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02:08: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文物建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鸿庆寺石窟调查的新收获
鹤壁王家辿传统村落研究
卫辉小店河传统村落研究
博爱贵屯清代民居调查简报
试析洛阳金谷园新莽墓的建筑特征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特征分析
从洛阳关林谈祭祀关羽的建筑
浚县云溪桥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
试析日本古建筑的保护理念
土工试验在土遗址保护中的应用
关于城墙遗址保护的思考
东北大学旧址理工大楼的保护
文物保护原则在保护规划中的运用
万里茶道汝州段文化遗存调查
浅谈中原地区文庙建筑
济源阳台宫玉皇阁维修设计之收获
焦作市区两处清代民居迁建报告
浅议邢台天宁寺前殿的斗栱
北朝至两宋时期河南古塔研究
西安户县化羊庙献殿研究
金刚宝座塔与曼陀罗文化初探
南阳地区仿木构墓葬建筑形制研究
略论河南佛教石窟的艺术特色
新密市老城重点历史建筑调查
方顶村乡土建筑保护管理探析
济源市文物建筑的优势和保护思路
濮阳市文物建筑现状与保护
浚县古城研究及其保护与发展构想
百家岩寺塔保护规划评估内容与研究
连云港碉楼民居的调查与保护思考
焦作恩村玉帝庙、祖师庙调查简报
临海古城墙的建筑特点和保存状况
张氏帅府——沈阳建筑近代化的历史缩影
重庆木鱼山区防御性民居建筑浅析
汉代画像砖石墓地上建筑现象简析
从薛村吕氏老宅谈新安典型民居的特点
鹤壁五岩寺石窟化学保护材料选择试验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以党家村为例
谈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的建筑与历史
河南许昌襄城县湛北乡坡李村清代民居报告
郑州纺织工业遗产刍议——以郑州第三纺织厂为例
武陟嘉应观中大殿历史遗存彩画的保护研究
河南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其保护利用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甘肃徽县栗川白塔勘察及维修加固设计报告
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文物建筑的概况
文物建筑,是指作为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近现代建筑、革命旧址和纪念性建筑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第二条有对文物建筑定义。文物古迹、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形象地记载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进程,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有留存至今的建筑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是古老历史的活的见证。它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
文物建筑的“死亡”
2.1文物建筑的“正常死亡”
一些古建筑年代久远,经历风吹雨打,年久失修,构件老损,最终崩塌而消亡。
2.2文物建筑的“非正常死亡”
2.2.1不可抗力的影响
不可抗拒自然灾害主要指水灾、特大暴雨、地震、雷击等情况。文物建筑有可能会因遭受不可抗力而全毁。文物建筑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由柱、梁、屋顶等构件组成。广东地区文物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木质古建筑耐火等级低。从古至今,古建筑不乏有因雷击起火导致焚毁。
2.2.2人为的影响
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实践工作始于民国,至今仍有许多有价值的古建筑未来得及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得不到有效地保护。有的古建筑被不当地使用,随意对建筑进行改造,或被频繁的重修、重建,丧失了原有的风采,变成了现代建的仿古建筑。改变文物建筑原状的做法都是对古建筑的损坏。
城市建筑的步伐在加快,在城市中的古建筑时常在取舍博弈中失败,为现代工程让道,遭到人为的故意破坏,被强行拆除,出现“非正常的死亡”。目前我们所闻的古建筑的消失更多的是由于人为的破坏。人为拆除有价值的古建筑例子很多,有的还来不及去搜集它的资料,就已经被宣告死亡。就连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作出重要贡献的梁思成、林徽因的“梁林故居”在2009年也遭遇了拆除。
文物建筑的“生存”
3.1生存能力
