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14:36: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为班里的一员我拥有同学们而感到欢乐,在班上当上一名干部能为同学服务而感到荣幸。在班里同学们教会我如何去学习各类体育项目,在这各不相同的项目里体验其欢乐之余还曾进我们的友谊。在参加班内的和学院的活动中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让班上添加很多色彩。
经历过大一的学习锻炼,我的另一大收获就是学到了不少组织活动的经验。一年中各种评比、文艺活动都需要动员和选拔同学去参与,除此以外平时的一些展览、演出活动的组织安排也对我是一份锻炼。经过了快一年的工作,我现在与从前的自己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的我乐于做一个组织者奉献者,积极的参与到管理和组织活动中。
3.学习习惯方面,高中的学习体制与小学、初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大多是由多年的累积继承而来。而大学由于学习的体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加之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学习习惯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
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宿舍是一个大集体,八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和好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这个方面我们宿舍就做得比较好。我初中就已经到外面读书,因此很早就过着一种集体生活,所以我比较会理解别人,当然,我们宿舍的融洽和谐关系还很大归属于我们每一个宿友。可是最我我觉得自豪的是,进大学以来,我从来没有一次光顾洗衣部,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也坚持自己洗衣服,不给自己偷懒的机会。因为我知道惰性这样东西是培养出来的,只要不给它一次机会,它就永远没有可能成为现实中的东西了。还有的是,我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干净的作风,做到勤清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 管理班费的收支,使用并及时公布班费的使用情况。这是生活委员的主要职责,小至几角,多至几百,凡事都要精打细算,马虎不得。还要收取一些班费以外的活动经费,如博饼,聚餐,某些同学的复印费等,都要做到公正清廉,对同学们的报销要收取发票,问清细节。
2. 督促同学们做好宿舍卫生。每周三下午我都要检查学院的宿舍卫生,以督促同学们更好的管理个人卫生,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有领导莅临学院检查时,要帮助自班同学做好卫生工作,每间宿舍亲自检查一遍。
3. 开展宿舍文化节。开展宿舍文化节是为了让同学们美化自己的宿舍,以创造出家的温馨感受,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生活。这次活动,我们班的同学虽未取得很好的成绩,只有曾臻,蒋景瑜,黄楚楚,傅萍萍所在的402宿舍获得优秀奖,但成果仍然不错。我们还做了宿舍分采展示。
4. 帮助同学们预定火车票。虽然只有两位同学预定了车票,但这给了我很好的经验,相信以后随着火车开通,更多的同学预定车票,我会更加的娴熟。
2、 整理舞协各部门新干事的空课表,通过这项工作很好地锻炼了我们新干事的实际实践能力和提高了我们的办公效率;
3、 担任会员选舞种的负责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会员对我们舞协和各xx种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增进了我们几位干事的相互了解,为以后的配合和工作顺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师姐们对干事的工作进行了分配,划分了各个干事所负责的具体工作,分工明确,让每一位干事都有自己的工作,增强了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独立完成任务和调配工作的能力,也让我初步确立了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5、 申请活动场地和横幅。通过这项工作,加强了我们与社联干事的沟通和交流,也让我们熟悉了解申请教室和物资的具体流程,减少无用功;
6、 11月9日,我们社联xx协会举办成立大会我参加了一些筹办准备工作,主要是购买成立大会所需的物资,完成这项任务也让我懂得如何精打细算,学会用最少的钱买到更多更实惠的东西,节省协会经费;同时,为了让成立大会更加成功地举办,我们几个新干事经过多番讨论和研究精心准备了一个节目---搞笑版舞台剧《睡美人》。而舞协成立大会的完满成功、会长的表扬和与会干事们的笑声证明了我们之前为了准备这一节目而做的一切努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次大会不仅增进了我们与其他部门干事的相互了解,为以后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辜负师姐们的期望---改变我们舞协秘书处以前严肃的形象,把一个暂新的活泼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7、 将xx培训的消息传达给会员,解答会员的疑问,在这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变得更有亲和力,不再像以前那么死板,说话也更加有幽默感了;
8、 跟进会员的xx培训。参加这项工作,我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和表演队的一些师姐,期间也学了不少的xx动作,受益匪浅;
9、 12月2日,为了给舞协广大会员一个可以调节压力与放松的平台,我们xx协会在活动中心倾情打造XX年“舞动青春,释放激情”歌舞晚会,增添大学生的文艺色彩和魅力,增大我们协会在三水校区的影响力。在筹办晚会的工作中,我被分配到道具组,负责道具的准备工作,还被抽中派去参加主持人面试,虽然开始不是我自愿的,最后也没当上晚会主持人,但我觉得这是一次可贵的面试经验,对我以后应聘工作时进行面试将有一定的帮助。在晚会中,我担任礼仪小姐,现场欣赏到我们舞协表演队干事的精彩表演,感受到现场气氛的热烈,我很兴奋、很激动,这次歌舞晚会完满成功,我觉得我当时饿着肚子辛苦地站了那么久,直到11点多才吃到东西也是非常值得的!
