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块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20 02:4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块教学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块教学法论文

篇1

2.非学历教育方面。目前我国法务会计非学历教育仅有中国政法大学面向法务会计人员提供的培训课程以及与国际注册法务会计师资格考试有关的培训,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不足,很难适应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我国法务会计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法务会计理论研究

在法务会计的发展中,理论研究举足轻重,不仅可以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而且可以给法务会计的实践做出理论指引,推动法务会计实践的发展。当前,应当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成立研究组织。就全国范围而言,可以成立全国性的法务会计学会,积极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形成相对固定和不断扩大的法务会计学术研究队伍,提高法务会计的影响力。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中,设立法务会计研究中心或研究小组,增加法务会计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第二,深化研究内容。在法务会计的研究内容上,必须改变目前大量研究浮于表面的情况,全面深入地对法务会计的内涵、外延及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充分借鉴国外法务会计研究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和规范体系。

(二)发展法务会计教育

培养法务会计专门人才是推动法务会计发展的基本途径。发展法务会计教育应当从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两方面入手。

1.学历教育。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话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借鉴国际法务会计教育的经验,瞄准国际法务会计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的法务会计人才。

(1)本科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主要是培养精通法务会计理论知识、熟悉法务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他们将成为法务会计的生力军。科学可行的本科生教育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目前,法务会计专业并未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国民教育专业目录,这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影响其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判断,另一方面,不利于形成相对统一的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也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模式。因此,囿于法学和会计学的单纯学科局限性,亟待开辟由法学与会计学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的专业来培养法务会计专门人才,设置法务会计专业乃大势所趋。二是法务会计创新实验班。目前法学本科(法务会计方向)模式和会计学本科或财务管理本科(法务会计方向)模式进行专业招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往往在法律、会计两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但都只学到皮毛,难以深入掌握法务会计的精髓,不能胜任法务会计职业的要求。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未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的背景下,较为可行的是开设法务会计创新实验班,法务会计创新实验班是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是学校开展教学改革和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试点,开发法务会计特色课程,加强师资力量及教材、实践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法务会计人才。三是双学位教育。学生主修法学或者会计学专业的同时,辅修第二专业(辅修会计学或法学),毕业时授予法学和管理学两个学位。

(2)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他们将来主要从事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当本科教育达到一定规模,法务会计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较为完善时,应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

2.在职教育。由于法务会计应用的广泛性,单靠学历教育培养法务会计人才是不够的,还应当通过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来培养法务会计人才。我国可以大力开展面向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法官、检察官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等在职人员的法务会计培训,根据不同职业现有知识结构的特点,选取其他不为他们所熟悉的领域作为培训重点,以形成符合法务会计职业需求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高他们法务会计方面的职业能力。

(三)完善制度建设

推动法务会计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虽然我国目前有《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审计准则》等,但是有关法务会计的专门制度仍是空白。为了促进法务会计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并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如法务会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法务会计行业管理制度、法务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制度、法务会计人员参与诉讼的制度等。

篇2

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相关的改革内容已经明确表明,课改的针对目标应当是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课程改革是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并且这种思想意识不在少数。机械的、僵硬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十分不利。同时也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快乐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语文环境下的“快乐教学”

本文中主要探讨的“快乐教学”理念,主要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快乐教学的实质确保我国古代就已经产生,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教育理念。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在其言论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这也就是再说学习应当形成乐趣,只有在形成乐趣的基础上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习的知识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样,西方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提出过来与“作为教师应当和善二快乐的教育学生”的说法。夸美纽斯认为,教师不应当殴打和体罚学生,应当让孩子在被关怀的环境下成长,快乐的学习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快乐教学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的教育意义。更是现代教学课堂应当适中践行的一种教育理论。近些年,我国正在不断的时间快乐教学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为构建快乐教学课堂而努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我国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快乐教学”方法实施办法

(一)积极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为了不断的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能力,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课堂的重点也就放在了对语文课堂中的字词句的背诵上。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阻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基于现代教学方法中的“快乐教学”方式则主要是通过创设令学生感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为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如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本中的《春天在哪里》一文中,教师首先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在此基础引导学生将教师布置出春天的景象,令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春天的气象。这种“快乐教学”的方式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

(二)积极创设良好师生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十分严厉,传承了“严师出高徒”的思想意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样的思想理解上却存在着偏差。严师并不代表这板着脸,威慑学生,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因此,新课改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心态,积极主动的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快乐教学”的良好气氛。

(三)积极构建快乐教学的平台

有趣的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兴趣,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发掘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做到以情导趣,以趣激情,从而促进低年纪小学语文教学的和谐发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多媒体辅助设备、播放录音、动手小实验、我来表演等,通过听、说、读、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徜徉于语文世界。

(四)“快乐教学”的创造性

再用传统方式教学虽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题的重要性。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厌恶学习。因此,形成快乐教学的方法,并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技法学习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快乐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应当看到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开展“快乐教学”对于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意义重大。面对小学学生语文课堂中产生的问题,快乐教学本身就具有带给孩子们快乐的教学效果,更加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综合提升小学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48-01

要知道如何教育学生,首先要知道学生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在21世纪的今天,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已成为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好学、善学、乐学是施教者的首要任务,强制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中心,倡导自主的人与文本的对话,一节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学生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享受快乐!做学习的主人,做文中的主角。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语文内容丰富,情节精彩,如何把这丰富精彩的情节让学生演绎出来,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导?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这节课绝对是一节成功的课。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中心,倡导自主的人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要与文本的作者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享受快乐!做学习的主人,做文中的主角。为此,语文教学是快乐的,语文学习同样也是快乐的。我想从“听”、“说”、“读”、“议”、“写”等方面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快乐,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在“听”中感受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驱动力,学生带着内在学习兴趣,其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因此,课前教师的激趣相当关键,一段音乐,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幅画面……都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感染,情感投入,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我在教《黄河颂》时,放了一段《黄河大合唱》配乐,学生静静听,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年代的黄河岸边,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和磅礴气势。感受到黄河儿女的团结奋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听后学生激情高涨,都想对着黄河母亲唱出自己的豪迈的颂歌。

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在教《口技》一课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口技,于是我在网上找了一段口技表演,让学生静静地听:远处的狗吠声,鸟鸣声,近处的谈话声,吃饭、举杯谈笑声……听后问他们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可能一个人发出来吗?带着这些疑问,带着这些兴致,同学们快乐地感受到了距今三百多年的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在“说”中感受快乐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师生平等,就是要改变传统学者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上课绝对服从老师的传统意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说起来,敢提问、敢质疑。通过“说”来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感情;通过“说”来使自己口齿清楚,反应敏捷,表达流畅;这种“说”,其实就是交流。语文课应该让学生不拘泥于某一种标准答案,教师恰当的加以点评,鼓励学生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说,会说,不怕说错。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在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侃侃而谈,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在“读”中感受快乐

