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绪主人班会总结范文

时间:2022-09-07 13:08: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做情绪主人班会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做情绪主人班会总结

篇1

【刘彦老师:七年级系列主题班会

1. 新学期、新起点、新目标;2. 认识新规范,争做合格中学生;3. 安全教育;4. 自我风采展;5. 班级展望;6. 创建和谐班级,共建美好校园;7. 安全伴我行;8. 珍惜生命,安全第一;9. 我爱我班;10. 诚信与做人。

【王道玲老师:八年级系列主题班会】

1.走进中学校园;2. 我文明,我懂你;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 如何面对挫折;5.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6. 如何正确对待考试;7. 学会感恩,精彩成长;8. 我爱我的班集体;9. 做时间的主人。

【林海丽老师:九年级系列主题班会】

1. 新学期,我能行;2. 积极的心态,成功的一半;3. 梦想成真;4. 做有责任感的人;5. 感谢有你;6. 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7. 网络与我们的生活;8. 我们不早恋;9. 学会与人相处;10. 努力奋进,走向成功。

【陈静老师:高一系列主题班会】

高一上学期:

1. 启航,新的征程;2. 重新定位,悦纳自己;3. 学法知路径,学出我风格;4. 放飞梦想,点燃激情

高一下学期:

5. 我的班级我的家;6. 人际真情,用心沟通;7. 体会亲情,感恩父母;8. 对手与伙伴,竞争又合作。

【蒋欢老师:高一系列主题班会】

1.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适应”育德活动;2. 认识自我,做最好的自己;3. 规划人生,起航;4. 感受身边的爱,感恩爱我的人;5. 坚持造就成功――坚持精神的养成;6. 志愿者活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7. 青想;8. “角色转换”育德活动。

【李莉老师:高二系列主题班会】

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合格中学生》《我的中国梦》;2. 公民意识教育《法制教育―青春不能“倒带”》;3. 生态文明教育《讲文明,树新风》;4. 心理健康教育《我的情绪我做主》;5. 网络环境教育《谈网络的利和弊》。

【吴景平老师:高三系列主题班会】

1. 《高三,我们来了》;2. 《感恩的心》;3.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4. 《发扬校运会拼搏精神,迎接“市一诊”》;5. 《播种行为收获命运》;6. 《人应该怎样去学习生活》;7. 《十八岁成人仪式》;8. 《百日誓师》。

工作室成员共同讨论出从初一到高三的主题内容,而我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开展了分组合作,全班参与,自主选题的模式。

【案例】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秒钟》班会课学案

班会课背景:

1.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差,自习课效率低。

2. 生活中,做事总是慢半拍,个别同学经常迟到,时间观念不强。

3. 个别同学觉得时间很多,存在先耍后学的思想,每天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班会课目的:

通过展现生活中的浪费时间现象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采取讨论的形式,把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从中找到改正的办法,并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班会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做问卷调查,准备小品表演。

班会课形式:

视频引入式、小品演绎式,启发讨论式

班会课过程:

[问题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时间的问题:时间是什么?有人说时间是金钱;有人说时间是知识;也有人说时间甚至是生命。那么在同学们眼里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请欣赏小品《周末》。

[问题探究]

问题1: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几位同学计划不能实施呢?你有没有较好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呢?

问题2:谈谈你在管理时间上的心得与体会吧。(可以是自己总结的方法,也可以提出困惑与问题)

反思问答:自己的时间去哪儿了?

问题3:同学们,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浪费青春了,趁着年轻,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来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合理安排时间方法总结]

我们不妨这样做一下:我们应该把最重要的时间用到最重要的事情上,A指重要的事情,是与你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实现密切相关的,也就是凡是有价值并且有利于你实现人生目标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事情。

温馨提示:

1. 太多事情拖到最后关头做,焦虑值会很高;

篇2

一、选题――宜小不宜大

主题是班会的中心,只有选好主题,才能开好班会。班主任必须经常了解本班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选择那些具有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教育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来组织班会,才能保持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和八年级的学生谈理想,让他们观看全国重点大学的图片,让他们确定自己的目标,与同学交流怎样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主题要有针对性。主题要尽量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设计班会主题,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综合化,用来反映比较丰富的内涵。例如我们一直说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这个范围有点儿大,但我们组织的“让不撕纸成为习惯”就比较具体。做班主任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形式――宜新不宜旧

在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单一说教式。这样才会有时代气息,易为学生接受。下面提供两种方式供大家参考。

l、引入多媒体,加强直观效果是现在常用的形式,作用不可低估。现代社会到处充满了诱惑:五光十色的电视、电影节目,五花八门的电子游戏、杂志无不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只用干巴巴的说教来进行教育,则很难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录像等能带领学生到不轻易到达的地方或重温过往的历史;通过计算机能让学生快速地获得大量信息;通过音乐能喧染气氛,触动学生心灵最深处,达到活动的。据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50%,如果视听结合起来记忆的内容达到65%。因而正确使用多媒体工具能够促进学生接受观点,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每周都会围绕主题,精心设计课件,力争让学生受到感化。

