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12 07:31: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司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司管理论文

篇1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安全职责、“两票”管理、安全培训、工程发包和外来人员管理、反违章工作等规章制度和标准共35项,及时下发现行有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目录。深入推进“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工程”。细化完善用电安全宣传、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管理和居民表后设备安全告知等工作措施,印制并逐户发放了《家用保护器告知书》,切实提高农村用电安全水平。加强农电队伍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日”活动、实施《安规》考试、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农电队伍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2.聚焦电网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实施“精品工程”。因地制宜解决低电压和地埋线问题,采用过渡性改造和农网升级高标准改造相结合的整治方案,采取增容、布点、调台步、平衡三相负荷等方式进行改造。强化项目审计。对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实行“必审制”和全过程审计。推广“四新”技术应用,加强农村智能化台区建设,逐步实现运行监测、负荷遥测等数据信息在线实时采集。开展“百问排查”。建立问题明细台账,按期完成整改对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工程涉农收费有关规定进行提炼,印制《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五严禁”》卡片,组织供电所人员及外包施工队人员认真学习贯彻,确保执行不出现偏差。聚焦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优质服务形象。打造绿色通道。妥善解决好政府、企业和居民等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民生工程、新城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等开辟绿色通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乡镇供电所管理问题排查”“供电服务突出问题整治”等活动,着力解决供电服务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打造居民“十分钟交费圈”。大力推广社会化代收业务,与银行合作开通了网上银行交费,完成交费地图建设,新增POS机划卡业务,全面实现了“十分钟交费圈”和“村村有交费点”目标。打造“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从业扩报装、停电检修、故障报修,到停电催费、服务投诉等环节,建立完善供电协同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业扩报装管理,严格兑现各环节服务承诺时限,杜绝发生客户工程“三指定”行为。营销业务全部通过SG186营销系统流转,各环节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工单、时限和要求办理。

3.聚焦队伍素质建设,提升员工干事创业动力。认真组织参加省市公司供电所长和新入职农电用工培训、供电所人员调考、供电所人员岗位知识和业务技能竞赛。加强培训需求调研,通过开展技术竞赛、导师带徒、精品教案、送教上门、结对帮扶等方式,广泛开展各层级岗位练兵活动。严格执行年度应试制度,检验农电工学习成效。健全供电所人员成长与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和岗位标兵的培养及选拔任用,促进一线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取证比例。结合“三定三考”工作,开展供电所全员绩效管理,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切实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4.聚焦执行力建设,提升依法从严治企水平。严格大局意识、一盘棋思想,强化工作协同监督。对各部门、重点岗位、重要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在公司和供电所两个层面成立监督委员会,对日常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严格执行管理标准,常态化、标准化实施供电所“星级晋阶”创建。重点推进调控运行、运维检修、规划计划管理;按照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优化配置办公和服务设施,配置生产服务车辆,建设改造职工培训室、阅览室、活动室、营业厅、工器具室、备品备件室,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制度执行,规范管理行为。全面清理现行制度标准和工作流程,严格各项工作闭环管理,建立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机制,实现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

5.聚焦载体建设,提升关键业绩指标。以“星级晋阶”管控基础管理行为。制定供电所“星级晋阶”工作实施细则,整合运检、营销、安全等专业对乡镇供电所日常工作最基本的管理要求,形成供电所管理综合评价标准,根据标准将乡镇供电所分为1~5星级共五个等级,并对各星级供电所实施动态考核评价。以“同业对标”管控关键业绩指标。认真学习宣贯省公司乡镇供电所同业对标指标体系,深刻理解安全、运维、营销、服务、队伍建设方面26项指标内容及意义,并将每一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岗位,明确责任人。按月、按季上报对标结果,由相关专业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对标数据审核和指标分析,分类定位优势、潜力、弱势和高权重指标,分级制定指标巩固提升和攻关保证措施。以“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共同进步。坚持实行由点带面的整体推进,要求各专业、各供电所以“分年明确重点提升目标,分季集中诊断重点目标,分月分析重点目标进展”的“三分思路”实现同步提升。开展职能部室与基层供电所的“结对”活动,为供电所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职能部室明确专人负责“帮扶提升”工作。开展供电所之间先进单位和后进单位的“帮扶”活动,帮扶供电所派出技术骨干到被帮扶供电所蹲点培训,被帮扶单位派员到先进单位跟班学习。

篇2

1.资产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房地产、旅业、五金、陶瓷、化工、运输、食品、贸易等。未经详细分析和研究就成立新的公司,期望以此来解决历史问题或创造新的价值。

2.就现时而言,资产公司共计80多家,其中大部分都是牌照管理的企业,实际经营运作的只占一小部分,但该类公司的法人却有很多种:有的还在该系统工作、有的已退休、有的是承包者等等,这种状况很不利于管理,而且容易产生经济风险。

(二)内部管理混乱,存在制度性风险

因历经多年的经营发展和多任的管理者,资产公司的内部管理还比较混乱,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严重的制度性风险,最终导致有些公司资产流失严重、负债过高、经营运作举步为艰。

(三)员工价值观念不正确,经营者基本控制着企业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因所处的时期及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资产公司也不同程度地传承了一些国有或集体企业所采取的承包制方式。但实践证明,这种以承包的方式去代替实质的经营管理是失败的。企业承包者对企业的经营期限相对较短,所以非常看重短期利益,这就很容易使企业的长期价值受到损害。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和价值观遭受破坏,就很容易产生经济问题,所以加强企业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多年来的粗放经营和管理架构不合理、内部管理混乱而导致资产公司的持续经营面临严重威胁,所以要对资产公司实施市场化战略和深化管理改革,坚定不移地优化经营管理架构,以此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优化经营管理架构的主要做法

(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市场化战略

由于资产公司所存在的年限较长、地域又不集中,其拥有或管辖的资源比较分散、盈利能力不强、且竞争能力较薄弱。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对资产公司的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为目标,以化解历史债务、释放有限的资产为手段,以物业出租、处理历史债权债务、适度经营可经营项目为市场化战略。通过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为调整原有的组织架构指明了方向。

(二)组织架构和管控体系必须适应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1.经营管理核心化。

资产公司要以一个总部(拟定为狮山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管理核心,然后围绕拟发展的核心业务,组建相对应的管理(或业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问题化解部、业务洽谈部、办公室和财务部,这五大部门必须接受总部的绩效考核和统一管理,而且各部门对自己所负责的业务需进行目标责任、预算监管、资金使用、业绩评价、人员管理、风险评估与预防等方面的管理。由于五大部门的主管是由狮山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领导成员直接担任,他可以在狮山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授权范围内对相关事务进行直接决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协调和处理部门内外的各种业务关系。

2.实现以分权为主、集中为辅的管理。

按照尽量减少公司管理层次并形成一条最短指挥链的原则,狮山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应定位为下属企业发展目标管理、重要岗位人员配置、营运资金统筹安排、重要投资业务决策、资产处置和交易的中心,同时需设立专职人员以配合公司领导层做好各项工作,通过这种管理模式使以往过度集权、办事效率低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实现决策民主化和提高决策效率的目的。狮山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内设的五大部门需根据其各自的定位和职责开展工作,为所属业务的经营单位提供支持服务;各部室在总部统一协调下对所管辖的业务实施管理。

3.构建行之有效的管控体系。

狮山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下属各企业为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首先要建立目标责任、预算监管、资金使用、业绩评价、人员管理、风险评估与预防的管控体系。公司需适时据实调整发展战略,并将每年的具体举措细化为当年的经营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好当年的财务预算,并在执行的年度实行季度考评,以检查和监督各预算单位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则根据年度业绩考评结果来核定公司人员的年度收入及岗位是否需要调整。同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以风险评估和管控为重心,建立起全程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

