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10:14: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计算机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伴随着现今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在人们生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民众的生活质量、学习质量、工作质量等都产生影响。所以,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就成为了当代人们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当前,部分人在进行计算机学习期间,因为不懂得操作方法、心里对计算机有抵触、恐惧情绪,还有一些人由于学习观念不强,态度不正确,进而学习质量及效率相对较低,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丧失了兴趣,最终放弃学习。以下简要针对计算机软件学习的方法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一、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想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计算机软件,教师就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与目标,预防发生学习迷茫的情况,使学生具备充分的学习动力。对于学习动力来讲,其又常被人们称为学习的动机,对学生的活动、行为、思想等都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如果学生具备学习动机,则能够更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或者不强烈,则表现出的学习行为较为散漫,教学质量及效率较低。学习的动机又可以分成外部动机及内部动机两种,内部动机就是学生们进行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期间,教师也需要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想要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帮助学生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EXCEL 2003软件期间,就需要先让学生了解该软件的作用在于进行表格处理,通过EXCEL能够创建表格、并对表格中的内容实施排序、筛分、管理数据库等功能。学生们在充分了解软件的功能后,就可以想象应用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情况,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其二,让学生多观察一些自身感兴趣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们的计算机兴趣。例如:当学生对EXCEL软件较为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查找一些优秀的作品或视频,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更主动的进行计算机软件学习;其三,对上机练习予以重视。利用上机练习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专业术语及理论知识,并且可以将知识同实际操作练习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其实,应用软件的上机操作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操作练习获取满足感与成功感,进而对软件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进行计算机软件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期间,应基于操作系统软件的前提下进行
当前,90%以上的人们都在使用微软公司研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就需要重点对Windows系统及Windows XP系统作为基础的软件应用平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两个系统下很多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是一致的,例如:菜单栏中文件选项中都含有保存、新建、关闭等功能。
(二)进行软件教学的流程
在进行软件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流程:其一,在想要学习一款软件操作时,首先应度软件的功能有系统的了解。例如:当想要进行照片处理操作时,那么就不应选用Word、Excel等软件,由于此类软件并不具备图像处理的功能,而需要选择可以进行图片处理的软件,例如:PS等;其二,在全面了解软件的功能以后,就需要掌握该软件的菜单栏构成,熟悉软件的基本界面,并且掌握相关快捷键的操作。例如:在Excel 2003软件中,其标题栏中所包含的选项就有:帮助、窗口、数据、工具、格式、插入、视图、编辑、文件9项内容;其三,掌握软件的特殊名词、概念及专业术语。该环节在进行软件应用与学习期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应明确相关概念,从而为后续操作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Word 2003软件操作时,就需要掌握页眉、页脚、分页符、批注、模板等相关名词的概念。假如连专业名词都无法弄清楚,那么学习的质量也相对较差;其四,进行上机训练。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学好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不可以死记硬背软件的各项功能等内容,而需要真正进行操作,反复训练,验证自身掌握的内容。同时练习期间不应局限在课本及教师教授的范围内,而需要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其五,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处理。在进行软件学习及操作期间,应善于发现软件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究相应的处理、应对措施。
四、总结
伴随着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计算机技术逐渐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产生重要作用。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学习期间,应选好切入口,认识到软件学习的重要性,并对软件学习产生积极兴趣,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多进行实践练习,从而提高软件的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及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岳守春,董春游,张莉莉.基于计算机模拟的云模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09).
