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13 11:31: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质量监控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质量监控论文

篇1

目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由数量大发展步入质量大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在教学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加强信息反馈管理,包括校内和校外用人单位的信息,借以不断提高教学及其管理质量,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求得更大发展空间。现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教学信息管理实践为例加以论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概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及原则。教学信息反馈是指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掌握可靠的教学信息。这种反馈不仅来自于学生对教师,同时也来自于教师对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是随机陛、简约性和范例性。教学信息反馈的随机性是指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认真、耐心对待这些随机发生的事情,思维要周密,要按照“科学决策”的原则解决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简约性是必须的,教学信息越冗长越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吸收。教学信息反馈常常以现实中的范例呈现,范例性的教学信息体现了信息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解决好每个范例,也就解决好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原则是及时性、可靠性和全面性。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是指捕捉最新的教学信息并及时处理,保证高速度、高效率地控制教学全过程。所谓可靠的教学信息反馈就是指确实反映教学实际情况的反馈信息,为师生、信息员、教学管理者所接受。全面性是指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信息,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不放过不易察觉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功能。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基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做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反馈又是控制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通俗地说,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系统就是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把信息库的信息分类发送出去,得到预定的效果,改进原状态的一个系统。从反馈系统理论出发来考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该系统中的控制过程在本质上与其他系统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

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的必要性

(一)突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中可以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维持现状”,即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通过教学质量监控,随时将教学管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管理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允许范围的偏差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趋于相对完善,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打破现状”。变化着的内、外部环境对学院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创新,就势必要打破现状,即修改已有的教学管理计划,确定新的目标和管理标准,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二)形成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为师生构建质量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构建质量信息平台的目的就是要收集信息、建立信息库、了解在教学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多是为了维持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现状。而打破现状,进行改革,是一个漫性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大量存在慢性问题。由于慢性问题所带来的对整个教学管理质量的影响,而使急性问题经常产生,因此更应于以解决。要使监控体系真正起作用,就要像医生衫治疾病那样,重点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存拍的慢性问题,打破现状,求得螺旋式上升,并进行札适应的教学改革。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运用信息反馈系统的要求是:处理、收集信息要及时、准确;通过教学管理训计划和监控管理,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便于进行各种目标的比较和择优;有助于教学管理预测与改革,也是对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要求。

三、基于信息反馈系统的教学质最监控体系核想

(一)明确监控管理目标。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监控管理目标自然是整个系统。这个系统从时间上看至少是四年一个质量周期,因为教师与学生每年都有进有出,每年都有相同的监控管理内容。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本身是以纵向系统为主线、为根基,以横向的联系、比较为复线、为参考。所以,我们监控的重点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人学新生教育、课程质量、实践环节、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二)建立相应数据库

1.从人学新生的质量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录取成绩、进校后的素质摸底监测、身体状况等。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监控“原材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便于作出正确管理决策。

2.从教学常规检查方面获取信息。教学常规检查包括教师教案检查、学生作业抽查、课堂教学秩序检查等,掌握这些信息是为了监控教学的正常秩序,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3.从听课、评课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干部听课(指行政管理人员、领导、专家听课)、同行教师听课、用人单位及行业企业专家听课等。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听课制度是广泛收集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4.从教学督导方面获取信息。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非常重要,因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较为年轻。教学督导制度的坚持和良性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更有利于教学质量调控。因为教学督导员大都是老教授,经验丰富,所以,他们提供的信息尤其重要。

5.从教学信息员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员制度是一种日常教学信息的收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是一种动态的教学信息运行过程,主要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信息。

6.从学生评教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评教是全员参与、面宽量大。统计资料显示,学生评价的准确度往往高于干部评教、同行评教,所以这是教学监控管理中重要的信息数据。

7.从教师评学和学风检查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这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制度。教学应该是互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优劣,必然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过程。因此,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控。

8.从成绩考核方面获取信息。尽管各高校都有教师阅卷后的试卷分析与评价意见,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总结与分析评价,缺少奖惩措施。这是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一个缺失,不利于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信息都应反馈到教学的输人端,采取相应措施,直接影响下一次的教学输人和再输出。

9.从毕业生就业状态调查方面获取信息。毕业生上岗后是否适应岗位需求,直接反应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的高低。所以,这方面的信息尤其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

