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2-02-10 02:33: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篇1

0前言

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教学意在强调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使高职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以及文明素养,成长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仓储作业与管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发挥德育在这门课程中的作用,是新时代教育的内在要求。

1《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学风建设是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院校办学质量的根本。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存在着过于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忽视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情况。思政教育在学生的人生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一高职学生没有扣好这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思想扣子,在之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背离高职院校教育的初衷,对于国家来说也会造成一些不可弥补的损失。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发展,物流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专业也成为高职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作为社会分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物流人员不仅需过硬的专业素质,更需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对物流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核心课程———《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改革非常必要。

2《仓储作业与管理》的课程思政改革策略

2.1《仓储作业与管理》的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

2.1.1专业技能目标

相比于一般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的技术性和就业指向性较强,保持学生高标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立身之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遵循《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目标,设立严格的教学标准,培养学生专业的接运、内部交接、验收、保管保养以及出库作业等作业操作和管理能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仓储操作、仓储程序设计、仓储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操作技能,并能将课程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

2.1.2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以《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为出发点,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适当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将课程知识传授与学生价值思想引领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2《仓储作业与管理》的课程思政改革设计

2.2.1“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

教师在对开展有关《仓储作业与管理》的课程思政改革活动时,需对课程教材思政知识不断挖掘,以此为依据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在价值人生观引导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个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使其满足当代仓储行业人才需求。例如,在对学生开展该课程的第一节课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我国仓储行业的发展情况,智能仓储信息技术等,提高学生对《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的认可度,为后期培养其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奠定基础。

2.2.2传统工匠精神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

新时代精神是以爱国和创新为核心,在人们的精神层面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工匠精神是技术型人才必备的传统,是对事物有精雕细琢的品质要求,对工作有精益求精的个人要求的一种精神。在购物方式改变,互联网购物普及的今天,物流快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是为了满足国家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要,物流人员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仓储作业与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需教师在教学中将传统的工匠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好地结合,将其渗透到课程教育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教育在学生精神上的引导作用。

2.2.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教育方式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线上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仓储作业与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科目,教师不能仅将其放在线下教育中,线下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及时间毕竟有局限性,对学生的思想以及理论指导也是有限的,因此学校进行课程改革需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其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线上教学可通过以下这三种方式进行教学:(1)线上教学常用的是教师利用互联网、通过直播平台向学生进行课程讲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仓储作业与管理》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后,会出现许多和之前课程不太相同的知识点,难度也会增加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对之前课堂上并未讲解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对学生在课程中产生的问题也能及时进行解答,学生提问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将这种线上教育作为线下教育的补充,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清晰课程改革后的重、难点内容。这样形式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前通过微视频或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完成相关任务。课中通过教师讲授、任务驱动、学生参与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具有良好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在其中设计相关思政教育的环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思想上也得到教育;(2)线上教学的另外一个方式,就是教师提前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录成视频上传到课程教学平台和网站上,设置时间让学生自行观看,课程教学完成后设置练习习题,系统会记录学生观看的时间、进度以及学生习题的完成情况,教师通过平台反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3)线上教学的最后一种方式是部分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学生直接观看名师的课程,系统进行记录,这种形式最为简洁、方便,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适用于课程教学中的延伸内容和扩展内容,在整体课程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

2.2.4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改革评价体系

教师要一改往常期末课程考试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评价体系,对课程改革效果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师生互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掌控学生在《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明确其职业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掌握学生知识素养情况,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估;此外,教师根据师生互评结果还可不断完善自身教学内容,推进课程改革效果,为推动《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结语

学风建设是当下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除不良风气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德育教育,就需将思政课程的内容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在具备高素质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的同时,能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实际教学和实施中,是更好地丰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高素质物流技术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秦恒.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8):456.

篇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粮食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525097。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开发利用行业各类人才资源,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开发机制,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我省粮食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这是我们从事粮食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国内粮食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供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科技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上世纪末各省均有一到两所粮食中专学校,现在有的更名、有的合并、有的改变了和粮食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但粮食仓储仍是这些学校的传统专业,并且有一支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专业队伍,这些学校在服务当地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粮食行业从业人员(主要包括粮食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所管辖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员、事业人员、粮食加工企业人员)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十分明显,在保障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世纪初,为了加强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组建了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通过从新建、扩建项目中上收一批直属库,目前已初步形成了28个分公司、布局在全国30省区的251个直属库的垂直储备粮管理体系。这两个集团公司是经营粮食仓储业务最大的国有企业。中储粮总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确保国家储备粮安全,相继建立了研究与开发机构,使企业的研发队伍和研发力量得到了加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五”期间,中储粮总公司投入科研经费约1亿元,取得21项专利。中谷集团公司有5家粮油专业科研设计院所。这些集团公司一是依托粮食科研院所科研、技术推广和产品开发优势,二是与粮食院校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和应用技术推广。粮食科技的发展及产学研合作在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减少储粮数量损失,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降低储粮成本和运营成本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使得这些企业正在向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发展。而多数地方粮食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研发管理机构不健全、科技开发资金不足、科技队伍较弱等问题,致使一些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不能及时得到推广应用,仅使用一些常规的实用储粮技术,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据统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仓储职工队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50%,地方仓储企业职工队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30%,但经过仓储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的远低于这个比例,所以全国粮食仓储职工队伍的学历层次结构和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仓储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一些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不能被很好的使用、操作和维护。

全国粮食类院校粮油学科和专业,每年培养粮食仓储本科专业毕业生100多人,硕士研究生几十人,国家和地方农业、轻工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农产品储藏与加工方向的毕业生也有部分在粮食仓储行业就业,全国每个省均有粮食中专学校,按地方需求培养一定数量的中技粮食仓储技术人员,补充仓储队伍。粮食类高等院校和各省粮食中专学校也开展粮食仓储专业脱产、函授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2002年国家粮食局组建成立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2005年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在全国首批建立了41个粮食行业特有工种培训基地,开展了粮食行业特有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初步形成了粮食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以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适应储粮技术应用的要求。

二、黑龙江粮食行业人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黑龙江粮食行业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在粮食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我省粮食行业人才发展水平与行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还不能满足粮食经济强省建设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人才分布不够均衡,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粮油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匮乏;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效能发挥不够,等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粮食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粮食行业从业人员锐减,作为从事粮食行业的职业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师资,面向行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要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使其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是为行业特别是企业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各培训基地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粮食行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在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上,要结合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学习内容,实行订单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效果;在培训目的上,要重视受训者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创新培训理念和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远程职业培训,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我省粮食行业正在实施“粮油深加工及粮食产量超千亿产业工程”战略,从现在起至2020年,是我省粮食行业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要坚持对技术岗位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大力支持职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职工参加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粮油竞价交易员、制米工、制粉工、制油工等6个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以技能鉴定促进技能培训。特别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结合定编定岗,强化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各有关单位也要利用现有条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使粮食行业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落实岗位责任制,逐步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并以此作为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我省粮食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战略。