有许多的文物建筑在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于新世纪。文物建筑的正常寿命是多少?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西方不同,西方的建筑,多以砖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以保持数百年,甚至更长。中国古建多为有机的木材结构,其且辅以油彩、纸张等有机材料,有学者说中国古建是一种有生命的建筑,生命有机体。既然有生命就会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就需要不断地保护性地修缮。这种中国古建的修缮在历朝历代尽有,且都有相应的规制。古建筑能屹立不倒,生生不息,归功于适时适当得保护修缮。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代建筑难能躲避地震的摧毁。然而,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在刚过去的2013年4月发生的雅安地震中,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张家大院” 地震后几乎完好无损。古建筑的抗震能力比现代建筑更能经历实践的考验,隐藏着科学的抗震原理,这些实体模型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3.2“医治”
“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 详见《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五条]根据文物建筑各自的“病症”做出相应的“医治”。 在保护下,文物建筑能得以延续下去。
文物建筑保育
“文物建筑保育”的概念是从香港文物保护理念借鉴而来。保护是第一步。如何在保护下来之后发展?通过活化后继续欣赏、继续利用,所以就衍生了‘育’这个概念。建筑物保护下来后,虽然用途和原来的不太一样,但建筑物可以继续发挥效用,其中很有价值的元素可以保护下来,在公众参观时也会通过这些元素知道建筑物原来的历史。因此,这是实现发展与保育之间平衡的合适做法。
我国的文物建筑保护通常是静态的保护,文物建筑保育强调的是动态的保护,使得文物建筑活起来,有新的功能但不损坏建筑的原状,又能促进公众的参与。根据我国文物建筑的特点,应以静态保护为主,有的文物建筑容易受损,价值比较高的不适于进行活化利用。但是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值得保护的,可以进行这种活化利用,只是这类历史建筑却又不能受到国家文物法进行保护,存在一个空缺。文物建筑的保护,是否有更多的方法,不光是单纯的静态保护呢?有些近现代的文物建筑是否能尝试做一些不损害文物建筑原真性的保育?
4.思考文物建筑的“死与生”
4.1文物建筑死亡的影响
虽说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地大物博,但是流传至今的文物建筑已经在大量地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建筑还会越来越少。文物建筑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文物建筑具有不可复制性,唯一性,摧毁了再重建的已经变成了复制品,不是原物。文物建筑的死亡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京都和奈良是日本的两大古都,这两座城市拥有许多具有唐代风格的古建筑,艺术价值极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们能幸免于二战时的轰炸,要归功于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日本还保存着许多唐代风格的古建筑,但是我们本国却很少,甚至曾有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朝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要看唐朝的建筑,唯有去日本京都、奈良了。但建筑学者梁思成却坚信在国内的某个偏僻角落,一定还有唐代建筑物,1937年他与妻子林微因,长途跋涉,千辛万苦终于在五台山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这也是唯一国内留有唐代建筑的孤证。试想,若我们真没有唐代建筑了,还真要去邻国看了。文物建筑的死亡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见证物的终结。
4.2文物建筑生存的意义
