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17:56: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造林前的整地与时机选择
整地方法有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台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漏斗式集流坑整地等,不同造林地区可根据降水特点和造林树种选择应用。
1.1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小,是坡面治理的重要整地方法。具体操作是:在山坡上按造林设计,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穴间呈品字形排列,坑的大小常因地形和栽植树种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坑宽(横)0.8~1.5m,坑长(纵)0.6~1.0m,坑距2.0~3.0m。挖坑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把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在坑下沿用生土围成高20~25cm 的半环状土埂,在坑的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以便引蓄更多的雨水。
1.2 水平沟整地
水平沟整地是沿等高线挖的一种整地方法,水平沟的断面以挖成梯形为好,宽约0.6~1.0m,沟底宽0.3m,沟深0.4~0.6m;外侧斜面坡度约45°,内侧(植树斜面)约成35°,沟长4~6m;两水平沟顶端间距1.0~2.0m,沟间距2.0~3.0m,水平沟按品字形排列。为了增强保持水土效果,当水平沟过长时,沟内可留几道横埂,但要求在同一水平沟内达到基本水平。
1.3 水平台整地
又称“带子田”,一般用于30°以下的坡面。沿等高线将坡面修筑成狭窄的台阶状台面,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有较小的反坡。台面宽因坡度而异,一般在0.8~1.0m 左右,阶长无一定标准,视地形而定,外沿可培埂或不培埂。水平台整地采用“逐台下翻法”,即从坡下开始,先修下边一台,然后修第二台,修第二台时把表土翻到第一台,以此类推。最后一台可就近采用表土填盖台面。
1.4 反坡梯田整地
又称“三角形”水平沟。反坡梯田的修筑方法基本与水平阶相似,唯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坡度,因荒山自然坡度的不同,反坡坡度为5°~15°,田面宽1~3m,埂外坡和内侧坡约成60°。
1.5 漏斗式集流坑整地
根据造林设计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逐步向外扩大,开挖植树穴面积为2m×3m 或3m×3m,将挖出的熟土集中堆放,用生土堆成外高中心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在坑穴中心挖50cm×60cm或60cm×60cm 的植树坑,坑深40~50cm,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最后将集流面夯实拍光以利汇集降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集流面上覆盖抗老化塑料薄膜,以提高集水效果。
2 造林时机的选择
要把握好造林时机,在北方地区,土壤解冻以后马上造林,因为秋季土壤中还蓄积了一部分水分,土壤一冻结,水分没有跑,一化冻一解冻,注意墒情,马上进行造林,这个时候水分正好出来,供应苗木的生长。另外秋季土壤墒情较好,在树叶落尽后及时造林成活率也较高。树穴挖好后,为防止土壤中水分蒸发,要及时栽种。如果实在太干旱,根据天气预报,春季造林以后,面临的可能是成活率很低。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能不能推迟到雨季造林。
3 起苗与运输
起苗要选择无风的阴天或早晚时间。土壤过于干燥,起苗时根系的须根会受到严重损伤,因此应在起苗前一周先灌水,一般当土壤含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即土不粘锹) 时即可起苗或进行移植。起苗后,应边起边拣苗,并在背风阴凉地方,按照苗木质量标准进行苗木分级。如果苗木不能立即运输,应进行临时假植(用湿润土壤将苗木根系覆盖),以保护苗木根系不失水。如果长途运输,为保持苗木水分平衡,延长苗木活力,可将苗木根系蘸泥浆、浸水、蘸吸水剂等。运输材料可采用保湿性好的材料,如塑料袋等。运输过程中要适时检查,如发现苗木干燥要随时喷水。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应将苗木做以下处理:一是清水泡根。如远距离运苗,应清水泡根2~24 小时,补足水分后栽。二是泥浆蘸根。起苗时先挖坑灌水,用育苗地的黏土或它地黏土搅成泥浆,用塑料布或袋等物裹好再运,以免失水。三是树脂浸根。将苗木根系浸入超吸水树脂配成1%水溶胶内10 分钟,有水时该树脂可吸自身重500~1000倍的水,可供根系利用,无水时该溶胶可在根系表面形成一层胶膜,减少失水。四是蘸生根粉。将生根粉3 号1g溶于95%酒精500ml中,再加9.5kg清水。把苹果苗木根系蘸30分钟后定植,当年成活率达98%。五是浸萘乙酸。将山楂苗木根系浸入10 mg/L的萘乙酸溶液12 小时后定植,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0%~15%,新根增加59.5%,新梢生长量增加20~34cm,光合度提高29%~83.1%。六是浸保水剂。将0.1~0.2mm粒径的粉粒状“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型保水剂产品,按0.1%浓度投入浸根用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20分钟后使用;裸根苗在保水剂浸液中浸泡30秒后即可取出,最好再用塑料薄膜包扎。这样完全可以保证苗木根系在10小时内不失水。
4 造林技术
4.1 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为带原土栽植,苗木不易失水,根部不易受伤,造林后缓苗期短,苗木初期生长较快,在干旱地区春季、雨季、秋季均可造林,可以延长造林季节,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裸根苗,提高造林成效。多年实践,容器苗繁育与造林,对于我国西北自然条件比较严酷、旱灾频繁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造林栽植时首先挖坑,坑的深度视容器高度而定,然后将容器苗端放坑中再填土、踏实,填土以营养土团不露出地面,踩踏时不损坏土团为度。栽植后最好再覆盖一层松土以起保墒作用。
4.2 截干造林
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柳、刺槐、元宝枫等,造林时可采用截干造林,栽植后培土成堆(高20cm左右),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主干保留15cm左右为宜。
4.3 带土坨造林
大规格苗木春季造林时,根系带土坨造林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带土坨造林的关键是起苗时应尽可能的保护好苗木根系部分的土壤,用草包或蒲包将根系包扎成球状,防止根系土坨散落。大树移栽最好是带土坨定植,土坨大小一般应是树木胸径的8~10 倍左右,土坨一般用草绳捆扎为好。
4.4 壁植造林
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植苗造林时,一般苗木紧贴坑壁直立栽植,阴坡一般苗木靠上壁,阳坡靠下壁。壁植造林的主要目的是创造遮荫条件,减少蒸腾,提高造林成活率。
4.5 深埋造林
干旱立地和风沙区,营造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可将苗木地上部分2/3左右埋在土沙中,成活后再去除沙土。一些阔叶树种可将苗干压弯,用土压埋,当发芽放叶时再去除埋土,扶正苗木。
4.6 覆盖造林
植苗造林时,采用农用塑料薄膜、秸秆、枯枝落叶、石片等材料,以苗木为中心,覆盖根系上部表层土,可有效减少蒸发,提高蓄水保墒能力。覆盖采取薄膜覆盖和覆草露盖2种方法。
4.7 树干保护造林
早春干旱季节,造林时可采用农用薄膜、牛皮纸、报纸等材料,将地上苗干缠绕或包裹起来,可有效防止苗木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发芽或放叶后,可适时去掉苗干保护材料。
参考文献
1.2栽植管理。一方面是不同季节栽植的管理,春季栽植时通常在土壤解冻到20cm左右时进行。嫩江地区一般春季造林时间为5月中上旬为宜,可以选择先植阳坡,再植阴坡的方式;按照先植小苗,后植大苗的原则,在土壤水分被大量蒸发之前,确保苗木均已被栽植入土;在雨季进行栽植通常可以选择透雨之后的连阴天或者是下雨之前进行栽植。抗旱造林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当地天气的变化,多关注近期天气预报,从而把握好栽植的有利时机,这也是雨季栽植成功的重点;秋季栽植应该选择落叶之后,土冻之前的时间段,这一阶段气温开始降低,水分蒸发量明显的下降,有助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来年春天还能够直接吸收冻土解冻水,让生根更快的萌芽和生长。另一方面是苗木管理工作。做好苗木运输管理,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若遇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栽植的情况应该做好假植,运输时间尽可能控制在早晚间;对于部分生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可以采取截杆截根的方式,降低茎干的水分消耗;此外还应做好苗木分级管理以及灌溉管理等工作。