值得欣慰的是黑龙江省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粮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2011年12月1日,黑粮办发〔2011〕71号《关于做好2011年度粮食行业机构与从业人员及职工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通知》,按照《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全国粮食行业人事统计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粮办人[2011]195号)要求,各行署、市粮食局,省农垦总局粮食局,局直各单位,省新良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省直属粮库管理公司,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黑龙江金谷粮食集团等做好2011年度粮食行业机构、从业人员及职工教育培训统计工作有关事宜。多次发文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应当充分认清粮食行业相关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区(本公司)实际,研究制定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针对我省的实际,我们认为,提高粮食行业继续教育的质量,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以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供需衔接”。立足我省粮食行业人才现状,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按需培养,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能水平。

1. 大力发展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重点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为我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力争将粮食职业学校办出专业特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稳步发展粮食高等教育,力争建设一所高水平的本科粮食职业学校。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利用非财政性资金依法独资、合资、合作办学。

2. 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坚持行政引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原则,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和现代远程教育,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完善粮食系统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强化党政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构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其他培训机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或挂职锻炼。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实施粮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粮食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大型粮食骨干企业,建设粮食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覆盖面广、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在粮食行业营造“人人崇尚学习、全民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在人才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粮食经纪人培训,建立一支规范化的粮食经纪人队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采用“学徒制”等方式,传承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

3. 实施粮油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服务我省粮油产业发展需要,构建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稻谷加工与储藏、大豆油加工、粮油机械制造等产业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领军人才。充分发挥粮食大省的作用。利用好国家对我省的扶持政策,根据市场情况,建立若干具有较大规模的稻米深加工示范项目,培育名牌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培养出我省在粮食安全、加工、检测等领域知名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 王青逯. 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现代教育科学. 2006(11)

[2] 胡泽民,李兵. 对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问题的思考[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2)

[3] 朱曙光. 我国继续教育现状及发展展望[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08)

[4] 严继昌.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 继续教育.2012(01)

篇3

第三条*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贸委)负责对全省成品油市场的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并公布全省加油站和仓储行业发展规划;负责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的初审并上报商务部;负责成品油零售经营、仓储经营的行政许可;负责对各设区市经贸委实施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各设区市经贸委负责对本辖区内成品油市场的监督管理;负责成品油仓储、零售经营许可的初审;负责成品油仓储经营、零售经营设施建设项目竣工的实地情况核实;负责对各县(市)经贸委实施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各县(市)经贸委负责本县内成品油零售市场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查处违规建设成品油经营设施与违规经营成品油行为。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成品油是指汽油、柴油、煤油。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成品油批发经营,是指利用油库等经营设施,向成品油零售企业销售或直接批量销售给生产企业的成品油经营行为;成品油仓储经营,是指利用油库等经营设施,向其他单位提供成品油储存、周转业务的经营行为;成品油零售经营,是指利用加油站从事成品油终端销售的经营行为。

第二章成品油经营的条件

第六条申请从事成品油批发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求;

(二)符合成品油批发网络发展规划的要求;

(三)具有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

(四)具有全资或控股的、库容不低于4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库,油库建设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五)具备接卸成品油的输送管道、铁路专用线或成品油水运码头等设施;

(六)油库及其它设施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七)具备成品油检验、计量、储存、消防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

(八)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第七条申请从事成品油仓储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求;

(二)储油设施符合*省油库布局规划要求并得到确认;

(三)油库容量不低于4000立方米,油库建设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四)具备接卸成品油的输送管道、铁路专用线或成品油水运码头等设施;

(五)油库设计和建设符合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的规定;

(六)具备成品油检验、计量、储存、消防安全等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

(七)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第八条申请从事成品油零售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求;

(二)符合*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及各地城建规划的要求并得到确认;

(三)具有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与具有批发经营资格的成品油经营企业签订供油协议;

(四)加油站的设计、施工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五)加油站建设符合国家土地管理、道路管理、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定;

(六)具备成品油检验、计量、储存、消防安全等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

(七)从事船用成品油供应经营的水上加油站(船),除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当符合港口、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污染等有关规定。

第三章符合规划的确认程序

第九条申请从事成品油仓储、零售经营,必须分别符合全省加油站、仓储行业发展规划,不符合规划的不予核发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申请人应依照本办法申报规划确认,经确认符合规划的加油站(点)、油库作为已布局的加油站(点)、油库。

第十条成品油仓储(含批发企业的油库)、零售经营单位申报新建、迁建、扩建符合规划确认,由申请人向所在设区市经贸委提出;设区市经贸委初审后上报省经贸委;省经贸委依据全省加油站、仓储行业发展规划,进行符合规划确认。

第十一条对申请人提出符合规划确认请求,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设区市经贸委应当场或于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申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设区市经贸委应当受理并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必要时可组织听证或实地核查)。对初审合格的确认请求,省经贸委应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符合规划的确认。

第十二条对确认符合规划的申请,省经贸委下达符合规划确认文件,并抄送土地、规划、城建、安监、消防、环保、交通等部门。申请人持确认文件,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并按照各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建设。

对确认不符合规划的申请,省经贸委在申报表内说明理由并将申报材料返回设区市经贸委,由设区市经贸委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省经贸委对申请人下达符合规划确认文件一年后,申请人尚未动工的(企业不可抗力因素除外),设区市经贸委可提出撤销规划确认的建议,报省经贸委批准后,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申报成品油仓储新建符合规划确认,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成品油仓储经营符合规划确认申报表》(附表1)一式3份;

(二)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成交确认书或县级以上土地部门出具的注明属申请人可以建设和使用的加油站建设用地的证明,其中建设用地若属租赁的商业用地,还须提供土地租赁协议;

(三)规划部门选址意见书或同意选址的文件。

(二)~(三)项材料需提交原件1份、复印件2份(所有复印件均须由申请人盖章并由受理机关注明“与原件相符”字样后加盖单位章、经办人签名及注明时间。下同)。

第十五条申报加油站新建符合规划确认,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新建加油站(点)符合规划确认申报表》(附表2)一式3份;

(二)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成交确认书或县级以上土地部门出具的注明属申请人可以建设和使用的加油站建设用地的证明,其中建设用地若属租赁的商业用地,还须提供土地租赁协议;

(三)规划部门选址意见书或同意选址的文件;

(四)与具有批发经营资格的成品油经营企业签订的供油协议或证明;