一晃下,两个星期的实习就过去了,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与收获,我深深的感到在我今后的发展___给予我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实习快要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网络实训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网络类职业的就业率和实现人才职业化转变为目标,按照“工程化、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为实训学员配备了多媒体案例分析室、企业综合布线实训室、企业园区网实训室、企业互联网实训室、企业网管实训室、信息安全实训室、企业应用(数据)中心实训室和系统集成实训室等职业化环境,并在其中配备了“主流的局域、广域数据线路”和主流品牌的典型“硬件防火墙、信息安全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应用服务器、多层交换机、多功能硬件路由器及多用途网络测试仪”等网络设施和高档网络设备。
这次实习目的: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学会局域网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在组网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下面几个名词术语及其作用: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是设计用于简化管理地址配置的TCP/IP标准。它使用服务器集中管理 IP地址以及在您的网络上使用的其他相关配置(比如网关、DNS服务器等)的详细信息。在常见的小型网络中(例如家庭网络和学生宿舍网),网络管理员都是采用手工分配IP地址的方法,而到了中、大型网络,这种方法就不太适用了。在中、大型网络,特别是大型网络中,往往有超过100台的客户机,手动分配IP地址的方法就不太合适了。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一种高效的IP地址分配方法,幸好,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可以说DHCP服务器是主要作用是为某一区域内的机子分配IP地址的。
我在这次实习中的任务:1.组网和互联模式:用HUB组建两个星型局域网,星型是所有计算机都接到一个集线器(或是交换机、路由器等),通过集线器在各计算机之间传递信号。每个局域网设一主机服务器,在此主机上安装双网卡,通过另一个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到实现对外连接到另个局域网和互联网。2.局域网应用:在每个局域网要拥有自己的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一个Linux服务器。
这次实习我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网线的制作了;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域控制器的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Web站点的设置与;同时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一些常用的控制台命令,网络命令的使用,以及网络故障的分析和排除,安全日志。系统日志和应用程序日志的查看和分析。
这次实习内容中,我最深刻的就是网线的制作:1、在制作网线之前先了解一下网线的排线顺序及用法
568A:从左至右线序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568B:从左至右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左 右 水晶扣在下面。直通线:568A-568A或568B-568B 交叉线:568A -568B其中HUB代表集线器,SWITCH代表交换机,ROUTER代表路由器:PC-PC: 直通线PC-HUB: 直通线HUB-HUB普通口: 交叉线HUB-HUB级连口-级连口:交叉线HUB-HUB普通口-级连口:直通线HUB-SWITCH: 交叉线
HUB(级联口)-SWITCH: 直通线SWITCH-SWITCH: 直通线SWITCH-ROUTER: 直通线
ROUTER-ROUTER: 交叉线100BaseT连接双绞线,以100Mb/S的EIA/TIA 568B作为标准规格。
其次我还重点了解了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安装 DHCP 服务器的步骤如下:步骤1 启动 "添加/删除程序"对话框。步骤2 单击"添加/删除 Windows 组件"出现 "windows 组件向导单击下一步"出现 "Windows 组件"对话框从列表中选择"网络服务"。步骤3 单击"详细内容",从列表中选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如图单击"确定"。步骤4 单击"下一步" 输入到 Windows2000 Server 的安装源文件的路径,单击"确定"开始安装装 DHCP 服务。步骤5 单击"完成",当回到"添加/删除程序"对话框后,单击"关闭"按钮。安装完毕后在管理工具中多了一个 "DHCP" 管理器。添加 DHCP 服务器:在安装 DHCP 服务后,用用户必须首先添加一个授权的 DHCP 服务器,并在服务器中添加作用域设置相应的 IP 地址范围及选项类型,以便 DHCP 客户机在登录到网络时,能够获得 IP 地址租约和相关选项的设置参数。在 DHCP 控制台中作用域下多了四项:地址池:用于查看、管理现在的有效地址范围和排除范围;地址租约:用于查看、管理当前的地址租用情况;保留:用于添加、删除特定保留的 IP 地址;作用域选项:用于查看、管理当前作用域提供的选项类型及其设置值。
在做完这些工作后我总结了以下深刻的体会: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因为这能让我们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将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发挥。参加实习,所见到的、学到的、接触到的,都不会局限于书本知识,这些都会让我们兴奋,让我们充满激情。我们在实习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我们开始扮演不同的角色,尝试不同的工作,接触不同层次的人,体味不同岗位的欣喜,逐步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变。我们在努力的工作,感受着生活的另一种意义,我们也享受着过程,等待着得到成果的喜悦。
来到__实训后,我感觉到了工作的神圣,一种身在岗位的责任。我们每天上班下班都刷卡,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上机的时候认真操作,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虽有一种新鲜感,可更体会到公司纪律的严肃性,在工作岗位上,就必须令行禁止。是这样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已经是员工了,就该有一种无形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就不能再懒散,要让生活更充实更有色彩。在一个公司工作,就要注意公司的形象,这是一个团队,我们要时刻以团队的利益为重。一份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要完成一个项目更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团队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这次实习,我们就是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从开发项目到最后的,都由我们亲自操作,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我们都需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去完成。我们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其实就是在编辑我们的梦。每一个过程,每一次分工,每一次合作,每一个错误,每一次经验,每一个成果,都是给我们的奖励,也是在为我们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
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工作,学校建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三个小组即:信息技术应用领导小组、信息技术工作小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小组,形成由校长主管、书记、副校长分管,信息技术小组教师具体贯彻实施的管理网络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我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保证和支持。职责明确,强化过程,制度约束。
