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02:48: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际商法》是一个制度完善的独立法律部门,所以涉及内容广而深。包括了:国际商法概论,商事组织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法,国际海上、铁路、航空货物运输发,海上保险法,票据法,国际商事仲裁法等内容。非法学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上此门课程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法律知识。而《国际商法》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五十个左右,课时有限。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针对国际商务专业调整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的同时,适应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是承担这门课的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2.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国际商法》虽然属于应用法学,但是法律知识的应用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前提,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主要还是来自于教师的讲授。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注重实操课的学习,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对于国际商法这样一门体系大且枯燥的法律课程,单向性的教学缺少师生互动,缺少学生实践的机会,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死记硬背,从而达不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可能会在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安排案例分析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单一的案例分析方式,实际上还是老师的个人演示,并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3.考核方式
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商法》课程没有单独安排实训课,所以考核方式一般是设置为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的题型往往是固定的,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案例分析等。而单一的考核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认为考试前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不再注重课堂内容,同时也不能让教师精准地把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向
1.根据专业有针对性的调整
课程内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国际商法》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课程内容都与《国际商法》有一定程度上的衔接。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习的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惯例、争端解决等知识点;而海上货物运输及保险也在《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这门课里有所介绍;《国际结算》课程更是对国际货款支付的相关概念做了介绍。因此教师在安排授课计划的时候,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考虑有哪一些内容是不需要重复讲授的,重点讲解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法律知识。并且,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哪一些是作为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所必须了解的日常法律事务。因此应该针对实际外贸业务流程过程中会遇到的法律问题,来逐个突破,去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
2.让案例教学法
贯穿整个课程虽然国际商务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这门课,更多的是要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运用能力,但是必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才能实现。所以直接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应该贯穿整个《国际商法》的教学。而案例教学也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老师的引导为辅。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或情境中学习,激发参与和学习的热情。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下方法:(1)案例分析法由于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法学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列举几个简单的小案例,更好的解释相关法律概念或法规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章节内容,按照任务导向型的方式,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以一个案例作为任务,要求学生带着案例听课,在学完本章节理论知识后,适当的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解决。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理论知识。(2)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学生参与度很高的互动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在讲完理论知识后,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选择一个典型的案例,提出如干问题,将学生分成6~7人一组在课堂上自由讨论。由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进行商事组织法教学时,可以给定一个背景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设立一个企业,要求每组拿出一个最佳投资方案。这能使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模拟实训因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之前的专业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跟国际商法相衔接的知识,所以可以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多个模拟环节,从买卖合同的谈判、起草、执行到国际商事仲裁等,让学生充当各个环节里的不同角色,使学生从自己的角色出发,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思考、判断案情。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速的掌握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还能够把《国际商法》与国际贸易实务联系起来,具有实践操作性。
3.考核方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引入小组讨论以及模拟实训,所以考核方式也因此多样化。在传统的用笔试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成绩好或坏的基础上,加入实训方面的考核。对课堂小组讨论以及模拟实训时的表现打分,学生最后的成绩由平时成绩70%(出勤20%+小组讨论、模拟实训50%)+期末成绩(笔试30%)构成,既达到了本校考核标准,也使考核多样化,客观合理。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双导师;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24-02
北京服装学院自2015年起招收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国内服装领域知名高校,北服依托服装行业资源优势,与服装行业协会和知名服装企业专业人士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聘任校外兼职导师的目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和《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要求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1.注重研究生对服装行业的了解。依托服装行业资源优势,聘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等行业内组织及研究机构的专家,为兼职导师,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熟悉和了解服装行业,提高行业素养。
