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07 02:37: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连锁经营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连锁经营论文

篇1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或某一类、某一品牌)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即称之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自1859年美国出现第一家连锁企业——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后,连锁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占到整个零售商业的60%-70%,销售额占90%。美国连锁大王“沃尔玛”公司,其销售额已连续七年超过美国通用和微软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名。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标准化。标准化即指经营的商品、服务、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而标准化。连锁企业拥有统一的企业名、企业徽,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店堂陈列、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等。连锁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同类性,服务的水平和风格也完全相同,从而树立了统一的企业形象。

专业化。专业化是指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储存、配送、销售及经营决策等职能的相互分离而专业化。连锁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工,甚至每个人的职责都趋向专业化,使其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业务活动的专业化,从而保证了连锁经营各项活动的决策正确以及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中化。分工越细的体系就越需要集中化管理。连锁企业实行集中决策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即销售计划与经营战略、店铺选址、员工教育、商品采购等,均由总部负责;广告及信息也都由总部控制,形成一整套的决策管理体系。连锁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经营。

简单化。连锁企业在业务操作规范上化繁为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连锁企业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操作规范简单而好记,容易掌握,从而保证了连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

规模化。规模化是指连锁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商品采购、商品配送、企业人员培训、销售广告等各种经营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利用。连锁企业必须是若干个企业(店铺)联合而成的,形成规模经营,单个企业不能称之为连锁经营。如沃尔玛全球有4000多家分店,麦当劳有30000多家分店。连锁企业通过大量采购,从而降低商品进货价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标准化经营,使各分店商誉共享、经营管理技术共享,降低了经营费用;数量众多的销售网络,大大增强了销售能力。规模化为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所以,连锁经营从本质上看,是把独立、分散的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它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在商业领域里的运用。连锁经营这一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巨大的“魔力”,掀起了现代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

(一)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

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开店即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以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连锁企业只有不断开新店,才能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降低进货成本和管理费用,发挥规模效益,取得快速发展。

而开新店,首先就要确定开店的业态,即要开一个什么类型的店、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开一个与原有连锁经营体系相同的店还是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店?零售商业的业态有很多种,分为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8种。但从总体上分为有店铺经营和无店铺经营两种业态。有无营业场所和营业场所的规模、结构不同,则连锁分店的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销售方式、服务功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连锁企业开新店,首先必须确定开店的经营业态,以确定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目前世界范围零售业态的分布来看,有店铺经营是零售经营的主要业态选择。显然,店铺的开发和建设是有店铺零售店的首要任务。铺面规模、结构会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商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铺面建设资金的占用量会影响连锁经营体系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铺面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会影响连锁分店的开业时间是否正常和连锁体系的开店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而店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连锁店的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选址战略。连锁企业的选址战略,就是要确定店铺的选址标准、开新店的条件、商业区选择、商圈调查、商圈市场评价,从而确定恰当的业态、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业面积、有利的商业和购买环境,使店能够经营成功。而这一切,正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符合了连锁经营的要求,才能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便利条件,如果商业房地产开发不符合连锁经营的要求,店铺选址不当、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大或过小、购买力不足、交通不便、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等,都会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选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秘诀,选址战略是连锁经营的重要战略。而连锁经营选址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网络战略。营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是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连锁经营必须开发许多的网点、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发挥规模优势。而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扩大经营范围和商业促销已经不能奏效,只有依靠网点的增加,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顾客市场上,不断增加新网点,扩大销售网络才能实现。因此,连锁经营实质上是网络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市场上选址、店铺设计、建设及装修、开业,这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

连锁经营的资本运营战略。美国贸易法规定:连锁店是至少有在一家总店控制下的10家以上的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英国则认为,连锁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单一所有,即一个公司或一个合伙店或单个业主所有;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店要相同;有10个以上成员店。日本“连锁店协会”则规定“连锁店是在全国拥有11家以上的商店,每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零售额的店”。

从以上世界各国连锁经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连锁经营是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资本集中、垄断和扩张的产物。而其中,房地产是其最大的资本。因此,连锁经营战略首先是房地产资本运营战略,其房地产运作的好,连锁经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房地产运作的不好,将导致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失败。

(二)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实践背景

1.为了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房地产开发是连锁经营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营场地无法开展经营。而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本,用于土地购置、店铺建设和店堂装修,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元。而且连锁店要不断的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或吸收加盟店,以扩大规模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有些连锁企业不是自己买地开发,而是采取租用的方式获得经营场地,甚至与地产商合作经营。而对于更多的加盟商来说,他们往往既缺加盟金、更缺建房款,正是资金的困难限制了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加盟店只需缴纳少量的房租就可开业。麦当劳就是借此方式而实现了加盟店的迅速扩张。

2.房地产的稀缺迫使连锁企业必须开展房地产经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成为稀缺和珍贵资源,地价飞涨,土地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店为了开新店,纷纷在各个城市圈地布点。但是,由于土地竞争激烈,好的地块早已拿不到,即使是拿到了,拿地成本也很高。而零售商业又十分强调在城市商业中心、人口稠密地区、交通便利地区开店,这些地区往往是城市土地资源最少、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因此拿地成本就最高,甚至是天价土地。再加上不断上涨的建筑材料费、人工费等,使得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收益弥补不了涨价的损失,企业无法承受。在我国每年递增5%至10%的房租成本,已成为企业开店的最大难题。这就迫使连锁企业不得不考虑房地产开发的问题,考虑如何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较好的位置和良好的经营环境。

另外,房地产价格的快速的增值保值性,迫使(或者说是吸引)连锁企业开始考虑投资房地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连锁企业自己开店的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消除地价的上涨、增加房租收益,增加连锁店的总收益。房地产高达20%-30%的毛利率,使商业地产成为商业资本又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这也是很多连锁商业与房地产经营联合的主要原因,许多连锁店同时成立房地产公司,许多房地产公司也同时经营连锁商业,“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在商业和地产界已开始流行。麦当劳的快速扩涨就主要依靠麦当劳房地产公司的运作,我国国美集团也拥有鹏润房地产公司。如果没有房地产运作的支持,国美电器要实现2003年后连续四年的利润暴涨和国美股票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3.零售经营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零售店获得经营场地的方式有两种,自建开发或租赁经营。自建开发,往往得不到好的地块,或拿地的成本过高,影响连锁企业的开店步伐和经营收益。通过租用经营可以找到好的位置(因已经有房地产公司先抢到好的地块进行了商业开发),但由于房租上涨过快,经营利润会被涨租吞掉;并且无法对店铺进行改造,租房的结构、布局甚至水电设施,都会对连锁经营的商品构成及经营方式带来很大的限制。因此,是自建开发还是租赁经营,必须与连锁经营的整体战略联系在一起考虑。而商业房地产的开发也必须与商品经营的需要相结合。我国商业地产空置率高达30%,商铺销售后期经营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地产商脱离了商业经营的需要,单纯搞房地产开发,商铺的规模、结构不适应商业经营的需要造成的。所以,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必然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必须与商品经营相结合。

房地产战略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

美国的麦当劳(Mcdonalds)原来只是卖快餐的,但当它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造快餐的程序、店面摆设的规则、店铺选址的秘诀,并最终利用麦当劳的牌子以特许经营的方法扩张时,麦当劳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一家经营房地产的店。麦当劳总部如今基本上不具体经营快餐业务,而更多地分析哪个地段是一个城市将来人流最旺的地方。论证完毕后,就买下看中的地块并建立快餐店,然后寻找特许经营的合作伙伴,将快餐店租给他们经营,向他们收取特许经营费和这块商业旺地的铺租。只要承租的加盟者能够生存,麦当劳至少可以在房地产上赚取40%的利润,而且随着物价上涨,麦当劳的租金只涨不跌。

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经营成为麦当劳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加盟者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3万美元的土地费用和4万美元的建筑费用,也常无力争取贷款,麦当劳公司就负责代加盟商寻找合适的开店地址,并长期以低价承租或购进土地和房屋,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获取其中的差额。这是麦当劳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为实施房地产策略而成立的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同时,通过控制房地产,更有利于麦当劳加强对受许人的管理。资料表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当劳的近万家餐馆中,有60%的房地产权属于麦当劳总部,另40%是由总部出面向当地房地产主承租的,使麦当劳成为全美价值最高的零售房地产公司,仅在帐面上,就值41亿美元。麦当劳收入的1/3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90%,由此,房地产收入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如今,麦当劳有30000家快餐厅,其收入就可想而知了。

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东单大街与长安街接口处的黄金地段。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进驻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土地可以转化为资本,后来王府井的改造使麦当劳仅因拆迁而得到大笔的土地补偿,此时人们才知道麦当劳投资房地产眼光的犀利。

其实,在地产中淘金的非地产企业,远不止麦当劳一家。如世界第一、第二大零售连锁商业沃尔玛和家乐福,以及国美、苏宁等国内的很多品牌零售店,其实就是商业用房的最大房东,因为这些店是一个知名品牌,同时它要的商业用房的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租到房子,如沃尔玛的租金就比其他中小零售商低20%-80%。由于沃尔玛是一个品牌,对地段的商业前景有较专业的分析,所以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把店铺分成很多块租给小业主,租金差价就是这些店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因而,这些零售店不仅仅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赚取利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经营房地产赚取巨额利润。

