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德育工作者事迹范文

时间:2022-07-17 12:31: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优秀德育工作者事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优秀德育工作者事迹

篇1

二.建立自主管理模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民主平谐的教育氛围,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作为教师要把教育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于是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从上网上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革新教育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推行班级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去,总是认真设计班会活动,结合班级出现的问题,确立主题,再让学生进行讨论,让班会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进行。这样一种自主管理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奇效。同样我从“不歧视差生",而是关爱我他们、了解他们、引导他们。常常会有学生来向我 倾诉心中的喜悦和烦恼,我 经常只作一个善意的倾听者,适时地给出一些仅作参考的建议,我从不轻易地给学生的行为下一个结论,我 坚信,对于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我 坚持用微笑的阳光来感化学生。越是对后进生,越是少批评。我始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老师们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因为我一年如一日都这样做,所以我所带班级学生凝聚力强,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气氛浓厚。被学校评为“文明班集体”

篇2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29—01

长期以来,我们德育工作者总认为在教育中没有好的素材来影响或教育、感化学生,故而千方百计找一些关于英雄人物事迹的书籍或影碟组织学生学习、观看并写心得体会,进而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这样做对于学生的德育会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学生总觉得所学的英雄人物事迹距离他们太远,无从学起,而且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对于学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并非教育者所想象的那么强。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应着眼于现实,着眼于身边事例,注重从小事做起,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教育,这样教育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一、寓德育于日常生活中

学生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德育活动应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点滴入手,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我们始终要求教师或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从细微处做起,从小事上下工夫。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渗透德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如,我们每年开学对学生进行常规整训活动,从学生的队列队形的训练到内务整理,对学生的站姿坐相、衣食起居、待人接物、卫生习惯等进行一次耐心细致的训练,通过整其外形而统其内神,同时号召全校老师学会关爱每一名学生,学生生病了,我们老师会及时送他们去医院;学生没钱吃饭了,我们老师就会动员大家共同周济。我校某生,由于父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双亡,家中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和他相依为命,家里确实困难,当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校长、团委书记和班主任及时进行了一次家访,几位老师家访后在一次教师会上动情地说:“没有想到我们学生中会有如此困难的家庭。”随后在团委的倡议下开展了全校性的献爱心活动,为其筹备了1500多元的上学费用,解决了该生的后顾之忧。从这些小事中我们逐步教会学生学做人、学做事。

二、 寓德育于具体活动中

1.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假期走家串户搞社会调查,写诸如“农村近几年的变化”、“读书的好处”、“他家贫穷的原因”、“怎样发展我的村子”等专题调查报告,开学由班上组织评选上报优秀的调查报告,由团委和政教处牵头进行表彰奖励。这既让学生关注了现实、体验了生活,又培养了学生坚定求学的意志。

2. 开展诸如文艺汇演、运动会、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主题演讲会、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了锻炼。

3. 创设情境感染人。在平时,我们千方百计适时地创设某种情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体验一种激动、一种肃穆、一种庄严、一种快乐,从而陶冶性情,美化心灵。每周升国旗的时刻,那就是庄严和肃穆的时刻;教师节、国庆节等各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运动会开幕式都是让学生快乐而激动的时刻。我们应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向学生印发诸如“国庆节的由来”、“教师节的由来”等书面材料,让学生在兴致正浓之际,不自觉地获取相关知识。这些教育形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进入某种境界、产生某种激情、受到某种感染,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进行了传统美德教育。

4. 开展“好学生、好公民、好孩子”评选活动。我校提倡学生在校要争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力争做一个好孩子,在社区争做一个好公民,在学生、老师、家长及社区代表的广泛参与下各班进行评选,对评选的好学生、好公民、好孩子要有主要事迹书面上报学校,学校再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表彰奖励。

三、 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中

篇3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学生德育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这些工作考验着我国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考验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师只有自身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德育工作中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若教育工作者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就可能出现偏差,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树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任务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不仅要加强学生道德体制的建设,还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进行监督管理。

二、优化教师队伍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做新时代的学习型教师。时代在发展,社会上的新鲜元素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影响着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面对社会的发展和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道德教育的最新动态,不仅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还要学习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精髓。

