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07 17:16: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糖尿病护理论文

篇1

太阳人易患疾病是噎嗝、反胃之病,因此忌辛热食物宜清淡饮食,对太阳人是很适合的。饮食类有柿、樱桃、松、麦、蛤、蕨、葡萄、白菜、生菜、木瓜、鱿鱼、明太鱼、虾类、五加皮茶等。太阳人肝之机能恒不足,故尽量避免多摄入高蛋白食物而加重肝脏负担。有害食品有猪肉、辣椒、雪糖、石首鱼。太阳人适合低脂肪、清淡饮食,而且冷食比热食更适合于其体质的。如芥麦、冷面、螃蟹、葡萄、猕猴桃、柿子、樱桃等为适宜食品。

太阴人肺小而肝大,其肺为温脏,肝为凉脏,多为肥胖体质,多湿多痰,血浊气涩,故易患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刺激性食品和高脂肪食品如鸡肉、狗肉、猪肉、人参茶、生姜、蜂蜜等应尽量避免为好。太阴人适合饮食有杏、梨、茄子、胡桃、雪糖、西瓜、大豆、小麦、豆腐、牛肉、牛乳、鲭鱼、海菜、昆布、五味子、大麦、地瓜、明卵、海带、甘栗、萝卜、桔梗、沙参、蕨菜等。要多运动、勤洗澡、多发汗,多食用粗纤维,增强肠蠕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太阴人喜欢吃牛肉、鱼类及厚味饮食,平素就多食。太阴人形体多肥胖,而且有“多食家”之称。所以即使是太阴人饮食,亦不宜多食而造成肥胖。有害食品有猪肉、鸡肉、白菜、苹果、鸡蛋、山羊肉等。

篇2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以上患者经临床检查及血糖测定后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认知障碍、意识障碍及主要器官功能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2.4±6.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6±1.8)年;观察组43例,男28例,女15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2.3±6.7)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8.6±1.7)年。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认知: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差异,由专业护师制定健康认知计划,从而给予患者合理指导。在对高龄患者指导过程中,对患者存在的疑问应耐心解答,保持语速适中并对重点部分进行反复强调,由此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认知水平。(2)心理护理:当前临床对于糖尿治疗还未能达到根治水平,所以糖尿病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可能会丧失治疗信心和耐心,从而并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服药依从性也较差。通过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积极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起治疗信心。(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按照早中晚各1/3主食量进行分配,对病情不稳定患者应保持每天少食多餐,护师应教会患者如何正确计算其食用食物的含糖量与热量。(4)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时适量的运动,避免空腹锻炼。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出汗、四肢无力及头晕等症状时应停止运动并及时进食,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送医就诊。

1.3疗效判定

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采用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评分标准具体分为主动依从、被动依从等三类。采用生理健康评定自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主要包括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体活动功能。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理健康状况对比

采用生理健康评定自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以上3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本组45例患者,男33例,女12例,年龄48~67岁,病程10+5年。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病因分析

(1)血管病变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糖脂代谢紊乱,机体处于高糖、高凝、高粘状态而发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下肢供血逐渐减少。

(2)神经病变高血糖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内膜缺血缺氧而发生神经病变,导致周围感觉神经缺失,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周围运动神经病变,骨间肌萎缩,足部脂肪垫变薄,跖骨头突起。

(3)合并感染因神经病变患者痛觉减低或消失。当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造成伤口感染,引起糖尿病足,严重者导致坏疽。其次,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障碍,多核细胞的移动趋化功能降低,噬菌能力下降,是导致感染的另一重要原因。{3}

(4)其它诱因

①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对末梢神经病变如肢体麻木,蚁走感、灼痛感等不及时就医,足部溃烂不及时诊治而造成糖尿病足。

②生活习惯不良,如嗜酒,不讲卫生,不注意防范。

③忽视足部护理,只注意心脑肾的防护。

治疗方法

(1)控制血糖:

使FPG控制在4.4~6.1mmol/L

PPG控制在4.4~7.8mmol/L

(2)控制感染

根据药敏结果或经验用药选用两种或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

(3)伤口处理

清创去脓,每天换药1~2次,局部用红外线照射,及湿敷,湿敷液配制:生理盐水100ml,胰岛素8u,庆大霉素8万u,654-210mg,局部坏死严重者,可予以祛腐生肌药外敷。