许多成功的语文老师一定是一位朗读的高手,富有感情的朗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语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这种朗读,很快会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这只是教师的读,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带有感情的读,分角色的读,美美的读,从读中感受课文的内涵,感受其中的快乐。总之,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关注阅读者情感世界的满足和精神的建构,而不仅仅是关注阅读者文学鉴赏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让我们多关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享受吧。

四、在“议”中感受快乐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理念。语文课中学生的“议”,就是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来安排小组的学习,可以2人一组,可以4人一组,也可以多人一组,还可以男女生分开成两组。在小组“议”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一段深情的朗诵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将学生不知不觉带进学习之旅,从而保证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能者为师,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教师要充分给学生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以朗诵、表演、绘画、歌唱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篇4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实用操作性强、专业性突出等特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务操作应用,这种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理论轻实践,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企业会计案例运用于会计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巩固学生所学会计理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教育论文,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中职学校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中国学术期刊网。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摘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二)实施阶段

下面通过一个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某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王刚在审计电子公司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项目时,通过审阅公司财务提供的应收票据备查簿,发现:(1)存有A公司开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300万元,电子公司不仅未按规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并且于年度终了时按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2)存有B公司开具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为7月20日,到期日为次年的2月20日。电子公司年终未按规定计提应收利息。注册会计师王刚面对电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处理,他该作如何分析?

篇5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SMART五步教学法的融入,将英语写作过程分割出素材分析、相关语块的回忆、拓展句型、互评编辑、定稿成文等若干环节。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兼任组织、协调以及指导三重身份的负责人,将传统的课堂写作模式变换成协调性,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什么是SMART五步教学法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产物。主要包括:感知、思考、想象、认知和应用五个步骤。通常情况下,五步教学法进行到第四步认知阶段时,对该文种特征形态的理解,学生基本可达到透彻与参悟:“该文种具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形式?”“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即可层层递进、迎刃而解。贯穿协作模式的新型课堂引导,不仅可持续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同时还为第五步奠定实践练习的应用目的基础。就第五步应用阶段而言,前四步中的任何一步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种教学方法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改善了教师无内容可讲、学生精神懒散的课堂窘境,形成了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写作课堂新模式。

二、五步教学法在中职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步:感知

写作之初,教师可从教材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或典型性的文章作为范例,让学生全篇通读。然后与例文相结合,对该文种的性质概念简明扼要地陈述。如:学习“议论文稿”时,可以先给学生安排例文的通读,然后在对“议论文是为某种事物提供解析评价而产生的稿件”的概念加以讲解。以及解析其“说服力强、认知力强、客观思想强、理论意识强”等各方面的特点,如此很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议论文“是什么”的理解感知的雏形。

第二步:思考

实践教学中,若想加深学生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深入理解甚至是产生一定的好感,引导学生对该文种存在缘由的思考很重要。对该文种存在想象的思考时,其过程可相应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五个W”方法。如:分析倡议书为何被生活广泛应用,基于一定的感知概念后,让学生思考并找出存在的根本原因,从而全面认知其价值性、作用性以及影响性整体概念。通常情况下,学生得出的答案,会因为各自思路的异同而大相径庭,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进而对思考意见进行整合。

第一个W:倡议书为何会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解答:可有效带动、组织群众投入公益性事业中。

第二个W:是何缘由一定要发动群众投身公益?解答:滴水汇集千层浪,群众的力量可以从实际意义上规避危害因素。

第三个W:为何规避危害因素?解答:危害威胁人类,为他人与自身利益的保障,势在必行。

第四个W:什么原因致使危害的存在?解答:法治不健全、道德素质低下、自私自利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引发的自然灾害。

第五个W:为什么及时遏制危害因素?解答:社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和谐建设,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群众同心同手持续(长期性)改良。

第三步:想象

主要针对学习写作文种时,对其由来以及相关事迹情节进行想象,如:第一个使用该文种的是何人,什么原因促使他(她)发明并应用了该文种等情景想象。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陈述总结。从而加强学生对该文种生动形象的认知,激发深入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手法奠定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第四步:认知

当学生处于被第三步想象阶段刺激得兴奋满怀时,教师可结合例文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格式和写法等特点,趁热打铁进行层层递进的解析,促使学生认知得更透彻,以便于第五步应用阶段的

进行。

第五步:应用

基于前四步基础的奠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相应布置文种的写作实践。此阶段,教师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题目选材必须贴近学生,有一定的熟识度。二是写作完毕后,教师的任务并未“偃旗息鼓”,还应进一步强调或巩固该文种如何运用于生活中。如:学习议论文时,可就时下社会中一些重大性事件作为写作选材,并将成稿投向校广播站或校内报刊,达到传播意图。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SMART五步教学法在进行前三步的时候,需要着重引导和加强训练,甚至花费更多时间去反复讲解。一旦某个写作文种不能被学生正确理解或误解,那么很容易产生厌学与兴致不高的课堂现象,最终导致教学失败。所以,实际过程中还应导入情境或案例,这样才能配合SMART五步教学法更快、更深入、更有效地适应课堂教学。

篇6

在扩招的严峻形势下,在加入世贸之后英语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各个院校都竞相办起了英语专业,都想在就业的竞争中分得教师这份“蛋糕”。这无疑给师范英语专业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挑战也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为什么?因为师范英语专业有其师范办学的优势和突出的师范特点。就像北京师范大学的顾明远教授所说:“只有专业才是不可替代的。”(2007)这里所说的专业就是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如果师范专业能够突出自己的特点,树立品牌策略,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和素养,就能够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师范英语专业的优势

(1)长期以来的办学经验:大多数的师范英语专业都有几十年的办学经验。这些经验的积累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运用这些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地拓展、创新,就能够为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科优势:师范专业有其必修的专业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及英语教学法等,这些课程是非师范专业所不会开设的。有了这些课程做基础做后盾,师范生就会拿到《中学教师资格证书》,可以在竞争中多一份就业的保证。

(3)教学的实习、见习活动:随着师范专业对实习、见习的日益重视,师范生就多了一些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在实习中,他们就可以把从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去,不断地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尽早实现角色的转换,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并且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师范英语专业的现状

(1)《英语教学法》教学课时的减少,导致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对时间减少。进入新世纪后,许多师范学院都进行了课程改革,修订了教学大纲,把《课程与教学论》或《英语教学法教程》由原来的一学年课程减少为一个学期,课时由原来的72学时减少到36学时。面对这一实际,教材内容肯定无法完成。像王蔷老师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2000)要求70―80学时;肖惜老师主编《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1999)共十三个单元44课。无论老师如何努力,教材内容只能进行一半多,还不能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师范生去训练技能,这使得师范专业的学科特色和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在慢慢地被弱化。