(三)质量监控中几项信息反债措施

1.教学通报。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凡是教学评价和诊断,都将结果通报给相关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有的甚至要全院通报。通报的目的是激励先进,促使后进者改进工作。同时,通报后应及时跟上思想疏通工作。

篇2

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工矿企业企业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关键。总的来说,它有以下特点:

2.1受到工矿企业周围环境的影响

安装工程中运用的大功率设备很多,工矿企业一般都处于人烟稀少、地质恶劣的环境中,生产条件却比较严峻苛刻,而机电设备频繁震动,损耗程度比较严重,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逐渐低下。

2.2涵盖的学科范围广泛

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比较多,综合性很强:机电设备在类型上、品种装置上以及安装流程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涵盖的学科范围广泛,设计到不同的专业领域,综合性很强,这就需要单位引进、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3大型的、笨重的机电设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安装工程的规模比较大:随着工矿企业工业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大幅度进步,对机电设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机电安装设备的装置日益庞大笨重,这就需要运用大量的大型的运输设备,同时,对吊装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安装工程的规模变大,标准变得严格。

2.4安装工程工期较长

安装工程的工期长并且涉及到新材料、新技术等需要有新的、专业的技术指导:在安装过程中,有很多大型的、精密的设备需要操作,对安装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技术越来越复杂,在面对新工艺、新材料等情况时,需要有新的专业技术指导,使得安装工程的工期很长。

3关于工矿企业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监控的几点建议

3.1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其安装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在进行工矿企业机电安装工程时,应该对其整个过程加强监督,包括安装前的招投标过程、安装中的质量监控环节以及安装后的质量把关。首先,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该杜绝暗箱操作,根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与其对施工条件的要求,对承包商进行合理选择,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在众多对象中,选择机电设备安装经验丰富的、具有完善的施工组织、拥有很强的施工技术的、能达到工矿企业单位施工标准的承包商。在承包商进行机电安装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安装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定期派遣管理人员进行巡查,确保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达到招投标文件和合同的标准。在安装完成后,应该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工程检查,以确保质量过关,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3.2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加强质量管控力度

在机电工程质量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小组,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对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严格审查,对事前技术报告进行严格审批,对承包商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和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在遇到变更设计或更改图纸的情形时,要进行重新审核工作等,严格监管安装质量。在进行安装工作时,应该分清主次,对动力源和提升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之后,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规范施工,减少返工次数,并且要按照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不能急于求成、颠倒顺序,否则只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使尾工量大大增加,拖慢安装工程的进度,给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3对于安装前的图纸设计严格把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进行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图纸设计时,应该对施工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科学设计施工图纸,尽量减少与安装工程的冲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把这两步做好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质量监控部门应该加强对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的审核力度认真研究图纸之间的关联,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每一个安装环节时,重新对图纸进行审核,并保证其与上一环节、下一环节能够完美衔接,对于出现冲突的地方,要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最终确定解决方法,并对其进行及时地调整,保证安装质量达到安装技术标准,确保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性。

3.4协调好安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安装质量严格要求

工矿企业机电设备的安装涉及到多个环节,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相反,是十分复杂的,主要历经井下的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过程,这就牵扯到多个施工单位,因此,质量监控部门应该处理好各个单位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及时地沟通与交流,使安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协调好,实现无瑕疵衔接,并对安装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加强设备的验收环节,使安装工程实现完整性与高效性。而且,安装完成后的后续工作应该及时进行,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与保养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减少安装过程中的失误,确保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避免带病作业,尽量避免安全隐患,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篇3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环节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要采取各种有利措施,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建立完善的论文质量监控程序,保证教师指导论文质量和学生完成论文质量。

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1.抄袭严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抄袭严重。即使在国内一些重点大学中也高达10%以上的抄袭率,普通高校中这种现象更加严重。[2]当前,虽然各高职院校采取了各种措施制止学生剽窃论文、弄虚作假,利用数据库进行论文相似度检索,对学生论文造假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要深入到行业和企业中去,这种教学模式给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了信息不畅、指导不好、工作量大、操作困难、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对毕业设计弄虚作假现象不能有效控制。

2.选题不当。毕业论文的选题狭窄且缺乏新意,学生选取的题目相同或相似的较多。论文内容无自己的特点,方案单一,方案没有创新性。有的学生选题与本人实际工作相距甚远,在现有的研究条件或规定时间根本无法完成。[3]有的学生选题与专业不相关,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在答辩时很难通过。

