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7 03:16: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做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按学年申请,按学期发放,申请工作严格执行“三级评审”和“两级公示”制度。2013年春季学期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力争在4月份发放到位,秋季学期争取在11月份发放到位。
2、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分别于4月份、11月份做好文件制定、经费下拨工作。初中按每生每期625元、小学按每生每期500元发放。
3、做好中职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中职国家助学金按月核查,争取在上级资金到位后五个工作日内发放到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资助人数准确真实,严禁虚报冒领。
4、做好中职免学费资金的发放工作。完善免学费对象的评定与公示制度,严格把握免学费的条件,保证资金真正落实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严防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发生。
5、做好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1)参加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举办的生源地贷款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2)严把受理材料审查关,提高审批通过率。
(3)积极探索生源地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经验,建立健全贷后管理制度,加强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和诚信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对进入还款期学生贷款的催缴工作,提高履约率。
6、做好信息处理与上报工作。
(1)在省资助中心建立的全省资助工作网络系统内按照在校生40%的比例要求上报好全县家庭经济困难普高学生信息。(2)在全国中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学籍信息。(3)在中职助学金系统及时更新资助信息。(4)及时上报各类数据。做到热情接待,信息准确,上报及时,定时反馈。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目标管理,层层落实分解任务。
1、组织召开2013年度学生资助工作会议,总结2012年学生资助工作,研究部署2013年学生资助工作。
2、积极推进资助机构的标准化建设。一是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要求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力争年内达标。二是在各乡镇中心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成立资助工作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健全资助工作网络系统,在全县建立资助工作QQ群,加强联系,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3、学校资助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和逐级审核责任制。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要明确资助信息审核责任人,严格审核所辖学校报送的资助信息,对因不及时上报、审核或工作失误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
4、加强校内资助工作的管理。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必须按规定比例,及时足额从本校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校内资助资金(普通高中3-5%、中职5%),并做到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要加强资金管理,落实审计制度,确保资金的使用规范有效。导的责任。
5、扎实开展上学期资助经费的调研和督查工作。选择4个乡镇和2所普高开展2012年秋季资助经费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特别是期末义务教育阶段下拨的54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要求务必落实到学生手中。对普高学校资助等级评定和经费到位情况作重点抽查。为全县资助工作会议的召开提供一手资料。
6、努力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的资助途径。在省资助中心建立的全省资助工作网络系统内按照在校生40%的比例要求上报好全县家庭经济困难普高学生信息。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将学校事业收入的4%作资助经费,用于学生的资助工作。积极联系和努力做好校外的各种资助工作,做到热情接待,信息准确,上报及时,定时反馈。
(二)规范日常监管,完善量化考核
1、继续推行国家助学金“财政专户—银行—受助学生”的发放模式,保证资助资金的安全使用。全面推行学生资助卡“统一办卡、集中发放、本人激活、信息共享”的管理机制。杜绝双学籍、重复资助等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资助信息的真实、准确和有效,防止截留、挪用、套取资助经费的现象发生。
2、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学生资助工作。通过清点人数、电话回访、查阅档案资料、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限时整改,促进资助工作的规范运行。继续实行检查情况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制度;继续加强对民办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加强对中职学校联合办学的督查力度;严格控制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受助学生名单中大龄段学生比例。
3、完善日常工作进度、重要工作完成情况等信息报送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加强对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维护和管理,提高准确率和按时报送率。
4、重视投诉问题的处理,严肃查处资助工作中的违规行为。适时通报各学校的投诉率和投诉按时办结率,将投诉数量和投诉办理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点之一。
5、根据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新增内容及相关要求,修订完善对中职、普高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考核办法。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实行量化考评;增强激励机制,评选2013年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将考评结果列入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中。
(三)大力加强学生资助宣传工作
二、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
1、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及涉及团委的相关任务,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2、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能力,完善“团委——年级团总支(学生会)——团支部(班级)”的管理体系,认真抓好团的常规工作,通过团干部将各项工作落实到班级团支部。督促、指导支部开展工作、活动,加大对团员的管理力度,夯实支部发展的基础,保证团委工作能有序有效的进行。
3、配合年级组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继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强化学生会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升学生会干部的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检查,自我管理,及时向年级组公布检查结果,反馈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4、搞好孤儿、特困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情况调查,为资助行动提供可靠依据。
5、搞好国家助学金以及校内助学金工作的安排,发放,及统计工作。
6、按照学校资助档案建设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将资助档案归档,并且做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贫困生信息录入工作。
7、协调团委与校内外各个方面的关系,力争为家庭困难的贫困生争取的社会资助。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收集各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申请表,了解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情况。
2、宣传国家助学金以及校内助学金的相关政策。
3、举行高一年级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组建高一年级团总支、学生会。
4、召开团支部书记及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各项工作。
5、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纪律、学品德等方面的教育
十月份按照相关程序,认真落实国家助学金的个人申请、班级评选和公示、年级初审、学校审核各个环节工作。
2、完成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向教育局集中上报贫困生信息及统计数据。
3、举办各种相关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主题黑板报评比等系列活动。
十一月份完成校内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
2、配合学校组织宣传好校秋季运动会及搞好运动会期间志愿服务工作。
3、召开各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了解前期检查评比情况。
十二月份完成国家助学金、校内助学金档案归档及资助信息录入工作。
2、组织“资助政策 助我成才”活动。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由学生原户籍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办理,享受地方财政贴息,用于支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助学贷款形式。作为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组成部分,此项政策的推出,在扩大贷款面、有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入学难问题,以及降低贷款风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甘肃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情况
在甘肃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由甘肃省自主创新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二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开办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一)甘肃省自主创新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开展情况
2007年5月,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正式启动,由学生家庭户口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按就近原则办理。开办初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7年-2009年,全省累计发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7687万元,支持省内7000多名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后面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受到较大影响,目前贷款基本停止发放。截至2011年末,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余额为2850万元。
(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展情况
2007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制定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包括甘肃省在内的五个省市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开办后,发展速度远远快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2007年-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4亿元,共支持30多万名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顺利上学。五年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金额是同期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2.5倍,支持人数的2.8倍,现已成为全省助学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及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建设不完善。一是个别县区没有专设机构。二是人力不足。一个资助管理中心一般只配备工作人员2-3名,而且专业能力明显不足,尤其缺乏贷款回收、贷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三是经费不足。省财政厅、教育厅每年为每个县区下拨5到10万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但是资金不能按时下拨,或是资助管理中心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自。
(二)制度设计不尽合理。一是贷款重复申请审批。不管是在校生还是新入学大学生,均是一个学生一年申请一次、审批一次,导致各县级资助中心工作量大、工作重复且效率低下,而且也给学生家长带来了许多不便。二是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限长。从贷款申请、合同签订、贷款审批到最后发放,涉及6个单位10个环节,而且合同在省一级审核的时间过于集中、工作量大。三是贷款受规模限制。从2010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对生源地助学贷款规模进行了限制,每个县(区、市)限定一定的合同数量,这就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和掌握标准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县也因此出现了权力寻租的问题。
(三)困难学生认定的可信度下降。受人力财力限制,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目前还很难开展实地调查,只能凭相关证明文件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由于地方上希望多出大学生,高校希望学生少拖欠学费,所以在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的前提下,他们都有一种提供贫困证明的利益驱动,普遍把开具贫困证明作为一种对村(居)民、学生的福利,随意性很大,从而导致证明的可信度受到怀疑。
(四)多元主体间沟通难度大、成本高。生源地助学贷款涉及学生家庭、中学、高校、银行、财政、民政、教育等多个部门,各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利益目标并不一致,导致信息沟通难度大,并影响到贷款工作的开展。
(五)贷后管理困难较多。社会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借款学生容易了解到贷款银行和资助中心的信息,但银行和资助中心却很难弄清学生的真实信息和准确评估学生的信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致使部分贷款者的逃债心理得到强化,导致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道德风险增大。
(六)社会风险分担与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投资属于长期投资,其特点是期限长、风险大、利润低、资金周转缓慢,所以,发放助学贷款必须建立必要的风险保障机制。但就目前运行情况看,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社会担保和补偿体系尚不完善,对助学贷款各部门的责任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缺乏有力的保障。
三、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机构职责。各级政府和财政、教育、金融机构要从落实科学发展、执政为民、服务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性,要明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职责,保证正常的办公条件。要建立责任体系,将学生或学生家长、村委会(社区)、学校、民政、资助中心、银行、财政部门,以及县乡政府一并纳入责任主体,尤其是靠实县乡政府的责任。
(二)创新思路,完善管理制度。按照“简化程序、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各项制度,既要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严格各个环节的手续,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健全还贷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县、乡政府和村委会在还贷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农村信用社基层机构和金融手段的优势,加强财政、教育、银行、高校、资助中心之间的配合,建立健全贷款发放、资金汇划体系。
(三)引入市场化保证机制,有效降低贷款风险。一是探索引入担保贷款方式,利用担保的“杠杆效应”,规避或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风险。可由国家财政从教育经费中单独列出资金,与学校的助学资金、社会资助资金共同建立专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的利率适当低于信用贷款。二是以市场化的方式让保险公司来承保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经办银行用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金向保险公司投保,如果借款学生死亡、丧失劳动能力或在规定期限内未完全履行还款义务,保险公司将负责按比例清偿学生所欠剩余债务。
(四)探讨更多灵活的还款方式和减免措施。在贷款偿还期限和方式设计上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可采取“分期定额”、“分期不定额”还款,也可借鉴“住房按揭贷款”的偿还形式,大学生毕业后以月为期,每期还贷不少于政策规定的最低下限(不定上限)。政府还可以制订一些减免措施,如:获得助学贷款资助的毕业生到特定地域、特殊行业、特殊岗位工作的,只要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则可以奖金方式减免其部分贷款本息,减免本息可由财政支持。
(五)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探索拓宽助学贷款的服务范围。一是积极推进助学贷款的证券化,适时将生源地助学贷款资产进行证券化结构重组,与资本市场接轨,实现生源地助学贷款资金的良性循环。二是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专门的助学贷款公司,专营助学贷款的发放、贷后管理及回收。三是有效延伸助学贷款的服务范围。对特困生家庭,在发放助学贷款的同时,可以由金融机构牵头,政府其他部门配合,进行项目帮扶,使这些农户摆脱贫困,提高还贷能力。
(六)规范贫困学生的资格认定,严格借款学生的资格审查。县区学生资助中心要充分利用身处教育系统的优势,广泛建立学生资助联络点,参与、配合和监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要与基层银行定期沟通,借助信用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开展工作,以明晰借款学生的资格。同时,各高校在给贫困学生界定困难程度时,要多方核实该学生的生活消费等情况,以准确判定其家庭贫困程度。
(七)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建立完善征信体系。一要加强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毕业教育体系,积极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二是加强征信宣传。深入开展征信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农家”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获益、失信受损”的良好氛围。三是将助学贷款发放与信用环境建设相结合,完善农村地区个人信用数据库建设,通过创建信用农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的诚信示范效应,不断改善和净化信用环境,切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宋飞琼,沈红.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P128-131.