目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遭遇国外跨国连锁集团的渗透,竞争激烈和地价飞速上涨,经营成本过高的不利环境下。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给我国连锁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利于困境突围的经营之道。

论文关键词:连锁经营房地产经营战略

论文摘要: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房地产的关系,甚至创造出“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本文基于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及应用,以期使连锁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晋源.从一到无限——连锁店的经营与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篇2

2.好的教育机构的连锁经营能带来规模效益。实施连锁经营的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快速复制,扩大规模效益。这里的规模效益来自于共享教育资源带来的单位成本的下降;统一管理带来的单位固定管理费用的降低等。教育机构连锁经营的核心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低投入下的快速扩张,并且能获得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直接拥有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品牌优势,一个知名品牌的连锁教育机构比新创办一个教育机构更容易取得受教育者的信赖和认可。

3.给行业外资金投资者机会。投资教育行业感兴趣的行外人士或组织,但是成功者却非常少。究其原因,行外人士或组织对教育体制和行业运作不熟悉,缺乏掷地有声的教育品牌。而通过教育组织的连锁经营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二、推进教育组织连锁经营的思路

1.选择合适的连锁化经营形式。选择这种方式的教育机构直接拥有下属连锁教育机构的资产投资和经营管理,便于日常管理并保证教学质量。但这种方式容易使总部教育机构的控制权过高,有可能会削弱下属连锁教育机构的管理积极性。对于资金短缺或需要拓展资金规模、办学规模的教育机构,可以选择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的方式。选择这两种方式可使总部教育机构控制程

2.选择适合采用连锁化经营的教育类型。在进行连锁经营时应该选择其二三线的教育类型来实施连锁经营,即教育机构的夜间部、业余部、函授部和技能培训部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本机构的品牌获得效应,同时也保证了万一连锁经营失败时,对其品牌破坏程度的最低化。

3.通过提高教育机构的规模来降低成本,扩大教育市场占有率。但如果连锁规模过大的话,总部教育机构的控制力会减弱,教育资源总量会不足,生源质量会下降;如果连锁的教育机构扩展过快,总部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对有意向连锁经营的下属机构考察不够严

4.设置强而有力的训练系统和实时监控体系。教育连锁经营需要对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的质量进行符合连锁经营的再造。即要建立一个培训系统,为教育连锁经营培训高标准人才。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即建立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尽可能量化教学效果;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教学质量、收费、服务的检查,保证受教育者获得好的教育待遇;要及时对连锁教育机构的不足实施处理;推行督导员管理,定期评估分支机构的教学管理质量;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不受侵犯和滥用等。

三、以企业连锁经营模式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

1.以直营连锁办好自己的学习中心。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投资建立并直接管理有多个这样的“学习中心”,即北京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TCL惠州学习中心等。在这种学习中心应采取纵深式的管理方式,直接管理所有的教学点或教学班的日常教学和行政管理。各教学点也毫无疑问地必须接受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指挥和管理,一切按制度行事,确保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办出特色、办出品牌,确保教学质量。

篇3

引言:

随着国际统一市场的不断形成,商业国际与经营规模化成了世界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图书发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外资强势抢滩与市场细化,买方市场萎缩的双重挑战、而连锁经营正是在这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低成本、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商业运作手段之一。国外图书连锁经营己经成功运作并获得极大成功,欧美国家连锁书店占据了图书零售业重要地位,美国四大连锁书店巴诺、鲍德斯、百万、皇冠的零售额占美国全年图书零售额50%、英国70%的图书零售市场控制在25家连锁店中、日本几乎没有独立的经营书店,几乎所有书店在某种形式的连锁状态下经营、实际上我国在加入WTO之前整个出版发行行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己经在全国各省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有的连锁经营己具相当规模,如上海图书城、深圳书城、北方书城等,有的正在筹备之中。[1]

1.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紧迫性和必要性

1.1紧迫性

2001年以来,我国书业的最大动作莫过于连锁经营了。上自、新闻出版总署,下至各省市新华书店,乃至民营书店都在关注或忙于开展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商业形态,连锁经营确实值得推广。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导模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已用连锁的方式创造了商业奇迹,美国的巴诺连锁书店、英国的W.H.史密斯连锁书店、加拿大的查普特斯连锁书店、日本的纪伊国屋连锁书店等也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代表新兴商业形态的连锁经营,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行统一商业标志、统一经营理念、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等,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网络销售能力和低成本规模扩张能力。连锁经营适应了便利化、个性化的现代消费趋势,能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在我国出版物发行业必须加快进连锁经营的引入和推进,尽快改变书业流通领域分散、低效的格局,才能适应国际出版发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1.2必要性

根据加入世贸总协议,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业务。它会给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带来什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地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以及出版发行业的老总们都一致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且十分严酷的挑战。他们大多例举了令中国出版发行界大跌眼镜的德国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两年前这家国际超级书店驻进上海时,尽管国家对其有很多限制,但它们的固定会员到今已发展到150万人,再加上以前参加过的会员,少算也有300万人。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收入就高出我们一倍多。他们说像德国贝塔斯曼这样的国际超级书店集团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家,就会凭借着他们强大的资金、超大的规模迅速占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很大一块份额。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於良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规模经营的综合实力、出版发行的市场运作以及出版发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2]为了迎接WTO给中国出版发行业带来国际冲击,新华书店只有实行连锁经营,在规模上做大,在服务上做好,在成本上做低,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2.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衔接的若干问题

2.1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主于有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自己强调为。文化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企业”的本质,远离了市场,对市场经济缺乏驾驭能力、随着图书发I体制改革的深入,从最初集体个体书店对图书市场的蚕食,到后来邮政部门、出版部门、教育部门等权力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以及盗版、买卖书号等,这种不健康的图书发行局面,使非怯书商和违规违纪单位大发不义之财,而遵纪守法的新华书店受到冲击,失去了一些市场、从新华书店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一直以教材、教辅发行为主,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经营结构失衡,经营机制僵化,形成了经营惰性、特别是县级新华书店由于受到资金、信息、市场、经营风险等限制,图书品种备货过少,促销不力,丧失了商机、新华书店要从目前图书经营困境中走出来,实现图书连锁经营是图书发行行业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必须解决新华书店现行体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对新华书店进厅改造,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国或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总部,并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向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图书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优化图书市场秩序,使非法出版物(包括盗版书)没有流通空间,把图书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

2.2管理制度

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后,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

须按照国际化管理来运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图书销售是个精细的管理工作,从图书市场的调研、预测到出版信息的掌握,从货源的组织到对读者的宣传;从图书的陈列销售到库存图书的保管与情理;从图书的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可以说图书整个销售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不论哪个环节上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都会造成整个销售流程的中断、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广泛采用,最具权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接口,可以解决图书连锁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它既可以解决以前管理政出多家,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不能有效接口问题,还可以通过目标的提出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纠正不合规范因素;预防、改进、制定新目标这样一个“闭环”每年不断有明确的目标提出,并且有措施跟上,抓落实,抓提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可以使管理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3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规范化的图书连锁经营来说,计算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图书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商品经营的管理平台,又是销售信息的传输管道、以前,新华书店只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收款平台来使用,没有发挥其管现、进货、指导销售的功能、在业务管理上始终是一种粗放型的码洋管理,书店进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数字,无法对某一品种进厅跟踪管理,而一些与图书销售密切有关的信息,如出版动态。读者需求、图书市场预测等,没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手段进厅监控、从目前各大集团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管现总体是多系统并存、多无化发展,所开发的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的软件系统只解决了零售环节的问题,而采购、配送环节依然问题百出,还没有一套软件系统能解决整个图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问题、现在各省自己花钱开发的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各有利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那么跨地区连锁经营必将问题百出、如果图书发行行业通过行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开发统一

的行业软件系统,那么,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加快新华书店图书连锁经营进程,冲破计算机网络系统“各自为政”的束缚。

2.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图书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而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如果没有强大的

物流配送作支持,则连锁经营只是纸上谈兵、可以说连锁经营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达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的规模化优势、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最佳服务、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量服务、我国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可以借鉴沃尔玛公司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采用了“无缝点对点”的物流配送系统。“无缝”是指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