学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微机室管理制度》《微机室学生守则》《学校资源开发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信息技术课程计划的落实,开足开齐上课与上机操作两课时。
二、有限经费、有效投入
我们学校经济基础很薄弱,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就是有限经费做到有效投入,那就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学校把加强对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主要分三步走:一是,学校拿出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确保了专任教师培训合格率为100%,适龄教师参加国家教育技术考试通过率为100%;占教师总数 80%。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使用率和覆盖率,我们经常组织本校教师的校内培训相关信息技术育培训,学校领导及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为老师做计算机应用培训,并随时为教师答疑解难。三是,对资源开发小组成员的提高培训,以青年教师为龙头,提高教师整体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对资源开发小组成员给与不同等次的奖励,奖金不多但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发挥专长,全员提高
我校计算机专任教师队伍一直不稳定,缺少专任教师一直困惑着我们。可我们还很庆幸,我校王洪波书记通过自己的自学研究,对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较强的实践和指导能力。王书记作为分管领导充分发挥了作用,培训教师、专干;为资源开发小组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的基础上,参与日常信息化管理工作和校园网的开发,协助校长规划设计学校未来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专职教师的不断补充,学校为计算机专职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积极支持他们的在职培训,并发挥计算机专职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强化校本培训,促进全员提高。根据教师年龄情况,我们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要分层次不断提高。老教师学有新得,永不落伍;青年教师学有创新,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带头打样,率先示范,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和应用达到“四会”、“三能”,即一般教师会原理、会操作、会整合、会管理;担负培训任务的专职教师能讲课、能示范、能辅导。我们重点是加强对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指导,促进课件开发能力的提高,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课程覆盖率。围绕着教学课件的开发、设计与制作我们提出了教学课件要具有“四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趣味性,学校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件展示汇报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班主任家长会讲座的ppt交流展示,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教学重点重点说”交流汇报,青年教师的说课展示活动等;交流展示的内容丰富和更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目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覆盖了完全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师100%;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小组的老师围绕授课内容对“课标解读、教学法指导、家庭作业、教学反思”等文本资源及其“动画、课件、视频”等相关素材进行搜集整理。我校关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部分,在区第一次资源开发活动中获一等奖。徐一楠老师代表沙区参加了大连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技能说课比赛,获小学组二等奖。上学期,徐老师还参加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选活动。
学生的培训我们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局域网共享文件设置、安全使用网络的教育指导。通过开展电脑小报展评以及校本课的延伸,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建网建库,共享资源
学校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以校园网建设为抓手,学校以网络为基础,积极搭建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全校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研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促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共2页,当前第1页1
当所有的硬件设备到位,管理跟上后,艰巨复杂的建网,建库工程摆在了我们面前。校园网、资源库就好比一个大水库,没有网,水库就无法运行,没有蓄水,水库就无法发电。我们的措施是建网、建库、建队伍齐头并进,发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目前,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络作用,利用视频进行爱国主义专题片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少先队及学校各大型活动、家长会等直播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2009——2010学年下学期
计算机科学及电子信息工程系
团总支学生会
——工作总结
站在岁末,透视过去一学期,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似乎初进学校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回想一学期来学生会的工作,我们取得过优秀的成绩,这些成果离不开生活部每个成员的辛勤付出;同时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同心协力解决困难。我们一步步成长的脚步依然清晰,在路上,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坚强勇敢。在其中的酸甜苦辣都以化成成功的喜悦飞上我们的眉梢,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计电系必然凭着自己青春的汗水再造辉煌”。(一)推优工作●优秀个人与集体:本学期我们通过各方面的筛选,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我们从本系同学及班级中评出了“红旗团总支”、“先进团总支”、“优秀团员”、“团员标兵”、“校园达人”、“优秀团干部”等的奖项!通过评选,我们发现了本系内的许多优秀人才,也促进了大家的积极性!达成了“被选的人勉励,未选的人努力”的目标。使许多同学了解到了大学内的推优制度,充分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与竞争性。形成了良性循环。但也存在不足,如达标的人数太多难以抉择,有个别同学对推优工作存在疑问等问题,我们也会在以后会吸取教训,不断进取!●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本学期比较重要的一项推优工作,我系在推选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上十分重视。从开会到分工合作都十分顺利的进行,各团支部班委和团支书也十分配合工作,积极主动的在各班开展了推优大会。各团支部的推优大会,都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各团支部的推优大会都圆满结束。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把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的材料上交。