[2]仇华.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P117-121.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逐步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新格局,高职教育也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城镇或欠发达经济地区,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建立有效的资助模式并做好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关系到高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各高职院校实施资助政策的现况
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上大学时,首先可通过“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在校的表现情况再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形成了“解决生活费问题是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是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的”资助格局,在经济资助上,基本能有效解决了各高职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在精神教育上,各院校积极也开展了一些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活动。但由于资助工作阶段性强、工作任务重、时间要求紧、评审程序繁冗等,造成多数高校的育人活动趋于形式化、程序化,形式各异且成效不显著。
二、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资助政策缺乏宣传。
当前国务院、省政府、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领域不断延伸,资助标准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未能普及到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多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未能及时了解政府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从而使资助工作仅仅停留在“帮困”上,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导致学生资助工作“帮困育人”的最终目标难以实现
(二)资助形式面窄,经济资助和精神资助不协调。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经历了高考的失利,自卑心理较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一些贫困生除了学习之外,在知识面、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因而压力很大。这种情绪使得一些贫困学生根本没有办法适应高校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虽然国家、当地政府和高职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帮扶政策,但一般都是固定时间发放一些生活及学习费用,并不注重解决贫困学生的心灵问题,资助政策没有惠及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有些贫困学生不但不主动申请各项资助,甚至产生一些反感情绪而抵制各项资助。
(三)资助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学校各种资助形式,除了勤工俭学需要同学付出劳动获得外,其他形式都是无偿资助的形式,所以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了较重的依赖思想,还未进校,就先怀揣着家庭贫困证明等着享受各种在校生的补助,这样一来,学生的“等、靠、要”心理不断滋生,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自强自立,特别是贫困学生,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而非坐享其成。
(四)缺乏有效监管。
首先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困难。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经济情况的了解,还停留于入学时学生递交的《家庭经济调查表》和户籍地的一张困难证明,最多也只能依靠对学生日常生活状况的观察,缺乏对虚假陈述家庭经济收入的行为进行监管,同时也未能实现学生困难数据动态化管理。二是分散实施各项具体资助措施,不利于有效整合及配置各种资助资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未能“量身订做”制定一整套针对性较强的资助方案,以致过度关注最困难学生,轻视一般困难学生,容易造成资助过量或遗漏资助对象现象。既不便于资源共享,也不利于实现资助资金合理分配,不利于资助公平。
三、高职院校提出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必要性
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产生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想见,资助工作若想进一步体现成效,在原有的资助政策上必须提出新的资助理念和进行一些新的措施。这其中,发展性资助理念无疑是较好的资助新理念,发展性资助理念的目标是 “应助尽助,因人而助,育人为本”,就是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不同渠道的资助,根据困难学生的年级给予不同项目的资助,根据学生的个性给予不同方式的资助。总之,要做到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具体实施中要注意资助工作与大学生需求相一致,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依据该理念提出一些新的措施很有必要。
四、加强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模式的对策
针对目前资助工作的局限和不足,我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着手改善:
(一)加强领导,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运行机制
首先要建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助学管理中心―――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小组”三级管理模式,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各相关部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其次修订和制定国家奖、助学金实施办法,勤工助学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将制度编入学生手册,不断规范学生资助工作的操作程序,从而使学生资助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规范贫困生认定程序及标准,切实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使资助政策发挥实效。
就校内贫困认定而言,需要通过组成贫困生认定小组,对贫困学生的生活、消费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而非仅凭同学出具的贫困证明。当然,各省都有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但真正实施起来,过程和产生的效果如何,是值得深思的。很多高校都依据上级的意见成立了贫困生认定小组,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贫困生认定小组机构设立的不合理性,使得小组的认定工作不能产生预期效果,甚至有些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小组形同虚设,认定工作怎么方便怎么来,这样也给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问题。因此,贫困生认定小组的成员必须对贫困生认定工作负责,组成校、院 ( 系) 、班等不同层级的贫困生认定小组,层层把关,层层监督。贫困生认定的流程应严格应由贫困生主动提出贫困申请,班级认定小组结合贫困学生家庭组成、日常生活消费等状况及同学出具的贫困证明来认定贫困生,进而由同学所在院 ( 系) 进行确认,最后由学校统一纳入贫困生库,依据贫困生资助办法,统筹安排全校贫困生的资助方案。同时,学校层面在认定贫困生时,也要结合考虑各地平均收入与就学所在地平均收入的差异,使贫困生认定标准相对灵活,避免地区差异引起的不公平情况出现。
(三)建立并优化工作组织机构。
高院职校应设立专门管理学生资助工作的部门,组建一支以相关专业高级学术专家为带头人,具有较高学历、层次合理的专业化学术化队伍,做到“边开展工作边进行课题研究”,使资助工作日益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四)大力开发各种资源,努力拓展资助渠道
学校应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助,帮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以校友会为平台,广泛联系校友,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意义,主动争取杰出校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到学校设立助学金、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通过开展校友亲情手拉手、结对子、一帮一、一帮多等资助活动,促成校友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对学生的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
(五)加强多方式开展资助工作
一是帮助贫困生就业。为了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努力为困难毕业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及各种就业机会,另外,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降低就业成本,给予一定的就业费用补助。
二是重视贫困生心理。学校构建了健全的心理援助机制和形式多样的心理援助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对个别贫困生进行心理咨询,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是关注特殊性资助对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年都建立全校残疾生档案,为需要家人照顾的残疾学生家庭提供单独的宿舍,安排家长在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工作,为行走不便的学生提供保安接送入教室服务,并且在班级建立爱心帮扶小组,轮流帮助残疾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来自社会、学校和同学的温暖。
(六)资助育人,励志先行
就工作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难度较大。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回报或者回馈意味着亏欠,会给人一种压力,而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本能选择首先就是要回避。这种赠与与亏欠的不对等关系给贫困生心理上带来伤害,使贫困生产生自卑感。相较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更容易为贫困生所接受。一名贫困生观看完我校励志成才典型报告触动很大,在给辅导员的邮件中说:今天听完某某同学的事迹,很受振奋……我相信经过努力,有一天我也会以自己为荣,以自己的贫困为荣,人生路还长,希望在前方!励志教育能帮助贫困生重拾自信,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帮助,甚至还能帮助别人。一个有自信、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会感恩社会、感恩学校。学校围绕“励志成才”、“回馈社会”、“关爱同学”等主题开展事迹报告会、义工活动、征文比赛、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鼓励学生奋发图强、励志成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05-02
一、前言
生源地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学生发放的、在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的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属于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作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作为国家的一项民生工程,生源地贷款政策近几年在全国的普遍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广大寒门学子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帮助了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全国许多地方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针对生源地贷款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二、生源地贷款的现状与问题
与国家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贷款虽有借款人为“生源地”的优势,但覆盖面广、贷款对象多、期限较长,从近几年政策执行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许多地方的经办银行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生源地贷款不同于传统的商业贷款,政策上只能执行基准利率,贷款对象大多是低收入或贫困家庭,收益比较低,潜在风险大,一旦借款人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或收入不稳定,就不能按时还款,甚至会形成呆帐或坏帐。虽然政府引入了风险补偿金制度,但相关金融机构认为此项业务不划算,因而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曾出现惜贷、恐贷现象,而许多地方的经办银行迫于政策压力,人为限制名额,最终无法保证符合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学生都能获得贷款。
