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09:54: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80%的学生拥有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10%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的玩意儿了,已经普及化了。大学生的消费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二、使用哪个牌子的手机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最喜爱的品牌是诺基亚,40%的人使用的是这款手机。很显然,诺基亚占据了绝对领先的位置,与其他品牌拉开了不小的距离。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爱立,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重点;第三位是三星,三星虽然拥有高技,接着是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品牌,波导是唯一进军一线阵容的国内品牌,tcl紧随其后。
三、质量、服务最好的品牌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知名品牌的企业产品质量普遍表示认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形象较好,消费者认可度较高。国内外品牌在这方面差距较小,国外品牌只是个别产品的认可度高于国产品牌。国内品牌中波导成绩斐然,但拉开其他品牌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排名中,tcl、夏新、联想难分高低。
四、选择手机考虑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日常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另外,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他们对手机的外观款式要求也较高,其次是多铃声,大容量的电话本,彩屏,双屏。娱乐方面有游戏,gprs上网,播放mp3,可更换外壳,红外线接口等。
五、目前使用手机的价格
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读者的手机价格在800--1500,大学生购买手机还是以实用为主。只有10%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800元以下的手机,也有部分消费者购买1500以上的高价位手机。
六、在什么时候拥有自己的手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手机的价格下调,使不少大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手机,50%人开始在上大学的时候拥有自己的手机。但是获得手机的途径中家人购买的占45%;自己购买占51%;朋友赠送占3%。以上调查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能够满足他们的额外消费。
七、购机地点
二、 调查对象:市大学生
三、 调查时间:2018年8月01日——2018年10月8日
四、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网络问卷的优点:
1. 提高效率,减少调查工作量。
2. 调查对象更具随机性。由于是在网上答卷(设置了的是梅州ip),回答我们答卷的大学生朋友人数最后达到了2350人。这个数字是由调查页面自动跟踪生成的。
3. 数据统计便捷。我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数据统计页面,对调查数据进行自动的跟踪统计,主要有人数统计,占同类选项百分比统计等
六、调查方法:
1. 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本人进行制作成电子版调查问卷。
2. 电子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我朋友租用的虚拟主机空间。
3. 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二是在论坛上信息,让论坛上的网友帮忙回答
4. 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 撰写调研报告
七、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2350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来自梅州市一所高校,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我们小组的营销建议。
1. 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80%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23%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15%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 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质量
选择手机时, 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31%,外型19%,价格18%,功能8%,品牌11%,售后服务9%,广告宣传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日常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关键词: 手机 使用调查、 外显因素 、主观因素、 调查显示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而大学生也作为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两者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
实验程序:
调查人员在20xx年5月26日晚 随机选取 在宿舍有空的同学,请自愿辅助调查的同学 填写自制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本问卷主要 是手机相关问题16道选择题)
结果:
本研究一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 82 %.对问卷原始数据大致归类后, 经统计计算百分比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相对奢侈的消费品,手机正为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所拥有。 在对我校100名同学的调查中,60%的同学在大学才开始使用手机,20%在高中就开始使用。并且几乎所有同学的手机都是由家人购买的。手机使用调查报告显示,同学对手 机要求及功能消费主要有:
1) 外显因素 : 大多数同学都购买品牌机,即诺基亚、索爱、摩托罗拉、三星等!由于科技日新月异,不少小产家也加入到市场的竞争中来,很多以其廉价,“功能全”等因素吸引消费者,但从质量上看,小产家的产品在科技质量保证上始终不如大品牌。调查显示,32%的同学注重手机的功能,34%的同学注重手机的外型,21%的同学注重手机的价格。这也就是同学们宁挑贵的不买烂的,始终支持大品牌的原因。在调查中显示:50%的同学选择诺基亚这一牌子!近几年,诺基亚公司以其产品:质量好,外行美观,价格适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 外显因素 中,同学们选择手机的价位在1000-2019居多,多和弦铃声,彩屏,带摄象头,也正是这价位手机的特点,很多同学也选择了其他功能,市场也推出了附带 MP3的手机,由于电脑的普及,高内存手机的产生是社会趋势!
