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27 08:53: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人才流失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人才流失论文

篇1

二、心理契约违背与人才流失的关系

心理契约违背后员工会产生四种行为:离职、异议、忠诚、,而其中离职是最为激烈的反应。而且,很多研究都证实心理契约是作为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内在根源而存在的(e.gRobinson;RobinsonMorrison;Robinson&Rousseau;TurnleyFeldman,1999)。也就是说,组织对员工的心理契约的履行或是违背是造成员工对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心理契约违背发生时,员工会降低对组织的满意度,忠诚度也随之下降,失望与不信任的情绪滋长蔓延,最终离开组织。因而心理契约违背是造成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三、基于心理契约违背的保险人才流失分析

保险行业由于考核工作压力大、社会认同度低,缺乏基本保障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行业特征,导致了居高不下的人才流失率。究其原因,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是促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力量,进而突破了简单的劳动合同所能约束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保险公司各类员工心理契约的内容根据心理契约个性化的特征,保险公司内部不同类型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心理契约。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主要存在基层员工、管理人员以及销售人员这三大类型。1、基层员工。一般来说,基层员工从事低技能工作,如前台的接录单、业务受理人员及从事事务性工作的内勤,在劳动力市场上这类劳动力较多,因此,这部分员工能找到其他类型的工作的机会也很有限,所以,基层员工更偏向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基层员工的心理契约内容包括工资、福利,工作条件和工作稳定性。2、管理人员。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任何组织都需要的人才,因而,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非常抢手。所以,管理人才看中组织给予他们的回报,同时也在意组织是否器重他们,是否授予他们一定的管理权限。因此,管理人员的心理契约内容主要是薪酬水平的外部公平性、权利、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3、销售人员。保险公司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销售队伍--保险人,本文所指的人指根据保险公司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并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本文专指个人人)。保险人与公司内部员工不同,除了劳动关系的性质不同外,还体现在薪酬结构上。一般来说,保险人无固定的底薪,每月的收入依当月的个人业绩而定,具有不固定性,他们所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对于他们来说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要应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付出多少就应该相应地得到多少,因此销售人员对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是关注的。同时,他们也需要上级、同事的肯定和认同,以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可以说销售人员的心理契约内容既包括经济因素,即贡献和收益的匹配,也包括了非经济因素。从上我们不难看出基层员工的心理契约的内容构成以交易型成分为主,因为他们更看中经济收入,他们为公司工作是为了满足需要激励理论中所提到的那种低层次的需要,即生存需要。而保险公司也很容易从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其他人力资源来代替他们,所以他们在公司中往往不受重视,他们的流失对于公司的影响并不大。而管理人员及销售人员的心理契约的内容构成以关系型成分为主。他们虽然要求有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对个人开发和成长他们更为关注。他们不仅要满足生存需要,还要满足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他们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发展壮大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流失,对于公司来说才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要解决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则着重从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心理契约出发,维护他们的心理契约,使他们远离心理契约违背,长期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发展。因而保险公司管理及销售人员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对象。

(二)保险公司管理及销售人员流失问题的心理契约违背分析1、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离职首先集中在进入公司后不久。由于刚换了新的工作环境,原来的工作方式可能行不通,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而且新的人际关系也会对其工作产生一定的阻碍,这样,管理工作的绩效成果不能够很快显现出来,因而产生挫败感。而管理人员的心理契约很看中成就感,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他们会觉得无法继续在公司中。另一离职的时期主要是在公司中工作较长一段时间后。此时,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已经得到大家的适应与认同,工作成果也显露出来,但是业绩稳定不会有过大的突破,对于热忠于挑战性工作的管理人来说,工作已经失去热情。这时候,公司也无法满足他们心理契约的内容,他们觉得即使付出那么多,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最终选择离开。2、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的离职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他们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选择离开公司。除了签订的是合同外,保险公司多采用的是低保障、高激励的人才激励方式,人几乎享受不到任何保障,承受着非员工的待遇,同时头顶上还时刻有严厉的考核,当业绩突出时,收入高,而业绩低迷时收入低甚至没有,让其承受着与其他工作不可比拟的精神压力,此外,公司过多的强调增员而忽视对老员的培训和个人发展,导致许多人普遍看不到希望和前途。如此种种都突出反映了人和保险公司的种种心理契约不协调,最终让人难以产生归属感和忠诚度。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专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12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科技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结构显示,煤炭企业人才引进数量不足,但流失趋势较明显。近几年,12家企业每年引进的本科及以上人才分别为965,701,577,549 人,在逐年减少;而每年流失的本科及以上人才数分别为254,270,320,436 人,在逐年增加,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如何防范人才流失对于国有煤炭企业势在必行。