10、收集会员对xx培训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会员们的需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感受到了我们舞协特有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从中我学会了如何友善地与人交往、沟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如何融入一个新集体、更好地与人合作,还有很多很多。
当然,我在工作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和不足:
1、 对师姐过于依赖,尚未能独立应对各种工作中的变化和解决部分难题;
2、 与社联干事和我们协会其他部长的沟通和交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决心在未来的工作中,在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和交流能力方面改进,以便提高我的综合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学会学习和思考的合格大学生,一个合格的舞协干事,请各位师姐督促鞭策我。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0(c)-120-02
在临床医学教学计划安排中,大多数课程的教学时数跨度为一个学期。该学期结束时,常为一门课程理论教学计划的完成。临床理论课程通常按系统或疾病纵向讲授,多数教学单位的课程中,最后一节课也往往是某一系统或疾病的理论讲授,并无归纳或总结。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医学教学,以及在多年的教研室管理过程中发现,在最后一堂课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意义非常重要。现将发现的问题、有关思考,以及所采用的对策与效果,简要归纳与总结如下:
1 背景与方法
1.1 学期末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1.1.1 缺乏总体归纳能力一门课程经过一个学期或周期的教学,将涵盖较多内容。目前医学生学业繁忙,平时难以进行阶段性归纳与整理,学期结束时常缺乏对该课程所授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与把握。
1.1.2 难以进行横向联系临床理论课程通常按系统或疾病纵向讲授,在未进入临床实习,缺乏实践经验之前,学生难以独立地将各系统疾病进行详细地横向对比与理解[1]。
1.1.3 容易出现课程间混淆在理论课程学习阶段,往往有几门临床学科同时学习,各门课程中同一系统疾病内容常有雷同之处,如内科与外科、儿科与内科等,在缺乏实际临床经验之前,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常易出现混淆[2]。
1.1.4 紧张与焦虑情绪学期将尽,考试在即。在缺乏足够临床实践经验之前,理论内容绝大多数依靠记忆。目前医学生课程繁多,平时难有足够时间进行复习与整理,故大考之前有较多内容需要归纳与背诵,难免产生紧张情绪,降低复习效率[3]。
1.1.5 外部环境影响考试之后将迎来较长假期,目前业余生活比较丰富,某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难免受到外部因素的不良影响,或因思考与计划假期生活,而影响复习质量[3]。
1.2 笔者教研室所采用的对策
虽然因目前比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各门课程的学时数有所减少,如儿科学总时数为81个学时,见习与理论课时数之比为1∶2。虽然可供安排的理论课程时间有限,但教研室在课程安排上仍保留最后一堂课为归纳与总结,共2个学时,详细计划各部分内容具体时数(表1),由课程主讲教师担任授课,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下述讲解:
1.2.1 纵向归纳采用PPT列表形式对整个学期儿科学所授内容进行归纳,简要罗列所有课程主要内容后,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提出各系统疾病的要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所有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
1.2.2 横向整理对于曾经独立授课的各系统疾病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如①新生儿各常见疾病的相互关系:以新生儿窒息为主线,联系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黄疸与感染性疾病相互间的关系;②小儿各系统疾病的相互影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线,联系常见传染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其他系统疾病的相互关系;③以某一常见症状(如惊厥)为主线,列举各年龄段的常见病因,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手足搐搦症、各种类型中枢感染等。
1.2.3 概括儿童与成人各系统疾病的区别将容易与成人内科某些章节混淆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归纳,如心力衰竭、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常见病因、疾病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转归等。在上述“横向整理”阶段,适当解说。
1.2.4 难点解读前几届学生理论考试中答题错误概率较高的内容,往往是学生的难点。由此,课前进行认真归纳,找出3~4处常见难点进行认真解释,帮助与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弥补理论授课时可能存在的缺陷。此法并非片面提高考分,主要是为了教学质量。
1.2.5 提高答题能力目前的考卷中的考题形式存在多样化,可有多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题、问答题和病例分析等诸多形式。如果学生缺乏对于各类型考题的解答要求理解力或正确答题的能力,虽然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仍有可能影响在试卷上的表达能力,而不能客观正确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需简要告知各种体型的答题基本要求,尤其是问答题与病例分析等内容较为丰富的体型。如问答题需抓住要点,简明扼要、回答切题。病例分析解题过程中,避免只表达主要诊断,而遗漏次要诊断;诊断依据需显示分析思路,答题将具有逻辑性,也能避免疏漏;治疗方面突出重点等。
1.2.6 人文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人为本,以正确的方式、态度和语言,鼓励学生认真复习、舒缓焦虑与紧张情绪、正确面对外部影响,端正学习态度。
1.2.7 讨论与答疑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进行详细解答。酌情出题或进行启发,增加师生互动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2 作用
2.1 学生学习质量提高
学生在对儿科学整个课程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在①重点内容掌握程度;②综合分析思维能力:③复习阶段自我归纳整理质量;④解题能力等方面均可有明显提高。通过充分讨论答疑,解决教师未能发现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可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儿科教研室自从采用这种,在学期最后一堂课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教学方式后,在教材与试卷题库未作改变的情况下,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2.2 为了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通过整个儿科学理论课程内容的纵向整理与横向比较,教师在课堂上所提供一系列归纳式表格与思维线路图,在实习阶段也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学生能够对照具体病例随时参考,加深理解,拓宽思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2.3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由于教学质量提高,降低了学生复习迎考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应考自信心,是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进行全面复习与自习整理,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不利因素干扰。
2.4 提高教研室教学质量
①以归纳与总结形式上最后一堂之前,教研室必须检验前一学期试卷中,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教学质量缺陷,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理解错误的共性问题。②主讲教师在该堂课中与学生讨论答疑,进行充分互动之中,可以发现其他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或见习实践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教研室及时进行总结与整改。③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督查作用,提高了对于每一门课程授课教师的态度与质量要求,有利于促进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端正教学态度,自觉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
3 讨论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与交流,临床医学教育的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也得到积极地的探索与实施,如BPL教学、医学模拟教学、各种先进的电子教学课件辅助教学等,然而课堂理论教学仍然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要方法。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医学生要求的提高,需要临床医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4-5]。笔者作为儿科教研室主任,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在历年教学总结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上好学期最后一堂课”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安排,以及最后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上进行了系统准备,并认真付诸实施。实践结果,显示对于提高儿科理论教学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在总结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笔者体会如下:
3.1 课程安排
虽然根据目前的教学要求,为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自学时间,并为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归纳能力,各科的学时数有所精简。在课程安排上,需要对其它各系统理论课程进一步加以精简,以便留有最后一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
3.2 教学课件
最后一堂课的PPT制作质量非常重要。由于仅有2个学时,内容涵盖系统回顾、横向比较与重点解读等多个方面。因此,PPT文字需要精炼,许多内容需要列表归纳,以及思维线路图,并辅以必要的图片和教学模具,提高讲课效率。
3.3 主讲教师
最后一堂课内容较多,需要突出重点,并准确解答学生的问题,需要教师非常熟悉整个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因此,以教研室主任或本学期主讲教师承担这堂课的教学。必要时,教学秘书与见习带教负责教师一起参与,以确保教学质量。
3.4 教学目的
由于涉及到讨论与答题技巧。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归纳与加深理解的宗旨,避免使学生产生本堂课仅仅是考试前准备的误解。
3.5 教学总结
考试结束以后,需要根据考试成绩与考卷所反映的问题,以及在临床实习阶段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教研室需要对“最后一堂课”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丽红,南克勉,王增田,等.解读问题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27-28.
[2]朱舜.标准化病人在全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6,5(8):493-494.
[3]孙红艳,谭静,董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十项结合”措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83-86.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川北医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调查大一学生210名,大二学生223名,大三学生39名,大四学生样本量太小,不计入比较,共计483名。
2.研究及统计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共设计22个问题,最后一题为开放性问题。问卷在参照国内同类研究资料基础上,结合医学生特点,并经多番修改完成。按年级随机发放,问卷皆由课题组成员面对面交谈填写完成。后期进行整理工作,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472份。后期问卷经统一编码后,经专业人员审核,使用Excel2007录入数据,SPSS13.0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一般情况
共472名同学参与本次调查,大三样本数虽少,但仍具有代表性。其中,男生179名,女生293名,符合医学院校女生多男生少的现状。在影响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因素中,经统计,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对参与公益活动的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他研究中,将是否参加过公益行为作为因变量,将"年级、性别、家庭居住、对个人的意义等作为自变量,采用前进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可能是影响参与率的因素[1]。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9%的同学一学期参与一次公益活动,一学期四次或以上仅占8%,而12%的同学从未参与,医学生参与公益率达88%(图1),高于同类研究中非医学专业公益平均参与率。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参与初衷与体会
将“参与活动的原因、参加活动的收获、收到的激励”这三个问题作为一组关联题。参与的初衷总结为“乐人乐己、现实需要、朋友影响、无特殊考虑”四个方面。其中,“乐人乐己”与“现实需要”分别占38.5%和34.5%,而“朋友影响”和“无特殊考虑”占总体的12.6%和14.3%。对照“收获”一题,“乐人乐己,现实需要”组的活动收获率普遍高于初衷为后两组的同学,集中在实现人生价值、丰富简历与实践经扩大交际面三个方面,占到了68.5%。而“难得的情感体验、激发爱心、了解社会现状”等偏情感方面的收获,仅占31%左右。这说明公益活动偏向于对学生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其公益精神的培养[2]。另有文献表明,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对公益活动满意度较高,大二次之,大三最低[3]。本研究并未进行年级与活动满意度的交叉分析。另外,在问及公益活动对象的反应时,68.2%的活动对象表示解决了实际问题,31.8%表示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其中1.6%的人表示打扰了正常生活。这说明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3.参与公益活动的趣向
当调查了医学生对哪一类公益活动感兴趣时,结果如图2所示。整体结果较分散,选择医疗的人数最多,达20%,符合医学生专业特点。其次是教育、环保、扶贫、助残类。这五类合计占总数81%,而特殊人群的帮扶(如艾滋病等)的选择率只有4%,作为医学生,应该对特殊人群有更深的理解与爱护,面对如此低的选择率,值得深思。
4.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
在参与途径方面,通过学校社团组织参与公益占到49%,其次是社会公益组织占22%,而在网络与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参与率仅10%,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借助新媒体增加参与的渠道同时扩大公益活动影响力。
5.参与的阻碍因素
当调查对于公益的态度,91.2%的同学持积极态度,尽管现在社会上公益受到质疑和猜忌,仍愿意参与公益活动。统计结果显示,阻碍医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因素中,时间与经济因素占62%,时间与经济非一时能解决的问题,而占16%的参与途径少和14%的社会因素却是可以通过政府和学校等多方努力改进的。
三、意见与建议
大学公益文化建设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亟需解决,大学公益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还未能充分体现,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4]。而医学生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公益责任。政府应该努力培养专业机构,使公益机构更加专业、规范化;社会慈善机构公开账目,增加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共同构建一个公信力良好的公益环境;最重要且可行的是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学校多开展医疗类活动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具有指导、组织、规范学生公益活动的责任。根据医学生的兴趣导向,医学院校可以多开展与医疗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奉献爱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特殊人群(如艾滋病等)的公益活动中,医学生更应该比其他专业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挑起医学生的责任。学校要加强宣传,使同学正确认识疾病,进而关爱特殊人群。
2.学校增加参与公益的途径
学校社团组织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最广的途径,而微博微信等在学生中使用率极高的网络工具却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如若不能将学生目光从电脑手机上移开,就将其变成宣传活动的好工具。运用得当,会使参与公益活动更方便快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44-02
每一年的新生报道季都有大量的新面孔注入学校,大学对于刚参加完紧张激烈高考的大一新生而言陌生而充满新鲜感。一部分同学在忙碌的、有人为其安排好所有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高中学习生活之后,进入了有自主可支配的时间、却没有人规定其学习内容的大学生活,出现了学习目标方向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能否迅速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顺利适应大学的环境和生活对新生而言至关重要,关系到个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完善,而医学生学成后更是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因此,观察研究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心理适应和环境适应的特点,帮助医学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奋斗目标以顺利融入大学生活成为近年来医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医学新生心理适应和环境适应的特点
很多大一新生在大学新环境下感觉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而医学院校专业学习任务繁重,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随着与新环境的磨合逐渐浮现,甚至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
