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0:04: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常言道“秋冬毒雾杀人刀”。我们看得见、抓不着的“雾霾”其实对身体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老年人群体。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人体的汗就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
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4.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5.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6.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二、雾霾天气怎样预防疾病
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的,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其给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危害。
1.减少外出。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出门,或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身体,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肌肤。
2.减少户外锻炼。雾霾天气气压低,能见度低,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等有毒颗粒,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锻炼,以免诱发慢性病得发作或加重。同样大雾天气压较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户外锻炼,以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通常来说,若无冷空气活动和雨雪、大风等天气时,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霾天气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我眼中的雾霾并不好,因为那是环境污染的问题。
环境污染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对人类有很大的威胁,如果人类没有制服他的办法,他就会威胁更多人的健康。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造成的,这些人为了利益,才去污染环境。这些人一般都没有反省力,但我们也没有办法,这些人除非自己尝到破坏环境的苦果,是不会回头的。
雾霾的严重性在现在大多是人都知道,在曾经,人类对雾霾的了解甚少,因为以前的雾霾并没有那么严重。近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了,人们对雾霾也越来越重视了。
雾霾含有“Pm2.5”,对人体呼吸道有很大的危害,人们当然1早已认识到了这种危害。对然人满还没有研制出一种廉价又能防止雾霾危害的东西,但是现在至少有些东西可以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虽然价格昂贵,希望可以快点出现一种廉价又能防止危害的东西。
我们应该减少环境污染,不要让雾霾破坏我们的环境,危害我们的身体!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总有一天雾霾会悄悄的退去!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二、人体难以阻挡PM2.5
以往气象部门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常以PM10为指标,而PM2.5可直接被人体吸入肺部,由于其穿透力强,因此危害较PM10更甚。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
三、雾霾“杀手”对健康的影响
大雾素来都有“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很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专家分析,PM2.5吸附的大气里面的毒性物质,进入到呼吸道以后,被身体吸收,对体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雾是由我们看不见的水滴构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及飞扬的尘埃物等等构成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四、专家支招抵御雾霾天
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该如何躲开PM2.5的危害?专家们支了几招。
1.少开车,堵车就熄火,避免汽车空转。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表示,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所以最好少开车,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
2.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是很多农户和企业处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
3.减少外出。近期,淘宝网上出现了口罩一日销售3万个的“壮观”景象,那么口罩是否能抵御雾霾天对健康的侵袭呢?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口罩的抵御能力有限,因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
4.室内预防方法多。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5.雾天饮食尽量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可以多吃滋阴润肺的梨、百合、枇杷、莲子、萝卜等。有晨练习惯的人,在雾霾天气应停止户外活动。一般6点到11点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段,晚间的空气相对较为清洁,有晨练习惯的市民不妨把锻炼改在晚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教授许扬表示,雾霾季节,如果觉得嗓子干燥、咳嗽,可以自制润喉茶。原料为: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用法:加开水150毫升,泡服。一料可冲泡2~3次。此茶能在缓解咽喉的不适的同时,减少空气污染对肺部的危害。
此外,雾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饮食清淡,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扬尘天气不宜戴隐形眼镜,因为粉尘进入眼睛,很容易造成沙尘与隐形眼镜之间的摩擦,引发眼部疾病。在家中,要注意关门关窗,尽量减少外出,可以多饮水、漱口,避免口腔干燥,减少口咽部的积尘,地上还可以经常洒一些水,使漂浮的粉尘易于沉淀和吸附在地面。
五、监测PM2.5将被列入国家标准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标准编制于1982年,后又分别在1996年和2000年进行修订。按照规定,PM10(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监测和的主要指标之一,但与PM2.5相比,其反映空气质量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能力均较差。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
相关链接1:大雾预警
黄色预警――程度较轻
定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范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准备工作;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3.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4.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橙色预警――程度中等
定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范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3.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车、船的行进速度;4.减少户外活动。
红色预警――程度严重
定义:两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中图分类号:P4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期,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雾霾天越来越严重,不仅发生频率较以往大幅增加,而且严重程度也比以前加大,状况令人担忧。何谓“雾霾”呢?“雾”是指近地面层悬浮的水滴或冰晶微粒,呈乳白色;“霾”是指悬浮在近地面层的非水物质气溶胶颗粒,如灰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呈黄色或橙灰。两者能见度大都小于1000米。在我国气象业务中,相对湿度大于95%为雾,小于80%为霾,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时为雾霾共存。
一、雾霾的产生原因及分析
雾霾产生的原因有三。
第一,大气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气溶胶颗粒,这种气溶胶颗粒就是我们俗称的悬浮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存在形式。颗粒物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100 mm);可吸入颗粒物(PM10,≤10 mm);细颗粒物(PM2.5,≤2.5 mm);超细颗粒物(PM0.1,≤0.1 mm)。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发展模式依然粗放;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发展过快、比重过大、高度集中,给环境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另外,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中如秸秆焚烧、餐饮油烟、露天烧烤、农业生活、机动车尾气等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急剧增加,造成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不断增多,雾霾现象加重。
第二,不利气象条件诱发重污染。1)水平风速较小。城市里高楼林立,空气经过时水平风速显著降低,不利于空中悬浮微粒的扩散,悬浮颗粒容易在城区和近郊积累。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是指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高的现象)。发生逆温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厚度为几十米或几百米。逆温层结构稳定,不容易发生垂直对流,这样造成低层特别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积累。