一、人才流失对国有煤炭企业的不良影响

1.增加企业的成本。当员工离开企业后,为了填补职位的空缺,企业必须重新进行招聘。新员工来到企业后,必须对新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招聘新员工的费用以及对新员工的培训费用都将作为企业额外增加的成本,列入企业的成本损失。

2.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新员工在对企业的了解和技能等很多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都与老员工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对他们的培训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影响企业的士气。员工之所以离开企业,是由于他们对企业存在严重的不满情绪,例如有的员工对薪酬待遇的不满,有的对企业的人文环境不满等。这种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在团队中蔓延,引起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消极情绪,使很多缺乏工作稳定性和忠诚度的员工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纷纷跳槽。因此,员工流失率过高的现象对现有员工的士气有很大影响。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由于受地理位置、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第一,地域环境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员工不仅考虑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且十分注重下一代的培养和发展环境。而煤炭企业大多建在偏远地区,一般都远离省会级城市,在居住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与大城市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些都会成为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工作环境的影响。煤炭开采业是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人们对煤炭行业存在很多顾虑和担心。而且,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这些都是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第三,薪酬待遇的影响。由于煤炭行业发展不景气,导致煤炭行业的薪酬水平较低,有的企业甚至不能保证工资的正常下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基本薪酬属于员工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基本薪酬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

2.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合理。国有煤炭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国有煤炭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受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影响,在任用、待遇、升迁等方面还是论资排辈,不考虑员工实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使企业很多人才不被重用。由于人才个人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职业前景也非常渺茫,导致很多人才纷纷离开企业另谋他就。(2)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仍然停留在领导对员工的主观评价,因此,考评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反应出员工的真实绩效。这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会导致对企业丧失信心。(3)平均主义严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一些优秀人才,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感受不到企业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对企业的不满。

3.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认为,培训对于企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煤炭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将人力资源部门也归入后勤或其他部门论文提纲怎么写。一些煤炭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缺乏对员工的中远期培训,一些效益不好的煤炭企业甚至取消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培训投入的严重不足势必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4.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受资金、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过多地看重企业的物质利益,忽视了在文化方面的建设。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作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归之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很多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煤炭企业可有可无。有的煤炭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不知企业文化应从何处入手,应交给哪个部门,具体应该从事哪些活动。很少有煤炭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部门,因此,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很长时间处于缺失的状态。

三、防范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煤炭行业属于国家重要的资源产出行业,担负着开采煤矿资源的重任,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程度。煤炭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致使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低,企业的工作条件恶劣,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应增加对煤炭企业的资金投入,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为煤炭子弟考大学开设绿色通道等,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煤炭企业应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对于企业的不同人才的薪酬可以适当拉开档次,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以留住企业所需人才。

2.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国有煤炭企业为了摆脱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机制。企业应该根据员工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安排适合他的岗位,做到合理用人。同时,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尽量使考核体系做到客观、可行。要依据对员工的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而且,企业还应帮助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受个人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一些员工想成为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另一些员工希望在专业上得到发展。如果员工的个人目标不能实现,感觉未来的发展前景渺茫,就会缺少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帮助他们设计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训和管理,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规划,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以利于煤炭企业目标的实现。

3.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为了避免人才的进一步流失,煤炭企业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培训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第二,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麦当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将员工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麦当劳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是学校麦当劳工作手册和现场观摩;如果想升为店长,必须在地区的培训中小学习;如果想升为区域经理,必须到全国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如果想升为大区经理,必须到美国的汉堡包大学去学习。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它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我们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言行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有煤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来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建设由管理者倡导的、全体员工认同参与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赵芬.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科教文汇,2008,(5).