2.加强学校与外界的交流。学校要积极了解一些成功的德育工作者,并且聘请他们到学校为学生和教师做思想道德教育讲座。他们的工作报告、工作经验、教育思维方式及不同的教育视野,都能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的灵感。当然,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一位美国教师这样为学生分析《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的继母对自己女儿和灰姑娘的态度不同,说明灰姑娘的继母非常疼爱她自己女儿,是一位好母亲;从灰姑娘十二点准时跳上马车回家,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通过仙女、狗、老鼠的帮助,灰姑娘才得以参加舞会,告诉学生人是不能没有朋友的。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训。可以采用老人带新人的方式,让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选择资历较深、努力进取的优秀教师或者班主任,以他们高尚的师德、优秀的敬业竞争为青年教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实现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4.建立健全激励体制。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认真学习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新知识,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道德教育科研机制。要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中学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合理、科学。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1.书本育人。书本育人是我国最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书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2.行为育人。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言行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学习精神、不耻下问精神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都比较大。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劳动模范的故事,如不论刮风、下雨都勤勤恳恳打扫校园的清洁工、在盛夏坚守岗位的交警等。这些具有崇高敬业精神的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道德课。

3.规范制度。中学阶段,学生有《中学生守则》等制度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对他们产生一定的约束。学校可制定一些有效可行的规章来控制学生不正当的言行,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行为观念。在德育工作中,对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要加以表彰,对行为举止相对较差的学生要积极地对其进行辅导。此外,还要为学生讲解一些法律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的法制社会,形成以法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的意识。学校可以聘请公安机关人员或者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演讲,讲解社会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净化学校周边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清新优美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心旷神怡,贴近大自然的校园环境更容易让学生心情舒畅,简单朴素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学生的内心变得简单朴素。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优美、整洁的学习氛围。

5.在实践中育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光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渊源;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了解烈士们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展览,培养学生科技兴国的意识,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科学技术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更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如组织学生清理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帮助交警管理交通秩序等。

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下,人们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化。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篇4

一、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德育网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首先抓德育队伍建设:一是抓领导班子建设,使其发挥“龙头”作用。弘扬“三个精神”(协作精神、实干精神、奉献精神),落实“两个服务”(为教师搭设成功舞台服务、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服务),真正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二是抓教师队伍建设,使其发挥“引领”作用,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选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学校制订了《师德考评细则》,建立了奖惩机制,实行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了学校德育工作。三是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决策网络。学校成立了一支以校领导、班主任、少先队、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在学校内外形成了齐抓德育工作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德育工作的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它可以激发师生的内驱力,对于师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从点滴做起,让校园充满文化底蕴,达到了“墙壁都说话,无处不育人”的效果。

2004学年起,校际之间人员流动,学校根据实际适时提出了“三和”,即:和气、和睦、和谐;“四注重”,注重在群体中的形象和影响、注重在交往中的坦诚和友善、注重在工作中的自励和创新、注重在利益上的理智和淡泊。有效地缩短学校各种关系间的“磨合”期。2007年布局、调整、合并学校,我们又及时推出“三讲”:即: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四学会”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守信。从学校文化环境的变化中,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大家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文化品位、内涵、气质和修养。

三、以课堂为主体,丰富德育内涵

为了确保课堂德育主渠道,学校明确规定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门课程都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其中。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唱《国歌》时,学生明白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过程及它被定位国歌的意义。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唤醒了学生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尤其当学生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美好家园的决心。

四、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

范》《凤泉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抓住“礼仪、安全、学习、生活四种行为习惯”不放松。我们构建了总体培养目标:分为“阶段培养目标”“年级培养目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一是每学期用一周时间教学生熟读背诵《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利用国旗下讲话宣讲文明举措,利用班会组织学生人人发言。二是在校门口设立学生礼仪岗,选出榜样学生轮流值周行使礼仪示范,与进出师生来宾互致问好;在校园主要位置设置监督岗,制止乱扔纸屑、乱扔果皮、乱讲脏话等不文明行为。三是定期评选“文明之星”。学校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把品德优秀、文明守纪、习惯良好、事迹突出的典型学生评为“文明之星”,大力表彰,广为弘扬。

五、诵读古典名著,提升人文素养

篇5

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社会未来社会面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作用。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关注国内外的时事大事;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强、自立、自信意识;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上述种种现象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

一、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观

不同的德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德育手段,造成不同的德育效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就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念,其核心就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德育思想,以便不断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充实我们的德育实践,使德育不仅有中国特色,而且能够走向世界,既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又能使人得到心灵的净化。