(4)扩管改善微循环

(5)营养神经

(6)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纤溶

(7)营养支持

(8)截肢:病变严重损坏骨质感染扩大明显,及时截肢。

护理方法: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戒烟

(3)每天检查足,看足底有无大疱,割伤或跛足,尤其是要注意足趾之间。

(4)每天洗足,仔细擦足,特别是足趾之间。

(5)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洗澡前手试水温。

(6)不要赤足。

(7)不要使用化学制剂。

(8)不使用足操作的一些工具。

(9)经常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10)对干燥的足,可以在洗澡后稍擦护肤油。

(11)直着修前剪趾甲。

(12)确保每次就诊时均检查足。

(13)足皮肤有大疱或溃疡时均看医生。

参考文献

篇4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开科以来,共收治晚期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共3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晚期恶性肿瘤,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肺癌16例,合并糖尿病病史者14例,高血糖者2例,肝癌8例,合并糖尿病史者5例,高血糖者3例,其余乳腺癌4例,甲状腺癌1例,肾癌2例,脑瘤2例,直肠癌1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12例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13例应用渃和灵30R、50R、渃和灵N控制血糖,1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加渃和灵注射联用控制血糖,1例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护理措施

一.健康宣教

以病人入院开始,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途径进行健康宣教。如:小册子、宣传栏、讲座以及管床护士一对一的讲解和交流等方式,讲解本病的病因,病症以及如何进行调护等,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正确认识、了解疾病的转归,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本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同时也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二.心理调护

由于此类病人病程长,长期住院,经受反复疾病折磨,多数长期卧床,势必精神处于抑郁,悲观甚至消极失望等负面情绪状态,有着强烈被关心、被理解、被安慰的心理需求。经过长期住院治疗,家属的经济负担也较重,以致社会支持系统也较缺乏。我们从病人入院起,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根据不同个体、年龄、文化层次的不同开展不同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即采取全程心理疏导。平时多关心照顾病人、理解和尊重病人,经常与其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积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上的帮助,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积极治疗。另外,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技术操作等因素也会影响病人的情绪,所以,优雅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娴熟过硬的技术也会赢得病人的信任,取得病人的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护患氛围,调动病人的正面情绪。

三.饮食指导

癌症是一种高消耗疾病,营养成分的缺乏可能是发生肿瘤的原因,也是促使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因此,晚期癌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调理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肿瘤患者要求高营养而糖尿病患者为了使血糖维持在一个接近正常的稳定水平,又要求计划饮食、均衡饮食、营养搭配适当。其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要求占总热能的15-25%,脂肪的摄入量占总热能的20-25%,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占总热能的50-60%。这就要求详细给病人讲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由于晚期癌症病人多数食欲较差,所以尽可能从食物的色、香、味方面着手,选择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蛋、大豆等,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膳食纤维食物及抗癌食物,忌食红薯、板栗等含糖高的食物。少吃多餐,并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微量元素及多饮水。在食物的性状方面,可根据病人的消化功能以及疾病性质,选择稀软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软食等多样化饮食。

总之,既要能满足病人三餐的热能分配,又要能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四.血糖监测

合并糖尿病病人凡在确诊本病后,多用药物(口服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等)控制血糖,而如何调整药物发用量、积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血糖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性的作用。通过入院后监测床旁七点手指末梢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中餐前血糖、中餐后2小时血糖、晚餐前血糖、晚餐后2小时血糖、午夜12点血糖)来监测病人的血糖变化。通过2-3天的七点血糖监测后,初步调整用药剂量。当病人的血糖水平较为稳定后,改为监测五点床旁手指末梢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中餐后2小时血糖、晚餐后2小时血糖、午夜12点血糖)并准确记录在案。如病人血糖水平经过上述监测、调控后稳定在一较为理想水平,可改为每天监测空腹血糖或必要时查血糖。其最终目的是使病人餐前血糖水平控制并维持在5.5-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控制并维持在8.5-12.0mmol/l。要反复讲解监测血糖的重要性,消除病人因一日多次针刺手指所产生的惧怕。逃避心理,使其积极配合血糖监测。

五.药物治疗

通过正确的血糖监测,指导临床用药。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就,我们首选胰岛素治疗。由于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病人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我科多采用诺和灵30R和50R、诺和灵N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水平。教会病人储存和应用诺和笔的方法。诺和笔应存放在—4℃的冰箱中妥善保存,以免降低胰岛素的活性。诺和灵30R和50R在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灵N在睡前皮下注射。教会病人学会有计划地轮流使用注射部位,以免产生皮下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意在注射胰岛素时用前摇匀,排尽空气,缓慢推注,并皮下留针10~30秒钟,以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我科对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也使用胰岛素泵调控血糖水平,通过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的调整,最终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的目的。在应用药物时应谨防低血糖的发生并做好积极应对。告知病人低血糖的一些典型表现,如:头晕、心慌、汗出、疲乏、手足发凉、饥饿、虚脱甚至意识模糊等,可随时自备糖果、饼干在低血糖发作时食用。注意巡视并观察病人的状况,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重视一些细节表现,力求使低血糖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六.皮肤护理

