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扎钢筋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4-09 03:43: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绑扎钢筋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绑扎钢筋实训总结

篇1

案例:2007级建工3、4班的一组学生钢筋工程施工实训;载体:院育贤阁结构施工图纸中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

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下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梁、板和其他零星构件等基本构件的钢筋配料单。首先采用手算,即纯手工法,掌握钢筋翻样的基本原理(弯曲角度、弯心直径、量度差、末端弯钩增加值等),结合规范、标准图集根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完成下料。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电算的基础,任何软件的灵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运算速度和效率远不如软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chinabuilding.com.cn)下载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3.0学习版,《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是与国标图集03G皿一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相配套,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图信息录入,准确地完成钢筋翻样、优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计算并根据钢筋施工流程,输出钢筋配料单、钢筋优化断料单、钢筋加工单、钢筋料牌等多种实用表 单。应用《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钢筋加工损耗,节省钢筋。经过手算、电算结果比较分析,分析偏差,总结经验规律。见表1为2007建工3、4班一组学生根据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编制的钢筋配料单表单(部分)。

创新二:根据钢筋配料单等表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见图1)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一钢筋工程实训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2007级建工3、4班一组学生(0人)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_2铝芯线)、20-22号绑扎铁丝(根据院批准的土木系耗材申报计划,由土木系实训指导老师岳文志老师采购)教学工具:粉笔(号料)、钢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钳(断料)、钢筋钩(绑扎铁丝)教学过程:学生小组自主分工任务,如:手算、电算、钢筋下料(如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

教学目标:具备识读结构图纸、熟悉钢筋加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体验钢筋工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有自信心;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标准规范的科学观;在与同学、钢筋工、老师的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分析,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用绑扎的钢筋骨架实体进行施工教学,Y25、$12.910.96.5四种直径的钢筋和20-22号绑扎铁丝共计3824.92元左右(还不包括运费等费用),而用BLV6电线代替钢筋按照纵横两个方向不同的比例缩放、制作的钢筋模型共计270元左右,成本只相当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节约成本3554.92元,如按一个教学班2007建工3、4班学生共计70人计算,分7个小组,共节约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4个教学班计算,一个钢筋工程施工项目实训共节约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分析。

具体比较分析见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经济比较分析

结语

回顾总结这段钢筋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的历程,收获颇多。一方面学生在单项课程实训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市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篇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通过近年来的企业调查发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识读施工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分析了CDIO大纲和实施标准,学习了国内外CDIO研究的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部分相关内容融合,研发设计了我专业的特色项目——“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并已实施。本项目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一、 组建团队

为了训练学生的适应性和不同情境下的团队工作能力,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人数的不同,每个班组建了4~6个小组。由于是随机分组,个别同学提出了换组的要求,我们让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问题“如果现在的分组就是你将来毕业后所工作的团队,那么你是否会因此而放弃这项工作?”另一个问题是“团队的成功取决于什么?”两个问题提出后我们没有要求学生立即作答,但是结果让我们非常满意,不再有学生要求换组,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了自己团队的活动中。从团队组建过程中我们感悟: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正能量将随时释放。

二、 项目实施

1. 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本项目的第一个任务,由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结果,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程、与工程管理人员及工人师傅座谈,开展了小组间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方案的制定。此举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了小组的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将各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了展示,请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修改建议,接着由各组组长负责修改并完善了小组项目实施方案。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2. 调研

在完成调研任务时,各小组的学生们分别观察并研究了校园内主要建筑的楼盖,查阅了多种形式的资料,总结了校园内主要建筑楼盖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应用范围,查找了调研报告的格式,撰写了调研报告。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查询相关资料和电子文献(CDIO大纲2.2.2),学会了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知道了应走出书本看工程、走进工程学知识,更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3. 结构设计计算

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一。结构计算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图绘制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这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讨论与交流,学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 施工图绘制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绘制施工图时,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到底应该标哪几道尺寸线、哪些尺寸应该标注等类似的问题,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是告诉学生:“你们认为实际施工时需要的尺寸就是应该标注的,至于你标注的尺寸是否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你自己就可以发现。”结果学生们对尺寸标注情况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的施工图中尺寸标注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并没有点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们的制图能力和对标准图集的解读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施工图是工程语言,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的尺寸在施工图中是必须“说”出来的。