当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最不利扩散气象条件的容量限值时,开始出现大气污染天气;达到一般扩散气象条件的容量限值时,大气污染天气频发;达到最有利扩散气象条件的容量上限时,天天都会出现大气污染天气。
第三,污染防治联控机制不健全,环境管理工作薄弱。
我国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十分复杂,需要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建立地方之间的联动机制,而现行的管理体系和法规只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目标,导致各个城市“各自为战”,从而造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度缓慢、成效不明显,且难以适应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另外,污染控制对象相对单一。从控制因子来看,我国目前污染控制重点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烟粉尘,对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控制薄弱。从控制范围来看,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工业点源,而对城市扬尘等面源污染和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例如城市扬尘综合管理制度不健全,车用燃油标准滞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等。
二、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过去,人们常误以为雾霾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不会对其造成影响,雾霾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雾霾对人体的健康存在着严重危害,不仅会影响人群的呼吸道症状,也会影响人群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等。
颗粒物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有害物越多,侵入机体越深,健康危害越大。其中,总悬浮颗粒物主要对人体喉部造成危害,可吸入颗粒物主要对气管、支气管造成危害,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则会侵害到人体的肺泡。常生活在重雾霾区的人们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都会增加。
三、治理雾霾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1制定出台相关政策
雾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环境问题,所以对于雾霾治理离不开政府的投入与支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扶持。扶持高效节能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对于一些技术落后,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业与企业要逐渐的予以取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的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方面的作用。(2)管理。政府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3)惩罚。惩罚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惩罚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因此必需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惩罚,有效解决企业环境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2优化现行能源结构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落后,采取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消耗主要为石油、煤炭等一些污染型能源。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必需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应。从而在源头上减少雾霾的产生,真正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3倡导个人环保生活方式和环保行为
意识的提升是任何行动计划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对于雾霾的治理也是一样。虽然在造成雾霾的成因中,工业污染排放是重点,但是生活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也不可小觑。应当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强化人民群众节能减排等环保意识。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如果每人都可以减少一点污染物排放,对于整个国家雾霾问题的改善是有很大的成效与作用的。除此之外,倡导环保行为,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素质也有很大的作用。
结束语
雾霾现象的产生有着自然因素的原因也有着人为因素的影响,对长期生活在雾霾天气下的人类身体健康危害非常大,所以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雾霾状况。对于我国这样的雾霾大国,最重要的是通过人为治理来改善雾霾天气。
参考文献
[1]郁梓豪.浅议雾霾整治问题[J].人资社科,2013(26):295
吉军,中国保健协会及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专家成员;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研究中心负责保健服务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善于运用中医体质理论解决医药保健中的诸多问题;著有《中华文化丛书》系列之《中华养生》。曾在中央电视台《健康早班车》讲解白领健康问题。
不吸烟者为何也得肺癌
对于上述两种病因的探究,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专家特别强调了雾霾天气的危害。虽然雾霾天气本身会导致人体感觉不适,但如果没有严重的空气污染存在,它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会很小,但现实是,北京等超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连年加重,只不过今年年初的雾霾天气较多,才把污染的恶果充分地展现给世人。
卫生部门将吸烟认定为肺癌的首要原因,而空气污染只是肺癌诱因,这一点似乎与人们的实际感受不符。众所周知,很多肺癌患者并不吸烟,对这类患者非要认定是吸烟所致,恐怕难以服众。
“北京咳”说明什么
随着雾霾的连日蔓延,并非医学术语的“北京咳”一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了解,坊间所称的“北京咳”是指某些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工作期间产生的一种呼吸症状,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表现为干咳咽痒,类似外国人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即到了北京就发作,离开北京后会自然消失。一些南方人也表示,他们到北京或北方一些城市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其实,“北京咳”并非北京独有现象,在国内一些污染严重的城市,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均可能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疾病和身体不适。从上述现象不难看出,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对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某个外国人如果居住在较为清洁的城市中,他来到有严重污染的城市就会很不适应,身体自然会对诸多污染物的刺激产生剧烈的反应;如果他原本生活在污染较重的城市,他再到一个污染程度相仿的城市生活,他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反应,也不会表现为某种病态。不过,不表现出病态不代表身体健康没有受到损害,广东省气象研究人员发现,气溶胶等灰霾污染颗粒可在人体内潜伏约7年再发作。国外也有研究,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
提高“环境养生”意识
PM2.5是霾的罪魁祸首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在雾霾天气中,细颗粒物(PM2.5)是“罪魁”,它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形象地说,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由于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组成复杂,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故已被公认为大气环境中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
雾霾天气易诱发多种疾病
空气中大颗粒进入鼻腔时已被过滤掉,小颗粒会随后被人体呼出,直径在2.5~3微米之间的颗粒则不容易被人体清除。雾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可吸附有毒有害化学物及细菌、病毒等,通过吸入方式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刺激人的鼻黏膜、支气管黏膜等敏感部位,或者被直接吸入到肺部,从而诱发过敏、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越小粒径的颗粒物影响越大,将PM10与PM2.5作对比,粒径更小的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因为粒径>5微米的颗粒大多停留在上呼吸道,即沉积在鼻咽区、气管和支气管区。这些颗粒物不会久留,经过纤毛运动、吞咽或咳嗽、打喷嚏而被扫除。而粒径
由于雾霾天气时气压低,空气中的氧含量有所下降,人们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霾还会造成冷刺激,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此外,雾霾天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间接影响。雾霾的出现会减弱紫外辐射,并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雾霾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压抑、悲观等不良情绪。
6 大预防措施要记牢
1. 少外出
严重雾霾天气时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儿童、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最好等雾霾天气减轻后再出行;外出时应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并尽量减少户外停留时间。
2. 少开窗,少吸烟