由于此类病人多数长期卧床、恶病质、体质虚弱,容易合并糖尿病的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肢端末梢血运差,感觉迟钝,不敏感,容易发生烫伤、糖尿病足或褥疮。应给病人及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工作,讲解上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病人冬季勿用热水袋暖脚或用电热毯等取暖设施,可采用加盖被褥等被动升温方式。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包括皮肤色泽、温度、感觉等,是否有损伤、抓伤、水泡等异常情况发生,趾缝间是否有破溃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加强基础护理,多翻身(Q2h)叩背,避免推、拉、拽、拖等翻身方法,减少剪切力,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渣屑。如有大小便失禁,可使用瘤置导尿,每次大便后及时清理,清洗臀部,更换干净卫生褥垫。防止骨骼隆突处受压,应用海绵、气垫圈、气垫床等设备。每天定时擦洗全身,检查全身皮肤情况。勤按摩i,可用50%红花酒精以大小鱼际肌轻柔按摩受压部位。及时发现皮肤异常情况。如发现Ⅰ度褥疮时,我科采用紫冰油(紫草、冰片和小磨芝麻油共同浸泡而成)外用涂擦加TDP灯局部照射的方法,使多数Ⅰ度褥疮结局逐渐转佳。在出现Ⅱ度褥疮时,除加强基础护理和增强全身营养,如饮食差者,输注脂肪乳和复方氨基酸等营养支持治疗外,在局部清理创面后,我科采用甲硝唑注射液加用庆大霉素和普通胰岛素混合的局部湿敷换药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配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有针对性的敏感抗菌药物,防止感染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篇5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扩血管、降颅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①血糖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由于其脑梗死的发生,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会使血糖急剧升高。

②饮食护理:控制饮食可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需长期对患者进行饮食的指导和护理。

③药物护理:定期给予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①病情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多不稳定,需及时了解患者病请,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②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对病情不了解而引发的恐惧、恐惧心理。

③加强基础防护: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恢复是一个长久过程,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加强患者基础防护,做好每日对患者身体的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标准:显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有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自制有关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在护理结束后发放给患者进行回答,不能回答者由家属进行。满分100分,分为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82.35%,观察组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

两组患者护理后,回收问卷统计发现,观察组满意度为100%,远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6

该组患者24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均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其中1型糖尿病44例,2型糖尿病196例。年龄在17-79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男134例,女106例,农民44例,工人70例,干部、知识分子126例。该组患者中120例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记为观察组,其余12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路径,从入院一直到出院进行有计划、有规律、有次序的健康教育。自行设计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满分100分,得分≥80分的病人视为健康教育达标,以及工作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我控制及监测血糖的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3临床护理路径

1.3.1入院时

观察组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或家属介绍住院的环境与一些医疗设施的使用方法,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与让其学习入院介绍手册,医院的病房部的作息制度,探视制度以及主治医生和主要护理人员的联系方式,以备突况发生时,及时联系。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认识,特别是对糖尿病药物、饮食治疗的认知度,发放医院的医学DM健康教育手册,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糖尿病是一个终身性疾病,但坚持规律用药,合理饮食是可以控制病情的。

1.3.2入院第2d

在进行各项检查前,要告知患者检查的时间、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由床位护士对患者糖尿病知识及用药知识进行评价,了解其对糖尿病及所用药物、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遵医行为,针对患者的掌握情况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对其病因、症状、体征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强调长期规律用药,特别是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时间、方法、剂量、注意事项,必要时可用大号字体简单标明或给予药物说明书[2]。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吃药后会出现心慌、出汗、有饥饿感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意识障碍,有时也会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肝肾功能的损害,为减少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其应在饭前30min口服。在产生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糖分,如喝一杯含糖饮料或口服葡糖片,5min内无法改善可再吃些糖。在日常生活方面,要注意宣传教育保持正常生活规律和合理睡眠的重要性。在此期间还要宣传糖尿病的自我保健,该部分包括主要有皮肤、足部、眼睛以及口腔护理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5]。预防皮肤损伤和皮肤感染,保持足部清洁,每日进行足部按摩,鞋袜合脚,穿棉织袜,软底布鞋,洗脚水不宜超过患者体表温度,防止烫伤,剧烈运动,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危险因素等。早中晚三餐后注意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及时进行常规检查。眼部可以进行日常按摩等。