通过这次评选,团总支学生会内的每位成员都培养出了良好的默契和工作热情,坚信我系在今后的推优工作中更进一步。●黑板报评选:本学期的黑板报评选进行的非常顺利,评选人员每次评选都积极到场,并且都认真的完成了任务。各系的板报都贴切主题、排版良好、色彩鲜明、内容积极向上。(二)红色五月●主题班会:本学期关于“红色五月”的活动丰富多彩。领会院团委文件精神,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各团支部开展了关于“唱响团歌,唱红国歌,唱亮爱国革命歌曲”的主题班会。班会上,每班的同学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感言和认识。班主任也和同学们热情讨论。大家的热情都十分高涨,并且在本次班会上解决了许多现阶段的问题。无形中已将爱国的热情融入了每个人的心中。●公益活动:在本学期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组织进行了“到聋哑学校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在探望那些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及内心。这些孩子因为种种不幸才会或聋或哑。但他们那颗童稚,纯洁的心不曾褪色。他们只是需要关爱,需要人陪。我们在给他们送上小礼物的时候,他们的笑容和神情深深打动着每位成员。我们也从中领悟了一些生活的真谛,我们会在以后多多开展类似的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三)团干培训领会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本系学生会十分重视本次团干培训,从人员确定到签到等工作。本次培训是学院每年组织的对我院团学干部的思想升华。会上,校领导和老师给大家讲解了许多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问题,端正了大家的态度,规范了大家的行为。通过本次团干培训,各系团干部都受益匪浅,不仅从中认识了自我,也认识了集体。这是一次思想到行动上的洗礼。我们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并有信心在将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风。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它有一个固定的使用工具――计算机,如何正确的操作计算机就成了我们信息技术课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避免损坏计算机:根据我多年教学的经验,了解到这一部分成为学生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其实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操作计算机,只是因为他们想多操作一会儿计算机或其它一些原因让他们偶一为之,而且他们认为偶一为之并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每节课由学生互评,同桌的学生互相打分,并说明扣分的理由,老师总结。期未由老师统分评比。因为一个学生的评分,影响了一个组的总分,所以如果有不当操作,这一组的学生都会给他教育,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养成了正确操作计算机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如何操作计算机:像每个学生都必须建自己的文件夹,自己的文件都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以便于自己查找文件,老师也便于管理。还有学生操作三步法等。对于这些习惯的养成,我一般采用重复提问,重复记忆的方法,让学生先养成习惯再讲道理。因为学生对结构的理解不是能很快地掌握,如果一开始就讲结构学生很难接受,只有在学生使用了一段时间的计算机后,才能慢慢地体会。如我的“三步法”教学,第一课时我提出,今天我们学习操作步骤,请你总结一下我这几次操作步骤的规律。我故意让我的每个操作都是遵照这三步完成:打开我的电脑,打开C盘,在C盘中新建文件夹,修改文件夹的名称,打开文件夹,演示的同时讲解自己怎么操纵鼠标。学生首先就对我打开电脑等操作觉得新鲜,不是双击而是按右键,然后不同的同学能分别重述我的每一个操作的步骤,最后有部分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总结出三步:第一选定(可选定对象,也可选定地方);第二按右键打开菜单;第三具体操作。老师总结,几乎90%以上的操作都可以这样完成。以后紧接着大约十周的时间都在让同学自己探索之前提示:第一步是选定,第二步是按右键,第三步操作。开始可能都需要我说,后来,我只要说第一步是……,学生就都心领神会,由此养成了“三步法”操作的习惯。
二、用计算机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多项功能,养成在学习生活中广泛运用计算机的习惯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多以介绍各软件的使用为主,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的功能了解得不够透彻。如学习WORD或WPS他们知道是文字处理系统软件,但因为学生用计算机做文字处理的工作不多,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学后也容易遗忘。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和人们对高科技的向往,计算机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工具,计算机本应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助手,其实不然,从我的个人调查发现,走入家庭的计算机80%以上都只成为了一种娱乐工具,玩游戏和上网聊天。如何让计算机发挥它应有的效益,这也是信息素养如何培养的一个重点。我一般从三个方面去做:第一把握课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因为我们学校是每周两节计算机连堂课,这就让我有时间在学习软件之余,让学生多了解计算机的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139-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靠计算机来辅助完成,根据“智联招聘网”的招聘信息粗略统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应聘者,80%以上的企业要求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可见,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将来的就业要求,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小学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尤其是在职业高中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更是将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而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对于很多的知识似是而非,既做不出像样的文档排版、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等,又不虚心学习,使教师处于两难的境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使其能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是广大高职院校老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二、情境教学改革内容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采用情境教学法,就要改革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方式及考核方法等。
(一)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教育主要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感性、感悟、顿悟来学习,创造性地帮助学生通过情境而想象,通过想象而思考,通过现场而记忆。
(二)整合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易学易忘。因此,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当前社会岗位实际的需求,将该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共设置七个大情境,相关对应包含30个子情境,将原来教材的章节讲解变为情境教学学习,将各知识点重新序化,融入每一个情境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大情境中可能包含Word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PT幻灯片等知识点。让学生每学习一个情境,就能综合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相应知识点,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实用、实在。