3.写作能力差。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文献资料获取方法掌握很少,不了解电子数据库的使用,缺乏文献资料检索能力,中文资料检索很少,同时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基本没有查阅外文文献。对论文的撰写缺乏了解,实验数据不知如何处理,论文低水平重复过多,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4.撰写不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在撰写时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论文文本不规范,没有参照学院论文标准,如论文题目字数太多、论文摘要没有反映论文中心内容、数据来源注明不规范、表头文字说明不统一、目录与内容不符、毕业论文格式不统一等,基本每个指导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论文格式。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与管理的方法

1.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管理制度。健全的、科学的、详尽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是管理好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保证。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4]要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管理、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规范的要求。

(1)制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制度。论文题目必须要与专业相关,只有与专业相关学生才能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论文研究中;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注重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进行试验,论文中要有试验数据,才能学有所获;论文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尽量指导学生一人一题,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的论文都有自己的新意,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高论文整体质量。

(2)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该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组成包括: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②毕业论文(设计)排版要求;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④毕业论文(设计)封面;⑤毕业论文(设计)评定标准;⑥毕业论文(设计)有关材料(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老师评阅、互评老师评阅等);⑦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定办法等。学院只有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以文件的形式规定清楚,管理者、老师和学生才能够根据规章制度管理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得毕业论文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合理。

(3)制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与理论课程不同,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联系起来的,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在工厂完成的,为了减少成绩评定的主观性,按科学化、标准化、量化的原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采用结构分割制,即指导教师评分(学校指导老师和工厂指导老师的平均分)、审阅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成绩所占比例为4:3:3,最终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2.建立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得学生论文保质保量完成。鉴于此,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毕业论文的进程,抓好三个时期的检查: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检查,确保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1)初期检查。要严把“指导教师聘任关”和“选题关”。初期检查主要包括: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选择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曾经参与或主持过省市级以上课题的指导教师,对于不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取消指导资格;选题情况,包括选题的意义和目的、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同时选题采用双向制,老师提供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确定题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填写情况;论文进程安排、预期困难及解决途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情况,并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实验方案设计等基础性工作,为论文设计工作做好准备。

(2)中期检查。在毕业论文中期,指导老师要填写中期检查表,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和论文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要求指导教师要严把“指导关”。通过中期检查主要了解教风、学风和论文设计进度,包括学生论文有无改变课题内容,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与进度,了解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情况,学生如期完成课题有无问题,如何解决,有没有需要学院帮助解决的困难等。

(3)后期检查。重点是严格答辩,客观评定成绩,把好“评阅与答辩关”、“质量评价关”。通过后期检查主要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评阅人对论文评阅结果,答辩组织、落实情况,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审阅及评语,答辩小组的答辩记录,成绩评定等情况。答辩时由学生陈述论文内容、答辩小组提问、回答问题三个环节组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采用结构分割制,即指导教师评分、审阅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成绩所占比例为4∶3∶3,最终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高职论文质量就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必须全面考虑,从全局出发,不能仅仅孤立地研究一个或两个环节,要全员全过程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严把论文质量关,使论文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2):57-60.

篇4

“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就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其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学环境尽可能贴近工作环境,这种要求是求真的、全面的。粮油加工行业包括焙烤食品加工、小麦及面粉制品加工、稻米及米制品加工、豆制品加工、植物油脂加工、粮油速冻食品加工、粮油休闲食品加工、粮油功能食品等,涉及面广,企业众多。每种产品从原料的贮藏、加工、半成品贮藏、产品包装等在硬件方面差异很大,作为教学实训室不可能全部照搬企业的生产线,但必须能够模拟关键技术环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劳动力岗位多的工作环境。

1.全真环境建设

焙烤食品加工是“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按照蛋糕、面包等焙烤食品生产的真实情景建设了焙烤实训室,实训室具备醒发箱、烤箱、打蛋机、和面机等真实加工设备,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加工合格产品,完成真实的岗位工作。产品的包装销售就业岗位最多,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完备的相关技能,在教学环境中进行简单的模拟训练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因此建立了硬件齐全的西饼屋,学生通过真实参与包装、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系列过程掌握相关岗位技能。