(三)整顿和清理不适应公司发展、经营管理要求的机构

1.确定标准。

整顿和清理公司内设机构需遵循以下两个标准去实施:第一要看该机构对公司的发展是否有存在价值,主要从它对公司发展方向及经营业务所起的作用进行衡量;第二要看该机构在财务上对公司是否产生价值,主要从它对公司经营收入、获利能力、现金流等方面的影响去虑。

2.认真细致摸查,找出风险点。

只有了解甚至熟悉公司的具体情况才能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狮山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必须对其属下各单位进行认真细致的摸查,找出存在的风险点,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方法,以规避管理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3.实施整顿和清理的人员必须专职和专业。

为确保整顿和清理的成效及提高工作效率,应该授权资产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整顿和清理下属各企业的投资项目,整顿和清理成效要与公司同期的经营业绩考核相结合,相关人员的薪酬要与该考核结果挂钩。必须据实制定一套可操性强、专业化的实施程序和相关执行标准,以确保整顿和清理工作既严格又合规。

4.处理方式多样化、灵活性较强。

对公司拥有或享有经营权的、还有价值的资产,在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可采用出租或出售的处理方式;对于价值或规模较大的资产,可采用资产重组方式;对经营前景好、产值高的项目或单位需大力扶持;对已丧失存在价值的企业必须尽快关闭注销;对改制条件成熟的企业改制退出;对于那些存在历史问题、关系综错复杂而难以关闭的企业则暂作歇业处理。狮山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要做好优化经营管理架构这项艰巨的工作,除了通过上述几种主要方法去实现外,我认为还需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处理好做强与做大的关系。

(二)组织机构的调整要以稳定性为前提。

(三)部门及人员分工要清晰。

篇3

二、标准化管理方式用于油公司管理模式的优势

建立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油公司管理模式属于组织结构划分清晰,责权明确的优越的管理硬件,而完善的标准体系是配套于硬件,保障管理硬件发挥更好作用的软件系统。普光分公司的管理经验也证明这种涵盖技术、岗位、工作三大部分的标准体系确实能够为保障油公司管理模式良好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实施标准体系,用标准进行管理考核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由于油公司管理模式专注管理、业务外包的特点,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特别像普光分公司这样的外部市场,还存在着人员流动大的问题,管理难度进一步提升。而标准体系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一业务,不管哪个专业公司负责,管理方都可以用同样的标准进行管理考核,专业公司也可以依据该标准体系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队伍进行培训考核,有效避免了因为专业公司的变化,专业公司内部岗位人员的流动而造成的工作衔接中断的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篇4

1.1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莆田物流公司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上分为办公、运输、车辆、财务、查询、运营和设置7个子系统,其中的运输子系统包含有托单、调度、跟踪、到货等模块。各个子系统以所包含的基本功能模块为主相互协调运行,为莆田物流公司的正常运作奠定基础。下面结合公司业务对运输子系统中的主要模块进行分析。

1.1.1托单管理模块

托单管理是将数据录入系统,保证运作数据在流程中准确无误的模块。该岗位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该岗位的主要责任是将托单信息快速和准确无误的输入系统,为全网数据共享奠定基础。

1.1.2调度管理模块

该模块实时体现本地货物情况,计划安排车辆进行多点接车或拼车配载,并保证车辆的安全性。为登记进场车辆、安排装车、打印装车清单和运输合同等工作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工具。在选择相关车辆后,由调度确定的需要由该车辆运输的货物信息将全部显示在车辆配载的页面上。

1.1.3跟踪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对运输的货物及回单进行全程的跟踪,并记录相关的状态。跟踪管理员岗位的主要责任就是记录有关状态,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向相关领导进行反映。跟踪本地发出的运输车辆,记录车辆跟踪时的地理位置,根据延误情况修改车辆到达收货地的时间,记录车辆事故。

1.1.4到货管理模块

到货管理是运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到达的车辆进行货物验收入库处理,然后安排工人对到达车辆上的货物进行卸载,卸货完成后进行确认。在实际工作中,接车验收货物时,应对中途卸货的签收单进行验收,以避免出现监管漏洞。

1.2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莆田物流公司现形成以“莆田往华南、莆田往华东”为主的精品运输线路,以及在国内设立各大网点来完成莆田至全国境内的配送服务,各大网点均通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跨公司数据交换,实现了物流信息的无纸化传递。

1.2.1货物托运流程

该系统业务从发货地的托单管理模块出发,利用托运单将货物从发货地托运到收货地。托单录入完成后进行货物交接,收取相应的运费后货物进入配载管理,由工作人员进行货物配载装车确认后安排发车,随后进行车辆全程跟踪。若有安排下线运输,则货物交接时进入下线管理,选择承运方安排发货并进行发货确认后再进行车辆全程跟踪,到达车辆货物将回单寄回发货地。

1.2.2货物到站流程

车辆到达收货地后进行接车验收工作,由到达部提领员电话通知客户提货或者安排司机配送货物上门。自提客户提货时确认收货人身份并签收,若有提付运费则收取相应运费后将相应回单寄出。若客户需要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则交由调度人员安排车辆进行货物配送。

1.2.3货物配送流程

当货物到达收货地后,按发货客户的要求将已签收的回单进行整车寄回发货地,连同下线物流公司已签收的回单也一并签回发货地。发货地收到签回的回单后按下线回单和整车回单分类,在系统中进入回单管理,确认收到的回单详细信息后进行财务结算。

2建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莆田物流公司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该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考虑莆田物流公司目前系统的运行现状,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从系统技术水平、性能、效益价值、和操作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1系统技术水平

(1)目标规划实现度:在评价时根据最终建成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预期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2)软件质量:在评价时针对系统所使用的开发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成果;(3)资源利用率:可根据系统在对数据库、软件、硬件、外部设备等各类资源的利用程度进行评价。(4)先进性:在评价时根据系统在总体开发设计上是否具有先进性以及在软件技术上是否先进。(5)经济性:在评价时可参考系统从开发至运行所需消耗的资源大小等。

2.2性能

(1)系统可靠性:在评价时依照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容错能力来判别。(2)可维护性:在评价时依据系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确定和可修正的能力。(3)安全保密性:在评价时可根据系统网络抵抗干扰破坏和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以及数据是否加密。(4)可共享性:在评价时可依据系统内数据是否可跨公司跨部门共享。

2.3效益价值

(1)直接经济效益:在评价时比较系统的使用过程对整个物流运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2)系统利用率:在评价时从系统从设计到运行中各模块功能的实现程度方面考虑。(3)用户满意度:在评价时主要考虑是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将货物送达或客户投诉情况。(4)社会效益:在评价时主要考虑系统使用后所达到节能降耗的程度。

2.4操作

(1)输入、输出标准化:在评价时可根据系统内输入的信息与输出是否存在出入。(2)界面友好与方便:在评价时主要考虑系统操作界面是否遵循以人为本。

3系统评价方法与模型系统综合评价比较成熟的方法

有关联树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可知系统的评价指标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化体系且大多为定性指标,指标评价标准具有模糊性需要进行量化处理,因此选择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实现对系统的评价。

3.1确定评价对象因素集和评语集

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所包含有两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因素集为X=(X1,X2,X3,X4),X1表示系统技术水平指标、X2表示性能指标、X3表示效益价值指标、X4表示操作指标;各二级指标因素集为Xn=(Xn1,Xn2,…,Xni),,其中i为各二级指标的个数。评价等级的制定是为了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专家以10分制评分标准将定性指标量化,从而确定具有连续等额标度的评语集V=(9,7,5,3),其中“9”表示优、“7”表示良、“5”表示中、“3”表示差。