(三)课程环节多元化
面对问题情境,学习者能否一开始就采用积极的态势,对学习的成果影响较大。每个情境教学中,特分别设置有任务单、资讯单、计划单、决策单、实施单、检查单、评价单、任务完成总结单共八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实施,能够及时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跟踪、调整和总结。
(四)服务于专业,制定新课程标准
针对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各专业,通过网络搜索、阅读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并与对应专业教师反复沟通,深入了解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专业技能需达到的水平、行业标准以及就业方向等,力求制定出适合该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为今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利用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班级的学生每6个人分为一组,突出学生的主体团结合作地位,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也是学生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
(一)成绩评价
学生最后学习成绩的评价,不再以单纯的书面考试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融合多种考核方式,成绩评价是由机考+平时成绩+检查单+任务完成总结单四部分构成。其中机考部分采用黑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进行随机抽题、组题、让学生上机答卷;平时成绩则是学生的出勤情况;检查单是将情境教学中每次的任务单实现效果进行比评;任务完成总结单则是每次进行评价后学生的收获情况。
(二)以考促学
在情境学习过程中,每学习完一个情境,都有对应的检查单、评价单、任务完成总结单的考核,进行测试打分。通过测试检验和分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前言
现如今用人单位对于工作者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学校也应该注重这方面的问题,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促进计算机的教学。当前我国进行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适应新时期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因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计算机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将会对此展开具体的研究与探讨。
二、虚拟技术的优势
(一)含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何为虚拟技术。所谓的虚拟化技术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的意蕴是比较广泛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虚拟化技术的内涵也不断增加,总体上来说就是以逻辑思维的角度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就是资源的分配。计算机可以比较便捷地截取相关的资源信息,进行对比优化。在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之中,计算机虚拟网化技术可以对它们进行分析,找出其共同点,然后对其资源进行应用与维护。虚拟化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包括平台、存储、应用、服务器等的虚拟化。
(二)优势
1.维护操作十分简单
计算机专业要想进行计算机教学,必须配备每人一台计算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之中,每一台计算机都是独立运行的,有着独立的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每一台计算机之中都有着独立运行的内存软件、硬件等等,在运行过程之中借助虚拟化技术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掌控与管理。当其中一台计算机出现问题之时,其他计算机可以正常运营,不会受到这台计算机的影响。这在计算机的维修与养护过程中是十分便捷的。现阶段高校计算机之中有一部分计算机是相互影响的,这给学校计算机的维修养护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在今后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之中,学校应选购这样的计算机,或者设置相应的虚拟技术来保证每一台计算机都能够独立运营,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2.降低成本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不断扩大教学规模,改善计算机。但是,如果要对计算机进行改善,这势必要选购新的计算机系统,这增加了学校的支出。学校应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应用各种技术,减少资金投入,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做好的准备。就比如说虚拟化技术,应用虚拟化技术,利用相关的教学设备可以对虚拟化网络进行安全强化,应用虚拟化技术之后所需的成本大幅降低,投入的资金减少,有利于学校研究最新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毕竟有着充足的资金支撑才能进行新的研发活动。如此看来,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学校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利用虚拟化教学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前面也提到过了,虚拟技术环境之下,计算机之间彼此没有联结,一台计算机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计算机,这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有利于教师进行管理。
三、应用
(一)强化课堂互动
计算机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具体的实践,为了提升学习效果,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之中的练习,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教师要相对效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讲解,学生从旁仔细聆听,掌握理论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带领学生在虚拟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之下进行实践与操作,在虚拟条件之下进行操作并不会对计算机造成任何损害,这很大的方便了学生进行学习。以往学校计算机都会出现损坏的状况,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不会对计算机造成任何损害,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
(二)进行教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1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Yang Xin
(Yancheng Technician College,Yancheng22400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teacher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after summing up the search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to do its modest for computer teaching.