2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2.1DJS造林技术。DJS造林技术的主要是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抗旱造林树种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征,研制出装有营养土和水配比的混浆植苗袋,把林木植入袋中的一种新技术。首先在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个直径4mm小眼,已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的水和土,进行搅拌成泥浆状,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两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回土埋严,修好树盘,浇透坑水。在无降水的情况下,苗木能够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不失水。
2.2容器苗造林技术。容苗器造林技术指的是使用营养容器来进行播种和林木的育苗。容苗器相对于裸根苗来说能够延长造林时间,可以很好地增加苗木成活率,有助于我们对缺苗进行补植,增加林木生长量以及抗逆性。为了更好地处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广泛的推广这种造林技术。使用容苗器造林可以确保苗木根系完整,让苗木能够更好地吸收容器中的营养成分,但是这种造林技术的缺陷在于成本相对较高。通过运用容器进行造林大大增加了干旱地区和沙地造林的成活率,根据本地的实际调查数据显示,使用2年生油松或者侧柏容器苗造林能够达到85.3%的成活率,而比裸根苗造林方式20%的成活率高得多,同时也让造林时间摆脱了季节的限制。
2.3地膜覆盖技术。在南方地区,地膜覆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开始覆膜之前,要结合林木的种类和栽植面密度等情况来设计好地膜块的大小。林木栽植之后进行浇水,待水渗透进入后,把1m见方的地膜从中心破洞,将苗木由洞口套入,将地膜铺平之后,确保苗木根基周围的地膜覆盖严实,并将树盘设置成为漏斗形状。需要注意的是,地膜覆盖过程中应该确保边缘压实,可以在地膜上方洒一层薄土,避免起风时地膜被吹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增加湿润效果,在早春的3~4月时地面增温2.3~3.5℃,相对来说增加了10%~17%;15~25cm土层温度增加1.2~2.3℃,相对增加8%~25%,其次是地膜覆盖之后土壤的含水量处于18.43%~19.87%,和之前的测量值相比增加了15%左右,保墒能力较好。
2.4灌溉。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应用取水灌溉技术,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当前我们普遍采取渠道防渗技术以及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来进行灌溉。而渠道防渗技术相比之下是现阶段大中型灌区较为理想的灌溉技术,其节水潜力很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常被称之为管灌技术,它指的是借助水泵的低压力将水输送到田间口,之后再接末级输水软管进行灌溉。但在应用此类技术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中图分类号:S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4-0062-02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区域地理位置及区域森林分布。干旱容易导致荒漠化、沙尘暴、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干旱问题已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威胁树木生长,因此,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抗旱造林技术主要用于荒山造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和交通道路绿化等。
一、固体水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种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y 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0℃不结冰,100℃不熔化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具有生物降解性能,降解后无残留,不污染土壤,可用作植物的长效水源。固体水的供水理念完全不同于常用的保水剂,因为固体水是用普通水固化而成,98%的成分为水,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缓慢释水,供植物长期吸收利用。
影响固体水释放的因素与固体水接触的微生物和固体水切口横截面积有关,与固体水接触的微生物越多,固体水降解得越快,两者之间呈良好的对数关系;在土壤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固体水释水量与横截面积为线性关系,切口的横截面积越大,固体水释水量越多。而且固体水释放速率除了与截面积有关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植物需水状况的调节,在干旱条件下使用固体水可明显改善植物的水分状况,提高叶含水量,维持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是一种与植物吸水过程同步供水的方式。
二、集水技术
集水就是利用水分的重力效应和土壤的水库效应,通过合理的人工调控措施,使降雨就地拦蓄入渗,从时空上对降水进行再分配,延长土壤水分的有效供应时间,提高林木成活率的方法。集雨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美国、澳大利亚、以以色列为典型代表的中东地区、印度、墨西哥、中国及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诸国都采用各种集水技术措施。集水技术首先由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开始,逐步发展到利用城市集水系统增加城市供水和用于有限的农业和园林灌溉。
20世纪70年代末,在兰州南北两山开展了通过收集径流来育苗造林的工作,拉开了我国集水技术对比研究的序幕,提出了径流林业的概念。之后甘肃省干旱造林研究中心等单位广泛开展了集水径流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径流林业理论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区做了大量的集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集水造林能增加植树带径流收获量,提高土壤含水量,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到根际区以下的深层土壤,防止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严重亏缺。
三、灌溉技术
(一)喷灌技术
喷灌出现得比较早,最早是以色列人对此重点研究,1969年首先在南非研制试用,1976年被美国列为专利,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上得到了发展,80年代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大面积推广。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喷灌几乎适用于所有作物和各种形式,兴建在起伏不3平、土壤透水性较强的地块经济效益最好。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固定管道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滚移式喷灌、时针式喷灌、平移式喷灌、绞盘式喷灌等。
(二)滴灌技术