2.注重人才培养与服装企业需求的对接。依托北服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聘请国内知名服装企业高管,担任兼职导师,如北京爱慕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湖南华升集团公司、溢达集团等相关管理人员,参与研究生培养环节,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还结合企业国际化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选择,使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研究结果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TPP的签署和英国退欧等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校聘请国内国际贸易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导师,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WTO问题专家,为研究生举办国际贸易前沿问题讲座,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目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学术能力。
二、“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为了提高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水平,增强研究生对服装行业的了解,国际服装贸易前沿问题的了解,培养具有一定服装行业专业基础,胜任服装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与管理、品牌国际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商务专门人才,北服组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双导师”教学团队,使校外导师参与到国际商务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和学生实习环节中。
1.依托兼职导师组建国际商务专题讲座专家团队。按照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要求,每学期要为研究生举办四次讲座,每学年至少8次。因此,国际商务专题讲座主要依托校外兼职导师,组建讲座专家团队,例如,邀请服装行业协会专家、服装企业高管和国内学术机构的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有助于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前沿问题、服装行业和企业发展问题等,还有利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校外兼职导师直接面对面沟通,进行毕业论文选题,获得实习机会。
2.借力兼职导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商务谈判》和《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活动。《商务谈判》和《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包括实务操作和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课程教学环节,两门课程通过邀请商务谈判专家、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讲授环节,为学生传授相关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运用兼职导师Y源为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发挥北服面向服装行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行业优势,运用兼职导师行业资源,为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其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实习后可以直接就业,实现校企之间、学校与行业组织之间人才培养的对接。
4.兼职导师参与培养方案制定。为了使人才培养符合服装行业人才需求,邀请服装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构建分工分明、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机衔接。
三、“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
1.校外兼职导师聘任条件阻碍了部分行业专业人士受聘。根据学校遴选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管理规定要求,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基本条件主要包括:(1)必须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必须有硕士学位。(2)应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年来发表过一定水平的论文,或有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或有通过部、市级以上鉴定的科研成果。(3)应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与我校有合作项目,或对我校学科发展、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就业等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或能为专业硕士提供实习基地。
本次调研旨在对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商贸专业指导委员会国际商务类专业方向及岗位能力分析进行调研。通过综合采用案头调研、大数据分析、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调研方法,同时在确定国际商务类专业各子专业具体设置的基础上,清晰各子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设置情况及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明确国际商务类专业未来人才培养方向。
二、调研意义
从本次调研的实践意义来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类专业方向劳动力市场供需的调研有助于把握行业现状与发展走向,确定中职学校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国际商务类专业课程标准,改进中职教育国际商务类专业的教学方式,从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的国际商务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
三、调研对象与内容
(一)调研对象
为确保本次调研结果准确可靠,项目组共选取四类调研对象,分别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会员企业、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招聘平台求职应聘人员、广州地区国际商务专业相关企业专家及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
(二)调研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办学主体对究竟培养何种人才的理想设计,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是办学理念的具体呈现。就本次调研而言,项目组主要从宏观政策、市场供需及专业发展三个角度出发,对产业行业需求、企业岗位需求、素质能力要求、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调研过程
(一)确定调研方案
根据调研目的设定数据收集范围、设计调研内容,确定调研时间,确保调研信息能够支撑项目研究的同时,保证调研结果的有效性。
(二)调研实施
收集国家关于国际商务及相关方向发展的政策文献,汇集国际商务相关行业发展的宏观信息数据。针对63家国际商务企业进行问卷调研以了解企业对国际商务各类型岗位、职位需求及岗位工作内容。
(三)调研结果分析
基于调研获取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挖掘岗位能力要求,从行业、企业、岗位三重角度对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方向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进行定位。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国际货代相关岗位对中职学历人才最低经验要求
根据调研信息显示,企业对于国际货代相关岗位工作年限要求普遍集中于“1-2年”。数据显示,对岗位从业人员从业经验要求为1-2年的企业占比为63%。除此以外,对岗位从业人员从业经验要求为3-5年的企业占比为16%,对岗位从业人员从业经验要求为6-8年的企业占比为11%,对岗位从业人员从业经验无硬性要求的企业占比为11%。通过调研可知,目前企业认为中职学历人才仅需具备1~2年工作经验即可胜任大多数岗位的工作要求。
(二)国际货代相关岗位对中职学历人才职业资格及相关证书要求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国际货代企业相对于证书而言,更加关注应聘者的工作能力,58%的企业在此问题中选择“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而在其余企业中,26%的企业选择了跟单员资格证书及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21%的企业选择了外贸从业资格证书。除此之外,要求应聘者需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外销员资格证等证书的企业均不超过20%。结合访谈调研,项目组认为中职院校在学生培养工作中可适当降低对学生考证培训时间,取而代之提升学生在国际货代各环节业务中实训时间,从而提升学生业务的熟练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173-05
1 “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1.1目标与作用
1.1.1扩展教学内容,跟踪学科前沿动态