1.角色转换障碍。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每位新生的心中都存在着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以往高中的生活、学习有家长及学校老师安排,而当代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立自主的能力更是相对较弱,进入大学后主要由个人自主安排的学习和生活让部分同学茫然不知所措,脱离呵护的焦虑与恐惧成为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此外,在大学新环境中,能挤过独木桥进入大学的多为成绩优异或有专长的优秀学子,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成为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落差巨大,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2.环境适应障碍。部分新生产生环境适应障碍,原因首先是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如有些同学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所上的大学与心理预期的大学不统一,感觉失去了成就自己的机会进而精神颓废;其次是上到大学后,发现所学专业并非理想中喜爱的专业,这使他们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加上医学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欠佳,都会造成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和压力;再者,学校内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与预期相差太远,部分受到家庭过分保护的学生无法适应相对艰苦的环境,也是其进而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诱因;此外,一部分同学跨过了高考这个门槛后,感觉如释重负,当面对更广阔和复杂的大学生活时,目标方向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不但没有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幻想着轻松度日,沉迷于电脑网络和游戏,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
3.人际交往障碍。大一新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独立生活困难,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新生均为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并深受网络的影响,他们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对其教育不当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而家长的过分包办等等均容易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甚至沉迷于网络交际而无法融入现实交际圈。此外,一些大学新生来自于贫困的农村,进入大学新环境后,周围家境富裕的同学的互相攀比造成的自卑感也是导致其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多元价值趋向的无所适从,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原已产生的矛盾冲突,而且可能引发新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医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近年来,大学生的数量在扩大招生的政策影响下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逐年上升。而在医学改革新环境下,医学生的培养模式逐渐趋于被称为“5+3”的主流模式,即5年的院校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医学生从进入校园学习受教育到最后步入社会就职的时长明显高于其他高校。在此教育思路的指导下,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学业后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1.帮助医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医学生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分析,认识、了解和评估自己,根据自身的特点,明确自身优势所在,正确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并科学制定未来学习、生活和就业计划,充分发挥自身才能。
2.帮助医学生鞭策自身努力学习。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医学生能根据规划逐步努力实现目标,通过不断的自我鞭策努力提升自身的新高度。
3.帮助医学生明确重点。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医学生能根据自身状态安排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调整学习、社团活动和工作重点,增加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4.帮助医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医学生能按规划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努力方向,集中精力利用自身优势向实现职业目标迈进,并促使学生发挥最大的可能潜力以帮助实现最后的目标。
5.帮助医学生评估自身学习情况。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自身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和重点,成为学生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随着我国高校体制不断改革,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紧张严峻的医患关系和复杂的医疗改革环境中更突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准则。如何正确引导医学生树立未来职业目标任务迫切。而职业生涯规划的训练对医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医学新生完成角色转换。大学初始阶段对医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可以引导新生迅速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在入学初始即重新审视自我,探寻自身特点与特长,明确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纠正错误的学习及就职思想,正确树立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科学制定成长计划,尽快适应和投入大学学习和生活,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有助于医学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环境。对医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优势,形成良好的专业认知,及时树立专业自信心,增强新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新生对在医大开启大学时代充满信心,激发其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学生根据学校的多种资源进行自我设计及调整,可帮助迅速融入大学新生活。
3.有助于医学新生构建正常人际交往。医学生尤其是临床相关的医学生,今后的就职岗位多是直接面对患者,需要直接与患者进行沟通。而目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改革环境复杂,对医学生的面对面沟通交流能力要求显著提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使医学新生了解未来职业目标,对大学生活有更加清醒的认识,随后通过参加学校以专业思想与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为重点的各类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交流沟通能力,构建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最终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实现“医者仁心”,为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新生入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新生迅速适应大学新环境并顺利成长至关重要,而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是入学适应性教育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校园内教育的成效,而且也与学生未来的择业就职密切相关。结合医学新生心理适应和环境适应的特点,根据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疑虑及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系列讲座和活动,向新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并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帮助学生顺利转换角色,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校内外环境,正确树立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医学新生对职业目标和实施计划了然于心,能目标明确地不断提升自身符合职业需要的能力素质,提升职业胜任力和就业竞争力,并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自我调整,在职业目标实现过程与自我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此外,职业生涯规划还能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当前医学院校要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关注医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避免注重就业指导而轻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加大投入支持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加强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指导能力和专业水准,积极扶持相关训练课程,根据新生的心理适应和环境适应的特点不断丰富辅导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策划,积极推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跟踪总结,不断为医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注入新活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培养的全面发展。
二、建构主义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教学改革的对象
目前我校设置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八年制招生,这个专业的特点是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以促进现代中医药的发展。首先我们对该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对我校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入学之前均为理科生,在高中学习过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我们课堂上只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会使他们觉得大学的医学生物学和高中的没有多大区别,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大。