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及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有压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使作物根系活动区的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水分和营养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滴灌不产生深层渗漏,地面形成的湿润区很小,且几乎全在阴影之中,所以表土蒸发量很小,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大部分水分消耗于植物蒸腾作用。据试验滴灌比土渠灌溉节水82.8%,是沙地最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滴灌不会造成土壤盐渍化。相对土渠灌溉,滴灌省工、省井、省地、省肥、增产,沙地造林中,滴灌能极大地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造林效果优于任何一种灌溉方式。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
(三)渗灌技术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它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这一灌溉方法是以低压管道输水,再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因此,渗灌可以看作是滴灌的一种特殊形式,又被称为地下滴灌。这种灌水技术无地面蒸发损失和深层渗漏损失,是水的利用率最高的灌水技术之一。
目前国内有低压渗灌和重力渗灌两种方式。渗灌可以减少用水,减少肥料用量、节省土地和劳动强度。采用渗灌后,土壤表面能够保持较为干燥状态,不仅棵间蒸发大大下降,能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湿度,抑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还能防止杂草生长。渗灌处理的表层土壤经常呈疏松状态,防止了毛管损失,保持耕作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土壤内微生物活性高,分解作用强,土壤肥力高,当然,渗灌也存在一些缺点:堵塞不易发现,不便于维护;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坡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
四、覆膜技术
覆膜可以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可以减少树盘内杂草横生,同时避免杂草与苗木抢夺水分的现象。也能尽快恢复植被,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覆膜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吸收及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转化,保证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并可以防止苗木因干旱造成生理缺水而死亡。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几种农田覆盖材料有地膜、草纤维膜、秸秆覆盖等,秸秆覆盖是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等或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一般用麦秸和玉米秸,秸秆覆盖可调节地温,减少病害,改善农田水分状况,秸秆覆盖量不宜过大或过小,覆盖量过小,起不到节水、保墒、增产的作用,覆盖量过大,会造成土壤温度过高、通气不良、分蘖减少、贪青晚熟,且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茬播种。
五、结语
近几十年来,抗旱造林技术一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学研究的重点。解决干旱条件下的造林成活以及林木生长问题,应该从植物材料和立地条件两个方面入手。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成果,对于提高于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苗木护根技术、径流林业技术、保水剂的应用技术、蓄水保墒技术,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党军.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陕西林业,2008,(4).
[2]何秀珍.山区现代化容器育苗与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研究[J].河北林业,2008,(3).
[3]张晓燕,任俊.节水灌溉也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J].内蒙古水利,2008,(5).
一、整地方式
1.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在黄土高原山地造林上应用较多,即在峁坡、沟坡地段,因坡度较大,地形又较破碎,多采用鱼鳞坑整地。具体方法是:在山坡上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穴间呈品字形排列,坑的大小常因小地形和栽植树种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坑横长0.8-1.5m,坑纵长0.6-1.0m,坑距2.0-3.0m。在坑下沿用生土围成高20-25cm的半环状土埂,在坑的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以便宜引蓄更多的雨水。
2.水平沟整地
水平沟整地是沿等高线挖沟的一种整地方法,水平沟的断面以挖成梯形为好,上口宽约0.6-1.0m,沟底宽0.3m,沟深0.4-0.6m;外侧斜面坡度约45。,内侧约成35。,沟长4-6m;两水平沟顶端间距1.0-2.0m,沟间距2.0-3.0m,水平沟按品字形排列。挖沟时先将表土堆放在上方,用底土培埂,然后再将表土填盖在植树斜坡上。水平沟整地由于沟深,容积大,能够拦蓄较多的地表径流,沟壁有一定的遮荫作用,改变了沟内土壤的光照条件,可以降低沟内的土壤水分蒸发。
二、地膜覆盖直播与植苗造林
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的小气侯。覆膜可以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可以减少树盘内杂草横生,同时避免杂草与苗木抢夺水分的现象。保证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并可以防止苗木因干旱造成生理缺水而死亡。
覆膜方法: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栽时把穴(树坑)整成浅锅底形,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盖上地膜,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覆土宽及厚约4cm,苗木根茎与地膜之间覆土略厚,约有6cm,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形,可使雨水尽快地渗入土壤中,增加土壤温度,防止蒸发,减少杂草丛生。如果造林前先浇1次水,栽植后再浇1次水,然后覆膜,成活率更高,一般可达100%。
柠条是黄土高原无灌溉荒山人工造林数量大、适应性强、生长稳定、保存最多的树种,在干旱、半干旱造林中占有重要位置。另外,毛条,沙冬青、紫穗槐、山杏、刺槐树种也可进行直播造林。
三、保水剂在造林中的应用
吸水保水剂是一类吸水力大、保水性强的高分子有机物质,它可以大量吸收土壤甚至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保存起来,其吸水倍数可达自身重量的100-200倍,能够反复释放和吸收水分。在半干旱地区应用保水剂造林可有效提高成活率,并保持苗木在造林初期一段时间内正常生长。
四、节水栽植措施
1.深坑低埋法
整地时树坑要深一些,栽植后封土面要低于周边20-30cm,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可有效截留降水。
2.覆盖法
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在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农作物秸秆、石块等,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封堆固苗法
苗木栽植后,及时浇足水,封大堆,扩盘1m见方,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1.整地方法