2.全真岗位参与

针对面粉加工、油脂加工等需要大型生产线的粮油产品加工,虽然在教学环境中难以再现全面的真实工作环境,但通过创设教学资源,力求体现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如原料的检验、产品的检验等岗位工作,采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通过为企业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要求。

3.仿真环境模拟

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的电脑控制平台是学生就业的重要岗位,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建企业多功能电子控制平台,模拟再现真实工作情境,通过虚拟操作使学生掌握电脑控制平台的工作要求。

4.全真环境考核

产品的加工环境、加工过程的控制是企业员工必备的素质,教学中,结合企业的岗位作业单,落实工作任务并进行全程考核,通过在真实的操作过程中的严格考核逐渐养成质量控制意识。

(二)基于“理实一体”教学流程的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的前提是设计者必须了解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处的情形与环境,通过教学流程的设计使学生始终处于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情景中,让学生经历完成任务的各种情形及完整工作过程,能够有效利用工具和方法,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养成职业规范。

(三)基于“理实一体”教学文件的建设

随着课程改革与探索,深深体会到“理实一体”的教学实施的真正转变不是单纯的教学环境的改善,更为迫切的是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案等一系列教学文件的建设。

1.基于“理实一体”的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技能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工艺知识,按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模式。基于此修订完成了《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标准》,该标准准确描述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单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详细阐述了每个项目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达到的程度、应拓展的范围;清晰说明了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应该达到的标准。

2.基于“理实一体”的教材编写遵循

“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编写教材,相关教材《粮油加工》已被教育部立项为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内容来源于企业岗位的51个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了20个工作项目、9个教学单元。教材内容涉及粮油加工行业的原料验收、贮藏,产品加工过程的各个工序及质量控制、产品的检验、包装等各个环节;以实际作业流程为依据,力求突出“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能做到更好”等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兼顾“是什么”“为什么”等理论知识的渗透。

3.基于“理实一体”的电子教案编制

教案是教学实施者的主要工具,是反应教学方式的书面材料。基于“理实一体”的“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的电子教案分为课前教案、课中教案、课后教案三部分。课前教案包括为学生下发的资料单和预习单、教学先决条件分析(如加工材料是否合适、充分分析)、学生分组方法(如本班学生特点,加工任务特点)、学习情景创设(如产品原料单、作业记录单、样品抽检记录单、成品感官评价单……)等内容;课中教案包括趣味分组(尽可能让学生都去参与工作)、完成加工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完善并撰写加工方案)、真实加工场景展示、加工实施、产品评价等。课后教案包括各组情况分析、产品加工掌握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内容。

4.基于“理实一体”的其它教学资源的创建

编制与教学流程同步实施的“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上课单”,内容包括课前准备、预习单、课堂记录、实操记录、自我总结、课后作业、小组拓展项目等。为了感受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的工作氛围,收集企业加工生产视频、图片、企业管理文件、职工手册、生产案例等,创建了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企业资料库。组建粮油食品工作室,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帮助企业加工一些裱花蛋糕等,使学生实实在在参与企业的生产。

(四)基于“理实一体”的考核体系的建设

1.工作任务过程考核依据

课程标准与岗位绩效考核编制过程考核单,内容贯穿整个工作过程,包括任务领取、工作准备、生产实施、过程控制、总结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考核点,评价内容包括完成情况、责任态度、合作沟通、创新性等,实现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全面、立体、动态考核。

2.课程结业考核课程结业考核分为理论

考核和项目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督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及理论、实践的融通,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项目考核以独立完成工作项目的形式进行,通过抽签确定考核项目,每个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考核评价项目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实施、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创意能力等,是对过程考核的提升和完善。

二、效果通过两年来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基于“理实一体”的“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

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工作项目,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形成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1.出勤率高采用“理实一体”教学后

由于将每个项目安排为一次教学活动,项目的考核伴随过程完成,如缺勤一个项目,则缺少该项分数。如不得已请假,还需在其他业余时间补上,但大多项目都是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补课显得非常困难,因此从客观上解决了学生缺课问题。同时,随着对教改模式的适应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主观上也不愿意缺课。

2.课堂利用率高

由于完成工作项目的连续性,课程都是4节连排或6节连排,学生每节课实际学习或工作时间都超过45min接近于55min。学生一直在有序紧张完成每个工作环节或坚守一个工作岗位。