3.2确定指标权重

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选择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方根法来计算。其中准则层为元素Bi指标,而方案层则为元素C指标。以A-B表示准则层元素Bi(i=1,2,3,4)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A的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以Bi-C(i=1,2,3,4)表示方案层元素C对准则层元素Bi(i=1,2,3,4)优劣程度的判断矩阵。在构造判断矩阵时,根据表1所给的重要性标度值来确定,并通过设计调查表以问卷的形式发给评价人员。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后再根据方根法求出各层指标的重要性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最后根据公式C.R.=C.I./R.I.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3.3确定模糊矩阵

模糊矩阵的确定是通过邀请莆田物流公司中10位具有丰富物流从业经验的专家来对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逐个评价,按照给予评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建立隶属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价值隶属度指标。对莆田物流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综合评价模型!B=W•!R,其中W为上步骤层次分析法算得的权重向量,!R表示相应指标层的隶属度矩阵。

3.4二级指标综合评价

通过计算结果可知,莆田物流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评分为7.2分,表明该系统评价为良,体现了该公司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设计出可实现物流运作基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操作得分最高为7.6分属良好,具体观察隶属度评分表可发现,各评分人员对于系统是否操作方便、输入输出是否标准化较为满意,体现了该系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系统技术水平为6.8分是其中最低,问题出现在软件质量和先进性未能得到评价人员较高的满意度,由此暴露了该系统在技术上亟待提高,需要提升软件质量并增加对信息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性能得分7.3分,其中可维护性未能得到专家的好评,需要不断对系统进行更新维护来提高作业效率。效益价值得分7.4分与性能不分伯仲,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正体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为顾客服务和企业管理为主的原则。

篇5

2当前供电公司同业对标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笔者对当前我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不严格。尤其是在电费收缴工作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对电费回收工作不认真对待,工作不积极。这导致供电企业的电费不能被全部收回,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成果的真正落实。同时,我县部分供电企业并没有对抄表、用电计算、电费收缴工作进一步细分,很多工作人员职能交叉,遇到问题相互推诿,导致部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部分工作人员用电管理工作不到位,电网线损严重,电能浪费较多;电能定价不合理,电价方案实施较为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本县同业对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供电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粗放。不少供电企业在进行电能营销时,总是由一领导带领多名电工对一定范围内的多个用电区域进行营销管理。由于地区范围较广,而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导致很多工作遗漏或者操作不规范。另外,大部分的基层电力工作人员营销服务意识较弱,在工作中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供电企业的资信等。再者,我县供电企业的营销服务能力较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用户对电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我县电能的供求情况来看,电能供不应求。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县部分供电企业硬件设施不健全,导致很多工作不精细、不到位,安全工作有待提高;电力故障抢修不及时,电力收费错误。此外,大部分供电企业都没有建立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影响了县级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3同业对标对提升县级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3.1有利于帮助供电公司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

同业对标体系形成较晚,对于很多偏远地区的工作人员来说,同业对标是个陌生的名词。在县级供电企业的运营发展过程中引入同业对标管理体系,有利于帮助供电公司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首先,同业对标体系采用多个指标和评价方式对一定区域内所有的供电企业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供电公司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转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创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其次,在行业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令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接触到其它供电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提升公司的内部评价机制

在同行业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对比不同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能够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方面,部分供电企业会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完善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员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落实工作责任制度,保证企业的所有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对于那些积极工作、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供电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同时,企业还要坚持“能者上,弱者退”的原则淘汰一批不思进取的工作人员。

3.3推动电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业对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该体系的建立意义重大。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工作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整个县城用电需求和供电数据、各个区域的用电情况、用电高峰等,为未来企业运营制定正确的供电方案等。其次,同业对标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优化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及企业的经营效益。

3.4有利于形成电力企业的创新机制

在县级供电企业同业对标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不同供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只有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努力钻研,不断完善自己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因此,各个企业都应不断借鉴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篇6

1.1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供电公司的经营者没有很深入和全面地认识财务管理观念。

很多经营者都认为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就是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对财务管理理念的不重视,严重地导致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普遍的情况是,部分供电公司经营者将公司的收入增长情况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忽视对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目标不正确,必然也会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1.2实施财务管理的工作中,需要利用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进行推动,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对于从业于财务管理的人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要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然而在大部分供电公司中,财务管理人员专业道德低下是普遍的现状,很多供电公司管理者都把财务管理认为是记账、出纳等工作,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财务管理进行更新和提升。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相关的人才在如今是很短缺的,因此财务管理的人才需求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1.3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完善的制度来进行,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无法对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进行保障。

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现有的制度依据不能满足公司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导致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各种新问题的出现。财务管理中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么管理者只能凭借着直接的主观想法来对问题进行处理,使财务管理的主观性大大增加,给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带来不利的影响。

1.4大部分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方法都还停留在粗放管理的阶段,但现有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

如今在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都是进行事后管理,在之前并没有对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测,造成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其财务管理的对象也不断增多,要求财务管理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在现阶段中,主要是依据自己主观想法来对问题进行判断,对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供电公司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财务管理水平。国内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逐渐地突显,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已经是供电公司发展中的当务之急。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2.1供电公司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够,应该尽快加强对财务管理意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供电公司经营者,在加强自己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中,还要在公司中组织专门的培训,对供电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改变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通过对观念的改变,将改变再利用到财务的实际管理中去。供电公司中的资金支付并不复杂,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资金的利用扩展到最大限度。供电公司经营者需要对财务管理的内涵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形成成本和投资意识,为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提供良好的条件。

2.2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急需对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①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招聘中,需要进行公开的招聘,结合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以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要求进行严格的选拔,选拔之后,再进行一些专业的岗前培训,让应聘人员了解到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工作,最后进行相关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②对供电公司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素养。结合供电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强现有员工的培训具有很大的意义。

2.3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完善的体制是实施的必要条件,供电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

在确保供电公司财务管理能够顺利开展的条件下,制定出完善的管理体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在科学工作分析上,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岗位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岗位的职责,建立出具有针对性的制度。②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中需要收集工作者的建议,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将财务管理人员对制度的抵触心理降低。③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中要具有前瞻性,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避免新的问题相继出现。

2.4供电公司可以利用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的方法,来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方法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其最关键就是企业是否能够适合。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准确的预算和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事后核算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供电公司应该在财务管理中,构建核算、预算和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对供电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编制、调整、控制和考核的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监控,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和预测。

篇7

1.1维修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供电公司在物业管理中为了以降低成本来获取盈利,通常会聘请那些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维修资质的从业人员,令其负责电梯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工作,有的从业人员甚至严重缺乏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遇到问题往往会处理不当,从而耽误了供电公司电梯维修的进程。

1.2维修人员对工作持不良态度

有些供电公司的电梯管理人员错误地以为只要电梯能够正常运行,不发生故障,就不需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对电梯的预防式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对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不积极排查,最终导致维修质量不达标,维修效果不好,严重的甚至会酿成大祸。

1.3电梯定期检验不合格,带病运行,留下安全事故隐患

在每年的定期检验中,有的供电公司电梯设备使用年代较久,部件老化损坏现象比较严重,但却未设维修资金,不能维修更换部件,造成电梯定期检验不合格。在未领取合格证的情况下,这些供电公司仍然偷偷使用不合格的电梯,导致电梯故障频发。

1.4电梯专职安全管理员挂职不管理或无专职安全管理员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配备电梯专职安全管理员,在一些公共场所,甚至要求根据安全需要配备电梯驾驶员。对于安全管理员的职责也有明确规定:“电梯专职安全管理员应当做好电梯运行和管理记录,督促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做好质量检查和相关保养记录;妥善保管电梯层门三角钥匙、机房钥匙;监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定期检修、保养电梯;发现电梯运行安全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做出暂停使用的建议,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而在供电公司物业管理的实践中,电梯一般都由工程部人员挂职不管理,有些公司则根本不配备管理人员,造成了管理上的缺失。