整地的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的整地方法,这种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机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①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施工时,自坡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1阶,然后第2阶土,以此类推,最后1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边缘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阶面宽度米、阶长不限,相邻阶距1m左右、阶间距1.5~2m。②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墒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效果大,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2.苗木栽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选择大苗、壮苗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选择苗木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苗木生产技术标准,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的一二级苗。②认真细致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苗木根部舒展、土壤与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条件的栽后及时浇水,并封土保墒。截杆造林也要注意封土,尽量减少苗木水分丢失。③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发和人畜进人造林地践踏苗木。同时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3.1滴灌造林技术
部分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处于城市近郊有水源且需要绿化的风景旅游区或名胜古迹区。因自然地势陡峭,立地条件恶劣,坡度大、土壤贫瘠,导致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树木成活率低,形成低劣的生态景观。而滴灌造林技术,冶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将水加压、过滤,必要时连同可溶性化肥、农药一起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土体,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滴灌造林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墒情及时供水。
3.2吸水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农业部北部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称之为高吸水剂(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胶、保水剂、抗旱宝等)。我国对高吸水剂的研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系统的应用研究则从80年代初开始,之后发展较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反复吸释性、供水性、选择性、可降解性等特性。在林业上吸水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强土壤的贮水和保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长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时间和能力,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3固体水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项先进抗旱造林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v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在生物降解作用下能够缓慢释放出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适于在远离水源、气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中植树造林使用。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季节性干旱地区,应用固体水并配合其它集水蓄水保墒技术,既可以保证长时间地供给植物水分,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及渗漏,达到节约用水,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
3.4化学药剂处理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用于处理苗木来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有机酸类: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反烯丁二酸等;无机化学药剂: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等;蒸腾抑制剂:抑蒸剂、叶面抑蒸保温剂和京2B,还有橡胶乳剂、十六醇等。这些药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北票地区气候干旱,在树种的选择上应当以耐干旱为基础条件,同时本地区荒山土地贫瘠,可以种植一些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木,并可搭配一些刺槐、山杏等。
1.2整地技术
不同的整地技术对地表径流的临界作用不同,其中水平沟为75%以上,鱼鳞坑为30%以上,小坑只有15%以上。在本地,一般采用水平阶整地,效果要比鱼鳞坑或者小坑好一些。荒山坡地在坑的下方修筑拦水埂,坑与坑之间也修筑隔离埂,形成T字型,便于截水。整地的时间,选择在多雨季节进行,而春季次之,秋季过于干旱,一般不选择这个时段。
1.3栽植技术
因本地干旱严重,一般的小树苗难以成活,需要选择无病虫害的一级壮苗,做到树苗根茎粗壮、须根发达、顶芽饱满、发育健全的树苗。平地造林后修成1m2的树盘,埂高20~30cm,以利存水,同时,间作时确保不损坏树根。栽培时间可以是春、夏、秋3个季节,但是每个季节栽培应当注重其季节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栽培方法。在春季,一般土壤解冻到20cm便可栽培,可先在阳面培植,后阴面培植,先栽培小苗,后栽培大苗的方式,争取在水分被大量蒸发前长出新根。夏季栽培种,一般选择在雨后的连阴天或者降雨前,亦可雨中栽培,关注天气变化,选择好栽培的时机,这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
1.4集水技术
树木存活离不开水,而干旱地区的水分更是难能可贵,因此,有必要修筑一些蓄水池或者拦塘坝等,在多雨时间集中水分,为旱期苗木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1.5苗木管理
苗木的成功率与苗木的前期管理有着极大的关系,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应当做到苗不伤根、不离水。同时根据标准做好苗木的分级管理,分级期间同样不可离开水,做到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种的苗木要做好假植,尽量避免过长运输线路,运输时间一般选择早上或者晚上。为了节约水分流失,本地的苗木应当适当减少根茎,多留芽、少留叶,注意运送的方便性,同时注意放风与遮盖,更大程度上保证苗木成活率。
2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2.1DJS造林技术
首先,在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个直径4mm的小眼,以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水和土,搅拌成泥浆状,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2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之后回土掩埋,修好树盘,浇透坑水。这样可以保证树苗在无任何降雨的情况下保持45~60天的水分,保证其迅速生长。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保持水分不流失,但是对根系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不过成本低、操作简单,不失为北票市荒山造林的有效方式。
2.2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造林技术一般是采用特定的容器进行育苗与栽培,容器中是营养丰富的培养土,可以保证树苗在营养与水分俱佳的环境下生根发芽,尤其适合一些不易移栽的作物。造林中,一般会将容器去掉,采用培养土育苗,大大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根据北票市及附近地区的调研分析,以2年生的油松为例,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达80%,裸苗成活率只有20%,且容器苗造林还使得造林的时间不再受限,一般春、夏、秋季均可造林。当然容器苗造林相比来说,运输成本较大,苗体价格也偏高,但是相比起高成活率,还是比较适合北票市这种干旱地区的荒山造林。