(2)学习时间的缩水,导致师范生学习时间不足。由于就业、考研、论文等因素,大四年级的师范生无法像以前那样安心完成学习任务;考研的师范生找理由不上课,找工作的师范生在校外奔波无法保证按时上课,导致师范生上课人数锐减,课堂气氛较差;加上论文、实习等,师范生的学习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就这样大四全年恍惚之间过去了。

(3)英语口语和课堂用语的欠缺。作为一门语言专业,特别是师范专业,良好的口才是最基本的必备技能,而课堂用语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必须准确掌握,加以灵活运用。然而现在的师范生急功近利,不注意观察自己老师的课堂用语,也不注意积累,导致课堂用语不够熟练准确,个别师范生还会自己创造,导致错讲误用。

3.突出师范英语专业的对策

(1)加强英语口语和演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口才和演说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要练习英语口语,必须加强语音、语调的练习,单词的轻读、重读以及句子的连读、句群、意群的停顿,还有句子的声调、降调等。除此而外还必须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角、接待外宾、演讲比赛等;也可以参加课堂内的活动,如:课前5分钟讲演、课堂的专题讨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师范生的口语技能,使其语言具有感染力,富有节奏感。通过演讲,也可以改善个人的仪容仪态。

(2)加强游戏活动和简笔画的训练:现在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什么让许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组织形式单一。如果师范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会一定的英语游戏:词语接龙、听音接龙、加减乘除运算游戏(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2000,P268)、Word Bingo(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2000,P75)、绕口令、幽默、笑话、独幕剧、哑剧表演等。一旦师范生掌握这些游戏,掌握这些活动的组织技能,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既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寓教于乐促进教学效果。

(3)加强英语课堂用语的训练:课堂用语是教师课堂的规范用语,由于种种原因师范生会导致课堂用语错误使用。如“上课”“讲课”就被师范生说成:begin class,go to text而应该是Class begin,Now let’s learn the text。错误使用课堂用语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自身形象,造成学生错误模仿。我曾经要求师范生在实习前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80―100条课堂用语,并且把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1999,P274―279)书中的课堂用语归纳为:准备上课――课堂交际――介绍、呈现――操练、练习――分组活动――鼓励与肯定――书面巩固练习――教室教具――家庭作业等总计280多句。我将其复印并分发给每一位实习生,效果不错。也可参考肖惜(1999,P253―258)书中的课堂用语表,帮助师范生练习课堂用语。

(4)加强三笔字的训练: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训练。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许多师范生认为没有必要去练习三笔字,因为有电脑辅助可以打印出各式各样的字体模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话是越说越好听了,而字是越来越糟糕。英语的书写对许多师范生而言是一大难关,他们不愿去花费时间练习斜体和连笔书写,觉得没有必要。在青年人日益浮躁的今天,加强三笔字的训练,既能帮助师范生磨炼意志,又能帮助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

(5)了解中学英语课程改革方向,做英语教改的弄潮儿。自1996年以来,中学英语课本历经三次大的变革:1996―1999年SEFC“Senior English For China”试行单元教学;2003―2006年的全新版SEFC教材实行听、说、读、写及综合技能的训练;而2007版的NEFC“New English For China”教材则实行模块教学,把每一单元分为五个模块:Topics――Functional Items――Strctures――Reading――Writing。每一次教材的演变,都标志着一场新的改革。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时展的要求。因此我们更应该要求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积极学习《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03)(试行版),以促进师范生尽快适应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做英语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探索者。

4.结语

在完成本稿的同时,我读到曾毅《多元 融合 特色》(2008)文中提到吉林师范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职业技能“五能三字一话”,职业品格为“四实一创”。其中的“五能三字一话”指的是: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活动指导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我们可以学习吉林师大的经验,结合各自院校的实际,加强师范特点,树立品牌观念,在创新中不断提升师范生素质,为师范生就业、为社会造就更多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报告,2007.7.28.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78-02

一、引言

英语写作的全过程在SMART五步教学法概念下完全呈现出动态化的形式。为了书面表达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与提高,无论写作前、写作中还是写作后,都将贯穿思考、记忆、分析、讨论、互评等一系列的学生交互活动。英语写作,因为SMART五步教学法的融入,而被分割出素材分析、相关语块的回忆、拓展句型、互评编辑、定稿成文等若干环节。其中构思、写作以及检修定稿阶段尤为注重。过程中,教师兼任组织、协调以及指导三重身份的负责人,将传统的课堂写作模式变换成协调性。

二、什么是“五步教学法”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产物。主要包括:感知、思考、想象以及认知和应用五个步骤。(1)感知:基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与教师的讲解,进而在思维中形成对某个写作文种特点、印象以及整体认知的概念雏形。(2)思考:为达到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深层理解和认知,以“五个W”(即五个为什么)对学生提问,打开某个写作文种追根溯源的探索之门,并最终得到因为广泛应用的深层理解。(3)想象:以某个写作文种的来历(谁是第一个使用此文种的人,为何会有此文种的产生)为引导,鼓励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以书面及口头形式,对该文种来源以及相关事迹情形进行陈述。(4)认知: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对写作的文种有渗透的理解和认知,借助相应的例文对其进行格式与写法的全面讲解,从而实现写作方法掌握的目的。(5)应用:为加深理解,巩固概念,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锻炼出真正符合该文种的写作方式。

通常情况下,五步教学法进行到第四步认知阶段时,对该文种特征形态的理解,学生基本可达到透彻与参悟。“该文种具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形式”,“发挥出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即可层层递进,迎刃而解。贯穿协作模式的新型课堂引导,不仅可持续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同时还为第五步奠定实践练习的应用目的基础。就第五步应用阶段而言,前四步中的任何一步都将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改善了教师无内容可讲、学生精神懒散的课堂窘境。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写作课堂新模式。

三、“五步教学法”在中职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步:感知。写作之初,教师可从教材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或典型性的文章作为范例,让学生全篇通读。然后与例文相结合,对该文种的性质概念作以扼要简明的陈述。如:学习“议论文稿”时,可以先给学生安排例文的通读,然后再对“议论文是为某种事物提供给解析评价而产生的稿件”的概念加以讲解。以及解析其“说服力强、认知力强、客观思想强、理论意识强”等各方面的特点,如此很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议论文“是什么”的理解感知的雏形。

第二步:思考。实践教学中,若想加深学生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深入理解甚至产生一定的好感,引导学生对该文种存在缘由的思考很重要。对该文种存在想象的思考时,其过程可相应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五个W”方法。如:分析倡议书为何被生活广泛应用,基于一定的感知概念,让学生思考并找出存在的根本原因,从而全面认知其价值性、作用性以及影响性整体概念。通常情况下,学生得出的答案,会因为各自思路的异同而大相径庭,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进而整合思考意见。