(五)建设地点周边相邻的现有和在建加油站现状分布示意图并标出加油站名称及间距(非城区的,提供建设地点前后10公里及叉路3公里以内示意图;位于城区的,提供半径3公里范围内示意图。上述范围内没有加油站的也应予注明)。

(二)~(五)项材料需提交原件1份、复印件2份。

第十六条需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成品油仓储或加油站用地,申请人应根据设区市经贸委定期向社会的近期成品油仓储和加油站建设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所在地设区市经贸委提交拟建成品油仓储或加油站申请,

其中,新建加油站须提供与具有批发经营资格的成品油经营企业签订的供油协议。

设区市经贸委收到新建申请后,将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名单提供给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方式,向上述企业或个人提供土地。

第十七条成品油仓储和零售经营企业的迁建、扩建申报符合规划确认,申请人应提交相应的申报表(附表3、4),其程序分别参照成品油仓储和零售经营新建相关条款办理。

迁建是指由于道路改扩建、市政规划改变等原因要求拆迁,成品油经营企业从现有地址搬迁到另一地点的行为。其规模、性质不得改变,搬迁地址应符合就近原则。成品油仓储和零售经营企业迁建申报符合规划确认,除提交与新建申报符合规划确认相同的材料外,还需提交当地县级以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迁建的正式文件、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合法用地文件或证明、成品油经营许可证书原件(正、副本)。

扩建是指成品油经营企业在原经营地增加经营品种或扩大储油能力、增加加油机数量和经营规模的行为。扩建申报符合规划确认应提交原有建设规模(占有土地面积,储油罐容量、数量及总容量,加油机、加油枪数量)、有关审核部门的意见、成品油经营许可证原件(正、副本)。

第十八条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的新建和扩建符合规划确认,统一由省交通厅报送省经贸委进行确认。有关程序及要求,参照本办法相关条款办理。

高速公路挂线加油站的新建、迁建和扩建符合规划确认,仍向所在地设区市经贸委申请,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九条成品油仓储和零售经营的新建、迁建、扩建项目竣工后,企业应向所在地设区市经贸委报告。设区市经贸委负责组织土地管理、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位进行实地核实,着重核实建设内容与省经贸委布点规划确认的有关内容是否一致,并将核实情况及相应的登记表(附表5、6)报省经贸委。

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加油站项目竣工后,由省经贸委或委托省交通厅组织有关单位按上述要求进行核实和确认。扩建项目的竣工核实,由省交通厅负责。

第四章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申请与发放

第二十条申请从事成品油批发经营的企业,应当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省经贸委审查后,将初步审查意见及申请材料上报商务部,由商务部决定是否给予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

第二十一条申请从事成品油仓储和零售经营的企业,应当向所在设区市经贸委提出申请。设区市经贸委审查后,将初步审查意见及申请材料报省经贸委,由省经贸委决定是否给予成品油仓储或零售经营许可。

第二十二条接受申请的经贸委认为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当场或在收到申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所需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二十三条接受申请的经贸委在申请人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时,应当受理成品油经营许可申请。

第二十四条省经贸委受理成品油经营许可申请时间,为每个月的前五个工作日。各设区市经贸委根据省经贸委的受理时间确定本部门受理时间。

第二十五条省经贸委收到成品油批发经营申请及有关材料后,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将初步审查意见及申请材料上报商务部。

第二十六条设区市经贸委收到成品油仓储或零售经营申请及有关材料后,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初审合格的将初审意见及申请材料上报省经贸委。

省经贸委自收到设区市经贸委上报的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成品油仓储或零售经营规定条件的申请,应当给予成品油仓储或零售经营许可,并颁发相应的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其中《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须报商务部备案后再予颁发;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将不予许可的决定及理由书面通知申请人。如在20个工作日不能做出许可决定的,经省经贸委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对申请人提出的成品油经营许可申请,省经贸委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第二十八条申请从事成品油批发经营的企业,申请人应向省经贸委提交以下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2份):

(一)《*省成品油批发经营申报表》(附表7);

(二)《*省成品油批发(仓储)企业情况登记表》(附表5);

(三)具有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的书面证明材料;

(四)具有依法取得场地的证明;

(五)《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六)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有关意见;

(七)4000立方米以上全资或控股油库证明材料;

(八)具备接卸成品油的输送管道、铁路专用线或成品油水运码头等设施的证明材料(输油管道、铁路专线或码头平面示意图);

(九)《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十)商务部规定应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二十九条申请核发《*省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的仓储企业,申请人应向所在地设区市经贸委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成品油仓储、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发放登记表》(附表8)一式3份;

(二)《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有关意见;

(四)具有依法取得固定经营场所的证明;

(五)4000立方米以上全资或控股油库证明材料;

(六)具备接卸成品油的输送管道、铁路专用线或成品油水运码头等设施的证明材料(输油管道、铁路专线或码头平面

示意图);

(七)《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八)《*省成品油批发(仓储)企业情况登记表》(附表5);

(九)《建设用地许可证》或用途是商业用地的《土地使用证》或土地使用有效证明。

(二)~(九)项材料需提交原件1份、复印件2份。

第三十条申请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新建加油站,申请人应向所在设区市经贸委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成品油仓储、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发放登记表》(附表8)一式3份;

(二)《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三)《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四)与合法的成品油批发企业签订的油品购销协议或购销意向书或同意供油证明;

(五)《*省成品油零售企业情况登记表》(附表6);

(六)《建设用地许可证》或用途是商业用地的《土地使用证》或土地使用有效证明。

(二)~(六)项材料需提交原件1份、复印件2份。

第三十一条成品油经营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另行办理申请手续。

第三十二条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由商务部统一印制。《成品油批发经营批准证书》由省经贸委向商务部领取后发放到企业;《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和《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由省经贸委颁发,并通过设区市经贸委发放到企业。

第五章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变更

第三十三条成品油批发经营企业要求变更《成品油批发经营批准证书》事项的,应向省经贸委提交《*省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变更申报表》(附表9),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原批准证书,由省经贸委统一上报商务部。属法人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法人名称变更证明;属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

第三十四条成品油仓储、零售经营企业要求变更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有关事项的,申请人应填写《*省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变更申报表》(附表9),并提供变更事项的证明材料和原批准证书,由设区市经委贸核查后,上报省经贸委。属法人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法人名称变更证明;属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属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应当提供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使用权变更证明。省经贸委审核后,对具备继续从事成品油仓储经营条件的,换发变更的《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对具备继续从事成品油零售经营条件的,换发变更的《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第三十五条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遗失、损毁的,企业应及时在省级报刊登载原证书作废声明;如要求补发证书的,申请人应提供说明原因的书面申请和刊登原证书作废声明的报刊原件,向相应经贸委申报,按申领新证程序办理。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各级经贸委应当会同同级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物价、消防、建设、环保、国土资源、安监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本辖区内成品油市场的监督检查,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第三十七条各级经贸委实施成品油经营许可及后续监督管理,不得收取费用。成品油市场管理经费可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