1.3.3入院3-5d

饮食治疗则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医护人员要向患者介绍饮食控制的原则、重要性。应避免摄入高糖饮食(淀粉类)和高脂饮食,不饮含糖饮料,使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3]。要戒除饮酒,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应少吃,其能量的摄入要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和机体状态性别、营养状况、年龄、体力活动及有无并发症来计算。避免过多摄入多糖(麦芽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等纯糖制品。蛋白质的摄取则要以豆类及动物性蛋白为主,让患者对植物替代法有个简单的了解,营养值基本相等的食物,可以互相交换。如:绿豆、小麦、大米、高粱米25g,马铃薯100g,生面30g,馒头35g,这几种食品是可以互换的。注意控制体重,其可以控制血糖,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的耐糖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判断消瘦或超重常应用体重指数(BMI)即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判断。18-25之间都属于健康的标准体重。一般说来,DM病人的体重下降7%后各种代谢紊乱的成分才能得到改善。且要定时、定量,如按早中晚的分配方案,分别应占1/3、1/3、1/3或1/5、2/5、2/5,冬季可按2/5、2/5、1/5的比例分配,分别在早晨、中午、下午、临睡前进餐。饮食中要注意对盐的摄入量。食物以偏淡为好,每日食盐量控制在6g以下,若是DM病人并发肾病、冠心病,更要控制钠盐的摄入,一般每日在2g左右。

1.3.4入院6-10d

⑴血糖检测: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可明显降低或延缓DM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在次期间主要是指导患者监测血糖、尿糖的意义,血糖的控制的正常值以及其合理的波动范围。有条件的病人可自备血糖监测仪,可使糖尿病病人每个人随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态。血糖的检测有利于对于疾病的评估以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3.8-6.1mmol/L,把餐后2h血糖在7.8mmol/L以内[4]。若是病情稳定的患者,则每周测清晨测一次空腹血糖,若是病情不稳定者则需要每天测一次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建议每周测4次。⑵运动疗法: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在某种程度上其比药物治疗更为有效,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运动采用强度较小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运动时要注意放松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80%(最大心率=170-年龄),要使肌肉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运动中不要感到心慌、气短,比如散步、太极拳、竞走、慢跑等。

1.3.5出院3d前与出院后

出院3d前要确保患者应经学会自我检测血糖、尿糖,以及如何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发生低血糖时应该怎样处理,交代家属经常关心患者,促其按时用药并监督饮食控制情况。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坚持药物、饮食、运动治疗和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出院后,分别于1周、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跟踪随访或电话联系,提醒和督促定期复查,生活有规律,保持乐观的情绪。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我控制及监测血糖的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项指标比较。

篇7

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及护理,我科于2005年3~5月收治住院的3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病人均对糖尿病相关饮食知识不了解,在家饮食处于失控状态,有的不吃米饭,只吃蔬菜。有的信所谓的偏方,只吃一两种食物,还有诸多不良嗜好如嗜烟酒。针对上述情况,均对患者进行营养咨询,并对饮食进行合理配制及配合临床用药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糖尿病患者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5~76岁,病程15天~10年,职业有退休工人、农民、教师、打工者等,正常体重25例,肥胖13例,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36例,1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肾病等病变。

2方法

(1)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工作性质、劳动强度、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来控制总热能摄入,以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计算,然后根据卧床休息、轻体力活动20~25kcal/(kg・d),肥胖或消瘦者减少或增加5~10kcal/(kg・d)。(2)碳水化合物提供饮食总热量的50%~60%,应包含多种成分及较高含量的可溶性纤维素,每天应多吃蔬菜及粗米面制品,应以蚕豆、小麦、新鲜水果(不含糖)作为每餐基础[1];(3)20%~25%的热量来源于脂肪和油类食物,其中不到30%的热量应来自饱和脂肪,饮食以保持清淡为宜。食盐限制在10g/d以内,特别是伴有高血压的病人。(4)蛋白质不超过总热量的15%,如鱼、海产品、无皮鸡肉、坚果等。(5)少食多餐,食物选择可根据各地不同食物品种和饮食习惯所决定,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三餐热量分配为早餐1/3、午餐1/3、晚餐1/3[2]。

3结果

3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平均一个多月合理饮食,并配合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后,均见临床症状缓解,结果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饮食治疗前与饮食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实验室检查如下。