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就可以让利与消费者,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沃尔玛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经营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2.5人才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要人来实施,企业的财富要人来创造、新华书店实现图书连锁经营后,不仅缺乏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缺乏大量的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精通图书营销。图书宣传,熟悉物流配送等专门人才、目前新华书店系统有职工14余万人,平均每个售书点有职工77人,而国内集体、个体书店为28人,国外书店平均不足5人、新华书店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厅减员增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富余人员分流到其他一些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如物流配送领域等、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从业人员与国外书店人员的素质比较来看,不论是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提高职工素质,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行岗前培训,或脱产培养,员工取得了从业结业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我们不仅要引进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要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连锁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3.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3.1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零售业之间、批发业之间、制造商之间进行着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市场主体,也进行着残酷竞争,彼此以对方为对手。但现在需要其相互之间及其内部竞争对手之间协同竞争,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灵活性、准确性、高品质、合理的价格等的有效组合,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因此竞争与对抗应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应在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贯穿供应链网络,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就要求零售商及上游企业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再造商业竞争体系。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要按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进行规划。由于连锁经营本身需要有一流的信息支撑系统和配送系统,而且连锁公司组织化程度、谈判与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高,因而有条件和实力实现以新华书店连锁公司为中心或主体地位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新华书店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还必须做好以下重要抉择:用何种方式同上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何时利用供应链网络。

3.2注重无形资产战略

过去零售企业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有形资产的销售力,但现在更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打造能力,尤其是要特别关注以下无形资产: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价值含量、商誉、人力资源拥有量与整合水平。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含量比较高,也有良好的商誉,但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适合产业扩张与经营的人力资源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这两项是新华书店的薄弱环节。在推行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若能培育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广纳社会英才并提高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新华书店连锁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其品牌价值将倍增。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好新华书店连锁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3.3联盟战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的合作。从实践来看,这些合作往往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大公司共同组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新公司,从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新的竞争中打击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实行战略联盟,有利于避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同规模巨大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可以迅速获得击败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与力量,成为价值链条中关键环节的领导者;可以获得公司迅速扩张所需的资金,减少独立投资的风险;可以快速地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4]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当中,新华书店可以主动出击。首先,提高整体战略管理水平,从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全局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角度来考虑和制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并从战略需要出发,主动而又积极地选择战略联盟对象。其次,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自己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让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自己实现战略联盟,要能做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关键是要控制产业链条中“产”和“销”两个关键环节,并提高自己在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而我国图书市场实现连锁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对连锁经营客观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版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实现连锁经营的认识方面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传统经营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的巨大障碍、在图书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柯华.浅谈图书连锁经营问题[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5):72.

篇4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中国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篇5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优势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我国的模式分析。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对于国内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却不十分明确,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指价格低廉,设施简洁、安全、干净和性价比高的一种酒店业态模式。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经济型酒店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使酒店企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的有效方式,即是经营同类酒店的若干个企业,在同一总部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求得规模优势和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莫泰(motel)”、“如家快捷”、“锦江之星”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扩张速度惊人。同时,美国的“速8”、法国雅思集团的“宜必思”也相继进入国内。从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如今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七天连锁、城市便捷连锁、汉庭连锁等。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光环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乐观因素。国有宾馆的改制,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引导,服务软件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升级……,许多问题不容忽视。但不容置疑的是,经济型酒店必将由幼稚走向成熟,将在中国酒店市场上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经营模式看共分为直营店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兼并收购模式,发展初期则以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目前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渐向兼顾战略联盟和兼并收购的模式发展。

1.直营店模式。直营连锁是资产所有者独自投资、直接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一个企业最初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在进入一个区域时,往往采用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宜必思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开始人市时均以直营店模式拓展市场。直营店模式最开始的投入较大,但却有利于统一的管理,可以积累稳定的资产,有利于酒店企业的形象塑造。

2.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权拥有者授予特许权经营者一种获得许可的特权以从事经营的行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规模扩张需要走低成本战略,特许经营模式对于酒店总部而言,只需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经营技术及经营理念通过受让或转让给加盟者,就可以实现规模扩张。对于加盟者而言,只需支付一定的加盟费用就可直接套用酒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国内运作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已经逐渐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化。

3.战略联盟模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要改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需要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酒店资源和优势,形成战略联盟经营模式。建立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联盟更有助于了解市场形式、风险共担、资金、经验、技术共享,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

4.兼并收购模式。兼并收购模式是另一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酒店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有效降低进入壁垒,并获得原有酒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产、企业经验和市场份额。兼并收购模式主要适用于发展成熟、规模较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目前国内并不常见,如家快捷这样的品牌连锁酒店曾采用过这种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1.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以控制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很明显,采取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批量采购,降低酒店的固定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竞争优势,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目前,我国有实力的经济型酒店都选择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

2.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因设立网点众多而贴近目标市场。在旅游和商务集散地,经济型酒店的存在,使连锁经营模式在布局上具备绝对的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网点众多,统一标识、统一品牌和形象,可以更贴近目标市场,有利于了解宾客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聚集顾客群。

3.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借助信息资源共享降低运营风险。我国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通过连锁酒店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中央预定系统和免费的预定电话,各分营店之间可以共享客房数据库和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有效稳定客源,进一步降低连锁酒店的运营风险。二、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分析

(一)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时,正确选择特许经营的方式是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常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特许转让,特许方提供品牌、生产及经营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业务有效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许经营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品牌推广,要求连锁酒店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理念及特殊经营技能,通过DM单、网站、媒体等渠道扩大酒店的宣传,吸引加盟者;第二阶段是加盟者资质的审核,酒店总部在接到加盟者申请后,还应委派饭店管理专家对加盟者资质进行检察和考核,重点考察从业经验、资本金及经营理念与酒店是否一致,并严格按照有关章程经总部审批后方可考虑吸纳;第三阶段是履行加盟义务,应进行店面选址、统一装修、管理技术传授、人员培训等工作,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并对加盟者深入传授统一的服务理念,形成以品牌和网络为主要纽带的联盟;第四阶段是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中包括物流配送体系,良好的预定、采购集团培训体系,真正实现连续的规模经营,同时还应建立客户管理系统,真正形成品牌共享、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的运行。我国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联盟方式,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股权联盟最常见的做法是建立新实体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和相互持股的方式共同经营。非股权联盟是一种合作联盟,联盟方只保持合作关系,不需要建立法律实体;根据在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位置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竞争对手联盟和顾客伙伴联盟。经济型酒店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开展竞争对手联盟运作模式可以加强酒店之间联合,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顾客伙伴联盟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一条龙服务要素来组织服务流程,将“服务营销”的内涵延伸到每个环节,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个性化服务。

(三)兼并和收购模式的运行。兼并和收购模式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集团化发展后的趋势,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时都是单一品牌、单一细分市场的企业,形成规模发展后,对其他经济型酒店进行兼并和收购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多采取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与联合两种运作方式。横向并购是在经济型酒集团之间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或同地区酒店之间的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并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行业提供了一个机制。纵向并购与联合是经济型酒店与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业企业、旅游景点等之间的并购与联合,这种模式直接关系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纵向生产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相互沟通与融合,获得共享和互补效应。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制约因素

(一)奈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限制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对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非常不利,经济型酒店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质,即只注重店名、装修、标识上的统一,而在管理体制上仍沿袭单店操作模式,各店顾各店,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和客户需要信息方面的共享。正是这种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使许多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有名无实,无法得到充足的市场份额,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规范、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效运行。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规范化运作,增强自身实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仍属于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不分、权责不明,管理随意性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总店、分店之间关系复杂,组织结构混乱,管理层分工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有效性。

(三)自身实力不强的企业现状阻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速运行。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分店扩张缓慢的局面,但无法解决实际困难,一些连锁酒店自身实力不强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

(四)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的现实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长期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势而生,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非常精简,组织结构层次少,要求员工技能多样,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要求让许多服务人员摸不到头绪。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经营的直接因素,既懂连锁经营又懂酒店运作的专业管理人才非常稀缺,一些连锁经营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且不注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特点和顾客群定位,无法达到连锁经营的真正目的。

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理论依据分析

(一)劳动分工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劳动分工理论研究劳动分工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并继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实际上,经济型酒店的分工策略就是一种劳动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酒店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二)规模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规模经济性理论研究的是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规模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集中度较低,单体酒店规模较小,经济型酒店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或资金的投入设立新的单元,扩大规模,实现连锁式经营,同时经济型酒店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形成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以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三)旅游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根据旅游经济学理论,如果生产大量的适合现阶段国内需求的经济型酒店产品,则需求弹性会变大。同时,经济型酒店要持续发展,还必须研究消费者行为,通过细分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客户对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忠诚度。

五、保障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

篇6

2001年以来,我国书业的最大动作莫过于连锁经营了。上自、新闻出版总署,下至各省市新华书店,乃至民营书店都在关注或忙于开展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商业形态,连锁经营确实值得推广。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导模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已用连锁的方式创造了商业奇迹,美国的巴诺连锁书店、英国的W.H.史密斯连锁书店、加拿大的查普特斯连锁书店、日本的纪伊国屋连锁书店等也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代表新兴商业形态的连锁经营,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行统一商业标志、统一经营理念、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等,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网络销售能力和低成本规模扩张能力。连锁经营适应了便利化、个性化的现代消费趋势,能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在我国出版物发行业必须加快进连锁经营的引入和推进,尽快改变书业流通领域分散、低效的格局,才能适应国际出版发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1.2必要性