2.3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非常适合北票市的抗旱造林,其成活率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同时相比运输成本较低,适合大范围、偏远荒山的造林工作。覆盖前,根据林种、密度和苗木规格等将地膜裁定成大小合适的小块。栽植后浇水,等水渗下后,将1m2的地膜以中心破洞,从苗木顶端套下,展平后,将苗木根基部及四周薄膜盖严,随树盘做成漏斗状,以利吸收自然降水。还要将边缘压实,最好在地膜上敷一层薄土,以防大风将地膜刮走。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森林的主导功能,优先选用当地表现良好的栎类等乡土树种[1]。伏牛山区主要推荐树种为华山松、油松、马尾松、侧柏、刺槐、黄连木、栎类、五角枫等;灌木及藤本植物为猕猴桃、山楂、酸枣、金银花、黄荆条、棠梨、木香等。
2整地
提前整地可有效改善立地、截留和贮蓄降水、提高土壤墒情,做到“地等苗”,造林时能合理安排劳动力,不误时机迅速造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2]。整地应从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开始至当年春季前进行,一般应提前2~3个月完成造林整地。困难地由于自然植被差、土层薄、坡面径流严重,不能及时有效对降雨进行截留、储蓄及利用,造林存活率低。采用的整地方法,以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推广蓄水保墒整地技术,最大限度地改善造林立地。一是鱼鳞坑整地与翼状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形似半月形坑穴,坑面一般取水平状,翼状鱼鳞坑是由水平引水沟和大鱼鳞坑复合而来,在坑的两角设有引水沟,沿等高线向外延伸,沟内形成微小坡度,便于径流沿引水沟汇集于鱼鳞坑穴内。鱼鳞坑要围绕山坡与山坡流水方向垂直布置。翼式鱼鳞坑整地方法具有集水、蓄水的效能,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径流利用率。二是反坡梯田整地与水平阶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是在缓坡地采取沿等高线将坡面整成宽1.0~1.5 m、里低外高、坡度约15°的反坡梯田,水平方向每隔2~3 m做一高0.2 m、宽0.3 m的地埂拦蓄径流。水平阶整地与反坡梯田整地形式相近,反坡梯田整地与水平阶整地适宜在坡度比较平缓、坡面比较完整的宜林地上。通过整地可截断地表径流,增加植树穴内天然降水0.5~1.0倍的蓄水量。三是二次整地。花岗岩、片麻岩区土层较薄,达不到整地深度要求,具有风化半风化母质山地可采用二次整地。在当年的秋冬至翌年3月雨雪后抢墒先在山坡上整浅坑,挖到硬母质不再刨挖,到6―7月,浅坑内母质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变松软,再进行第2次整地,整到设计的深度再回填土。四是客土整地。石质树坑要以客土为主,客土土壤如过于黏重,应预施一定数量的沤肥、沼气肥、绿肥、土杂肥等,适当掺加原坑碎石或山皮土,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整地规格根据造林地类型、树种和目的不同而要求不同,荒山植苗造林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深度要达到60 cm以上;点播造林采用状整地,深度40 cm以上。生土打埂,熟土回填。平缓地做树盘,斜坡地在坑外侧清理出地基,用石块砌好外侧围埂,砌埂高度10~30 cm,要求坚固整齐,不得以埂砌坑、以埂代坑。
3苗木选择及处理
要优先选择在当地生长良好、根系发达、根蘖性强、耐干旱瘠薄、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既可减少造林用水,又具有一定的生态、经济、观赏价值,苗木规格要达到Ⅱ级以上。苗木处理除选用良种壮苗、保湿、严格检疫检验等常规措施外,为保证苗木成活,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苗木浸泡[3]。几乎所有苗木都适宜进行浸泡,根系含水量大的树种浸泡时间可稍短,一般树种浸泡时间应超过48 h。浸泡时,可将整株苗木没入水中,也可只将根系部分浸入水中。泡苗用水以选择流动的活水为佳,不可用污染的水,以防苗木中毒死亡。二是苗木截干。截干造林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调查显示,截干造林成活率较传统栽植方法高出20~40个百分点。不同的树种及造林目的,截干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荒山造林苗木采用重截干措施,一般保留地面以上的高度为5 cm以下,封土后可基本覆盖剪口。三是生根粉处理。应用ABT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缩短生根时间,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活率。使用时,一般是将裸根苗根部放入ABT 3号生根粉25 mg/kg溶液中浸泡1 h,或用ABT 3号生根粉25 mg/kg溶液和成泥浆,用苗根蘸泥浆进行造林。四是抗旱保水剂处理。抗旱保水剂具有强力快速吸水、高度保水、反复供水的突出特点,可吸收自身重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纯水,可为苗木根系直接提供水分。使用时,将抗旱保水剂与水按1∶200的比例混合,使其充分吸水,形成冻状物,蘸根后造林。也可将10~15 g抗旱保水剂充分吸水后直接填入树坑苗木根部后覆土。
4造林
春季一直是伏牛山区造林的主要季节,此时气温回升,树液流动,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但春季气温回升快,干燥多风,降雨少,土壤墒情差,是该区干旱最为严重的季节,加之春季时间短,农活多,全年造林任务难以完成,造林成活率低。伏牛山区7―9月是雨季,降雨量大且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土壤墒情好,此期造林苗木成活率较高。雨季一般多采用容器苗进行造林,成活率较高。
于秋末冬初进行造林,由于该期的地温下降比较缓慢,土壤尚末冻结,根系尚有一定的活力,加之此期间空气湿度大、蒸发量小、秋雨多、土壤墒情好等,苗木在入冬前能很快完成伤根的愈合,并能产生部分新根,还能及时地利用冬季雨雪进行灌溉,使翌春的苗木不需经过缓苗,生根发芽早,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秋末冬初,农闲劳动力充足,正是造林的大好时机。秋冬季造林应选择在树叶脱落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土壤上冻后严禁造林。对于裸根苗,栽植应采用穴植法,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根舒、苗正、根土密接、适当深栽、分层压实,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选择容器苗进行造林时,要求苗根不易穿透的容器在栽植时应将容器去掉,苗根系易穿过的容器可与容器一起栽植,分层将容器与土壤间的空隙压实,切勿踏破容器。
抗旱造林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深坑低埋法。整地时树坑宜深,栽植后封土面应低于周边20~30 cm,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并可有效地截留降水。二是覆盖法。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石块等,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4]。三是苗干套袋法。栽植后将苗干套上塑料袋,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四是容器苗造林法。由于容器苗是全根全苗,造林不受到季节的限制,运输较为方便,造林成活率很高。一般要选用中型育苗袋,规格为(20~30) cm×(35~40) cm,苗龄1.5~2.0年。
5幼林管护
一是封闭树体。通过封闭伤口、封闭树干,减少树体中的水分损失,提高苗木成活率。无论苗木规格大小,截干、修剪结束后,应对截干和修剪的部位进行封蜡或涂漆,用湿泥涂抹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二是及时浇水。一般在造林后5月有一场气温较高的持续大旱。此时,新植的树木已发芽展叶,高温容易导致其回芽死亡,应及时浇水保苗,浇水后进行覆盖。
6参考文献