3.学生学习积极性大

大提高每个项目都设计了资料单(包括文字资料、相关网站、相关标准)和预习单两个内容,要求在上课前必须完成,促使学生去查阅资料,提前预习。生产性的工作项目还设计了材料单和设备单,要求在课前都有所了解。西饼屋为学生提供了参加一线加工、生产、销售的真实环境,学生非常感兴趣,业余时间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学生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素质

全面提高在真实的环境中训练的技能更加实用,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就业质量都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就业起点高、工作稳定性强、薪酬水平和企业满意度较高。2013年毕业的绿检1011班31人,在食品加工及相关企业就业18人,占总人数58%。在粮油加工企业就业8人,占食品加工行业就业人数的44%,较上一届的23%提高了一倍,充分反应了同学们喜欢粮油加工的相关岗位,尤其是焙烤食品工作岗位。

(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重新设计

实践以来,对工作过程进行动态考核、全程考核,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中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考核中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篇5

对应收账款质量实行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应收账款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效地预防坏账的发生。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信用政策的制定、赊销的发生、收账、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2.1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2.1.1生产部门

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为销售部门争取市场上的主动权。要想建立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生产部门必须在技术指标、外观设计、性能用途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本公司的产品较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更具有先进性和经济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1.2销售部门

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接受顾客订单、记录销售和收回等流程。销售部门一方面要确保向企业信用部门提出合理的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应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办法,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使销售的完成与收款和个人收益捆绑起来,与个人收入挂钩,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2.1.3信用部门

信用管理部门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其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1.4财务部门

主要负责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报告制度,形成定期与不定期对账制度。财务部门要改变事后记账的状况,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其核算与监督职能;而财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本企业业务的操作流程,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管理模式设置相应的业务控制点。另外,财务核算部门应主动与业务部门沟通,准确了解有关情况后再进行有关核算,确保账实相符,对于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应加强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坏账可能损失情况。

2.1.5审计部门

审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应收账款监控制度;二是检查应收账款监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收回。

2.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2.2.1数量方法

主要是应用相关财务指标对应收账款进行质量监控。这些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利用这些指标,企业可以监控财务管理状况,了解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

2.2.2非数量方法

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非数量方法主要是PDCA循环工作法。按照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应从事前控制(Plan)、事中控制(Do)、事后控制(Check)及反馈控制(Action)四个环节来动态地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全面提高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是指在应收账款正式形成之前,对产生应收账款及影响其及时足额收回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一套能适应本企业具体情况的应收账款事前控制制度,以减少不合理应收账款的形成,预防坏账发生和应收账款被长期占用。

事前控制应做好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在年度计划中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在公司中长期财务政策中,根据行业特点和公司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账期,此平均收账期在允许指标值的上下几天内浮动,并可以在年度计划中明确当年的平均收账期。

事前控制突出的是预防,集中体现在健全机制和制度约束两个方面。责任管理就是针对应收账款经常出现的情形,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实现事前控制。主要内容应有: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某一家客户在某个时段的欠款应由业务经办人员负责,对公司全部的客户尽可能落实到个人;明确规定应收账款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公司;明确规定对超越权限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不按程序办事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

(2)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赊销业务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后,对在企业内部发出商品、办理赊销手续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首先为了防止因商品质量、数量和价格等方面产生纠纷而导致应收账款遭拒付,企业应由财务人员和赊销审批人员直接参与商品发出过程的监督和销售合同的审查,保证销售的商品与合同所规定的要求一致,并且计算准确、单据齐全。赊销凭证和记录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的发生时间、金额及责任人等全面情况,要求做到每笔应收账款都有“证”可依,有据可查、以便事后控制。这个控制过程往往被人忽视,好像对其监控可有可无。事实上,每笔应收账款形成后,为了确保应收账款按期收回,必须建立应收账款风险的监督预警系统,对应收账款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顾客拖欠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限。事中实施控制既是事前控制的延伸和拓展,又是事后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因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事中控制应加强账龄分析,建立预警系统。据了解,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顾客是故意推迟付款的,所以,全面掌握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以便准时地催收欠款是非常重要的。账龄分析不仅能使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催收,而且还为事后控制中的如何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建立应收账款到期预警系统并及时报告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日常监控,促进合作交流。实践表明,在大量的货款拖欠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贸易过程中双方对货物质量、包装、运输、交货时间以及结算等方面的纠纷所引起的,而这些纠纷往往又是因为买卖双方未能及时沟通造成的。因此,在信用期内就与顾客进行沟通,无疑为及时解决纠纷赢得了时间,从而为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扫清了障碍。同样,加强沟通、提醒等有利于向故意拖欠及习惯性拖欠的顾客施加压力,从而减少无争议的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赊销业务,应收账款已形成,为保证应收账款债权的及时足额收回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管理工作。