3.1糖尿病治疗前后FBG、TG、Tch、HDL-c变化见表1。

表1糖尿病饮食治疗前后FBG、TG、Tch、HDL-L的变化值(略)

3.2饮食疗法对肾功能影响见表2。

表2饮食疗法对肾功能影响(略)

4护理体会

4.1心理护理患者一旦受到疾病的折磨,心理波动很大,需要从心理上给予耐心疏导,讲解有关糖尿病知识,以达到最佳配合,并能使患者能及时做到自我监测、自我调节。

4.2饮食护理制定食谱应对患者基本情况、病情、饮食习惯而制定。同时,纠正病人不正确的的饮食观念和生活习惯,食谱多样化,一日三餐比例恰当,合理分配。

4.3进餐注意事项应用胰岛素治疗,须按时进食,在注射后30min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

4.4加强营养咨询和宣教工作使患者懂得控制饮食对疾病治疗重要意义,主动配合治疗,长期坚持。

4.5注意观察观察患者血糖波动范围,进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饮食治疗方案。如有的病人喜吃面食,可以把部分米饭换成面条等。

4.6出院指导遵医嘱,按时用药,并保持有规律的饮食制度,避免过度劳累,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制定家庭食谱,介绍可用食物及成分,如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含量及食品交换方法,并嘱患者定时复查。

经治疗后,患者FBG、TG、Tch有下降趋势,HDL有上升倾向,患者在采用饮食治疗后肾功能保持稳定,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呈下降趋势,说明饮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饮食治疗既控制总热量,减轻胰岛负荷,且能纠正代谢紊乱,保持机体营养平衡。

篇8

近年来糖尿病及结肠癌的发病率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耐受性下降,危险性增加,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结肠癌伴糖尿病病人的顺利恢复尤为重要。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41例结肠癌伴糖尿病病人,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6~78岁,平均53岁,糖尿病诊断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8年,入院时血糖618~1917mmol/L,平均914mmol/L,手术前血糖平均711mmol/L,入院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使血糖控制在810mmol/L以下。

1.2肿瘤部位及病理特点回盲部11例,升结肠肝区9例,横结肠9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5例。

手术前结肠镜检查提示:状腺癌14例,高、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8例,未分化癌7例。

1.3手术方式本组病人全部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麻醉。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0例,横结肠切除9例,左半结肠及乙状结肠癌切除12例。

二、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413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均延期愈合。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加强护理和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无手术后吻合口瘘及大出血。

三、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伴有糖尿病,害怕手术后切口感染,担心手术能否成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碍,表现为悲观、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导致血糖波动,而且还会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们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反应,将病情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绍相关知识、列举成功病例等,让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主动配合各项治疗措施。

3.2肠道准备清洁肠道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清除肠腔内积粪,使肠腔空虚,最大限度地降低肠道内细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助于手术后吻合口的愈合和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本组病例中所有病人均采用手术前3d进食流食,适当静脉补充能量,术前1日晚及手术日晨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

3.3调整饮食术前积极与医生配合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可根据患者具体身体营养状况,合理进行饮食中糖、蛋白质、脂肪的分配比例,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配合,每日摄入总热量按25千卡/(kg·d)计算,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至少每日摄取量为250~300g,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比例,使其占总热量不低于20%,以增加蛋白质和糖原的储备,脂肪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25%。每天3~4餐,按1/5、2/5、2/5或1/7、2/7、2/7、2/7的比例分配,术前3d进流食,如牛奶、豆浆、米汤等,注意补充维生素、电解质,总之术前既要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又要保证有充足营养。

3.4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要严格掌握术前血糖水平,一般空腹血糖在810mmol/L以下,但不低于610mmol/L,餐后2h血糖在1010mmol/L左右即可,同时监测尿糖、尿酮变化。术前1周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可根据血糖高低调节,降糖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低血糖。

四、术后护理

4.1的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待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有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化,并可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有利于伤口愈合。