5.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我们将其设计成本项目的一个任务,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建立起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能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看待所学的知识,并将自己设计的梁和板的钢筋变成现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在上个任务中自己绘制的施工图缺少必要的尺寸标注,导致某些钢筋的下料长度无法计算,有的施工图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尺寸标注,还有的学生发现了施工图中的错误之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较为熟练地识读结构施工图、学会了不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施工图这种工程语言的真正意义。

6. 钢筋下料与加工

钢筋下料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加工机械完成,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提醒学生注意施工中的安全,严格遵守实训车间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须知要求。在实训车间工人师傅的协助下完成,按照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了一部分钢筋的缩尺下料,利用弯钩机械及钳子等完成了钢筋的弯钩加工和箍筋的制作。有的学生满身是汗,满脸是灰,但他们感到很新鲜,真正体验了工人的辛苦工作。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了,也学会了钢筋加工机械的使用方法。

7.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任务是本项目的最后一个任务,也是整个项目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在实训车间挑选了一块场地,让每组分别绑扎一部分钢筋,将各个小组绑扎的成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肋梁楼盖钢筋骨架。学生们普遍认为钢筋绑扎在工地是由工人完成的,这是最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自己动手完成时却发现这个 看似简单的任务并不简单。拿在手里的绑线和绑钢筋用的钩子怎么配合才能绑住钢筋,怎样才能将钢筋绑紧,这都是原来在理论学习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们各自动手绑扎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结果与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请工人师傅演示了钢筋绑扎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人师傅在旁边指导学生,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让学生亲自体会钩子转几圈能把钢筋绑紧。当最后的工作完成时,学生们都兴奋地欢呼。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工人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对建筑产品的影响,更亲自体会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只有“做中学”才能锻炼真正的工程能力。

三、 项目评价

本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及汇报交流情况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相互抄袭及坐享其成现象的出现。过程评价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工作情况,可较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掌握、能力及团队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成果评价包括对调研报告、计算书及施工图的评价,这部分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汇报交流情况评价的依据包括汇报所用的PPT制作水平、表达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现场问答交流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起到了动力作用。

四、 项目改进与展望

由于本项目目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利用了一周的时间,相对于所完成的任务内容看,时间实在有限,因此,项目设计时只要求学生完成到钢筋的绑扎。实际上,随着CDIO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可将完成项目的时间调整为两周,并将质量验评的部分内容与此项目融合,再增加一个任务,即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质量检验,查找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地方,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后再修正各自的成果。这样,学生对整个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及管理工作就更为清晰了。

通过近两年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的实施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调研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绘图能力及正确绑扎钢筋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实现了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地实施来研究、探索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做铺垫,同时,更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工程素养、提升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 CDIO大纲与标准.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3) 顾佩华 .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篇3

中图分类号 U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091-01

1 概述

《市政桥梁施工》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一直采用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根据施工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几个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识读图纸能力不足、工程测量能力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工程试验和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工程技术能力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工程管理实践经验严重匮乏。

2 原因分析

桥梁结构体系更加复杂多变,学生想象其结构困难。测量、试验课程理论知识部分所占课时多,实际动手操作部分内容少。教材部分内容陈旧落后。教学模式采用传统学科体系的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3 措施方法

1)鼓励学生自己动用各种资源、方法和手段收集工程图纸、工程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培养注意积累学习资料的习惯。经常保持与工程施工单位和工程设计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共享资源。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际工程图纸供学生练习识读图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桥梁施工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桥梁各部分结构。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教材、文献资料、桥梁施工规范、桥梁设计规范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熟悉桥梁施工技术和桥梁施工工艺。

2)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增设一门《市政工程施工放样》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放样的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典型的施工放样任务,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测量放样实际操作机会,重点培养学生对市政工程的测量放样能力。

3)校内实训期间,在桥梁实训室对学生进行桥梁工程材料检试验的培训,重点培养学生对桥梁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检验、检测能力;为学生提供钢筋加工的机会,培养学生调直、切断、弯制钢筋、绑扎钢筋骨架以及质量检查等能力。