室内PM2.5主要来源于室外,故雾霾天气时应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外环境颗粒物进入室内的机会。室内确需开窗通风时,应避免长时间开窗,并尽量避开雾霾高峰时段。
室内PM2.5还可来源于吸烟等途径,雾霾天气时应减少室内吸烟,有条件的家庭可使用空气净化器,以控制室内颗粒物的污染。
3 . 做好个人卫生
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洗脸最好用温水,以有效清除附着在皮肤上的空气污染物;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着在口腔内的脏东西;最关键的是清理鼻腔,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或者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注意避免呛咳;儿童应在家长监护下清洗。
4. 保持合理膳食
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腐及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 注意调节情绪
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这类人群在雾霾天气时要注意调节情绪,可以听听音乐,做些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
6. 正确选择与使用口罩
对于什么程度的雾霾天气需要戴口罩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或规定,一般来说,对于老年人、过敏体质和体质较差的人,在雾霾天气期间外出时,建议佩戴适宜有效的口罩。
2013年1月份我国中东部很多地方集中出现雾霾天气,多个城市的PM2.5(即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数值突破警戒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雾霾天气不仅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何降低雾霾天气的出现几率,减轻对人们生活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做了简要介绍。
一、雾霾天气的成因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在秋冬季节,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有雾时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霾是大量的极细微粒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
判断识别雾霾天气主要依据大气能见度,而能见度与气溶胶粒子的散射、吸收能力和气体分子的散射、吸收能力有关,主要与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能力密切相关,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关系比较大,尤其是出现较重气溶胶污染导致能见度事件发生时,细粒子的比重会很大[1]。在颗粒物粒子中,粒径小于2.5微米粒子的消光作用大于粒径在2.5微米以上的粒子,PM2.5是能见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2]。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上升是形成雾霾天气并造成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3]。城市细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工业生产、道路扬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生成等过程。另外,气象条件也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高湿度、无风或微风气象条件容易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而且不利于颗粒物稀释、扩散,易造成颗粒物浓度迅速上升,由于迅速增加的颗粒物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会使能见度降低,形成雾霾天气。
二、雾霾天气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是PM2.5。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容易被吸入人体进入肺部,引发各种疾病。PM2.5比表面积大,物理化学活性高,加剧了生理效应的发生和发展。另外,PM2.5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其他污染物而成为他们的载体,如可以承载致癌物质苯并芘及细菌等。因此PM2.5对身体健康危害特别严重。雾霾天气还容易让人心情低落,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2.对交通的影响
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引发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3.对气候的影响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区域大气气候,甚至造成极端气候条件的发生,引发气象季节性灾害,使得整个地区的区域气候恶化,自然灾害丛生,甚至改变了地区的季节性气候规律[4]。
三、雾霾天气的防治对策
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几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政府完善法律。政府应建立并完善PM2.5控制、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油品品质、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减少工地扬尘、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入手,政府方面应出台系统方案,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提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打破地域限制,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
二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提高燃油品质,促进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动力,加速淘汰黄标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标准且严格执行,大力发展公交系统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效途径。
三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是降低PM2.5的必经之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高污染、高能耗产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深度和高附加值化发展。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降低对煤的依赖。
四是建立PM2.5监测体系。将PM2.5作为大气日常监测指标,可以及时掌握空气质量变化,为雾霾天气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五是控制扬尘污染。硬化路面,适当洒水,加大路面清洁力度,能有效减少路面扬尘。为减少施工工地扬尘,可以采取封闭施工、硬化工地等措施。大力发展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减少地面扬尘。
四、结论
大气中细微颗粒物浓度上升和高湿度、无风或微风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两个主要原因。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气候有很大影响,我们必须从完善法律、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调整经济结构、建立PM2.5监测体系、控制扬尘污染等方面入手防治雾霾天气的出现,减轻雾霾天气产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兑,毕雪岩等.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J].气象学报,2006,64(4)510-517.
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
雾霾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治理雾霾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治霾任务仍然艰巨。
一、雾霾来了
何为雾霾?霾也叫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二、PM2.5
关于雾霾,见诸报端的一个常用术语是PM2.5。PM2.5即细颗粒物。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
三、雾霾的形成
中科院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结果表明,雾霾中有4类有机组分:氧化型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它们在整个污染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大,为44%;油烟型有机物,主要来自局部地区烹饪源排放,占21%;氮富集有机物,一种化学产物,占17%;还有烃类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占18%。
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没有先进废气处理装置的柴油汽车也是颗粒物的来源。燃烧柴油的卡车,排放物中的杂质导致颗粒物较多。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在发展中国家,煤炭燃烧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式。
现有科研已明确解释了持续雾霾,只要大气中满足了颗粒物浓度,又遇到相对湿度以及静稳天气就可以形成。而近几年之所以雾霾持续时间更长,是相比以往大气中的粒子有所不同,人为性污染的粒子较多,其吸湿性更强,在满足了特定气象条件下会迅速膨胀,造成雾霾持续,且不易驱散。但就污染物的来源仍有存疑。
四、可怕的“怪兽”
雾霾是近两年来最来势汹汹、危害面积最广的一种“怪兽”。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
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201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然而,虽然空气污染作为一个整体致癌因素被提出,它对人体的伤害可能是由其所含的几大污染物同时作用的结果。
对颗粒的长期暴露可引发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此外,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几率明显升高。
人们一般认为,PM2.5只是空气污染。其实,PM2.5对整体气候的影响可能更糟糕。PM2.5能影响成云和降雨过程,间接影响着气候变化。大气中雨水的凝结核,除了海水中的盐分,细颗粒物PM2.5也是重要的源。有些条件下,PM2.5太多了,可能“分食”水分,使天空中的云滴都长不大,蓝天白云就变得比以前更少;有些条件下,PM2.5会增加凝结核的数量,使天空中的雨滴增多,极端时可能发生暴雨。
五、生活中如何应对雾霾“怪兽”?