第一个W:倡议书为何会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解答:可有效带动,组织群众投入公益性的事业中。第二个W:是何缘由,一定要发动群众投身公益?解答:滴水汇集千层浪,群众的力量可以从实际意义上规避危害因素。第三个W:为何规避危害因素?解答:危害威胁人类,为他人与自身利益的保障,势在必行。第四个W:什么原因致使危害的存在?解答:法治不健全、道德低下、自私自利、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引发的自然灾害。第五个W:为什么及时遏制危害因素?解答:社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和谐建设,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群众同心同手持续(长期性)改良。

第三步:想象。主要针对学习写作文种时,对其由来以及相关事迹情节进行想象,如:第一个使用该文种的是何人,什么原因促使他/她发明并应用了该文种等情境想象。鼓励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陈述总结。从而加强学生对该文种生动形象的认知,激发深入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手法奠定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第四步:认知。当学生处于被第三步想象阶段刺激得兴奋满怀时,教师可结合例文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格式和写法等特点,趁热打铁进行层层递进的解析,促使学生认知得透彻性,以便于第五步应用阶段的进行。

第五步:应用。基于前四步基础的奠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相应布置文种的写作实践。此阶段,教师应当注意两个问题:(1)题目选材必须是贴近学生,有一定熟识度的;(2)写作完毕后,教师的任务并未“偃旗息鼓”,还应进一步强调或巩固该文种如何应于生活中运用。如:学习议论文时,可就时下社会中一些重大性事件,作以写作选材,并将成稿投向校广播站或校内报刊中,达到传播意图。

四、“五步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尽管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事无绝对,其“弊端”不乏存在。所以教学不应盲目地引用,同时还应时刻保持客观的视角对教学法加以进一步的检验与改革。

SMART五步教学法在进行前三步的时候,需要着重引导和加强训练,甚至是花费更多时间反复讲解。一旦某个写作文种不能被学生正确理解或误解,那么很容易产生厌学与兴致不高的课堂现象发生,最终导致教学失败。所以,实际过程中还应导入情境或案例,才能配合五步教学法更快、更有深入、更有效地适用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8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全球化,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英语是江苏中等职业教育外语教学的主要语种。根据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的风向标——英语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够用、实用的语言基础,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语言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种比传统的单纯语言教学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元识读教学法应运而生。

二、何为多元识读教学法 三、多元识读教学法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时代,多元识读教学法适用于中职英语教学。若教师能掌握多元识读教学法的理念,有效地将它贯彻于英语教学中,就定会提升和拓展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方法技能,培养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英语课堂教学,多元识读教学具体可以分为四步:情景操练(situated practice)、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批判性框架(critical framing)和改造式操练(transformed practice)。如何将多元识读教学法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新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下面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新版英语教材基础模块下册Unit 4 What’s in Fashion?谈多元识读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2.明确指导。是指教师积极干预。教师在学习者学习活动中起支架作用,引导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和经历进行自主探究,扩展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转化为更高程度的理解和表征能力。教师搭脚手架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辅助他们独立探索和发现、协作学习以发掘他们主动构建意义的潜力,在交流协商中通过意义建构实现知识扩展。第四单元分为7个相对独立的板块,依次是Warm—up,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Language in Use,Real Life Skill,Further reading,wrap up,每个板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脉络不够清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所以在对这个单元的处理中,尽可能地找出7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再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艺术专业),将整个单元有关于Fashion的话题拓展成为两个部分:一是appropriate dressing,艺术班学生的穿着常给人个性、怪异、追求名牌的感觉,所以这部分的内容能给学生的日常穿着起到引导作用,也从情感层面对学生进行了引导,二是trendy activities,包括physical activities和job activities,listening and Speaking(B)& Further reading部分正又属于这些内容,通过对自己时尚观的评估和对工作广告的认识,完成这部分的内容,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个设想,因为艺术班的学生大部分人都将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教材重组,教师给学生搭建了稳固的“脚手架”,学生有目的地、兴趣浓厚地合力攀登,教学效果很好。

3.批判性框定。是指学习者运用历史、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对事物进行批判性的理解。第四单元reading部分的语篇Designer Brands Aren’t for Me!在这篇文章的构建中,不仅要掌握作者对品牌的态度,而且要呈现自己对品牌所持的观点。每个人对事物判断都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赞同或是不赞同,追求品牌,阐述自己的理由。教师也应对学生的评判给予明确的指导,辅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其对各种语态语篇的批判能力。

篇9

二、研究范围和对象

王立非,李琳提出,商务英语的研究方向应以交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为主,包括商务应用语言学,国际商务文化学,商务翻译学,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和国际商务国情学。其中商务应用语言学应主要研究商务语言,商务英语教育学和商务话语研究三个方面。商务外语教育研究包括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商务英语测试研究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3]11。从国际上看,王立非,李琳对ElseverScienceDirectSSCI期刊数据库的论文检索,发现在18篇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中,有56%的论文主题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为发现和把握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情况,本文收集了1998年至2012年间发表在5种主要外语核心期刊上的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并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这五种期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以免疏漏。这五种主要外语期刊包括《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界》和《外语电化教学》,共统计出该领域研究论文33篇(见表1)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及特点

回顾国内过去15年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可以发现:

(一)研究趋势

从总体上看(见表1),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呈现出比较平均的变化趋势,的总量不大,仅在2005和2009年分别达到6篇,2005至2009年间共20篇,占该领域总数的60%多。刘法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在2007年,教育部首次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使得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学科首次被承认,迎来对商务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1]11。

(二)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看(见表2),可以概括为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占总数的4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占21%),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27%),商务英语教学理据和学科建设(24%)为主;其中前三个方面大多从微观角度出发,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来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这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是分不开的,商务英语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4]70。另外,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学科内涵,发展路径以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等宏观层面研究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有所增加,这也反映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瓶颈,在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学科研究方向,使此前的研究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见表3),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占64%,实证研究在最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后有稳步的增长,说明实证研究方法应逐步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者所接纳和采用。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渐趋于理性化,从早年的以理论研究为主发展到近几年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论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本文统计的33篇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过去15年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中一半是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多媒体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主流。张海森分析了WebQuest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指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0。谷志忠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尝试提出了自己的“六步”教学模式,即:基础知识铺垫,前期任务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讨论,真实语料点评和书面汇报总结[6]。雷春林阐述了内容教学法(CBI)的五种主要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应用[7]。柳青军在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3P口译教学模式,即Preparing(译前准备)、Performing(现场口译)和Packaging(译后总结)三个阶段[8]78。周芹芹探讨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9]25。申相德,李国俊探讨了一种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电子商务英语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10]。赵学旻提出建立项目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尝试营建一种虚拟商务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的商务能力,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可了这种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11]36。赵淑容从需求分析的视角发现,情景教学方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对目的需求和学习需求的满足均有较大贡献[12]71。王林海,孙宁认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真实语篇习得商务英语体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行动研究进行了验证[13]42。王立非,李琳建议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应将专业内容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形成全新的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群建设[3]14。同年,王立非和黄湘琪将这种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系统中[14]。徐珺,史兴松以《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建设为例,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教学效果[15]70。从以上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有二个特点:其一,重实践,重应用;以内容教学法,行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真实语料和任务教学法为研究对象,这充分说明了商务英语以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的特点;其二,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反映了商务英语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语言交际能力,把语言与商务有机结合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商务英语已逐步替代科技英语,成为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ESP教学研究已经历了语域分析阶段、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进入了以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为中心的研究阶段[16]。但是,从上述主要的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内容中,除赵淑容外,应用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数量,仍然不多。