[1] 侯晓娴.抗旱造林实用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79.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成果,但土地荒漠化却始终影响着我国较多地区的发展。为了有效缓解土地荒漠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沙区造林逐渐成为了很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选择。陕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主要包括陕西省的延安市和榆林市。陕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受到土地沙化的侵扰,树木成活率较低,在沙区内部进行植树造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水土,增强森林植被的覆盖率。选择合适的沙区造林树种,是影响陕北地区沙区造林事业进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不断加强抗旱造林的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陕北沙区造林的效果。
1 陕北沙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1.1 陕北沙区造林选择树种的原则
1.1.1 因地制宜的原则。植树造林的首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树种,只有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地形、地势以及土壤条件选择的树种,才能够适应当地的生长。陕北地区的沙化情况较为严重,土地较为贫瘠,干旱情况较为明显,因而进行沙区造林时,需要选择适合陕北地区的树种。针对陕北沙区的地理环境和作物生长条件,选择对水源要求较高的树种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只有选择抗旱性较强且耐贫瘠的树种,才容易成活。灌木是沙区的首选树种之一,它对生长条件要求较低,生命力较为旺盛。
1.1.2 乡土树种优先的原则。陕北沙区进行植树造林,可以优先选择本地的一些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在适应陕北沙区环境时更容易成活,生长过程也较为稳定,对于沙区造林来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根据陕北地区实际情况而言,选择成活率高的树种作为沙区造林的主要树种,这对于尽快建造经营良好的沙区森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1.3 考虑树种特性的原则。陕北沙区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充分了解能在该地区生长的树种,有效分析树种的特性,选择最为适合的。在保证树种成活率高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物种多样性较为明显的树种,这对于森林植被的发展生长具有积极意义。
1.2 陕北沙区造林树种类型
陕北沙区遵循因地制宜、乡土树种优先以及考虑树种特性的原则选择树种。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能够供陕北沙区选择的树种主要有:樟子松、沙柳、紫穗槐、沙棘、沙蒿、花棒等。这些树种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抗旱性强,这一特性决定了它们都能够在陕北沙区生长。同时,陕北沙区造林选择的树种一般较为容易管理,不需要采取一些较为特殊的管理方式,省时省力。陕北沙区选择的造林树种,在很大程度上都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具有保持水土的良好效果[1]。
2 陕北沙区抗旱造林技术
2.1 做好局部整地工作
在干旱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需要采用一些抗旱技术良好的整地技术,是缓解土地干旱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整地是植树造林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森林植被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地有全面和局部2种类型,针对陕北沙区的情况,植树造林时通常会选择局部整地的方式。全面整地会影响到土质,导致土壤更加疏松,一经暴雨冲刷,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而采用局部整地的方式,有目的地减少这方面问题的发生[2]。局部整地主要是针对土地进行的,达到改善土壤条件的重要目的。通过局部整地,树木生长的环境变得更为有利,树种的成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对于沙区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陕北沙区的土地情况,使用穴状和块状的整地方法。对沙区土地进行分区分块的修整,能够良好地保持水土。陕北沙区的土地都是采取随时挖坑、随时栽种的方法,同时,在风蚀较为严重的区域搭设一些屏障,达到降低风速的目的,这样在大风侵袭时,刚刚栽种的树苗就不会被掩埋[3]。
2.2 加强植树造林技术
2.2.1 选择合适的植树季节。陕北沙区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抗旱技术,使得沙区造林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植被生长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选择合适的植树季节是沙区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一步。植树的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植树造林的效果,针对陕北沙区而言,春季是最好的植树季节。陕北地区的干旱情况较为严重,选择春季作为植树造林季节,能够有效利用春季冰雪消融的水分,对于缓解干旱、节约水资源具有良好的效果。春季冰雪消融之后,很多水分还存在于土壤中,较为湿润的土壤适合树种成活。陕北沙区的很多树种都是在春季完成移植栽种[4]。
2.2.2 做好树苗移植前的处理工作。沙区造林工作的最终效果直接取决于树苗质量。做好树苗移植前的处理工作,对于保证树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处理树苗时:首先,选择合适的树苗进行移植。精心挑选一些根系粗壮发达,没有病虫害的树苗,树苗本身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培育工作的效果。其次,做好起苗工作。选派移植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树苗的起苗工作,尽量不伤害树苗的根部,起苗后及时进行包装。最后,存放好移植的树苗。树苗在运输到目的地后,做好存放工作,减少因为水分蒸费树苗的情况发生[5]。
2.2.3 加强植树的相关技巧。良好的植树技巧,能够提高树苗成活率。种植树苗时,为了提高树苗木本身的抗旱性,通常使用蘸泥浆和浸根中加入生长调节剂的方法,促进根系快速成长。把握合适的栽种深度,对于树苗今后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树苗栽种密度,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种植,能够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增强树木的抵抗力。
3 结语
陕北地区的干旱情况较为明显,土地荒漠化的情形也较为严重,在沙化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陕北沙区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抗旱原则,掌握良好的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树木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树种的选择和种植,都是促进陕北沙化地区造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造林之后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姬海霞.陕北地区落叶树种秋季截干覆土抗旱造林技术实践分析[J]. 现代园艺,2014(3)
2 刘喜宏.陕北干旱区抗旱树种造林技术[J].科技信息,2012(6)
1.按造林作业设计,全面落实地块、承包合同、责任人。在林种、树种、密度、整地方式、栽植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干旱因素这个新,情况,作业设计要增加抗旱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抗旱措施。
2.造林绿化苗木要落实到位。无论是自产苗木还是外调苗都必须把住苗木质量关。凡是低于苗木规程Ⅱ级标准的苗木,不允许出圃,更不允许从外购进。除苗木的形态指标外,要特别侧重苗木的成活力,尤其是根系的活力,保留尽可能的侧根和须根。要以良种壮苗增强抗旱性。
3.落实菌木生根粉、保水药剂。要按苗木数和造林面积100%的用量,提前购进ABT生根粉、高效速吸保水剂、蒸腾抑制剂等保水抗旱药剂。
二、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不同的立地条件水分含量不同,科学区划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做到乔、灌结合,针、阔并重,以乡土树种为主,经济树种与生态树种合理搭配。
1.提前整地