由于文物建筑是历史先民创造的物质的精华,它具有着悠长历史、艺术、科技价值的珍贵物质,而且它不仅能帮助现代人了解科技发展历史、人类文明文化进程及历史演变过程,并且文物建筑也成为了现代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给现代学生带来学习爱国精神、革命精神等教育的极好“教科书”,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说道:“每个城市都有他的紫禁城”。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印记。标新立异的新建筑容易被另一个标新立异的新建筑取代,因为它们只是建筑。但是文物建筑是不可复制,唯一的,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取代的真地标,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文物建筑的生存和死亡更多地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它们。文物建筑应该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在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不能一昧地通过拆除来解决之间的矛盾。世界如此之大,仍可借他山之石,寻求一条平衡发展的方法,让新旧建筑共同组成我们美好的城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655文献标识码: A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历史文明最真实的记录。对它进行修缮保护或开发利用,必须严格遵守它的历史原貌和原状,不应该有任何改动和变异。否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的篡改和否定。应该明确,尊重历史文明,就必须尊重这些历史遗产的本来面目。当前,各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许多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工程也在积极进行。我国现存的文物建筑中,绝大部分建筑都属于砖木结构。此类建筑为我国古建筑的主流,是我国悠久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砖木结构文物建筑大多建设年代久远,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风雨的侵蚀,文物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要做好砖木结构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维护文物建筑的任务就日趋重要。
1砖木结构建筑损坏成因
砖木结构是指以砖作外墙木质门窗、屋顶、梁、柱、楼板构成的单层、多层房屋。其基本特点有:砖木结构建筑多为可燃空心隔墙、木地板建筑毗连、通道狭小、楼梯陡、走廊窄。此类建筑的构架大多数为木结构,这是因为木材很容易加工,因而成为人类使用的最古老建筑材料之一。但它的致命缺点又在于它是一种生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因素影响,使材质变质强度下降,结构破坏,这也是古建筑维修中面临的很大问题。
2砖木结构建筑修缮原则
2. 1安全为主的原则
砖木结构文物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留存于世的砖木结构文物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槽朽,如果以完全恢复原状为原则,不但会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还可能降低了建筑的文物价值。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与主体结构关系较大的构件出现问题时应予以重视,不轻易以构件表面的新旧为修缮的主要依据。
2. 2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
文物建筑的修缮应“修旧如旧”已成为法则,这个法则包含着: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文物建筑的构件本身就有文物价值,将原有构件任意改换新件,虽然会很“新”但可能使很有价值的文物变成了假古董。只要能保证安全不影响使用残旧的建筑或许更有观赏价值。
2. 3建筑风格统一的原则
经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建筑风格一致,维持原有的平面布局、造型和艺术风格等。如果在以前的维修过程中,人为因素破坏了原有风格,在重修时应参照最初的风格予以恢复。
2. 4尽量利用旧料原则
利用旧料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有时还能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在修缮时,人们或许对于旧石料舍不得轻易丢掉。而对于旧砖瓦往往重视不够。其实就砖瓦是大有用处的,在修缮过程中选用完好的旧料适当使用,既可降低造价,也可保持建筑原有风貌。
3文物建筑的修缮程序
3.1详实的勘察