(2)均为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必须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能将生物学很好的和中医药相结合。
(3)均为硕士毕业,要求培养具有较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对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特点的综合分析,以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其他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照,以基于教材基本知识教学为指导,结合学生自主课堂、知识竞赛等方法,进行医学生物学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程设计及安排: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医学生物学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进行讨论,将每个教学章节中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挑选出来,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学习情境”,如在“细胞膜基本特性”一节中提出“细胞膜的基本特性如果出现问题细胞会怎样”,“有机体会有如何的改变”等问题,然后请大家去查阅相关的一些文献,看看何种过程改变会对细胞及机体造成哪些影响。
(2)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自由分组,每组6个人,分成5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期刊和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资料,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自己查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进行分组讨论,完成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
(3)学生自主课堂过程:每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抽出15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讲解、提问及归纳总结。然后学生从不角度进行评分包括:讲解的过程、讲解的内容以及资料的前沿性等方面。
(4)知识竞赛:学生自己就课堂所学内容及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后,每组出一份知识竞赛题目,教师进行监督管理,组织知识竞赛。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了改变了他们思考科学问题的方式,很多同学因此申请了大学生科研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医学生物学教学后,课堂效果较好,实验班级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随时会有同学举手提问,在老师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们也会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接着提出问题及质疑,有不同意见时,课后学生会主动查询相关文献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及学习气氛较好。此外,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在文献检索、获得前沿知识的能力以及增加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了解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及时了解目前生物学发展的动态,主动抓住前沿知识,培养其科研兴趣。
1.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前提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社会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体系的脱节,导致医学教育偏重于自然科学,忽视医学的社会属性,忽视对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强。医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对象除了疾病,还有患者(人)。医学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知识,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汉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善于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适应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医疗事业发展和医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摆正医学教育中人文类课程的位置,打破以单一医学为主的学科体系,重视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增设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实用语言艺术、口才训练、阅读学、交流与沟通、应用写作等课程。
2.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
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相当数量的专业老师认为那只是大学语文老师的事,自己只要教好专业知识就行,其实不然。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靠几个大学语文老师和几堂大学语文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所以,专业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始终牢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汉语应用能力,用良好的知识修养、生动流利的教学语言感化每一位学生,并适时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当然,作为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主要任务的大学语文教师,更要坚定信念,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汉语学习的魅力,为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从而愿意、乐意学习汉语。
3.学生的认识和行动是保障
医学生大多数来源于高中的理科生,对汉语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兴趣。许多学生做论文,写文章,甚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利用电脑网络下载现成的文字资料,进行剪辑拼贴,疏于动脑、动手。再加上,在校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参加各种培训和证书考试,无暇顾及汉语学习。学生有意无意忽视自身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了他们提笔忘字,用词混乱,造句为文错误百出,开口用语平庸乏味,与患者交流缺乏技巧。受传统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只要医术高明就是一名好医生,孰不知,临床工作中病历书写,治疗问诊,术前谈话,处理医患、医医、医护关系,医学科研工作中的论文撰写,医学生涯中的知识更新,都需要汉语应用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作为将来要成为白衣天使的医学生,一定要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在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二、凝聚力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
1.发挥班主任对学生阅读、书写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可到图书馆去借阅查阅,也可以自己购买,请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阅读指导讲座),督促学生按计划阅读,开展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要求手写),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为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积累大量的素材。
2.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课外阅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性,出现了无限的文献资源和有限的阅读时间之间的矛盾,使得有强烈求知欲的大学生产生了困惑,需要图书馆及时有效地进行阅读指导。
图书馆可开设文献检索课,指导大学生如何利用文献;组织管理学生读书社团,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和方向,引导他们健康阅读:设立《阅读与欣赏》栏目,推荐优秀图书的介绍和赏析,领悟作者的感情,体味书中的意境;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交流会、书目推荐会、读书有奖征文、书评论文、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等。
3.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网络阅读质量
随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选择网络阅读,但因缺乏有效的网络阅读指导,阅读质量不高。因此,学校要开展大学生网上阅读调查,加强网络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网站目录,组织专题网络资源导航,指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阅读中的各种评价标准,创建自己的WEB站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综合信息,实现互动、研究型学习,提高网络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锻炼,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1.利用课堂大练兵
