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创新范文

时间:2022-03-17 11:12: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青少年科技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青少年科技创新

篇1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把普及青少年科技知识、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广大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构建了新的载体,提供了新的舞台。从今天受到表彰的十位同学身上,从三维获奖代表感人至深的发言中,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是我们深刻感受到*这座英雄城市蕴藏着无限活力和创新潜能,使我们对*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实力核心在于科技的实力、人才的实力。当前,*已进入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在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全力实施*湾“四点一带”开发、城市“四大功能区”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一系列战略重点,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智力作支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创造性、可塑性强,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三个理念”。一要牢固树立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就是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理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性、紧迫感的认识,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和长远意识,切实肩负起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职责,不断把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引向深入。二要牢固树立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就是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念。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市有50多万青少年学生。他们完成学业以后,绝大部分将回到*工作和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将直接决定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直接关系着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进程。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中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确保我市科技创新事业后继有人,永葆繁荣。三要牢固树立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就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理念。总书记指出:“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正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和素养,实现从“读科学、记科学”向“懂科学、用科学”的转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参与创新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逐步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埋头苦干、精益求精,才能摘取科技创新的果实。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希望广大青少年持之以恒、锐意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借此机会,给广大同学提几点希望:第一,要着力夯实知识基础。就青少年科技创新而言,知识就是基础,执着是动力。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有参与创新的底气和勇气;只有确立了执着的意志,才有科技创新成功的可能。广大学生一定要把加强学习放在第一位,以锲而不舍得精神、水滴石穿的毅力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培养健康有益的个人爱好,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第二,要着力培养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创造灵感,就会有所发明和创造。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整个社会,要顺应青少年成长规律,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要加以发掘、鼓励和保护,让孩子树立敢闯敢试意识,敢于提出疑问,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创造,在攻克难关中寻求创新的乐趣,在创新中体会知识的重要,从而在全市青少年中激发更加强烈的科技创新热情。第三,要着力强化进取意识。不懈的追求是引导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有创新就会有失败,创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希望你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树立志向远大的人生追求,把执着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性修养,培养不骄傲自满、不轻言放弃的进取精神,力练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性格品质,为今后成长、成才、成功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第四,要着力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根本标准。只有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才有生命力。希望同学们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善于在社会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创新课题,捕捉创新机会,依靠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勤思考、多实践,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并力争形成自己的创新成果。第五,要着力发扬团队精神。在求知、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即使他再聪明,也很难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有所作为,在一生的事业上有大的建树。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位发明家无不是善于同他人合作的楷模。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互相支持,互相借鉴,互相帮助,把创新的火花汇聚成创新的火焰,共同攻克科技创新的难题。

篇2

在这次培训会上,我觉得“智力七巧板”很适合我们的小学生动手操作。

七巧板是我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传统的七巧板是从我国宋代的“燕几图”演变而来的,设计原理出自西周时代的“勾股法”,距今已有3000多年,最后成熟于明末清初。发展到现代。

“现代七巧板”可以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启迪创造意识,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比如:一些迷恋游戏的孩子被“七巧板”变化莫测的图形所吸引,自己去拼,然后还可以独立创造一些别具一格的图形,这样他们就会从游戏厅、网吧走出来,专搞“智力七巧板”科普活动。这个活动家长也可以参与,从而可以营造一种祥和的科普氛围。

篇3

1.根据青少年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现行中、小学教材,选择青少年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数、理、化等各科的科学实验项目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从做中学,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小班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小发明、小论文、小创造、小科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独立动手能力,塑造个性、发挥特长,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优秀。

3.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选手在高招和中招中可以享受免试保送和加分的殊荣,我市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此而被免试保送名牌大学深造!)。

招生对象:八岁以上中、小学生

开课时间:2004年10月,周日上课

学费:每人每学期480元

篇4

市少年宫以该“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方案为蓝本,常年开设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由我市具有多年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经验的优秀科技辅导员主讲。

培训方式及目标:

1.根据青少年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现行中、小学教材,选择青少年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数、理、化等各科的科学实验项目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从做中学,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小班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小发明、小论文、小创造、小科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独立动手能力,塑造个性、发挥特长,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优秀。

3.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选手在高招和中招中可以享受免试保送和加分的殊荣,我市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此而被免试保送名牌大学深造!)。