(1)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也是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期间学生既受到来自学校内部的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也受到来自学校外部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教育;而且,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践教育。可以说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事物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念,才能使德育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才能不断地以优秀的、丰富的德育信息充实德育内容,快速培养现代人才。

(2)树立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现代德育观。从一定程度上讲,德育是通过塑造人的精神来展现社会风貌的。因此,德育必须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教育使青少年具有与现代化建设相一致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具备现代人应有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理解、尊重青少年,重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尤其要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树立分层次教育的系统性现代德育观。青少年的思想觉悟有层次之分是一个客观现实。这是由现阶段的经济、文化状况所决定的。它要求德育必须要区别层次,因材施教,使处于不同思想层次上的青少年都有所提高,以缩短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水平与德育要求的差距,增强德育亲切感、真实感,突出德育的系统性、科学性、真理性,增加德育的现代色彩。

二、构建德育目标体系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现代德育,它同样要促进人的品德充分地、自由地、独创地全面发展。因此,现代德育就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开启人的智慧,不断地挖掘高品位的人脑资源,并将知识内化为人自身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情感等,诸如理想、道德和责任感、同情心等,促进和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平衡,乃是现代德育的重要目标:品德认识、品德实践能力和自我品德修养能力的培养也应成为学校德育目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

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高瞻远瞩,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工作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要抓好德育的“双基”教育。《学生守则》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作为重点。只有抓好品德养成教育,才能把如何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2)充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必须改革,要使学生认识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的统一,教育学生在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创造精神财富。德育内容必须体现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坚持优良传统教育。进行国情教育,不能只讲地大物博的一面。必须使学生明白,由于我们人口太多,人均占有资源不多,因而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反对不顾条件的高消费。同时,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艰难创业的事迹,学习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篇6

学校确立了以陶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刘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为组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开学初,大队委组织大队委员开展竞争上岗。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德育工作档案制度,学校重大事件快报制,完善德育先进班集体,个人评比制度,使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班主任建设,促师德师风建设

篇7

学校确立了以陶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刘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为组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开学初,大队委组织大队委员开展竞争上岗。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德育工作档案制度,学校重大事件快报制,完善德育先进班集体,个人评比制度,使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班主任建设,促师德师风建设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班级配置了配班老师,并为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职责填好《班主任工作手册》、通过每周的常规训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中队活动、晨会课教育,强化班集体建设。注重特殊学生的帮扶,作好成长记录。通过班主任沙龙,交流身边的育人故事,总结良好的德育经验,挖掘树立优秀的德育典型。在每期的家长学校中,让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到师德师风的评比过程中,填写好反馈表和问卷调查表。

篇8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开学初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本年度,我们利用开学前教师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十不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五星级学生评选》的实施细则等,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在开学之际,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日常常规行为,让学生明确学校德育常规要求,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当中来,夯实我校学生和班级的“常规养成教育”,德育处开展了“常规行为训练周”活动,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二、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坚持以思品课为德育主要课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坚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三、创设活动载体,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1、抓好养成教育,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全方位,多渠道,强化了养成教育,本年度,为突出我校的德育主题,我校继续开展了“五星学生”评选工作,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文明之星”为引领,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继续强化了“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纪律、两操、行为习惯及爱护公物等内容,每天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中秋节开展了“手抄报”活动,让学生用彩笔献上自己对节日的祝福,“九月十日”教师节进行感恩周活动;“十月一日”国庆节,组织少先队员走进文庙和三苏,感受祖国文化的独特风情。十一月份,开展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养成孝老、尊老、爱老、敬老的美好品行。十二月初,举行了冬季体育运动会。通过召开体运会,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的师生陶冶了品质,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养。

3、环保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组织开展以“爱护校园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班会,学生和老师一起清扫卫生死角,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4、精心布置宣传阵地。继续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板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宣传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法律知识、先进人物事迹等,每月进行一次板报评比,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通过评比活动,使板报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多样化。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每天广播站定时播音已形成我校的特色。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四、继续积极开展班级常规量化评比工作。