这里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大学语文课堂,也指专业理论知识课堂,无论是大学语文老师,还是专业理论老师,要共同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任务。在大学里,大学语文课时数相当少,以学医学知识为主的医学院校就更少,有些甚至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专业理论课老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又不注意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培养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就成了一块教学的盲区,极大地影响了医学生素质的提高,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医学院校的所有老师要发扬团体教育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教师可把理论知识设计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前一周或一个月利用手机飞信,QQ群等途径,通知要上课的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上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解答问题。医学理论知识在查找资料、交流讨论中得以掌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增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
2.抓住实习多实践
1.1医学伦理学学科组织建设和教育目标达不到临床实践要求
受医疗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医学伦理学在我国才开始被重视,但其教育教学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要求,明晰的学科定位和评价体系没有形成,课程内容也与临床实践脱离严重。有调查显示,81家高等医药院校中,15家高校设置有3个?5个人文医学教研室;48家高校只设置有1个2个人文医学教研室,还有18家医药院校没有设置人文医学教研室,教学组织设置不健全。课程基本上由公共教学部来承担,其主要任务和目标也被定为提升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这种模糊的学科定位和教育目标严重影响了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学生不明确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精髓,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临床实践的需求,使得医学伦理学教育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1.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理想
医学院校的人文底蕴和综合性大学相比还很薄弱,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师资队伍学历背景比较单一,既有伦理学专业背景,又有医学专业背景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匮乏,参加过相关培训的较少。课程往往由公共教学部或社会科学部的教师担任,教师的专业领域不是医学,对医学发展前沿和医疗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以把握,因此难免陷人空泛、枯燥的教学模式。
1.3课程建设不规范,未充分结合临床实践
作为核心人文医学课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是比较规范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有调査显示,不是所有医学院校都将医学伦理学列为专业必修课,开课率和课时量距离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在33家接受调查的综合性大学中,医学伦理学平均学时只有27学时,部分高校在20学时以下,个别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距离理想目标太远,还不到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医学伦理学学时总数的1/5。要系统讲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原则及范畴、医患关系、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临床科研、医疗新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等,在有限的时间内已经比较紧张,教师只能参照教材予以泛泛讲解,无法充分结合临床实践及医疗热点,更谈不上提供实践机会。
1.4忽视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伦理学教学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伦理学“贯穿在医学教育整个阶段、有一定间隔并反复进行”。在基础课学习阶段、临床实习前期、临床实习中都融人了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医学伦理学知识和临床技巧,大大提高了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实际性,教育效果良好。我国的医学伦理学基本安排在第5学期?第6学期,一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在其他临床课程的教材和教学中,较少涉及伦理学的内容,甚至某些技术应用中十分尖锐的伦理问题也未有任何涉及。”学生没有接触到临床实践就学习医学伦理学犹如纸上谈兵,味同嚼蜡,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停留在理论层面。
2.加强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教育的探索
医学院校必须将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社会实践各方面结合起来,完善医学生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性教育模式,才能丰富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教育内涵。
2.1明确学科定位和教育目标,提高学生临床伦理素养
“医学伦理学是人文医学教学的主轴,它贯穿于医学实践各方面的始终,医学的宗旨和医疗职业的价值、态度和行为准则,无不是医学伦理理念的凝化,医学伦理也是医生的必备品质。”所以应明确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地位,这是医学伦理学的恰当学科定位。应厘清教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用医学伦理学的方法去解决、分析、评价临床中的问题,这也是其教育和教学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内容:理解并践行“医乃仁术”的医学精髓;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解决医学伦理及法律、社会问题;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用伦理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充实和优化师资队伍,重视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着力打造一支既有伦理学专业背景,又有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和培训,以提高专业素养。可以聘请德才兼备的综合性大学教师以及社会知名学者作为外聘教师,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多元化,打破原有的僵化、单调的教学模式。聘请附属医院遴选相对稳定的、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临床医师作为兼职教师队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临床伦理价值决策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扩大教学内容的外延,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医学伦理学基本原理和规范,医生职业道德和从业要求、临床伦理原则、沟通技能;在此基础上增加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伦理问题、医疗实践中的实际伦理问题,如器官伦理、生殖遗传伦理、死亡伦理、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除了基本理论内容外,中国传统医德文化、国外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医院管理伦理学等外围教学内容可以供学生选修或作为教学参考。具体方法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中,加人现代医学大家和古代名医的生平纪事和学习、求学经历,或者以影片、纪录片形式播放相关视频,组织讨论、情景模拟等,在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同时,学生受到传统医德和职业操守、大家风范的影响,比单纯灌输效果要好。在解剖课程上,形成对尸体捐献者默哀的教学惯例,提倡对生命致以尊重和逝者致以哀思。
在教学方法上,在完善已开展的“案例讨论”、“共同参与式教学”、“视频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以小组为中心的教学和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等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是国外目前经常采用的,但不宜照搬,而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选择地借鉴。着重使用案例教学手段,结合正反案例,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崇尚科学、谦虚博爱的职业精神,反对缺乏仁爱、唯利是图、麻木不仁的医德沦丧的行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对前沿的医学伦理问题展开学术讨论和研究,这样全方位、全覆盖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使学生“人耳、人脑、人心'
在教学设计上,贯彻伦理情境引人,主要选择具有医学伦理意义的临床情景素材进行教学:一是在课堂教学上摒弃原有的按教科书讲解理论知识的形式,而要创设具体的医疗情境,把握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引入、分析和回归过程,将医疗情境和教师的分析总结相结合;二是引入临床具体医疗病例,培养学生职业伦理素质;三是恰当把握情境教学的“度”,在引人临床情境时,如何使学生面对真实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对其揭示和分析的度的把握,既不给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又能促进学生尽早体验真实医疗情况,逐步适应医疗环境,树立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业精神的崇敬。
