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16:43: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工匠精神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理的这句话也带给我们这样的启发: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有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能把每件事情做好。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鲁班出于对自己工艺的热爱,由一片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细齿的草叶,发明了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把这样的工匠精神应用在生活中,生活必然更加多姿多彩,也会到达新的高度。詹天佑设计、建造的长江大桥,永远闪耀着工匠的精神。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为中国制作出两弹一星。可见,工匠精神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试想,如果没有长江大桥,我们可能仍处于从此岸望向彼岸交通不便的困境。如果没有两弹一星,祖国在航天等领域的脚步变得迟缓。人生不可能没有追求,正是因为工匠精神的存在,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当学习成为一件产品,我们的目的是把产品生产的更加完美,工匠精神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应用学到的知识,收获更大的人生价值。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超过美国,达到世界排第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尽人意之处依然存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还应进一步减轻;素质教育还应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改革还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重数量轻质量、重招生轻教学、重硬件轻软件、学术****还在一定程度上滋长。
教育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进一步努力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水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只有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才是人成长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很多贫困家庭咬紧牙关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摆脱贫困。教育公平是千千万万的贫困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曙光。
首先,进一步做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对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要健全学生的资助制度,保证贫困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基本素质;在城市,重点规范教育收费,严禁通过择校等手段乱收费。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1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来源
1.1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个新兴的词汇,没有标准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李克*总理提到,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并且解读了敬业守信、精益求精这一职业精神的含义。今年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中提到“工匠精神”,从职业精神到“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回归根本,加强中国“制造”。工匠精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匠人做人做事的原则。“工匠精神”具有以下四点内涵: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1.2 “工匠精神”的传承发展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工匠精神由来己久。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指的“学徒制”或者说“传统学徒制”。是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手工作坊或店铺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活动。学徒并没有接受到正式的教育,只是机械的模仿师傅的动作,对师傅来说,也没有正式的教学内容,教授的就是自己从上一任师傅身上学到的以及自己从事这件工作以来的经验。古代孔子收了七十二弟子,被认为是我国正式教育的先锋。从这一点上来说,职业教育的起源比普通教育早,只要有学徒制和手工作坊就有了职业教育的雏形,所以职业教育的历史更加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职业教育中师傅带徒弟制度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传承,作为师傅,就是学徒的名义上的父亲,不仅可以打骂、管教他的生活,也可以决定他的技能的学习程度。师傅不仅教授了技术技能,也有?任告诉这些离家很早的少年一些做人、成家、立业的道理,教给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2 “工匠精神”给职业教育注入活力
2.1 为什么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
现代的中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蓝领工人们,竞争力都不大,很多时候,都无法成为生产一线的技师和人才。根本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出现了偏离轨道的现象。职业教育只是为了传授技能,并没有关注学生对于技能和岗位的热爱,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也就阻碍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进一步钻研技能创新,对于技能掌握的精度也不高。于是,“中国制造”只是一味的抄袭模仿,质量差,产量多,没有竞争力。我们需要更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拥有一颗“匠心”,能在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流水线工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而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也要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注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钻研,精益求精的传授,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艰苦朴素,勇于改革和创新,才能让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有更多行业尖端、世界领先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2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换言之,培养“工匠精神”就是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发现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和通过技术技能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育中贯彻质量管理的理念、标准与策略,这样,培养出的工匠精神可能更加完整。职业教育过分侧重技能而忽视人的价值偏向,当前,职业教育偏向于技能教育,以对“人”的忽视和“人”的失落为特征的职业教育实践,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职业学校学生对于技术和机能没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了。
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应当将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不仅作为口号,更应该实际行动起来。首先,职业教育在培养工匠和培育“工匠精神”上要把培养职业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扎实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行业准入制度,加大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力度,使得教师有更强的技术技能水平,引导学生安心扎实的学习技术技能。学生首先要成为工匠,才能谈得上有匠心,才能形成“工匠精神”。其次,要培养学生成为工匠的形态,形成钻研技术的习惯与恒心,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对职业岗位的兴趣和信心,在培养学生乐于工作、善于生活中提高把控情绪的能力,在钻研技术中获得快乐。这是“工匠精神”除了技能外最重要的一点。最后,职业教育特别要提高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质量,加大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介入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使得办学主体多元化;另外在企业建立真实的实习实训车间,学生顶岗工作,充分锻炼技能和技术以及在具体岗位上让学生理解工作和工作过程,掌握技术和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1-93.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14-17.
[5]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44:20-22.
[6]马永祥.在职业教育的坐标中审视“工匠精神”的价值[J].江苏教育,2015,44:39-40.
[7]王云珠.“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本真的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44:40.
[8]彭文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J].财会学习,2016,08:245-246.
[9]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53-56.
[10]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05:85-89.
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系统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重点扶持。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支持残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残联要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温暖、快乐和方便送到残疾人心中。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残疾人工作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途径: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制度安排,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发展思路,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保障与服务;加强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提出实施残疾人预防的工作措施。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加强残疾人组织、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提出要求;明确政府、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制定主要约束性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对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