2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的有效措施

2.1完善电梯管理制度

(1)确切落实安全责任主体。在电梯正常运行之后,关键是靠日常维修和保养来确保其安全运行。这项工作的专业性极强,且责任重大,现在大多数的物业管理单位都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故应合理选择、委托专业的电梯维保公司负责电梯的日常维保工作。2014年1月1日实施的特设法第十三条细则中明确提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这就进一步落实了电梯安全责任主体。(2)拟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明确电梯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加强电梯管理工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3)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制定和完善监管系统,有效地掌控电梯运行状况及维修保养质量等情况。

2.2加强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的专业培训

电梯能否安全地运行,不单与电梯自身质量的好坏有关,还跟电梯维修保养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素养有关。(1)身为一名合格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必须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强大的责任心。如果从业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责任心,那么就很难保证电梯维修保养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还会把小患酿成大祸。(2)必须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维修保养人员唯有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专业技术培训,且顺利完成考核内容,才能持证上岗,并在故障发生时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用恰当的方法使电梯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开始安全运行。(3)必须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对从业人员来说,电梯维修保养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培养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快速检查出电梯故障,更有助于保障电梯的使用性能,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2.3加强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

除了完成监管、使用、维保等工作以外,加强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也是减少电梯故障的一个重要措施。依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国内每年发生的电梯故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电梯安全知识没有宣传到位引起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南通市供电公司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责任主体意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及电梯安全知识的广泛宣传,让有关部门或组织加强对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视,摒弃侥幸心理,严格参照规章制度进行维保和管理工作,保障电梯的维修保养质量。其次,对电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电梯乘客进行安全乘梯知识宣传:(1)对管理人员开展知识培训,比如电梯开梯和停梯方法、电梯困人救助方法及紧急故障报修处理方法等。(2)对电梯乘客普及正确的安全乘梯知识,在电梯轿厢内或附近张贴必要的警示标牌及宣传文字说明,如,电梯乘客应当按照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1)不能使用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2)不能强行扒撬电梯层门、轿门;3)不得在电梯内蹦跳、打闹;4)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者危险化学品搭乘电梯;5)不能拆除、毁坏电梯的部件或标志、标识;6)不能运载超过电梯额定载荷的货物;7)不能有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8)乘坐的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乘客应当通过报警装置与电梯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服从指挥,等待救援。

篇8

二、热力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人员财务管理观念缺失。热力公司大多是区域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其经营状况历来都会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当公司经营出现资金困难或者经营不善时,当地财政或银行都会给予相应的支持,以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因此,长久以来,热力公司高层及员工较少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其财务管理的观念较为薄弱。然而,近年来,区域供热市场的竞争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热力公司的垄断地位逐步被打破。此外,由于国内国企改革的加快推进,以及政府债务管理的日益规范化,多数热力公司的经营压力陡然增加。2.成本核算过程不够明确。由于热力公司生产的特殊性,产品高度单一,产、供、销同时完成,没有存货,不存在采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盈亏不实问题,根据会计核算从简的原则,热力成本核算采用完全成本法,只将财务费用列为期间费用。其他费用列入成本。其成本又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产量增减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包括材料费、工资、职工福利费、基本折旧、修理费和其他费用等。而变动成本指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增减的费用,包括燃料费和水费等。但是有些热力公司在进行生产成本归集时,未将基本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区分,所有车间的生产成本全部统一核算;产品成本组成模糊不清,对企业今后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带来一定麻烦。3.采暖费回收率不高。每年热力公司都会有供暖费收缴不上来,除了企业单位欠费外,还有不少居民拖欠采暖费,拖欠采暖费势必造成热力公司资金运转困难,服务水平下降;服务水平下降,又反过来成为用户不缴费的理由,进一步使企业陷入越拖越久的恶性循环之中。居民拖欠取暖费的主要原因有:(1)个别居民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当季全额支付暖气费有困难;(2)因房屋买卖或转租导致房屋拥有者和使用者不同,从而引起暖气费缴费关系不畅;(3)有些用户以暖气温度不达标为由不愿缴费;(4)有些居民小区由物业代收暖气费,由于恶意拖欠、捆绑式收取等种种原因,造成居民长时间拖欠暖气费。

三、解决热力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建议

1.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热力公司要加强管理工作必须要树立财务管理重要的观念。而这种意识的树立首先要从公司管理者出发,加强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培养,通过培训、脱产或在职等学习方式,深入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学习财务管理的方法,从而坚持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理念。只有管理者转变了传统的观念,秉持创新理念,才能深人开展财务管理的工作。其次,全面贯彻财务管理的理念。让公司的所有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充分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树立成本领先、全面预算等财务管理意识。在公司管理者的带领下,要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深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系统熟悉和深层次运用程度,不断增强财务人员的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能力。公司财务管理重要意识需要不断的加强,也需要从上到下的认识和坚持。2.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完善成本核算流程。热力公司要放弃以往粗放型的核算体系,不断细化核算单位;应该做到正确识别成本项目要素,完善成本核算流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是完善热力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基础工作,其核心工作包括:2.1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分析费用预算、定额消耗、成本预算完成情况的依据。热力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产量、质量、工时、设备利用、存货的消耗、收发、领退、转移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损毁等,都应当及时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既要符合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要求,又要简便易行,讲求实效。2.2健全计量验收管理。对于热力公司这样的供热企业,计量验收工作十分重要。做好计量验收工作是正确计算费用、成本的重要前提。各供热所应当配备计量人员和计量设备、仪表、工具,对各项财产物资的进出消耗、不同责任单位之间财产物资的转移以及出入库,进行严格的计量验收,做到手续齐全、计量准确。2.3做好财产清查工作。各供热所应当对设备维护材料、、保养材料等辅助材料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费用、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主要维护保养材料要逐月盘点,年终对所有财产、物资都要进行盘点,按规定及时报批处理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做到账账、账实相符。3.加强采暖费的回收力度。3.1加大对各营业场所营销业务办理的监管力度。热力公司可以从供暖期开始起,每月将热费任务逐一分解,针对热费收费难点,进行分析、汇报、解决,对于各所热费回收情况,在系统营销工作群每天一报,提示大家不断关注收费率,努力完成收费任务。加强对热力收费管理系统中热用户的应收热费、供暖面积、交费单价等内容的调整的监督审核力度,要求各营业所对所有的调整操作进行汇总,并实地予以检查核实后,制表汇总上报公司,由公司相关部门逐一认真审核后,才能予以调整,确保热力收费管理系统中应收热费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杜绝违规调整和误操作的发生,使热费回收的管理工作更加严谨。3.2优化产品的服务质量。一是做到信息公开,以增强用户的信任。各个热力公司都可将各地的供热原材料煤炭、油料等价格、收费标准和依据进行信息公开,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二是开展便民服务,比如增加收费点、设置智能缴费卡,甚至可以为一些老弱病残等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等;三是加强市场调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热能产品“暖气”本身的品质。3.3强化激励机制。暖气的供给和买卖就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可以将采暖费的收费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内(供暖期之前)缴费的,可以小额度降价,给予打折优惠。热力公司可以开展预收采暖费优惠活动。比如在8月1日-8月31日缴费的用户,可以按其所缴采暖费的2.5%返点;在9月1日—9月30日缴费用户,可以按其所缴暖气费1.5%返点;对于往年欠费用户如在8、9月期间预交当年的采暖费,并交齐往年欠费,将给与免除全部滞纳金的优惠措施,同时享受当年采暖费缴费返点的活动。热力公司还可以开展预交采暖费赠食用油活动等等。在第二阶段(供暖期间)缴费的,采取平价收费;在第三阶段(供暖期结束后)缴费的,可以小幅度的涨价,并给予滞纳处罚,按供热管理条例收取滞纳金。3.4多管齐下,采取不同的追缴策略。不同的用户拖欠供暖费有着不同的原因,需要区别对待。对不同的用户人群采取不同的追缴策略,既要有采取法律诉讼的“强硬手段”,也要有扶危济贫的“柔情手段”,软硬兼施,多管齐下,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张林 单位: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供热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海云,对热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一些思考[J].会计师,2016(03).