4)注重收集桥梁工程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适当将教材中一些陈旧的知识内容淘汰,随时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介绍给学生,保证知识的不断更新。

5)注重现场教学,经常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并邀请施工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施工现场的氛围,到施工现场多看多学,将理论和实际更好更紧密结合在一起。

6)根据工程实际施工任务,设计若干典型学习任务,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①明挖基坑任务。一地势平坦地区开挖基坑,自然地面挖深2.8 m以内为亚粘土,2.8 m~6.1 m以内为中细砂,地下静止水位在3.5 m~4.2 m之间,对施工有影响。基坑底面尺寸长10 m、宽8 m,挖基深度为5 m,基坑坑壁坡度为1:1.5。要求编制基坑开挖方案并进行基坑测量放样。②钻孔桩任务。某桥采用桩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共10根,其中2桥台处共4根桩,每根桩长17 m,桩径120 cm,3处桥墩位置共6根桩,每根桩长18 m,桩径120 cm,钻孔灌注桩所处地质是圆砾土。

钻孔桩施工方案:

要求学生按照下列内容编制钻孔桩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2)主要施工方法;3)施工进度计划;4)劳动组织;5)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6)安全目标和应急措施;7)环境保护措施。

钻孔桩质量管理要点:

1)基本要求。①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配合比执行情况。②成孔后的清孔,孔的尺寸和沉淀层厚度的测量。③水下混凝土灌注情况。④锚固钢筋嵌入长度要求。⑤无破损检测要求。⑥凿除桩头情况。

2)实测项目。要检查混凝土强度(MPa)、桩位(mm)、孔深(m)、孔径(mm)、钻孔倾斜度(mm)、沉淀厚度(mm)、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等项目,并满足规定值的要求。

3)编制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简易手册任务。桥梁施工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现在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重视,为此要求学生编制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简易手册。通过此手册的编制,能够提高学生对施工安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施工安全意识。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制。①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分析。根据对以往桥梁工程施工的分析和总结,桥梁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严重性、多发性、复杂性、可变性。②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③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培训制度。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④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在防护上、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的措施。

4 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学习任务的实施,学生对桥梁基坑开挖方案的编制、桥梁基坑放样、钻孔桩施工方案的编制、钻孔桩质量管理要点以及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初步达到了培养学生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俊山,袁忠文,李宝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华章,2010,25.

[2]李仕东.工程测量[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8.

篇4

工地实习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一、实习目的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住宅建筑工地参观实习报告三篇实习报告。

3、通过毕业生产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毕业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5、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识图能力;

6、掌握普通住宅楼的施工程序以及概预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内部施工的延续性、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7、在熟悉资料的同时锻炼自己搜集有效资料的能力;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本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熟悉想应的预算软件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8、熟悉目前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及当地的取费标准,掌握标志施工组织设计和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

9、将学习运用到实际中来,了解住房就等于了解了当今的经济,也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以便确定将来怎样我们的住房条件和品位,为住房发展建立最基本的信息WiseMedia为以后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二、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邵阳学院专家楼25#楼由湖南现代建筑公司承建,全楼占地面积53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78.23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20.21米,全楼工6层,属于二类多层建筑,该楼主体结构实际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裂度为六度。

结构类型:砖混结构

设计标高:本集资住宅工程为6层砖混结构建筑,建筑物占地面积536.5m2,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261.400m。室外标高低于架空层地面0.15米,卫生间楼面低于室内楼地面30mm各层标注均为建筑完成标高屋面标高为结构标高。卫生间,阳台均在内墙下部楼板处浇200高C15素砼,并做15厚聚氨脂涂膜防水层没墙反起400高,应进行闭水试验.

