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00:36: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比较教育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比较的层次性对民族教育研究方法的借鉴意义
我国民族教育学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其学科概念、理论体系、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以及研究方法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转变。民族教育学既重视主流社会教育研究也关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是符合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需要的。全方位审视和剖析主体民族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之间的教育才能丰富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全面解决民族教育问题,使中华民族整体的教育质量得到根本性提升。而要完成这一任务,比较的方法显然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民族教育之间的互动,融合各民族教育的优良之处,达到各民族教育的共同繁荣。
1.带着比较的意识深入研究“场域”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对不同地域、社会文化形态和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开展研究时,要深入研究场域,要对被访人的叙述及考察资料展开意义诠释。[5]然而,研究者所关注或融入的研究对象并非孤立存在于某一区域,其教育特征的呈现、教育问题的产生、内在发展条件等因素均和其历史传承及周边乃至整体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所谓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它们保持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研究主体仅关注客体对象的直观信息和资料时,往往会忽略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大环境,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基于比较方法的要求,在遵循系统性原则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带着比较的意识深入研究现场,以联系的观点审视研究对象,构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研究网络,通过比较的心理准备,全面考量客观数据和现象,有助于更为有效地寻找“真实”。
2.以比较的视野审视各民族的文化与教育长久以来,我们在对主体民族的现代教育的关注中,不断地追寻着理想的教育模式,不断地强调教育的单向借鉴和输入,从而实现一致性或相适应的理想。然而,在全球化发展以及各民族相互交流和互动的进程中,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各种教育类型和文化传承也突显出各自的价值。因此,应当注重文化和教育交流的多向性和互动性,强调不同教育的历史和文化的自我认同。民族教育研究者可以透过比较的视野,将研究对象放在多种教育类型和多元文化的视野中进行研究,在关注和诠释他民族的教育特征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化地发展自我。比较的视野除了借鉴和参照外,还注重合作和整体发展,只有这样,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才能共同进步,才能使全社会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呈现出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3.从比较方法的逻辑出发开展多维度比较研究比较方法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在审视研究对象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张力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研究机制。比较方法在实践的磨练中分化出普遍主义比较、民族主义比较、描述性比较、历史解释和文化传统比较、因素比较、区域比较、跨国比较等多维度的比较方式。民族教育研究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比较研究角度,对不同民族、区域或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教育开展比较研究。这种做法不但有助于实现对民族教育的宏观关照和整体把握,还有助于通过不同研究纬度对比研究对象的微观优势,从而发现不同民族或民族地区教育的闪光点和长处。
4.运用比较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开展综合研究无论是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研究方法的共享和借鉴已是普遍现象。因此,将比较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应用于民族教育研究实践中,显然是大有裨益的。下文列举几种研究方法,以期为丰富民族教育研究方法提供启示。第一,具备工具特性的比较法。在运用比较法时,应当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掌握比较的标准,诸如概念的统一、取样的统一、背景的统一等。在民族教育研究领域,通过跨文化比较、跨地域比较、跨民族比较等方式有助于明确研究目的、对象和任务,同时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民族教育中的问题,从而探明民族教育的普遍性并衍生出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多种教育形式所共有的教育特征。第二,因素分析法。阿瑟•H•穆尔曼认为:“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必须选定对一个国家或一个文化区域的教育方向、组织和作用具有决定作用的长期因素,并将长期因素所包含的主要问题和课题依靠一对相反命题(如人口的量与质、政治的自由与纪律等)的均衡与调和获得解决。”[6]在民族教育研究领域,要通过对决定各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现象和制度的诸因素的解释分析,探求其形成的原因。既要强调政治、社会、文化、国民性等对民族教育的影响,又要关注民族教育的内部发展动力。通过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正确解释和评价影响民族教育的诸因素。第三,阶段分析法。贝雷迪将阶段分析法分为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四个阶段。在开展民族教育研究时,首先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进行周密而全面的记录和描述(不加个人分析);其次针对影响研究对象发展的原因和相关因素,借助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观点和知识进行解释和评判;再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化,在同一类目资料中确定统一的标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形成分析假说;最后通过“同时比较”和“阐释比较”证明分析假说是否正确。[7]除了以上方法外,诸如假说验证法、问题研究法、教育洞察法等均可以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探索性地运用于民族教育研究之中。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开展民族教育的综合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民族教育问题,改善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这关键就是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实践第一观点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逐渐领悟并逐步树立的观点之一。再如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 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种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3、重视非智力因素 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终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知识本身引起无意注意