篇9

一个项目从形成概念、立项申请、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评估决策、市场定位、设计、项目前期准备、实施准备,以及机电设备和主要材料的选型及采购,项目的施工计划制定和具体组织实施,工期质量和投资的控制,直至最后的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成败。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强调,对项目的管理要贯穿由以上所有环节形成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施工阶段的管理。所以,在这些过程中,如何协调项目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的实现,是摆在项目公司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具体来讲,项目公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计划职能。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都要以计划为依据,工程项目计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所以说,计划是龙头,计划即管理。项目公司要筹划安排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全部目标和全部活动统统纳入计划轨道,用一个动态的可分解的计划系统来协调控制整个项目。

(2)协调职能。项目公司要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与相关的不同部门进行协调,虽然不同层次都有各自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办法,但他们之间的结合部往往是管理最薄弱的地方,需要通过有效沟通和协调,使项目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层次之间实现目标一致,达到时间、空间和资源利用之间的高度统一。

(3)组织职能。在明确部门分工、职责、职权的基础上,项目公司应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项目的各阶段、各环节都有人负责,形成一个高效的组织保证体系。

(4)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目标的提出和检查、职能的分解,各种规范的贯彻执行及实施中的反馈和改进。

(5)监督职能。项目公司应依据项目的合同、计划、规章规范等,对项目的进度、质量等进行监督,确保项目的健康运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二、项目公司综合管理的原则

项目公司在综合管理中面临着众多急需克服的困难,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也应跳出一般企业的管理模式,寻找适合于公司自身特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所以,项目公司在综合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以项目为核心的原则。项目是项目公司存在的基础,公司的一切活动都是为项目服务的。在综合管理中,要以有利于项目的进展为首要目标,各部门、层次和责任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必须服从于项目的目标。

公平原则。项目公司的人员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如何在公平的前提下,对有着不同利益背景的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是十分重要的。项目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和员工绩效考核中一定要注意确保公平。

统一指挥的原则。公司的组织特征决定了项目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会同时受到原职能部门与项目公司的双头领导,这就极大地违背了管理学中统一指挥的原则。所以,在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中,与原职能部门的良好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中要做到各个职位的权利和责任相适应,形成岗位负责制。

精干高效的原则。综合管理中要注重效率,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应分工明确,同时避免人浮于事或责任相互推委。应坚持对员工进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确保精干高效。

三、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

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前期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直至最后的竣工验收,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项目公司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所以项目公司对综合管理方法的运用也是项目运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计划与统计、规划与调查、综合平衡与协调调度、制度建设规范考核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项目公司综合管理的整体。上述综合管理的原则为综合管理提供了指导,而公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具体来讲,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管理与人才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的基础。首先,设置的统计信息指标及口径必须符合自身特点,同时还要满足同业社会和国际接口。其次,建立必要的统计信息流程与制度,使统计信息管理具有可执行和可操作性。再次,具备相应的资源配置(人才、技术和装备),譬如:信息管理组织者、信息管理者和信息采集执行者的受专业训练程度、工作经验及基本素质,必须与自身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装备相匹配。

(2)确立与统计信息体系相适应的计划指标。计划目标的指标设置与统计信息指标口径一致,内容应包括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既能反映企业的基本面貌,又有利于操作。

(3)编制综合网络计划。综合管理不同于战略管理,它既要围绕过程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的项目目标开展工作,又要对年度内的短期目标实行有效控制。因此,编制综合网络计划,就是在项目实施的工程流程的引导下,用网络计划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综合网络控制图,即总网络图。

(4)在企业计划实施过程中,应以系统、信息与控制原理为指导,围绕企业开发与经营目标,在过程控制中,搞好综合平衡与协调调度,及时进行有效调整。

(5)用统一规范的制度来考核,将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贯穿于整个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项目公司的制度建设,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奖惩制度,从而促使员工的个人行为与项目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6)机构落实。项目公司综合管理必须形成系统管理,因此,应设置一个专门的综合管理部门,它负责搜集各种关于项目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传递;并协助公司管理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制度的实施;同时,它还要进行员工的绩效考核并进行激励。综合管理部的设置,要以充分发挥上述作用为目标。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设置项目管理小组、项目协调员、技术支持小组和考核小组等几个主要部分,具体设置要因项目的不同而异。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建筑施工项目公司与传统企业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综合管理中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地方。所以,要做好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就要按照以项目为核心的原则来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项目关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田金信.建设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景英仁,景英民.试论工程项目之综合管理[J].山西建筑,2004.11.

篇10

一、保险同业之间业务合作的优势分析

(一)可以充分挖掘双方销售渠道的潜力

由于我国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市场刚刚起步,保险公司在拓展多元化销售方式时主要着眼于与银行、邮政等机构的业务合作,但目前保险公司与银行、邮政等机构业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还十分有限,合作环境不容乐观。

保险同业之间加强合作,相互业务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例,前者拥有4357个机构网点,直销人员26446人,营销人员65000人;后者拥有县以上销售机构4800个,城乡网点52500个,业务员60多万人。由于两者都拥有丰富的网点资源和庞大的业务员队伍,若彼此之间进行业务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当前各保险公司为争夺有限的银行、邮政网点资源竞相提高手续费的局面。况且两者之间营运原理、业务流程相同或大体相似,可以提高业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新修订的《保险法》允许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更为这种合作带来了契机。

(二)可以充分利用彼此庞大的客户资源

保险市场上客户群根据其规模、保险金额、潜力可分为大、中、小型客户,以往财产保险业务以大型客户(企业客户)为主,随着企业改制、个人资产不断增加,我国财产保险个人及中小型客户市场正在迅速发展。面对标的分散的个人及中小型客户市场,财产保险公司无法象个人寿险那样通过建立庞大的业务员队伍对其进行开拓和维护,而可以借助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队伍对客户进行深度开发,为其拓展业务。由于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以大型客户为主,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客户资源开拓团险业务及个人寿险业务。

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拥有财产保险市场75%的客户,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拥有多达15000万的长期客户群,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共享的客户资源。

(三)可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保险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中有55%的人希望在众多的金融产品中做资产的组合;68%的人认为保险应该作为资产组合的必要项目;58%的人面对众多的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不知如何选择;66%的人需要更贴近自身需求的全套的财务安全计划;45%的人对单一保险品种的购买不感兴趣。由此可见,传统的单一的产品推销方式面对客户多元化的综合理财需求将难有作为,建立在对客户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的保险产品组合将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在当前保险业分业经营的环境下,加强保险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有利于实现客户的多元化保险需求。

(四)可以降低单位作业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保险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最重要的效果之一就是能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经营成本。尤其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费用支出不断攀升,保险公司利润水平被摊薄,此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开发新客户的费用是维护老客户费用的5倍。当保险公司之间开展业务时,不必为开发新的销售渠道过多地投入,无需雇佣大量业务员进行准客户的寻找和开拓;由于以先进的客户资源管理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了公司的现有资源,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增员、培训、管理等人力成本,其它用于内部管理和激励的费用也可以大幅下降。

(五)可以提高业务员的综合素质,增加业务员收入,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员队伍

保险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对业务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了解财产保险业务和产品,还要熟悉人寿保险业务和产品;不仅要掌握财产保险产品销售技能,还要懂得人寿保险产品销售技能。他们不仅仅是以一个纯粹的产品推销员的形象出现在客户面前,而是以综合保障服务顾问的专业形象帮助客户管理风险和规划未来。

业务员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有利于业务的拓展、收入的增加、队伍的稳定,而业务员队伍的稳定又是保险公司建立忠诚的、高价值客户群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保险同业之间业务合作的模式设计