第三十八条省经贸委定期将取得成品油经营许可的企业名单和变更、撤消的成品油经营企业名单在省经贸委网站(*上公示。

第三十九条成品油经营企业歇业或终止经营的,应当到发证机关办理经营资格暂停或注销手续。

第四十条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不得伪造,不得买卖、出租、转借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转让。

第四十一条成品油专项用户的专项用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量、用项及供应范围使用,不得对外销售。

第四十二条成品油经营企业应当依法经营,禁止下列行为:

(一)无证无照、证照不全、证照不符或超范围经营;

(二)加油站不使用加油机等计量器具加油或不按照规定使用税控装置;

(三)使用未经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检定不合格和不符合防爆要求的税控燃油加油机,擅自改动税控燃油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计量作弊、克扣油量的;

(四)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五)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质量不合格的成品油;

(六)经营走私或非法炼制成品油;

(七)违反国家成品油价格政策,哄抬油价或低价倾销的;

(八)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经营行为。

第四十三条成品油零售企业应当从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

成品油零售企业不得为不具备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单位代销成品油。

成品油批发企业不得向不具备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成品油。

成品油仓储企业为其他单位代储成品油,应当验证成品油的合法来源。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成品油经营许可决定的省经贸委或者商务部,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许可决定: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对不具备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取得经营证书一年以上的成品油经营企业,应于每年1月至3月上报经营条件书面核查材料。批发、专项用户、仓储经营企业和高速公路零售网点由省经贸委负责核查;设区市市区范围内的零售经营企业,由设区市经贸委负责核查;其余零售经营企业由县(市)经贸委核查。年度核查的结果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经营资格年审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六条批发、专项用户、仓储企业应向核查受理机关提供以下材料:

(一)《*省成品油批发仓储专项用户企业经营条件核查登记表》(附表10)2份;

(二)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正副本;

(三)土地使用证或土地使用有效证明原件1份、复印件1份;

(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1份、复印件1份;

(五)由核查机关临时确定抽查的批发企业的进发货发票存根、国家有关部门下达专项用户的供油计划文件、仓储企业代储油品的收费发票或油品进出单、零售企业的进货发票复印件各1份。

零售企业应提供以下有效材料:《*省成品油零售企业经营条件核查登记表》(附表11)1份;本条(二)~(六)项规定的材料。

第四十七条核查合格的,由核查机关在被核查企业的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副本上盖章确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核查不合格处理,并由核查机关暂时收回其批准证书,且向其发出整改通知,整改时限为六个月,必要时可再延长三个月。对整改无效或拒不改正的,报省经贸委或者商务部撤销成品油经营行政许可,收回经营批准证书。

(一)不再具备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基本条件(专项用户不再承担专项用油供应业务)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条规定的;

(三)长期无实质性经营且无故不申请暂时歇业的;

(四)无故不按期提交核查材料的。

零售企业核查工作结束后,由设区市经贸委汇总核查工作总结,填写《*省成品油零售企业经营条件核查登记汇总表》(附表12),于每年4月中旬报省经贸委。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各级经贸委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未向申请人说明不受理申请或者不予许可理由的;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许可的;

(四)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或无正当理由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批准决定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九条经贸委在实施成品油经营许可过程中,擅自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成品油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报省经贸委或者商务部吊销其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

(二)成品油专项用户违反规定,擅自将专项用油对外销售的;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未经许可擅自新建、迁建和扩建加油站或油库的;

(四)在成品油紧张时期囤积居奇、哄抬油价、拒不售油的;

(五)销售走私成品油的;

(六)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备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成品油的;

(七)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

(八)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经营许可的;

(九)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

(十)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经营活动真实材料的;

篇4

一、我区目前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着我国国际货运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国际货运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国际货运物流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国际货运物流高速发展的需求。国际货运物流人才的匮乏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际货运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国际货运物流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十大紧缺型人才之一。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我国西部惟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国家规划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钦州港保税区、凭祥、南宁物流保税中心也正在兴建中,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和货运物流形势迭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北部湾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为企业带来挑战和与机遇的同时,更为广西的流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国际货运物流成了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显然,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定位目标给广西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同时又为广西各院校的货运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鉴于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国家教育部对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批准并分别成立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和规范全国的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但是,从广西来看,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的基本情况尚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区内没有相应成立国际货运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宏观教学管理有名无实,导致各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在货运物流类专业教学方面各行其是,教材大同小异,看不出各类教育的培养重点,课程选择少,教学实践少,教师交流少的三少情况比较突出。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国际货运物流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师资配备、教学形式和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验实训方面更是与货运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培养出的国际货运物流人才远不能适应货运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可以说,广西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界虽然已形成了包括研究型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课程教育等多层次的国际货运物流教育体系,但高职学院缺少国际货运物流专业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的尴尬局面仍然存在。

二、构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高职学院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模式的思路

笔者曾经对发达地区与广西本土国际货运物流企业运作流程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考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高职学院的国际货运物流教育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思考如何解决目前高职学院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现在我将自己的一些浅显意见与各位同行分享。

1.以“企业”为导向,明确国际货运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等学府,我们每年向社会输送了大量毕业生,可是我们的这些“人才”去到企业却不被企业所认可,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人才的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脱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重学术理论、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应该更接近于美国的社区大学,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熟悉某种高精专业技术的人才为主。高职学院的国际货运物流教育体系应该是重操作、重技能、重实践、以培养技能型的管理者为主体,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要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型管理人才。

首先我们要看国际货运物流企业用什么样的员工。一般而言,国际货运物流企业用人的标准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类是手册式的员工,只要告诉他规章制度,操作的方法,根据企业的标准进行操作并且不犯错误就可以了,这样的员工可以由学历层次低点的人来担任。第二类是技术式员工,这类人需要熟悉物流领域一些新的仪器设备,通过实际操作以提高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第三类是流程式员工,这类人需要熟悉物流管理的整个流程和业务要求,企业要求这类员工能够根据工作过程,不断的总结经验,对企业的操作或管理流程能够提供建设性意见,并改进企业工作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第二类、第三类员工对于企业来说非常缺乏。而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主要瞄准这两个方面的需要,重点培养这种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会独立操作,同时能通过实践不断的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人。

2.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高职学院的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各校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有所侧重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大部分主干课程可以定位为以下2个专业方向,即仓储与配送方向和国际货运物流方向。