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按两道防水设防进行设计采用保温隔热,屋面均采用100PVC白色塑料雨水管有组织排水。

所有预埋件预留孔均须按图所注部位进行预留,不应后凿。

三、实习内容及心得

一:熟悉工地

本工程25#楼坐落在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流动人员较多,要保证安全施工与文明施工;工程毗邻207国道,交通方便。

二:熟悉图纸

在实习第一天,指导老师林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施工图纸的基本识图方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的毕业设计就是这栋楼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预算,再加上我们随身携带03G101-1图集在手上,因此对施工图纸并不是很困难,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个我们不懂的标注:JQL-1:表示基础圈梁1号。

三:现场施工

测量工程

采用水准仪、经纬仪和钢尺。具体操作:

1)、主控制轴线的测量

根据工程特点,当±0.000以上主体施工时,先将基础轴线引测至±0.000地面建筑物周围的自然地面,为方便施工及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拟定建筑物横向五条主控制及纵向两条主控制线,在主控制线两端延长线的地面上弹好墨线并用红色油漆作好标记,在施工阶段应对墨线和红色油漆标记保护完好,发现油漆脱落或墨线不清时应重新弹好并复核。们在14层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把下面的标准控制线引上来。具体操作:(1)、沿下两层控制线吊线上来在楼层两侧各打一点,再连接,面积较小因此纵横各一条;(2)、以这两条线为标准,向两边放开,横向轴线离最近梁距离为500。(3)、木工根据轴线装置模板。发现问题:梁位置偏移问题,在施工中由于测量员的疏忽加上模板安装上面的配合出现不协调,导致相邻两层楼框架柱之间出现偏移的现象在小高层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是比较常见的。在青城国际的3#楼实习中就与这个问题,在B部分的8-10楼就发生向外偏出6厘米的情况再到上面有人工调整强扭近来6厘米,然而到15层楼面时候LL12(2A)号梁的悬挑部分中轴线于发生了4厘米的歪曲。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在施工中引起高度重视,现在施工虽然讲究效率,那么质量应该放在首位才对,我们的测量员与模板安装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楼层轴线引测

基础梁及承台施工完毕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0.000地面;待正负零层施工完毕后,可将主控制线轴弹至外框架梁的外侧面,并用红油漆做好醒目标记;上部楼层施工时,可用吊线锤或经纬仪逐层引测并放出主控制线,纵横主控制线放出后,应用经纬仪在两条十字交叉的主控制线交点复核其垂直角,若不垂直应检查或重新引测主控制线;在主控制线校正无误后,用50/30米钢尺放出各主要轴线;测量定位时,对主控制线原则上从外框架梁外侧引测,但结合本工程具体特点,为方便施工,在各主控制线上埋设若干200×200吊线孔,以方便吊线及数层轴线复核。

3)、构件细部尺寸测量

从各主要轴线用5米钢尺放出各构件细部尺寸;要求所有构件均应放出20cm控制线,对墙、柱能放出边线的均应放出边线,对钢筋偏位的部位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予以校正;对梁必须在板上放出轴线或中心线;在放线的同时,还应采用“五线控制法”予以较核,即在每层梁及外框架梁外侧弹出中线、两角20cm控制线对中及两角予以定位控制。

4)、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配合50/30m钢尺进行,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国家水准点及±0.000以下施工时已测定的三个高程点进行标高传递。施工至±0.000后,应将标高标注于建筑物四角角柱外侧,用钢尺和水准仪将各层标高逐层上翻。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必须在墙柱竖筋上抄好控制标高,在抄控制标高前,必须引测三个角柱传递标高点并取平均值作为楼层控制标高;在架管搭设好梁板支模前必须在梁两端架管立杆上抄好标高以便梁板底标高控制;同一楼层标高用水准仪引测,在用水准仪引测标高时,要注意前后视的最长距离不超过50米,且前后距差不超过10米,这样可以减少误差、提高精度住宅建筑工地住宅建筑工地参观实习报告。

工地实习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过了几天,等拿到安全帽后,早已忍耐不住的我飞快的登上了正在进行2层施工的6#楼。在施工现场感觉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亲切的,因为它们就是我未来施展能力的小舞台。当我拿着图纸对照现场的时候,有好多难以想象的结构布置就一清二楚了。比如关于吊筋,虽然从课本上和课程设计中,不止一次见到,但直到亲眼看到才明白了它是什么样的布置。刚刚发现吊筋的时候,我兴奋地在每一个主次梁交接处寻找着它的踪影,直到我真正了解了它。在施工操作面上了解认识了结构的真实构造,见识了钢筋工、木工、焊工等的工作情况,初步懂得了钢筋的铺设、绑扎、焊接和模板的支撑与拆卸,其中竖向钢筋的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是我第一次见到。在模板支撑的过程中,模板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模板移位,会直接导致墙体的偏移,所以质量员对此异常细心。