专家提醒:
1、雾霾天气少开窗,最好不出门或晨练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月亮出来再开窗通风。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高,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升高,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食管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2、外出戴专业防尘口罩
一般常规口罩不会起到作用,因为颗粒物太细小,KN90,KN95,N95级别的防尘口罩才能有效过滤这类细颗粒物,同时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罩,避免不密合导致周围泄漏。另外,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的肌肤。比较好的防PM2.5的口罩主要是滤片而不是口罩,比如有活性炭滤片的口罩以及医用口罩是无法防PM2.5的。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能加强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能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4、少量补充维生素D
冬季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太少,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压抑、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5、饮食清淡多喝蜂蜜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食品。
6、深层清洁
人体表面的皮肤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很容易受到雾霾天气的伤害。尤其是在繁华喧嚣十面“霾”伏的都市中,除了随时要应对雾霾危“肌”外,由于建筑施工、汽车尾汽、工业燃料燃烧、燃放烟花爆烛等原因造成悬浮颗粒物多,难免会堵塞在毛孔中形成黑头,造成毛孔阻塞、角质堆积、肌肤起皮等肌肤问题,所以自我保护的首要措施就是深层清洁肌肤表层,清洁毛孔。
7、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
烟雾中有大量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
六、治理雾霾任重道远
雾霾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治理雾霾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治霾任务仍然艰巨。根据国务院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这个行动计划制定的具体指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
政府已经采取各方面措施应对雾霾。如,首先完善法律。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立法先行,现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修订, 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如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化石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再次是企业节能减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最后,要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需要全面实施绿色转型,包括发展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就每个公民而言,环境的清新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从自己开始,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25-04
工业和经济等排放的霾是雾霾的根本原因,因森林破坏而导致冷空气产生的雾是雾霾的重要原因。所以治理雾霾有二种办法:一种消霾(提高产业结构减少排放),一种消雾(恢复森林),而现在治理雾霾着重强调霾的治理,而忽视对由冷空气产生的雾的治理!所以在治理霾排放的同时,国家应全盘考虑恢复森林和治理环境,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
1 雾和霾的区别以及雾霾的产生
雾和霾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当流动力接近重力而漂浮在空中的微颗粒!
只不过雾是处于水汽饱和但流动力接近和略大于重力而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而霾是由流动力接近重力而漂浮在空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粒子。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雾呢。
我在《水分子是如何结合的》和《物体的流动力在气象上的应用》已经讲过,水分子的结合只有当流动力小于水分子重力的时候就会降落,从流动力公式F=kTρg/P我们知道当温度降低,流动力就降低,从而就容易出现流动力接近重力,这时大量水汽开始出现凝结现象,也就是出现饱和现象,只要有足够的水汽和温度降低或有大量凝结核,这时就会降雨!如果没有足够的凝结核和大量水汽,这时空气的水汽虽然达到饱和,也只能出现我们所见的雾!这时的雾的水汽结合的流动力接近或略大于重力而悬浮在空中!秋冬季容易温度降低,因此这种雾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雾本身是一种正常水汽凝结现象,对人体没有多大危害。
霾产生比较复杂,工业排放,取暖和家庭以及饭店煮饭排放,建筑和汽车的扬尘、浮尘、烟雾,汽车尾气甚至沙尘暴的扬沙等等都会引起霾的产生。正因为霾形成的复杂,对人体是有危害的!但霾物质排放后随着霾物质的温度的降低,流动力跟着降低,霾自身的重力就会超过流动力而沉降于地面,或者随着大风而扩散在别处沉降。所以平时没有雾的时候,霾的沉降让我们会觉得霾没有那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只有在秋冬季产生雾的时候,雾霾才会让人觉得“危险”的程度!
那为什么有雾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霾的危害?
因为这种雾是流动力等于和略大于重力的水汽饱和凝结,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是悬浮于空中,又因为流动力和重力处于平衡状态,就很少产生“风”,也就没有多少流动,这也是雾天很少有大风的情况的原因!大量本身要沉降的霾物质,因为雾的原因,大量的霾物质附着在雾上或混合于雾而没有办法沉降,再加上没有流动的“风”,局部地区的霾不能扩散,特别是一些时时刻刻不断产生霾物质的地区(比如企业周边和马路周边),就会越积越多而造成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雾霾天!霾和雾霾的危害,我这里就不多论述,已经有很多文章做过介绍。
小结如下所示。
雾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危害的是霾!但没有雾,一般霾就会沉降下来,这也是在夏季或没有的雾的天气不会觉得霾的危害的原因!而雾是一种流动力接近重力的水汽凝结现象,一旦有雾出现,霾就会附在雾上而不能沉降,对人体危害就增大!所以报道一般是雾霾危害,而不是单独说霾!
一旦霾附在雾上形成雾霾就不容易散掉,一者雾霾反射太阳能更多,雾没有足够的太阳能量不容易打散水分子凝结(其实一般的雾只要阳光一照就会消失),二者雾即使在太阳能照射下变小,但由于附在的霾,整个雾霾就不容易散掉!三者这个雾是流动力接近重力,就很难形成流动(风),也不容易扩散!