保险同业之间业务合作就是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签定业务合作协议,依据一定的组织方式和操作流程,财产(或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员向有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的客户推销本公司产品的同时,自行展业或与合作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联合展业,推销人寿(或财产)保险产品,最终促成多元化保险产品的销售。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符合监管规定的业务方案,使双方在销售队伍、客户群、销售渠道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作,从而极大地促进双方业务的发展。

在我国保险市场上,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代表;有集团控股形式的保险公司,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为代表;还有新兴的中小型保险公司,以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和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为代表。对集团控股形式的保险公司而言,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集团架构优势,在其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对于其他类型的保险公司而言,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之间可以彼此提供客户资源并协助对方进行业务。

三、保险同业之间业务合作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制度安排与流程设计问题

保险同业之间开展业务合作需要有与之配套的组织架构、协调双方关系的制度安排和高效畅通的操作流程。

保险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牵扯到业务的计划预算制定、业务培训、日常作业配合、IT系统支持、经营分析等众多管理环节,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业务进行管理,并明确该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为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保险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涉及到双方甚至多方的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各方公司及其销售队伍的利益,同时还要协调好本公司内部直销业务与业务(包括本公司对其他公司的业务、其他公司对本公司的业务)之间的利益,因此制度安排必须科学、完善、合理,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关系恶化。

为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保险公司必须设计有专司业务的组织机构参与的业务操作流程,专司业务的组织机构应该在业务联合展业人员的配备及后续作业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业务培训与IT平台支持问题

在保险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中,组织、制度和流程是保证,培训是关键。首先是产品特点的培训,其次是产品组合能力的培训。此外,还要对业务员进行销售技能、核保核赔规定、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的培训。为此被公司需要建立专门的培训队伍和体系,公司也应有相应的培训队伍和体系。

现代保险业务的发展对IT支持平台的依赖和要求越来越高。为对直销业务和业务分类管理,需建立业务IT系统,并与直销业务IT系统、对方公司相关业务IT系统进行接口,其主要功能有:在出单系统中识别、分类业务;业务的统计和查询;业务佣金的计算、统计、发放;业务费用的计算、统计、划拨;业务的考核等。

(三)利益分配与激励考核问题

尽管保险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可以形成保险公司、业务员、客户等“多赢”的局面,但由于直销业务的考核压力、业务员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合作业务真正要成为一个“自觉”的行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利益分配和考核激励方案的设计就尤为重要。方案的设计既要起到促进业务发展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业务员做业务的积极性;又要平衡业务与直销业务之间的利益,不至于引起直销队伍和业务的波动。

篇11

二、绩效管理过程中缺少沟通

刨除绩效指标,绩效规划形成阶段,H公司的管理人员很少介入,并且在落实绩效规划时,这些管理人员在进行绩效引导方面的力度不够。职工在具体操作实践过程,很少会得到管理者的引领与辅导,通常是职工与职工间进行交流,这就使得职工的技能与操作方式很难有所提高。此外,职工也不会对管理阶段反馈公司资源现状与工作条件变动在工作达成方面的作用。绩效反馈面谈阶段,因为中层管理者并未规定要完成的绩效规划,最终的绩效考核仅仅按照整体水平强迫对职工进行顺序排列,使得绩效考评的结论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丧失准确性。这一方式让管理人员的顺序排列丧失合理性,很难让职工心服口服,进而让职工出现逆反情绪。一定的调研指出,众多的职工没有参加过绩效面谈,这一没有绩效反馈的考评形式,会让企业绩效管理不能看到已有的困境,不能及时进行调整。4.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绩效反馈H公司的绩效机制没有一定的反馈内容,但是绩效反馈于公司运作阶段存在关键性的价值,其不但为公司与职工彼此交流的主要形式,还是鼓励职工的主要方式。H公司在绩效监管阶段,仅仅加强的是职工在公司发展中所做的奉献程度,忽略在职工特别是技术职工方面的投资,让一些职工心理出现不平衡感,抑或是反对绩效考评,或者离职,导致人员流失。在与有关职工的交流中看作,受调查人员并不认可企业的绩效反馈,存在很强的逆反思想。这一不调整工作环节与任务要求状况中的绩效考评显然不会完善企业监管与提升职工的工作绩效。

三、提高H公司绩效管理水平的对策

1.领导应把绩效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

众多的管理者,如高层管理者,只是将绩效管理当成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并未将其提高至战略层面,并未将其看作战略监管的重要手段,所以不能实现把职工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要求的密切结合。实际上,绩效管理为公司把战略变成实践的活动,为战略监管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的重要目的为以公司运作战略为基础,借助职工和他们的领导不断、动态的交流,确定职工的任务量与绩效要求,形成对职工任务达成水平的考虑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对职工活动发挥作用,进而达成公司的战略目的,让职工获得进步的重要阶段。因此,H公司为了实现科学的绩效管理,一定要在绩效管理对公司战略目的达成阶段的关键性与价值有个一致性的认知,特别是管理者应提升在绩效管理层面的科学认知,把绩效管理的关键性与重要作用提升至战略层面实施思考与操作。

2.要对绩效考核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

第一,H公司的有关绩效监管操作应针对职工考评目标实施较为清晰的定位,这一系统指出公司绩效目的的形成一定要基于企业战略目的,要基于目标监管,借助不断细化企业战略目的,让职工对自身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明确本身业务中的主要任务与要实现的任务要求。第二,借助目标管理形成的所有目的趋向较为统一,从下到上,不断地给予保障,不但重视职工的情绪状态,还注意他们的任务达成水平,特别关键的是,借助目标管理,职工能够自淡漠的被动者变为主动的参加人员,全面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这会改进之前企业形成绩效考评目的涵盖范畴比较小的不足。

3.绩效管理过程中强调沟通

之前H公司绩效管理活动通常是管理者主管,普通职工参加水平不高。所说的考评仅仅是考评阶段结束后,考核人员单方面对考核人员进行打分,不会存在绩效目的的形成与出于实现目的管理者对职工给予的指导,所以职工并不了解自身的绩效现状,进而不能运作一定的对策调整与提升运作绩效。绩效考评阶段,要运用以双向交流为基础的分层级考评方式,这一方式需要普通职工与管理人员应对彼此要实施的绩效交流进行预备操作。第一,部门主管应追溯绩效目标监管标准,汇总自绩效面谈至评估阶段职工活动阶段的材料,搜集与汇总、检验职工能力、培训、之前工作成效、考取、关键绩效指标、获奖情况,针对职工的最初绩效进行评估。第二,职工应对任务达成状况实施介绍,如存在的困境、运用的对策、获得的指导、以期改进的协助措施、获得哪些层面的提升及存在哪些层面的调整意见,针对自身的绩效实施最初评估。当彼此准备活动结束,应实施直接的交流,这一交流为多种方式与众多环节的不断博弈,一直当彼此都认可绩效结果结束。

篇12

所谓资本运营,是指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殖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资本运营实施的实质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企业可以支配的一切资源按资本化运作方式进行重组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经过初期的摸索阶段,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工作进入了逐步规范、稳步发展的时期,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的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仅2001年,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已超过1200亿元,达1245亿元,回收现金逾256亿元,较好地实现了资产回收最大化的运营目标,表明了我国处置不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400亿元的有限资本去拉动近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的回收和变现,基本实现了资本价值的增殖,提高了资本积累的效率。

一般说来,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分离银行不良资产、化解我国金融风险、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而设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共接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因此而平均下降超过9%,使国有银行减轻包袱,轻装上阵,为其入世后的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对我国1000多家产品有市场,技术先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债转股,涉及金额4000多亿元,使这些企业负债率大幅下降50%以下,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更有利于中国金融业、国有企业等面临中国入世的严峻挑战、竞争和发展。