2.伪贫困生挤占公共资源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获得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在校期间不支付利息,因此部分学生及家长存在“不贷白不贷”的心理,哪怕本来负担得起学费,也会想方设法找关系、钻空子申请贷款,甚至有的家长为了从事其他经营而伪造各种贫困证明骗取贷款。在贫困认定较难深入开展和贷款名额有限的现实背景下,导致一些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学生(即伪贫困生)挤占了公共资源,而很多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未能真正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
3.部分学生及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及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怕丢面子,宁可变卖家产或向亲朋好友借钱也不愿意申请贷款;部分学生家庭对自己未来的还款能力没有信心,不敢去申请贷款;有的家长对政府抱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宁愿拖欠学费也不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一些贫困学生只想得到助学金,而不选择申请助学贷款;部分贫困学生及家长对生源地贷款政策不了解,错失了贷款机会。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对政策的不了解导致部分真正需要的学生最终未能获得贷款。
4.贷前调查困难。实施生源地贷款政策,从贫困生认定到贷后管理大都由县级资助中心负责。因申请贷款的学生多、分布广、工作量大,在人员编制少、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县级资助中心在贫困生认定方面很难做到入户调查、核实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根据学生提供的家庭贫困证明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同时,一些地方的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做好细致的调查工作,出具的困难证明可信度低,导致县级资助中心因无法证实而把名额给了一些“伪贫困生”。
5.贷后管理难度大。县级资助中心除了要开展生源地贷款宣传和贷款资格审查外,还承担着催还贷款的任务;还需要建立各类台账,经常进行数据维护等,贷后管理任务繁重。同时,由于大部分高校、学生就业单位与县级资助中心和经办银行沟通不便,信息不对称,致使对学生学籍异动、就业单位变动、联系电话变更等涉及信贷风险的信息难以及时掌握。这些情况导致县级资助中心和经办银行开展贷后管理的难度加大。
三、完善生源地贷款工作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大生源地贷款的宣传力度。普通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等要积极配合县级资助中心及经办银行做好应届毕业生生源地贷款的宣传工作,向学生讲清政策,帮助学生及家长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同时,相关学校也要做好学生预报名、初步审查和数据上报等工作,更好地帮助县级资助中心做好需求调研。
每年暑假前夕,各高校要通过宣讲会等方式开展生源地贷款宣传和诚信教育,主动配合经办银行做好毕业生信息确认,完善贷款学生个人信息,要及时提醒获贷学生按时还款,共同推进生源地贷款工作的顺利实施。
2.政府要确保财政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及时到位。根据相关规定,获贷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部门全额补贴,只是在毕业后才需按年度向银行归还本金和利息。同时,国家设立的生源地贷款风险补偿金主要用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追回贷款而造成的损失;对确实难以收回的呆账、坏账,经办银行可按有关政策自主核销。如果财政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必会增加经办银行的业务风险,挫伤其办理生源地贷款的积极性。只有确保财政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及时拨付到位,才能确保生源地贷款政策的有效落实。
3.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方面,政府和银监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落实相关金融部门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经办银行和县级资助中心的监督考核,从根本上杜绝限制名额、故意设置门槛等现象发生,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应贷尽贷”。另一方面,经办银行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高校和就业单位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获贷学生的动态跟踪。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起举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一旦发现有循私舞弊、违规审核的情况,经核实后可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或处理;对于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到贷款的,经调查核实,除及时追回贷款外,可通过相关媒体进行暴光。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保障生源地贷款工作的健康发展。
4.要认真做好贷款需求调研和资格预审工作。为做好生源地贷款工作,县级资助中心必须做好贷款需求调研。每年上半年,可通过相关学校掌握应届高中(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贷款需求。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已获货款在校大学生的复贷需求。在此基础上完成每年的贷款需求统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信息数据库。
县级资助中心对当年预报名的学生进行资格预审时,可以灵活采用入户调查或电话采访的形式,摸清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有条件的县(区),可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设立联络员,可通过他们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查,听取村民的反映。
只有在做好贷款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县级资助中心编制上报的年度贷款需求计划才能保证“应贷尽贷、满足需求”政策的落实;只有通过资格预审,才能在办理生源地贷款时对学生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进行甄别,有效地避免“伪贫困生”挤占公共资源的现象发生,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5.加强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设。目前许多地方县级学生资助中心机构不全、人员编制少、经费投入不足等已经成为制约生源地贷款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加强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人员配备,加强对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信息搜集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办公设备和工作经费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6.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加强相关法制建设。提高学生还贷率最有力的手段还是要将生源地贷款信息纳入学生个人征信系统。只要出现恶意拖欠、不按时归还等违约现象,就会影响到其今后在全国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办理信用卡、车贷、房贷等授信业务。尽管国家开发银行已于2011年开始将生源地贷款数据分批次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但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如果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建立起生源地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一定能从法律层面更好地制约获贷学生的违约现象,减轻贷后管理压力,有效降低生源地贷款的风险。
四、小结
开展生源地贷款,是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民生工程。各地只有在具体实施中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才能使生源地贷款这一惠民政策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高翔,邓小红.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0,(2).
[2]李泽华.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站在岁末,透视过去一学年,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似乎初进计协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我一直很庆幸自己担任社团部部长这个职位,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也学到了不少,虽然一开始这个工作让自己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现在做的事情多了,让自己成熟了不少,也进步了不少。
作为计协一员,我认为我的最主要职责就是密切关注协会的发展,做好协调与沟通的作用。协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要弄明白,尽自己最多的能力帮助他们,确保其和谐健康的发展。 在职的一年,我经历了协会变化的点点滴滴。我们协会同仁们一起举办了电脑免费义诊,PPT基础知识讲座,还有就是招新招干。每个人都为协会付出了心血也收获了快乐。在这些活动中暴露了我们的不足但也让我们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对我们今后乃至下届社团成员都有借鉴意义。
但我自己作为外联部部长在工作中也有许多不足,我深知,外联部的主要职责在于与外界商家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商家达成双赢的局面,并未社团活动提供一定的活动资金。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主要的工作有为社团“PPT基础知识讲座”筹集活动经费。 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但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在此略总结如下:
一、拉外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大学里社团较多且各个社团开展的活动也多,外联活动的竞争很激烈,且有一些社团的外联部与商家合作的过程中,没能很好的在校内外树立诚实守信、精炼能干的形象。这无疑给我们的外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在我们找商家洽谈时,多数商家总以以前赞助过某些社团的类似活动,投入了不少资金而收效甚微为由拒绝合作。每遇此类问题,我们总是耐心的给商家解释我们的活动与先前其他社团类似活动的不同之处,并再三强调活动可带来的宣传效果及实际利益。
2、关于赞助商的选择问题。选择店面规模较小的商家,商家往往吝啬钱财,不愿意出资赞助,或者干脆认为店面较小,即使宣传也达不到效果;选择店面规模较大的商家,或者是连锁店,一般都很难找到老板或负责人,而与店员谈,店员做不了主,也不敢做主,问及店员他们老板的电话,店员一般都不愿透露,我试过将策划书留一份给店员,请其转交给他们老板,但时间证明,这样做根本没有一点效果。
3、有时再拉外联之前,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商家所关心的能为其带来实际效益的相关问题上欠缺全面的考虑,所以,在商家提出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际利益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不能给出一个令商家十分满意的答案。我们知道,作为商家,其看中的是短期内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好赞助商时,必须有针对性的多角度考虑商家的利益,力争提出能给商家带来利益的最佳方案。
4、由于拉外联是一个持续、长期的工作,而本学期外联部的干事基本上都是新招进来的新生,缺乏一定的经验,并且,平时没有意识到要多注意校园周围的商家,不能有效地发掘潜在的赞助商,同时,还不会有效地收集各种资料和洞察潜在赞助商的合作意向,这让我们的外联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变得盲目。对此,我们一般采取以聚餐或开茶话会的形式交流,资料汇总共享,实践证明,此举效果还不错。
5、外联部的工作相对于其他部门比较特殊,极需要其他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因次,与各部门紧密联系是极其重要的,而我们新干事较多,与各部门交流不够。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善。
这次的年度总结我想把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想必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下届社团干部的一个经验吧。下面是我当部长一年内个人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最大的弱点。我觉得作为部长:
1.一定要密切关注协会的发展,定期与会长等成员沟通,以开会或茶会的形式凝聚力量,树立威望。
2.沟通。充分了解协会的下一步计划,以周为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我们协会的困难,及时与会长沟通。