[2]张彦鹏.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暨对策研究.中国商界,2008,(7).

篇3

2 80、90后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有三:个人原因,企业组织原因和外界原因。

2.1 个人原因。每一个人都有对于梦想和人生的追求,对生活的无限渴望,渴望接触更为新鲜的事物,渴望接受更有价值的挑战。而在当下这样的社会压力之下,一个职业人,必然会对其职业生涯有着细致的规划。他们非常清楚在这条职业道路上,什么是学习经验,什么是过渡阶段,什么是点到为止,而什么又只是作为起跳的跳板。同时,对于物质的欲望,其实早已成为奋斗打拼的最佳动力,无需冠冕堂皇也更无需掩饰。

2.2 企业组织原因。企业在人才流失问题中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从组织结构上讲,员工离职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

总有那么一些企业,管理层并不知道年青人在想什么,盲目的下达着工作任务;也有那么一些企业总裁,总希望以最少的投入,带来最大的收益(这里指工资);还有一些企业,在风雨飘摇之中,忘记了是谁支撑着他走到今天,从未对员工进行过任何关怀;还有那么一些企业,为培养忠诚度,常常进行一些冠冕堂皇员工培训,其实是“洗脑”;甚至有一些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极度压抑,选择自杀,却没有看到一丝的人性回归。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管理方法不科学、员工激励机制、绩效评估体系、薪酬结构不健全,未建立针对核心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这导致对企业拥有关键作用的员工不能看到在企业中的前景,看不到长远的希望;而企业的文化氛围,给员工在工作状态,工作心理上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80、90后的员工,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过于陈旧,过于传统规矩,必然会导致年青人们难以舒畅的投入到工作中。

2.3 外界原因。这是一个极力竞争,甚至不择手段的时代。在市场经济猛烈的洪流中,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企业就像一只航行其中的帆船,必须让自己拥有足够而且强大的船员,拥有更高水平的舵手,打造更为坚硬的甲板,升起更耐经吹打的风帆,创造更与众不同的航向。这就造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有时甚至是恶性的。

没有哪一个企业不希望自己拥有大把的优秀人才,没有哪一个企业不渴求高素质的人才给自己效力,也没有哪一个企业管理者不希望手下的员工对自己的企业忠诚,对工作充满激情。

3 80、90后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3.1 “喜”人的薪酬分配。打破“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体现人才真实劳动价值的薪酬制度,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应该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价值。薪酬制度的内容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多样化操作。比如实行多元报酬结构的年薪制、风险抵押、人才持股、期股激励等多种形式分配形式,做到人才报酬与企业的资产增值相联系,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利益相联系,使人才体会到企业对其工作业绩的认可,并在待遇上得到有效的体现。让员工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拿到心满意足,真正“喜”人的薪酬。

3.2 “服”人的用人机制。长期以来,一些企业还是徘徊在“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中。资历在工作中固然有其一定的优势,但在变化如此迅速的商业运转下,谁有拥有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更具效率的技术手段,打破常规的有效工作理念,才是一个企业真正需要的。在年青的人身上,拥有一股对于事业理想的锐气,也拥有永不认输的信念,他们相信创新和现实的考研,而非“经验”的主导,他们渴望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激励,而非漫长的时间考验。企业在制定用人机制的时候,必须能够让原有的“老人”信服,也必须让信心满满的“新人”知道自己的位置。

篇4

【关键词】人才市场;新形热;如何更好发挥;服务职能

今年1月份,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我们防城港市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我市“坚持以港兴市、以工兴市、以区位优势兴市,大力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大商贸、大旅游,努力把防城港市建设成为面向东盟乃至更大区域的钢铁能源基地、商贸物流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国际滨海旅游胜地,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友好、开放度高、活力迸发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重要门户城市”的总体发展思路目标的逐渐实现,为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而就我市现有人才状况,可以说是总量不足,素质偏低,高、精、尖人才奇缺。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发挥我市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为加快我市经济的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1新形势下明确人才市场的职能定位