(1)仓储与配送方向专业课程

仓储与配送方向主要向企业、配送中心或国际货运物流中心输送从事装卸、检验、保管、拣取和流通加工的一线管理人员,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仓储与配送的基本流程,同时掌握仓储与配送所使用各种设备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为企业制定适当的计划并掌握一定的作业能力。有关专业课可开设现代国际货运物流基础、基础会计、国际货运物流配送、仓储作业实务、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国际货运物流NIS软件、企业供应链ERP系统、企业财务管理ERP系统、文字速录等,而与之配套的实训课程开设仓储作业实训、配送作业实训、国际货运物流软件操作、国际货运物流装配与实务(考证)。

(2)国际货运物流方向专业课程

国际货运物流方向主要立足于北部湾国际货运物流圈,以培养熟悉有关国际货代、报关、国际货物保险等相关业务,掌握国际货物运输相关知识,能够为广西进出口企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关专业基础和部分专业课与仓储与配送方向相同,不同的专业课主要有国际货物运输管理、报关、国际货物保险、货代等课程,这个方向的服务重心更趋向于广西东盟的特色。

(3)另外在设置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进一步提高实操课程的比重,并且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和实操课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4)在开设专业选修课方面,可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进行“互选”,或者增加一些相关内容的课程,如国际货运物流企业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科目。

(5)在设置各个年级课程时,应采用实训为指导,加强实训的比重,做到理论服务实践、实践结合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而最后一个学年则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3.走“校企合作”之路,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建立专业实训室,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主要向社会和企业输送第一线的国际货运物流管理型人才,如果在教学乃至教学计划、招生和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仅靠学校的教师完成,则有可能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出现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的需求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我们高职学院的通病。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笔者认为,推动“校企合作”之路,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第一、走“校企合作”之路,依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制订我们的招生和教学计划,利用企业的资源调整学校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技能要求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甚至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增加企业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内容,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符合企业的需求,学校向企业输送直接能上岗的员工。第二、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非常重要,光靠学校兴办实训基地,虽然可以满足学生一般操作的实践,但学生仍旧没有到企业一线的感觉,没有进入企业实习的情境感,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技能的获得。第三、让老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国际货运物流运作项目,带着学生去完成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老师积累经验,也可以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丰富国际货运物流领域的科研选题。

广西高职院校除了应该顺应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的趋势,开设相关国际货运物流的课程外,学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购置相关的国际货运物流操作模拟软件,在校内建设必要的实训场室。校内实训室可分为国际货运物流软体实训室与硬体实训两大部分。其中软体实验室主要对传统的班级模式进行改革,特别是港口国际货运物流方面的课程,采用全方位的模型展示,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随时根据各类图片与看板,了解企业运作流程。硬体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进行操作方面的实训,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提供较好的动手机会。

4.提高高职学校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篇5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总结:

一、学习过程与经历

当我来到 66 号仓库,领导就已经对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一周 wms 系统进库,一周现场进库,一周 wms 系统出库,一周现场出库,两周 ciq 系统操作。第二周第一个工作日对我在前一周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考核。我不得不佩服领导考虑的周全,同时也感谢领导的关心与照顾。第一周我随顾老师学习 wms 系统进库,按照领导的意思就是我这一周什么都不要干,就学 wms 系统进库。由于我以前也接触过一点,觉得这样也太简单了,认为没那个必要,多学点比较好。随着我当时的认识,什么都学,有单子也做,但思考和总结的太少,以致熟练程度和应变能力都不足。到现在我才发现我的认识是错误的,接触过并不代表熟练!所以在那一周我学的并不好,反而更加认识到领导的决策英明与经验成熟。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努力学习并加以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正确对待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生疏加模棱两可还不如不学!这就是领导带给我的第一个认识。

第二周我跟着盛师傅学习仓库收货。这周我总结了前一周的教训,虚心求教,遇到不懂的就问,从接到单子卸货到清点,码放一一罗列方法,总结经验。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懂的知识,也拓宽的思维和应变能力。例如当时遇到一票查验的货物进库,单子上没有盖“已过机”字样,盛师傅要我去问顾老师收到信息没有?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当我去问过顾老师后得知收到了,就告诉盛师傅,却不知道怎么收到?为什么收到信息就可以接收?等等问题。领导及时的纠正我,“遇事不懂就问,与其留着疑问还不如搞清楚问题,下次遇到就可以顺利的解决”。经过仔细详问,和顾老师的解说,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不懂就问,加与理解!这是领导带给我的第二个认识。

有了前两周的经验,接下来这一周我学习的困难就小多了。第三周跟着俞老师学习 wms 系统出库,由于我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不懂就问,总结经验,在出库方面学到了许多知识,对 wms 系统也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当第四周领导对我考核时,我发现其实都很简单,只要平时多学习,遇事多思考总结,把我所学到的概述出来就是我的成绩。同时领导让我领会“关联和控制”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他与周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来我逐渐明白其中的个个关联,也为我在工作中遇到了盲点没有头绪,提供了一个解决的主线,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关于控制,我认为就是驾驭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还需要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学习,多多积累经验。关联与控制就是领导带给我的第三个认识。

第四周领导安排我前 2 天在仓库“转”,所谓“转”就是指在这 2 天内熟悉仓库的拣货、复核、发货、贴标、打托、等等一系列的出库操作。第三天专门随着沈师傅学拣货,第四天跟陈师傅学复核,第五天跟陈师傅学出货。问题出来了,前两天我发现自己像个无头苍蝇似得,没有头绪。拣货也是一样,只知道跟在后面看,却不知道方法的理解和融会贯通。领导发现后及时指正,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这一周还遇到了盘点,由于我的粗心还有库位没勾到。第五周考核的时候领导总结说我比较粗心,和主动性不够,让我醍醐灌顶,不是不能干好,而是自己的原因。“细节决定成败”积极主动这是态度的问题,在部队的时候时时注意的问题,到了社会上却把他忘光了,还需要提醒,这令我我自己觉得很羞愧!不断反思!这是领导给我带来的第三点认识。

第五、六周我跟这张老师学习 ciq 系统,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以前没有接触过,我更加认真的学习,因为我知道这种机会不多了,留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新的知识带给了我新的挑战,我知道自己面临的困难,从而更加激励我努力的吸收。第五周我跟着张老师从 ciq 进库搜信息,普通出库,分拨出库,延展进库,延展出库,拉提货单,拉分拨单,拉卡口联,拉延展单,做二放到去 6 号门接车,送车等都过了几遍。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一些流程和其中的关联。第六周在这些方面我就着重加以强化学习,总结学习的心得,不断的求教,不断的吸收,同事积极主动的帮助张老师制作各种单证。对欧姆龙和亨斯迈这两家客户着重去做,尝试着做各种状态的货物进出库。去海关改单,核销以前从没接触的知识,我一样的详细了解并尝试着去做,不但能学到许多知识还能混个脸熟。随着慢慢的学习 ciq 系统重要性也一样被我熟悉,但是我知道离正真驾驭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的去学,争取把它学好,运用好。