3.一定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比较烦琐的工作,谨记吃苦是福,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4.充分利用资源。协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以集体为荣。如果部里的活动完不成,及时请求其它部门的帮助。
回想一年来社团的工作,我们取得过优秀的成绩,这些成果离不开社团部每个成员的辛勤付出;同时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同心协力解决困难。我们一步步成长的脚步依然清晰,在路上,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坚强勇敢。在其中的酸甜苦辣都以化成成功的喜悦飞上我们的眉梢,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计协必然凭着自己青春的汗水再造辉煌”。
学期末大学社团工作总结范文二
20__年是我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硕果累累的一年,各社团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广大学生拓展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智慧才华的广阔舞台。
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社团部各成员团结努力,积极进取、锐意开拓,使社团部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我校领导及广大师生和同学们的认可。同时社团部的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中前进,一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次活动后,自我检讨、总结,力求自己在下次的工作任务中考虑的更细致,想
法更全面,与各部门的同事一起,努力使社团部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今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9月下旬我们对社团部的干事招新,此次招新共招了5名干事,壮大了本部门的实力,我们本着肯吃苦,能奉献,好积极的精神对参与竞争本部门的20多位同学进行一一选拔,最后挑选出5名同学作为本部门20__—20__年社团部干事。
2.10月x日—19日帮助商学院各协会参与会员的招新活动,本次一共招收200多名会员,期间本部门全程负责商学院所有的协会招新工作,特别是对两个新成立的协会给予很大的协助。
3.10月x日在商学院办公室召开了本部门第一次的协会大会,共邀请了各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常任理事长。出席会议,在会上主要讨
论了本年度各协会的工作安排,以及会员培养和协会建设问题。
4.10月x日晚本部门全体人员参与对商学院全体协会上交的报名表和发票联进行统一的收缴整理,在本次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主要是发票联和报名表的人员数不一致,我们通过联系协会重审等办法最终通过了本次整理工作上交校社团部。
5.10月x日本部门参与了大学生实践协会的新老干部交流会,在会上发言,并对大学生实践协会的未来的工作安排做了总结,同时聆听了上届干部的发言。
6.10月x日针对本部门工作的情况和干事工作的反应,我们召开了一个社团部干事培养会议,在会上,我们就社团部工作细则和社团部工作规划做了总结,并且对干事能力进行了一次培养,提升干事工作能力,细划了协会管理的形式。
7.11月2号为了增进干事和干部,干事和部门的了解以及校上的联系,我们部门举行了一次聚餐活动,期间我们讨论了干事发展和社团部工作办法等问题
8.11月上旬我们对各协会上交的会员证设计做了归总,同时我们将会员证统一交往校社团部加盖公章。
9.11月x日我们开始筹备和科技部的辩论赛准备,我们负责对策划书的审核,召开对辩手的培训,以及对初赛的筹划工作,本次活动是我部门第一次组织的涉及全体商学院同学的活动。
10. 十一月份,我们学院积极响应校社团的号召,组织协会积极参加该次成果展活动,其中大学生实践和吉他协会还受到了校上的表扬。
11.各协会的会员大会,例会,迎新晚会,茶话会等活动相继举行,我们部门对其进行了检查且做好会员反馈意见的采集,并帮助其联系校上人员前来检查。活动后给予其建议,收齐活动申请表和活动总结上交校社团部。
12.协会的大型活动,我部门几乎都会召集商学院各班部份同学,各协会及各学院代表参与其中,以次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13..固定时间地点召开例会,及时传达校上的要求以及对协会上周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要求和对协会下周工作的安排了解。
这一年我们商学院又新成立了三个协会,我相信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在我们学院已经有了7个协会,在这个庞大的社团中,社团部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与各社团的沟通交流,学习合作,一定可以更好的服务我校众学生社团。祝:我校的学生社团建设和学生社团活动越办越好!
学期末大学社团工作总结范文三
近年来,在校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学生社团工作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学校现有注册社团92个,学校社团共分四类,分别是:理论学习类、科技创新类、志愿服务类和兴趣爱好类。参与社团的青年学生达15000余名,占在校生的56%左右。学校社团采用分级管理方法,学院具体管理指导,学校把关审批。我校在__年成立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校团委为指导单位。经过六年的酝酿,时机成熟,__年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改名为学生社团联合会,进一步实现了学生社团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我校在抓好制度的实施的同时,强化了打造品牌活动,注重社团的品牌文化建设。在近些年来的社团活动中,我校涌现出诸如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法律协会、武术协会、外语协会等等优秀社团。如:青笋剧团由学生创作和表演的DV作品《墙》在山东电视台播出;济南大学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举办“新乡村建设文化周”及“三农”论坛开坛等,20__年该社团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为加强对我校社团的引导、管理与服务,学校制定了《济南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社团管理中心,建立了社团管理中心主页,印制了《学生社团管理手册》,把学生社团分为校院(系)两级进行管理,校团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社团负责人(社团理事)会议,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发挥了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各社团根据学校要求和自身实际,坚持“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基本方针,走“数量建团、质量建团、精品建团”之路,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方法,初步形成了管理制度规范、引导机制明确、运行方式多元的新模式。
(一)管理制度规范
1、规范活动审批制度。对社团活动实行“四个方案”申报审批制度:即活动提前申报方案、基于调研基础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方案、完整的活动运作方案、明确的社团活动责任分工方案。严把社团活动的审批关与质量关。
2、规范社团干部培养。在公开竞选、民主选用的基础上,学校不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利用寒暑假组织社团干部到企业、农村、
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工作考核,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社团干部队伍。
3、规范社团评比考核。实行严格的升级达标量化考评制度,分多个等级对社团进行评比考核。考核内容除社团日常管理与常规活动外,还注重社团精品活动质量、会员及同学反馈、校内外获奖活动情况等方面的考核。
(二)引导机制明确
1、引导的项目化。在项目设置方面,坚持做到理论研究型项目与活动实践型项目相结合;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相结合;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相结合;教育型项目、竞技型项目与综艺娱乐型项目相结合。几年来,有的实践型项目已成为学校社团活动的经典,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济南大学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项目等。
2、注重活动质量。在明确的引导机制下,各社团坚持“抓质量、重质量、出精品、创特色”的工作思路,把学生对活动的参与不参与、对活动形式的喜欢不喜欢、对活动效果的满意不满意作为社团活动的根本评价标准,社团活动质量和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三)运行方式多元
1、经费来源的多元。社团运行资金匮乏是高校学生社团普遍遇到和存在的问题。为此校团委制定政策,在学校提供部分活动资金的基础上,鼓励社团走出去、引进来,向社会宣传自己,寻求合作,获取支持,形成了多种合作形式。一为合作方式,即利用社会资助(财力和人力)、社团经费、学校资助来开展社团活动;二为公益方式,社会力量无偿支持社团活动,不求参与和回报。通过社会化运作,一方面解决了社团活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触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素质。
2、服务对象的多元。各社团结合专业特点,大力开展“走进社区”和“服务农村”等社会服务活动,几年来,共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500余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如:济南大学法律协会在济南市的街道社区开展的法律援助活动;20__年暑假,济南大学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毕业生陈江华及殷林村村委联合筹建中国第一所农村社区大学——殷家林村社区学校等。
(四)社团作用发挥明显
由于学生社团具有群众基础广泛、自主活动、行为自律、结构松散、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影响力较强等特点,因此社团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充实的平台、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学生社团已成为我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将社团作为重要环节,通过社团再影响到具体的学生个体可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案,实现分类指导和良性的互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和项目中去,由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会得到明显提高。发挥社团的思想工作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并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载体,活跃校园文化,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2、学生社团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起着繁荣校园文化的作用
1、培养学生养成教育,形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德育处始终坚持把学生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管理的中心工作,继续坚持学生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从小就开始并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一个健全人的最基本的要求。本学期我校一直都把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我校掀起以“礼仪伴随你我他校园盛开文明花”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从各年级各班选拔品行兼优的学生成立“文明礼仪队”,在言行上规范示导学生,收效明显。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得以培养和养成。坚持抓卫生、纪律、两操、礼貌、爱护公物等内容的评比,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学期一大主题,学月一主题,每周一小主题。学校德育处开展了适合不同年级的德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先后开展了以尊师爱校、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当前形式教育、感恩教育、科学发展观、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教育、六一”儿童节的“欢庆六一 展我风采”庆祝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本学期周一升旗仪式、两操的规范、为可爱同学献爱心、为品学兼优的孩子捐款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内容健康,不仅庆祝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三年部针对初三年级学习紧张,情绪焦虑等情况,开展了“班级装饰美化”评比活动,所有班级教室清洁卫生、环境优美,为学生自己营造一个惬意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3月份以“新起点新挑战脚踏实地严明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4月则以为“细节决定成败,信心赢得未来”为重点;5月号召学生“坚持就是毅力、坚持就是希望、坚持就是收获”, 6月举行中考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们明确近期目标,营造“只争朝夕,科学备考”的氛围。