2.借鉴体验学习,主题班会也应让学生学会感受,避免空洞说教。让学生喜闻乐见,全员全程参与,感受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同时可以避免一堂班会只是少数“活跃分子”的才艺展示,大多同学只是“陪客”、只当“观众”、只“拍拍手而已”的尴尬,避免了主题班会的“主体”只面向了少数“精英分子”。主题班会的体验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触、有感可发,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班会的实施过程中,活动形式要创新,要科学,要把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溶入其中,教育的生命力必定鲜活。

三、结果――宜深不宜浅

篇3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有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凸显了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和生成性,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观察和感悟,因此,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目标低下,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预测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以及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例如讲授《磨砺坚强意志》一课前,教师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布置学生完成,问题如:“是否制订计划常常因为主观原因半途而废?”“是否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没有认真思考就立即想向别人求助?”“是否只要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无论它重要与否,参与或完成的积极性都不高?”“在体育课长跑时,觉得跑不动,是否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是否总是喜欢找各种理由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等。通过这种形式先了解全班学生的意志状况,并把结果统计后用表格的形式通过投影展示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有时我们的意志比较薄弱,需要自觉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以调查为切入点,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然后教师适时抛出问题:“我们如何磨砺坚强意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又水到渠成,顺利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随着课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深入,思想品德教学倡导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走近学生的心灵和生活,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给学生最真切的感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比如在教学《生活需要宽容友善》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小品“公共汽车上的冲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同时感悟做人的真谛,懂得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这样学生通过观看,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还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获得的感受是真实有效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生活处处是课堂,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和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又锻炼了实践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

三、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教师和学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师生之间应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激发,才能自主参与课堂学习,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做情绪的主人》一课为例,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间以话家常的方式,围绕“为什么要做情绪的主人?”“怎样做情绪的主人?”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从中领悟学会调控情绪的重要性,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教学评价时,应以激励为主,对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进行正确恰当的评价,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对或错来评判,应对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点评应以激励为主,但凡学生有点滴进步,都应及时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尝到甜头,体会成功的快乐。有时候学生回答得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适当进行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自己纠正不足之处,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62-01

有些班主任,虽然每天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事无巨细样样管,但因忽视了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因此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造成班级涣散的主要原因。这种将学生作为单纯管束对象的班主任工作态度和办法,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需要,急需要改革与创新。要把班级管好、搞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班主任必须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把班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是主体意识复苏的大气候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求实、求索、求真。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的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学生才敢于发表各种见解,才能将个体的主体力量充分地释放出来。本学期以来,我一改过去的程式化模式的主题班会,采取“主题班会——小标题讨论”会的形式,效果甚佳。具体做法是:

1、根据班务工作计划,针对不同时段的工作重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拟定班会的主题,下设若干小标题,提前告知学生(先思考、准备);再安排好学生主持并事先培训;

2、班会由学生主持:先小组讨论、交流(4~6人一组),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人人轮流当代表),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可以是发言、演讲、辩论、讲故事、演小品等多种形式;

3、学生评价、教师点评、主持总结。例如:为了使学生明确班级奋斗目标,我拟定了《遵规守纪,共建优秀班集体》的班会主题,预设了如下供学生讨论的小标题:

①中学生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有哪些?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和纪律?

②我心目中的优秀班集体是什么样的?我们班在哪些方面已达到了,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应该怎样改进?

③我的表现好的方面有哪些,对班级有哪些贡献,不足的方面有哪些,我准备怎么改进?

④我对××同学的××事的看法是什么?我建议××同学今后应当怎么做会更好?

⑤我和同学的关系如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是怎样处理的?当同学违纪时,我是怎样对待的?我感觉我做的是否适当?怎样做会更好?

⑥我与老师的关系如何?准备怎样亲切相处?我建议××老师今后在××方面怎么做会更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⑦我喜欢怎样的同学?希望同学今后树立怎样的形象?

新颖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小标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人人都能参与(即使是学困生,也能作简短的发言)。切合实际的讨论,提高了思想认识,如在谈到班级还存在的问题时,同学们惟妙惟肖的模仿、符合情理的夸张,激起了大家对那些不良行为的鄙视,既活跃了气氛,又达到了影响学生主动改进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智力背景是主体意识成长的良性土壤

所谓班集体智力背景,通常是指一个班集体具有的知识经验、智能结构、思维方式以及集体在智力活动中的情绪、态度、气氛等等因素的有机综合。一般而言,班集体良好的智力背景表现为四个特点:1、丰富的知识、经验背景;2、多样化的智能结构;3、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4、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态度和气氛。培养和发展班集体良好的智力背景,对优化班级教育、教学、生活过程,促进班集体及其成员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班集体的智力背景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班主任作为教育者,要注意积极创设集体学习活动中的挑战情境,通过引导集体在解决具有难度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任务中,充分发挥和发展集体的智力背景,及时强化班集体智力生活的成功体验。 比如,在数学课上学了一个难度不太大的知识点后,我就让学生自己拟题,互相检测,这样要想拟出有水平的试题就得把握该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易错的地方,这就督促学生总结梳理该知识,使之系统化,同时互相检测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扩大了他的知识容量,在这整个互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收获颇丰,真正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这样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增强了主体意识,培养了主体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三、激励是主体意识激发的催化剂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