造林前先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幼林生长环境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提前整地可以积蓄水分,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同时还能够改变林地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使土壤熟化,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通过光照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使整地时间提前半年,也可以在前一季或前一年的雨季整地。
2.覆膜造林
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栽时把穴(树坑)整成浅锅底形,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盖上地膜,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覆土宽及厚约4cm,苗木根茎与地膜之间覆土略厚,约有6cm,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形,可使雨水尽快地渗人土壤中,增加土壤温度,防止蒸发,减少杂草丛生。如果苗木根茎处覆土过薄,土壤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热气集中顺着苗木根茎蒸发而出,会直接灼伤针叶树小苗的根茎部输导组织和形成组织,致使幼苗茎部形成环状腐烂枯死。如果造林前先浇一次水,栽植后再浇一次水,然后覆膜,成活率更高,一般可达100%。
3.截干造林
由于春季多风干旱,气温偏低,大多数造林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所以栽后地上部分失水较多,加之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失,以及风吹摆苗木使土壤透风,根系一时难以恢复,水分供应不足,地上部分蒸腾量大,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死亡。因此,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截干造林的方法,减少树木地上部分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生长,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经济林树种一般不截干,而是定干,针叶树一般不截干,尤其是油松,如果截干,则破坏生长点,导致苗木无法生长。截干高度一般不超过10~15cm,山杏、山桃可适当截高一点,20~30cm,有利于树形的形成,提早挂果。
注意事项:(1)截干时不要使苗木茎干破裂扯起茎皮,以免影响发芽生长(2)截干时要把露在地面上的茎干培土堆留出2~3cm,以免风干,一直等到幼苗顶出土时再扒开土堆,也可常年不去土堆,既可闷芽,又可防止兔啃。
4.栽前浸根
裸根幼苗的根系细弱,起苗后很容易干枯死亡。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选用良种壮苗,可选用一、二级合格苗木,其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其次,尽量采用随起苗随栽植的方法,减少苗木根系水分的蒸发,缩短起苗到栽植之间的时间。对经过假植、长途运输的苗木,在造林前1d浸水24h,若失水较重,可延长浸水时间2~3d,能有效补充苗木失去的水分,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三、抚查补救
1.适时减灾抚育,抚育方式,要根据旱象和杂草密度情况,灵活掌握。杂草茂密、旱象较轻,要及早采取穴状松土,割草抚育。杂草稀疏,旱象严重,可以不进行刀抚,只进行松土抚育。一律严禁全光抚育。割草除灌应避开炎热干旱天气。割草抚育要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避免人为造成苗木残损死亡。锄松的土壤要培到植株根部,并把杂草覆盖在种植点上,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凡是人力所能及的,都要对渴水苗木进行人工浇水。
2.安排雨季补植。雨季补植是以春季造林地多栽的备补苗和苗圃育苗地培育的容器苗做保证,春季多栽备补苗,多培育容器苗,保证造林成活率才有主动,属于雨季补植工作,造林成活率达不到85%的,都要通过雨季补植超过规定标准,要将造林地备补苗和苗圃育苗地的容器苗,集中用在这个阶段。
四、成效分析
1.促进林木生长
抗旱造林不仅提高了成活保存率,而且促进幼树生长,在苗高、地径、主根长、根茎比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平均生长量要高出1倍以上。其缓苗快,能迅速适应造林地环境,幼树早期生长迅速,幼林郁闭也能提早1~3年。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60-01
北票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市东北部,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偏少,且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0~400 mm,年蒸发量为2 160 mm。地貌类型属于典型的辽西低山丘陵地区,属科尔沁沙地南缘,干旱少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风沙危害严重,经常发生自然气候灾害。因此,造林时必须选择抗旱能力强、生命力顽强的树种。油松是我国北方的常见树种,能够在干冷气候下生长,并且抗寒能力强,耐土地贫瘠。因此,油松成为北票地区抗旱植树造林的首选。油松营养杯育苗需要2年时间,即前一年采集种子育苗,第2年春季将油松树苗转移到营养杯培养,并在当年雨季前移栽。现将具体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营养杯育苗
1.1 选地做床
育苗地要求通风性好,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深厚、疏松,四周存在水源,交通相对便利。苗床宽一般是1 m,长度因地及需要而定,深度应与装满土之后的育苗袋高度一致,且每个床位之间要预留50 cm以上的人行通道[1]。
1.2 营养杯规格
营养杯要选择厚0.8 mm、高11 cm、半径4 cm或者厚0.8 mm、高16 cm、半径6.5 cm的塑料杯子。营养杯下部必须打2~3个直径为0.5 cm的小孔,以利于通气透水,以免苗木窒息死亡。
1.3 装袋
头年春季播种,播种前要做好消毒与催芽工作,并做好病虫害预防。于第2年早春苗木萌动前期进行装袋。把树苗起出后,将弱苗、病苗移除,选择顶芽丰满、根须无破损的优质苗移栽,边起苗边装袋,步骤为“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一铺”即将袋平放,灌入1/3的土,把树根均匀分开;“二盖”即向袋内放入1/3的土,盖住树根;“三提苗”即将树苗稍稍提正,避免窝根,从而让树苗保持在袋子中间;“四满”即将土灌满;“五墩”即用两只手拎住袋子向下墩实,置于营养杯中;“六靠牢”即将装好苗的营养杯一个靠一个放入苗床内,避免透风[2]。
1.4 苗床管理
I养杯在苗床上排放整齐后,用土壤将苗床和营养杯之间的孔隙填满,以免透风。此后应及时浇水、浇透,清除杂草。由于在营养杯中培育的油松幼苗需要吸收足量的养分,所以营养杯中袋内的土壤应混入农家肥、有机肥等,从而丰富土壤养分,确保树苗健康成长。
2 移植造林
2.1 造林时间选择
油松苗一般在营养杯中培育3个月后即可移植造林。虽然营养杯苗可以在春、夏、秋季造林,但是成活率最高的造林时间则是7月上旬至8月下旬。此时是雨季前夕,具有雨热同步的特点,此时栽植有助于树苗的成活与生长[3]。
2.2 苗木选择
移栽苗以选择株高20 cm以上的优质壮苗为宜。过小、过弱的营养杯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过大、过高的营养杯苗上山搬运困难,增加造林成本。
2.3 树坑规格
造林前夕,仅进行大穴深挖,幼苗通过深栽即可茁壮生长。树坑直径约是营养杯直径的2倍,坑深要比营养杯深,应坚持合理深栽、坑壁垂直、坑口与坑底大小相同的原则。
2.4 抗旱移栽
使用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保证土体的完整性;同时,也确保了杯内须根的完整性,防止断根现象的发生。为了保持土体的完整性,首先在树苗装载、运输、卸货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其次在植苗回土期间要顺着坑壁压实土壤,防止散落土块伤及苗根;最后在移栽造林期间,要科学选择栽植深度,并在栽植前期拿掉营养杯,一般栽植深度要大于25 cm,有利于提高树苗的抗旱力[4]。
3 移栽后管理
苗木移植后,如果不是特别干旱,无需大量浇水;同时,也无需进行2年培土防护,这是由于营养杯苗具有很好的抗旱能力,既使在越冬后期也极少会出现旱死现象;此外,在幼林地管理时也无需进行铲趟。这种简化的育苗程序,可以有效降低育林成本,减少对幼树的伤害,并增加了幼苗成林的概率。
对于早造林期间自然生长的油松以外的其他树种(如家榆等),要给予全面保护,以提高林地的物种多样性。
4 参考文献
[1] 刘庆林,周晓萌.树木的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280.