2) 主观因素: 在调查报告中,手机服务商主要有:移动、联通、电信。有人说,大学就是动感地带,这也就决定了很多同学选择了移动,短信息包月。主观因素调查报告中,80%的同学选择移动,其中 30%的同学开通GPRS,GPRS 是移动公司推出的一种可以用手机上网的服务,调查显示,开通GPRS的同学主要用于Q聊或看文章图片。而相对大多数同学也只是了解有这样的一个服务! 由于大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购买手机的费用来自于家长的支持。大学生属于纯消费群体的社会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手机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56%的同学每个月手机费用大概在50以上100以内,仅有7%的同学月手机费用超过100元!71%的同学选择包月送短信套餐服务,6%的同学选择单向收费,8%的同学选择免月租。对于手机交友,74%的同学还未试过,对与网上通过手机缴交费用的服务,调查显示78%的同学认为不好,不安全。的确,不少网址都套了陷阱,以前就有些同学尝试,结果在无意中多了很多付费的项目,导致换卡换户。在手机使用调查中,73%的同学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是发短信,21%的同学用于打电话。由于手机更新快,追求时髦的人总会频频更换手机。在对我校同学的调查中,多数同学更换手机都在一年以上,只有13%的同学一年换一次。当然,这些都是由我们学生共有的性质决定的,家庭背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以上统计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与购买不再是盲从,而是自主的选择,随着认识的加深,对于“新潮”的追随比起改革初期显得理智、透彻,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统一!科技的发展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手机这一科技产品在实践中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品牌上的选择则是各自需求,品牌的建立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质量与信誉的结合。大学生 属于纯消费群体 的性质决定了大学生手机的购买与消费。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由于人们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使得生产产家不断开发新产品,手机的功能,外观在不断的完善。大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也相对提高,为适应社会主流,科技不断向前发展,手机的使用不再是单单的打电话,90年代的手机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社会发展着进步着,实践证明了手机这一科技产品为人们开发利用,并将随着社会进步而前进。
附: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一.选择题
1. 你在什么时候拥有自己的手机?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2 .现在使用哪个牌子的手机?
A. 诺基亚 B. 三星 C. 摩托罗拉 D. 索爱
E. 松下 F. TCL G. LG H. 西门子
I. 飞利浦 J. 波导 K. 其他品牌
3 .你获得手机的途径是?
A. 家人购买 B. 自己购买 C. 亲朋赠送 D. 其他途径
4. 你选择手机着重哪方面?
A. 外型 B. 功能 C. 价格 D. 其他方面
5. 您的手机价格:
A. 1000 以内 B. 1000-1500 C. 1500-2019 D. 2019 以上
6. 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手机应该有以下哪些功能?
A. 多和弦铃声 B. 播放 MP3 C. 彩屏 D. 其他功能
7. 是否开通过 GPRS ,主要用途?
A. 是,没什么 Q 聊而已。 B. 是,看些文章图片 C. 听过但没用过 D. 其他
8 .每个月的手机费用大概是多少?
A. 50 以下 B. 50 以上 100 以内 C. 100 以上 D. 没留意过
9 .你的手机 SIM 卡是什么公司的?
A .移动 B. 联通 C. 其它
10 .你多久换一次手机?
A. 一个月内 B. 半年 C. 一年 D. 一年以上
11. 在手机质量方面你最注重什么:
A. 信号灵敏 B. 实用省电 C. 功能齐全 D. 其他
12. 你的手机一般用途是?
A .发信息 B. 上网 C. 打电话 D. 当时钟
13. 是否有试过手机交友?
A. 有,经常 B. 有,偶然 C. 无试过 D. 不知道有这种服务
14. 喜欢哪种话费优惠?
一、理论回瞻及样本特征
(一)相关理论回瞻
1、早期的媒介依赖理论
媒介依赖理论是由德弗勒和鲍尔・基洛奇在1976年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实现他们的目标。媒介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种新的媒介在社会站稳脚跟后,人就会与媒介之间形成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双向性质,但相互依赖中较强的一方是媒介,他们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控制着人,“人越是指望收到有用信息,只要他们还没有失望,他们的依赖性就越强烈。”①
2、“使用与满足”理论
这个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②
3、有关手机依赖的国内研究现状
(1)车基金会2006年6月发表《台湾学生使用移动电话调查报告》,其调查对象包括岛内2242名小学生(五年级以上)和大学生,调查显示近7成学生有手机依赖症。③
(2)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一个学生课题组完成的《“短信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手机依赖”的定义是: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④
(二)样本特征
本研究在兰州四所高校――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成因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了400份问卷,每所大学各1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98份。所有有效问卷数据录入SPSS11.5进行分析,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样本性别构成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在所有的样本中,按照各校专业比重大小进行抽样,理科和文科的样本总数为73.7%,其他还包括工科、医学、农学、艺术和体育;在年级的样本中,大二(26.1%)和大三(26.1%)选取的样本数最多,考虑到大四的学生大多离开学校去实习,所以它的比例最小,占样本总量的22.6%。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所处的年级与手机使用状况
我们的调点是针对那些已经使用或正在使用手机的大学生展开,对他们使用手机的年限做了四个答案的设计:一年以下、一年到两年、两年以上到三年和三年以上。经过计算这四所大学的学生手机使用年限大都集中在一年以下和一年到两年之间,再通过与年级的交叉观察频次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大一学生使用手机大多集中在一年以下,大四学生使用手机大多在三年以上,与此相同,大一学生使用手机在三年以上的仅仅有6人,大四学生使用手机在一年以下也只有14人。
2、大学生个人手机使用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90.8%的大学生使用一部手机,同时也有8.8%使用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究其原因,我们参见表1。