1、本学期德育处继续以评选“五星级学生”、“先进班集体”为主要抓手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评选“五星级学生”方案,是我校落实养成教育的一项举措。内容融合了学生学习习惯、文明养成习惯、艺术修养等方面,学生一日卫生、仪表、课上课下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悉数在内。本学期德育处更是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并要求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五星级学生”评选变为激励学生正能量及教师班级管理、教学的主要途径。一学期来,通过“星”与“卡”的有机结合,增加了“五星级学生”评选的情趣。小学部德育处对班级开展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与抽查,为了督促各班把此项工作做好、做实,我们还进行了入班实地检查与询问。与此同时我们依据附属活动“28天,我们一起见证”, 要求每月各班都要评选出五星代表,并把他们的典型事迹及照片悬挂在班级外的展板处,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了升旗仪式的时间为各星代表颁发奖卡以及佩戴星牌,通过这样的做法树立了典型,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而且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思维品质、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地提高。在全校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不断的追求中,学生得到了不断的激励。

2、继续设立“红领巾执勤岗”,坚持学生自主管理与学校巡查、纠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班级常规行为检查工作,同时德育处每天在黑板上反馈各班成绩,每天下发各班扣分及不足情况明细单,并利用锦旗的形式表彰优秀班级,对于执勤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处定期召集执勤生会议,梳理及时,分析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比的公正性。

五、工作的不足与反思:

1、工作的计划性不强,工作还不够细致。

2、与班主任的沟通不及时、不到位各项工作、活动的反馈不及时。

3、工作的思路狭隘、创新性不强、

4、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5、、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3、抓好班主任“老青帮带”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篇9

作为培养未来医疗卫生行业专门人才的医学院而言,怎样培养出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人才,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状况现状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德育教育形式主要分课堂形式与非课堂形式。

1.课堂形式

这种教育形势最为普遍,即教师在课堂以理论形式讲授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与特邀授课教师是医学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传授内容偏重理论层面。思想政治课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形成和树立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辅导员作为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日常德育引领与指导者,偏重于通过形势政策讲解和学生管理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可以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熟悉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成长关键期起到重要良性作用。以某时间或某重要时间段节点为契机,邀请一些学科领域内的著名学者与专家作报告,谈经验,一方面可以对国家医疗制度新动向有所把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医学院校大学生掌握学科动态,结合就业实际,及早做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一切准备。

2.非课堂形式

该形式为非传统形式,但教育效果良好,旨在充分挖掘学生主体的创新性与自主性。这种形式寓教于乐,丰富多彩,抛开了课堂的约束,学生喜闻乐见,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青年志愿者活动:如在每年的雷锋月和志愿者服务月,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动员学生参与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扶残助残、义诊或关爱民工子女等,帮助医学生培养“医乃仁术,大医有德”的精神,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深刻理解并践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学生讲堂:如定期举办道德讲堂,让学生自行选择活动内容,利用唱一首歌或看一部片等形式,结合专业,结合身边的事和人,在讲堂上谈认识,谈思想,带动同学共同思考,共同提高道德修养。重要活动:例如利用每年的重要节日,举办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河西学院医学院2013级251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综合各班团学干部的访谈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被活动”的情况更是高达80%,其主要表现在出早操、点名、团学活动会议繁多、议程繁冗复杂。在梁栋等相关问卷调查中显示,70%的学生认为关于医学人文素养相关课程过少或甚至没有。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医学院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

目前,医学院校虽然都重视德育工作,提出“德育为首”的思想,但实际情况是因为德育效果是长期的、隐形的、无法做到立竿见影,所以从上至下并没有真正的将德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做到统一安排,统一实施。

2.德育团队结构不科学

国内医学院校的德育团队就团队结构方面而言,普遍没有形成科学专业的、梯队合理的学术团队。(1)辅导员普遍年轻,从事德育教育时间短、方法少、专业匹配性较差。相当多的医学院校辅导员没有医学知识背景,学科规律把握不够,临床经验欠缺,对医学生的学中、实习、就业一揽子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能力与作用较弱。(2)医学专业教师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普遍性较低。有调查结果显示,93.6%的医学生认为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医学生学业及品德养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德育团队偏年轻。不管是辅导员还是思政课教师,普遍都较年轻,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找寻不深入,引导化解方法单一,爱心耐心欠缺,因此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亟待提高。

3.德育方法太过陈旧

医学院校德育方法仍旧是传统灌输式。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由于课时量很大,少有做到“师带徒”“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导致医学生医德知识匮乏,医德信念不强等。新媒体德育方法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喜爱甚至依赖的日常交流手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影响很深。然而在这个领域中,关于医德医风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匮乏,医学院校德育主体尚未充分利用好这一领域。