(二)各种教学理论在不同商务类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已有尝试,但仍有很大发展余地。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理论的引进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些教学理论大大丰富了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形式,教学互动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这些尝试已在各类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出现。陈平应用语篇体裁分析理论,提出了外贸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17]。付美榕围绕LCCI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规范,提出简便得体的结构,通俗自然的词句和平和委婉的语气是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18]。罗健认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应教授如何在商务写作中体现商务英语自身独特的文体特征,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探讨用文体学的方法教商务英语写作这一新的途径[19]。李传芳认为交际语言测试是从交际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测试语言知识,而把测试的重点放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上[20]。王美玲从在中国和芬兰大学生之间进行的国际电子邮件交流项目入手,探讨改革和完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有关问题[21]35。刘森林探讨了国际谈判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问题[22]。阮绩智把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视为基于知识的、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并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的基本设计框架及教学模式[23]。张海森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探讨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5]71。蔡莉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作了例析,明确了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4]。李太志提出外贸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词块在的优势,认为以词块为单位进行的产出性题型训练教学法,有助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25]。柳青军论述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应在商务环境中对语言能力培养进行的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8]78。周芹芹从建构主义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体验式学习[9]25。提出教学的基本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王菲以网络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构建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从而达到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化[26]37。赵淑容以需求理论为基础,按需求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情景教学如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强化学习者主体参与,拉近了商务英语教学与目标情景实际间的距离[12]71。赵学旻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以此为理据,提出了建立项目式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试图解决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强调语言知识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11]37。王林海,孙宁依照体裁教学法,设计了阅读真实英文商务信函体裁教学法课堂活动[13]42。曾利沙利用语境参数理论,对商务英语时文翻译中概念语义嬗变的理据做出了描述研究,拓宽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27]。综上所述,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有语篇体裁分析法、交际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的课程类型有:写作,翻译,口语和阅读和商务技能。可以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基础包括有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应用语言学理据,功能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4]70。另外,在涉及的商务英语课程类型中,商务类写作占27%,远远超过了读说、词汇和翻译类课程,这也是未来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整理(课程目标与原则,教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测试与课程评价)有了相应的变化。商务英语课程的任务既包括了在商务情景下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有商务知识的传播。所以这类课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但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英语教学,应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梳理。从课前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原则的设定,到课设计安排和实施方法,到课后的测试和课程评价,都有一定的研究。陈焰讨论了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应侧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任务导向原则(task-oriented)和学生导向原则(students-oriented)[28]。蔡芸评价了浸泡式商务英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29]。陈坚林以交际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为立足点,提出了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重要性和建议[30]。李传芳介绍了BEC交际口语测试的内容与形式,建议加强话语运用和交际策略的实践研究以提高我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20]63。阮绩智讨论了商务英语及其课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的目标和三个层次分项目标,并阐述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重视商务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以英语为本,注重语言基础,培养运用能力;强化语言综合能力,突出听说技能训练;注重教材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交际法的教学原则[31]。李郁等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的改革,并提出时效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改革原则[32]。王美玲肯定了电子邮件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改进电子邮件项目实施和完善后续项目设计的方案[21]35。张海森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任务,步骤、资源和评价都有详细的说明[5]71。鲍文等认为商务英语课程可进行适当整合,应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注重素质教育等[33]。周芹芹从商务英语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和特色[9]25。王菲指出开展基于网络连接主义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有时代特征,符合商务英语知识的学习特征,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26]38。其中,教学设计对象不是传统的教学步骤,而是一种“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具有互动、变化和多维的特征;教学设计原则应是注重学科化和集成化,创设商务英语知识节点和信息源,交互性。赵淑容通过三个国际商务英语情景教学案例,说明了情景教学的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12]71。莫再树,孙文娟分析回顾了国内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四大特点和六大问题,对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现状做了比较完整的归纳和思考[34]。徐珺、史兴松将任务教学法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步骤,以《商务沟通》为例,展示了学习任务的设立、实施和评价过程[15]71。

(四)商务英语学科体系构建和学科定位的研究为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指明了方向。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研究路径。目前关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基础、学科定位、特点及其研究对象的研究,为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明确了方向。陈建平与聂利亚指出商务英语可定位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分支,其学科基础是语言学,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功能主义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并涉及跨学科研究[4]70。提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运用语言学、语言经济学和教育学等理论,研究对象应包括商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与教材内容与评价,以及师资培养等。王立非,李琳则认为商务外语可以分别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或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3]10。商务外语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具备理论体系、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方法和专门从业人员等特征。对商务外语的专业地位、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路径,二位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研读这些论文,本文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握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数量

商务英语教学类研究论文的数量不足,虽然最近几年在部分高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了商务英语研究学会,但在外语教学类主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量,与其他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还无法比拟。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大多还集中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某种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上,理论研究偏多,商务英语的本质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

完整的和成熟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大部分是片面的,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没有考虑到国内国情和本地化的需要,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有待商榷。

(四)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但对其他研究对象的研究不足,如高职学生,社会培训等各层次英语学习者。

(五)研究范围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延伸,研究涉及的课程主要是“英语+商务”类型,即以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为主,以商务知识学习为辅,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口译为多),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和词汇。对以英语为载体的商务课程的教学研究数量和深度严重不足。另外,不同课型所需的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支持,以及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仍需继续加大力度。

六、今后的研究方向

从以上对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本文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一)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涉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广,研究者可以从商务英语的定位,教学理念的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尤其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以实证研究为主,但传统英语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应用也不容忽视。总之,要不断丰富研究的类型,要把应用研究、解决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重要任务。

篇10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90-02

一、生态教育学概论

生态学概念是在186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出来的,可理解为“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008:241)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学院院长Lawence Cremin提出了“教育生态学”,他认为:教育受到多种结构和因子制约。把教育教学环境作为动态的生态环境来考察,运用生态规律指导教学,探究适合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生态因子

