫兹伯格指出,满意与不满意并不是非此即彼、二中选一的关系。去除那些令人不满的因素,并不一定就会导致阁下生满意感。而一些令人不满的因素即使不存在,也不一定就使人不满。
让人满意和防止人不满是两回事,需要从两方面入手。提供保健因素,只能防止牢骚,消除不满,却不一定能激励管制员。
要想激励管制员,就必须强调激励因素即成就感、认同感、工作本身的价值、责任感以及个人成长;同时,作为管理者也应正确地认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作用。最近空管部门对一线管制人员推行工资改革,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实就是激励管制员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同时在起作用,管制员一方面非常关心涉及自己生计的工资涨跌问题,一方面也非常在意作为一线人员与机关、后勤人员的区别。反应了管制员对工作团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单单是涨点工资,并不能对现在的管制员团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因为作为管制员身份的特殊认同问题是管制员更高的精神追求,解决好这点,才能使管制员群体产生满意的感觉。
科学的完善空管班组资源管理的方法
一、开展空管TRM(班组资源管理)训练
针对前面提到的班组团队工作的必要素质以及一些安全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形成好的团队,需要对管制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下面针对目前国外常采用的几种培训方法,讨论如何在管制单位开展TRM培训:
管制员资源管理基本概念培训:
这一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了解管制员资源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形成对团队工作的初步认识。可通过课堂讲授向学员介绍SHEI模型、管制员资源管理的定义及主要内容等人为因素的基本知识。
管制员团队协作态度培训:
对管制员进行团队协作态度的培训,首先要让管制员明白哪些态度是积极/消极的。其次是训练管制员改变错误的态度,形成积极的团队协作态度。通过练习使学员认识到团队协作态度对良好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积极的团队协作态度。另外,人处于应激状态时,与人沟通的态度更容易恶化,因此设计案例时,最好增加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境。
管制员团队协作知识培训:
这一模块的主要目的是使学员掌握在本管制单位工作所需的各种团队协作知识。可采用课堂讲授,也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训练(CBT)方法向学员介绍管制单位内各岗位工作情况,及ATC团队组成知识。CBT可通过3个模块使学员学习这项知识:提供管制单位的平面布局图,及对其中各岗位职责的描述;允许学员收听管制单位内任一岗位发出和收到的通讯;让学员模拟练习从管制单位中各岗位的角度,发出信息或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回答。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使用哪一个模块。
管制员团队协作技能培训:
管制员团队协作技能培训最好在计算机或模拟机上进行。目前仿真已广泛用于航空公司CRM训练(如面向航线的飞行训练等)。仿真训练可使管制员有机会练习使用团队工作技能,并观察他们行动的结果,而不会危及空中交通安全。管制员的行动结果可提供反馈,强化管制员所学习的团队工作技能。 仿真场景可根据真实的事故/事件或观察资料设计,可使用低保真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仿真,或通过模拟机进行高保真的角色扮演练习,让学员学习各种ATC团队工作技能。
二、班组资源优化配置
作为班组资源管理的具体体现,人员的组合需要讲求几个原则:
能力结构的组合:
管制的管理系统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需要有不同能力的管制员来完成不同的项目任务。比如,由具有战略眼光的管制员来决定目标,做总体决策;由长于精打细算的管制员来做计划;由有魄力而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管制员来做组织、协调工作。这样、将具有不同能力、特长的管制员合理组合成完整的能力结构。可以形成整体能力效应,使管制员的管理过程环环相扣,顺利按照计划、目标进行。
个性结构的组合:
管制员群体是人群聚集的“小社会”;管制员不仅从事管制工作,同时还具有思想,需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环境气氛有时需要紧张、有序,有时又需要轻松、愉快。因此,需要有不同个性的管理者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来开展工作;要有严厉、不讲情面的人来做监督工作、执行纪律;又要有耐心、态度温和的人来做调解、处理矛盾;还要有热情、开朗的人来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以活跃气氛,丰富生活。不同个性的管制员有机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良好的群体个性结构,有利于加强团结和合作,减少矛盾与内耗。
年龄结构的组合:
由于管制工作的特殊性,年龄的差异造成了管制员在精力、阅历、知识、经验、记忆能力、反应、判断能力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因此,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管制员,各有其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配置管制员群体时,应根据老、中、青管制员的不同特点,注意格老、中、青管制员进行适当组合,以便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充分发挥不同年龄管制员的不同优势。
三、充分发挥班组长(带班主任)的核心作用
首先,班组长(带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班组中的理论和业务尖子,他不仅应该通过和班组中的其他人进行业务交流和探讨,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疑点。同时要学习管理科学掌握安全理论知识(SHELL模型等),善于结合实际,把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运用在工作中,使班组人员合理搭配、合理分工。
其次,尽量减轻班组人员工作中的疲劳。管制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需要管制员随时保持紧张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工作状态,极易造成大脑疲劳。如果不及时休息,不仅对身体有害,也会影响工作。实验表明,一个人能集中精神的连续工作时间大约是40分钟到1小时,超过时间就会出现“走神”的现象,这其实是大脑的自动休息,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一般每过1—2小时左右就要将岗位上的人员换下来休息,以便岗上人员能一直保持精力充沛。