对文物建筑进行详实的勘察,是指定修缮方案的重要依据。勘察工作包括基础、台明、大木构架、屋面、装修、附属设施等几大部分。勘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修缮方案的深度,因此,勘察要细致、深入。如遇有顶棚的建筑,一定要进入顶棚内进行详细的勘察,这样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木构件糟朽开裂的部位要使用探针等工具探察,裂缝、歪闪等部位要有标尺记录尺寸。由于许多历史信息可能会在今后修缮过程中丢失,因此为保证建筑修缮的真实性,要尽可能多的记录,并拍摄照片存档;同时重要的彩画等部位不仅应拍摄照片,还应拓片存档。对修缮范围内的碑刻等历史遗迹都应标明具置,特别是对古树名木的标注,有条件的还应标明年代和冠径等,这将有利于下一步修缮方案和保护方案的制定。勘察的一切数据都最终要如实、详细的标注在勘察图纸上。对于建筑的原有避雷、安防设施等也要同时进行勘察,如有相关单位出具上次检验合格证明,可作为附件附在勘察报告的后面。
3.2进行病害分析,编写勘察报告
在详细现场勘察后,应将已取得的信息分类,与历史档案和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要对文物建筑病害产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建筑损坏的根本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必要时还需进行地质岩土结构安检评估或鉴定。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和勘察报告,为修缮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勘察报告是对文物建筑现状真实的反映和体现,要严格按照文物法中有关规定要求编制。勘察报告要注明建筑的形制、始建年代、历史沿革、历史修缮记录等。鉴于文物建筑一般不是独立存在,建筑周边的环境和附属建筑等也应在总图上进行标注。勘察中所有损坏的构件包括裂缝大小等要按原位置详细标注在图纸上,如遇丢失的构件要一并注明,重要的还要编号并与勘察照片相对应,勘察图纸标注的位置也要与以后的修
缮图纸相对应。
3.3去伪存真,确定修缮方案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建筑的等级、损坏程度等确定修缮原则、性质,制定初步修缮方案。确定修缮原则和性质是为了明确修缮的目的、意义以及修缮的初步设想和修缮后的效果。对于历经数次维修的建筑,在修缮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建筑的“原真性”。 修缮方案一般要经过多次修改和专家论证后方能成为施工方案。详实的修缮方案将能很好的指导文物建筑的施工。
4砖木结构建筑的修缮方法和措施
4.1基础及其加固
基础的破坏对砖木结构建筑最为危险。由于地下水位变化而使局部地下下沉和开裂,整体地基变动等造成基础破坏,加固基础的方法有打木桩法、化学灌浆法、局部顶升法和加固法等。
4. 2墙柱部分
墙体,最常见的破坏是裂缝和倾斜,裂缝维修方法通常采用注浆补裂法,墙体倾斜可用加固扶正、支撑法等方法,并可采用提高砂浆标号或在墙体中适当增加抗震钢筋,或钢筋水泥砂浆面层等方法加固墙体。
柱体柱子受潮或屋顶荷载的影响柱子往往有劈裂槽朽现象尤其是包在墙内的柱子因缺乏有效的防潮措施肩时整根柱子腐朽严重影响其承重能力。柱子的损害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局部腐朽的柱子,--般尚未影响立柱的承载力河采用挖补和包镶的做法。细小轻微的裂缝,可采用嵌补法修复用环氧树脂腻子封阻并做好裂缝处防腐处理;当裂缝宽度在3 nnn - 30nnn之间时用同种木质嵌补后进行表面修补与原木纹相符;当裂缝宽度超过30nnn时,可采用嵌补加箍法。当槽朽程度严重、裂缝过大时,可考虑更换新柱。柱子部分腐朽的可采用墩接手法更换柱子腐朽部分全部腐朽的可采用“打华拔正”,即用简立华件顶住梁架,以升高梁位来更换和扶正柱子。
4. 3梁架构件
梁架构件主要承受屋顶的重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承载能力逐渐减退,梁架构件会发生变形、下沉、腐朽、破损等现象。梁架构件通常采用榫卯结合,往往由于年久失修,受各种因素影响,构件常伴有松散、拔榫、滚动等现象,可采用拨正紧固的方法,如加箍法、螺栓加固法、拉杆法等。梁架构件中梁、枋、桁等受弯构件由于槽朽、风化、虫蛀等原因,会出现弯曲、裂缝、断裂等现象,需作加固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加箍法、钢加固法、局部更换等。梁架构件中的角梁因所处位置在建筑物的角部,易受风雨浸蚀,易发生腐朽和开裂,造成檐头沉陷、角梁尾部翘起或向下溜窜等现象。加固修补方法是将翘起或下窜的角梁随着整个梁架拨正时,重新归位安好,在老角梁端部底下加一根柱子支撑,新加柱子要做外观处理。
4. 4椽子与飞缘
由于屋面漏雨等原因,椽子也很容易发生腐朽、劈裂和折断。通常采用回附椽子的方法做加固处理。当如椽子腐朽、折断过多,应考虑挑修屋面,普遍更换椽子。飞缘由于所处位置易受侵蚀,也是很容易腐朽的构件。维修实践证明,往往是在椽子尚大多完好的情况下,飞缘却已成严重腐朽,需要更换。