间操和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各项小型多样比赛的开展,缓解了学生备考压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3、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德育处完成了全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调查统计和贫困生的调查摸底、资料上报工作。在今年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德育处在区贫困学生资助中心的指导下,增强服务意识,对贫困学生逐一落实,贫困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满意。本学期,在区教育基金会开展的慈善一元捐活动中,共捐款524元。全校师生为我校五年二班患重病脑瘤的可爱同学共捐款4000余元,学校全体领导干部、全区新党员和后备干部在区教育局党委组织的“七一献爱心手拉手”的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为我校各班品学兼优的孩子20余人进行了爱心资助3000余元,;学校师生积极响号召,向区“爱心书屋”共捐赠图书1381册。
4、安全工作
本学期,德育处按着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消防安全疏散、预防踩踏事故”的应急演练。经过精心筹划,学生做到了从容、快速、有序的疏散,效果明显好于去年。德育处制定了学校《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案》和《晨检制度》,从5月14日起,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晨检零报告统计表》的统计和报送工作。德育处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做好了学校的疾病防控工作。开学初、学期末都与学生、学生家长、车主等分别签订了安全公约,将校车、防雷电、野浴等不安全的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5.综治工作
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犯罪为耻”为主题开展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做好“两法一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通过报告会、参观、板报、广播、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办好校园手抄报大赛并对75名制作出色的同学进行了表奖。
强化帮教转化工作。各班都建立了违纪学生档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贴近学生、关爱学生,让每一位违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温暖,学校对帮教转化先进个人关敏老师进行了表彰。
加强“学校特殊安全保护区”的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安全管理,共同建立和完善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6、德育效果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德育教育效果凸显,多次的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在迎接沈阳市的德育督导检查中,我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沈阳市教育局付丹处长的极大赞扬,光荣的被评为了“沈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并代表沈阳市参加辽宁省的此项工作督导检查。
二、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本学期,教务处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认真落实沈教发[XX]73号文件精神,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流程的管理落实,指导检查常规落实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全学科,开足学时,无随意删减学科和课时,严格按教学进度上课。加强非工具学科的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学科的质量监测,杜绝领导放弃,教师随意,任意丢课,学生不愿学,课堂松散的现象。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校明确提出了继续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强调“主动参与、师生互动、逐步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回归课堂”的教研模式。
2、“教学开放周”、“班级一日教学开放” 活动
从3月5日开始,教务处中学部开展了“教学开放周”小学部开展了“班级一日教学开放” 活动,校领导对本次活动给与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深入到教研一线,共听课167节,每位教师平均听课均超过10节以上,严格按照听课,评课、互动式研讨的教学流程参与活动,相互学习成绩,查找不足,探索规律,研讨方法,对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共识。从活动策划到活动总结,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充分了发挥了校长为教育教学第一责任人的导航作用。在本次大型教学活动中达到了人人都有所得,人人都能提高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展示与评析,广大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通过抓教研促教学的基础上,在教学管理中,发挥年级部的优势,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本年级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沈阳市基本功大赛中,钟伟、张姝两名教师在数学科表现突出,关晓云老师代表沈北新区参加了市优秀课的评选,付鹿璐等11人获区级以上优质课。
3、抓实集体备课
学校教师在坚持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注重了集体备课的实效,在集备和教研活动时有中心发言人精心准备,对教材进行认真透彻的分析,集体备课讨论的氛围浓厚,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几个备课组比较突出。年部管理人员坚持“三个深入”即深入备课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特别是在进一步落实"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回归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更好地指导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本学科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已逐渐形成。
4、因年级因学科施教,保证监测质量
初三年级发挥集体力量,明确备考目标,统一思想、制定周密的复习备考计划,狠抓落实。在常规管理中,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胆管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规范教学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抓考风带学风的原则,每一次考试都能做到,考前认真教育学生,考后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成绩分析,使大家明确今后教学的方向。
非毕业年级,针对学生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的夯实。及时召开各种会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向;根据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班级各项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状况分析;查找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科任联席会,班科任联手对班级进行诊断,对症下药,确定班级的近期和远期奋斗目标。在教学检测环节中通过常规检查,检查学生的作业,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警示。组织学生基础知识测试、单元测试、学科竞赛、英语课文背诵、期末监测考试等测试,以此调动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5、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圆满完成了初三毕业生体育素质测试工作。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间操队列、楼内进出秩序等,科学开展课余体育队足、篮、排的训练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在全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成绩优异。
6、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重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水平和针对性。教导处本学期扎实开展一线教师课题申报工作,在总结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强化管理,继续规范校本课题的研究。各校本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到问题课题化——实现教与研的统一,课题常规化——建立保障机制,扎实开展,规范运作,做好了日常的指导工作,取得了实效。
7、教学成绩
在今年的期末测试中,我校的七年英语、数学、语文、政治;八年级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的个人成绩都在我区12所初级中学名列前矛;小学部由四位任课教师:仇宝荣孟丽 陈红 张慧指导、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的全区小学生英语竞赛活动成绩突出,各年级总成绩获全区第四名,其中6名学生分获二、三等奖,刘洪宇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在刚刚结束的初三升学考试中,师生通过不断拼搏努力,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均以优异的成绩让98.3%的孩子升入了上一级理想的学校,向西北三乡的百姓交上了一份额满意的答卷,日益回流的学生证明了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已经得到了家长的极度认可和社会的良好口碑。
三、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抓好师德建设工作,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1、师德师风建设
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加强师德建设活动。活动中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的动员大会,深入学习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次活动基本实现了“打造一支队伍、促进两个转变、实现三个提升”的目的。即 “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促进师德师风和行风校风的转变;使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有新的提升,对社会、家长、学生的服务上有新的提升,教师形象上有新的提升”。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虽说一批有经验的老教师已到了无所求的年龄,但她们并未对自己放松要求,仍然认真钻研业务,兢兢业业的上课和备课。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张俊栢等班主任老师每天早早到校后就深入到班级、王杰、可成贞、孙金明老师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忘我工作;另外我校的年轻教师们也不断吸收老教师所长,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力量,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不计个人得失,工作热情不减、工作效果不差,为学校无私地奉献着。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乔丽霞、魏成勇、鄂志秋、钟伟等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室外值日时亲临现场督导,。常抓就会有成效,我们可以看到 6.1、4.1、7.1、7.4、8.1的学生能在自习时做到独立自主;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级的小同学班级卫生保持、走廊规范行走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我们可以看到2.2、4.2、5.2、7.2、8.4班的后进生明显减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各种培训、辅导、讲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发现新典型,采用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等活动培养一批新的学科骨干教师。
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重点做到了坚持召开班主任周例会,查找班级管理工作的纰漏和不足,研讨各班教与学的情况,交流各班管理经验,探讨学生的思想动态,总结本周各班成绩及存在的不足。细化、质化对班主任的工作的考核,建立了班主任工作考核档案,组织年轻班主任进行工作汇报,了解情况,为其把脉,有力地促进了青年班主任的成长,不断加强班主任管理和研究,使班主任管理工作量化更客观、区分更明确、等级更合理,充分体现班主任工作效果。初中部面对年部教师队伍年轻化,学苗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推行“重过程、抓细节”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做好德育工作。
3、巩固行风建设成果
认真落实《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分办法》。三月份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树立了教育良好现象。四月份认真进行了“小金库”自查自纠工作。放假前与全体教师签订了关于禁止参加暑期有偿补课承诺书,学校首当其冲自查自纠,一经发现,必按规定严肃处理!