4.2引流管的护理患者术后常带有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回病房后应及时将各种导管接袋或负压器,并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出。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并注意负压器是否处于负压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由于手术麻醉创伤,可引起呼吸容量减少,造成呼吸增快变浅,同时切口疼痛,患者害怕咳嗽、呼吸,痰液多而粘稠难以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患者麻醉清醒6h后生命体征平稳时,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咳嗽、咳痰,并配合雾化吸入化痰药,促使呼吸道痰液及时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经加大抗生素用量或调整抗生素,增加雾化吸入次数后感染得到控制。②防止切口及泌尿系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抗感染能力减弱,且长期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使感染难于控制,不利于伤口愈合。因此,术后除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每天严格按无菌要求换药、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外,还要加强伤口周围皮肤及会护理,及时擦去汗液,勤换内衣、床单,每日温水洗手足,病情许可时尽早拔除尿管,严密监测体温及伤口愈合情况。③积极控制血糖:术后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相当重要,可预防感染、吻合口瘘、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并发症几乎都发生在术后2周内。因此,术后2周控制血糖至关重要,一般术后常规用胰岛素,4~6h检测血糖、尿糖、尿酮1次,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如患者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乏力或病人烦躁不安、呼吸深大、面颊潮红、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均为胰岛素输入过快导致,经减慢液体滴速,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缓解。无1例发生酮症酸中毒。

4.4营养支持患者术后需禁食,手术应激后机体分解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增多,因此,要注意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及促进伤口愈合。①禁食期间,每日静脉补充葡萄糖150g,胰岛素和糖的比例为1:4,并注意补充电解质、氨基酸、脂肪乳等。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一般术后3~4天病人排气又没有腹胀的感觉,就可以进食少量流食如米汤等,但量不宜过多,以后可以逐渐向普食过渡并将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且忌术后暴饮暴食或者进食过多的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免引起肠梗阻。③研究表明,锌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伤口的愈合需要锌的参与。因此,饮食中应注意补充锌和有利于锌吸收的维生素,避免有碍锌吸收的植酸、膳食纤维和过多的铜、镉等。④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为伤口愈合所必需,故应大剂量供给。

参考文献:

[1]熊莲花,李素娥.大肠癌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392240.

[2]BYreneMF.Thecourseofpoorbowelpreaparationforcolonoscopy.[J]TheAmeRicanJournalofGastoenterology,2002,97(7):158721590.

篇9

基本知识教育主要有: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运动、药物、饮食、病情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足部护理的相关指导知识。向患者发放糖尿病的知识手册便于患者学习。护理前及护理干预9个月后对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检查、收集和评价。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的护理知识及行为方式转变等健康教育,遵循一对一、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病的危害性、发病原因、筛查的方法及意义;指导、示范足部护理的方法及步骤;通过保护性的袜、鞋等实物向患者讲解鞋袜的选择方法及原则,指导患者选择大小、厚底、宽头、柔软的鞋子。结合照片、图片等向患者指导、示范修剪脚趾甲的正确方法。发放糖尿病足的护理知识学习手册,便于患者学习并巩固学习的知识。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1、3、6、9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复诊时对患者的糖尿病足的认识、护理知识的认识及掌握程度、足部护理方式的改变、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并继续进行相应的指导及健康教育。

1.2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9个月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1.4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

2结果

护理干预9个月后,实验组的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10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2],排除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以及认知障碍无法依从护理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30~75(52.56±1.32)岁。

1.2方法

在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前,需要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糖尿病护理的规范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此过程中需要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

(1)建立糖尿病小组:在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组建健康小组,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从各个科室中筛选20名护士,通过护士长评估的形式对所有护士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估,最终确定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成员。

(2)制定培训计划:在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确定完成后,需要定期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低血糖体征、糖尿病自我监测方法以及胰岛素不良反应等。通过专业培训的形式帮助所有护士熟练的掌握糖尿病护理的相关专业知识。

(3)实施: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糖尿病护理小组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教育,包括血糖以及糖尿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如糖尿病发病机制、饮食注意要点、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胰岛素注射方法等。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较好的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促使患者自觉的增强预防意识。在糖尿病护理小组内部需要定期的展开相关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能够明确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办法,提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专业水平以及护理质量。

1.3临床观察指标

在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6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依从性调查,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红蛋白等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熊学勤等的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下降至正常状态;有效:患者临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无任何好转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前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后的护理有效率96%明显优于设立前的护理有效率8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和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病情知晓率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

2.3护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红蛋白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P<0.05)。

篇11

一、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及诱因

经研究证明,糖尿病足的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免疫障碍;④伤口难愈合。

危险因素及诱因:①根据病变因素的来源及其可控性,有人把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外部因素包括:肥胖、血糖控制不良、脚外伤、不适当的脚部护理、酗酒、吸烟、没有掌握糖尿病有关知识及不依从性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糖尿病病程长,男性,合并肾、眼睛病变,老年,足部变形等。②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致截肢的最主要的诱因,血糖控制不良者下肢可高出2倍。且86%的下肢截肢是由于足部血管或神经病变部位表皮小损伤诱发。常见于鞋袜不适合或长时间行走致足底压力过大,早期表现为局部茧子的形成,这更加重了局部的压力。足茧的出现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因此说,理解溃疡如何演变而成很重要,这样预防溃疡和截肢的方案才能起作用。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