2.4拓展学习阶段和评价形式,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理论学习阶段和临床阶段的重要衔接环节,通过亲身的诊疗和耐心的沟通,逐步适应医疗环境,体会医学真谛,培养沟通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临床医学伦理通过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和培训,将医学伦理学的价值理论转化为临床伦理规范,对临床实践发挥导向作用和对不道德的医疗进行警示与惩戒,其目的是确保和增进疗效,提高治愈率,以圆满完成救治患者的使命。”
和理论学习的阶段不同,临床实习阶段医学伦理学学习有以下特点:教学场所由单一的课堂转为鲜活生动的医院各科室,教材由传统的课本和幻灯片转为患者和病例,教学方式由教师单纯讲授转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接触患者和病例,在实际诊疗中进行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提出的对医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只有在临床阶段才能得到真正的践行和检验。我国学者提出:临床教学别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将医学伦理学的自主、知情同意、不伤害、最优化等原则贯穿于临床各科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伦理抉择。
笔者建议,学校和医院科教部门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临床实习医学伦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作为实习阶段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要求和大纲。二是丰富和拓展医学伦理实习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医院制度与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解决医学伦理相关的法律、社会、医患关系问题;与患者的情感沟通;临床伦理思维决策与价值判断能力。三是结合实习生实习中的科室轮转具体情况,要求学生结合各科室的特点,深人了解并领会涉及的不同伦理思想和要求,并完成医学伦理体验每日小结和出科总结。要求学生了解临床问诊、检体、应用辅助检査和药物、手术治疗等过程中的伦理问题,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完成临床诊治病例伦理总结。四是临床实习中的医学伦理师资问题。临床带教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可以由临床带教教师和医学伦理学科教师共同组成,基于医疗情境共同制定伦理实习计划。其中临床带教教师负责选择教学案例,并规定实习生完成伦理体验总结。医学伦理学教师分出一部分教学课时进科,结合理论指导实习生的临床实践,并完成实习生伦理实习作业的评阅。
重视并加强临床实习的管理与监督,还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临床实习的管理和约束。主要方式有:以学生的自我改进完善为目的,注重学生学习经历的评价;通过实习考核手册、床边考核、网上自测等,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及时反馈不足,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5以社会服务为平台,在医疗实践中检验医学伦理学教育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75-02
化学各科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预防、影像、麻醉、法医、护理等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以开设在临床等各本科专业的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有机化学》为例,这是一门与生命科学紧密相关的学科,该课程从分子水平研究与生命的物质基础有关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并从分子和分子集合体水平上解释生命现象,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为医学生后续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打好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是使他们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起步。
一、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如今,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不仅应该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1]。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教育存在“重专业重技能,轻道德轻人文”的缺陷,这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模式已经使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医患关系纠纷个案中,27%与医学伦理问题有关,18%与法律问题有关,20%与情感问题有关。患者择医意向,47%以上与医务人员的情感、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与法律意识有关[2]。因此,在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更深入、更持久,学生也乐于接受[3]。
二、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的内容
我们课题组分别在贵阳医学院本科2012级、2013级卓越医师教学改革班,2012级预防医学班,2013级临床定向甲班,2013级护理丙班,还有三本的2013级医学检验的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人文教育研究和初步实践。
1.研究思路。
2.具体内容。(1)组织课题组中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化学等多方面的专家,研究对医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措施。(2)化学教学设计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要求教师除了讲授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作用外,还分析该化合物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对医学、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的影响。明确化学物质既可以成为挽救生命的良药,也可以成为损害人类的利器。(3)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共同关注的人文社会现实问题,要求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咨询专家后进行总结,并制作PPT在班级汇报。(4)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化学实验室和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的考核。把《贵阳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及《贵阳医学院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的学习和执行情况纳入学生实验考核中,监督学生做好危险化学药品的取用记录。教导学生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精准、规范、合理、科学取用化学药品。(5)课题组的专家为任课教师和医学生提供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等多方面人文知识的辅导和咨询服务。
3.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学学时有限,以我校的临床医学本科各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为例: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但教学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资料查找、分析讨论,到制作PPT、班级汇报,很多工作需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由于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选题初期无从下手,选题进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加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有能力和经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同时还要抽出较多课外时间来指导,怀着平等、博爱的心去关注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三、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的效果
在这两年的医学化学教学中,针对人文教育研究我们共进行了4次课题研讨;组织了4次人文教育专题讲座;收到了140份学生策划案和对应的PPT,学生们都进行了课堂讲解。针对这两年来的教学改革,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收回的459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在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和实践,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法律、敬畏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团队合作的精神。初步建立了医学化学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为新型课程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青峰,朱红.人文精神培育与医学生成才――兼谈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医药学刊,2006,24(6):1113-1114.
[2]祝娇娇,卢建华.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6):152-153.
[3]张婉莹.高等药学教育与人文精神[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862-1871.