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知识逐渐对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利用新旧知识矛盾,或知识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有时上新内容的课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或提出一个与旧知识相关,但全靠旧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这些都有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效果。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单纯教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管理模式,学生以网络在线自学为主,同时还参加一定量的面授辅导课和网上答疑活动,各级电大实行三级平台互动,充分发挥导学、助学、督学的作用,因此适合有较多时间和层次较低群体者学习;网络教育则是统一的平台,网院与校外中心互动,实施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导学方式的直接性,因此适合工作较忙的在职成人学习。
课程设置的比较
目前网络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院校提供网络课程资源(含视频与文本),进行在线教学与辅导;(2)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与批改作业,学生在线完成作业;(3)通过网上讨论与网上论坛实现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服务的手段主要是通过网络,相对比较单一,但网络教育的职责明确,资源充实,信息传递直接、及时、准确,完善程度相对电大较高。
教育部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提供了比开放教育更为优越的条件,开展网络教育的普通高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教育教学资源,自主设置招生专业。各高校既可以在本校已设置的本、专科专业和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范围内,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本、专科网络学历教育和学士学位教育,经批准,也可以开展研究生网络学位教育,还可以经过认真论证,开设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的新专业。同时,网络试点高校还有招生、收费、证书和文凭的颁发等方面的自,这些政策和举措必将促进网络教育的加速发展。
专业和课程设置可以说是网络学院发展的前提所在,通过普通高校的优秀师资建设、充足的网络视频课件和网络传输平台,加上精心的管理,成就了今天的网络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招生有高起专、专升本两种层次,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有高起专、专升本和高起本三种办学层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电大开放教育因其具有“开放、灵活、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和较好的质量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欢迎。但是,尚有许多专业不能满足人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适应性较窄、实习实验环节要求高、个人自主学习难度大的专业,还难以面向社会开设,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与电大开放教育相比较,在专业设置、学位授予和管理上更具优势和灵活性。
教学过程的比较
电大开放教育,正在步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的时代,电大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是:(1)为学生提供网上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组织高效率的集中面授辅导和学生小组互助学习;(3)不断加强和改进中的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网络试点课程推行双及格制;(4)通过各级分校工作站组织实施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在弱化面授辅导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5)加强以组织形成性考核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是开放教育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的最大特色,因而适合不同阶层的学生参与学习。高校网络教育是两级管理,两级互动。主要通过有效载体和强大的资源,使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网络学院的业务主管部门则与学习中心通过管理平台共同实现网络化管理。也就是我们说的两级管理,全程监控。网络教育使学生从学习被动者转变为学习主动者,很久以来,人们所期待的“在自己的地方,由自己安排时间,按自己的步调学习”这一愿望得以实现,这是网络学院最大的优势所在。
课程资源的比较
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先后发展起来,但是电大通过系统办学,它的覆盖面更全面彻底。通过分析比较近几年的生源情况,可以得出学生来源基本一致的结论,也就是说学生来源广泛,年龄差异明显,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电大开放教育注重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管理,以有效的集中面授和答疑及网上互助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但是由于学习过程环节多,使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网络教育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为载体实施教学活动,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限制。因此,开放教育要在发展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借鉴网络教育的优势,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优化网上教学资源,推行网络试点课程改革和学分银行,以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服务。1988年中央电大颁布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文字)教材编写规范(试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视听(音像)教材编写制作规范(试行)》,对电大教材的编制原则和要求、教材类型和特点、编制程序和步骤、编制人员的职责、条件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在开放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电大先后出版诸多优秀的适合成人自主学习的文字教材,网络学院在视频课件上异军突起,但文字教材明显落后于电大。