2 京津冀等多省雾霾产生的根本的原因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要根本消除雾霾的危害,首先要杜绝霾的产生,但这个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几乎是很难做到没有霾的产生!短期来说只能在雾到来时,尽量减少霾的产生,局部地区甚至应该禁止霾的产生!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及公共设施配套齐全来满足生活和经济的需要!
那么我们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根治雾霾?雾霾雾霾,除了霾,我们自然要想到雾!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雾霾的危害,霾是根源,雾是霾的载体!如果减少这种载体雾的出现,自然霾就没有载体雾而沉降于地面!
那么京津冀地区为什么秋冬季会多雾呢?
根本原因就是森林的破坏,而且三个局部地区(水汽输送的沿海地区山东和江苏,水汽输送沿途的京津冀地区,水汽输送的末端区西北)的森林破坏导致了京津冀地区多雾的原因!
(1)沿海地区(特别是山东)森林的破坏是导致京津冀地区多雾的根本原因。
我在《山东的山上为什么不种树》已经做过论述:山东半岛的森林直接影响整个渤海湾的水汽,包括影响河北,北京,天津,辽宁西部,内蒙中部以及河南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而且山东是直接影响中国首都北京的水汽输送的上风处,同时山东是最容易恢复森林的沿海!
只要沿海地山东森林恢复,整个渤海地区水汽就会得到解决,特别对北京水资源,治理干旱和沙尘以及雾霾起到根本的作用!
从图上看,整个山东半岛几乎没有什么绿色的森林,他和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森林也不行)几乎锁住了大量经黄海的太平洋水汽,无法输送进内陆京津冀地区降雨,特别在秋冬季,因为山东没有森林,大量海洋水汽无法进入京津冀地区而让此地区达不到降雨的条件只能形成雾,同时西北冷空气迅速进入黄海而经常引起黄海大雾!
所以要根本解决京津冀地区雾的问题(干旱问题也是这个原因),必须恢复山东的森林达到50%以上,把大量经黄海的沿海的太平洋水汽输送进京津冀地区,只要有大量的水汽输送进京津冀地区,一旦冷空气来临就会形成降雨或降雪,而不是形成雾!
(2)京津冀地区自身森林破坏也是重要原因。
从图1上看整个京津冀地区也是缺少森林的地区,自身没有森林,就没有办法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即使达到了饱和也很难形成降雨的条件。
如果有足够的凝结核,湿度达到50以上都很容易降雨,阿联酋做过湿度达到30以上而达到降雨的目的,为什么湿度达到30以上就可以降雨?因为水分子有凝结核可以达到正常凝结的几倍甚至最大达6倍!而正常2倍就能轻易达到降雨的条件,所以6/2=3,也就是满足三分之一或者湿度30以上就可能降雨!详情可以看我的《水分子是如何结合的》。
所以京津冀地区自身恢复森林也是非常重要,尽量不要让当地的湿度达到饱和时不能形成降雨而形成了雾!
(3)西北地区没有森林是导致冷空气快速到达京津冀地区重要原因之一。
有森林的地方,因为湿度比较大,从西北的冷空气的就会被森林的湿度中和一部分,冷空气就没有那么快流动!。
如果A区,B区,C区都是的地表(没有森林),一到晚上这些地区因为没有水汽调节,温度迅速降低,也成为了冷空气产生之源,一旦西北冷空气过来推动A区冷空气,A区冷空气推动B区冷气,B区冷空气又推动C区冷空气,西北冷空气通过这骨牌效应迅速就到达京津冀地区而形成雾,同时加上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没有森林,冷空气也迅速到达黄海,更阻碍海洋气流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来中和冷空气而形成降雨,在缺少足够的暖湿气流,冷空气的到来只能凝结成雾!
所以京津冀地区在秋冬季多雾的根本原因是三线地区(沿海地区,输送地区,西北地区)森林的大量被破坏,特别是沿海森林地区的破坏最关键!
小结如下所示。
随着冷空气南下的步伐,雾霾危害逐渐由北到南,先西北地区,再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再到现在的华东地区,很快西南地区也会赶上雾霾的步伐!
森林破坏的越厉害,雾霾的步伐就会越快,因为森林的破坏,冷空气能快速南下,到达的冷空气迅速阻断海洋气流输送进内陆的同时,也造成沿海地区大雾,有了大雾,任何工业地区将不可避免将遭受雾霾危害!
即使象上海和海南这样的处在海洋水汽输送的前端地方也不可避免遭受雾霾的危害!
北上广都会遭受雾霾的危害,只不过广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冷空气到达要慢一点而已!
3 如何解决京津冀等多省雾霾
3.1 消除霾是根本
短期来说,在雾到来时,尽量消除霾的产生,比如关停企业,汽车限行,禁止烧烤等措施,但长期必须改造这些企业的污染源,达到零排放的目的或者升级产业结构以及建设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和绿化城市等等措施!
(1)工业排放。
这是工业城市最大的污染源,特别是水泥,钢铁以及炼油等企业,在雾来临的时候,必须停产!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改造这些企业的污染源,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2)汽车污染。
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常见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特别是汽车在行驶过程造成的马路街道的扬尘和浮尘以及汽车尾气等!在大雾来临时,除了必要的公共交通车辆,大量的汽车必须禁止行驶!同时必须通过马路二边的植树绿化,底下草地绿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吸收粉尘,以及改变马路结构,尽量让泥水污水排入二边草地或下水道,以免汽车造成扬尘污染!对入城汽车一律做去尘处理,尾气不达标不能入城等强制措施!其次公共配套设施要齐全,满足人民出行的方便!