事后控制应采取稳健原则,及时消化风险损失。对于应收账款不良资产的风险在会计处理上可采用稳健性原则,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这是企业弥补坏账损失、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在现行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基础上,选用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能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期限和结构的应收账款之间发生坏账损失的差异,以利于加强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的风险管理。

按照应收账款形成后是否逾期时间的长短,可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期应收账款、拖欠应收账款、收款失败应收账款三种类型。企业应针对各种不同过期款项制定不同的催收方式,同时考虑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这即是收款政策的主要内涵。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宜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客户和市场;对过期稍长的顾客,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款;对过期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长的顾客,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等等。另外,催收账款要发生费用,某些催款方式的费用还会很高。一般来说,收账的花费越大,坏账损失也就越小。

(4)应收账款的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桥梁,是指根据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情况,填写应收账款执行分析表,指出各控制环节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事前控制阶段,重新评估事前控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如减少对某客户的信用额度直至取消信用额度等,以便将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3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2.3.1制定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也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也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宽松的信用政策可以争取到客户,扩大销售,同时带来高额的销售利润,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使催收应收账款的工作加重,坏账风险增大;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可以减少坏账损失,但同时也会使销售额下降,减少销售利润。因此,企业应在信用政策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2.3.2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

通常采用“五C”系统进行评估,信用“五C”系统指的是: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等五个方面。在从企业财务报表、银行证明、往来企业证明中收集、整理客户资信后,即可采用“五C”系统分析客户的信用程度。其具体做法是: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分制,即将反映客户的财务实力、经营状况等有关数量指标,按照一定标准予以打分,然后汇总计算出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最后再将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分数越低排在前面,表明信用质量越好,风险越低。企业可根据对分数较低的客户提供较优惠的信用条件,对分数较高,风险较大的客户,企业可拒绝提供信用条件。

2.3.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立赊销审批制度,所有的赊销业务必须经过有审批资格的经办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不同的销售金额应由不同级别的经办人员授权审批,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经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巨大的应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建立权责责任制,落实责任,并与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各经办人员对其审批的赊销额进行事后监督,直到收回款项为止。

2.3.4建立会计核算和监控制度

会计部门应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的余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对发现有欠账、接近信用期的客户应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销售部门以及信用部门反映,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客户还款、欠账情况。企业会计部门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企业供销部门及有关经办人员应积极配合财会部门做好此项工作。

2.3.5建立责任中心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采取避免遭受损失的措施,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的发生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以便于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账损失。同时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以业务人员为主、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将收回远期陈欠和控制坏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纳入销售人员与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

2.3.6制定应收账款回收、催收方案

对于一些在信用期外的应收账款或毫无迹象表明有还贷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收账部门应及时地制定出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对于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需要安排的收账人员及收账的日程安排也应一并汇报,以防止有的企业出现收账人员收回款项后携款私逃使企业遭受损失的现象。

对部分不能收回的账款实行风险转移。首先可以采取资产流动性上的转移,即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资产。由于票据是字面字据,比应收账款具有更强的索取权,票据可在未到期时向银行申请贴现,也可以背书转让,流动性更强。当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账款时,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再次是对象上的转移,以其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为担保品,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将应收账款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这样的方法已在一些西方国家实行。最后还可以实行方向上的转移。当发现应收账款很难收回时,企业可以灵活处理,从客户手中购回自己需要的资产,以抵补这部分应收账款,即企业可以将这部分应收账款看作是事先预付给客户购买资产的款项,从而实现了应收账款方向上的转移。

2.3.7加强内部审计

企业不仅要对拖欠货款的顾客加强监控,还要对销售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目前,有些销售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和工作上便利条件,周旋于企业和外地顾客之间,将收取的货款不入账或推迟入账,从而挪作他用、甚至据为己有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坚持对企业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核算、管理、催收及回笼等环节的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弊端,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资金体外循环,以降低风险,避免呆、死账。

3结论

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与正确地运用应收账款,是企业灵活运用现代营销手段的方法之一。对应收账款,关键的是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应收账款是否进入良性循环,即应收账款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的问题。

确保应收账款质量,需要建立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三个子系统,一个是提供组织保障的组织体系,一个是提供方法支撑的方法体系,最后是提供制度保障的制度体系。通过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作用的发挥,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亚影,王芳.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北京城市学院报,2005,(4):62-66.