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在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彼此给养反馈,循环往复的复杂过程。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生物因子体现各不相同。从宏观角度可以阐释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前者包括自然因子,社会因子,学校因子,文化因子,课程因子,后者主要有心理因子,教师因子和学生因子等。生态因子可以归为几类:

(一)教学目标因子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大学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三个层次,一般要求(basic requirement):完成一般性写作,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以及事件发生,能写常见应用文,就一般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写出120词的短文,用词恰当,语意连贯,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而较高要求(intermediate requirement):要求学生具备基本表达观点的能力,能撰写英语小论文。(2006:137)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设定学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根据学生已有语言基础设定阶段性目标,从词汇p句法p段章来考察学生的写作目标是否实现。

(二)教材因子

从近年外研社p高教社等选用率较高的近多本流行大学英语写作类教材来看,教材的结构编排经历了语法式写作―句段落语篇写作―主题式读写写作―创新思辨写作几个阶段,更加注重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加入英语文体知识和语用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有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内容上,新编教材还加入了如学术写作,四六级写作等模块。体现了写作的实践特征。但多数教材未配课件,使得课堂互动活动相对单一,不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及优化。

三、教学原则和课程设计

(一)体裁-过程写作教学法(P-G)

在总结了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的基础上,英国斯特灵大学Richard Badger和Goodith White提出了体裁-过程教学法,强调写作情境的设置和写作准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其教学方法主要分为范文讲解;模仿写作;独立写作;编辑修订;终稿五个阶段。

(二)课程设计

依据大学外语写作教学的合作原则和适度原则,本文提出可行性课程大纲,供两学期使用。主要分为写作技能和拓展写作两部分。第一阶段,读写结合,分为时态p人称,语态改写段落,仿写段落,段落赏析和听写练习;阶段二,拓展为看图说话,关键词p无关键词作文,续写,故事新编;阶段三,为专题写作,微微小品,母亲情深,热题,新闻调查,环游记,网购,影视论坛等主题进行写作活动。

第一阶段主要通过半机械式操练环节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言规则,把握英语句段的整体性,通过不同方法使学生熟悉英语句段套路。通过模写段落和范文欣赏,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语法知识体系,在文稿和范文的对比中,了解英汉句子结构性差异,逐渐纠正错误造句思维,明确英语段落中的衔接连贯等现象。第二阶段,以单个图片或一组图片为媒介,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叙事为作文角度完成图片解析―内容确定―关键词作文―无关键词作文并讲评。第三阶段主要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重点,要求学生搜集素材―组内讨论―列出提纲―主题式作文―范文鉴赏。

四、总结

写作能力是高中英语学习基础上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着重培养提高的语言输出技能,在有限的写作课堂里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投身英语写作,掌握英语文法,喜爱英语创作,让不同的教学和师生生态因子相互流动,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势,同时,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利用学生角色的转换,激发写作热情,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

参考文献:

[1]牛翠娟,娄安如,孙濡泳,李庆芳.基础生态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付华桦,吴雁华,曲利娟.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邓丽君.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英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4(10)

篇11

一、“本位”及相关概念

要讨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本位,首先要了解何谓“本位”。有关于“本位”的问题在近几十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对于“本位”的定义,各家的理解并不相同。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可分为两个大板块:一是对汉语言本身的本体研究,二是对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理论与实践体系和学习与习得规律、教学规律途径与方法论的主体研究(杨庆华,1997)。“本位”的问题也分为本体研究中的本位问题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一者基于教学实践,一者基于理论分析。虽然处于两个范围内的各本位观在名称上大体一致,但内涵常常不同。

本体研究中“本位”的定义既可以指作为语法研究的最重要单位和作为语法研究出发点的的单位,也可以指语法研究的基本单位之一,还可以指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大部分的本位观都是基于第一个定义。大体而言,传统语言学的各级语法单位都曾经被当作某种本位,如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小句中枢以及语素本位、字本位等。

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则是指以什么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近些年教学本位问题也论争不断。其中对字本位和词本位孰是孰非的论争最为突出,还有语素本位,句子本位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简单地说,基于某种本位的研究和教学,都可以称作“本位观”。而本文主要评介“词本位”“语素本位”和“字本位”的本体研究本位观和教学本位观,并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角度,思考不同的本位观在教学中协同合作的可能性。

二、词本位的本体本位观和教学本位观

无论是要介绍本体研究的本位观还是教学本位观,“词本位”作为汉语第一个语法研究本位都不可忽视。词本位即词类本位,以马建忠为代表,是提出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本位观。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诞生,黎锦熙从出提炼出了“词类本位”的概念。《马氏文通》的创作是“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马建忠,1898),马建忠先生主要借鉴的就是西方的早期普遍语法理论,它将汉语研究传统和欧洲语言研究传统结合起来,建成的是一个西方语言式的汉语语法体系。虽然在之后的“词本位”和“字本位”之争中,词本位的“印欧语眼光”饱受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词类本位的确立完全改变了汉语语法乃至整个汉语研究的格局,其影响极其深远。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本位”是指把词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学中词语选择以语法教学内容和课文内容为主要依据,词语释义主要使用翻译法。具体操作就是编写教材和课堂教学时,将词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由词开始向上学习其他层级的基本单位和语法规则。也就是说,先学习词,再学习用词造句,接着学习用句子组成的课文。按照词本位原则编写的教材通常分为中外文对照词表、课文和语法规则三个部分,实际教学时也按照这三个部分展开,这与西方第二语言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和我国外语教学主流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别无二致。虽然现在我们提倡将“字本位”引进汉语教学,但在实践上词本位教学法依旧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

三、语素本位的本体本位观和教学本位观

语素本位与词本位一样都是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提出来的。最早提出“语素教学法”的是盛炎,后来肖贤彬提出“语素法”应称为“语素扩展法”,即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讲练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分析词语中的语素(字),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己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王又民是“语素教学法”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他在《汉语常用词分析及词汇教学》中,对汉语3000最常用词进行了分析统计,认为单音节词、复合词构词的意合特点是贯穿汉语词汇体系的中心链条,介绍了“一体化教学法”的词汇教学方式。

语素教学法的优点是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准确理解词义,通过对语素义的由此及彼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并且对学生掌握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因素也大有助益。