二、收获与成果

1 、在这 6 个星期当中,我学会了 wms 系统的进出库基本操作流程,仓库现场的收发货流程,仓库盘点, ciq 海关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熟悉了仓库的 5s 管理操作,熟悉了保税仓库的一般作业流程。能独立的完成一票货物从 wms 系统进库到仓库现场收货、清点及上架到位;能独立完成一票货物从 wms 系统清关出库到仓库现场拣货、复核、发货、盘点。能熟悉操作 ciq 进库,普通出库,分拨出库,拉提货单、卡口联、分拨单;能熟悉操作延展系统,拉延展进库单和出库单。

2 、对一些客户的增值收费也有一定的了解。从最小 pcs 数清点到分拣、打包、打托、贴标、换标、换包装等简单加工也认识到位。

3 、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从卸车清点,外包装破损,缺货,型号不对,标签破损,货物渗漏,污迹等拍照留底作证到装车,装箱拍照留底,司机签字等都能灵活运用。

4 、对仓库 3 防 5 距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货架的安置到库位调整,消防栓灭火器的设置和安全距离,通风设施的安放,照明设施的安放,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到安全通道的设置等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货物的摆放,托盘的摆放,货物的保管,货架的承重到库容库貌的整理清洁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5 、能独立完成延展货物去卡口接车,和延展货物,分拨货物送车出卡口等一系列工作。

6 、还有最重要的是——方法!什么事情做久了都能熟练,单纯的学是不行的,这里就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这个方法就是学习——理解——反思——总结——融会贯通。我感觉这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来到 66 号仓库后,我明显感觉到这里的学习氛围浓厚,同事间气氛融洽,大家都对我热情帮助,宽容理解,竭尽所能的教我。当一个星期的学习结束后领导都对我在上一周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就更加激励我反复的学习,思考,应变,总结,从而让我对所学更加的巩固,也拓宽了我的思维面。

三、好的方面

1 、虚心学习,努力吸收

来到 66 号仓库后,能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虚心向每一位师傅学习仓库的操作模式和管理理念。针对不同的客户做出相应的调整,从系统到现场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把真正有用的东西学到手。可以说在这个仓库学到的知识是我以往历经每个仓库都无法比拟的,学习笔记,心得,总结经验等等,也是记录最多的。

2 、正确对待每一项工作,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不论是系统还是现场都能很好的融入当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学习员工的操作与其中存在的关联,领会其中的精髓,不断的积累经验。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有句话叫“透过现象看本质”经验总是在不断的实践总结总得来的。不管是哪个岗位它都有学问,善于发现其中的奥妙,举一反三,便能学到知识,充实自己。把自己定位为一张白纸,来这里我就是要把它写满字的!

3 、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在这段时间里,我能每天坚持在岗在位,工作学习积极主动。办事不拖沓,工作不打折扣,对上传下达的指令能按部就班的执行并坚决完成。强化责任意识,把自己真正融为集体中的一员。在工作学习上尽量不给大家带来累赘感,把学到的东西牢记心中,不重复询问,导致大家厌烦。对领导交代的工作按质按量的完成,不给工作留死角,不给大家带来麻烦。

4 、为人谦和,集体责任感强

在学习过程中,为人低调,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零,以后的每一笔都有自己填写。 66 号仓库每一名员工都是十分善良的人,是他们的善良和主动接纳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他们每一个人对工作的热情,对岗位的热爱,员工间的配合,工作中的默契都深深的感动着我,让我也情不自禁的融入进来。让我意识到我已经是集体中的一员,从而更增强了我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存在不足

1 、自身思想还有待提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让我意识到了其实不管到哪干什么工作,都应该尽心尽力,把他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或者是当作是一件艺术品,要仔细的精雕玉琢!以前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干的好坏无所谓的觉悟是极其错误的。当我看到大家对工作的热爱后,深深的感染了我。为什么我就不能干好呢?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我想从现在觉醒还为时不晚。

2 、反思总结不经常,关联应变能力比较弱

学习过程中,仅仅知识学到了其中的操作方法,而对于精髓却没有融会贯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鱼”与“渔”之间的关系!只知道接受而不知道为什么接受?怎样接受?这是不行的,长此以往最终只会竹篮打水!这种关联应变能力还需要多多摸索,自己还需要下功夫。

3 、思维极限,控制能力不强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总是考虑欠周全,感觉下手困难或解决思路不明确。这就是经验不足,驾驭能力不强的表现。当领导第一次给我讲控制的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是控制,而且在网上查询了一下,大概意思是:“经济学中定义,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企业应当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管理学中的定义,对员工的活动进行监督  ,   判定组织是否正朝着即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  ,   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  ”我想这方面的能力应该还需要日积月累的锻炼,实践养成。   四、下步打算

1 、精于专业技能,勤于现场观察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 , 对保税仓储的进出存都有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 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 , 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下一步我工作的首要任务。下大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一精多能”把所学变为己用,不管是那一步工作都应该有预见性。“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会多多思考,多做研究,善于分析,勤于观察,不段的提高业务水平。

2 、善于沟通交流,强于协助协调

现场技术服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一种产品很多时候是由于使用操作不当才出现了问题,而往往不是如客户反映的质量不行,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出症结所在,和客户进行交流,规范操作,从而避免对产品的不信任乃至对企业形象的损害。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做到较好跟客户的沟通,做到令客户满意就是对公司品牌形象的有力宣传

3 、虚心学习,加强对本职工作认识

虚心向每一位同事学习工作中的好方法,好习惯,这些都是一笔宝贵是财富。随时了解掌握仓库基本情况,包括库房设置,库区规划,货架安置,货物摆放,货物分类等。全面做好仓库 5s 工作,明确仓库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加强 wms 系统的学习和 ciq 系统的学习,全方位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4 、提高思想认识,当整工作态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工作环境,我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俗话说: “ 活到老 , 学到老 ”, 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 努力地提高自己 , 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 , 勇于解剖自己 , 分析自己 , 正视自己 , 提高自身素质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五、对目前仓库存在的一些不足及个人建议

1 、对于办公室建议每个人桌子上安置一本备忘录,以至于人不在的时候接到电话可以把他记录在上面,货交接班的时候写在上面,也不容易遗失重要信息,而不是写在几张草稿纸或墙面,在保证及时有效方面肯定会存在遗漏。

2 、仓库 5 距方面感觉有问题,经常看到消防设施前面摆放货物,或货物堵塞消防通道,有的货架与墙面距离不足,或中间有货堵住,建议临时挑拣的货物能放在备货区就放在备货区。不行的话过道放一面也行,或者放空的地面库位,保证一辆铲车能过,避免重复劳动。