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从本质上说,它属于人才中介服务组织,它与行政机关相比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是不同的。人才市场不止是人事部门的一个内设机构,更是人事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才服务的一块阵地;人才市场的业务不止是某一单项的业务,而是人事部门各项人才业务的延伸和扩展。但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明确政府人才市场的职能定位。推进政府所属人才市场的体制改革,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公共服务和市场经营性业务分开管理、分类发展的有效形式。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应以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为主。在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方面,应从少收费向不收费过渡,逐步降低人才招聘会、人事档案管理、人事的收费标准,只适当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

2提升人才市场服务水平的紧迫感

我市人才市场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市场功能不够完善,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尚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业务工作也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要。一是设备陈旧,服务信息化水平较低,与各区县之间联系不紧,协作不多,许多资源不能共享,形成相对封闭,互不开放,各自为政的格局,难以开展高效、快捷的管理服务。二是人才市场中的人才概念过于狭小,对人才的划分也不尽合理,往往拘束于大中专毕业生,由此形成两大块不同的人力资源市场。即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大市场属于不同部门的管理,严重阻碍了人才市场的整体发展。三是硬件设施落后。有的区、县人才市场没有专人负责,没有专用的办公设备,更谈不上专门的办公的场所。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要认真研究现阶段改革和发展对人才市场的客观要求,科学地规划人才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模式,合理地设计人才市场的功能结构,提升人才市场服务水平的紧迫感。

3拓展和创新市场服务功能的必要性

人才市场是人才人事工作贴近经济建设的窗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配置的主要阵地,为了能更好地发挥阵地作用,积极为各用人单位或各类人才提供服务,我们应该尽力拓展业务,完善功能,争取将人才引进、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配置、人才测评、毕业生就业指导、人事,网络建设等事务性、技术性、服务性社会职能充实到人才市场。

3.1完善人才信息服务。人才市场信息是我们市场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特别注重这项业务,要扩大信息来源,增加供给渠道,完善采集手段,丰富市场信息量。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广泛传播我们人才市场的信息,为广大的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服务。在完善现有信息服务手段的同时,要积极发展网上人才市场,这是人才市场发展的方向。在建立全市信息网络的过程中,市人才中心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统一软件的要求,由区到市,实现全市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资源共享。然后逐步与市外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人才信息计算机网络,加快我市企业经营管理者数据库、高新技术人才数据库和农村乡土人才数据库的建设步伐,为我市企业提供便捷的人才人事服务。

3.2扩大人才中介服务。目前我市人才市场基本上还是只为进入人才市场的求职招聘者提供中介服务。这些服务还是低层次的、有限的,尚不能满足用单位和人才的要求。新形势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层次,不同的招聘要求采取不同的中介服务方式。要将定期的人才交流会与日常的求职招聘中介结合起来。多形式、多领域、多途径地开展我们的人才中介业务。

3.3大力推进和发展人事服务。人事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原则在人事管理方面的体现,是现代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发展人事有利于丰富人才市场的内涵。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开展单位人事。在继续为非国有企业单位办理人事的同时,努力开展国有单位的人事。要提高人事的水平和档次,积极为用人单位人才规划、人事管理方案设计等内容。要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程序,在社会化,专业化和法制化方面开拓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完善。

3.4发展人才职业指导服务。职业指导,是一项新的人才服务业务。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才资源是计划配置,就业也都是国家分配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自主择业,既缺乏理论研究,也缺乏基本经验。因此许多的下岗分流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不知道怎样去求职择业,他们很多不是缺乏知识和工作能力,而是不懂得求职择业的技巧,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我们人才市场要发挥自己的职能优势,认真研究市场经济下求职择业的理论和方式,广泛收集、分析、职业供求信息,积极开展人才择业咨询、求职培训、职业生涯设计等业务,开展毕业生和下岗分流等待业人员的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我市每年有2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回来报到,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同时,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的深化,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生机的用人机制。人才市场对于优化人才配置,开发人才资源,解决就业和现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