根据加入世贸总协议,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业务。它会给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带来什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地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以及出版发行业的老总们都一致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且十分严酷的挑战。他们大多例举了令中国出版发行界大跌眼镜的德国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两年前这家国际超级书店驻进上海时,尽管国家对其有很多限制,但它们的固定会员到今已发展到150万人,再加上以前参加过的会员,少算也有300万人。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收入就高出我们一倍多。他们说像德国贝塔斯曼这样的国际超级书店集团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家,就会凭借着他们强大的资金、超大的规模迅速占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很大一块份额。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於良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规模经营的综合实力、出版发行的市场运作以及出版发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2]为了迎接WTO给中国出版发行业带来国际冲击,新华书店只有实行连锁经营,在规模上做大,在服务上做好,在成本上做低,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2.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衔接的若干问题

2.1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主于有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自己强调为。文化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企业”的本质,远离了市场,对市场经济缺乏驾驭能力、随着图书发I体制改革的深入,从最初集体个体书店对图书市场的蚕食,到后来邮政部门、出版部门、教育部门等权力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以及盗版、买卖书号等,这种不健康的图书发行局面,使非怯书商和违规违纪单位大发不义之财,而遵纪守法的新华书店受到冲击,失去了一些市场、从新华书店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一直以教材、教辅发行为主,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经营结构失衡,经营机制僵化,形成了经营惰性、特别是县级新华书店由于受到资金、信息、市场、经营风险等限制,图书品种备货过少,促销不力,丧失了商机、新华书店要从目前图书经营困境中走出来,实现图书连锁经营是图书发行行业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必须解决新华书店现行体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对新华书店进厅改造,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国或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总部,并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向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图书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优化图书市场秩序,使非法出版物(包括盗版书)没有流通空间,把图书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

2.2管理制度

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后,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

须按照国际化管理来运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图书销售是个精细的管理工作,从图书市场的调研、预测到出版信息的掌握,从货源的组织到对读者的宣传;从图书的陈列销售到库存图书的保管与情理;从图书的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可以说图书整个销售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不论哪个环节上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都会造成整个销售流程的中断、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广泛采用,最具权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接口,可以解决图书连锁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它既可以解决以前管理政出多家,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不能有效接口问题,还可以通过目标的提出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纠正不合规范因素;预防、改进、制定新目标这样一个“闭环”每年不断有明确的目标提出,并且有措施跟上,抓落实,抓提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可以使管理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3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规范化的图书连锁经营来说,计算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图书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商品经营的管理平台,又是销售信息的传输管道、以前,新华书店只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收款平台来使用,没有发挥其管现、进货、指导销售的功能、在业务管理上始终是一种粗放型的码洋管理,书店进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数字,无法对某一品种进厅跟踪管理,而一些与图书销售密切有关的信息,如出版动态。读者需求、图书市场预测等,没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手段进厅监控、从目前各大集团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管现总体是多系统并存、多无化发展,所开发的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的软件系统只解决了零售环节的问题,而采购、配送环节依然问题百出,还没有一套软件系统能解决整个图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问题、现在各省自己花钱开发的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各有利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那么跨地区连锁经营必将问题百出、如果图书发行行业通过行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开发统一

的行业软件系统,那么,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加快新华书店图书连锁经营进程,冲破计算机网络系统“各自为政”的束缚。

2.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图书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而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如果没有强大的

物流配送作支持,则连锁经营只是纸上谈兵、可以说连锁经营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达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的规模化优势、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最佳服务、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量服务、我国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可以借鉴沃尔玛公司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采用了“无缝点对点”的物流配送系统。“无缝”是指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

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就可以让利与消费者,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沃尔玛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经营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2.5人才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要人来实施,企业的财富要人来创造、新华书店实现图书连锁经营后,不仅缺乏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缺乏大量的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精通图书营销。图书宣传,熟悉物流配送等专门人才、目前新华书店系统有职工14余万人,平均每个售书点有职工77人,而国内集体、个体书店为28人,国外书店平均不足5人、新华书店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厅减员增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富余人员分流到其他一些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如物流配送领域等、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从业人员与国外书店人员的素质比较来看,不论是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提高职工素质,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行岗前培训,或脱产培养,员工取得了从业结业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我们不仅要引进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要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连锁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3.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3.1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零售业之间、批发业之间、制造商之间进行着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市场主体,也进行着残酷竞争,彼此以对方为对手。但现在需要其相互之间及其内部竞争对手之间协同竞争,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灵活性、准确性、高品质、合理的价格等的有效组合,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因此竞争与对抗应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应在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贯穿供应链网络,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就要求零售商及上游企业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再造商业竞争体系。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要按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进行规划。由于连锁经营本身需要有一流的信息支撑系统和配送系统,而且连锁公司组织化程度、谈判与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高,因而有条件和实力实现以新华书店连锁公司为中心或主体地位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新华书店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还必须做好以下重要抉择:用何种方式同上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何时利用供应链网络。

3.2注重无形资产战略

过去零售企业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有形资产的销售力,但现在更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打造能力,尤其是要特别关注以下无形资产: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价值含量、商誉、人力资源拥有量与整合水平。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含量比较高,也有良好的商誉,但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适合产业扩张与经营的人力资源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这两项是新华书店的薄弱环节。在推行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若能培育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广纳社会英才并提高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新华书店连锁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其品牌价值将倍增。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好新华书店连锁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3联盟战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的合作。从实践来看,这些合作往往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大公司共同组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新公司,从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新的竞争中打击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实行战略联盟,有利于避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同规模巨大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可以迅速获得击败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与力量,成为价值链条中关键环节的领导者;可以获得公司迅速扩张所需的资金,减少独立投资的风险;可以快速地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4]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当中,新华书店可以主动出击。首先,提高整体战略管理水平,从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全局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角度来考虑和制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并从战略需要出发,主动而又积极地选择战略联盟对象。其次,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自己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让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自己实现战略联盟,要能做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关键是要控制产业链条中“产”和“销”两个关键环节,并提高自己在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而我国图书市场实现连锁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对连锁经营客观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版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实现连锁经营的认识方面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传统经营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的巨大障碍、在图书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柯华.浅谈图书连锁经营问题[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5):72.

[2].中国书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国出版业做“狼”还是做“羊”?.新华网.

篇7

连锁经营日益成为零售业、服务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而加盟连锁更是可以将连锁总部的成功运营模式与加盟者的资本相结合,以较低的资本投入和风险,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市场份额。我国许多知名企业也不断摸索通过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低风险、高速度地战略扩张,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人也是积极投身加盟连锁,在此过程之中,连锁总部或加盟者遭遇失败的案例十分常见。连锁扩张是一种成功商业模式不断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在品牌、设备、店面、管理等诸要素复制的背后实质是知识的复制,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加盟连锁的得与失,并给出相应建议。

连锁经营的知识经济性

许多连锁经营的著作都对连锁经营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不少学者认为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的一个优势所在:当零售或服务企业开店数量较多时,研发成本、广告营销费用、谈判费用、仓储运输成本、管理人员工资、配送中心运营费用等等开支可以由更多门店和更高的销售额来承担,此外,连锁总部凭借巨大的采购交易额还可以获得砍价优势。按照这个逻辑,开店越多,连锁机构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越富有竞争力。在这种思路下,许多连锁机构把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断定为门店数量,大量吸纳加盟店以求突破临界点,一个大错误产生了。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企业经营规模足够大时,多种固定费用被更多产品分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同时因巨大的交易量会形成买方垄断或卖方垄断,因此产生了高额利润。经济学中的芝加哥学派有认为企业的市场份额、经营规模不是高额利润的来源而是结果。企业是因为自身系统比竞争对手更富有效率,而在市场上不断得到肯定,从而不断提高销售额的。因此,加盟连锁的战略逻辑应当是:卓越的商业模式——连锁总部的高速扩张欲望与加盟商的投资需求——高速扩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经济形成,因此,富有效率的单店运营模式与连锁运营体系的设计、开发、定型才是加盟扩张初期的优势基础,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的一种重要竞争优势,但只是一种派生优势、次级优势,往往在连锁系统发展已经成熟和壮大的中后期,这在很多连锁机构中都被本末倒置了。通过世界著名连锁机构麦当劳、希尔顿、沃尔玛的发展都可以发现,其连锁总部与样板店富有效率首先获得巨大成功,而后吸引投资进行扩张,进而逐渐获得规模优势,并非先作大后作强,而是先作强后作大。

不是规模经济,连锁扩张的经济合理性何在?笔者认为是知识的经济性。知识是当代最富有价值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各类生产要素不同,不同在于:相对于知识研发的巨大成本,知识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复制,知识不会因使用而损耗。但是有价值的、可以预期带来现金流入的知识是稀缺的,我们通常笼统的认为加盟连锁需要支付一笔品牌许可费用,以为连锁总部的价值就在于品牌,这是错误观念,纯粹的品牌并不能为我们带来预期的现金流入,同时,在实现大规模扩张之前,连锁总部的品牌并不能号召消费者。实际上,企业以品牌这个概念笼统地称呼了连锁总部所有将输出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知识可以低成本复制,但是知识的创新却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研发费用高,开发周期长,风险巨大,而且知识一旦创新,许多知识可以以专利、商标等方式申请法律保护,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这就意味着连锁总部可以以知识资产复制来控制大量加盟商的资本并转移投资风险,而加盟商通过知识复制迅速地、低成本地掌握了一种被验证有效的知识,因此,知识复制是连锁经营的第一经济理由。