3 、货物大类划分清楚,例如亨斯迈就放在亨斯迈这一边,而欧姆龙则放在欧姆龙那边,货物混放,即影响库容美观也不利于拣货和盘点。

4 、沟通交流,仓库操作员与操作员之间,仓库现场与办公室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以往我经历几家仓库都发现这个问题,在我们仓库还比较好,但我想这不是最理想的状态,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默契,这种默契就是在平时的合理规范操作中养成。比如我们可以规范铲车货道交通语言和手势,空车让货车,来左往右行驶等。

5 、责任心问题,和仓库几位师傅和老席交流中发现 : 员工责任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铲车保养,日常操作中碰到货架,记录不及时等问题。这些方面可以采取分配到个人的办法,实行每日有保养,每日有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6 、光线问题,在和盛师傅交谈中了解到仓库光线问题严重,尤其是在晚上拣货,加上亨斯迈等客户的型号批号本身就小,经常看不清楚货物。所以建议更换功率大一点的灯,对工作效率肯定会有所提高。

篇6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table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篇7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table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篇8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篇9

一、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二、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三、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四、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篇10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table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篇11

1、黄河防汛物资的储备种类

储备物资的种类除严格按水利部颁发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有关要求,准确核定防汛物资储备种类外,还根据本地实际、使用习惯和经费情况确定储备物资的种类。五个基层水管单位储备物资较为完善,对储备物资种类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有铅丝、麻绳、土工布、木材等材料和常用工器具、编织物料、抢险机具等。

2、黄河防汛物资的储备数量

(1)定额储备。黄河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是为保证安全度汛所必需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的标准,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水利部颁发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有关要求,准确核定黄河防汛物资储备定额。

东平湖蓄滞洪区位于黄河下游右岸山东省境内,上距桃花峪357公里,下距入海口429公里,是防御黄河下游大洪水的重要分滞洪工程。东平湖工程范围涉及管理各类堤防226公里,险工控导22处,各类涵闸24座,承担泰安、济宁两市行政区域内黄河、东平湖蓄滞洪区工程与管理任务及防汛职责,履行该区域内黄河、大清河、东平湖水行政管理,调度黄河、东平湖水资源支援两市工农业建设。为保证黄河和东平湖的安全,根据工程规模和堤防、险工控导的安全状况等,根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的要求,计算得出东平湖管理局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石料18.15万方,铅丝90.73吨,麻料72.58吨,袋类19.4万条,帐篷15顶,抢险活动房10个,土工布3.88万平方米,复膜编织布3.88万平方米,救生衣780件,沙石料1.14万方,冲锋舟10艘,发动机组195千瓦,抢险照明车5套,木桩3629根。

(2)不同防御目标的储备数量。目前防汛物资储备数量按中常洪水准备,当遇到特大洪水时,一般报请上级各级防指,动用不同级别的防汛物资储备,以满足防汛抢险的需要。以防御大洪水为目标,当达到防御目标的洪水量级时,各种应对措施所需防汛物资数量应扣除社会储备、机关团体和群众备料后确定实际储备数量。当无法确定防御洪水量级时,则按当地遭受灾害历史上防汛物资最大消耗来推算实际储备数量。

3、实物储备与资金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方式

受资金限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本单位在多年的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为使防汛物资储备既能满足抗洪抢险的需要,又能节约资金,提高效益,本单位实行实物储备与资金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如对市场供应充足、购置方便的防汛物资采用资金储备的方式;本单位周边地区盛产天然沙、石头、石子,而且品种丰富,我们通过委托、代储等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采用储备资金的方式,由本单位附近的生产企业代储。

二、黄河防汛物资的管理

1、健全工作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防汛物资管理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只有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不断提高黄河防汛物资的管理水平。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本单位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汛物资管理制度,如防汛物资管理岗位责任制度、防汛物资采购制度、防汛仓库管理制度、汛前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做好防汛物资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确保了防汛物资用则有、有则优。

2、黄河防汛物资的验收入库

防汛物资到货后,财务人员及仓库保管员及时会同销售商代表,依照水利部的《防汛物资储备验收标准》共同进行验收,并做必要的检查和试验,发现问题及时与销售商代表协商解决,在确认型号、规格、质量、数量无误后方能正式入库。

3、黄河防汛物资的发放

发货前要仔细查对运送单据中黄河防汛物资的数量、规格、质量,做好相关记录。物资发放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除防汛抢险急用外,做到无正式发货凭证不发,质量不合格不发,未经验收的不发,认真审核领料手续,仔细清点发货规格、数量,发货后及时记帐。防汛物资发货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处理,特别是紧急调用的防汛物资,争取现场交验,做到准确无误。

4、黄河防汛物资的保养

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是仓库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根据各种物资的不同性能和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条件,对物资采取最适当的保管保养方法,使物资在储存过程中完整无损。实际工作对防汛物资的保管要求是:合理存放,妥善保管,帐物相符;达到三清,即数量清,质量清,规格清;两齐,即库容整齐,堆码整齐;三一致,即账、卡、物一致。

合理存放就是要防止防汛物资由于存放保管不善而变质、变形或损坏,同时要便于清点和出库,减少损耗。为此要正确规定物资的存放位置,并将存放地点与物资的编号统一起来,便于查找。本单位单位采用“四号定位法”管理,即库、架、层、位。库,指货物存放在几号库;架,指货物存放在几号库几号架;层,指货物存放在几号架几层;位,指货物存放在几号架几层几号位。对于产品外形较大,外形规则的仓库物资应采用五五堆放法,即根据各种物料的特性和开头做到“五五成行、五五成方、五五成串、五五成堆、五五成层”,使物料叠放整齐,不但整齐美观,而且便于点数、盘点、取送和保管,使仓库管理做到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

妥善保管就是要加强防汛物资的科学管理,研究和掌握物资发生数量和质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结合仓库的自然条件和物资的储存期限要求,分门别类进行一系列维护保养,做好防锈、防尘、防潮、防腐、防水、防变质、防老化、防鼠咬等工作,露天存放的物资必要时加以遮盖防风、防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冲锋舟在入库前将舟体清洗干净,金属件涂敷黄油,下层舟体吊环内侧边用两根垫木支撑;操舟机按保养规定养护后装入专用箱存放,操舟机专用机油单独存放;编织袋、麻袋整齐码放,下部设有防潮垫;编织袋避光保存,麻袋每年进行倒垛、晾晒;发电机组、投光灯属抢险照明设备,存放均要有防潮垫层;发电机组按保养规定养护后装入原专用箱存放;泡沫救生衣按规定的包装整齐存放、保持干燥,下部专设防潮垫层,防止油污、霉变、挤压变形;土工布、麻袋、编织袋、泡沫救生衣等仓库投放鼠药,避免鼠咬虫蛀;木材避免长期受日光照射,以免开裂发翘,影响使用;便携式工作灯属充电式灯具,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充电,确保性能完好;定时开门开窗通风,有效调节和控制库内温度和湿度,达到降温、降潮和排除库内污浊空气的目的;定期检查仓库电路、门窗,防止易燃物品入库,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确保防汛物资的存放安全、完整;搞好仓库卫生工作,保持仓库整洁,避免尘土对物资造成损害。