第三,适时适地讲评,人因事引导,加强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讲评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也是班组长行使权力、监督检查的过程。对工作中的优点和出现的问题经过一个公开场合的讲评,让人人自省,引以为戒。不同的人,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个人素质也有高有低,讲评要注意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第四,班组长必须要“心正”,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行动影响人,以言行感召人,以身作则,提高个人修养。工作中对同志应开诚布公,有疑问直接讲出来,而且对事不对人。注意个体差异,解决好人际冲突。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挖掘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的内动力。对于工龄较长的管制员,应特别尊重,激励他们把多年从事管制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好传统传授给见习管制员;对于刚参加工作的管制员,从价值取向方面进行激励,使他们认识到保证好飞行安全是管制员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好展现。这样才能团结整个班组,同心同德,做好工作。
四、完善对班组成员的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激励机制就是激励作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对班组的建设十分重要。而现阶段,建立一个以岗位级数为主体多元结构的管制员工资体系是最实用的解决方案。
对人的科学了解越深刻.越有利于加强对人的行为管理,越有利于减少人为失误。空管班组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发挥人的内动力,从对管制员的资源特点研究出发、加强对班组成员的能力、人际关系、个体交流、协调与配合、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管理,实现班组内部坦诚交流.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的和谐氛围。
以上所谈到的只是笔者粗浅的个人意见,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批评指正。
分组,分工等环节教师绝不能马虎,要细化,人性化,合理化。如我在教学分组时将学生按 A、B、C三个等级划分,每个小组A、B、C三个等级的人数均等,这样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能调动每个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了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困难生一起前进。
2、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教师要为小组探究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问题的设计很重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达到活动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的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的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巡视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需要利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通过细心的观察、合理的评价等诊断方式,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修正或调整。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予必要的引导是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个基本作用。
4、指点迷津的明白者
教师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要做明白人,要适时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达成目标。作为教师在合作过程中,要善于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难题,都需要品德高尚、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教师倾听。有的学生只是想找一个倾诉对象,将心中的不悦一吐为快,有的是需要教师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教师应乐于倾听,善于有效地倾听,包括各种不同的声音,尤其是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权威,师生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转贴于
5、协作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从事小组交流等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当好"导演",因势利导,教给方法,质疑问惑,深入诱导。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杜绝组内出现一言堂和惟命是从的现象。
6、组内交流的参与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应是局外人。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顾问。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与学生一样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的质疑、肯定或否定,与学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互动与交融,对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通过变魔术(剪对称图形)呈现了一组图形,让学生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中说说这组图形的共同特点。有的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就及时给予表扬;有的小组在讨论时,出现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等情况,就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正轨。有的小组在讨论交流中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都只能看到一半的形状,教师就及时地利用这个生成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探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的进行。