摘要 分析医学生入学教育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分析解决医学生的入学教育问题,是社会医疗事业稳定发展的保障,为学校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埋下伏笔。
关键词 医学生 入学教育 能动性
媒体关于医患关系的频繁报导,造成了学生和家长选择医学专业的困扰。在对我校2014级学生及家长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在成绩上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学生87%都不愿选择医学专业,93%的学生因就业好、收入高作为首选的理由,76%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及发展前景。可见,重视医学生的入学教育非常必要,本文就培养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的能动性、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修养进行探讨。
一、入学后的医学生存在的问题我想大学是一定要读的,它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就像是一张站台票,你只有进了站台才知道做哪一趟车、到达哪个目的地,是否还需转车。大学就像站台一样,有很多选择的资源可为学生利用的,是学生来成功的重要途径。可是入学后的学生不会、不懂、不知如何利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无兴趣医学影像专业当下就业形势比较乐观,2014级104名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93%的学生是父母或亲属帮助选择的专业,因为就业好,收入高。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要读大学就好。2%的学生有兴趣学习这个专业,可是对专业学习内容不了解,具体专业发展方向毫无规划。学生对自己所报考的专业的不懂、不知、无兴趣学习研究,会影响到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升学质量及就业质量,换句话说关系到学生的生存能力、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二)无方法第一学期是学生关键的过度期,尤其对医学生繁重而紧张的课程安排来说。可是学生入学后还保留着高中阶段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没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还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即使个别高中阶段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大学老师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有学习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因为对专业特点缺少了解,做不到大学整体学业宏观的合理规划。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茫然,学习过程也是手忙脚乱的完成教学大纲的安排,完全做不到参与专业课题的研究。(三)无规划“90后”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生活自理能力差一点,享乐的意识强一点,手机控、电脑控。生活和学业都是父母安排。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家庭的护佑,很多学生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理财的概念都没有,更不要谈学习和自我能力培养的规划上。参考学哥学姐们大都是恋爱、游戏或浑浑噩噩的四五年。学生缺少职业的规划意识及对规划的行动能力。(四)无修养“90后”是父母和整个社会的“宠儿”,自理、自律、自修的能力上还要做很大的功课。入学军训对学生是很大的考验,军训是人际关系的开始,是展示个人魅力的关键时刻。学生是否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是否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如何完善自我,被大部分学生忽略。服从学校的安排,服从老师的调配是入学后新生的普遍表现。怕脏、怕累、怕流汗越来越突出的体现出来。学生的感恩意识、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职业素养培养意识是入学后需要重视和把握的。我校入学教育中安排了专业导论,对医学生的职业修养进行引导,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未来社会角色定位,减少职业适应性心理的冲突。
二、开展医学生入学教育的措施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如何开展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者探讨的首要课题。针对以上入学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心得共享。(一)探寻自身兴趣点我们在心理普查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入学后抱怨不喜欢这个学校,不喜欢这个专业,刚入学就想着如何转专业。我很疑惑在入学前家长和学生都做了什么准备。我经常引导学生,不喜欢可以,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不喜欢的前提,你是否了解过这个学校历史和现在,这个专业就业情况和发展空间,如果没有请你认真调研后再下结论。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情,是父母做的太多吗?还是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没有选择的能力?追其根源,我想是学生不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喜好什么、各个行业特点是什么。自己应该选择什么行业来发展,最终成为行业的成功者。(二)培养学习能动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点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专业学习的能动性。兴趣是对知识探求的动力,喜欢这个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就已经规划好考研究生,并且始终坚持刻苦学习、不懈怠。在我们这样一个二类本科医学院,我们的学生最终考入同济、复旦、南开大学等一类院校继续深造,是因为他们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医学这个行业决定患者的健康与生死,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要求从业者要不断的学习进步,是高薪而又辛苦的行业。医学生兴趣的培养重要,学习方法的掌握也十分重要。医学生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如何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向专业老师和学哥、学姐们沟通经验是途径,能够同学间互通学习心得是方法。很多学生都是偷着学习,完全封闭自己,这就阻碍了自己改善和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能够积极主动、行之有效的开展自己的大学生活,培养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大学生活既丰富又充实,是入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兴趣、能动性在规划面前都是弱者,因为没有合理的规划就无法品味成功的硕果。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每一名学生入学后认真对待的“事件”。将其称作“事件”,是因为它对学生很重要。规划可以执行到毕业后的三、五年,从学业到生活可以面面俱到。简单地说,就是给大海中航行的船的方向。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调整、完善。为什么很多学生到大四就迷茫了,成绩不算糟糕,但也没觉得学到什么,毕业找什么样的工作,无从下手。学生临近毕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面试不顺利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入学后的学生可根据学习的年限、专业的特点、教学大纲的要求、就业选择的范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执行,最终可以避免毕业焦虑症平稳过渡步入社会发展。(四)开展职业修养教育医学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建立学生的服务意识,开展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何开始,就是应该从学生了解了专业,做好了规划,针对未来的就业范围开始,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开展。从简单的学生生活中的个人卫生,寝室公共卫生意识;从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言谈举止的规范性;从学生专业钻研能力、职业的耐心培养开始。我校对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下、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入学教育是我们的高校教育的开始,合理的开展医学生的入学教育,培养专业素质过硬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五四青年节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四点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既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做学问的道理;既是学生们学习和践行的真理,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青年教育者所应该践行的真理。在医学生的教育事业上,从医学生的入学教育抓起,做好医学生的教育事业是我们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