连锁企业的复杂知识系统

许多连锁总部一旦开发了一种新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便匆忙拓展加盟连锁业务,实际上,如果连锁总部不能形成一个难以复制的复杂知识系统,纯粹的服务流程、商业模式等知识本身无法申请专利保护,那么,加盟商在加盟期满立即独立成为竞争对手就经常会发生,其他企业也会通过模仿、人才挖掘等方式迅速模仿并展开竞争,许多有潜质的连锁总部在发展前期都会遭遇这些问题,进入发展成熟期的连锁总部可以凭借品牌号召力和规模经济阻止模仿者的攻击,但是如何在发展前期防止模仿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某些连锁总部可以独占某些生产要素(如某项必需设备的技术专利)或得到政府授权,这种连锁在早期拓展中可以一定程度防范复制,但多数不具备这种进入壁垒的企业如何保证对手难以复制而自己又能成功复制呢?连锁总部的知识必须是一个复杂知识系统,是一个持续进化的知识系统:

连锁总部必须拥有一个跨职能、跨组织的被有效整合过的复杂知识系统。一般对手可以轻易地进行某个领域的知识复制,然而面对如此的复杂知识系统,模仿难度极大。有时对某一单一的“知识碎片”进行模仿,该知识在缺乏其他相关知识支持的企业环境中,是无效的知识,例如单纯对肯德基食品技术进行模仿,而未获取其作业管理方法及信息管理系统,食物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一旦连锁总部拥有的是一群知识,即使对手可以一一模仿,显然,模仿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加大。因此,连锁企业必须是多种相关知识有效整合后的一个复杂知识系统,只有总部自己拥有这些知识及自我复制的能力。

连锁总部拥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织的复杂知识系统。许多连锁总部认识到连锁发展就是自我知识复制的过程,最近几年,国内许多连锁机构加强了对门店运营手册、选址手册、开店手册、CIS系统手册等显形知识的整理和编写,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对隐性知识重视不够,在连锁总部积累的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属于存在于员工头脑之中、并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知识由于无法或难以以书面形式出现,传播范围与质量大打折扣。日本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共享、固化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较为领先,野中郁次郎1991年11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知识创造型企业》一文,这非常值得连锁企业借鉴。连锁总部对企业内部尤其是样板店的隐性知识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分析企业内部存在何种隐性知识,由哪些员工掌握?通过何种路径向加盟店传递这些知识?这些都是加盟店对连锁总部样板店进行无知识损失地完全克隆的关键问题,关系到连锁成败。

连锁总部拥有专家知识支持系统。优秀的连锁机构往往拥有庞大的专家知识支持系统,加盟店对某些知识的需求是偶然出现或随机性质的,但是掌握这类知识往往对人的专业要求很高,总部可以拥有一个专家团队,各基层门店有该类知识需求时可以向总部求援,这种做法有两种好处:一是代价高昂的专家团队费用由总部直接承担其费用,而各门店间接分摊,降低运营费用;二是专家团队处于总部之中,对防止企业的核心知识扩散起到积极作用。

连锁总部拥有知识进化的能力。许多连锁机构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知识进化能力,连锁总部开始形成最核心的企业商业模式、技术诀窍等知识,随着业务拓展和竞争对抗,连锁总部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企业知识的创新引向各业务细节,框架性知识、核心知识有了细节知识的补充,连锁系统才开始日益成熟,因此,许多连锁机构非常注重进行组织内部的知识创新、挖掘和对外部企业标杆行为的学习。

连锁企业的三个知识运营系统

连锁总部向加盟商销售的是一个复杂知识系统,实现低成本高速度地业务扩张和无形资产对大量有形资产的控制,如果连锁总部提供的知识缺乏价值性、容易复制和模仿,那么,高速扩张是不可能的。连锁企业要实现知识资产的高收益,三个知识运营系统缺一不可:

知识创新系统。连锁企业如果在知识上没有创新性,那么,连锁扩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连锁总部必须具有持续的知识创新系统,这个系统不仅需要提供最初连锁机构的商业模式和工作流程等基本知识,而且要能在竞争对手模仿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拉大与对手的距离。连锁总部知识创新活动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许多连锁企业管理表现出高度刚性,对基层门店的操作确实应严格控制,但是总部必须有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创新活动由总部专家团队有计划地进行,一部分创新是专家团队内部研发的成果,研发成功,再向各基层门店复制,而更多的创新应当是学习的结果。在创新问题上应当放弃集权思想,并非总部才能发现和推广好的工作方法,各基层门店员工以及竞争对手时常有一些更富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总部专家团队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最佳实践方法的采集、评估、优化与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提升知识质量。

知识复制系统。好的知识被创新出来后不一定在整个连锁系统中能够得到运用,尤其当许多知识以隐性状态存在或多种知识互为因果、相互交织时,总部向门店复制知识的难度就更大了。蕴含在设备、服务设施、标识、门面等硬件中的知识的复制可能最为简单,由总部负责生产并安装,许多操作手册、规章制度等显性知识只需要拷贝和复制即可,而许多涉及机密或体验性质的知识往往是隐性知识,它们的复制是复杂的。连锁总部可以通过样板店实习、参观、座谈、培训、非正式组织交往等形式进行隐性知识复制。

知识保护系统。欧美许多连锁企业有完善的知识复制系统,但他们更加注意对知识的保护。知识是根据一定的重要程度被确定传播范围的,即使加盟店也不能得到所有知识。日常运营知识对加盟店是必须的,而选址、谈判、开店、培训、评估等知识只需要总部掌握,否则加盟商很容易转变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在利用专利、商标等法律方法进行知识保护的同时,对不受法律保护的各类知识也需保护。许多连锁企业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重要知识的培训无书面材料;针对各类操作手册有保密制度、保密协议;将重要知识蕴含在机器、软件、布局等等之中,使用者掌握使用方法但不掌握其知识原理;公布需要隐性知识作支撑的显性知识,通过多种方法维护创新性知识的独占使用,使连锁总部和加盟者获得高额收益。

参考资料:

1.赵曙明、沈群红著,《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敏著,《现代企业知识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史东明著,《核心能力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忠元、向洪著,《学习资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篇8

2连锁经营商品选择配置

连锁经营想要在市场中获得持续发展,就需要结合现有消费者的特点以及竞争对手分析结果,制定适合于连锁经营的商品选择配置策略,设计合理的商品组合。首先,设计合理的商品结构。连锁经营营销的成功与否,连锁经营营销目标的实现与否,连锁经营营销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结构。连锁经营应立足于实际经营情况,采用访谈、问卷调研等多渠道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对连锁经营商品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符合市场要求,实现连锁经营营销目的,实现连锁经营经济效益,提升连锁经营营销效果。就目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来看,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合理的商品结构,因此连锁经营营销工作中应适当地增加合理的商品种类,以结构式的商品项目一次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创建连锁经营自有品牌。连锁经营营销自有品牌,可以获得更多的营销利润,提升连锁经营的形象,培育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因此要将自有品牌建设提到连锁经营战略中,以连锁经营品牌建设,准确定位连锁经营市场,培育连锁经营特色,丰富连锁经营营销商品结构。

3加强营销市场细分

连锁经营营销市场细分是指连锁经营结合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消费行为以及消费习惯,将连锁经营市场进行细分,并从细分市场中选择连锁经营目标市场。加强连锁经营营销市场细分,可以有效分析消费者需求,准确发现连锁经营营销机会,制定相应的连锁经营营销策略,实现连锁经营营销目的。因此,连锁经营营销工作需要做好营销市场定位,对营销目标市场开展针对性强烈的营销活动,获得营销目标。加强连锁经营营销市场细分,即连锁经营以细分后的市场,制定满足目标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并集中资源构建连锁经营竞争战略体系。连锁经营在竞争战略体系下,以独特的营销策略为目标消费群提供营销服务,并超越竞争对手。连锁经营在超竞争市场环境中,以连锁经营模式下同定价、同功能的商品,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消费渠道。连锁经营以独特的竞争优势满足目标消费者,以规模优势实现营销低成本控制目标。

4加强营销信息建设

对于连锁经营而言,加强营销信息建设也是连锁经营核心产品。建设连锁经营信息系统,并将其作为营销网络服务系统,实现连锁经营数据、连锁经营监控等多功能。在连锁经营信息系统中,实现“供应商——连锁经营——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综合化管理,对连锁经营营销效果的实现有关键作用。另外,连锁经营信息建设也是培育连锁经营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之一,主要优势体现在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其中,物流技术为连锁经营营销提供及时的商品支持,提升连锁经营仓储效率,降低连锁经营库存积压率,有效控制连锁经营持有成本;信息管理技术为连锁经营营销提供消费者、连锁经营等主体的详细信息资料,为连锁经营提供汇报功能、决策支持功能。在连锁经营营销中,加强营销信息建设,提升连锁经营信息化水平,培育连锁经营核心竞争力,实现连锁经营持续发展。