7、小组竞争的调味者
根据问题的需要,创设时机情景,让小组展开比赛,增加竞争气氛,达到完善问题的目的。竞争的课堂是平淡教学中的调味剂,能帮助学生改善一下学习情绪,调节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养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心理,学会公平公正,教育与教养本应该是一体的。
8、交流时机的调控者
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让各组成员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让他们对先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在教学中,有时课堂气氛难以控制,产生看似热闹,其实混乱的局面,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较好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9、达成目标的终结者。
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见解进行综合、归纳,提出正确的思想观点。在学生探究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见解进行综合、归纳,提出正确的思想观点。
如何将优秀班组长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传递复制到其他班组长,作者有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各呼叫中心经常使用的是树标杆和分享经验的方法,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它会对那些想管理好班组的班组长们起到积极的激发和带领作用,同时这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团队氛围基础之上的,否则容易造成优秀班组长的孤立并挫伤其积极性。
我经常和呼叫中心的管理者们讲:如果企业认为班组长需要培训和辅导,我更倾向于在培训和辅导班组长的过程中。班组长们的上一级或再上一级的管理者需要同时接受培训和辅导,需要加入管理班组长层面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在树标杆和标杆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有三个要素起作用,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管理者,其次是标杆班组长,然后是班组长群体(如图1)。
树标杆和标杆分享的成效取决于管理者的全局观和系统性思维,围绕目的做准备、围绕结果做内容,这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如图2)。
·管理者的考量:
为什么要树标杆?目的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结果?
树标杆一定是希望标杆成为引领者和被效仿的对象,激发其他班组长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模仿标杆班组长的方法和行为以提升整体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因此在树标杆时首先要明确中心的方向和部门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分析班组长的整体状态,是心态问题还是方式方法问题,是个人情商问题还是业务知识问题;再次是思考如何把两种有机结合,也就是树什么样的标杆和怎么树才能达成目的、得到结果。
·管理者的过程管理
(1)树什么样的标杆?
这将决定班组长的管理方向,也会影响班组长的心态、士气和管理方法。
标杆一定是数字化指标非常好的班组长,同时很重要的是心态积极且乐于助人,有很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2)怎么树标杆?
是突出人、突出绩效、突出方法,还是突出动机、突出克服障碍的成长过程,抑或是某几个方面同时突出,需要充分考虑班组长群体的管理症结是什么?针对管理症结有针对性地树标杆、有目的性地分享,才能有助于达成目的、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分享是发挥标杆班组长作用的好方法,如何产生成效取决于管理者的全局观和系统性思维以及敏锐有洞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者)走下去;(班组长)讲出来;(管理者)倾听与鼓励;(管理者)归纳与总结;(班组长)再分享;(管理者)不断地反馈与肯定。这不仅会有助于更多标杆的涌现,同时也营造了管理团队积极的管理氛围。】
(3)分享什么
取决于对班组长群体管理能力和管理障碍的分析结果。成绩是方向,方法是思路,动机是意愿,行为是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都是正确的,着重于哪方面取决于班组长们需要什么。
(4)怎么分享
分享方法:三个关键点:一是听了就会做,二是听者觉得可行,三是听者愿意尝试。做到这三点需结合下面具同理心的分享动机。
分享动机:要具同理心的分享动机,一方面使其他班组长感觉到自己也是可以的;二方面是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思维和良性竞争意识。
分享行为:方法中关键的行为及行为的管控要清晰明确。
分享心路历程:要清晰简洁,与大多数班组长产生共鸣,结合方法、动机、行为和结果。作者认为这也是对相对消极或感觉无能为力的班组长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分享方式,但这需要管理者提前和分享标杆滤清分享的思路和要点。
【简单的方式是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启发分享者分享,这些提问是有动机、有方法、有行为、有遇到困难的心理想法和对策的,而这些问题是班组长群体现存的管理困惑和障碍。】
标杆班组长分享心路历程的思路是:曾经面对的困难、意愿想法的转变、思路方法的找寻与学习、行为的不断修正、成绩的不断攀升。管理者们可以使用5W1H管理工具不断提升提问的能力,示例如下:
a. 班组的成绩有很明显的提升,你做了什么?还有吗?
b. 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
c. 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么想?是什么原因激发你这么想?
d. 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或阻力?你是怎么处理的?
e. 你的班组中有什么样的员工或现象,你是怎么做的?
f. 接下来你的目标是什么?打算怎么做?