2.1加强危险因素的筛查

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坚持每年进行1次全面的足部检查。①询问。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糖控制情况;有无足部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有无足部溃疡史;有无失明或视力下降、肾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②目测。观察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颜色;足部和足趾之间有无皮肤破损、溃疡及溃疡部位和深度;有无脚气、胼胝、鸡眼、足部畸形(爪形指、夏科氏足等)。③测定下肢血液循环,确定溃疡类型指导治疗;如应用多普勒监听器,可发现动脉搏动降低或消失。根据其记录仪上显示的病变动脉血流波形变化,能了解病变部位和缺血的严重程度。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测定踝肱指数(正常值>1.0),能判断肢端血循环状况,指导选择治疗方法。④足部感觉测试选择糖尿病患者双足背及足底前端敏感的受压大的部位,避开茧子或溃疡处皮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阴性,提示感觉功能良好;测试结果阳性,提示感觉功能减退或缺血,患者有发生足部溃疡的危险,阳性者则应每季度检查1次,并积极治疗,去除危险因素。

2.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科学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适当运动、出院指导,能大大的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并预防糖尿病足的感染。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接受足部护理以及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教育,包括增强糖尿病足预防意识。现代糖尿病足的治疗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糖尿病足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自身的护理和控制的基础。众多机构研究显示,患者教育在糖尿病足护理和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年2型糖尿病病足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已成为仅次于冠心病而居第二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健康教育内容除了糖尿病一般知识教育外还应重点包括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足部评估、足部护理、自我保健等。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

2.3加强足部护理

2.3.1加强足部检查

由于足部感觉迟钝或障碍,患者要加强自我护理,每天洗脚后要仔细检查双脚,注意有无红肿水泡、小伤口、皮肤有无破裂,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评估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制订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加以控制。

2.3.2积极预防足外伤

减少受压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预防足溃疡发生的根本措施。由于糖尿病足病人末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因此,在整个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教育和指导患者主动对足部进行护理。重视日常足部护理,选择合适鞋袜,避免足部损伤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范丽凤等护理专家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结果:近半数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不足;半数以上患者对预防糖尿病足的日常缺乏护理知识,足部护理行为不良;半数患者对选择合适鞋袜的知识了解不足;2/3的糖尿病患者未掌握正确修剪趾甲的方法;高危足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护理知识明显缺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反复指导患者穿合适的袜子、鞋子,学会修剪趾甲的正确方法,每天检查足部、仔细清洗趾间;足冷时应穿袜子,不要用热水袋、取暖器及电热毯等防烫伤;不要赤脚走路;避免使用不适宜的工具及锻炼设备;穿舒适的软底鞋,如足干燥,在洗干净后可涂护肤油;每天更换袜子;不要穿夹趾凉鞋,不要光脚穿鞋;不要剪破或刺破角化组织或胼胝,足皮肤有水泡或溃疡时必须及时治疗,并告诉患者足部即使有微小损伤也要及时处理。

三、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

3.1减轻对足的压力

减轻体重对足部的负荷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不能整天卧床的患者,使用一种称为全接触型的石膏鞋,它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性溃疡的金标准,它能更均匀地分散足和腿部的压力并起到保护溃疡面的作用。但这种模型不适用于治疗缺血性梗死型溃疡,使用时应注意。初用的24~48h要松开查1次,以后每周松开进行足部检查后再新套上,一般8~10周后伤口可愈合。其他的如治疗性矫形鞋、减压鞋、夹板等对减轻足部压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3.2根据溃疡的程度和性质合理处理

3.2.1注意检查伤口有无感染,必要时请外科医生会诊确定是否作切开引流或脚趾切除。有坏死组织时应进行清创,以减少感染机会,促进伤口愈合。作X线检查了解有无骨组织损害,有无异物,软组织气肿等。进行细菌培养时,不可只取表面涂片,应清创后行钳刮术取溃疡底部组织,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

3.2.2中药、生长因子、特殊敷料的使用及皮肤移植等可促进伤口愈合;高压氧舱治疗和胰岛素液湿敷,对慢性溃疡有一定的疗效;多孔半透膜敷料与生理盐水纱布比较,更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并能缩小溃疡面积;而不透气的敷料可能引起严重感染,应谨慎使用,伤口治疗应朝着黑色转黄色向红色的目标努力。