四、字本位的本体本位观和教学本位观

自《马氏文通》开始,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我国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界在当时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套用、引进西方的语言学理论框架,熙称这是汉语研究的“印欧语眼光”。然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以西方的语言学理论框架来解释汉语的语言现象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字本位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字本位理论最早由徐通锵(1997)提出,他最早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地阐述,并发表刊印了一系列相关专著。1997年徐通锵的《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出版标志着字本位理论发展成型。此书对印欧语系语言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强调汉语的独特性。徐通锵(1997)认为,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汉语和印欧语的编码方式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深刻影响了语言的结构基础。汉语的突出特点是语义,而印欧系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语法结构,因此称汉语为语义型语言,称印欧系语言为语法型语言。语法型语言的“主语―谓语”的结构框架和词类划分,语义型语言不能单纯套用。语义型语言的结构框架应是“话题―说明”,其结构单位的序列应是:字、辞、块、读、句。徐通锵认为“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为了与词本位的“词”的概念区别,用“辞”来指由字组成的字组;块是因交际的需要而临时组织起来、表示某一种意义的字组,是大于辞的结构单位;读是语意未完而在语音上可做短暂停顿的结构单位,它小于句而大于块,由“句读”而来。徐通锵还提出了向心、离心构辞法,对汉语音韵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声调的特点做了详细论述。

徐通锵通过一系列的论著建立了字本位理论体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支持这一具有开拓性的理论,其他主要代表学者还有鲁川、潘文国、孟华、杨自俭、陈保亚、王洪君、汪平、李树俨以及吕必松、张朋朋等人。他们有的侧重于本体研究,有的侧重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字本位理论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字本位体现为以“字”为教学的最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特点带来的作用。教学中突出字的书写与识读、字的理据性和构辞法扩展。目前公认的贯彻字本位理论的汉语教材是20世纪末法国汉学家白乐桑与北京语言学院的张朋朋合作编写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教材的主体内容分为课文、生词、汉字的介绍讲解、语法的讲解运用和文化几个部分。《启蒙》十分重视汉字教学,将汉字教学分为汉字介绍和汉字记忆两个部分。该书于1989年在法国问世以后,一年多就创了法国汉语教材有史以来年销售量记录。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本教材采用的“字本位”与徐通锵提出的“字本位”不太相同,也有学者提出应将徐通锵提出的字本位与白乐桑提出的字本位区分对待。

进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字本位”的确与本体理论的“字本位”存在一些差异。就词汇教学来说,贾颖提出的字本位词汇教学法,实际上是将字本位等同于了语素本位,他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先教基本词汇中的单音节词,然后让汉字与复合词的教学同步进行。李开认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强调语素和构词法,提出了“语素层级说构词法”,从语素构成的等级分类角度,对词汇的构成再进行分类。可以把语素构成系统用于词汇教学次序,在语素和构词法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词汇教学。之所以会出现将字本位等同于语素本位的观点,根源在于汉字的性质具有特殊性,后文会进一步探讨。

学界对于字本位理论既有支持,也有批判。对其支持和赞同的观点主要是认为字本位理论摆脱了印欧语研究的束缚,为一些汉语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如汉语词性、主谓语关系和汉语的语言类型等,并且展现了一种勇于开疆扩土的学术态度和批判精神。实际教学中,也有证据证实了字本位有利于解决的汉字教学的难题。而对其持反对和批判意见的学者主要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首先,字本位理论内部的观点不一致。如关于“字”的命名和定义,对字本位和语素本位的认识等;其次,徐通锵提出的“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的一一对应关系也有待商榷,汉字的形音义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这样的一一对应。

五、三个本位的评价及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目前学界对以上三个本位的看法不一。有认为要完全摒除词本位、大力推行字本位的极端字本位观,有提倡以字本位为主、配合词本位有效的部分的字本位观,也有认为应该将词本位和字本位结合的复合本位观。还有人认为字本位教学法的本质是语素教学法,应该取消字本位教学法,以免形成混乱。综合上述词本位、语素本位和字本位的观点,本文认为各个教学本位都具有其他教学本位不能替代的教学优势,试图寻找一种贯穿始终的“最佳教学本位”是不可行的。这主要是由汉语语言系统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

词本位、语素本位和字本位都是基于汉语语言单位提出来的。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观点,各语言单位无论是在西方语言学的语言系统中还是在徐通锵提出来的语义型语言系统中本质上都是呈层级排列的,每个语言单位在自己的层级上都会呈现出其他语言单位无法替代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词本位、语素本位和字本位间也可以形成一个系统层级关系,处于具体层级的本位观无法“单凭一己之力”解决整个语言系统的问题。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复杂而特殊。语言是符号和意义的结合体,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但同时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它又是以义为本的形、音、义结合体,与汉语结构单位有密切的关系。词和语素在书面语言中,都可以用字来记录,三者有对应的情况,但不能说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因此谁也替代不了谁。

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来说,编写教材和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多种教学任务,至少要涉及词汇的释义和词汇运用等的讲解,还要考虑选择的词汇内容和数量。词汇运用的讲解既要包括进入上级层次单位的规则,又要包括词汇隐含的文化因素的介绍,还要兼顾在口语形式和书面形式中的运用。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任务还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词本位教学法与西方第二语言教科书惯用的教学法相似,符合部分外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习惯,对词汇运用的规则讲解比较重视,有利于交际。字本位教学法重视汉字和从字到词的扩展,有利于解决词汇“会说不会写”的书写问题。语素教学法在词汇量的扩展和词义的联想上都卓有成效。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任务应该综合不同的单位进行教学。

本文所述观点只是本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基本单位问题的一点愚见,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郭建芳.词类理论演变与汉语词类研究[J].学术论坛,2012,(02).

[2]李彤.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中的三大流派[J].语言文字应用,2005,(01).

[3]刘社会.评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J].世界汉语教学,1994,(04).

[4]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性问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06).

[5]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潘国文.“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11).

[7]钱玉莲.现代汉语词汇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任瑚琏.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及教学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02,(04).

[9]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10]施春宏.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观的理论蕴涵及其现实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2,(03).

[11]石如玉.汉语字本位理论研究综述[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3]王又民.汉语常用词分析及词汇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4,(02).

[14]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06).

篇12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1972)曾这样肯定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核心,贯穿二语习得的全过程,词汇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但在二语研究历史上,语法习得曾占据着中心的位置,词汇习得曾一度被认为是被忽视的领域(Meara,1980)。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Meara为代表的学者们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词汇习得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后,词汇习得研究呈现理论性、系统性发展。但是国内对二语词汇习得还缺乏深层次的系统研究,同时还存在研究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很难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词汇知识和能力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满足不了交际需要。

究其原因,以应试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育伴随大量接受性知识的输入,忽视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为应付过级,片面追求单词量的增长,错误地认为词汇量越大,英语水平就会越高。这种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错误做法会使学生挫败感严重,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另外,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于篇章讲解,部分教师认为词汇可以通过阅读自然学得,而无需刻意地教授,课堂上词汇讲解会割断篇章的连贯性,词汇学习应是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或只应在课堂学习中处于附属地位,所以很少对词汇做深入讲解,常以默写方式检查督促。这些来自师生误导性做法都直接导致了词汇习得只停留在形式编码阶段,只能短时存在于大脑记忆中。