最后管理者总结班组长分享的心路历程;辅导优秀班组长分享的层次和重点(此时的重点在于激发其他班组长并帮助班组长们解决管理困惑);安排优秀班组长在会议上分享给班组长群体。
·管理者的成效管理
成效管理是管理中很重要的工作,也是确保班组长们理解、会用、到有成效的关键。
说清楚:优秀班组长分享后请几位班组长总结关键点,管理者协助提醒补充;
做出来:在会上请几位代表性的班组长分别说明达成目标的管理计划,要落实到具体行为;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中学在相当长时间内实行学科教研组体制,即由相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教研组担负起落实教学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职责。195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草案)规定:“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处理行政事务,教研组长负责领导本组教学研究工作,而不是介乎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之间的一级行政干部[1]。整体上,这种教研组的活动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研活动组织,教研组主要由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老师组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活动内容以备课为主,一是活动形式主要是大一统的形式。教研活动的主要任务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为主,形成统一的进度和统一的评价要求,尤其是研究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常常称之为“备课”。
教研组的主要特征包括两点:集体参与和共同提高。首先,要求全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统一行动;再者,就是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教研组这些特征有助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以老带新,不让一个人掉队,缩小教师之间的差距,共同提高。
教研组的主要功能有:学习、研究国家课标;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依托某一版本的教材,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进修要求,研究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包括各单元难易、进度的把握和内容的整合、拓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教法和学法,进行课堂实施方式的探索;制定本学科的评价方案和学习要求,组织阶段测查命题与试卷分析;基于本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年级老师的经验,搜集、整理课程资源,编排相关的课程资源包,包括阅读材料、自学提纲、拓展练习与参考答案等等,形成成员共享的教研组课程资源库;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的“研究课”、“基本功大赛”活动等等[2]。
由于教研活动功能的特殊性,教研组活动要求教研组成员遵从的特定形式是:集体进行。全体教研组成员,每个星期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地点,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围绕这个星期教学任务的设计展开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展开研讨,或者由某一位老师担任主讲,其它老师提供修改建议,最后,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和统一的行动方案或教学设计方案。强调教研活动的规范性、系统性。
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定时、定点、定任务,落实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学进度和评价要求;增强组内凝聚力等等。形成了教研活动的相关制度,包括选择教研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时间与地点、确定互动交流的方式、拓展延伸的措施等具体内容。
二、走班选课对教研组活动的挑战
走班选课带来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也对教研组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一制度更强调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调个性化的指导、研究,更强调多样化的教研形式,更需要基于时间、基于水平、基于需求的多元实施策略的探索。
1.对教师专业学术能力的要求和挑战
原来学校基本上是执行国家课程的规定和要求,在国家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和教师队伍的条件,在课程实施方式上探索怎么样实施更加有效。当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时,就需要老师站在学科和课堂之外看课程,从更高的视角,宏观上把握这个课程的目标、定位。从实践一线的实施者,到兼顾实施与研发的双重职责,对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和课程研发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必然使校本教研承载更多的职责,而这样的任务主要由教研组承担。
2.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任务更重,包括的范围更广
为保证课程的统一性,学校强调同一课程内的教研活动,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负责一个课程的研发与培训任务。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同一年级同一课程的教研、同一年级不同课程之间的协调、学生在课程之间改选的协调与衔接、一位学生在不同层级课程之间所处位置的比较等等,这自然成为教研组无法回避的问题。
3.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课程更加多样
学校倡导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等都不相同,课程研发与实施都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同一个学科,原来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只用一个课程,现在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需要设计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例如,数学分出数学Ⅰ、数学Ⅱ和数学Ⅲ三个层级的课程。三个课程的定位和面向的学生是不同的,尽管一位老师可能只参与一个课程的研发、负责一个课程的实施,但是要能够在实施中很好地驾驭和把控,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还是要装着所有的课程。
4.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方式更加多样