5消费者信息沟通有效渠道

篇9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02-02

连锁店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连锁店被称作是继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以后的零售业的第三次改革,连锁店是零售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中国市场经济日渐发达的今天,连锁店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为了连锁经济更好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用来加快连锁经济的发展进程。

连锁经营指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提高民众日常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标准化技术,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应的一种多店铺扩张经营方式。我们的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现况特点有如下几点:一是连锁店在零售市场中份额在不断增加;二是多业态发展、规模扩展速度加快;三是地区集中化趋势明显;四是加盟店的扩张速度加快,但总体效益低于直营店。

一、中国连锁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连锁店的规模较小,效益不佳

连锁经营的主要特征就是形成规模经济,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的具体体现,它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从而使零售商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连锁经营能长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就是规模大、费用低、价格合理廉价、成本少、效益佳。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连锁经营的现况是规模较小、分布不均、市场定位出现错误以及经济效益的不理想。现在的连锁经营就只是有几家分店,这种情况下的连锁经济,规模达不到它所需要的发展要求,根本无法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

(二)连锁店的配送渠道的问题

现在的零售商业的物流配送大多采用供应商直接送货、连锁商业自建配送渠道。而这两种配送方案的问题所在很明显地展示在连锁经营过程中。供应商直接送货时他会有很大规模的货物,他不会等到你说什么少了就送什么货,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供应商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连锁店也会被动地接受一些货物,造成货物的积压,形成成本过高的现象。其次连锁商业自建的送货渠道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中小连锁商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自建的送货渠道中,以至于经常会出现配送工具的不齐全以及配送货物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导致连锁商业的货物出现断货或是产品更新换代的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都会对连锁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三)连锁经营规范化程度不高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小连锁商业还没有形成管理上的集中化和统一化,而在配送货物上也是统一程度低。在管理上只是照搬单体经营的模式,这使得连锁经营的价格优势以及规模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部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在员工的分工和调配上也存在着问题,某些岗位上的员工几乎是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而有些员工则悠闲自得,有说有笑,还能聚众聊天,造成忙闲不一的现象。这不仅给人一种上级管理不当的感觉,这也会打消积极工作的员工的积极情绪。在调配上,时不时就会出现岗位上无人的状况,只是因为被调到别的地方帮忙,给顾客一种不认真工作,管理组织散漫的感觉,造成对顾客的服务不到位,严重的就会流失一部分顾客。

(四)连锁经营的管理理念落后

不难发现的是,在大多数连锁商业中的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问题,现在的连锁商业大多数是由个体户发展起来的,而这些连锁商业的管理思想还停留在管理个体户商业的层面上,主要是依靠个人的才能和经验进行管理,凭借着员工的热情和销售技巧来发展连锁经济。而在商品的陈列、市场分析、产品组合、市场调研、店面选址、投资方向、服务水平以及人员管理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受投资者在个人知识层面、个人喜好、思想观念上的制约,在管理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着不同的误区,比如用人方面上拉亲顾友,发展成家族企业,这在招揽人才上就出现了很大的漏缺,对专业人才的招揽和培养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连锁商业发展速度缓慢。当然也有会模仿其他商业的发展形式,但只是模仿了一些皮毛,最后造成规模小、价位高、服务质量不好、成本高、没有特色、货物摆放混乱、人员冗杂、一人独权等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在管理上也经常会出现新开了一个连锁店,在这个连锁店进行筹备时,主要核心人物都去进行管理从而忽略了原有的连锁店,只是随时临时任命一人来管理,造成原有的连锁店一片混乱,工作接洽的不成功,给连锁经济带来麻烦。

二、连锁经济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拓宽思路,实现规模优势

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而是要不断地拓宽思路,高瞻远瞩,要打破那些外界、内行的制约因素,不断的有效的增加连锁店面的数量,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还可以拉拢相似企业,发展规模经济,提高效益;还要实现集团化和统一化,从而提高连锁商业的综合实力,实现规模经济。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快联盟商的加入,并让联营商从中得到益处,而不是一味的打压他们并且看不惯他们发展得比自己好,大家要做到互惠互利,争取得到共赢的结果。这样一来对连锁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所帮助的。

(二)建立起自己的完善的配货渠道

都知道货物是重中之重,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货物谁都难以支撑商业的活动。若是货物运送的及时并合理,那么我们的经营也会很稳妥,我们的销量也会很理想。我们应该在配送渠道上多加注意,应该投一部分合理的资金用于建设自己的完善的配货渠道,以免出现断货或是大量库存积压的现象,造成连锁商业的成本。

(三)努力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在连锁经营上我们应该努力做到集中化和统一化,及时沟通和处理好总店与分店的关系,争取做到店面装饰的统一、商品陈列的统一、店面名号的统一、商品货物配送的统一、价格的统一、管理方式的统一、服务规范的统一等。在总店职能上,我们应该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开发等方面上应该加强力度。现在是信息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开展商业活动也应该投入到当今社会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利用计算机的便利使得连锁商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货物管理、价格管理等形成统一,便利于总店和分店的统一管理。同时连锁商业还应该多投放些经历在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上。举行各种职工培训的活动,加强员工对工作的认知程度,学习和掌握基本工作知识和操作技巧,制定自己的管理规范,培养自己的管理型人才。在办培训班的同时还应让员工清晰地铭记本连锁商业的经营观念和服务标准等,使得顾客能够得到相同的良好的服务,这也会使得企业形象深入人心,为企业取得良好的效益做下铺垫。

(四)转变管理思想,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

针对管理层人员的知识和思想层面上的不足,组织管理人员走出去到成功的连锁商业里学习经营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出去学习和参考其他成功人士的做法,争取改变原有落后的思想理念,同时让管理人员知道不可再照搬原来的管理经验,而是要切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更好地经营连锁商业。在选择职工上,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难发现的是,在连锁商业中员工中是管理层的亲人或是朋友的不在少数,而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总想着自己要比一般的员工高一个等级,甚至还有甚者想要有一些权利,当他们拥有一些权利以后形成一种独权的现象,员工提供的好的建议听不进去,甚至想办法阻止一些员工的发展,形成帮派,挤兑其他员工的状况。这也会造成混淆管理层人员的视听,对拢聚人心,让员工一条心的形势很难形成,也很难留住人才。在选取人才上,应该选一些真正拥有真才实学或是工作经验的人员,让他们给其他员工做出榜样,让他们带动其他员工的改进和提高。也可以让他们适当地给其他员工做一些演讲等,时常交流一下工作经验等,用以促进其他员工在专业知识上的认知、操作上的技巧、服务上的正确态度、树立敬业思想等,并且还要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还要注意灌输要以消费者为主的服务思想,力求消费者满意,用以提高整个连锁商业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连锁经济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连锁经济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促使自己变得强大并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海悦.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篇10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又具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的特点,80%以上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连锁经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在连锁销售促销等一线岗位工作。在与连锁企业多年的交往中,笔者发现企业选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门店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及营销策划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一致性。创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和普适性的特点,是以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为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敬业精神、专业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和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作为创业素质的基础,创业能力侧重于知识结构在实践中的表现,主要包括经营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推理总结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大学生受教育的整个过程。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全面的创业能力,在连锁经营行业领域创造出新颖的经营形式、优质的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专业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十分欠缺,难以适应目前社会变化和行业发展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和体系尚未形成,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或开设极少量创业教育课程,而且作为选修课,课程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全过程性和系统性,教学模式也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创新高职院校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既具有创业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

3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3.1科学制定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指导思想。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是建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要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要突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将专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创业能力有专业的根基,培养学生基于本专业的创业精神。根据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以就业岗位任职和创业能力要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创业任务为依据,综合企业专家、创业者、教育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课程内容,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把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素能模块、核心素能模块、素能拓展模块。基础素能模块传授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能、道德素质和创业常识;核心素能模块主要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基于本专业的创业素能;素能拓展模块重在传授拓展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2合理设置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的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结构就是课程的组织与流程,反映教学的框架与进程。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构建以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立足于专业与创业的融合,围绕创业要求,整体构建课程,增加有关创业的上下游延伸性课程。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在学校受教育全过程,形成三年连续式递进式的创业教育,实现创业教育在时空上的全覆盖。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年级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创业品质,和对创业与财富的基本认识、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创业基础”等创业基础理论课程放入基础素能模块。二、三年级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计划制作、融资、企业管理技巧、市场调查等创业技能的辅导。将“连锁经营与创业”、“市场营销”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创业课程放入核心素能模块。将创业实践课程如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大讲堂、创业创意竞赛、创业培训、创业实践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职业大讲堂、职业规划比赛、简历设计比赛)作为素能拓展模块课程。同时,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创业需要开设核心课程,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连锁经营市场的变化,整合课程内容,开发新课程,课程内容要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突出岗位定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实践、创业教育过程和创业能力。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3.3大力推行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的教学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或创业的能力,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因此,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群)和创业需要分析入手。梳理出哪些是从事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能力,哪些是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依此,对专业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一方面,要及时了解连锁行业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连锁专业,热爱连锁专业,且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将连锁经营专业学生要求应具备的时间管理、有效沟通和服务他人等技能培养融入到连锁专业技能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愿意从基层做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较强的职业发展动力,增强学生职业忠诚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了解从事连锁企业创业所需要的专项能力及综合能力。以此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体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高职教育观念。同时,依托政府搭建的创业园、工业园等创业平台,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同时,将课堂创业教学与课外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培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