3、大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与每月手机话费
在这里我们提出假设,认为大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控制每月手机话费,然后采用卡方来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因为表2中的Chi-Square=132.619,df=20,查表得到明显水平的Significance=0.00005<α值0.05,所以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与“每月手机话费”有关。
再来通过表3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在300元以下和300到400元之间的生活费,他们的手机话费主要集中在一个区间内,也就是在50元以下;生活费在中间的两档的,手机话费为20到100元;生活费在601到800元和800元以上的大学生手机话费主要落在了50到100元之间,在这一档上也有近45.3%的手机话费在100到150元的。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
1、基本依赖情况
在此我们设计了一些隐蔽性的问题,如图4、5、6所显示:大学生的绝大部分“经常”会在出门前确认自己是否带手机,如果发现没有带会“立即回去取”,通常在“手机快要停机时”就去交话费。
2、基本功能上依赖的情况
作为手机的基本功能:电话和短信,我们想知道大学生对哪一种功能更加依赖,因此设计了以下的问题。(见表7、8)
3、手机依赖与社会生活
我们针对这一结论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家庭关系做了一部分问题的分析。其中问到:“手机的使用是否减弱了您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欲望?”有81.2%的大学生的回答是使用手机没有减弱与他人的交流欲望。为巩固这个问题的答案统计,我们接下来又提出:“手机的使用对您的人际交往圈有什么影响?”时,有高达66.6%的大学生选择了“扩大了交往圈”,仅仅有5.0%选择了“缩小了交往圈”。
四、结论
(一)受众特点
在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中的大部分人是从上大学才开始使用手机的
正如前面所述,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年限与年级基本成正比例的关系,年级越低使用手机的年限就越少,这说明了大学生在步入这个与自己接触的社会文化不同的大学时,他们急需要一种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手段,手机很自然地成为了其间的中介,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扩大了受众(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圈;再者,在远离家庭的呵护下,不仅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渴求与亲人的联系,同时亲人们也需要利用手机与自己的孩子进行近距离的接触。
而且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高达80.2%的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手机成为了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2、手机基本囊括了大学生所需的所有功能
以前学者研究的结果显示:短信的隐蔽性和自由的特点,避免了直接交流的尴尬;其价格便宜,符合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它的多种形式(包括声音、图片、彩信等形式)更是满足了大学生的口味。大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短信一族”。⑤短信功能已经成为大学生手机依赖功能的一个构成部分,但与接打电话功能相比较而言,它还不是学生最依赖的功能。
我们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附加功能的调查中发现,在基本功能不改变的情况下,手机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必需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机内含闹钟、MP3和MP4、游戏、记事本和备忘录、照相机和录像机、电子字典、录音收音、蓝牙红外、WAP上网等等。只要拥有一个多功能手机,不必再买其他电子产品去浪费钱财,而且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这就更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3、大学生手机话费消费观念与生活费多少有关
手机话费的多少与生活费基本成正比例关系(见表3)。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中,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根据生活费的多少进行手机话费消费的,很少有“只打电话,不吃饭”的学生,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没有失去理智地完全依赖于它。
(二)手机依赖特点:
对于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说成了一种“病症”这个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不是什么病症,这种依赖是正常与合理的依赖,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
首先,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现象是存在的。如图4、5、6的结果显示:对手机依赖性已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了。大学生接触手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要和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根据“使用与满足”的理论,我们可以推出:受众(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期望是促使手机依赖行为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大学生与外界联系与传播信息,就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食欲来挑选饭菜。在这个“餐厅”里的主角是学生,手机只是为学生服务的。
其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是良性的依赖。在我们推理出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确实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得出这种依赖并没有影响到大多数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在学习中,譬如在上课时,学生的手机状态有76.0%处于振动状态;一旦接到电话,他们的处理方式也大都是“挂掉,发短信说明并询问”和“挂掉,不予理会”共占73%,这个数据说明手机并没有影响到教师的授课和其他同学的听课情况。这些调查结果都反映出了:大学生并没有沉浸在只有手机的世界里,失去理智。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更多的是对于手机功能的依赖,而不是对于手机本身的依赖;这种依赖是具有合理性的,不能将其称为“病症”。
参考文献
①谢新洲:《“媒介依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4月。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台湾学生七成有手机依赖症》,《北京档案》,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