4. 5木质构件的三防措施
文物建筑的梁架构件大多数为木结构,木材的致命缺点在于它是一种生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因素影响,使材质变质,强度下降,结构破坏,在维修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加强木材的防火、防虫和防腐处理。在文物建筑区域增设防火墙、消防栓,木材表面刷涂防火涂料,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保证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安全。为了防止白蚁等虫害,维修时采可采用喷、撒、埋、浸等方式,使用药物对木构件进行处理;为防患于未然,也可对建筑死角进行跟踪式防治,在维修的同时随即放置药物。为避免木材受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根据木材的不同含水率情况以及文物建筑维修规范的相关规定,可采用涂刷法、浸泡法、喷淋等方法对木材进行防腐和化学加固。
4. 6砖瓦维护
砖木类文物建筑大量采用的粘土砖一般不抗冻。大部分砖木结构不设防潮层,或仅在地面位置设置磉石或锁口石,地基会不断向上部砖砌体供水,如果没有防水层或保温效果差,砖就会受冻破坏并不断出现剥落。在维护或维修时,可抹无色的防水涂料或增加外墙防水砂浆并定期进行维护可以减轻砖遭受冰冻的影响。暴露在外地青砖砖体极易风化受损,可采取传统的抹面或剔补等保护措施。
砖木结构文物建筑维修和保护过程中,还涉及屋面瓦的修缮工作。瓦顶状况良好、几无损伤时应定期清扫瓦拢和天沟、筒板瓦顶的瓦顶,并及时修剪妨害文物建筑瓦顶的树枝。当瓦顶漏雨严重或大木结构需要落架重修时,必须先揭除瓦顶,修好大木结构并做好防水层施工后再按原做法恢复。
5结语
总之,对文物建筑的修缮是一种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头痛的事,兴奋是在对文物建筑修缮过程中总会给人带来很多的惊喜与意外,头痛的是如何在保护好文物建筑的过程中做到保持现状与恢复原状的统一。但无论如何,只要用心去做,便会使文物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6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俗话说“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的“缩影”,具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上海不仅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业、近代文化的发祥地。上海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兼容并蓄,海纳百川,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今天还留存在上海的大约二千万平方米的近代建筑,就是上海的历史和文化的最好见证。
保护和利用好上海近代文物建筑,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这些文物建筑的结构和原有饰面日益残破,其载有的历史信息逐渐消逝。而每一幢文物建筑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独特的个性,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修缮方案对整个建筑的保护、修缮、合理利用起关键的指导作用。
一、上海近代文物建筑
上海近代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有大量的各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也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上海文物建筑依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被国务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各区县人民政府及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包括重要的机构旧址、名人旧居、宗教建筑、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娱乐建筑、医疗卫生体育建筑、典型风格建筑、住宅建筑等品类。
二、上海近代文物建筑修缮方案编制原则和要点
1、编制依据