面对新课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老师们都已经认识到,要让学生学会才是最终的目的,那种“只有老师讲了,学生才能够学会”的观点,事实证明是靠不住的。老师少讲不是不讲,讲什么?怎么把课堂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后怎么组织才能更加有效?怎样让课堂的光辉关照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即便是分出三个课程,也不可能做到一个课程中的所有学生都是一致的,学生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是无止境的,课堂实施势必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这都需要探索多样化的策略和实施方式。
5.教师的思考与理解也是多样的
教师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处在改革的初期摸索中,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教师的思考和需求便显得更加个性和多元。例如,有的老师习惯于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的老师注重课堂典型题的讲解;有的老师注重通过练习题落实基础;而有的老师眼光总是盯着测试不及格的那几个学生,并为此忧心忡忡;有的老师需要的只是某一个教学问题如何处理得更好。即便是面对同样的复习课,老师们的看法和观点也是各异。有的提出来复习课应该好好给学生把前面的知识梳理一下;有的老师赞同给学生多留些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支配;有的老师认为复习就是让学生做题;有老师提出来:做一张片子还是做两张片子?学生做后还讲不讲了?这些想法和需求都给传统的教研组带来很大的挑战。
6.对教研组活动形式的挑战
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课程安排,排课使得同一学科任课教师的上课时间十分分散;小班化教学,每位老师授课班级增多,课时增多;大家没有集中的时间相互听课,集中研讨。集中统一活动的教研组活动方式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的听课与指导,也无法照常实施。那种在教研组长带领下的大一统的教研组活动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
三、面对走班选课的教研组活动应对
这种挑战都要求教研组活动作出相应的应对。
1.打破单一的教研组,形成教研组的组织架构
走班选课使得仅仅以单一的课程实施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研组无法应对,必须以活动任务为单位成立不同职责的教研组,形成学校教研组的组织架构。例如,围绕确立课程的目标、编排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评价方案、组织相关课程资源的编写以及该课程的培训等研发任务,成立“课程教研组”,以某一课程为主线,组织纵向上跨年级的教师教研活动;围绕落实这一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从学生获得的层面上,研究课程在课堂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为主要任务,成立“年级教研组”,以某一课程的实施为主线,组织同一年级同一课程任课教师的教研活动。处在学校纵向和横向教研组的组织架构中,老师的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都能够获得成长。
2.教研活动由统一的集体活动转变为集中与分散结合进行
走班选课的实施,使得同一学科各位老师的课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像传统上集中进行教研活动的时间很难保证。而且通过课程实施,对课程研发的反馈修改等问题都进入到教研组研究的范围之内,从教学上升到课程层面上,教师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怎么教,还包括教什么的问题。这些对教学实践的深入探讨仅仅靠一周一次的集体活动很难保证,只能由原来全体成员的集体活动分散为不同人员的相对集中,随时随地就某一个小问题进行碰撞、分享,然后再在集体活动中碰撞、分享。或者有些问题和意见需要在年级教研组中搜集,再汇集到课程教研组中进行修订、完善。
3.教研组的常态研究与专题研究交互进行,相互补充
传统的教研组主要是大家坐在一起,面对同样的任务去探讨,主要是执行和落实的职责。走班选课使得每位老师都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教研组的常态研究显然是不足以支撑的。于是,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思考的老师会选择一个很小的切入点,领衔一个研究项目,带领对这个课题感兴趣的教研组同事,组成一个小的研究共同体。例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起点的研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文言文学习课堂流程的研究、语文学习手册的编写与实施、初一语文阅读课学生自学自研落实效果的研究、初中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匹配的研究、图书馆阅读课流程的研究等等。课堂是一个动态多变的复杂系统,从一个小的切入点进入,直奔教学需要,带动其它各个要素,去思考课堂、研究课堂,自然比较容易取得效果。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研究能力与个人专业能力成长的双丰收。这些项目研究,在教研组内形成了一个个的教师教学研究场,促进老师们在合作研究中走向研究型的专业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研组的研究内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的平台。
4.从整体跟进到注重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传统的教研组活动主要进行的是同一个学科所有教师的统一性行动,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同质性问题,有利于同一学科教师的整体进步,但不利于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进行共同活动的同时,有些教师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时候的教研组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成长的氛围和土壤。例如,通过组织某位教师的教学论坛或研讨课的形式,组织大家听课、研讨,相互听课、分享智慧,帮助梳理其教学经验,既有利于这位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发挥了这位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5.教研组长从一个学术领导转变为研究行动的组织者,教研文化的策划者、创建者