其实地铁加上免费公共自行车就能满足人民基本出行需要!长途通过地铁(对于远长途可以建立几条快速干道地铁(比如南北,东西,环城干道),只停地铁交汇站和重要几个站点),短途(生活工作区和地铁站点)通过免费公共自行车(为了快速建起免费自行车站点,可以全民一卡捐一车,市民凭卡可以在市内任何一个免费点获得自行车骑走,一卡只能骑一车,骑完车必须还回任何免费点)这样市内大部分街道可以成为自行车道!市内大部分街道除了短途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全部采用电动),其他任何车严禁驶入。市内街道除主要车道外,其他全改成公共车道和自行车车道,剩下的变成绿化带!
城市完全可以建立“空中地下走交通,森林草地骑车中”环保式的出行方式,地下建地铁,空中建立交桥式汽车道(可以半封闭或封闭隔离),地上全为森林草地绿化带和自行车道!
(3)城市取暖烧煤。
这是北方城市取暖的一个很大的污染源,特别是烧煤的!在大雾来临时的那几天,最好能尽量改用其他方式取暖!长远最好使用太阳能来取暖!
(4)老百姓和餐饮企业的煮饭。
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数量特别大的庞大的行为!大雾来临时,最好用电和少吃炒菜,烧烤等之类产生烟雾等餐饮习惯!国家应该花大力气研究太阳能的建筑设计,尽量让全民使用太阳能的!
(5)城市建设施工。
这是城市尘土的一个污染来源源,建设施工必须有合理的防尘措施!特别有雾来时,应停止作业!
(6)焚烧垃圾以及农村焚烧农作物废料。
这是农村和城市周边很大一个污染源之一,应该必须禁止!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北京居民肺癌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五,已成为北京市民的“第一杀手”,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钟南山:PM值在5以上的话,就可以到达气管、支气管,到1-3微米时,就会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他都会有影响。不单纯是对呼吸系统。雾霾天气致肺癌率猛于尼古丁!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调研结果显示,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话,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率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国内研究气溶胶的权威专家,“灰霾”一词诞生的见证者、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的头号致病“杀手”。
【数据说】
据WHO一份报告称,中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中有21%是由环境污染因素造成的,比美国高8%。
据权威资料统计,我国吸烟者数量并未增加,可是肺癌患者在过去30年里却增加了45.6%,这与空气污染绝对有关系。
中国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以上,急诊病例680万人,而且呈逐年增加之势。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
几年前,人们对于“雾霾”这个词还很陌生,现如今,不但对它熟悉,而且带了些“恐慌”,身处不同地区的朋友间打电话都会不禁问上一句:你那边空气质量还好吗?
近日雾霾天气越演越烈,中国大陆58%城市市民都不得不成为空气的“吸尘器”和“过滤器”。近年许多权威专家不断在提醒着“空气质量”所带来的各种危害。而按照专家的说法,我国已进入累积性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的凸显期,人们也开始关注到环境对自己健康的影响。那么,近日抢眼的“雾霾天气”到底是什么?会对人体带来怎样的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
雾、霾不是一个天儿
霾古已有之,《尔雅》上说:“风而雨土曰霾”,飞扬的沙尘雨雾等脏东西造就了古代意义的霾。如今,我们清晨目光所及空间,常是灰蒙蒙一片,能见度不高,空气中有时还有一股怪味。这是雾吗?不是,在城市中,我们眼睛所见的朦胧灰雾,十之八九都是雾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谭明旗说:“与其说是大雾天,不如说是雾霾更确切。单纯的雾天对于人的影响其实不大,而雾霾就不一样了,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由于微尘特别细小,像是二氧化硫等微粒非常容易进到肺泡内,对呼吸道有损伤。”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这是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范围》中对于灰霾的定义。“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就属于灰霾现象,5-8公里属于中度灰霾现象,3-5公里属于重度灰霾现象,小于3公里则是严重的灰霾现象”――这是气象学家们给予这种灰霾天气的表述。
【解读】 雾与霾的区别
雾是低层空气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在近地面上凝结而形成的乳白色的云,大多在后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浓,日出后渐渐消散。霾,也称灰霾,本质是“细粒子污染”,水汽含量低于80%,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机动车尾气、烟尘微粒、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使天空变得灰沉沉或橙黄色,和单纯的雾相比,“霾”就是空气遭受污染而出现的天气现象。
霾与雾、云不一样,它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更简单点来说,如果出门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就是雾。但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灰黄的就是霾。
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其实确切来说,不是霾对健康有危害,本质上要看细颗粒吸附了哪些化学污染物。细颗粒可吸附很多污染物,比如致癌物就主要是吸附了重金属,不同的颗粒污染物会带来不同的危害。那么,现在人们常常提到的PM10、PM2.5到底和它什么关系呢?