“国际商务(双语)课程”采用的是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较强实效性的英文原版教材并先后三次更新版本。但是教材的滞后性使其难以紧密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活动弥补了这一缺憾。新闻评述的内容涉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国内外商务热点话题,展示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趋势。密切跟踪学科动态和资料翔实的热点新闻评述让学生们注意到了更多的、更鲜活的商务事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程的内涵,强化了专业知识。
1.1.2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1]。研究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2]。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营造研究氛围,制定研究程序和目标,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在“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要独立地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他们要广泛搜集信息,确定新闻,挖掘新闻产生的背景,再现新闻发生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思考并提出个人的观点。这种活动使教学从单一的、“灌输”式的课堂讲授转变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收获的惊喜。[4]。
1.2撰写论文
1.2.1选题(Topic)
学生可以选择当年各种与国际国内经济贸易相关的题目。我们建议学生在选题之前,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广泛涉猎国际商务信息,找出自己或小组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选择总标题和小标题,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思路。
1.2.2框架结构(Frame work)
标题要涉及当前的国际商务,阐明全文的中心议题,内容摘要要涵盖文章的要点,关键词要恰当。文章要有引言,3~4个一级标题,每个一级标题下要有至少2个二级标题。结束语部分要总结全文并提出观点和展望未来。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并使用哈佛参考文献系统(Harvard System of Referencing Style)。严格的框架结构可以避免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或拼凑文章。
1.2.3资料来源(Source)
我们为学生提供的资料来源包括权威组织网上信息,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报告,中国商务部网站等;权威报刊杂志网站,如《经济学家》,《财富》等;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的各类学术期刊和电子图书。我们要求学生最好直接浏览英文原版网站,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同时避免翻译带来的误解和语法错误。
1.2.4格式与语言(Format & Language)
文章篇幅需要达到1300~1500字。提供模板,按专业学术论文的排版要求设置页面和字体与字号等。在规定的日期提交A4纸质版,电子版交至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对迟交者按天数给予相应处罚。分值为课程总分数的10%。作为“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一,“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的论文主体采用英语。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用中英文,内容摘要用中文。
《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 论文评分表》详细介绍了评分项目和分值。
1.3制作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
首先,页面数量与字数(PowerPoint slides)不多于18个页面,在200~300字之间,不允许使用长句子,只能用点或短语。其次,结构(Structure)与论文的结构相同,涵盖主要内容。再次,效果(Effect)简洁清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等。最后,提交(Submission)在规定的日期提交A4纸质版,电子版交至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1.4演讲(Presentation)
首先,英语水平(English level):语音准确,流畅自然,语速正常。其次,演讲方式(Manner):自然恰当的姿势、适宜的面部表情、与听众的眼神交流、饱满的情绪并有感染力、声音清晰并有旋律,适当的着衣。再次,时间限制(Time limit):4分30秒至5分钟。最后,分值(Weigh):课程总分数的10%。由于问题与回答(Question and answer)部分具有不确定性,没有设置评价标准。
《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 多媒体课件和演讲评分表》详细介绍了评分项目和分值。
1.5调查问卷
《国际商务(双语)课程 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 调查问卷》的内容不仅仅具有反馈的作用,它同时对学生参与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我们通常在活动初期就发给学生。每名学生在完成全部任务后将填写和上交问卷。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写道:“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是国际商务(双语)课程中的一项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力图采用国际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设定多层次、多角度的评分点来规范和指导你们在各阶段任务,培养你们专业信息搜集能力、专业英文阅读能力、对信息的筛选和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英语文字写作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计数机使用能力。请你们把亲身感受告诉我们,以使我们的研究性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学生需回答问卷中的问题,并写出他们的感受、评价和建议。
2“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及效果2.1实施过程
2.1.1教师讲解规则,学生明确任务
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详细讲述活动的要求,并做实例展示,提供全过程模板,如论文、多媒体课件以及演讲。教师把评分标准表和问卷调查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明确他们在各个环节需要完成的任务,步骤和方法,把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的,帮助学生有效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2.1.2学生参与活动,教师跟踪指导
在按照学号确定学生演讲的先后顺序之后,学生便开始进行自主性研究活动。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询问和督促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在选题、资料搜集、结构制定、演讲准备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和遇到困难,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鼓励学生互助。教师通常需安排优秀的学生首先参与和完成任务,并对他们的论文、多媒体课件和演讲做出详细的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供其他学生参考。
2.1.3教师点评激励,学生反馈建议
在每名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已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其论文、多媒体课件、演讲进行一对一的点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做出点评,其点评的标准和程度需要因人而异。此活动严格的规定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从实践中得知无论是出于压力还是出于兴趣,绝大多数学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要强调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的潜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提供动力。在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之后,学生通过填写调查问卷重新审视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从中获得感悟,并对活动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使活动不断改进和完善。
2.2效果分析
从2006年至2012年,我们已经得到了近800份调查问卷。我们从中得知,90%以上的同学认为热点新闻评述这一活动在增强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提高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90%以上的同学对自己努力表示满意,95%以上的同学表示希望有机会再次参加类似的活动,他们认为参加这项活动的过程是体验成长的过程。
2.2.1搜集信息资料