4.德育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

德育内容滞后于其他学科。当前各医学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所教授的德育内容仍以沿用其他普通高校德育内容为主,针对性不强,创新力不够。以河西学院医学院2013级25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医德的认知存在严重的不足(详情见表1)。专业教材缺乏。目前尚无一本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高等医学院校关于德育教育的系列教材或书籍。教材的专业性、系统性、权威性均有不足,从而导致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严重缺失,使之无法发挥指导作用。

三、对策

1.鼓励医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德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医学生首先必须重视自身德育,尤其是在医患纠纷形式日趋严重的今天,医学院校大学生除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之外,更应有一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心。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宿舍活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引入德育教育内容。

2.用创新内容丰富德育形式

不断创新德育内容,用丰富的德育形式来吸引学生参加,消除医学生对德育的抵触情绪。把德育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学科技能要求较高,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将专业实践、志愿服务和医德教育三者有机融合,让医学生能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更多的了解社会,发挥长处,培育爱心,积极参与社会、奉献社会,有效的培养其医学素养。以先进医疗典型为模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先进医疗工作者感人事迹的宣传,树立起道德模范榜样,使医学生学有典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医学属生命科学领域,其理论研究需要多学科人才的共同合作,实践应用上也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3.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德育教育

新媒体因其快速、有趣、普及广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与喜爱。有效利用新媒体,让医学生运用多种新媒介获取最新有效的正向信息,提高德育教育的媒介多样性,挖掘和发挥其在医学德育教育中的内在潜力,进一步提高其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我们可以在医学院校网站开辟德育专栏,开展多样化的网络德育教育,让学生全程参与,营造舆论氛围,宣传并适时更新全国或各地方先进医疗事迹,弘扬医风医德,期望能有较好效果。此外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导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都要参与德育工作,组成德育工作的强有力团体,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

4.将德育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针对医学生的德育特点,引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著专属于医学院校的德育教材,开设医事法律、医德医风等相关课程,使医学院校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为提高医学生德育水平奠定理论基础。在德育实践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对医生们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医学院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方面要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适应医学模式不断发展的高级卫生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和完善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是推进医学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2013-08-19][2013-08-21].

[2]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EB/OL].[2014-01-15][2014-02-13].

篇1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高校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关键,尽管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高校德育教育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了解和完善。

一、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德育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对高校德育教育带来较人的冲击。学生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出现新的道德问题,如高校学生惟利是图的现象和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观念等不断盛行。

而学生的可塑造性较人,容易被不良习气所侵蚀。要求德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更新,更加贴近生活,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然而,目前的高校德育教育目标过高,教学内容空泛,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与社会现实脱轨现象严重。

(二)高校德育教育缺乏合理的方法。高校德育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发挥主体作用。要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方面的积极性。当前,很多高校采用“灌输”和“说教”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讲授的内容当作对象性知识由教师传授和灌输给学生,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阻碍了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同,也不利于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实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高校德育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对各种衡量教育质量硬性指标的过分重视,致使高校德育教育充满功利性。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不足,带来了德育教育形式的单一。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着重对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灌输,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单向性地接受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高校过分依靠有限的思想道德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忽视了学校的文化气氛、教师的人格形象等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形成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再次,高校忽视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从而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渠道单一。

二、完善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德育工作的主体,首先是辅导员,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的形成,辅导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标准。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德育工作还不够重视,对于德育工作的投入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德育工作效果,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完善辅导员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国家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德育工作更是如此。高校必须严格按照致治坚定、素质过硬、业务精干”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当前教育工作者如专职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够成熟和完善,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专职辅导员的成长机制,提高其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按照发展留人、事业留人、体制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完善其成长机制,不断创新新时期高校的德育工作。

(三)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推理,而更多地是依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较好的品质,以及能否将其付诸实践,因为品质和信仰并不是轻易能在课堂上学到的。德育不能单用说教的方式,还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德育中不可替代的基本方法,自我教育能力是促进德育过程实现的内在动力。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任务,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功能和地位,德育就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按社会的要求塑造理想的人格。高校可聘请英雄模范人物给学生做报告,组织学生定期地观看一些革命的或有进步意义的影视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参加义务劳动、学雷锋、扶贫救灾等。让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自我教育中逐渐完善和发展自己美的一面,削弱或淘汰自己丑的一面,向党和人民所要求所希望的方向成长。