招生对象:八岁以上中、小学生

开课时间:2004年10月,周日上课

学费:每人每学期480元

篇5

要成为科学社的会员,需要先有1个科研项目的设想。科学社以“分配名额”的方式招募会员,每年在4月份左右向科学社的团体会员单位、各区县及试点单位学校发放申报号。全上海市的学生,从小学2年级到高中3年级,都可以凭借自己的项目或者项目的初始想法,向学校或者区县申请申报号。获得申报号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申报,填写他们的初始构思。科学社会请专家库里的专家对学生的项目进行评分,按总分的高低决定入选科学社会员的名单。科学社从当年的8月至第2年3月,会对入选的项目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

科学社对于学生会员的培养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最早成立辅导小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准备Intel ISEF竞赛,因此内容主要请专家帮助学生完善项目,并针对答辩环节对学生进行英语等方面培训。随着科学社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和参与学生的不断增加,科学社采取集中组织专家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咨询辅导的方式,统一安排一个场所,学生带着自己的项目设想,现场咨询各学科的专家。之后,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再组织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培养。来自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2011级科学社会员夏翰杰的经历,就是一个科学社学生培养的典型案例。从小在音乐氛围中成长的夏翰杰,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设想:音乐可能会对人类记忆产生影响。经过科学社专家、助教的指导,他逐步确立研究方向,并设计了实验方案。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夏翰杰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受限于实验条件,他无法使用专业的仪器测量脑电波,导致在初始阶段实验数据不尽如人意。科学社在中期评估时注意到了夏翰杰的问题,及时协助联系专业实验室、医院科室以及研究人员,帮助夏翰杰成功进行了多次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数据。最终,夏翰杰以项目《关于声音频率对于人脑电波影响的初步探究》参加第2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了大赛一等奖,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奖、英才奖,并获得参加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资格。

2011年间,科学社对原有的“专家辅导模式”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成为“专家辅导和助教管理”模式。新模式除了邀请各学科的专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咨询外,还聘请了一批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在读研究生作为助教担任学生和专家之间的联系人。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一方面专家所辅导会员项目大部分相对固定下来,有的采用单个专家对单个项目,有的采用专家组合对若干个项目,这有利于专家从项目开始就了解项目的进展、难点以及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直到研究报告完成。在这一连续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体会也会更深。专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思维、能力的特点因材而教。另一方面,由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担任助教加入管理,能够确保会员项目的顺利推进。助教能够辅助专家去完成辅导项目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而且在专家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助教本身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项目研究,从而有助于学生高品质、高效率地完成创新作品。2011年,共有56名助教参与管理,共参与科学社活动600多人次。

扩充完善专家库

科学社设立之初,得到了上海市科协所属各学会的大力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愿意参与到未来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之中,科学社的专家队伍也不断壮大。科学社依托市科协下属180多个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学科资源,不断发展成为1支以正高职称为主、覆盖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16个学科的教授、研究人员专家队伍,以手机、电话或网络邮件等方式与他们保持联系,建成了1个学科齐全、调用方便、总数达到2 100余人的咨询专家库。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科学 教育 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

少儿科幻画创作,是一项深受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亦是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以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特点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通过对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以及三者关系的论述,探索了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学生创造性即想象力思维的机制,同时借助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得大奖的作品实例加以论证。

一、对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再认识

(一)少儿科幻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养成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是以颜色、形体甚至物件的外观等图像视觉来传导信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美术教育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有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但在其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绘画题材和画作内容缺乏大胆想象、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缺乏新颖性与独特性、作品大同小异、创作思路相互模仿了无新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等。上述现状亟待改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时代需求。

(二)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所谓“科幻画”中“科”指的是科学常识、科学知识;“幻”指的是幻想、联想和其他符合科学逻辑的想象;“画”则是指美术技法和技巧。总之,科幻画是把科学元素渗入到美术创作画教学中,它涉及到科学知识、科学幻想和美术表现能力三大要素,是三位一体的艺术结晶。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是一种通过平面艺术展示创造性思维和绘画表现技术有机结合的科学和艺术的教育,也是一种倡导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科幻画来表现对未来世界的种种憧憬,以及对困扰人类种种难题出于科学角度的解决方案。因此,一方面想象空间不能局限于科学原理,另一方面又不能毫无科学性的漫无边际地把绘画变成科学神话。就教师或科技辅导员而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加幻想的创造力,而学生创造力的生成和发挥来自于对科学和美术的双重热爱以及把科学融于美术的冲动。但是光有内心的创造冲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使其外在化的美术语言。而科幻画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图探索出符合少儿兴趣的把科学和绘画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思维规律和艺术表达形式。