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创和谐兴校
办公室,这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团队。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督办有效、服务到位”为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内部职能和规范公文处理等,本学期共迎接各级各类大型检查10次,小型接待32次,布置区教育局现场会3次,学校大型活动5次,书写文字材料46份计9万余字,为保障学校工作正常运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总务部门,这是一个敬业的团队。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进一步优化后勤管理,强化服务观念,确立岗位意识,深入开发潜能,增强质量意识、拼搏意识、创新意识、目标意识,六位平均年龄48岁的老前辈共同完成了学校设备日常的维护、物品使用的管理与登记、建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节约型校园的创建,使他们付出了许多汗水,每当师生们都休息时,无论阴雨晴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身影。
幼儿园、工会各尽其责,出色地完成了本部门的工作。
五、特色创建与取得的成绩
学校以弘扬和传承锡伯族特色文化为办学切入点,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最终打造成全国闻名的锡伯族学校。锡伯族特色的创办与发展,更使得学校在省内小有名气。省市区各级领导经常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兄弟学校多次来我校参观学习,本学期沈北新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书记管理现场会、德育校长、主任的培训交流活动、局党办的纪念“七.一”“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献爱心手拉手”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的举行、全区人大代表活动日、教育系统后备干部、新党员到我校的参观学习交流活动,给每位到校的领导、教师留深刻的印象,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井然有序的学校管理、独树一帜的锡伯族特色文化、使得学校社会声誉日益提高,特色办学优势凸显。
2011年3月我校被辽宁省射箭管理中心授予“辽宁省射箭项目重点学校”,成为辽宁省中小学首家射箭项目重点学校。2011年5月在江苏举行的全国“扬名杯”射箭比赛中,张春清同学再次以总分第17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我校的射箭队在7月5日刚刚结束的辽宁“移动通信杯”大赛上,喜获一金二银一铜的好成绩,其中张春清同学个人成绩第二、孙晓倩同学个人成绩第五、张辉同学个人成绩第八名。
现在兴隆台锡伯族学校已经成为锡伯族文化教育基地和传播基地之一。
六、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改正和进一步完善。
1、加强队伍建设。在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不上进、不和谐的声音;工作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影以及精力外移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改正。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2、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营造科研氛围。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初创走向成长的阶段,即从1994年到2003年。这是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改革开放呼唤慈善事业,社会困难群众企盼慈善事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慈善事业。于是1994年5月,在市政协、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的发起推动下,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应运而生。
长期以来,“慈善”这个词在我国是个“”。刚从计划经济中孕育出来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要创业慈善,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澄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需不需要慈善这个认识问题。在基金会筹备委员会和首届理事会领导的努力下,通过大量的宣传,及时、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为慈善正了名。同时,按照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踏上了艰难创业并逐步成长的征程。
创业之初,基金会就提出了舆论先行、广泛传播慈善理念的指导思想。征集确定了会徽和慈善用语,创作了会歌;把媒体作为宣传慈善的主渠道,很快建立了慈善记者队伍并不断巩固扩大;宣传内容从日常工作报道,发展到设立各种慈善专栏,从平面媒体延伸到电台、电视台、网站,形成了立体的宣传网络;宣传的规模从每年200篇(平面媒体)左右增加到每年500余篇;1995年初开展了首次“蓝天下的至爱”新年慈善系列活动,以后每年一次,内容不断丰富,从2001年起新增了爱心大放送,电视台全天播出,声势和影响不断扩大,慈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按照会领导提出的“精简、高效、廉洁、务实”的原则,加强了组织建设,逐步健全了秘书处的组织机构,1996年又建立了5个工作委员会;本着慈善事业必须向地区延伸的指导思想,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1994年8月率先在长宁区设立了第一个办事处,到2002年5月全市19个区县全部建立了办事处,逐步形成了社区的慈善工作网络。
提出了“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参与慈善,注意与社会各界的联合。募捐形式从单一的接受单位、市民捐赠,发展到开展“万人上街募捐”、“慈善一日捐”、“千店义卖”、设置慈善募捐箱以及各种形式的义拍、义卖、义赛、义演等,募集基金的数量从1994年的1500多万元,逐年增加到2003年的近2亿元。2000年6月又成立了上海慈善物资管理中心,开辟了新的慈善物资捐赠渠道。
按照“拾遗补缺”的原则,开展慈善救助。从成立初期的“111”慈善工程(建1个老人乐园、资助10个社会公益项目、救助100个困难家庭),到1995年的“四个1000”慈善实事(资助1000名困难学生、救助1000户困难家庭、为1000户社会孤老建立温馨家庭、培训1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展到1996年开始实施的“安老、扶幼、助学、济困”实事项目。先后创办了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众仁老人乐园、众仁老人公寓、金山众仁护理院、伤残儿童康复中心等慈善实体。按照“急政府所急,想群众所想”,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设置救助项目的指导思想,1996年开始,为配合政府的再就业工程,实施了“慈善教育万人培训项目”;配合政府的教育制度改革,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配合政府的帮困送温暖,实施了大规模的助困活动。2000年,为配合政府的医疗制度改革,又实施了万人慈善医疗项目。专项基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救助的人数从1994年的600余人逐年增加到2003年的8万多人次。
建会之初,基金会就提出了与国际接轨和依法治会的理念,内部管理、建章立制年年出新招;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会计顾问;成立了内审室、监事会;从1996年起每年通过媒体公布财务审计报告,增加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社会公信度不断提高。
有了第一阶段的创业和发展,为基金会逐步走向成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从成长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即从2004年到现在。
在这5年中,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慈善事业的一系列指示,认真落实首届中华慈善大会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从成长逐步走向成熟。
2004年7月,我会实施了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完成了理事会换届,依法将第二届理事会的251人精简到第三届的23人。使理事会的机构更加健全,更加精干。
将区县办事处改名为区县分会,建立了分会会长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街道(镇)逐步建立了慈善工作机构。2006年又提出了“立足基层,聚焦区县”的工作方针,加强了对区县工作的调研和指导。推动了地区慈善工作的发展,使区县募集基金的数量上升到占总量的半数以上。
募捐理念和方式不断创新。将快乐慈善、娱乐慈善、消费慈善、明星慈善等新的理念注入慈善活动:开通了电话捐赠、短信捐赠、网上捐赠、信用卡捐赠等新的募捐渠道;增强了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募捐能力;2006年初,上海地方税务局下发了“关于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捐赠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从政策上推动了募捐工作的开展。这5年中,募集基金的总量从2004年的2.7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14.46亿元(含抗震救灾捐款),15年累计募集款物超过41亿元。
救助工作按照1996年11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坚持“党和政府最关心,社会困难群众最需要”为出发点,凡政府已经做了的我们就退出,政府没有做的我们做,努力与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不断加大慈善救助力度。慈善专项基金累计增加到170余个,实施的救助项目增加到近百个,救助的资金从2004年的1.05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11.07亿元(含抗震救灾款),15年累计出资近28亿元,资助了各类困难群体160余万人次。2008年又开始探索新的救助方式,尝试慈善项目向全社会招标制度。购买政府服务实施救助项目的工作电有了突破。
按照“立足社区、方便群众、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的原则,推动经常性社会物资捐赠工作的开展,初步形成了普及全市的慈善捐赠网络,在全市设立了经常性社会 捐赠接收点306个,慈善超市131家,累计募集物资价值7.06亿元。
按照把慈善宣传贯穿于慈善事业全过程的指导思想,不断拓展慈善宣传领域。2004年出版了中文版《至爱》杂志,2005年出版了英文版《至爱》杂志。2004年成立了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国际慈善论坛,每年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慈善理论研讨会,开展系统的慈善理论研究,探索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规律。2004年评选了第一届“慈善之星”,以后每两年评选一次。平面媒体报道的数量也激升到2008年的1500余篇。
重视慈善品牌建设,打造了“蓝天下的至爱”、“点亮心愿”、“共享阳光”、闪电星感动等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慈善品牌项目。
为了不断扩大慈善服务领域,2005年初成立了上海慈善义工服务总队,组织机构逐步健全,义工服务逐步活跃,义工管理规范有序。
针对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2005年成立了对外联络委员会和外联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对外交流,吸纳海外慈善资源。
注重机构的公信度建设,实施了救助项目的评估、公示制度;各项管理和资金收支情况更加公开透明,社会公信度大大提升;成立了盛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和安全运作。
经过十五年发展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规范有序、富有活力、公信度很高的社会组织,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慈善机构中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也获得了10余项荣誉称号:
2005年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
2006-2007年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
2008年被评为首批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级单位(最高级);
王建民总结回顾了“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福建省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深入分析了职业能力建设领域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出在“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以来,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积极进取、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技工教育改革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职业资格制度逐步规范,专技人员继续教育有力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考核工作稳步发展,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上新的台阶。
王建民指出,如何推动劳动力要素改革,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对推进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提出了极为迫切的新要求。职业能力建设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上来,把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摆上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推动创业,更好地服务人才、保障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
王建民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以做大做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就业创业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五大工作体系。一要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培训体系,二要构筑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三要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体系,四要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五要打造职业能力建设宣传工作体系。
王建民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促进就业、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扎实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努力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深化职业资格改革、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促进干部干事创业等六个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十三五”时期职业能力建设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开门红。