传统的教研组长常常是教研组的学术领导,虽然不是行政领导,但他在这个学科的教学研究上常常有一些思考和做法,决定着教研组教学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走班选课背景下的课程研发与实施,需要老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位老师面对的学生和问题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更突显教师个人的教学需求,注重每一位老师在实践中的主动尝试和反思。当一位老师有这种需求时,教研组长的职责就是搭建平台,组织一部分感兴趣的老师围绕他的研究课题,展开听课和研讨活动。随着教研组每一位教师个人思考点的增多和研究视角的变化,教研组长的专业学术和引领能力也受到挑战,教研组长要从一个学术领导转变为不同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或者成为教研组研究共同体中的一员,从文化的层面上思考教研组的活动,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6.教研组与学校其它校本培训活动相互补充,最大程度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发展需要,同一位老师在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而传统的教研组仅仅解决了这一节课怎么上的问题。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有很多,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成长阶段老师的需要,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资源力量,学校还设立了教师互助中心,每周由一位优秀教师主持,围绕一个教学教育中的问题,展开研讨、座谈或咨询服务;成立卓越教师工作室,为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成长搭建平台;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会,成熟教师读书会;利用外教资源,开办英语口语培训班,开设中外教师论坛;为新入职的老师了解学校,尽快融入学校,举办新教师培训;分享经验,碰撞智慧,围绕导师制或分布式领导的具体实施,召开不同主题的分享会等等。这些活动每周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形式呈现,从不同的角度触摸教育教学实践,为老师们的个性化需要服务。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
作为我国特有的校本教研组织,教研组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面对各种挑战,也在每一次的应对中,找寻自己最原始的命意。从学科教研组到备课组,从单纯的“备课”到增加“研究”的含量,从集体行动到满足个别需求,从执行、实施到研发、构建,处在国家课程改革的每一次洪流之中,作为与学生和教师最贴近的教学实践研究基层组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最常态的成长平台,一直都倍受关注,也在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在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导向的走班选课的背景下,教研组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承载的使命还在不断地探索中。
虽然学生的年龄相同,但是每个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在绘画造型方面强,有的擅长剪纸,有的则擅长创造制作。我在一年级《太阳》一课中,为改变以往单调的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成不同的4组,每组6人,有绘画组、剪纸组、泥工组和创作组。学生自由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活动小组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使每个小组都得以优化组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浓,都积极而又愉快地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美术活动之中,在兴奋与愉悦洋溢的氛围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创作了剪纸、绘画、泥工等各种形式的太阳,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开启智力
小班化分组教学,更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寻找规律总结归纳,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四年级《手提袋的设计》一课的教学中,我分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好的精美手提袋,让各小组同学拆开并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具体问题布置给每个小组:如第一小组研究分析外形;第二小组在拆开再组合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手提袋的结构,还有各个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制作的方法步骤;第三组从颜色图案个性设计入手探讨;第四组从手提袋的用途研究分析。每组讨论后再总结记录,并由组长记录向大家介绍最后结论。这一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更乐于接受,掌握知识更牢固,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开启了智力,学生的能力实实在在的得到了锻炼发展。
三、分组观察,有效地进行写生训练
以往在大班额课堂教学中,人数太多,写生课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只能摆上一组静物,只有前排的学生看清静物,但也不够全面具体。其他学生更是无法看清了,更不用说去仔细的观察静物的具体特征,也无法感受静物与静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写生的兴趣被一扫而光,课堂秩序混乱,导致写生课无法进行,写生课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写生训练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在分组教学中可以使每个小组围坐成半圆,各小组都是学生按要求自带的静物,有的是水果茶盘,有的是文具,有的是体育用品……种类繁多。学生通过亲自触摸,不但了解物体的形状、色彩,而且在摆放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各物体的质感和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较近的距离也使学生更清晰完整地看到物体的结构、造型和特征,并且能够自主探究疏密、节奏等形式美的规律。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讲解示范,学生很轻松地抓住了写生要点,掌握了观察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分组合作,打造良好的社交平台
学校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交平台,在这里他们需要学会约束自己接纳别人,帮助关爱他人,与同学团结合作,与朋友分享等一系列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学生们在家大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缺少团结协作的观念。在一年级《好吃的水果》一课中,我让小组成员把自己带来的水果放在桌上,大家一起分享、体验吃水果的乐趣,孩子们能尝到不同水果的味道,甭提多开心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分享,再把体验的快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大家一起画》一课中,让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画。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绘画能力比较强,无论是构思还是造型涂色,都想自己独自表现,不想让别人插手。这样就和其他学生产生矛盾。老师对其耐心谈话,告诉他:有些事情单凭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才能完成得更快更好。你看小蚂蚁发现食物的时候,自己搬不动就会招呼大家一起来帮忙,小蚂蚁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再领着他去参观合作好的小组让他感受一下合作的效果。学生们明白了道理之后,再对小组进行具体明确的分工,谁负责起稿,谁负责涂色,最终他们能够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练习,学生慢慢地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互相帮助,逐渐养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二、课程实施