3.4确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是培养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创业能力的高职连锁经营人才最有效、最基本的培养途径。只有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将获取的理论知识有效转换成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人才的关键。依托政府搭台、协会牵线、校企联手,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入。通过连锁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积极与连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连锁企业成为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学生实战应用基地,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真实连锁环境中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创业技能。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选择性地与品牌连锁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连锁门店,开展模拟教学和实战训练。让学生学习商品陈列、销售、防损、收银、客服等前台操作技能,学习开发商品采购、配送、信息处理等后台管理技能,使学生掌握商品流通、定价、促销、配送、POS技术、数据分析等连锁专业核心技能,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又学习到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号召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将连锁专业知识迁移到多变的职业岗位中,以应对多变的连锁业态及市场环境。

3.5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创业型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关键。培养连锁经营专业教师的创业精神,提高教师自身创业素质。大力推行“一师一企”即一名教师联系一家企业,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选拔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直接参与创业实践,让教师深入连锁经营企业尤其是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这样才能潜心研究案例,并能够带着自己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和学生共同去创业,以造就一批“创业型教师”或“教师企业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基于本专业创业的教学能力。

篇11

自1992年开始,跨国零售企业开始进入中国零售市场,那时就有人惊呼:狼来了。中国加入WTO后,为保护本国弱小的零售厂商,我国政府对零售业实行逐步开放的政策,给了中国零售业一个过渡期,也借此机会让中国零售厂商招兵买马,强壮自己。我国零售市场已经全面对外资开放,目前,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这是摆在我国零售商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借鉴跨国零售巨头管理经验

企业规模化,经营连锁化

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占整个商业销售的60%以上,而美国占到了80%。零售业走向规模化和连锁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规模化和连锁经营,企业可以获得很多对供应商的议价优势,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的优势,运作效率的优势等。我国的零售企业大都规模较小,虽然近年来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落后思想仍然存在于很多经营者的脑中,导致我国零售业规模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摆在本土零售商面前的两个选择是: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上,要么联合起来作强作大,要么被狼吃掉。我国的零售连锁化在最近几年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连锁化是零售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同时要强调的是连锁的发展必须与企业的资源实力相对称,否则,很容易出现销售额增加,盈利反而减少的情况。

管理、用人之道

管理是中国零售企业在竞争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企业富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员工的积极性,而我国一些零售企业的用人观念,比如重学历轻能力,任人唯亲等思想,埋没了有能力的人才,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在管理和用人方面,一些跨国零售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建立了一套很有效的激励机制,沃尔玛的工资水平比同行业的都低,但是沃尔玛的员工工作很有热情,沃尔玛依靠对员工承诺的利润分享金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国外的管理和用人经验,切实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运用信息化构筑物流和配送优势

中国社会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7%—20%,而发达国家仅占10%。尽管从世界水平上看,中国的分销商各自的毛利水平都较低,但因为产品常常要经过三四道中间环节才能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渠道的总体成本就变得非常高;众多的经销商和多重流通环节还为由渠道挑起的价格战创造了条件,从而造成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下降。我国零售业平均费用水平为14%,而沃尔玛的整体费用水平为6.2%。中国零售业在信息建设和物流配送方面落后于跨国零售巨头一大步,导致整个价值链反应迟钝,2003年很多零售超市出现缺货的现象,而且物流配送成本高,不能获得价格优势,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

从广义上说,零售业是服务业中的一种,零售业的价值就是创造服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大型零售超市和购物中心开创了一站式购物的服务内容,为顾客提供了便利的购物场所,这本身就是创造服务的一种方式。我国零售企业应该学习跨国零售巨头的服务意识,真正的从顾客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要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

我国零售企业的对策分析

发挥民族文化优势,采用文化战略取胜

相对于跨国零售商来说,本土零售商更熟悉本国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习惯爱好,因此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利用民众对本国习俗和文化的深厚感情,在文化诉求、店堂环境、产品特色、促销方式、顾客服务方面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强化顾客忠诚,一旦培养起高度忠诚的顾客群,外国零售商要想把这部分顾客吸引过去就不是很容易了。

利用差异化定位和业态的不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什么是战略》一文指出了三个定位战略,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可以通过定位的差异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战略层面上获得成功的机会。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在同一个目标市场上,小个子肯定竞争不过大个子。但是小个子有小个子的好处,诸如灵活和专业化等,因此小个子可以换一个方式,将自己定位在与大个子不同的目标市场上,扬长避短,以特色和差异化应对跨国零售巨鳄的竞争。

再造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在产品质量和设计趋同的时代,通过业务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提高运营效率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流程再造是建立在对价值链充分认识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的,对不提供价值的环节彻底摒弃,力争提高流程中每一环节的工作绩效,将运营业中被割裂的过程重新联结起来,使其成为一个连续,互动的流程,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贴近顾客,实现成本和效率的整体优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的零售企业普遍存在流程冗长,效率低下的问题,流程再造可以缩短和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实现精简化和效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结合传统管理哲学与现代管理科学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管理哲学和用人思想。孙子早在战国时代就指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在用人方面,孙子提出了至关重要的选将标准:智、信、仁、勇、严,他还提出了领导者要善于授权的思想。我国零售企业应该积极吸收传统管理精华,将之与现代先进管理理念结合起来,运用并创造先进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技术,提高零售企业的管理效率。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区位影响

中国的零售市场是最近10年才对外资开放的,在跨国零售集团进入中国以前,中国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已经基本被本土零售商占据。本土零售业在这些黄金地段“先入为主”,占据了区位优势,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忠诚顾客,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氛围,人气指数很高。已经进驻这些商圈的本国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形成区位战略,并将利用区位优势形成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扩大到其他没有处于区位优势的连锁店。

争取供应商的支持

由于本土零售商和供应商已经有了多年的合作,对供应商的情况比较了解,很多本土零售商手中掌握了一批有实力、信誉好、供货及时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供销关系,有力的保证了货源和供货的及时,减少了缺货的风险。跨国零售商初来乍到,需要时间了解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关系更不是一时就可以做到的。我国零售商恰好可以抓紧时间利用这个优势,与供应商建立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获得供应商在信息、货源、促销、价格等各方面的支持。

对外开放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入WTO让中国与世界接轨,这些加速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国零售企业由于起步比我国早,同时受他们所在国家发达零售业的影响,自身实力比较强大,在竞争和发展中取得了很多优秀的零售管理经验。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我国零售企业应该摆正心态,虚心向跨国零售企业学习,要善于运用本土优势,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资料:

1.[美]Michael·Levy,Barton·A·Weitz著,郭武文、王千红译,零售学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12

关键词: 补货策略;CMI;路径优化

Key words: replenishment strategy;CMI;path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030-03

0 引言

连锁经营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以来获得了飞速发展,并且正迅速成为中国最具获利能力的投资方式和创业途径。连锁零售店作为分销系统中与终端客户直接接触,实现商品价值的最后环节,在整个分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连锁零售店在运营过程中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以及缺货成本在分销系统的物流成本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因此,对于零售商补货方式选择与补货路径优化问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分销系统的效益。

集成库存控制和配送路径选择的问题被抽象为库存与路径系统集成优化问题(Inventory Routing Problem,IRP)。国内外关于IRP问题研究的文献很多[1]-[2],[1]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单一品种、需求确定、考虑库存成本和与车辆行驶距离有关的运输成本的一对多(One-to-Many)和多对多(Many-to-Many)配送系统建立了类似于EOQ的模型。[2]则是针对“一对多”分销系统,从算法优化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但是,这些文章大都集中在单周期、固定需求或者简单随机需求的研究范围内,不能完全反映现实中复杂化、动态化的不确定性问题。考虑到现实中区位因素对路径选择带来的影响,本文将应用于逆向物流物品回收和路线规划的CMI(Collector Managed Inventory)[3]理论引入到连锁经营企业补货问题中,针对连锁经营中“一对多”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以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和优化补货路径的目标。

1 基于CMI理论的补货模型研究

1.1 研究模型描述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一对多”补货模型:连锁经营企业在某个服务区内设置一个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统一组织和管理服务区内所有连锁店的库存及配送,连锁店的库存量、配送量和配送频率均由配送中心决定,该模型也称为R-System(Retailer System)系统。

1.2 模型假设与参数设置

(1)配送中心仅处理一种产品且能够随时监控连锁店的库存,监测周期为T天,补货提前期T0=1天。零售店i的最大库存量VCi由公式VCi=2?滋i(T+T0)确定,每个监测期末零售店i的剩余库存为Si,补货量为Ri,每次补货完成后,所有补货点销售量均达到初始状态。