PM10和PM2.5,都是对大气中颗粒物大小的描述,PM是“大气颗粒物质”的简称,后面的数字,表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所谓PM10是指直径大于2.5微米或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这些大小不一的颗粒物密密麻麻悬浮在空气中,肉眼几乎不可见,公众很难意识到它们的危害。
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大气颗粒物个头越小,对人类来说就越危险。
PM2.5也是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粒径更小,吸附或载带的有毒有害成分更多。这些不到头发丝1/30粗的颗粒物,在空气中停留时间更长,输送距离远,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
PM2.5这些超细粒子,来源分为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两种。自然来源包括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以及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人为,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污染物。
雾霾天气很“伤人”
雾也好,霾也好,都是一种能见度降低的表现,这样对交通各方面都会造成影响。而除了对交通有不利影响外,还会对健康产生极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
雾霾有危险,呼吸需谨慎
刘大妈每天早上都要出门去晨练。这几天,她晨练后发现鼻子老不通,嗓子也痒痒的总想咳嗽。刘大妈的邻居何大爷也因为慢性支气管炎,住进了医院。据了解,前段时间由于雾霾天气的出现,各医院呼吸科就诊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多数是体质相对较弱、有呼吸道病史的老年人,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
PM2.5能在肺泡区沉着,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积在肺部,诱发或加重炎症,所以本身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更容易加重病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科主任谭明旗说:在雾霾天气出现后,来呼吸科就诊的人的确有所增加。大约20%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容易因为雾霾为主的环境、空气污染等因素加重症状。有的霾带有一股呛人的怪味,对呼吸道而言是一种恶性剌激,会使人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憋闷、气短等症状。而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本就多发,雾霾天湿度增大,加上进入采暖季,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严重刺激人的上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受影响最重的是老人与孩子,“老慢支”、哮喘病人更易继发感染。谭明旗提示大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增多甚至喘息症状加重的情况就应及时就医。
雾霾或许比吸烟更易致癌
身体一向不错的徐师傅突然咳嗽不止,吃了很多消炎、止咳药也不管用,赶紧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家人大吃一惊:肺癌!而且到了晚期……亲友们都支持他尽快手术治疗。医生打开了他的胸部以后,发现癌细胞已占据了他的全部肺叶,没有手术价值。几个月以后,不到60岁的徐师傅去世。邻居、亲友和家人都认为徐师傅患肺癌与附近那家制药厂排放的污浊空气和污水有关,而且近年来附近居民癌症发病率也有大幅度上升。
科学研究发现,肺癌死亡率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上升了许多,但同时和肺癌密切相关的吸烟率却在下降,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而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严重雾霾污染7年后就会出现肺癌高峰,可见雾霾或许比吸烟更易致癌。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表示,大气污染包括汽车尾气、燃煤燃气,水污染,这些环境致癌因素是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直径在0.1到2.5微米的细颗粒浓度,在1立方厘米就超过3000个,最大的可接近1立方厘米30000个,是空气中颗粒物的“主流”。在这些可入肺的粒子中,包含着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多环芳烃等化合物,就是一种致癌物质,是造就肺癌的头号杀手。而室内的PM2.5包括室内吸烟、燃料燃烧、烹调油烟等,也都是肺癌的诱发因素。
心脏猝死加速器
雾霾天气特小的微粒可直接侵入人体呼吸系统、肺部和血液。呼吸系统的病变会累及心脏,呼吸系统的不畅会造成低氧,导致心脏供血出现问题。加上雾天气温会比较低,容易引起血管的收缩、痉挛,这些都会造成血管的张力及内皮功能损害,血压增高,也可能会引起心率加快、血黏度发生改变,容易形成血栓。在这种情况下,心电图会出现改变,对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极易诱发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并发症而祸及生命。
其他疾病
血液系统: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诱发血栓的形成,是心血管意外的另一潜在隐患,还可以造成凝血异常,造成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
影响发育:PM2.5上附着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和低体重儿。有毒物可以跳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特别是妊娠早期。
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呼吸系统感染:阴霾天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吸入过多的灰霾会使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
影响人的情绪:终日灰霾缭绕不见阳光的天气,可使脑内松果体分泌较多的褪黑激素,过多的褪黑激素可抑制能唤起细胞活力和振奋精神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机体细胞便会变得极不活泼,新陈代谢相对减慢,致使人显得郁郁寡欢,百无聊赖,萎靡不振,倦怠困乏,无精打采,抑郁情绪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导致人体缺钙:阴霾天还会阻挡阳光,致使近地层的紫外线减弱,人的体表无法将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就会影响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可加重骨质疏松症。
雾霾天气治理难
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说:雾霾天气本质是细粒子污染,治理细粒子的难度比治理粗粒子、粉尘污染和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难度要大得多,比如说,英国伦敦原来是所谓的雾都,实际上以现在的科学认识,它就是个霾都。因为欧洲和美国尤其是英国、比利时、卢森堡这些地区是煤炭、钢铁、能源非常集中的地方,它污染的强度达到了污染物在大气中凝结成絮状物往下掉,就像下雪一样。欧洲和美国那么严重的情况我们没经历,但是我们是压缩型的,很短时间内经历了粉尘污染;二氧化硫他们经历了四、五十年,我们也就十来年;新型复合污染他们也二、三十年了,而我们短短几年就进入了新型复合污染阶段。所以说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就在这里。
从欧洲和北美治理的过程看,他们都经历了50年,我们的治理过程至少要打个对折,怎么也要二、三十年。另外一个,如果我们按照WHO的质量准则,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这么几步走的话,每个阶段是三到五年,我觉得也要二十年。我觉得政府官员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就是说悲观,说治不好,也不知道从何下手;第二个就是,有的官员认为,两三年就能治好了,我认为也是不现实的。
惹不起咱躲得起
为了防止吸烟导致肺癌,我们可以戒烟,可以设置吸烟室,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然而,我们可拒绝主动的吸烟,但如何阻止被动地受灰霾天气的影响?
晨练最好避开浓雾
许多人有晨练的习惯,并且常年坚持。64岁的王阿姨坚持晨练已经5年了,每天早上都到家附近公园打打太极,再快走两圈。王阿姨并未意识到雾霾天健身的危害。“就是有点雾,比平时冷一些,没什么不好吧?”