基于上述的基本认识,可以归纳出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如下要素:第一,受教育对象是中小学学生;第二,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科学题材的美术绘画技法的传授;第三,教学途径是积极启发学生的科学加幻想的想象,随之用各种美术技法加以具象化地表现;第四,教学目标和重点不是绘画作品本身的优劣和奖项的层次,也不是美术技法的娴熟和艺术性,而是着眼于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对科幻美术具体化的创造力的不断挖掘、激发、发现、催成、培养和成熟,即内在的创造力的培养。至于绘画作品所使用的美术技法、技巧,是否得奖等都是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参数,绝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学目标本身。

(三)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特点

科学幻想绘画是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遐想而形成的绘画作品。以科幻画为媒介的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该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因而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教育特点:

第一,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美术心理特点。受教育对象一般为7岁至 14岁的中小学生,他们的美术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从“画内心自己”到“画外部世界”,从“无目标地为玩而画”到“有目标的题材创作画”,各个阶段的心理感受和反应是不一样的。此外,学生们富有无边无际的幻想而常常缺乏合情合理的科学,要把“幻想”和“科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变成科幻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的。

第二,要十分关注丰富多变的绘画技法对学生的美术心理的影响。正如现代中小学生对教师的年龄、着装、打扮十分敏感,这对教学效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样,美术技法的表现力对教学效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加上科幻画题材的迷幻神秘性,绘画技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这样说“简单的一只蜡笔虽然可以成画,但成不了科幻画,正如自行车的快慢无法表达飞机的速度,何况是光速”。

第三,要耐心地启发和期待并小心翼翼地关照和呵护学生流星掠空般转瞬即逝的科幻灵感。而科幻灵感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

二、对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创造性思维机制的探索

在指导少儿科幻画创作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着眼于对学生科幻灵感、科幻创意以及科幻兴趣的研究。灵感一词有点玄妙难以捉摸,在心理学意义上解释为作者在独创性活动中,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的极富创造力的意念;从上述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出发,科幻灵感则可以解释为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示具有科学幻想内容的意念。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是彼此关联、作用的,是创造性思维机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打开学生创新思维之门的钥匙。

(一)科幻灵感与科幻画创意

就科幻灵感与创意的关系而言,科幻灵感是科幻画创意的起点,一种主题创意的产生首先来自某种灵感意念,灵感如流星掠空,耀眼夺目又转瞬即逝,活跃灵动但不够稳定,要形成真正的创意则必须善于感知灵感,抓住灵感,并不断强化和放大灵感,使它最终成为可以感知的东西,成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题。

(二)科幻灵感与美术兴趣

就科幻灵感与兴趣的关系而言,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灵感的产生奠定基础,灵感的基础是兴趣,兴趣是灵感的源泉和滋生土壤。

要让学生对科幻美术创作产生灵感,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让科幻画真正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近他们的心灵,诞生于他们的笔下。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用其带有童稚的美的原则,把心中的世界再造成为眼中的艺术世界。这会让学生在科幻画的创作中丰富情感体验,领略成功带来的满足和欢乐,而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发现、唤醒、引导他们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可能来自学生自然禀赋和生活环境的熏陶,但比兴趣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兴趣的维持。兴趣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兴趣的鼓励,特别是来自教师的鼓励――即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鼓励对学生兴趣的维持具有显著的作用,这也构成了现代美术教育以及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理论的基础。

科幻灵感产生的依据来自科学的引领。科幻灵感不是胡思乱想,应该遵循科学规则。少儿科幻画不是神话或童话故事的绘画作品,它是富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技术性的少儿幻想绘画作品。中小学生是不缺乏想象力的,但是丰富的想象则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而不能漫无边际。笔者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十分注重想象力的科学化引导,即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有趣的科幻知识的基础上再进入科幻联想,同时对科幻联想也还要加以积极引导,不能随意放鸭子,否则联想的效果也可能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的关系

如果把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一并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简单的关系结构:

兴趣是滋养灵感的内心源泉和动力,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在兴趣之泉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下催生出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由此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

上述三者的逻辑关系是:

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兴趣(内心源泉和动力)灵感(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创意(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

因此,在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他们在对科幻画兴趣基础上的科幻灵感的关注、维护、强化和放大。