(1)课前安排。要求每位学生上交自己的双眼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值,这些数值已在之前“验光技术”课上检测过。教师根据学生屈光数值从班级30人中选出9名学生分为3组作为顾客。选择依据:近视度数较高的配硬形眼镜,近视度数较低的配普通软镜,散光较高者配散光软镜。每组3名顾客分别为适合配软镜、硬镜、散光软镜者。每组顾客分配到一个验配组,每个验配组有7名学生作为验配师负责给3名顾客验配隐形眼镜。教师事先告知学生上课模式与实施意义,但是不告知谁是验配师,谁是顾客。
(2)课堂安排。教师公布9名顾客名单,顾客单独到另一实验室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各自比较适合配哪种隐形眼镜,以顾客的身份去和验配师沟通,可以针对性提出一些专业性问题让验配师回答,并且需要心里默记验配师验配过程的优缺点。验配师分3大组,每组约6到7人,负责给3位顾客验配隐形眼镜,可以各自分工,也可以2或3人组合为一个小组给一名顾客验配,时间为2小时。3名教师分别跟三组学生,不参与,只观察和记录,课程结束时给予点评,同时注意学生使用镜片的安全,可以做监督和提醒。
(3)课堂总结。首先验配师自我总结,在验配过程中发现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准确;其次是顾客的总结,作为一名有眼视光技术专业背景的顾客来评价验配师整个验配流程的优缺点;最后是教师的点评,从推荐隐形眼镜到整个验配流程,以及各个操作细节的准确性。通过总结让教师和学生都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4)教学效果。在“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课程中引入“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模拟表演,教师做观众,当评委,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角色扮演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医院和眼镜店内的不同角色,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并能够强化职业认同感。教师参与该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积累总结一系列相关教学经验,与学生的互动增加,能更全面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讨论
(1)不足之处 。尽管“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耗费教学资源较多,教师课前、课堂及课后的管理需要投入较多精力,少部分学生对验配流程不熟悉,问诊漫无目的抓不住重点,占用较多时间,效率较低。
(2)注意事项。①选择不合适的内容或者过多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疲倦;②课前准备要充分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③教师的点评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实践中的缺点,又要注意点评技巧,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
“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怎样在“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课程中利用好这样的教学方法还需要长期的摸索尝试。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860年10月6日吗?那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进了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这是作为中国子民一辈子的耻辱。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对我们泱泱大国施以兽行。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救国救民的抗战征程……
黑暗终于过去,光明终于到来。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了!从此,我们抹去了黑暗的阴影,迎来了辉煌的荣耀!1997年香港重回祖国的怀抱;2003年我国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神州“六”号载着人类的梦想探索宇宙。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体育强国,彻底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令世界刮目相看。你听,08年奥运会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你看,“五福娃”高唱“北京欢迎您!”向全世界人民发出诚挚的邀请……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怎能让伟大的祖国再历尽磨难。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世界上最坚韧民族的一员,作为龙的子孙,让我们时刻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相关阅读: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1)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2)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3)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6)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7)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8)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9)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10)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屈辱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我们少年儿童应该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偏瘫患者发生手部痉挛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反射活动性增高所引起的,是一种以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1]。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自制手插矫形板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对于2009年4月起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2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进分为两组,观察组:共118例,男57例,女61例,患者的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为57.8±3.5岁;其中有43例患者伴有高血压史,有32例患者伴有糖尿病史。对照组:共118例,男55例,女63例,患者的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为58.2±3.7岁;其中有40例患者伴有高血压史,有33例患者伴有糖尿病史。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表准