文物建筑修缮方案编制必须基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研读修缮设计方案、设计图纸、上海市文物局《行政许可决定书》、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物中心《保护要求告知单》、勘察报告、房屋质量检测报告、大楼原有设计资料、历史照片、历年来维修记录等资料,认真细致地考证原有文物建筑构造特色、施工工艺、施工用料等相关工作,有效保护原建筑历史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严格按规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化部第26号);《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关于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北京文件)》;《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相关专业规程和技术标准。
2、保护原则
文物建筑修缮相关原则有:真实性原则;可识别性的原则;可逆性的原则;可读性的原则;最小干预原则;缜密性的原则;全面保护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建筑原存部位的原则;合理利用原则;坚持“四个保存”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等原则。
修缮方案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部位,按设计方案和专家意见遵循相应修缮原则。
3、文物建筑的常见问题
文物建筑其具有时间跨度大,建筑水平参差不齐,形式复杂,类型多样等特点。常见问题有建筑的重点保护部位和保护项目的损坏;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布局与结构的局部调整;建筑物发生变形、倾斜、沉降,影响使用安全;建筑构件损坏,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不足;建筑内外装饰损坏,影响正常使用;建筑原有设备、设施的损坏或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建筑不能正常使用等等。因此,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具有条件复杂、难度大的特点。
4、文物建筑的常见施工内容
文物建筑修缮施工重点是保护部位的保护和修缮施工,如:外立面修缮、室内保护部位修缮、屋面修缮、原有结构修缮或加固等。对于外滩建筑群等一些合理利用的文物建筑,要保护、恢复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建筑特色,在使用功能上将空调、消防、监控、网络等现代化的设备、系统有机的融入到文物建筑中,从而实现建筑风貌与现代功能,保护修缮与合理利用的协调统一。相关常见施工内容如下:
外立面修缮部位。花岗石、大理石、水刷石、清水砖、泰山砖、斩假石、水泥拉毛、涂料、面砖、鹅卵石墙面;门窗、铁艺、落水管、砖雕、石雕、各种花式线条等修缮施工。
室内修缮部位。木饰面、花岗石、大理石、水磨石、马赛克、墙地砖、木地板、石膏线条、平顶花饰、油漆、贴金、沥粉、门窗、壁炉、五金、金属件等特点部位修缮施工。
屋面修缮部位。坡屋面(屋架、梁、檩条、椽子、屋面板、屋脊、凡水、天沟、瓦屋面、金属屋面、天窗、封火墙、女儿墙、烟囱、雨水管等修缮施工)、平屋面(结构层、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保护层、伸缩缝、沉降缝、分仓缝、女儿墙、烟囱、凡水、出水口等修缮施工)。
结构修缮和改造加固工程。静压锚杆桩、树根桩、基础钢砼加固、裂缝及损伤的修补、混凝土碳化修复、钢筋除锈、种植钢筋、墙体钢筋网片加固、柱梁加大截面钢砼加固、柱梁板碳纤维加固、柱梁板粘钢加固、楼板补缺、新开洞口等。
安装工程。给排水、强弱电、通风空调、消防、报警、网络等。
其它。脚手架搭设、室内装饰、市政配套、绿化景观等。
5、保护措施
根据上海市文物局《行政许可决定书》、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物中心《保护要求告知单》明确重点保护部位和保护内容,并针对保护部位现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外立面保护。外立面窗修缮时加强原有外墙饰面的保护。对重点保护的外立面门进行围护封闭。
室内保护。根据现场情况,对需要保护的墙面、花饰采取覆盖、封闭等措施进行保护。对有价值的五金件、灯具采用保护性拆除修缮,待施工后期恢复。
非保护、保留部位拆除中保护措施。拆除中如遇到疑似历史上的原始痕迹的部位,马上暂停此处拆除工作,并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业主方,经确认后方可继续拆除;现场拆除过程中如有不清楚是否拆除之处,先行与设计和业主方沟通后方可进行拆除。
结构加固与保护。文物建筑加固需避开保护部位,加固方案必须考虑结构整体性能的提升。施工中加强建筑物的沉降观察。加固前,对局部破损结构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保证原有结构安全。加固工程应严格按通过评审的设计图纸施工。
6、重点保护部位修缮措施