三、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创造性思维机制的实证探索

(一)从作品“奇特的树”看对科幻灵感的敏感、捕捉和提炼

“奇特的树”这幅画获得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该画的诞生在于小作者有感于马路上的电线杆极难看又影响行人走路,于是灵感闪现,要用树来代替电线杆,后又想把电话亭、售货亭、商店等都搬进树里面,但这显然不科学,一棵树心怎么能容纳一个商店呢?怎样才能把商店压缩进一棵树呢?经过对幻想的科学整理,小作者只把售货亭搬到树里面,从而确立了 “奇特的树”的创作主题。

在创作过程中,小作者还产生过要把行道树用作公共汽车站牌的灵感,笔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她这个不科学的灵感,而是带她逛马路,让她仔细观察公共汽车站牌和行道树数量之间的关系,让作者对自己的科幻灵感经受科学和常识的选择。无数个与树有关的科幻灵感在不断得到提炼、升华,最后诞生了具有公用电话亭、售货亭、广告招牌、街头地图、交通指示牌功能的奇特的树,树叶白天收集太阳能,晚上用于树上水果灯的照明。

(二)从作品“仿生鱼”看对绘画创意的鼓励和放大

画作“仿生鱼”曾获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画面中三条环保鱼,一条鱼专吃垃圾,一条鱼专喝污水,第三条鱼给其他鱼看病。该画在构思上把被保护动物变成了具有环保能力的动物,这种动宾颠倒的奇思妙想充分再现了儿童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和打破常规又合情理的童趣。该画的构思起先来自于国外画有鱼的装饰画,画面装饰性很强很漂亮但没有任何科技成分,笔者引导学生由鱼想到了大海和海洋污染,再想到清除海上污染的机器,再想到可以像鱼一样在海里游动的机器鱼,最后想到可以治理污染的仿生鱼,该画的创意就这样产生了。

该画在绘画技法上也非常具有创意,是在色布纸上使用了固体水彩笔、珠光立体笔、珠光笔,甚至修正液,画面效果非常特别,有些部位的颜色即便是成人也难以理解其形成的机理效果,几乎无法复制。许多看过该画的儿童画专家对其绘画技法惊叹不已。当作品最后完成后,作为教师的笔者也弄不明白这幅画究竟用了哪些材料。

学生的创造性不仅仅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内在的构思,同样也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外在的艺术表现,这种兼具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造机制恰恰是科幻美术思维机制的特点,也是科幻美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美国).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

篇7

从多年辅导和培养课内外科技活动的工作经验来看,注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和比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由为重要的。这样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认识能力的旺盛阶段,他们的智力发展十分迅速,对客观世界兴趣特别浓厚、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思维活跃喜欢发问、模仿等。这就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引导,从而培养他们创造发明的兴趣,强化创造发明的意识。

科学发明是以依靠作为创造活动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创造活动的出发点。要善于消除学生在发明创造中“高不可攀”的思想,树立别人能做我也能做到的坚定信念。启发学生注意身边的科学。从学习、劳动和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那些不方便、不顺手、不称心、不先进、不科学课题,并激励他们大胆创造、打破常规,多方面去联想,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和创作灵感。从而强化他们创新的愿望直达入迷的境界。

结合本校的实践情况,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开展以“小制作、小发明、风筝、七巧板、车模、航模比赛”等――“爱科学月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做科普报告、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在教导处、辅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共收集师生各类作品上千余件,并多次受到了师生、家长、校领导以及上级单位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向全校普及科普知识、科学思想,在全校学生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学校活动。

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主要是在课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和发展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技知识毕竟是很有限的,搞好青少年科技培养,提高和培养青少年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的方法和学科学的兴趣,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完成的,所以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在这一方面多做努力。

多年来,我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利用十二种少年发明法指导:

1.“加一加”法则

原理:可在这些东西上添加些什么吗?

把这些东西跟其他东西合并为一体,结果会怎样?

例如:风雪大衣(大衣加帽子),带闪光灯的照相机(闪光灯加照相机),收录两用机(收音机加录音机)。

2.“减一减”法则

原理:可在这件东西上减去些什么吗?

可以减少些时间或次数吗?还可省略或取消什么吗?

例如:我们的汉字不容易写,有许多字的笔画很多,很难写。我们国家听取群众意见,请专家研究并搞了汉字简化方案,使很多繁体字现在省去了许多笔划。如小发明的“发”字,原来是“l”。现在就好写多了。

3.“扩一扩“法则

原理:使这件东西放大、扩展会怎么样呢?