2 文献综述及相关实证研究

2.1 理论依据

语块(chunks of language)理论是在二语习得领域引起巨大反响的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Nattinger和DcCarrico提出的。他们将人们习惯上认为的短语词汇(lexical phrases)定义为长度不等的语块。他们认为语块是约定俗成的,具备功能的复合物,比之按语法规则拼装而成的句子,他们在交际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具有更为明确的习语意义。有些语块是完全固定的搭配,如“make sure”,“after all”,“How do you do?”等,而有些则是相对固定而同时具备可供替换的空档,如“Would you mind ?摇?摇?摇?”. Nattinger也提出,语言的产生就是把预置词块放置在一起,使其适应一定的语言环境。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这些词块本身,以及如何连接这些词块,并对其进行修改使其适应特定的语境。

Michael Lewis(1993)曾将语块本身作为教学的基础而着重加以研究。他认为词块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语言是具有语法意义的词汇(grammaticalised Lexis)构成的,而不是由具有词汇意义的语法(lexicalised grammar)构成的。也就是说,对于语意的产生,词汇起着主导作用,而语法则起着从属作用。这些具有语法意义的词汇构成了众多的具备意义的语块(meaningful chunks),当这些语块集合在一起时,能形成连续而连贯的篇章(continuous coherent text)。预制词块在促进语言产出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把语言产出活动比做建房子的话,预制词块就像建筑用的水泥预制板。事先预备好的预制板可以大大减少房屋建筑过程中的工作量,加快修建速度。同样,预制词块可减少记忆单位,降低学习者的记忆负荷,使产出时的提取速度大大加快。相反,完全以单个的词为记忆单位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将付出多得多的时间与努力。

另外,由于词块的构成成分之间受到语法结构和语义搭配的双重限制,如果学习者进行语言产出时所提取的是词块,比起全部由自己造句,犯错误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从而大大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词块教学法主要关注培养学习者的词汇,即单词与单词组合的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置于语言中经常出现的较为固定的表达法上。这些语块随着我们对所学材料熟悉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使我们能够存储和使用更多的语块。因此,他认为语言教学需要培养对语言进行成功“切块”的能力。

词块理论在国内也不乏众多的支持者,提出运用词块(语块或语段)策略习得词汇的有陈光伟(2003)、夏惠君、王令坤(2005)、邓联健(2006)等,有关语块(词块、语段)在词汇习得方面的作用,严维华(2003)认为,语块教学对于减少习得者中介语的使用、改善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提高语用能力有帮助。邓联健(2006)认为,直接运用词块(预制语块)可以减少词汇习得者词汇产出性错误、提高产出速度。

2.2 概念理解

2.2.1 词块

词块是词在其线性组合中与其他词建立起的搭配及组合关系。然而,目前它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词块”这一语言现象,有不同的表述,如(lexical or patterned) phrases,language(lexical chunks),prefabricated language ( expressions),formulaic speech和routinized expressions等,起初的定义把词块描述成长度不同、但语法形式和意义较为固定的板块,包括多词词汇、较长的语块和可以填充的句子框架。这样,词块就是指那些“multi-word lexical phenomena that exist somewha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poles of lexicon and syntax,conventionalized form function composites that occur more frequently and have more idiomatically determined meaning than language that is put together each time”。简单来说,词块就是事先预制好且被频繁使用的多个词的组合,这种词汇组合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相对稳定的语用意义。

2.2.2 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

Ellis(1986)指出,我们大脑里的词汇可以分成两类,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消极词汇(passive vocabulary),又称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指那些在语境中能够被学习者识别和理解的,但是不能正确或灵活使用的词汇。积极词汇(active vocabulary),又称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vocabulary),指学习者能够正确理解、正确发音并能够在口语和写作中创造性使用的词汇。显然积极词汇是提高口语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关键所在。积极词汇的增多,会赋予学生满足感,增加学习信心,实现学习良性循环。

2.3 相关实证研究

随着词块理论的深入发展,研究者逐步关注其对词汇产出知识的促进作用。吉林大学孙壮岩在其硕士论文《词汇组块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005)(The Application of Lexical Chunks to English Teaching)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词汇组块法对二语学习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后测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前测,并且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地使用词汇组块,得出实验结论证实词块教学法对大学生来说是可行的。

隋晓辉(2006)选取了山东电子职业学院两个班的80名同学进行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语言产出能力明显优于控制班,这证实了词汇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流利和准确地道程度。

陈怡(2006)以115名一年级大学新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8个星期的词块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性教学实验。结果显示,词块教学法能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输入量并提高学生词汇产出质量。词块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词汇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

3 词块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词块理论自诞生以来引起了专家学者广泛的关注,为二语习得提供了新的视角。笔者认为语块理论为解决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瓶颈问题:词汇高输入与低产出的矛盾提供了突破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大量词块,在口语表达或写作时可高效、准确提取,减少逐词组织语言的难度,并且语言不是一个用词汇在语法框架内任意填充的替换表格,词汇的选择是受一定限制的。词块是词在其线性组合中与其他词建立起的搭配即组合关系词块往往代表着某种意义范畴,所以,用词块进行词汇教学便于词的归类,掌握词的搭配。要求学生把出现过的词块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学生以语块的形式组织语言,较容易建立顺畅的语流(stretches of language),有助于提高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并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产出的语言的地道性。语言输出质量提高,交际能力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提高。由于词块的概念已突破了传统上的单词、词汇的范围,它的作用已远远超过了词汇搭配等的范围,扩大到句子甚至语篇的领域。

基于大学英语一般采用大班教学,课程任务重,课时相对不足的现状,有些词汇学习策略,如Oxford(1990)归类的词汇学习策略中的社交策略(即指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交流中促进词汇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在语言产出中及时使用新学词汇巩固记忆,让学习者在反复使用中实现语义编码,巩固词汇深度知识,使单词进入长时记忆,加速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词汇的转化。对一般二语学习者而言,社交策略不失为高效的学习策略,但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社交策略过于费时,不适宜大班教学。相比之下,词块教学法操作性更强,只需教师改变词汇教学的关注点,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提供有意义的、能够理解的语言素材,让词汇生成在具体的语境中,更多地关注其语用功能,引导、鼓励学生留意词的搭配方式,把记忆中贮存的零碎分散的点滴信息形成较大的语块,并为学生提供相关语境从而让学生对这些“板块”结构进行大量的训练,让学生能从实践中感知语言中词汇的生成规律与作用。在语言的真正使用中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并逐步引导学生由孤立的单词记忆转换为词块法习得词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成为带动整个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发展的最佳突破口。

参考文献:

[1]Nattinger, J., Decarrico,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 Hove :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3]Nattainger, J&Decarrico, J.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Schmitt,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剑桥大学出版社,19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