资产管理公司在近两年的资本运营中,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日益创新、日益完善,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以债务重组、资产置换、诉讼追偿、债转股、租赁、外包、转让、投资银行等10多种形式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加快了处置速度,提高了处置效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华融公司海外演艺之后,又在上海实行捆绑式的打包处置,实现回收现金128亿元,实现了规模效益;长城公司则选择和采取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为基点,以依法、风险为手段,以“公允价值”为依据的政策组合;东方公司全年处置帐面资产182.91亿元,回收资产85.13亿元,资产回收率达46.5%。由此不难看出,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逐步形成了良性资金融通体系,使死资财变成了活资财,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国民经济再增殖。

二.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中的与弊端

因为资产管理公司才刚刚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多、还不严重。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把资产管理公司纳入到国有企业改革、民间和私营经济的培育、金融组织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建设等统筹考虑之中,从资本运营的角度考虑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作,则当今状态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仍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潜在着许多弊端。

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经济气候环境不理想,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带来了很多困难,各资本运营的正常运作造成了诸多障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建立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本运营机制,依托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才能有效的实施资本运营。而我国经济市场则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资产管理公司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幸运儿,而是由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制度创新,是中国转轨经济的特殊产物,这种特殊性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产管理机构所没有的,更与资本运营所需的市场条件造成了直接矛盾。因此,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与市场接轨上还不成熟,不完善,其资本运营的必要市场条件将受许多市场不良因素如世界金融市场冲击、国家货币政策、入世后的汇率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在不完善的经济气候条件下,将致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盘活、变现等难度增大,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任重而道远。众所周知,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反映,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盲目的投资、有国家政府出面变相贷款的不良产物。因此,要彻底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只有率先让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经营观念,走出大多数国有企业亏损破产的窘破之境。但是,国有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总体业绩持续下降,并且随中国入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经济范围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净亏损,沦为“亏损经济”或“补贴经济”。例如,1998年7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4%,净亏损92.8亿元,成本费用利润为-0.7%,在1492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6042家亏损,亏损面达40.5%,到1999年6月末,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到55.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1999)。因此,在10年之内,国有企业又将产生一些不良贷款,其来源包括:一是一批现在业绩较差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即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成员不能退出;二是一些现在看起来经营良好的国有企业由于不适应入世后更为激烈的竞争而陷入困境,即资产管理公司的新成员又要进来。可以说,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市场机制的运作直接左右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程度,左右着我国经济体制状况的大气侯,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现状下,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不良资产的投资处置银行要完全严格走市场化道路,将受当今市场化条件不足的极大限制,将受国家政策风险、国家产业导向等多方面市场因素的限制,将导致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不能完全按市场化导向运作,不良资产的呆坏账系数变大,致使资产部分流失。

〈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狭小。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狭小。在2000年底,虽然我国证券市场股票总市值首次达到4.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总值的5%,但是,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仍占多数,流通总市值为8200亿元,相当于GDP的17%,而截止到2001年底,资产管理公司从商业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已高达1.4万亿元,远远超过市场流通总值。而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是由政府推动的,这就致使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上受到政策的限制而不是市场的限制,导致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增大。其次,我国的股票市场非常脆弱,政策性明显,在货币政策都难以启动的情况下,试图想用之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更是难上加难。再次,不良资产对外资开放,由于受其他政策和市场体制问题的影响,还不能大规模展开。这就使外商对我国不良资产的投资产生顾虑:收购我国不良资产是否存在依据;作为一个债权人,他们的权利能否执行;人民币没有完全放开,对他们的投资将产生极大影响。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又不同于美国储金会的房地产等抵押贷款,再加上国有保护等因素,感兴趣的对象可能不多,除非大比例折价。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能走市场化道路,将会给市场体制改革带来压力,给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的市场体制等运营条件带来冲击。,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一直是政府介入最深的行业之一,政企不分,计划经营日久,规模庞大,地位显要,由此而造成企业制度的建立、股份制改造与上市的难度加大。在其市场化的经营没有确立之前,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银行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策性业务,以及对贷款对象的所有制偏向,还会产生新的不良资产。所以,只有国有银行彻底摆脱行政性干扰等因素,完全进行市场化运营之后,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体制性的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的普遍发生,而改变当前的状况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二.权属、关系、程序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问题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四大难题。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由计划经济体制的不合理而造成的,这些巨额不良资产的债权、其权属等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干预过重。因此,对债权类资产,其权属问题集中在购买时购买人对他所购买的债权究竟有什么样的处置权利。根据现行的《担保法》,在债权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不能直接以抵押物抵债,而是必须与债权人协商或经法院裁定后,以拍卖、变卖、折价方式所得价款抵债,这是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债权的一个较大难题,会使购买价格与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产生差距,致使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在资本运营中流失。纵观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许多国家都在这一点上授予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的权利,即债务人不能按期清偿债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就可直接有权处置抵押物。对产权类资产,其权属问题集中在究竟能否正常过户?更何况资本运营是建立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只有解决了权属问题,才能解决债权人与买方之间的交易关系,使得交易成功。至于程序,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可根据不同的债权的分类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而确定不同的处置程序。这就使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的权利得到充分发挥,对国有资产评估、分化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的工作势在必行。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国有独资,管理人员多采用行政任命而不是聘任制,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属于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而人力资源经营是资本运营的核心。企业通过实施人力资本经营,可以有效增强技术的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扩张能力,以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实现资本价值的迅速增殖。因此,资产管理公司产权机构单一,其机构性质与业务功能搭配不当将使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问题不明,不利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根据2000年底颁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由此决定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由政府扶持和运作的金融机构,不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因此,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主要是事业性的,而非企业性的。但其从事的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又非常明显的属于竞争性企业领域的范围。以事业性单位从事企业性业务,是现今资产管理公司定位上的一大误区。在这种矛盾之下,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机构和激励体制难以建立,势必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正常运营。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事业性的单位,国家必将赋予其特殊权利,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特殊权利去行使企业事务,将过于介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改变当今市场基本是公平竞争的格局,影响我国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原因在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如果企业能够上市,则资产管理公司理所当然的是其上市的推荐人和承销商,其他证券公司则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如果其以后还能从事非债转股企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则它就是享受政府特殊待遇的金融机构,而金融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政府机构的过度介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形成我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一重大阻力。

三.法律环境不完善,将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中的资本运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量加大。

商业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中不对资产作法律评价,导致资产的法律损耗不能作为决策的重要参数出现,从而影响了决策的合理性,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质量构成潜在威胁。突出问题表现为:一是已超过时效和期限的债权数量惊人,银行信贷有效资本的抵押物的法律约定环境不健全,只能在一些即定法律的基础上作资本保全的工作。二是尚未建立起合法合规性的检查系统,使公司资本确定、“揭开法人面纱”等法律制度受企业改制行为的冲击,无法起到防止债务人减少信用资产的作用。三是破产制度不完善,债权人的利益被忽视,破产成为逃债手段。四是不良资产的评估法律不健全,中介评估处理漏洞过大,廉政环境建设不足将导致资产管理公司的部分资本运营失败。五是公司治理机构的不完善使关联公司之间权责不明,以致借助关联交易来逃债的行为大量发生。六是司法是保护债权的最终手段,但一方面,证明规则的机械化使债权人处于举证劣势,证明不了逃债;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人为的道德风险的作祟又使司法有时候反而为逃债所借用,如假保全、假执行等。

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一个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机构,而且其级别特别高,机构庞大复杂,所以政府、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人事关系较复杂,并且官方机构惯用行政思维,办事效率低,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正常运营作了一个无形的茧。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不良资产的企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多方贿赂资产管理公司的执行人员,并且资产管理公司再处置不良资产中缺乏公开透明度,带来了极大的道德风险。去年3月份,湖北宜昌的猴王集团突然破产,致使华融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蒙受了巨额损失这一事实就反映了这一问题。资本运营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保证,所以,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适当的运用法律手段是化解和处置不良资产的最终凭借,只有依赖于金融法制,才能确保不良资产化解过程的平稳进行。故而,我国金融法律体制的改革是当今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的的首要任务,势在必行。