例如:利用普通算盘放大制成大算盘,可挂在黑板上上课,效果很好。

人们还广泛运用放大扩展的方法制成放大镜、望远镜、银幕电影等等。

4.“缩一缩”法则

原理:使这件东西压缩或缩小会怎么样?

例如:为使人们携带方便,塑料厂用薄膜生产一种“袖珍雨衣”,比起一般雨衣的体积来,它是大大缩小了,折叠起来只有一包香烟那么大。我们还可见到许多应用“缩一缩”办法制成的产品:压缩饼干、袖珍词典等等。

5.“变一变”法则

原理:改变一下原来物品的形状、颜色、味道会怎么样?

例如:铅笔的外形不同分为圆形、六角形、扁形等,铅芯颜色深浅分为黑色、彩色等。牙膏的味道不同分为水果香型留兰香型和薄荷香型等。

6.“改一改”法则

原理:找一找这件东西还存在什么缺点?需要加以改进吗?它在使用时,给人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和不便?

例如:伞太长,不便于携带,人们把它改成折叠式的等等。

7.“联一联”法则

原理:某个事物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关系,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么?把某些东西或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达到什么目的吗?

例如:捕鼠夹的发明是用了这样的“连环计”,准备老鼠喜欢吃的事物作诱饵――安在联接弹簧的挂钩上,让贪吃的老鼠触动挂钩――由于弹簧的作用,使挂钩突然松开――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带动夹子把老鼠夹住。这就达到了灭鼠的目的。

8.“学一学”法则

原理:有什么事物可以给自己模仿?模仿它的形状、结构,会有什么结果?

例如:传说鲁班被茅草拉破了手,他就模仿茅草边缘的小齿发明了锯子。现在已经有了一门新兴的科学叫“仿生学”,它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学”。模仿鸟的飞行,发明了飞机;探索人的大脑功能,发明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电子计算机。

9.“代一代”法则

原理: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另一样东西吗?

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当时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可当时没有能称几千斤重的大象的秤。曹冲想出用重量同这大象相等的许多石块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我们还可以见到许多“代一代”的事例,如人们想出了“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等。

10.“搬一搬”法则

原理:把这件东西搬到别的地方,还能有别的用处吗?这个想法、道理、技术搬到别的地方,也能用得上吗?

例如:日常所见的电视机上的拉杆天线“搬”到圆珠笔上去,成了可伸缩的“教棒圆珠笔”。

11.“反一反”法则

原理:如果把一件东西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里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例如:“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要是不马上把他救出来,就会被水淹死。司马光就是用“反一反”的办法,要使掉进缸里的人不被淹死,就要想法使人和水分离。别的小朋友想的都是“人离开水”的办法,可是司马光想的办法却是“水离开人”,于是他搬起石头砸破水缸,使水缸里的水流出来,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12.“定一定”法则

原理: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改进某一件东西,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力和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需要规定些什么?

例如: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规定水结冰时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中间分为一百等份,每等份代表1℃,这就发明了摄氏温度表使用的“温标”。

你都能用这些方法,还能发明出什么新的东西吗?

我校青少年就是利用这些方法发明的《针孔式颜料盖》、《简易晾衣绳》、《节墨套》、《连衣手套》、《多功能视力表》、《洗瓶器》等作品,在参加乌鲁木齐市、自治区和全国以及国际青科展比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和我校从事青少年科技工作的教师抓好学生的课内外科技活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篇8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庐阳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者协会及相关学校。

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主席:黄|

副主席:姜鸿杰刘芳王翠英

执行主席:殷硕景董召奎谷云岳彩莲

大赛执行:闫如成邹磊

大赛组织协调:王碧波尹亮鲍妮娜

“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庐阳区青少年科普协会(区电化教育馆408室)。

二、大赛宗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

三、大赛主题:《节约、创新、发展》,科幻画不单设主题。

四、大赛参加范围:庐阳区范围内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在校学生和民办机构辅导的学生。

五、活动内容: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优秀论文评比和科学幻想画比赛等。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面向所有中、小学生。

2)参加发明创造比赛的作品应是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评选委员会依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项目。

3)科学论文要求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参加科学讨论会的论文可以是中小学生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选委员会依据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论文。

4)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5)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6)竞赛类作品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2013年7月1日后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5、评审标准。作品按照自主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要求。具体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