等到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我更是激动地从开始旁站观察到结束,整整溅了满身的水泥。该工程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在搅拌站制作好后,用压力泵通过管道输送到施工现场,工人们有负责移动管口的,有负责用震动棒震捣的,有负责表面抹平的。其中混凝土的震捣非常重要,可以预防墙柱的烂根、蜂窝、麻面及露筋,尤其是在钢筋密集的地方,必须反复震捣。待混凝土凝固后,我第一次亲自动手参加了3层轴线与定位线的放线、弹线工作,经过实际的操作,熟练地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并在技术负责人的允许和监督下,独立放了最后一个单元的轴线,且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项目经理得知我对弹线、放线很上手之后,就多次派我协同去放线,并多次进行抄平,确定“五零线”。

由于多次地实际操作,我对放线工作已经熟练掌握。在室内放线的间歇,赵工经常带着我去检查监督砌筑工人的填充墙施工,虽然有普通烧结砖、空心砖和混凝土加气块等不同砌块,但他们基本都采用“三一砌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压。由于混凝土剪力墙的厚度为200mm,填充墙采用的是18墙,其中空心砖和混凝土价气块的规格型号刚好符合,普通烧结砖采用两平一侧砌法。填充墙与剪力墙连接处设有预埋钢筋,其搭接长度和上下间距设置须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工地实习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在实习期间,我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经常交流思想,尊重实习指导人的指导和安排。一进入实习工地,首先对整个工程及工地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看了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了解了工程的类型、结构形式、工程的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的特点等,还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技术力量的配备及工人的素质,及目前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方案措施。通过看施工图,现场调查,与工人及技术人员交谈等方式,对工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即知道工程已完成了那些任务,还有那些任务要完成,我将参与哪些工作等。

在任何工程整个建设过程中,土建施工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白整个施工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基础到主体,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工程稳定,基础打不好,主体干的再漂亮都无法改变整个工程的命运,基础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工程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建筑从立项开始就决定了它的使用功能,设计只是为了完成它的功能要求,施工才是实现它的价值时期,也是一个资金消耗的主要过程,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它的质量,所以遵守建筑工程施工程序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要求。

施工必须坚持“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的过程,千万不能将其颠倒,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到时后悔也晚了。

工地实习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我来到工地的时候工程基础已经打起来了,我只见证了主体的施工全过程,柱子是先绑扎钢筋在支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梁的施工是先支梁底模(当然脚手架得先施工好,通常脚手架是梁板同时支撑,一起施工),然后绑扎梁的钢筋,再支梁的侧模,再固定梁的侧模。再进行板的模板拼装;最后进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施工混凝土浇筑作业时经常出现下面的问题:蜂窝、漏筋、孔洞、缝隙与夹渣层、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

实习期间我整理了较多的工程资料,如《混凝土浇灌申请》、《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工程物资进场报验表》、《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等。如《混凝土浇灌申请》,施工队在钢筋绑扎后项目部和监理验收通过,由项目部工程室专人向混凝土搅拌站报所需混凝土的方量以及地点,然后,混凝土运输车进场时需提交混凝土开盘鉴定等随车小票,由项目部填写浇灌申请,交监理存档。通过这些这些资料的整理,我了解了工程施工的相关程序和规范。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了解了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包括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关关系及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和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还有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各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职责等。

这次实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包括书本上的和实际中的。增强了我回到学校踏实努力学习的信心,利用这次实习的机会接触社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明确了在剩余的一年大学生活中应该发展的方向。而且也确实让我喜欢上了这个行业,我会努力的提高自己,以期代以后在这个行业中有更好的发展。

工地实习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20_年12月的建筑认识实训开始了,对于我当初选择土木工程这样的专业,说真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土木工程。现在我对土木工程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了,我想任何事的认识都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我会坚持下去的,我会把我的专业知识学扎实的。

12月的第一周我们全专业的同学在徐州的各大建筑工地认识实习,我想这次认识实习应该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啊!我得抓住!