(四)开展学生德育考核工作,建立学生德育导向。德育考核是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行德育考核时,既要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素质和品德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又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要具体制订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和实施办法,改变只搞“操行评语”的形式化,以及缺乏明确的考核内容和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大的做法,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情况分项、分阶段地进行定期考核评定。高校通过对大学生的德育考核,能掌握大学生的德育动态,及时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事迹,树立榜样;对违法乱纪的学生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以鞭策学生的德育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德育导向。德育考核还能为制定德育工作的下一步计划提供详细的资料,从而更有成效地开展德育教育。

三、小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浪潮的剧烈冲击,对于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意识以及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高校的德育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系统工程,成为当前时代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环境下,做好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德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参考文献:

篇11

推荐表彰的青年教师应是共青团员或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范围是中小学、幼儿园中在我区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满3年的青年教师(包括已批办的、有成立团组织的民办校、园)。

二、评选条件

(一)能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关心学生成长。

(二)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注重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的紧密结合,努力探索教书育人规律,有自己独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开拓教改新境界。

(三)是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表率,在团员青年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师德高尚,注重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书育人成效突出。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四)教育思想端正,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态度端正,作风正派。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五)积极做好德育、团队工作,认真执行中小学《德育纲要》、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十不准”》,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社会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转化有问题学生,并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六)除上述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参加过区级教师基本功或区级以上主题班会比赛并获奖的,或指导学生在区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的;

2.必须在区级或区级以上范围开设公开课的,或在市区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有获奖的;所撰写论文在校级以上汇编、有获奖的;

3.曾获过区级以上教坛新秀、优秀教师、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师德标兵、优秀团员或优秀团干的荣誉称号的优先考虑;

4.是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的、有担任班主任工作或辅导员工作,连续3年或累计5年以上的优先考虑;

其中,1、2点为必备条件,3、4点为加分项目,我们将根据以上条件择优审核、确认。以上条件涉及时限为近五年所具备的,必须注明于登记表上的“主要事迹”一栏。

三、推荐名额分配

各单位要从35岁(年月日以后出生的)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推选,符合条件的中学各推选2名,小学、幼儿园各推选1名。

四、评选要求

(一)各推荐单位要精心组织安排,真正把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深受学生喜欢的优秀青年教师推荐上来,确保评选质量。各校(园)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要引导广大青年教师自觉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立足岗位争当名师的意识,扎实工作,重师德、做表率,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为我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作贡献。

(二)各校、园(团组织)要把评选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青年教职工,使大家明确评选的条件和要求,充分认识评选工作的意义。在充分讨论酝酿,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由各推荐单位审核把关后择优推荐,提出推荐名单并公示3天以上(在登记表上注明公示情况)。

(三)报送材料:

1.《区中小学、幼儿园优秀青年教师推荐表》和《区优秀青年教师提名汇总表》各1式1份,表格上为简要事迹,另附详细事迹材料1500字左右一份。

篇12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在学科教学中有统一的大纲要求使得教学具有一致的目的性,而德育没有类似大纲的统一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学校一个模式,形成一致性。甚至伴随着领导的更换所倡导的德育侧重点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搞运动式"的工作作风。这种要靠"教师自律"阶段的教育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处于停滞的状态。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这几年火爆的"补习班",就可以看出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中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只关注本班、本校考上了几个学生,从而使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涉及能加分的"市级三好"更是非学习好的同学莫属,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厅、网吧、娱乐厅等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美好的思想,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的不良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学校各部门及教师之间在对德育的认识沟通和联系较少,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构不成有效的德育体系,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针对以上情况,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中应在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1、 领导牵头组建一只德育攻坚队伍。

要在学校形成以校长或主管副校长为龙头,以学校中层领导和班主任为骨干,结合团支部、学生会等部门,团结学科教师形成一个德育科坚队伍,负责学校德育科研工作,形成一整套德育体系。要针对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学校要形成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条例,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校长要做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教师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2、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合力。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学校首先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其次,有计划地聘请各行各业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模范人物为校外德育辅导员,并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做先进事迹的报告;再次,充分利用革命烈士纪念碑、博物馆、敬老院、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德育基地,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条连续的"德育之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