6、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六、活动要求: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要围绕主题,以立足普及、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新实践为原则,广泛开展活动。

七、参赛要求

1、严格规范竞赛工作。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2、注重能力培养。注重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青少年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鼓励和发掘青少年质朴的原始创新意识。强调和提倡青少年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3、作者人数规定。同一项目(竞赛项目)的作者不得超过两名,否则不予申报,两名作者的项目视为集体项目,集体项目按10%的比例参评。一个项目的辅导老师不得超过两名。获奖项目只表彰第一辅导员。

4、科幻画作品要求

1)作者要求:5—14周岁的少年儿童。

2)作品要求:

①、参评作品要求符合主题,充分体现科学幻想;

②、参评作品一律在规格为38M×54M纸或其它材料上绘制,不需装裱;

③、作品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画种,作品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包括非画类的美术品、工艺品;

④、参评作品仅限个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

⑤、参评作品要注意构想的独特性、新颖性。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评资格。

3)评审标准: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统一要求。

5、科技辅导员竞赛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从当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5)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八、申报材料:

1、科幻画:科幻画原件、申报表一式2份,一张张贴于作品背面,一张用回形针附在作品上。

2014年9月15日前,科幻画申报材料、汇总登记表(同时报送电子版),逾期不接受申报。作品资料请自行留存,作品不退。

2、学生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3、教师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4、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作品1份、附件1份(电子版同时报送)。

九、专家评委:为了提高我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水平,本届大赛由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将邀请安徽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肥科研院所专家和市科协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比赛进行评审。

评委会顾问:黄|(庐阳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姜鸿杰(庐阳区区委常委、科协主席)

刘芳(庐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翠英(庐阳区政府副区长)

评委会主席:董召奎(庐阳区科协常务副主席、科技局局长)

殷硕景(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评委会副主席:岳彩莲(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谷云(庐阳区科协委员、科技局副局长)

评审组组长:徐楠桔(省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组织成员之一)

郑军(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二室主任兼、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负责人)

评审组评委:韩德民(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

孙怡宁(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合肥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评委)

王刚(合肥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十、作品评审方式:采取专家评委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十一、作品征集对象:庐阳区区域内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及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

十二、表彰奖励:区级竞赛根据不同项目设置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社会实践奖,另设优秀辅导奖和优秀组织奖。

十三、奖项设置:

1、科技创新特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00名

2、科技创新一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50名

3、科技创新二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颁发获奖证书

4、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6名

5、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小学10名

十四、活动依据:依据庐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考评标准》的要求开展本次活动。我们将庐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的参与率作为对学校科普工作考评重要条件之一。

十五、工作日程安排:

1、筹备:2014年6月15日至11月30日;

2、2014年10月15日成立第六届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3、2014年11月18日上报作品;

篇9

本届创新大赛主题是“创新·体验·成长”。共收到经11个区市大赛基层组委会和市少年科学院预选推荐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246项、教师科技教育活动方案25个、教师科技创新成果项目25项、优秀科技教师论文55项、科技实践活动成果49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115幅。与往年相比,青少年科技发明作品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往届,这是今年大赛的一大亮点和突破,充分说明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取得的可喜变化,说明此项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本届大赛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市广大青少年和教师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这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全市上下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视和支持,充分反映了青岛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水平。

篇10

崔波强调,承办好大赛对宁夏来说,既是义务和责任,也是机遇和挑战,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热烈、顺畅、节俭”的原则,齐心协力努力把大赛办出水平、办出亮点、办出影响、办出成果,为区内外留下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扩大宁夏的对外形象。

崔波要求,做好本次大赛的各项筹备工作,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把筹备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抢抓机遇,推动工作,特别是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和承担的任务,主动做好筹备工作,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形成全社会重视科技创新的工作氛围,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注入活力;三是要尽快组建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进一步制定完善大赛总体方案、实施方案并落到实处。

屈冬玉对做好筹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提高认识。结合大赛,各部门要策划特色和亮点活动,营造科技创新大赛浓厚氛围,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二是明确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大赛的各项活动,并对各部门要做好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做到具体细致,确保重点活动的落实。三是推动工作上台阶。各单位要对本次大赛多关心、多支持、多做贡献,结合各自职责,设计重点活动,进一步推动工作上台阶。四是吃住行都要落到实处,确保安全。五是以大赛为抓手,宣传宁夏。在做好大赛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还要设计有亮点有特色的自选动作,充分体现和宣传宁夏特色,体现青少年的