5、汛前黄河防汛物资的检查

每年汛期前财务科及防汛办公室有关人员都会对防汛物资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冲锋舟要进行检修;操舟机要进行试机;发电机组要进行试用;编织袋、麻袋要抽样装土试验;防汛灯具逐只充电试用;专用机油要进行防漏损检查;泡沫救生衣、土工布要进行外观检查,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等。

6、黄河防汛物资的盘点

防汛仓库保管员要定期对物资进行盘点,检查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有无超储备年限物资,有无损坏、锈蚀、变质、鼠咬等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7、黄河防汛物资的运送

防汛物资的运输要符合运输标准和安全要求。为保证运输安全,一般情况由调运方负责运输,以节省时间,保证作业安全和物资安全。

三、黄河防汛物资更新与补充

1、落实补充方案

黄河防汛物资具有使用寿命,当其达到存放年限后,就无法用于防汛抢险,必须报废,否则将影响抢险效果,贻误防汛战机。报废后会及时补充、更新,根据储备定额、防汛任务和实际库存情况,及时向上级提出补充计划,制订补充方案。

2、实行制度化管理

有的防汛物资规定有明确的储备年限,根据防汛物资的进账时间,超过储备年限后会及时报废;对于不好规定存放年限的防汛物资,是否更新,本单位会申请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鉴定。一般每年汛后本单位要对防汛物资进行系统全面地清理,及时将账、卡、物相对照,统计出需要更新、补充的防汛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以便次年汛前进行补充更新。对报废、报损鉴定的防汛物资及时处理,并形成制度。定期检查,定期补充,确保了防汛物资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并且明确规定:防汛储备物资属国家专项储备物资,必须“专物专用”,未经批准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3、设备更新

为提高防汛抢险实战能力,东平湖专业机动抢险队配备了部分防汛抢险设备,这些设备多数为通用设备,可用于防汛抢险,也能用于施工或工程维修养护。为防止设备闲置,提高利用率,降低储备损失,本单位对这些设备的管理使用走“平战结合”的路子,即汛期参加防汛抢险,非汛期由工程局管理参与施工或由维修养护公司管理参与工程维修养护,及时提取折旧,使其能够自我维持、滚动发展。

四、结论

篇12

项目法施工;即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管理,要求施工企业的生产要素能够在各施工顷目闾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而这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的管理调节机制,即项目管理机制。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机制指施工企业内施工生产要素管理,即以施工项目为核心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施工生产要素管理关系的总和,包括人才管理、劳动力管理、物资供应管理、设备租赁管理、资金管理等。

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机制的建设及运行

每个具体的工程项目都是一次性的、暂时的,所以项目组织也是一次性的、临时的,这是项―目组织区别于企业组织的一大特点。参与市场竞争,承接项目,要靠企业的整体力量;为了使企业领导层能够对整个企业的人、财、物进行统筹安排;建议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矩阵组织形式。

矩阵组织结构富有弹性,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能更好地适合于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适合于同时承担许多项目的施工。

1.人才管理机制的建设及运行。我们所说的人才指的是企业内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是完成项目施工任务的最高责任者、组织者、管理者,他对整个项目经理部以及整个项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项目经理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企业应该十分注重工程项目经理的选择、培养和任命,将它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之一。

项目经理实行聘用制。企业根据所承接的具体项目的特点,在合格的项目经理人员中择优聘用。项目经理一经聘用,即成为企业法人代表在该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表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负责施工全过程的活动,直至竣工,办完决算,写出总结;项目经理部解散,项目经理也自动解聘。企业对此项目和项目经理进行评价并存档。

项目经理部的其他人员,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从各专业职能部门聘用,实行双向选择。聘到项目经理部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工资由项目经理部支付,奖金与项目的效益挂钩,接受项目和所属专业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人才管理应该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2.劳动力管理机制的建设及运行。企业劳动力管理就是将作业层人员统一划归企业的专业公司管理;专业公司内包括施工工长、技工和农民工,并且按照工种配备,形成建制的专业班组(作业队)。

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排出劳动力的使用计划,交专业公司准备。项目经理部对专业公司提供的人员,有权进行挑选。专业作业人员也有权挑选项目经理部。专业公司输出劳动力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散地供应作业人员,根据人员的业务素质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另一种是以承包的形式承揽施工项目的某部分工作。输出劳动力的期限根据项目的需要;由项目经理部确定。输出期限内各工种人员归项目经理部管理使用,输出期限届满,回专业公司待岗。

3.物资供应管理机制的建设及运行。由于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不均匀性,建筑材料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大幅度的起伏;材料费用占施工项,目费用的一半以上。因此,能否将需用的材料按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数量供应到正确的地点,并降低材料成本消耗(如采购费用、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等)是影响项目施工进行的重要因素。

由于施工企业施工项目分布地域较广,可以按区域工程分布情况成立若干物资供应公司,作为企业材料的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企业的所有施工项目的物资采购和供应,即在企业内部建立物资供应管理机制,实行物资采购一仓储一现场供应一条龙服务。对外,物资公司专门从事物资采购,随时随地监视跟踪本地区、全国及全球市场行情的最新变化,从各面获得信息,建立广泛的联系。依托企业的整体优势,实行批量采购,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质量有保证,价格比较低。对内,物资公司以内部转移价格将材料按项目经理部提出的材料需求计划按时、按量、按品种规格运送到工地。这样,避免了各个施工项目自己小规模采购材料的不经济和分散精力,使项目经理得以专心致志地将精力放在项目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上。对若干项目的材料供应,采取统一的到现场的内部转移价格,便于企业考核项目的经济效益,考核项目经理的组织管理能力。

4.设备租赁管理机制的建设及运行。企业设立设备租赁公司,就是通过租赁公司对企业所有的机械设备、周转材料进行统一管理,作为企业内设备租赁的供应方。企业的所有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由租赁公司统一购买,建档。对大中型机械设备,由租赁公司负责维修、保养,并配套提供专职操作人员。项目经理部作为设备租赁市场的承租方,根据项目施工的需要和进度安排,综合各方面因素,向设备租赁公司租赁项目施工必需的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有偿使用。因非正常使用而导致的设备损坏应赔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