[2]陈图松,张福康.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建立.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93-95.

[3]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05,(5):23-24.

[4]杨公文.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北方经贸,2007,(5):58-59.

[5]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

[6]陈海清.对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探讨.财经界,2007.

[7]胡晓东.企业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管理策略及其应用.现代管理科学,2007,(4):99-101.

[8]张津毅.试论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会计之友,2007,(3):28-29.

[9]史宁宁.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财会研究,2005,(7):27-28.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91-02

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4月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文件中着重强调要努力改善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条件[1]。2005年1月,教育部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要求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2],不得降低要求,要严格管理、确保质量。文件精神充分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校学士学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3]。如何保证切实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本文从六个方面给予阐述。

一、教师立题

恰当的立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重要前提。毕业设计题目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定,其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相应的实验条件。所立题目不得与近三年内题目重复。题目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为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全面指导,原则上每名教师所指导学生人数不得多于8人。同时,教师所提交的立题需要经过教学团队主任评阅、基层负责人审核及教学副院长签字三方面都通过才能成为有效题目。教师提交的立题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被退审,根据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修改后重审或拒绝再次提交。这一环节加大力度,能有效杜绝重复性题目,并能严格把握论文题目与内容的谐调与统一,严格要求设计目标明确、实验方法手段具体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选题

由于立题阶段已经做到有效立题数量是学生人数的1.5倍左右,且题目类型多样化,所以学生具有非常广泛的选题空间。为进一步提高选题效率及选题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可以采用学生网络选题的方法进行。在有效选题时间内,学生可以看到全部有效立题并根据题目所阐述的具体设计内容及实现目标等选择适合个人水平的题目并点击“提交”,该操作过程中对题目类型(指数据库开发类、算法类、网络信息安全类及嵌入式类等)及教师姓名均支持模糊查询。根据题目的状态能识别出该题目目前是无人选择、已经有人选择或正在被几个人选择三种状态。每名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题目,当选择“提交”后但立题教师没有给予确认“同意”信息之前,学生可以选择放弃该题目再次重新选择其他题目并提交,直到选择到自己满意的选题为止。一旦学生点击“提交”、教师给予反馈“同意”信息,那么师生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就得以确认,教师应及时网上提交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进一步要求准备下一阶段的开题工作。实现网络选题功能后,千名左右的学生选题工作一天内就可以顺利结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差错。

三、开题阶段

立题工作每年的11月初进行,选题工作每年的12月底进行,所以寒假前师生间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就能得以确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次年的3月初统一进行开题答辩工作。开题工作包括学生对论文题目背景的了解,对课题所采用的方法、工具的认知程度,对课题目标的实现应采用怎样的实现步骤,如何有效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等。学生对整个毕业设计工作的完成计划列表,详细撰写开题准备情况记录并“提交”,指导教师评阅通过后方可进行现场开题答辩。通常现场开题答辩委员会由3~5名教师组成,对学生现场的开题答辩给予评判与指导性意见,及时纠正不恰当的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手段等,以保证学生按照合理有效的渠道从事正确的毕业设计的后期工作。现场答辩通过的学生方可继续网上提交开题报告,没通过的学生需要重新组织二次开题答辩,并被列入后期重点跟踪考察对象。开题答辩委员会需网上提交开题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中期检查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的目的是通过检查工作及早发现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方案并尽快部属改进措施,确保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该项工作安排在“五一”前一周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是继毕业设计开题工作后的另一重要环节。中期检查工作通过认真查阅各教学团队提交的团队中期检查报告、指导教师自查表和学生自查表,可以了解到现阶段学生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多方因素:如学生设计进度、指导教师教学态度和质量、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等。针对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中期检查小组有责任对指导教师或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使教师更加负责,使学生能够顺利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便于操作和执行。该项工作的开展是实现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必不可缺的环节。由于中期检查工作全面实行背靠背的方式进行,即网上随机派发的评阅教师与被评阅学生之间是盲评的方式,评阅教师给被评学生的打分占总成绩的10%。