福州市、南平市人社局和龙岩技师学院在分会场分别作了经验交流。福建省人社厅有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市、县(因人社局分管领导,各设区市人社局相关业务科(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福建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福建省举办公务员录用考试“阅卷开放日”活动
为增进全社会对公务员考录工作的了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5月11日,福建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邀请省党代会代表、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以及中央和省内主要媒体记者现场视察福建省2016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阅卷工作。在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公务员局局长胡忠昭和省人社厅副巡视员于仲佳陪同下,代表委员和新闻记者一行20余人参观阅卷工作室、观摩网络阅卷系统操作演示,听取现场有关负责人对阅卷工作流程和保密安全管理的汇报。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负责人介绍了此次考试的基本情况和阅卷安排,省公务员测评中心负责人、阅卷组组长认真回答了委员、代表们提出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进“阳光考录”,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组织严密、标准客观的考录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了考录管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阅卷开放日”活动正是福建考录从“封闭”走向“开放”、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动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为做好本次阅卷工作,在教育部门支持下,省公务员局抽调了200多名专家参加阅卷工作。
三明市人社局注重新录用公务员生态环保知识教育培训
为增强新录用公务员生态环保意识,积极配合三明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有关工作,三明市人社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生态环保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在公务员初任培训课程中安排“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前往市博物馆参观学习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生态篇”三明图片展,听取三明市生态环保工作专门讲解,进一步增强新录用公务员参与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2016年全市公务员初任培训班7期559名新录用公务员全部接受生态环保知识教育培训。
(三明市人社局)
福州市人社局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4月29日,福州市人社局党组召开全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传达贯彻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座谈会及市委工作部署会精神,对全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
会议由福州市人社局副调研员张瑜主持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高远忠作了具体工作部署一高远忠强调,要明确“两学一做”的主要内容,把握围绕主题开展学习组织专题学习讨论、创新方式讲党课、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法措施,认真做好各项“规定动作”,结合实际选取有特色的“自选动作”,切实提高学习教育效果。
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冯音代表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命瑞作了动员讲话。冯音指出,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紧紧把握五个要求。一要立足真学真信,系统扎实学,讲究方法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四个意识”,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注重以学促做,对照“四讲四有”标尺,不断完善自己,向合格党员看齐。三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每个党员在学习教育中要始终强化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自觉对标对齐。四要坚持以上率下。局党员领导干部要下到所在的党支部,与党员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学习讨论,带头谈体会、讲党课、作报告,带头参加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带头立足岗位作贡献。五要注重学用结合。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起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当前,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全局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宣传发动,丰富学习形式,坚持分类指导,确保学习教育有序推进,以出色的工作成效来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
(福州市人社局)
厦门市开展和谐劳动关系集中宣传活动
5月15日,根据福建省统一部署,厦门市及各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集中宣传活动,全市共设有7个集中宣传点,市、区两级的人社、工会、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工商联等部门参加了宣传活动。
各宣传点现场挂横幅,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品。市、区工商联详细作了营改增税收的政策解答;湖里区司法、安监部门及各街道也参加了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在万达广场还专门制作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宣传活动背景板,吸引了许多市民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活动;思明区在厦禾路罗宾森广场举办了和谐劳动关系宣传现场有奖竞答活动。
据统计,各宣传点平均接待求职者务工人员等各类群众达200多人次,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西晨报、厦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各大新闻媒体记者到现场采访。本次集中宣传活动,营造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厦门市人社局)
宁德市人社局开展“人社进社区,惠民在身边”公益活动
5月12日上午,为把“两学一做”引向深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宁德技师学院,组织20名干部、教师深入荷园社区开展主题为“人社进社区,惠民在身边”的公益活动。活动现场设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创业、社保卡、职业教育等咨询台,并提供家电维修义务服务。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咨询,工作人员一一耐心解答,当天共发放宣传手册和购物袋800多份。
此次活动旨在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人社知识,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社保政策,提高参保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保障氛围。
(宁德市人社局)
晋江市农村二女户等部分计生家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可获补助
近日,晋江市下发的《关于补助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暂行办法》的文件,从今年起,晋江部分计生家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可以获得相应补助。
该办法规定晋江市农村二女户、独女户及城乡独生低保户、子女伤残户、子女死亡户等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可获得补助。参保对象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户籍登记并计生关系在晋江市的计生家庭夫妻本人;符合计生条件的夫妻双方本人可以申请,包括全面的“两孩”政策实施之前独生办证户中的低保户、子女伤残或死亡的特殊家庭;没有违反计划生育行为;2016年当年男性年龄45周岁、女性年龄40周岁。
该办法还明确了参保补贴的三种类别。
1.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前的农村儿女结扎户和农村独女办证户夫妻本人,补助缴费最高年限15年。1200元/人・年≤实际缴费
2.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前独生办证户中的低保户、子女伤残户或子女死亡的特殊家庭夫妻本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由市级补助经费1400元/人・年,镇级补助500元/人・年及以上;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由市级补助经费1500元/人・年,镇级补助500元/人・年及以上。低保户、伤残户按相关部门当年认定名单为准,补助缴费最高年限15年。
3.在2015年试点镇(街道)已经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二女结扎户、农村独女办证户及城乡独生子女低保户、子女伤残户、子女死亡户等特殊家庭对象,符合条件的可从2016年开始参照给予补助。
同时还规定接受政府补助的计生家庭对象若出现违法生育的,按照协议取消对其补助,并追回已补助的资金。
(晋江市劳动社保中心 颜维贤)
福鼎市社保中心开展社保政策宣传系列活动
为着力宣传普及社会保险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强广大用人单位和职工知法守法的权益意识,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福鼎市社保中心配合市人社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月活动。
5月17日上午,福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福鼎市总工会在星火工业园区举办普法宣传活动,向工业园区广大职工群众免费发放有关宣传资料,现场答疑解惑。活动现场,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就园区企业职工关心的养老保险参保、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养老金计算、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当天上午,共接受园区各类企业员工咨询100多人次,发放《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律法规政策问答》《工伤保险法律法规政策问答》等相关宣传资料300多份。
福鼎市地处闽浙交界,温商企业在服务福鼎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月17日下午,市人社局组织召开温商协会座谈会,与各工业园区温商企业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聆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困难,宣传社保政策。
会上福鼎市社保中心张小彬主任分别就养老、工伤保险业务经办政策和程序向企业代表作了详细介绍,并听取了企业代表对社保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后社保中心针对各参会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类处理,对具备条件的意见和建议马上进行优化和改进,对暂时无法及时整改的,将进一步归纳整理,并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反映。
此次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使得社保中心工作人员更加了解参保人的要求和需求,为不断改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也为今后的社保扩面工作打好了铺垫。
(福鼎市社保中心 陈超)
南平市延平区试行劳动纠纷调解组维权工作新机制
一是整合机构。劳动监察大队、仲裁股、仲裁院合署办公,建立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跨股室的机构劳动纠纷调解组,由局务会确定一名骨干作为副组长,负责三个股室的日常管理,监察大队、仲裁股、仲裁院所有干部作为劳动纠纷调组成员,每2人组成一个处置小组,持有劳动监察员证和仲裁员证的工作人员合理搭配:二是不区分股室接访。处置小组排班接访,组间力量相互调剂使用,第一时间接待来访人,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对于有调解意愿的来访人第一时间启动调解程序,对于发现的违法线索,第一时间开展劳动监察执法;三是疑案共商处置到底。对于无法通过处置小组接访处理的问题,由处置小组提出劳动仲裁或劳动监察程序的建议,与其他办案骨干共同会商,初步形成意见后,引导当事人最终确定办案方向,处置小组成员作为有关案件主办人员处理案件直到结案,有关职能股室负责做好程序把关和配合协作。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股室间因权责交叉造成的推诿扯皮现象基本消失,极大地便利了劳动者进行维权。
(南平市就业促进与劳动关系科、延平区人社局
建瓯市人社局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
建瓯市人社局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在电商产业中,为电商从业人群开设基础班、普及班、中高层次的电商孵化园班,培训了500多人。同时,每月定期开展各类培训讲座,提高电商从业群体的经营水平。开展的家政服务业培训班,为育婴师、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理论指导,专业技术培训,共有200多人通过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支持建设项目、大中专学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和福建省创业导师项目申报工作中,积极为创业者争取省级项目资金资助。截至目前,申请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建设项目1家,大中专学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3人,福建省创业导师项目2人。由建瓯市瓯网家园公司总经理林勇和变革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景辉每月不定期为电商从业人员和创业者举办创业者沙龙、创业集市等相关交流活动,共举办20余场1000多人参加,在沙龙集市活动中互相学习创业经验,分享创业心得,共同开拓创业市场。
(建瓯市人社局
沙县人社局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近日,沙县人社局纪检干部及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基层直属单位开展日常管理监督检查,与干部职工面对面开展交流、座谈,同时将近期严肃换届纪律严格“五一”“端午”两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传达学习。