重点保护部位修缮原则。坚持“四个保存”的原则,即保存原形制,保存原结构,保存原材料,保存原工艺手法,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文物建筑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原汁原味地保留文物本身的历史信息。
修缮施工前,应对结构、装饰、设备的损坏程度,进行全面、详细检查。必要时采用仪器、工具作探查、取样,定量、定性的检测。并形成反映建筑残损状况的图纸、照片、文字资料。
重点保护项目的修缮,应制定周密的专项修缮方案,包括施工方法、工艺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等。应加强隐蔽项目的查验,发现其结构、构造、材料质量与设计不符合,应保护现场。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
重点保护项目的材料、工艺和施工方法,应进行现场试样,待专家确认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7、施工进度编制要点
文物建筑施工进度编制要符合文物建筑评审顺序和施工顺序,要为设计方案深化、修缮方案评审、小样制作评审、重点部位保护和修缮、材料定加工等工作留出时间,避免因赶工对文物建筑的修缮造成不利影响。
8、施工机械、施工工具选择要点
正确拟订修缮方案和选择施工机械,根据重点部位保护修缮方案选择配套的修缮工具,施工方法在技术上满足修缮施工质量要求。
9、现场平面布置要点
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和保护区域,科学的布置现场,合理规划施工通道,避免在保护区域进行材料堆场和加工,楼板上严禁大量材料或垃圾集中堆放。
10、主要施工管理人员和劳动力选派要点
项目经理、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选派具有上海市文物局颁发的施工上岗证,重点保护项目修缮施工选派具有同类项目修缮经验的技师和专业队伍负责施工。
11、施工质量要点
修缮施工应严格按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修缮方案进行。如有变更,应及时告知主管部门,并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工程质量和技术措施完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12、施工安全要点
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和施工内容,编制工程相关的应急预案,对外立面脚手、拆除工程等重大危险源,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三、修缮实例
1、和平饭店四方锥形铜皮屋顶修缮
笔者编制了由我公司承接的和平饭店外立面修缮及环境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修缮方案,并在专家评审会上进行了方案介绍。
1.1、和平饭店屋顶概况
和平饭店北楼,原名“沙逊大厦”,享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曾二次被评为“世界最著名饭店”。1996年被评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饭店绿色尖屋顶是外滩建筑中最醒目的,金字塔形铜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标志作用。
和平饭店北楼采用钢框架结构,尖顶为工字型钢屋架,斜屋面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材料为型钢、钢筋混凝土二种。塔楼方形锥顶用瓦楞紫铜皮饰面,长期以来已氧化成绿色,后期屋面又进行了仿铜锈色油漆。原有瓦楞紫铜皮厚度约1mm,瓦楞紫铜皮顺水搭接,并采用铜钉固定在实木洋松上,实木洋松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上。屋面有部分瓦楞紫铜皮有脱落、起翘、变形、缺损,部分铜饰件缺损、变形,木基层腐烂、缺损等缺陷。
部分瓦楞紫铜皮整张脱落
1.2、铜板面油漆饰面处理
铜板表面采用脱漆剂对原有漆面进行脱漆。原有漆面为历次维修涂刷,漆面较厚,需多次脱漆处理。首先,涂刷第一遍脱漆剂,待油漆浮起后,以人工用铲刀对铜板表面起壳的漆面进行铲除。反复进行脱漆处理后,达到70%~80%原有油漆面清除。屋面铜板为瓦楞造型,对于凹面内残余油漆,使用角向磨光机及钢丝抛光皮进行打磨清除。脱漆完成后,用细砂皮对铜皮进行打磨,清除铜皮面锈渍,保证铜皮面平整。同时,使用清洁剂对铜皮面进行清洁。
完成以上工作后,对洁净的铜皮面进行封底漆涂刷。待封底漆涂刷完成后,以细砂皮对铜皮面打磨,平整。清理完成后,进行铜面氟碳面漆涂刷一遍。待完成头遍面漆完全固化后,再次进行细砂皮打磨平整。后进行氟碳面漆第二遍涂刷。待面漆涂刷完全完成后,对面漆表面,涂刷亚光油,达到对漆面进行保护的目的,使其不褪色、不变色。
1.3、屋面瓦楞铜板整形、修缮、缺损部分恢复