3.2.3如溃疡累及骨组织,有骨髓炎,严重感染有截肢的威胁,以保守治疗伤口状况仍很差者,应住院治疗。每天评估足部情况,注意有无潜在损伤迹象。如果足部血管阻塞,除非血流恢复,不然伤口是不可能愈合的,可采用动脉搭桥手术。尽管血管再形成手术有一定的危险,如果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研究还表明对脚弓和胫骨部血管也能进行有效的气体扩张术治疗。

3.2.4治疗足溃疡的同时还应注意控制血糖和积极治疗眼睛、肾脏等并发症。足底溃疡愈合后仍应细心护理皮肤以防溃疡再次形成。在有瘢痕的情况下尤其注意防止剪切力伤,患者在溃疡愈合后的头几个星期要继续限制行走,步行时要缓慢而小步,鞋内要放置垫层以减少摩擦和降低压力。通过药物、手术和足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截肢的发生,减少伤残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李建荣.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56-157.

[2]张姬.39例糖尿病足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原医刊,2006,33(1):84-85.

篇12

胰腺癌和糖尿病在发病学上有互为因果关系,胰腺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根治,而糖尿病可使患者代谢紊乱,机体修复及抗感染能力下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因此,针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加强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我院从1999年2月~2008年2月共手术治疗27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现将术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33~76岁,平均57岁。胰头癌22例,胰体尾癌5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胰腺癌。其中导管腺癌24例,腺泡细胞癌2例,腺鳞癌1例。糖尿病诊断以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标准,本组患者均属2型糖尿病。

1.2治疗与转归入院后限期在全麻下施行胰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胰瘘3例,占11.1%,切口感染3例,占11.1%,腹腔内出血1例,占3.7%,共7例,占25.93%,经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均得以控制,顺利恢复。其余20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占74.07%,达到明显的术后护理效果。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术后情绪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再由于患者身患胰腺癌和糖尿病,多数患者对手术治疗缺乏信心,持焦虑、悲观的心理状态。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使患者调整情绪,主动配合治疗。向患者解释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的危害性,说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抑制癌细胞繁殖,通过“抗癌明星”的典型事件,即使癌症晚期存活10~20年的也有较多报道,再通过患者的家属、亲友的关爱以及社会的支持,多渠道的开导和启发患者,减轻或消除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增强患者术后的免疫力,对术后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由于胰腺癌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体质虚弱,加上糖尿病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等原因,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采用心电监护仪随时监测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及时测定尿量及中心静脉压,掌握补液速度,纠正血容量不足,并详细记录24h液体出入量。对有明显阻塞性黄疸,肝功能较差的患者特别要注意其神志的变化,防止发生继发性肝昏迷。对既往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观察其速率,节律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3营养护理由于癌症、糖尿病对机体营养的消耗,再由于手术创伤引起失血、失液等因素,术后应加强营养护理。患者在禁食期间主要加强全胃肠外营养(TPN),对于糖尿病患者,据报道[1]按105~125kJ/(kg·d),糖:脂为1~2∶1,热∶氮为630∶1g,氮,糖:胰岛素(RI)为4∶1或2∶1,再根据血糖测定置调整RI用量,使尿糖控制在(±~++),有良好效果。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注匀速,以防忽快忽慢所致的血糖改变。待肠蠕动恢复后应加强肠外营养(EN),给予要素饮食和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再循序渐进、少量多餐,促进患者的顺利恢复。

2.4引流管观察与护理术后需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警惕术后胆瘘、胰瘘和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保持引流装置和引流口皮肤周围的清洁,如腹腔引流液为血性>100ml/h或>500ml/24h,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需应用止血剂、扩容等处理,必要时手术止血。本组出现腹腔内出血1例,经早期发现,及时止血处理得以控制。如腹腔引流管引流不畅可用等渗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行腹腔缓慢冲洗,每天1次,有较好效果[2]。如引流管内有清亮、无色的水样液体渗出,应考虑有胰瘘的发生,应立即将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并涂擦氧化锌软膏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3]。本组发生胰瘘3例,经及时处理得以控制,恢复良好。

2.5控制血糖的护理糖尿病患者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刺激,再因情绪反应等因素,导致术后血糖明显升高。术后需严格遵医嘱给予胰岛素等治疗措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血糖,防止高血糖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护理时应动态监测血糖、尿糖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可应用血糖仪定时检测血糖水平,掌握血糖的变化,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控制血糖除由静脉注射胰岛素外,应及时根据血糖、尿糖值调整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吴丽仙等[4]报道,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术后有明显防止高渗性昏迷发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卫,张军,孟荣贵,等.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1):883-88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