(2)第t期送货行为依据系统是否存在可行路线决定,否则不送货。第t个监测期存在r条(r∈{0,1,2,…,i})可行配送路线,可行路线r的配送总里程为Dr,配送货物量为Qr。

(3)零售店i的客户需求量近似服从相互独立的正态分布(?滋i,?啄■■)。

(4)不考虑配送中心的容量限制和库存持有成本,但是考虑零售商库存持有成本,各零售商单位库存持有成本相同且为h。

(5)配送车辆最大载重量均为Q,载货量不超过车辆最大载重量。运输成本仅与车辆行驶距离有关,车辆平均每公里的配送成本为c。车辆启动成本为w。

(6)每个周期的单位缺货成本为p,缺货不补,第t期的缺货总量为qi。

1.3 基于CMI的补货模型库存控制分析

CMI作为逆向物流库存管理全新、高效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是由H.M.Le.Blance等于2004年提出的,其主旨是:由收集商作为逆向物流中的核心企业全面负责逆向物流过程中零配件或原材料的储存和配送等操作,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逆向物流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掌握逆向物资信息,减少不确定性,并通过恰当的预测,提前制订收集计划、调整库存容量、整合配送,从而达到效益最优。

本文将CMI理论运用于一个配送中心、多个零售商的二级分销系统中。配送中心使用遥测技术定期检测各个零售商库存情况,利用获得的数据在即将来临的补货期形成一个补货计划。对于各个零售商在该补货周期中补货与否是由零售商库存产品的数量因素或者时间因素驱动的。数量因素,是指当零售商处的产品库存低于一定数量就进行配送。时间因素则是指当零售商处的剩余产品达到某个时间点,而又始终未达到数量因素驱动的配送点,此时就进行补货。与经典库存模型理论的订货点相似,在CMI模型中也设立了两个与订货点和安全库存相似的参数(如图1):must-order(MO)和can-order(CO)。其作用是:当某种产品的销售量X处于CO线以下时,不考虑对其进行补货;当X超过MO线时,立刻进行配送补货;当X介于MO线与CO线之间时,不一定进行配送,这时要考虑此时是否还有其它零售商处的产品处于被激活状态(是否正被配送补货),以及运输车辆是否还有剩余空间;如果有,那么就同时对这些零售商也进行补货,即此零售商的补货活动是被附带执行的。

已知零售商i的销售量(客户需求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滋i,?啄■■),并且相互之间独立同分布。定义补货点的库存量为V■,则

V■=V■-1■·T·?滋i-k·■(1)

方程(1)[13]中k为安全因子,用来表示补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k值依据正态分布和补货服务水平来确定。在本文中,设服务水平(这里指配送中心期望服务水平)为?兹,则统计学中显著性水平为1-?兹,Z?琢表示在显著性水平为1-?兹,服务水平为?兹的情况下所对应的服务水平系数,它是基于统计学中的标准正态分布来计算的,可以通过查正态分布表直接获得,Z?琢即为所求k值。

CO点的库存量V■能够通过公式(2)得到:

V■=V■+?琢i·T·?滋i(2)

方程(2)中?琢i∈{0,1,2,…}表示由数量因素驱动的V■将需要几个补货周期达到CO点。例如?琢i=0表示零售店i补货点不设置CO。

当零售商i的剩余库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达到V■时,就必须设定一个MO收集时间点来触发补货活动。MO的补货时间点T■介于以数量因素驱动的补货时间点和最大补货时间点T′之间,由公式(3)可以得到

T■=T'-T(3)

CO时间点可以运用?茁i·T(?茁i∈{0,1,2,…})计算求得,其结果由公式(4)可以得到:

T■=T■-?茁i·T(4)

在每次补货过程中,对于所有MO订单补货量由公式(5)确定:

Ri=min{VCi-Si+■?滋i,VCi}(5)

CO订单补货量则依据车辆剩余空间以及零售店仓库具体库存来确定。

1.4 可行路线的生成

根据以上公式确定补货点以后,在每个补货期期初,每个零售商的库存水平(最大库存水平与产品销售量之差)都会被配送中心收集起来,配送中心依靠这些数据生成所有的MO配送单和CO配送单从而产生一系列补货配送路线。假设,配送活动完成时间在一天之内且运输量不超过每辆车的运载量,那么就认定此补货配送路线为可行路线。在进行补货配送路线决策前,所有的MO和CO都会被列入组成配送路线的配送单备选集合中。一条配送路线开始于一个空的配送路线和一个MO配送单,将备选集合中的MO和CO分别加入配送路线中,如果该配送路线符合配送条件即为可行路线并写入可行路线集合中。否则,去掉最后加入的配送单,考虑是否可以加入其它的配送单。

在可行配送路线生成的过程中,对于非空路线优先考虑加入MO配送单,因为一条可行配送路线中尽可能多的加入MO能产生更少的可行配送路线,节约更多的运输成本。同时,也要综合考虑零售商所在区位因素的影响,对于两条不同的非空可行路线分别加入与该路线相匹配的CO配送单,比一条包含两个不同区位的MO配送单的可行路线更为合理。通过计算所加入配送单在运输成本上的节约,以确定该路线的合理性。计算公式如下:

CS=CI-■VI(6)

其中,CS表示加入某个配送单后的成本节约,CI表示加入该配送单后的运输总成本,CL表示新开辟一条路线负责此配送单的总成本,VL表示开辟的这条新路线运输量,V1表示该配送单所加入的配送路线可以运输量。

1.5 最优可行路线的选择

最优配送路线选择原则是: 所有的MO订单都必须以最小成本得以运输。下面通过引入变量,给出配送路线的优化选择约束方程:

决策变量:Xr,vd表示可行路线r 被选为配送路线,否则为0;

SCco=1表示没有CO订单加入被选的路线中,否则为0;

SVvd=1表示运输天数组合vd不满足所选择的路线,否则为0。

参数:

aM0,r=1表示可行路线中含有MO订单,否则为0;

aCO,r=1表示可行路线中含有CO订单,否则为0.

路线选择问题:

min ■■c·Dr·Xr,vd(7)

s.t. ■■aMo,r·Xr,vd=1 ?坌MO(8)

■■aMo,r·Xr,vd+scCO=1 ?坌CO(9)

■Xr,vd+svVd=1 ?坌vd(10)

Qr?燮Q ?坌r(11)

Xr,vd∈{0,1} ?坌r,vd (12)

SCCO∈{0,1} ?坌co(13)

SVvd∈{0,1} ?坌vd(14)

目标函数(7)描述的是该优化问题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监测期T总成本最小化,约束方程(8)是为了确保每个必须立即执行的MO只能够执行一次,约束方程(9)是为了确保每个CO最多只能顺序插入各可行路线一次,约束方程(10)可以确保每天每个车辆至多有一个组合路径。

假设一个监测期T内的总成本为TC,则

TC=■cDr+■■h+■p·qi+rw(15)

2 实验计算与结果分析

本文以昆明市沃尔玛超市为例,昆明市共有5个沃尔玛超市,1个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编号为“0”,对市内5个沃尔玛连锁店进行配送服务。配送中心到各个连锁店以及各个连锁店之间的距离由电子地图获得,具体数据见表1。根据资料整理后获得各个连锁店某商品的客户需求分布以及算例中其它参数设定见表2,为方便运算,所有数据均取整。假设监测周期T=2天,车辆启动成本w=30元/次,车辆单位里程运输成本c=2.5元/公里,车辆最大载重量为1000件。零售店单位库存成本为0.5元/天,单位缺货成本为18元/件,配送中心服务水平为95%,最长补货时间T′=8天。

用本文提出的仿真优化算法及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传统定期补货模式分别进行求解,其中,定期补货周期为5天,补货量=期初库存-期末库存+日均销售量/2。随机运行2T′=16天实验,得出的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仿真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补货成本,相比传统定期补货模式总运营成本节约了将近33%。同时,与传统补货方式相比,本文的优化模型能够有效的减少缺货现象的发生。

3 结论

本文针对连锁经营企业的补货问题,主要研究了客户需求已知的情况下多周期库存路径优化问题,构建补货点和路径选择模型,给出了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由于本文中监测期T和最大补货时间是通过预测主观设定的,故时间设定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模型有效性,未来还可针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Daganzo C F. The Break bulk Role of Terminals in Many-to-many Logistic Networks. Operations Research, 1987,35(4):543-555.

[2]Federgruen A, ZIPkin P A. Combined Vehicle Routing and Inventory Allocation Problem. Operations Research,1984,32(5):1019-1037.

[3]H.M.le.Blanc, M.G.C.vanKrieken, H.A.Fleuren, H.R.Krikke .Collector managed inventory, a proactive planning approach to the collection of liquid coming from end- of- life vehicles [R]. CenterER Applied Research, Tilburg University, 2004.

[4]谢小良,符卓,杨芳.基于VMI的随机需求库存—运输整合优化模型与算法[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l(32):51-55.

[5]李志惠,赵淑萍,陶爱荣,段金太.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