对于屋面原有瓦楞铜板起翘、变形部分,我方采用整形,归位,加钉固定的方法加以处理。现场施工人员对屋面部分瓦楞铜板,拆卸后按原样进行整形复原,对缺损木基层部分进行修补。而后,将整形完成后的屋面铜板进行归位,用按原样加工的铜钉进行固定。对铜屋顶整体,木基层缺损部分进行修补,铜皮面进行加钉铜钉加固。接缝处以银焊进行焊缝,完成后打磨平整。
对于铜屋面部分铜板损坏无法修复及铜板缺失,我们采取按原样更换的修缮方法。对损坏及缺失部分铜板进行现场放样,根据现场的实际尺寸及规格由专业厂家进行冲压、折边,加工成型,然后运至现场,我们再进行安装施工。
1.4、原有浇铸铜饰件缺损,变形修缮
锥形铜屋面部分原有浇铸铜饰件缺失,我方按原形进行翻砂制模,浇铸成型后在现场按原样进行复原。部分铜饰件基层出现铁涨,混凝土风化缺损;致使铜饰件变形、脱落。对于以上情况,我方对混凝土损坏部分进行清除,将铜饰件整形归位后,对基层进行扎钢筋,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对表面进行环氧树脂封闭。防止再次发生风化现象。
1.5、类似项目的应用
小桃园清真寺四个半球形屋顶修缮也采用氟碳漆,借鉴了和平饭店的修缮经验。
2、上海银行营业部修缮工程
2.1、工程概况
“联合大楼”位于四川中路261号,原名四行储蓄大楼由盐业、金城、中南、大家银行联合设立的四行储蓄会投资建造。该大楼为地下1层、地上8层(局部塔楼9 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大楼占地607m2,总建筑面积约为5854m2。由匈牙利籍著名建筑师由邬达克设计,1928年建造完成。1994年大楼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楼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外立面采用三段式处理,底层、二层和半地下室上部合为一体构成基座,设贯通的汉白玉壁柱;三至六层主体部分饰深褐色泰山砖,与基座构成明度对比;六层作挑檐,水平檐线与下部的腰线构成统一;七、八两层及塔楼与基座上下呼应。
2.2、外立面修缮
外立面重点保护修缮主要包括外墙汉白玉、泰山砖、水刷石、门窗、金属件等特色装饰部位。
大楼东、南立面保持相对完好,西立面则破损状况略严重。整体上大理石、柱式、花饰等有比较明显的风化、局部开裂、缺损等现象,墙面有开裂、剥落、锈污等现象。修缮时先拆除后来附加的多余物,对外立面涂刷了涂料的部分,清洗剥离到最初的层次,并按该层复原。对外墙吸附性污染采用高压水枪清洗,局部污染严重的采用化学清洗剂,去除锈斑和油迹。汉白玉大理石修缮,局部风化缺损部分、细裂缝部分维持现状,仅作材料加强处理。水刷石修缮,起壳面积在0.5以下时,采用注入法环氧树脂修理,对大于0.5,特别是有裂缝的水刷石墙面局部凿除重做。先预设与原墙面相近的配比、颜色、粒径制作小样,待小样确认后,修补部分新的水刷石根据试验得出配合比进行修复,严格把握冲洗时间,控制新老墙面差异。泰山砖修缮,缺损程度不大,可以进行修复,局部损坏严重时,采用挖补镶贴修缮,对色泽、纹路保持原样。重点保护的门窗、金属件以清洗修理为主,对无法修复的,按原有风格重新加工安装。
2.3、室内修缮
室内重点保护修缮部位主要包括两个门厅、底层大厅、101和201房间、金库、七层会议室的空间格局及装修、楼梯间及其他原有特色装饰等为内部重点保护部位。
底层门厅、大厅墙柱面石材、铜门、铜花式、马赛克地坪、穹形天花为原物,保存较好,局部有污渍。对所有石材墙、柱面、地坪采用物理方法清洗大理石去除污垢,用大理石专用胶和石粉进行嵌缝、修补,最后进行打磨抛光,使大理石饰面变得石纹清晰、光亮。历史原物天花、梁的花饰线脚修复,原涂料出白,重刷白色乳胶漆,原线条金箔修补。铜门、铜花式保存较好采用清水清洁保持原状。
楼梯间地面踏步马赛克、墙裙釉面砖、扶手为原物。清洗、整修马赛克地面、墙裙釉面砖,对破损缺失处根据现状复制补缺。扶手及金属栏杆以清洗修理为主。
101和201室房间天花、墙裙基本保存完好,地坪有所变动,壁炉架有保护价值。七层会议室墙裙、壁柱为原物。八层会议室平顶线条为原物。吊顶按历史原物花饰及线脚修缮翻新,局部贴金箔。木护壁、木门套、门扇拆白,表面开放漆,恢复原有柚木本色。木地板按原始资料复原。石材壁炉清洗、清洁。
文物建筑的机电更新中,要做到设备、管线对保护区域产生最小的负面影响。为了妥善解决底层门厅和大厅墙面、地坪的保护与新增设备的矛盾,我们将空调出风口安装在原有大厅柜台中,并根据底层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利用地下室合理布置相应管线,原有大厅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四、结束语
上海近代文物建筑是上海历史文脉的积淀,做好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意义重大。文物建筑应得到科学地保护及一丝不苟的修缮,需要各专业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让我们带着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同共参与到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使我们的文物建筑延年益寿、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