谭明旗说:雾霾天气不适宜晨练。因为人们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随着呼吸的加深,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危害健康。可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因为即使再大的雾,遇到太阳,也会在很短时间内消散。如果雾天时太阳一直不露面,取消一次锻炼计划也是可行的,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从太阳出来的时间推算,冬天室外锻炼比较好的时间段是上午10时。这时太阳出来后晒到地面,大气开始上下对流,污染的空气向高空扩散,对人体的侵害会减小。
尽量减少外出
大雾天如果人的呼吸加深、加速后,自然就会将更多有害的物质吸入体内,极易诱发或者加重各种疾病,尤其对有老慢支、哮喘病史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极为不利。所以大家应该尽量减少在户外逗留的时间。老人、儿童以及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不要外出。谭明旗建议,如果一定要出门,戴口罩无疑是个好方法。因为这能有效地阻止细小微粒进入到呼吸道。但口罩的佩戴还是有一些讲究,尽量选择医用的多层口罩,因纱布的层数越多,密度越高,对于微尘的阻断效果也就越好。可是层数太多,佩戴也会不太方便。因此,10层左右的口罩比较适宜。而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洗手洗脸,将尘埃、病原微生物清洗掉。雾天尽量不开车。
雾霾天气少开窗
很多人习惯开窗通风。可如果雾霾一整天不散,是该开窗通风还是紧闭门窗呢?雾霾天气时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外环境颗粒物进入室内。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污染。最好在中午开窗,而早晚阴霾浓度较高时则避免开窗。如果是靠近马路的住户,在白天车流量较大时尽量少开窗。此外,开车遇上堵车,也尽量别按下车窗。
调整饮食安度雾霾天
面对雾霾天,要多关注老人和儿童的健康,因为此类人群抵抗力较弱,钙需求量很大。平时应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豆腐、牛奶、黄花鱼(及其他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乳酪、坚果,这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对补钙很有利。
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此时,应多吃润肺食物,例如雪梨、橘子、百合、莲藕、荸荠等。此外,增强免疫力很重要,冬季增强免疫力最好的食物是牛羊肉,牛肉炖萝卜就是一道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家常菜。
【链接】:
口罩长时间使用是否会失效?
其实随着防颗粒物口罩使用时间增加,过滤下来的颗粒物会逐渐使滤料堵塞,过滤效率通常会有所增加,呼吸阻力也随之增大,呼吸会非常困难。而且长时间使用主要会有卫生问题,或反复用污染的口罩带来的病菌威胁,建议每天更换新口罩。
【延伸阅读】:
远离三大PM2.5“高危地带”
如何在这些高浓度PM2.5的地域保护自己,记者从专家口中探到了一些小技巧。根据PM2.5的特质,专家列举了三类“高危地带”,并介绍了保护措施。
高危地带一:堵车地段
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汽车尾气,特别是在堵车的地段,驾驶员用开空调来调节车内气温,或者大开车窗换气,会吸入过多的PM2.5。
【专家支招】 关闭两侧窗,打开天窗。
高危地带二:停车场
汽车集中,废气太多。
【专家支招】 别在车里待太久。
雾霾天气里,PM2.5指数通常很高。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虽然它在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但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最重要的是,该数值的颗粒能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一旦进入肺泡内的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会永远停留在肺泡里,持续引起发炎,影响呼吸系统。
终生影响肺部健康
10岁以下的孩子鼻腔短,鼻腔内滤毛较少,对于有害物质的过滤能力十分有限,本来就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一旦PM2.5爆表,就会有更多粉尘颗粒沉积到他们肺里。
更严重的是,人肺部的发育,从胎儿期持续到18岁,如果在发育过程遭受污染,影响将是永久性的。原因一方面是肺部缺陷难以修复;另一方面是儿童的肺部发育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会在其后的日子里反过来影响儿童的肺部发育。
美国调查过出生前就受母亲吸烟影响,或在高污染地区长大,又或在距公路500米以居住长大的孩子,发现他们长到18岁后,肺部的体积较常人要小,有的仅是正常大小的80%;他们不仅容易呼吸困难,而且一旦受凉或者染上流感,恢复时间也较常人要久;这些孩子成年后患哮喘和肺病的几率很大;如果吸烟,70%的人会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炎;在衰老以后,遭受疾病攻击时危险度也更高。
全方位攻击身体
PM2.5中某些较细的组分,还可以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加上PM2.5更易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除了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雾霾还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不仅容易生病,而且病程长;
雾霾天气极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多以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为主要症状;雾天中的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是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因素。同时,冬季寒冷多雾,气压较低,易出现缺氧、缺血,引起冠状血管痉挛,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雾霾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也不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霾中的有害物质附着患有痘痘的脸部皮肤后,往往会引起各种症状,如脸部瘙痒、红肿、炎症加剧等等。
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应对雾霾天气的对策
现在口罩繁多,其实,医用口罩对0.3微米的颗粒能挡住95%。选择口罩要买正规合格的,同时要戴一下,买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型号,要最大程度地贴紧皮肤,让污染颗粒不能进入。口罩不能洗,取下后,要等里面干燥后再对折收起来,以免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因为其为专业抗病毒气溶胶口罩,密闭性好,戴上后容易呼吸困难,因缺氧而感到头昏。
雾霾可以暂时减少晨练,尽量选择在10~14时外出。同时,要多喝水,少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减轻肺、肝等器官的负担。习惯骑单车、电动车上班或出门办事的人,尽量避开早晚交通拥挤的高峰时段,尽量改换搭乘公交车。这是因为汽车尾气里有很多没有完全燃烧透的化学成分,会随着空气里面细小颗粒漂浮。当你骑单车或电动车时,身体需要供氧,肺就会吸入大量空气。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