需求。

会议听取了大赛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宁夏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刘平和对大赛筹备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听取了宁夏科协副主席李晓波对大赛筹备工作方案的说明。与会人员对《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筹备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发言,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于8月在银川举办。大赛的主题为创新·体验·成长,会期6天,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

篇11

一、大赛主题

本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题确定为“创新•体验•快乐•成长——展现我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二、比赛项目

比赛项目分科技发明创造、科学研究论文、科技实践活动、科学幻想绘画四类,分小学组、初中组进行评比。

三、提交时间

2021年10月12日前

四、评审方式

评审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完成作品后,拍摄成照片或视频,由辅导教师在“斗门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dmjkp.org.cn)”注册并登录后,在右上角点击“我的工作台”上传(科学研究论文及科技实践活动在“文章”处上传,科技幻想绘画在“资源”处上传,科技发明创造在“视频”处上传,公开方式选择“公开”,上传内容中不得出现作者、学校等信息。每个作品上传完成后会生成一个网址,辅导教师于2021年10月12日下午17:00前点击以下线上收集表提交作品网址(线上收集表:docs.qq.com/form/page/DWXl0Rld0eVl3eUhs)。作品要求及上传内容如下表:

 

 

项目

作品要求

上传内容

发明创造作品

作者限2人以内

作品照片、作品说明(200字以内)视频简介(5分钟以内)

科学研究论文

作者限2人以内

论文全文

科技实践活动

作者限5人以内

活动报告全文,活动过程照片

科学幻想绘画

作者年龄限于7-14岁的中小学生,要求画面尺寸为54*38cm(4开),可在纸或是其它材料上绘制。参赛作品应符合主题,充分体现科学幻想这一宗旨。参赛作品限个人原创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参赛,不得抄袭他人已发表过的作品

作品照片、作品说明(100字以内)

四、奖励办法

根据作品质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表彰。大赛同时设立优秀科技辅导员奖和优秀组织单位奖。获奖作品将按名额择优参加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展评活动。

五、往届优秀作品参考

1.第33届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网址:zhast.com.cn/wszl/d33jzhsqsnkjcxdszpz/fmcz/edj/index.html。

2.2020年第九届斗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网址:dmjkp.org.cn/showNews.do?siteId=5&newsId=6613。

斗门区科学技术学会

篇12

科技精英成长规律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曾对1901~1972年美国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过详细研究,提出其成长的一般规律。中国学者也对1955~2001年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成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教育占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今天,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探索尤显重要。

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探索,要结合国际教育前沿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该理论认为人有:“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探索”智能。

本文从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着手,对其成长规律进行了多层面的理论初步探索。

一、“内部原因”

本文所说的“内部原因”包括“青少年自身生理成长过程中的创造力”、“青少年创新人才思维习惯变动的心理标识”和“青少年创新人才学习方面的规律”。

(一)青少年自身生理成长过程中的创造力

从实践结果来看,许多青少年创新人才的确是在相关的科技项目方面有着自己先天的智能分布带来的优势。从青少年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内因方面来说,这种智能的优势,加速了他们在身心成长过程中,从共性的成长特点中“脱俗”成长,在良师的引导下,进而促成了他们的个体成长优于他人的成长。

1.儿童前学龄期

这一时期的创造力表现出五个特征:一是以惊讶和好问的态度对待世界,拥有得天独厚的体验能力,自发发展的兴趣十分广泛;二是在婴儿期到前学龄期的儿童都把他的周围环境当作新的东西来体验和发现,不受经验习惯等现成因素的影响;三是学龄前儿童遇事欠考虑,通常比上学的儿童更容易结合成整体,更加团结;四是大约在童年期结束时,批评的态度尚未形成或中是刚刚有所萌发。这时的儿童专注于世界,把世界与自己视为一体。五是儿童的创造思维还未受复合思维的影响。

2.小学时代的创造力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创造行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个发展阶段是一个很少促进儿童创造力,甚至还起阻碍作用的阶段。

3.青年时代的创造力

青年时代是实现创造和发展创造力的阶段。青年特别关心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才是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和内容。这一阶段的青年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自我发现的初期阶段;二是自我发现;三是自我危机和创造力缺失。