Keywords:Discussion;Computer basic teaching;Method;Experience
随着社会信息化、产业化的社会发展,电脑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对于电脑的使用率和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计算机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各个学校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只有寻找适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型社会的计算机人才。
一、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一)在教学中,学习计算机的课程的不仅是本专业的学生,也有非计算机类的学生,他们不仅对计算机感兴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想提高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水平。现在的计算机教育方式是一个学校一个标准,忽视了对同学本身水平的观察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我们的学生与社会的要求脱节,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导致毕业以后难找工作。
(二)从教学目的中总结,社会上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证书越来越重视。学校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通常把毕业证和登记证联系在一起,从原则上看着是一件好事,但是从本质上看,这样也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仅仅追求证书而忽略了学生的本身学习情况,使学生的知识储备达不到基本的要求。在面对老师的要求中,学生也投入到考证的队伍中,忽略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本意。
(三)从教学方法中观察,老师选用的是计算机的经典教材或是本校出版的教材,并对其中的章节和内同进行详细的讲解,再配上相对的练习题。这种教学模式是每个学校的通常采用的,它虽然被我们沿用了数年,但是有着弊端,学生在课堂上吸收不了过多的知识,只能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这样不仅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低下。再配上计算机课程的练习题,不见得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反而是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产生了障碍。所以,只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只是单纯的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法是不够的,而是要将现代的教育技术与传统的理论相结合,通过将计算机的原理与方法通过现代新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和演示,加入新鲜元素、现代元素,取代课堂上乏味枯燥的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的方法例举
(一)任务驱动法。它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注重目的性和情景性的关系,使二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的选择是多样的,例如可以通过电脑制作板报、贺卡、图表等,也可以设立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完成后进行奖励或作为成绩记录在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过程的快乐和知识累计的过程,也感受到了成就感,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面对选择和苦难时有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灵活学习法。学生会举一反三。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学习怎样使用电脑软件是基本的内容之一。现在的虽然更新的很快,但是内容操作内容还是一样的,只要老师把基本的使用方法教给学生即可,学生利用下课时间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学生也熟记了基本的知识点和软件。如果只是一味的去学一个功能,这不仅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也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在学习的时候也应该学会举一反三,因为很多的软件都是通用的,很多命令是相同的。只要掌握要点,就可以很方便的灵活使用。
三、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的经验总结
(一)要不断的探索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并加强计算机教学在学校中的普及,完善计算机的基础设施,将经典的计算机教材总结出来并投入到教学中,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解决计算机的问题的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和解决,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合理的统筹分配,做到每个系的教师水平相同,没有差别,并不断的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和配备。定时、定期的送老师进修或到国外培养,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教育人才,不断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的设置,使教育更现代化、科学化,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到学校的各处,在平时的计算机学习氛围中,老师不仅要实施创新教育法则,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教学方式要及时改正,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模式相结合。
(三)建立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机制和评定方式。在网络时代中,科学现代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方式和效率都极大的提高了,比如,利用远程控制教学、平时利用多媒体软件作为上课的常用工具。网络教学便于及时的上课答疑,利用现用资源发挥最大的功能。在校园网络中,可以建立资源共享,老师讲上课资料和作业进行不定时的在网络上,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打破传统的一考定江山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获得分数方式更加多元化。在网络中进行考试并进行加密处理,不仅避免了考试抄袭的问题,也规定只有考试内部人员才能进入和查看成绩。
综上所述,现在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老师们只有不打断提高和总结教学水平,提高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方法和经验,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的现型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浩强,林定基,刘瑞挺.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出版说明[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1 改变教学思路,以案例教学为导向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在国外被广泛采用,而在我国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普遍存在,使得学生陷入了一个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本文由收集整理都要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进入实践练习这样一个死板的教学,其实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学生可以先实践,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笔者自己的方法是在每次教学的实践中,针对当前学习的具体内容先精心设计一个案例(比如在学习电子表格函数和公式时可以先设计一个学生成绩表让学生去做),然后在学生不会或出现了很多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适时的引入相关的新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在任务完成后,教师给大家将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一总结加深印象。通过案例,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兴趣和问题,很自然的会去想探究一番,展开对问题的学习,而不再是把学习当成任务或是只是仅仅的去听一堂课的内容。
2 巧用比喻法来解决计算机基础中的一些问题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有很多内容是难以理解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多运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将一些抽象的问题用通俗的比喻使得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联系的时候,可以将计算机比做一个人,那么此时所谓的硬件就是大家可以实实在在看的到的部分如人的长相,身高等,软件就是看不见的部分比如人的思想,如果硬件和软件不匹配可以比作一个人有着190公分的个头却只有6岁的智力是否合适,通过这样一系列幽默的比喻使学生一笑过后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然后再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总结,比如对于光盘是硬件还是软件的问题,要给学生讲清楚光盘本身是硬件,而光盘里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是软件。