三.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的新思路及其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上金融机构的演变呈现“集团化、全能化、国际化”的特征,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流的金融机构都采用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化模式,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等。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逐步展开,届时,国外的这些全能化、巨型化的金融集团将与我国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出一条化企业管理、形成良性资金融通体系的发展之路。

一.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与不良资产的处置要借助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

资产管理公司不是一般的商业,处置不良资产也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他关系到稳定、稳定和财政收支平衡。银行不良资产只有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才是显性化的,更需要借助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等资本运营依托于良性市场的资本运营机制,使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将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理进程。

〈一〉加快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进程,走“官办民营”的新途径。资产管理公司在进行资产处置时,保持资产管理公司对资产的所有权及决策权,而将经营权承包给现有的或潜在的投资银行、私营企业主、外资银行等其他中介机构,可以化解当今资产管理公司的巨额不良资产,分散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经营的巨大风险,有助于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资产流失。

1.建立一套以招标为基础的标准程序。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应加强市场营销的宣传和市场营销的力度,使不良资产大众化,民间化。对此,资产管理公司应形成一套招标的标准程序。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资产管理公司根据预定的程序会对资产作一个初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决定处置方案;第二,资产管理公司准备一套详尽的资料来介绍要出售的资产,并说明资产管理公司所要求的底价等条件;第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单设在某地组成常设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将待出售的资产拿到市场上统一招标,统一处置;最后,资产管理公司在各投标中作选择,以谋求资本运营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与专业的投资公司成立合体经营。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特殊性,可以与多家投资公司达成协议,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和进程,其基本设计为:第一,双方共同合营体注资。第二,合营体还可以通过举债进一步融资,然后用注入的资金和举债所得向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不良资产。第三,投资专业公司负责合营体的日常运作以及资产的管理与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不作干预。第四,合营体出售资产所得收入首先用于还债,剩余的则在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投资公司之间按预先约定的比例分配。

这样的合营方式一方面考虑到政府机构的局限性,使资产管理公司摆脱了资产管理和处置上的细节操作,另一方面引入了专业公司来负责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既可以解决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资金短缺的现状,又可通过适当比例分利来调动其积极性,有助于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损失。

3.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外资。鉴于我国的不良资产数目庞大,而国内又缺乏市场,为此,资产管理公司应运用多种手段来引进外资,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市场供需有导向,使市场国际化,以无形的市场准绳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去实现:其一,资产分离。因为不良资产在定价时未知量很多,随机性很大,导致购买不良资产的风险很大。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灵活的处置不良资产,将定价太难的一部分资产划出,以后再做处理,还须通过种种市场运营机制与外商共同分担资产,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增殖。这样可以使外商比较放心的闯入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新的竞争机会,加速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更有利于我们建立企业管理体制,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作向良性化的资本运营市场循环体系,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官办民营”、分解资产管理公司的许多具体业务,可以节约其组建和运营成本,而且能把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中剥离,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同时还能培养这些承担不良资产处置的国内外投资公司、私营企业、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的资本运营创新能力,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竞争力的提高。

〈二〉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上市,采用集团控股公司的模式经营。

,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众所周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是由于国有独资这种产权安排的体制性弊端,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资产管理公司应以商业银行为前车之鉴,提前做好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准备工作。

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造上市可以弥补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来源的不足,使资产管理公司由一个由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机构彻底转换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集团。第一,在公司性质方面,资产管理公司由国有独资、官办官营转向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相应的,由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第二,在产权结构上,改造初期,国有资本的比重比较大,但随着民间资本、投资公司、外资等的不断进入,而国有资本的数目保持不变,日而久之,国有股由控股逐渐失去控股地位,乃至论为小股东,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股权出售等方式撤出国有股。

现在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是总公司、分支机构为一体的资本运营管理体制,而不是多个法人组成的集团制。由于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各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践中基于严格授权基础上的决策机制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决策程序复杂,费时费力。因而,可以考虑将资产管理公司办成集团公司的模式,将各办事处改为子公司。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克服了种种不利的弊端,各子公司可以拥有自,易于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集团制是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造与上市适应的形式;三.资产管理公司采用集团制是顺应经济组织体系的需要;四.有利于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接轨进程。

〈三〉与人民银行完美结合,充当中国金融稽查的角色,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监管。

由于国有独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是由我国政府主导和扶持的金融创新机构,不同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是市场的产物,而且我国先行基本情况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的长期运营(不局限于10年),我们不妨利用其特殊性,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性质特征,与中国人民银行完美结合,行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职能,作中国金融稽查机构,实现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便可以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并在市场化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健全制度,完善法律环境。

我国处置不良资产时由于受到各种外界不良因素的,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因素而致使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困难加大,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依托,导致债权人无法按法律程序对债务人进行债务追偿的工作,扩大了金融风险、道德风险等的存在因素,导致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缓慢,国有资产部分流失。因此,进行金融法制改革,完善中国金融法律环境迫在眉睫。

〈一〉统一金融法律事务的管理与运作,为建立完善的合法合规性检查机制奠定基础。面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在资产评估、资产重组、资产拍卖等资本运营中出现的一系列因缺乏法律依据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应的《资产评估法》、《资产重组法》、《拍卖法》等相关法律,组建级别较高的法律部,使法律审查和诉讼事务统一运作、保证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环境。

〈二〉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提供法律支持。资产证券模式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实践中广为使用,但在特殊目的的公司经营地位、证券发行许可、破产隔离与其他债权人利益保护、信用增级的法律模式等方面,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是没有完全的信心的。其他诸如发行可转换债券、建立不良资产投资基金等模式无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灰色区域,尽快做出法律规范十分迫切。

〈三〉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捷径。根据现有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回收资产时,应享受债权转让、诉讼时效中断、减交诉讼费等方面的法律优待。不良资产出售和重组过程中的审批、过户手续和税收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应减让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管制。

〈四〉坚持实际操作中严密法律程序,实行审慎原则。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程序比较繁琐,因此,要加快加大法院等部门的审核处置力度,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因时间的拖延而引起的人为道德风险;加快不良资产的清收工作,严格责任人制度,严惩处置不良资产不利的人员。

三.加入WTO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冲击与挑战。

中国入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入世的大好契机之下,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想在中国入世的激烈竞争条件下求发展,必须从自我的角度想方设法走上市场化的企业发展之路。

入世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冲击。中国入世后,中国经济逐步向市场化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准绳的现代企业竞争制度将逐渐成熟,而大批的国外资产管理公司也将入驻国内,届时,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受到以下冲击:一是抵抗不住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劲之势,被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兼并,这样会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二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凭借东道主的优势同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公平竞争,在竞争中站稳脚步,继续发展,则会使我国国有资产部分流失;三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与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共担风险,共同发展,此时将更有利于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走向完美的市场化道路。

因此,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利用中国入世之初的大好契机,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先进经验,努力完善自我,“摸着石头过河”,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拿出切实可行的东西与外国公司进行对抗,以超强的实力减少中国国有资产的流失。只要我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与国外公司既有合作,又有实力去竞争,定能达到一种“有合有分,既分既合”的绝高之境,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演绎一个跨的里程碑。

1.《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发展》。中国经济问题2001。5上海财经大学张志柏

2.《不良资产的法律成因和盘活对策》金融时报2002.2.7中国建设银行法律部侯太领

3.《我国处置不良资产能力增强》金融时报2002.2.7梅志翔

4.《资本作用的再认识》经济学动态2001.10赵学增

5.《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何仕彬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出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