关键词:更新造林;抗旱;技术
春季是我国北方地区植树造林的主要季节,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干旱周期,未来若干年内依然较为干旱缺水。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树木健壮生长,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水份是主导因子,它包括苗木本身的水分和生长环境中水分两个部分。如何设法控制好水份的消耗,使土壤含水量和林木耗水量达到平衡状态,确保造林达到较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是需要探讨总结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抗旱保成活造林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1 看墒情造林
1.1在造林地块选择上,要优先安排土壤含水量高、蓄水保墒能力强、阴坡、植被繁茂及坡度较小的地块。
1.2造林前要逐块踏查造林地墒情,同一地块内还要分别小地形的变化查清每一小地块的墒情,根据墒情安排各地块的造林次序。先造底墒好的地块;底墒不好的地块暂不造,待雨后墒情转好再造。
2 严格选好苗
要严格把好选苗关,使用合格的上山苗木,坚决杜绝窝根苗、等外苗、小苗等不合格苗木上山,特别注意选根系健全完好的苗木上山,以提高抗旱能力。
3 加强苗木管理
苗木从起苗到栽植,必须做到始终不离水,不得被晾晒,要坚决避免苗根暴露时间过长。露天假植的苗木,在土壤化冻前就要转入窖藏或其他荫凉处。上山的苗木,运到栽植现场后,必须选择湿润、荫凉处进行临时假植,假植时,要挖好假植沟,将苗木成捆单行摆放,每摆完一行要将苗木根部培覆湿土,全部假植完毕后,有条件的浇透水。假植后,一定要设荫棚或覆盖。春起苗的必须做到随起随造。
4 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可采取如下措施处理上山苗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4.1阿斯匹林溶液浸泡苗木,用40ppm浓度的溶液浸泡6~8h或用200g阿斯匹林, 兑水50kg,在栽植前喷洒在苗木上。
4.2过磷酸钙溶液浸根,用过磷酸钙3kg,加水100kg,再加腐殖土15kg后搅匀,将苗根浸入此溶液半小时或苗木蘸此溶液即栽植。
4.3黄腐酸,又名抗旱剂,可配成0.5%~1.0%的溶液,在栽植前喷洒在苗木的根、茎、叶上。
4.4腐殖酸钠1%~5%的溶液与尿素0.1%~0.2%的溶液混合,于栽植前浸苗根半小时。
4.5高效吸水剂浸根,将吸水剂放入容器内,边加水边搅拌,配成1:200~1:600的溶液,溶液要在栽植前12h内配置好。将上山苗木的根系用清水洗去污泥后蘸吸水剂溶液,在12h内完成栽植作业。
4.6用盐水或生根粉处理苗根。
4.7深植,比正常栽植深植2~3cm,可以大幅度提高成活率,但苗木的第一轮侧枝必须露于土外。
4.8对于杨树苗,除可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剪短侧枝,保留3~4cm茬口及截干1/5─1/4,将苗木下半部浸入清水中浸泡3~5d后即行栽植。
4.9山地栽植苗木时,可在穴面上方开出蓄水槽,下方作挡水梗,使雨水充分渗入穴内。
5 实行顶浆造林
顶浆造林要做到既要顶土壤浆,又要顶苗木浆。顶土壤浆就是凡底墒好的地块一定要在土壤化冻18cm左右时就开始造林,底墒差的雨后立即造,防止跑墒。顶苗木浆就是在苗木水分没大量损失前就造林,即做好苗木管理。
6 准备好雨季补植备用苗
中图分类号 S72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182-01
水是影响林木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1]。近年来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工程中通过采用覆盖造林技术为林木生长创造一个水分条件较好的微环境,并跟踪作业,实时统计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该项技术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提高。
1 原平市山区的自然概况
覆盖造林技术选定的试验区位于原平市部分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10 ℃积温3 400 ℃。无霜期110~160 d。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 mm左右,其中7—9月占全年的60%,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旱生型植物群落,基本能够满足林木生长要求。原平市主要的灾害性气候有冰雹、干旱、风灾、霜冻、沙尘暴等,常给生产带来较大的危害。区域内海拔在800~1 000 m,土层深厚,地形破碎,植被稀疏,土壤水分奇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矛盾尤为激烈。
2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造林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栽种的苗木成活,这样才能够节省成本,也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影响林木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因素、立地条件、苗木质量、栽植技术、造林季节、造林地块选择、树种选择、抚育管护等[2]。在原平市推广覆盖造林技术的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蓄水保土能力弱, 水分亏缺突出;加之没有灌溉条件,水分条件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如何充分地利用自然降水、尽量减少水分蒸发直接对造林的成败产生关键的作用[3]。
3 覆盖造林技术
该项技术在平原市部分山区得到了大力推广,推广的总面积约为266.67 hm2。整地方式主要可选择2种,如鱼鳞坑整地、大穴整地。整地的规格一般为50 cm×40 cm×30 cm或60 cm×60 cm×60 cm。造林穴内蓄积一定量的雨水后,应用石块、薄膜、瓦片及枯草等覆盖全穴,以起到保湿的作用,减少植树穴内因水分的蒸发而产生的损失。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一定的处理,如根系浸泡、造林时用根系蘸泥浆等。若造林后经济条件允许,可在造林穴的表面上覆盖1层厚度较薄的塑料膜;条件较差的山区,可用草、石块及瓦片等进行覆盖,以促使土壤的抗旱保墒能力得到提高。
3.1 塑料薄膜覆盖
所用的塑料薄膜选择市场上一般厚度的(0.007 mm)即可。根据栽植穴面的大小剪成规格为60 cm×60 cm的方块,将薄膜中间剪1个直径约为10 cm的进水透气孔。在苗木定植后应浇足够水,以树干为中心,将树盘修成锅底状,即中间低、四周高,以利于雨水向苗木根际聚集。然后给苗干套上已剪好的塑料薄膜,将之平铺到树盘上,拉紧薄膜以使膜面平展,四周用土压紧盖严,为了有效地减少苗干的水分蒸发,周围应封上疏松的土壤。穴面上覆盖1层塑料薄膜,不仅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还可以发挥其增温的效果。一是保墒作用。覆盖塑料薄膜可抑制土壤特别是根茎周围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抗旱、保墒。20 cm土壤内的含水率比不覆盖高2%~3%。二是增温作用。塑料薄膜可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提高苗木对水土的保持功能。另外,覆盖塑料薄膜还可有效汇集吸收地表径流,降水可通过漏斗式地膜汇集到苗木根部,提高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4]。
3.2 石块、瓦片、杂草覆盖
穴面用瓦片、石块、杂草等进行覆盖,不仅可以盛渗一定量的雨水,还能够有效地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抑制,起到良好的保墒作用,其效果在春旱季节(3—6月)表现最为明显。覆盖瓦片、石块、杂草的厚度应合适,一般应在5~10 cm。由于石块、瓦片、杂草等的作用,避免过多阳光直射[5-6]。因此,选择穴面覆盖石块、瓦片、杂草等,可促进造林地块中含水量增加,进一步促进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提高。而且穴面覆盖石块、瓦片、杂草等实施时较为省工,易于推广应用,其发挥作用时间长,无物料投入,节省开支,经济实惠。
4 结语
经实践验证,覆盖造林技术可以大大改善因水分不足而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状况,有效地解决因为土壤干旱而造成的造林成活难、生长差、容易干枯死亡等难题,有效增加土壤抗旱保墒能力。采用此项技术的造林地块,土壤含水量提高10%~30%,造林成活率可超过85%,与常规造林方式相比,成活率可提高20个百分点,可节约抗旱补植、保苗、补种资金约450元/hm2,可以提高苗木的平均年生长量。由此可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是无灌溉条件的山区,选择覆盖造林技术进行抗旱造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 参考文献
[1] 郭云义,布乐.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S1):84.
[2] 林淑荣,王润梅,赵建华,等.抗旱节水造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4(6):29.
[3] 王淑敏.承德围场干旱地区应用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