什么是剪力墙,什么是基坑,什么是框架结构等等都是我们在工地上能亲眼目睹的,这样我们的认识会更深刻的。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这次实习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其施工要点,而其具体的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以前听到就业不乐观时候就很茫然,学了三年的建筑却找不到好的工作,以致对自己的专业丧失了热情,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专业知识。

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篇5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1-0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其宗旨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主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理念,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一大批卓越的后备工程师。

广西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经80多年建设,已形成了“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培养目标以及“面向广西与东盟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专业改革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与时俱进提升了教学质量,而且逐渐形成了显著的办学特色。为适应“卓越计划”新举措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继续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相应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传统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基于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分别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应用两个方面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专业基础课,由三部分的内容构成:一是理论性较强的“基本构件”部分,二是实践性极强的“结构设计部分”,三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中的若干特殊问题。因此,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综合理论与试验来指导工程实践的课程,广泛应用于水工结构、港工结构以及房屋建筑结构的工程领域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工程素质、工程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课程是“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的核心课程。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期内形成混凝土结构的知识架构与体系等,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不乏“满堂灌”的情形,已不符合“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理念及要求。归纳起来,不足主要有:

第一,不利于充分挖掘或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目标上,重视传授知识,但对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力度不足,且一般均设置统一的人才培养标杆,按单一模式培养学生,培养理念相对保守、封闭,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紧密。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教材基本上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如果教材结合工程实际或引进案例的程度不足,将会对“卓越计划”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纷繁复杂,跨度广、难度高,同时还涉及许多结构规范或规程,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紧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度、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势在必行。

第三,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渠道,强调的是教师怎样去“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去“学”,往往以单一化的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外教学不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不利于学生探究基本原理的能力及灵活掌控公式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含主讲教学学时70学时,课程设计1.5周,相对于教学内容,学时相对偏少。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织时,需综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以及该实际课时条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改革。

1.强化基本原理内容,优化与相关课程知识的联系。构成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三部分内容中,基本构件部分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设计计算原理,以及拉、压、弯、剪、扭五大类基本构件和复合受力构件的受力机理、破坏形态、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等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的结构设计内容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主要切入点之一,具有经验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学生只有理解和把握了该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从源头上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为今后的工程灵活应用及工程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优化,应确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核心地位,根据该部分知识的特点建立其理论主干线,并围绕主干线有序、有条理组织知识点,达到强化基本原理的目的。

同时,这些内容与概率统计理论、建筑材料、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联系十分紧密,是以这些课程的知识为基础的。例如,设计计算原理讲授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其基于可靠度的设计表达式、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等,均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或型钢)、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建筑材料课程的知识联系紧密;基本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平衡方程的建立则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在强化基本构件理论内容的同时,还需注重并合理组织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点的联系,并结合教学方法上的配套改革,综合实施教学内容的优化。

当然,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在引进相关课程知识点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必须注重引进或联系的方式。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将联系的知识点合理穿插于本课程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即课堂插花方式,以及课前安排学生预习相关课程知识点、布置预习主题等,即课外延伸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学时紧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工程技能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首先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富于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中强化专业职业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必然。这些专业职业实践教学环节,宜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企业工程实践环节两大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又可分为混凝土试验课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题的科学试验和研究环节,以及为满足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建造师、注册土木工程师等考试)需要的、与该考试相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的培训、混凝土结构专业设计软件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校外企业工程实践环节主要有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实践环节、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实践环节、工程监控和检测的工程实践环节,等等。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若改革和优化仅对教学内容进行,没有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配套跟进,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和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为达到强化基本原理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的目的,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采用讲授法与探究法有机结合、练习法与实验法有机结合、强化案例教学不失为可选和可行的教学方式。