1.2.1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血管病并伴有偏瘫者;②病后满2周;③伴有手部痉挛者;④肌肉萎缩不明显。
1.2.2排除标准: ①严重的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②各种类型的失语; 1.3 方法:
1.3.1实验分组及方法:对于2009年4月起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2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进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并由相对固定的康复师采用Babath、Rood等易化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制手板进行牵张训练,患者在24小时内持续牵张时间不少于8小时,仅在可能影响其平衡或安全活动时才能取下。1.3.2 自制手插矫形板的应用方法:将患者的整个手掌及腕部放入模具内,手指分别放到分指块之间的指槽内,使5个手指呈分离状态,保持手指在正确的伸展位,根据手指的粗细及痉挛程度,调整尼龙搭扣的松紧程度,并随着痉挛状况的减轻,逐步将尼龙搭扣调紧。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中的手指评定部分对患者的手部功能进行评价;ADL能力测评采用Barthel指数;对于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评价时主要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当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大于90%以上为痊愈,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在45%-89%之间为显效,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在20%-45%之间为有效,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小于20%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ADL能力、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DL能力、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比较
3讨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早期应用本院自制的手插矫形板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的治疗效果。
本院自制的手插矫形器具有很大的优势:(1)患者角度分析:因为是便携式,随机性好,可在夜间和休闲时使用,能保证足够的使用时间,有利于取得好的预防、矫正效果,对防止偏瘫的"钩形手"十分有用。该手插矫形板的固定带可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而任意调整,还可以在睡觉时配戴,比较舒适,效果较好[5];(2)家属角度分析:对患者家属来说,照顾住院的亲人在人力与经济方面一直都是沉重的负担,手部模具制作方法简单,费用较低,既减轻了负担,又相对节省了一部分时间。本研究对于2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进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痉挛初期应用自制手插矫形板,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4%(109/118)和79.6%(94/11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手插矫形板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能力、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积极使用自制的手插矫形板对手部痉挛的患者进行持续牵张训练,可减轻肌痉挛,防止挛缩畸形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光阴似箭,岁月如逝,面对眼前这个正在孕育着“新生命”的泱泱大国,似乎脑里会立刻闪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未来虽是美好的,可从前的奇耻大辱和无限拼搏难道我们可以随着时间的流去而渐渐淡忘吗?“不!”作为一个中国人,绝对不能忘记那可悲的年代。中华民族,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民族。从到八年抗战,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是怎样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从郑成功到,我们中国又是经历了多少磨难和艰辛才胜利光荣地收获获了丰硕累累的果实。
同学们,中国的领土是绝对不容侵略者的踩塌和分割的。要想洗清耻辱就得振兴中华。唯一振兴中华的办法是增强国力,增长威严,增加人才。中国当年的奇耻大辱与你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如: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永久割让香港岛。1898年英国有趁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又如: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起“中日”。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被日本侵略者统治了整整50年!在统治期间,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台湾人民学日语,无法学习国语。这以上两个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还有人们不熟悉的。例如:北京的圆明园里收藏着文物古老,景物十分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被称为“万园之园”,所以英法联军不但很想吃掉这块肥肉,后来还毁灭了这一世界之最。这么多的耻辱是中国人民的千年噩梦。
同学们,一个坚强不息的民族终于永远矗立在了东方的大地上,一头睡醒的雄师终于向世界发出了怒吼。让我们永远记住,国弱必被欺,国破则家亡,落后就得挨打。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吧!
相关阅读: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1)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2)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3)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6)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7)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8)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9)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