以上“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这些“青少年自身生理成长的创造力”的规律,在我们身边的创新人才、已经取得科技方面一定成绩的青少年身上也不难看出。他们不仅拥有这些普通共性特征,更拥有能够在良师的引导下,保护自己的原创造力的特点,从而使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至于随着个体的成长而泯失这些先天的共性以及他们自身的优势智能。

(二)青少年创新人才“思维习惯”变动的心理标识

我们从现在的青少年创新人才身上,能够总结出他们“思维习惯”变动的心理标识规律:

1.这些青少年创新人才,他们的思维在整个中学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

具备普通青少年自身“思维习惯”变动的心理标识。其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排优势地位,其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能通过假设进行思维;第二,思维更具有预计性,能先列出打算,计划方案和策略,准备采取一定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第三,思维形式化,其思维成分中逐步地由具体运行长时期思维占优势,发展到由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第四,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化。开始学会反省自己,使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加正确;第五,思维能跳出旧框框。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开始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性,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研发经验的直接支持。

2.青少年创新人才“思维习惯”变动的心理标识

青少年创新人才在具备共性的“思维习惯”变动心理标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先天优势智能,在良师的引导下,在思维上优化与普通青少年具有共性的“思维习惯”,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进而在创新方面更加优于同龄人。他们能较好地把握住自己在青少年时期的两次思维能力发展的(一次是在14岁,正值初中阶段;一次是在17岁,正值高中阶段);并在这两个阶段培养成与自己终身相随的积极的“思维”。

(三)青少年创新人才“学习方面”的规律

这些创新人才,他们在对于他们生活来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学习活动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他们能够让自身的学习、探索,与自身的身心发展较好地融合起来;能在良师的研究性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谨慎客观地去除在学习活动中的机械呆板的现象,被动式、教条式的学习方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能够主动学习,在学习上“有目的”、“有选择”“能勤于思考”“有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效果优于他人。

二、“外部原因”

外部因素对青少年创新人才的成长也有着与内部因素相同的作用,总结、分析现有的这些青少年创新人才,不难看出他们的外部原因规律。

(一)师从名师

“名将难寻,名师难求”。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关键的一环,对于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少年而言,一个好的老师胜过十年苦学,再好的资质,再好的先天优势智能,也要有良师的指引,可以说是更需要良师、名师的引导,才不会使优势资源白白流失而扼腕。每一个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背后,都有一个知识渊博、学识深厚、学术技能优秀、教育理念处于前沿的指导教师。

1.名师的“创新指向”

“创新指向”,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打破常规,采取一些新的方法或手段,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感到有收获,同时还逐渐地增强着自己对学习的自信。这对于这些创新型青少年人才的成长影响极为深远。从现实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每一个创新型青少年人才,他的导师都是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指向”意识的。他们很清楚地认识到:要实现创新,尤其是引导有着科技智能的人才实现创新,实现并发挥以及拓展他潜能,就必须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2.名师“学习的有效性取向”

“学习的有效性取向”,就是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习规定的知识,并科学、有效地内化和掌握它。教师能够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培养观察及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究情感策略。

3.名师“学习的智慧性取向”、“学习的快乐性取向”

“学习的智慧性取向”与“有效性取向”是紧密相关的,学习中充满智慧,一定能提高效率。有这种意识的老师,他们喜欢学生勤于思考,对问题有独到见解,并能从学习中寻找规律。他们能强调鼓励和启发的极重要性,能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强烈、敏感的问题意识……这些对于青少年创新人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的快乐性取向”,是研究性创新理念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价值性追求和过程性期待。好的教师,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起来,快乐起来,主动起来,最终变成终身学习者。教育的价值是受教育者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够独立地找到答案,能够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这就是青少年创新人才“师从名师”所获得的最为宝贵的教导。

(二)优秀的家庭学习传统

家庭作为社会的单元,是青少年启蒙的“处女地”,良好的家庭氛围,优秀的家庭学习习惯、学习性思维,都对青少年有“潜移默化”的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一个学习型家庭,一个缜密思维的家庭,能够更加重视和理解青少年身心的全面、科学地发展;能够尽可能提供社会交往和教育的联合优势。

三、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优势

有了“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就使得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身优势资源与外部优势资源的自然整合,这就如做“加法”,这些优势资源不断叠加在一起,不断整合,不断更新,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创新型青少年人才的成长、成熟……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为开发人力资源,服务于社会的主要任务。

相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不断的教育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的总结中,能够在本职岗位上,为教育献上自己的身心,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1.

[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