1.讲授法与探究法有机结合,强化基本原理的教与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繁杂,具有“六多”的特点,即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参数多、条件多、构造多,且与多门课程的知识密切相关,内容综合性强,抽象难懂,初学者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有必要先讲授,让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体系有所认识,然后再放手让学生探究学习。因此,在开始的前四章(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设计计算原理、受弯和受剪构件的承载力计算)的学习中,宜以讲授法为主,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基础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必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知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方法有所认识和感悟。讲授中,宜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以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截面承载力复核”为中心,以“试验研究―截面受力分析―破坏形态和破坏特征―基本假定―计算简图―公式推导―公式应用―总结”为主线,组织教学和展开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接受程度,采取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因材施教。在第四章之后的内容的教学中,则可以采取讲授法和探究法相结合进行,并加大探究教学的比重。例如,对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的教学,有了受弯构件的知识基础,就可以分别以构件的破坏形态和破坏特征、受力分析和计算简图建立、界限破坏和界限受压区高度、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和公式应用为主题,放手让学生成为主体,观看轴心受压、偏心受压试件试验的视频,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地探索、分析、认识、构建和掌握上述主题的新知识,进而主动将原理和公式灵活应用于习题或工程实例的求解中,避免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仅仅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反复练习带来的抑制学生的创新力的弊端,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构建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自主的、本源性的,因此也是根深蒂固和融会贯通的,为今后的灵活工程应用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达到了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与学的目的。

受限于教学学时,目前广西大学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仅开出了适筋梁的实验课,该实验从粘贴钢筋应变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刷白―划线―粘贴混凝土应变片―加载实验,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而少筋梁和超筋梁的加载实验则是由老师主导完成。显然,实验的数量过少,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采取的弥补措施有:一是组织学生现场观摩或参与研究生的构件实验。每年研究生都会进行大量的梁、柱、墙试件或结构体系的实验研究,实验室基本处在连续工作的状态中,这就给本科生的观摩学习提供了良机,部分同学甚至通过导师制培养机制直接参与到了实验研究中。另有部分同学通过各类本科生创新项目的申请立项,参与了实验研究创新实践。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看结构实验的视频,并在观看后举行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探索构件的受力过程、截面的应力应变分布和破坏形态等。

2.强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可强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校内、校外的多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前面阐述的实验课教学环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题的科学实验环节之外,在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和习题教学中,强化工程案例教学,也是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提升的途径。通过案例教学并在其中强化对现行规范条文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促进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技能实现“无缝对接”。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素材的组织。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应具备工程背景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即案例应取材于实际工程,经精心筛选、比对后择优选用,具有代表性或一般性,能体现出同类构件或结构的工程特性,并可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同时,应能提供从引入边界条件简化、建立内力计算简图的环节开始,逐步展开构件或结构的设计案例教学,启迪思路,并留给学生必要的多种设计方案的自主发挥空间。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教材是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的经典教材,曾获原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和原水利电力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教材中,针对基本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承载力复核编写的许多例题,均来源于实际工程,且问题的求解一般始于荷载分析和受力分析环节,十分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工程实际状况,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求解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的构建,是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技能培养实现“无缝对接”的、很好的习题或案例素材组织形式。受教材启发,笔者选取了某水利枢纽工程的坝后式厂房坝段为工程实例,系统地将其坝顶人行道板、尾水平台板、厂房屋面板、吊车梁、屋面大梁集成为受弯、剪、扭构件案例,将厂房排架柱、启闭机排架柱、工作桥刚架柱等集成为偏心受压构件案例,应用于例题讲授和学生作业中,结果学生提出问题的现象增多了,课间讨论的现象增多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同时,为拓展学生的专业口径,在课程设计中,选取实际的工业厂房结构或较规则的低层建筑结构为题,促进学生对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结构的认识和了解,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总之,“卓越计划”下,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等为重点,并推行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法,注重讲授法与探究法的有机结合、练习法与实验法的有机结合,强化案例教学环节。“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道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纳入到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总体培养方案和计划中,成为系统性的工程人才培养工程中结构得到优化的、起积极作用的“一根柱子”。

【参考文献】

[1]林健. 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2]司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5)

[3]牧振伟,崔龙,石铁玉,曹伟,周峰. 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

[4]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5]任宜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

[6]邢贞相,李晨洋.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9(3)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JGZ1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