考核过程的比较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依托高校的学科建设和雄厚师资优势,根据需要组织一次性课程网上视频课件、文字教材和作业内容,由各校外学习中心引导学员自主完成。就电大而言,基于教学计划中设定统设课、省开课和自开课,相应的有关资源存在三级建设的问题。同时受制于各自网络平台建设的限制,到地市级分校、工作站和教学点就存在相关资源不够完整、无法共享和使用不够方便等情况。这里面存在传递不及时,重复建设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对比总体分析来讲,电大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比网络学院明显要弱,这在总结性评估后表现得更为突出。
在形成性考核评价方面基本上都是由平时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由于资源建设的规范和网络平台的发展,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基本上在平台进行,客观、规范、及时,并且能补充完善多次提交。部分课程的考核采用小论文的形式,终结性考核大多以纸质考试来完成,且开卷考试的比例在不断加大。而电大的开放教育平时作业每门课四次,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要随教学进度分次提交,并安排责任教师批阅,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网上讨论和论坛发帖等内容;目前又开展网络试点课程改革和无纸化考试,这些无疑都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造成及格率的下降。
支持服务的比较
网络学院的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各类考试主要是通过校外学习中心来完成,而校外学习中心和网络学院并没有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网院与校外学习中心之间存在管理和沟通不畅的问题,这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产生分歧和摩擦。而也正因为如此,致众多的学习中心抱怨网院的支持服务不够全面,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和答复,网院对有些学习中心散漫无序的管理颇有微词。校外学习中心作为与学生接触的直接管理者,在学生看来它的管理和质量就代表着网院的水平。因此网院和校外学习中心,在对待这些学生方面是利益共同体,网院在选择校外学习中心时应该进行认真考查和评估,,谋求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电大作为系统办学的独立主体,基层电大是办学的实体和主体,每一级电大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设立,在教学业务上要接受上级电大的严格管理,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五统一”。它通过统一的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行全面跟踪和管理,组织好教学与助学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考核,能保证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电大与网院总体优劣势比较
电大的优势在于它虽然是一个庞大系统,但却是完整的体系,上下有管理和隶属关系。业余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和导学,把实践环节作为重要一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努力实现实践与理论知识教学的良性结合,致力于培养经济、应用型人才。但是电大专业设置少,教学管理程序和层次多,教学平台多,资源建设多头,存在重复建设和层次不齐,试行考试无纸化和网络试点课程改革后,学生学习任务完成难度较大,这诸多方面都在总结性评估后降低了电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高校网院的优势在于它的品牌效应和软硬件网络设施,并通过强有力的师资建设网络课件。管理上采取自主入学测试,专业层次设置科学合理与互补。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师生分离,满足了较高层次人员和现代社会快节奏下提高学历水平和学习的需求。但是在高校网院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学生不能与院校教师谋面,太过理论化的文字教材对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有些视频课件内容太过深奥,加上有些学习中心的无序管理,中低层次的学习者难以顺利完成学业。
开放教育与网院教育展望
广播电视大学是在改革开放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而成立的。因此电大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要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培养各级各类经济、应用型人才,面向广大基层、农村和社区,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基层和边远地区不同层次人员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习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技术和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和人员素质亟须普遍提高的实际,电大系统要加快改革和建设步伐,不断创新。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素质 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
素质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这关键就是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实践第一观点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逐渐领悟并逐步树立的观点之一。再如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 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种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
3、重视非智力因素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终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知识本身引起无意注意
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知识逐渐对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利用新旧知识矛盾,或知识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有时上新内容的课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或提出一个与旧知识相关,但全靠旧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这些都有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效果。
四、适时揭示有用性,激起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