3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上机实践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平时很认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总是死记硬背,在期末笔试考试中她们往往可以获得比较优异的成绩,而在实际的上机过程中却很差,相反,许多男同学平时经常逃课期末考试成绩很差却在实际的上机操作中很优秀。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上机实践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是他们提高实际计算机水平,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不要怕犯错误,要多动、多练,平时机房管理老师也应该在机房的电脑里多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机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练机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与当堂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它有一个固定的使用工具——计算机,如何正确的操作计算机就成了我们信息技术课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避免损坏计算机:根据我多年教学的经验,了解到这一部分成为学生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其实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操作计算机,只是因为他们想多操作一会儿计算机或其它一些原因让他们偶一为之,而且他们认为偶一为之并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为了养成好的操作习惯,我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首先尽可能地用事实说话。能让学生直接发现的就让学生直接发现。如拿着鼠标连线摆动鼠标造成的损坏。拿一个坏鼠标,把它的外壳取下,把鼠标连线与线板的焊接接点的接触面焊得较小,然后拿着连线摆动鼠标,让学生看到焊点断开,用事实说明该如何爱护鼠标。不能直接看到的,也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讨论。例如为了说明为什么要按正确的程序关机。我首先介绍一下硬盘的工作原理,然后把硬盘工作比喻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地面就像硬盘中读写数据的表面,而非法关机就是急刹车,再播放汽车急刹车的录相带,让学生发现急刹车对汽车和地面造成什么影响,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非法关机对计算机造成的损坏。其次使用一种好的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爱护计算机。我通常是采用评比的方式,每学期评比“计算机小卫士组”。每节课由学生互评,同桌的学生互相打分,并说明扣分的理由,老师总结。期未由老师统分评比。因为一个学生的评分,影响了一个组的总分,所以如果有不当操作,这一组的学生都会给他教育,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养成了正确操作计算机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如何操作计算机:像每个学生都必须建自己的文件夹,自己的文件都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以便于自己查找文件,老师也便于管理。还有学生操作三步法等。对于这些习惯的养成,我一般采用重复提问,重复记忆的方法,让学生先养成习惯再讲道理。因为学生对结构的理解不是能很快地掌握,如果一开始就讲结构学生很难接受,只有在学生使用了一段时间的计算机后,才能慢慢地体会。如我的“三步法”教学,第一课时我提出,今天我们学习操作步骤,请你总结一下我这几次操作步骤的规律。我故意让我的每个操作都是遵照这三步完成:打开我的电脑,打开C盘,在C盘中新建文件夹,修改文件夹的名称,打开文件夹,演示的同时讲解自己怎么操纵鼠标。学生首先就对我打开电脑等操作觉得新鲜,不是双击而是按右键,然后不同的同学能分别重述我的每一个操作的步骤,最后有部分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总结出三步:第一选定(可选定对象,也可选定地方);第二按右键打开菜单;第三具体操作。老师总结,几乎90%以上的操作都可以这样完成。以后紧接着大约十周的时间都在让同学自己探索之前提示:第一步是选定,第二步是按右键,第三步操作。开始可能都需要我说,后来,我只要说第一步是……,学生就都心领神会,由此养成了“三步法”操作的习惯。
二、 用计算机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多项功能,养成在学习生活中广泛运用计算机的习惯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多以介绍各软件的使用为主,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的功能了解得不够透彻。如学习WORD或WPS他们知道是文字处理系统软件,但因为学生用计算机做文字处理的工作不多,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学后也容易遗忘。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和人们对高科技的向往,计算机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工具,计算机本应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助手,其实不然,从我的个人调查发现,走入家庭的计算机80%以上都只成为了一种娱乐工具,玩游戏和上网聊天。如何让计算机发挥它应有的效益,这也是信息素养如何培养的一个重点。我一般从三个方面去做:第一把握课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因为我们学校是每周两节计算机连堂课,这就让我有时间在学习软件之余,让学生多了解计算机的功能。每堂课我都准备了25分钟时间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我在计算机中装了一系列的CAI软件,让学生通过一个软件学会一些知识,同时也可以上网进行学习,如建议学生到“洪恩在线”学习它的“每日充电”中的每日一词、每日一句、每日听力等,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一些资料,如有没有外星人等一些与其它学科知识相连接的学习。这样,学生从计算机课中就了解到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或获取信息。第二和其它各科老师紧密联系,让学生把计算机做为工具使用到各学科中,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我充分抓住每一个使用电脑的机会,例如学完了文本处理后,语文老师每次布置的家庭作业中的作文和日记就要求只要有计算机的家庭,必须交磁盘或打印的文稿。再如美术课“光与影”,让美术老师在机房再上一次,或我们就他这堂课学一学电脑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利用一些软件轻而易举地就能达到光与影的效果。还有数学课的“统计”等,有些软件尽管学生没有学过,但演示给学生看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也为以后学习这种软件奠定了基础。第三使用评价机制来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如用文本处理软件做的作文,我评出最美观的作业,在电脑课上进行展示给一些作文并不是很出色但排版美观的同学一种新型的肯定;不定期地举办CAI软件知识抢答赛;让学生做专题讲座、写专题论文等,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习的热情。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对计算机文化有一定程序性的认识;二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够熟练操作;三是让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提取、分析和,让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信息化社会的基本工作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章节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主线,首先呈现教学案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来进一步剖析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最后可以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心得或者小组讨论得出总结,和教师共同对案例进行总结,掌握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针对三种不同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区别。