通过交流座谈,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加强各项纪律建设,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特别是要求各业务窗口,要加强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的防控,在执行公务活动中依法依规办事;在工作中坚持做到按承诺期限尽快办,不能办的事情耐心解释,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细致服务,优化窗口服务,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在交流学习中,同时要求各直属单位干部职工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根本上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确保在思想、作风上始终保持纯洁性,自觉做到敬畏纪律遵守纪律,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推动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沙县人社局)
德化县组织陶瓷企业赴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展招聘活动和参观考察
为搭建企业和高校对接桥梁,进一步拓展荐才渠道,5月16日,德化县人社局、经信局、工商联联合组织县内18家陶瓷企业及泉州工艺美术学院,由德化县人社局局长陈琴堂带队,赴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展“福建省德化县陶瓷企业现场招聘会”活动。德化县各陶瓷企业提供了包括总监经理、技师、设计等岗位57个,需要人才149人。时值毕业季,吸引了大量在校毕业生前来咨询,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0多人。招聘活动结束后,他们先后到江西极具文化底蕴和发展内涵的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法蓝瓷公司康舒陶瓷等大型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就两地的陶瓷文化展开交流。参观考察后,大家纷纷表示,景德镇、黎川县陶瓷企业在陶瓷设计、生产工艺、创新等方面为德化县陶瓷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德化县人社局 陈淑梅)
将乐县人社局三举措加强农民工工资监控
一是通过规范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工资。要求施工单位按施工造价金额5%~10%比例交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工资支付实名制,与去年同期相比欠薪下降13.5%,从源头上防止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其中材料款与工资款分列拨付。二是要求施工队将工程款的30%用于发放农民工工资,加强对施工队工资发放预警监控管理,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对不执行的施工单位由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法责令改正。三是完善企业欠薪处置机制、报告制度。发现施工队有拖欠工资的迹象和苗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予以解决,完善并做好重大违法案件查处机制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重大案件处置效能,进一步落实要情、舆情报告制度,按报告制度及时上报重大案件处置情况。到目前为止,共监控用工单位67家,涉及人数137人,涉及金额235.67万元。
(将乐县人社局)
大田县人社局多措并举做好社会保障卡工作
随着社会保障卡的推广应用,群众越来越离不开具有金融功能的“一卡通”。社保卡同时具有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金融服务等各项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日常的生活。为优化社会保障卡的制发工作,切实提高制发卡效率,发挥社保卡便民利民作用,大田县人社局多措并举做好社保卡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该县专门成立县级社会保障卡管理中心(挂靠县城乡居民保),制定了社保卡发放实施方案,建立日常工作协调机制,设立专岗专人,及时妥善解决社保卡制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加大宣传力度,深度推广。通过与合作银行农信社协调配合,在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播出社保卡发放滚动字幕,面向全县居民印发社会保障卡宣传资料、设立基层问询点、走上街头在人口密集区开展咨询讲解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社保卡的主要用途,引导社会公众充分认识、积极使用社保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规范工作流程,优化服务。在县农信社窗口设立专门社保卡办理窗口,指定专人负责,实现“一站式服务”办理领取社会保障卡,做到“立等可取”;在各乡镇设立社保卡代办点,制定统一社会保障卡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规范,设立服务指南,极大地方便了办卡居民;县社保卡管理中心及时做好代办网点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与监督指导,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力争做到群众满意。
完善交接制度,确保安全。通过建立健全交接制度,建立完整的领取、交接、存放、保管等工作手续,做好社保卡去向的建档工作,准确掌握社保卡制作和发放情况,确保社会保障卡顺利的发放到每一位群众中,提高社保卡制发效率。
今年以来,大田县共接收新镇制卡5334人,制卡成功并发放4539张,极大地方便群众日常生活。
(大田县人社局)
武平县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工作
日前,武平县全面启动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工作,计划用8个月4个阶段(2016年4月~2016年12月)完成,分宣传发动及数据比对阶段、入户调查阶段建立登记信息数据动态管理机制阶段。武平县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采取“先比对、后调查”的办法,以覆盖人数最多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基础,由县人社局通过与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人口信息、卫生计生部门提供的新农合参合信息、教育部门提供的在校生信息、民政部门提供的低保与死亡人口信息等开展数据比对,清理重复信息,剔除无效信息,纠正错误信息,筛查出险种未参齐人员、未参加任何险种人员、个人基本信息不全或错误人员、重复参保人员四类人员。各乡(镇)组成调查组,对上述四类人员通过逐个单位排查、重点入户调查等形式,完善人员身份信息并进行参保登记一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和分析,建立参保状况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武平县城乡居民社保中心 吴显根)
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三屿村成为我省首批城乡居民保业务经办村级平台试点村
为推进城乡居民保信息系统向村级延伸,提升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水平,让广大参保人员不出村即可办理各项业务,近日,省城乡居民保中心工作人员来到蕉城区七都镇三屿村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级经办平台试点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场为三屿村业务经办服务点安装办公设备、网络建设等硬件设施,七都镇三屿村正式成为我省首批四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村级试点村之一。
此次试点村的建成,将逐步实现村级经办、乡镇复核、区级审批、省市监管的五级联网经办管理模式,今后将扩大到全区符合条件的村,确保群众不出村即可办理城乡居民保参保缴费、待遇领取、信息查询、变更参保信息、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丧葬补助金领取等业务,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
(宁德市蕉城区人社局)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的基本养老需求,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具有**户籍、年满16周岁的人员(已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事业人员、学生除外),可按本办法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
第三条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愿相结合,积极引导居民普遍参保。
第四条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
第五条新农保基金实行市(县)级统筹,新农保制度由市、乡两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列入市、乡两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全市新农保工作,负责制订政策和监督指导;乡(镇、区)负责辖区内居民参保登记和保险费征缴;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农保中心”)负责政策宣传和组织落实、建立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资金归集、养老金给付、基金管理等日常工作。
二、养老保险费缴纳
第七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实行按年度缴纳。年缴费标准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六个档次,参保人可以自主选择档次,多缴多得。省、**市财政为缴费人员每人每年补贴3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20元、**市财政补贴10元。低保人员每人每年缴纳50元,市财政每人每年代缴50元。重度残疾人、五保人员个人不缴费,其养老保险费按每人每年100元标准,由市、乡财政按各承担一半的原则全额代缴。
对农村年满45周岁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父母,在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由市财政每年补贴共100元。
第八条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可对参保人员予以缴费补助。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为参保人员缴费提供资助。对参保人员的各种补助和资助要向计划生育对象、义务兵、重度残疾人员、贫困人口等特殊对象倾斜,多渠道解决其资金来源问题。
第九条市农保中心负责为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包括:
(一)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利息;
(二)集体补助和利息;
(三)财政补贴和利息;
(四)其他收入和利息。
第十条新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十一条新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只能用于参保人员年老时的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挪作他用。
三、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且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按规定参保缴费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补缴应按补缴当年的缴费标准,补缴部分不享受政府补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第十三条新农保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标准全市统一,为每人每月65元。其中中央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我市财政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元。对年满60周岁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增发5元的基础养老金。
年满60周岁、缴费超过15年,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基础养老金增加2元。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
第十四条基础养老金标准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和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
第十五条参保人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剩余部分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第十六条新农保待遇由市农保中心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及时、准确发放到个人。领取待遇的人员应进行领取资格认定;领取期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应在1个月内到所属乡(镇、区)劳动保障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四、制度衔接
第十七条参保人户口在我市乡(镇、区)之间迁移的,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参保人户口迁居外埠的,可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账户全部资金转入迁入地新农保经办机构;转入地未实施新农保的,根据本人意愿可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账户资金暂存,待条件具备时转移,也可一次性返还参保人。
第十八条参加新农保后又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不享受新农保待遇。
第十九条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返乡农民工,待国家制定相关衔接政策后执行。
五、基金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条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要分账管理,不得混用。
第二十一条市财政部门按市农保中心编制的新农保基金预算安排资金,确保新农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十二条市农保中心应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统计制度。
第二十三条新农保基金应按照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有关规定保值增值,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变其性质和用途。
第二十四条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将新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切实履行职责,对基金进行适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建立基金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基金安全,对事关基金安全的事项及时进行处置。市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对新农保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五条任何人以伪造证件或者其他手段多领、冒领养老保险待遇的,由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退还;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新晨
第二十六条将新农保纳入乡(镇、区)劳动保障机构职能。市农保中心工作人员和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代金融网络为新农保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第二十七条市农保中心要制定完善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基金内审稽核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