培养学生用英语搜集专业信息并对其筛选能力。一般来说,撰写1500字的新闻评述,学生要搜集10倍至15倍的资料。通常他们要浏览所有涉及所选新闻的网站。如果更换新闻内容,则需要加倍的工作量。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对全英文的网站从陌生到熟悉,对浩瀚的英文信息感到茫然到从这些信息中能够找到自己想得到的内容,从对杂乱无章的资料感到束手无策到能够对资料进行筛选和归纳[5]。每学期120名学生的120份热点新闻评述几乎涵盖了当年所有国际商务领域的大事,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敏感度。
2.2.2确定论文结构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对筛选后资料归类,设置一级和二级标题,并为各部分制定能够提炼其主要内容的标题。学生还要考虑到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要运用逻辑思维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理解和归纳[6]。
2.2.3确定各级标题
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确定精练并能准确表达含义的各级标题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他们需要反复阅读资料,准确理解资料信息的内容,并找出恰当的英语词汇。学生们说,有时为了选出一个恰当的英文标题,他们要把上千字的英文资料反复看上几遍。大量的阅读和对资料的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2.2.4制作多媒体课件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概括能力和计数机使用能力。按规则要求,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只能用200~300字来完整表达1500字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做到结构合理。学生需再一次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提炼,取其精华,从而提升他们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对多媒体课件效果的要求也使学生掌握了具有视觉、听觉感染力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2.2.5准备主题演讲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演讲时,学生不能带任何纸质资料。唯一能够帮助他们的是多媒体课件,而多媒体课件上只有200~300个字。为了使演讲的内容完整并在5分钟之内完成,学生需要又一次的整理新闻评述的内容。用英文作专业演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个挑战,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机会,也有助于他们突破学习英语的瓶颈。
2.2.6反馈心理感受
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学生们在调查问卷中这样讲述了他们的心理历程:
“我们实际上经历了从‘have to’ 到 ‘want to’的过程,只有亲身参与其中才可以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获得收获。”
“感觉自己的演讲经验不足,没有发挥到平时练的水平。但是心里还是有一种喜悦之情,因为自己在准备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此时心里真的是感到充实,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最初老师布置作业时还是很不愿意接受的。后来,一个接着一个的同学完成任务时露出的满意的笑容让我开始企盼这次演讲。完成自己的presentation,着实高兴了一番,不仅是因为准备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更是因为站在讲台上的一份自信。所以,这次讲演不仅仅是一次作业,它让我获得了更多的东西。”
“如果不是老师‘force’,我想很有可能不会自己主动走上讲台说些什么。在演讲之后,我觉得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本课程给了我们更多‘做’的机会,是一种标准化、专业化的训练。”
“演讲给每位同学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尤其对我这种十分胆小,容易紧张的同学。本人觉得通过本次演讲,提高了我的演讲能力。希望有下次机会提高水平。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这是我在大学第一次的presentation,还是用英文的。感谢老师给了我这么宝贵的机会。虽然讲出来的效果也很重要,但是准备完成的过程是更重要的。通过这次机会自己学到的东西很多。这次演讲将成为一个难以忘记的回忆。”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过程中,真的可以学到好多。虽然过程是很纠结的,但收获还是不小的。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不断完善自己以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
3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思考与建议
3.1借鉴与创新是成功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的保障
在规则制定方面,我们吸收了西方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评分标准中的每一项规定均借鉴了欧美大学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做到了洋为中用,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不同的规则反映不同教学深度、难度和预期的教学目标,而适合学生水平,能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规则是最好的规则。例如,如学生的水平高,研究性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可更具有学术性,在论文撰写的规则中可以采用引言(Introduction)、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研究方法(Methodology)和发现(Finding)的框架结构。在双语教学中,如果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可以增加演讲的时间,加强演讲之后的“问题与回答”环节。如果想重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教师应该从每次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规则,使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2准确点评每一名学生的作品
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准确地评点每一名学生的论文和演讲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除了大量的时间付出以外,教师还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对时事的跟踪和了解,否则会出现“教师被出局”的尴尬局面。教师在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点评时,要能敏感地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强调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有的学生觉得他们的文章和演讲不够理想,但这正说明他们希望成功,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一个成绩,而是要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优秀学生精彩的表现会影响基础较差学生的参与热情,甚至带来痛苦和抵触情绪。为鼓励所有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并在演讲环节采用选定一个主讲人,完成重点部分的内容,其他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参与演讲。为使贡献大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奖励,可通过填写“贡献比率表”的方式,做到“多劳多得”,也使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感到“心安理得”。
3.3根据班型、年级的不同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在大班型里很难开展能够真实反映出他对其新闻的理解和个人观点“问题与回答”环节。在大班型里,应采用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课,可相应缩短演讲的时间,如5名学生的演讲时间为10分钟。题目可以是扩散式的、专题式的和对抗式的,每名学生负责各自的部分,各部分的内容需要项目关联,相互补充。为使活动顺利进行,还要考虑学生的年级、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活动通常在第六学期开展,即大三的下半年。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经历了几门双语课程的训练。如活动开展的过早,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指导低年级学生用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的方式开展类似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研究性教学及其实施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2,264(8):10-12.
[2]范群成,徐彤,席生岐,王豫跃.研究型教学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264(8):61-62.
[3]徐凤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106(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