(1)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在教学设计时可采用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的方式。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都会疑惑: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有什么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通过呈现理论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案例,让学生明白基础理论知识的作用。如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进行案例呈现——“不同的软、硬件配置对于计算机使用的影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如分析计算机分成哪些部分?主要的计算机硬件有哪些?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软件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有何不同?最后通过案例总结,归纳出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所有理论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讲解)——案例实践——实例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每个章节呈现案例时,展示利用相应软件制作的综合作品,教师对操作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完成作品中所使用的操作技术有哪些。学生进行案例实践过程中也可分组,由小组长(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担任)指导全组同学进行操作,教师对组长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学生完成案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管理,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可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最后抽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
(3)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这部分内容有些是纯理论的,有些是理论加实践的,教师可根据实验情况进行教学。如“网络信息安全”这章节内容,在案例呈现中可播放目前由于网络应用中出现的网银信息被盗、电脑信息通过网络泄露或手机上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视频,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网络信息不安全问题,组织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分析讨论,如出现的原因、如何避免,最后归纳网络信息安全包括的领域以及相关理论和操作要求。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对整个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进行个性化设计,既要注重优秀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升,也要注重全体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让所有大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49―02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计算机文化课程教学的现状
1.考证式的应试教育。不少学校把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挂钩,教师围绕考证开展教学工作,长期以往形成计算机文化的学习就是学习不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基础就是学习Windows、office的误区。怎样把对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培养从教条的操作技能训练转变为对学生综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上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2.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层次不齐一锅煮。计算机文化教育包含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等的普及,有些高职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就接触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到高职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基础,这就出现了高职计算机教学与中小学教学内容重复的局面。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操作能力, 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运用还比较熟练,但对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如何将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培养从深度和广度上与学生个体需求相结合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二。
3.教学开展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感到盲从和厌倦。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只讲操作,不讲为什么或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等,学生们很难理解知识的实际功能。久而久之,学生们学会了“照葫芦画瓢”式的盲从,遇到软件环境发生变化和实际应用时便不知所措,心理上难免出现对这门课的厌倦感。
4.课程内容时效性不强,与岗位需求脱节。一方面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案多年一成不变,甚至教学的软件环境也还是老版本,与实际岗位使用情况的偏差越来越大,学生从课堂学习的计算机技能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就业岗位需要。另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没有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联系在一起,都使用同样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目标不明确。
5.评价环节单一。很多学校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仍然在沿用“纸考”或“机考”的“一考定终身”形式,不能区分学生的“盲从”式学习和主动式学习,“瓢”画对了就得分,这显然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能力素质本位思想。
二、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的教学探讨和建议
1.对计算机文化课程的重新定位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缺乏对实际岗位的全覆盖,教师的“应试”教学,学生“照葫芦画瓢”式的学习,产生的问题已经显现。因此,需要从岗位实际需要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出发,以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为抓手,以为各专业搭建计算机应用平台为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能力。
2.对计算机文化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梳理和遴选
(1)计算机常识。计算机常识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入门,教学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内容组成大致可分为:
(2)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这个层次以面向应用为主线,教学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应当紧跟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水平。内容大致为:
(3)计算机技术基础。这一层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内容可组织如右侧表:
3.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解决学生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师依据课程模块设置难易不同的项目,教师尽可能将现实岗位需求还原于项目,并将各知识点隐含在项目中,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一个个项目,实现师生在项目中“思学做”。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学习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面对面讲授或学生在线学习等形式。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同时也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体现,教师可将课程内容打包放在网络上,供学生随时、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便于起点不同的学生进行自修跟进。
4.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完善考试和评价体系
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让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或师生共同评价总结的方式对项目学习成绩进行量化。在课程性评价上,宜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包含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动手操作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总结性评价主要看最后的理论和操作考试的情况。
三、结束语
如何根据计算机学科发展现状和新时期岗位能力发展需要,对五年制高职现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是每个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崔晓红,谢斌.加快高职教改 彰显高职特色[J].职业技术,2007(06).
[2]张鹏.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实用化[J].今日科苑,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