五、答辩阶段

答辩分组按照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毕业设计内容相近原则进行分配,这样可以从专业角度更好地衡量学生的论文水平,也可将相近的题目进行相互间质量比较分析。每位教师手中都有一份本组全体学生的从开题到网上提交论文后的每个阶段表现评语、阶段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方便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地提问。这个环节中,学生网上提交的论文由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教师各自独立下载评阅并打分,导师打分占总成绩的20%,评阅教师打分占总成绩的10%,答辩委员会评分占总成绩的50%。要求每个答辩组答辩结束后提交本组最差的1~2名学生参加二次答辩,全体二次答辩的学生都要统一再进行一次答辩,该答辩组成员由各答辩组长组成,通过学生的二次答辩决定其最终的论文成绩是否合格。

六、成绩评定

由于总成绩由开题、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委员会五个不同阶段的成绩组成,所以较全面地表现了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的综合表现,保证学生从选题开始就能集中精力投入到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有效防止了盲目突击、一蹴而就或一人说了算的不良现象发生。

本文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法与实现模式,为相应的教师或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希望以此为契机快速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水闸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很广,底板部位易出现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工程界。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该问题的出现,给水闸工程带来了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在进行水闸设计时,一定要根据闸址附近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施工、管理等因素,认真研究,合理布置。

一、底板混凝土配料的控制

混凝土生产系统在使用前要进行保养、校核,确保计量准确性,材料配合比允许偏差必须控制在水泥、水、混合料为±2%;砂、石为±3%;外加剂为±l%。除粉煤灰、水、砂、石用自动计量系统控制外,对减水剂要先用天平称量每盘料的用量,然后装袋备用。根据现场工地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严格配料,机械搅拌时料斗投料顺序为:先加碎石,后加水泥、减水剂、粉煤灰,最后加砂和水,混凝土搅拌时间从投料完毕组成材料,在搅拌机内延续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掺入抗裂防渗纤维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

混凝土出料时随时测定坍落度和拌和物温度、观察混凝土拌和质量,严禁生料输送,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由于底板混凝土仓面较大,混凝土用量多,可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泵管安装时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每隔一段距离要用钢管支架固定,管道卡箍处不得漏气漏浆,泵管尽量少用弯管和软管,预防堵管,确保混凝土顺利出料。混凝土泵送前要用清水湿润管壁,然后拌制1:2水泥砂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用的水泥砂浆要分散布料。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场和后场均须布置管理人员随时指挥协调。现场可用对讲机联系来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拆布管时间,以确保混凝土整个浇筑过程紧张、连续、有序地进行。同时要安排专人测定混凝土入仓温度、坍落度,并留置规定制取的试压块组数。混凝土浇筑前,要保证仓内无杂物,模板、钢筋、预埋件符合规范要求,一切准备工作就序,并做好质量自检记录。经现场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浇筑。底板浇筑前要在仓面平均划分施工区域,混凝土浇筑自西向东、由远而近。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方向分层进行,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开始布料,两管同时进行,采取“斜面分层”法施工。

振捣混凝土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安排一台泵进行面层防渗抗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灌筑后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操作时做到快插慢拔,上下略为抽动,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使混凝土达到均匀振实。插入式振动器在每一插点上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而且水泥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准。

二、水闸底板混凝土的分析

目前在对待混凝土底板结构问题上,一般是允许出现裂缝,而对其宽度进行一定的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不使用环境和要求下的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宽度有不同的控制标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允许裂缝宽为0.2-0.3毫米,在对待裂缝问题上提出限制与允许的两种方法。变形变化引起的约束应力首先要求结构所处的环境能给结构以变形的机会,即变形得到满足,则不会产生约束应力。

在全自由状态下,结构可以有任意长度、任意温差不产生约束应力,因此给结构创造自由变形的条件就是允许原则。在实际工程中,全自由的理想状态不易做到,但是可减少约束,释放大部分变形,使之出现较低的约束应力;当结构处于全约束状态,要让任意长度不设伸缩缝亦不开裂,则只须所选用的结构材料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即可。该设计原则称为限制原则。一般说来,对于限制原则,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储备;采取允许原则,必须有充分的变形余地。现在一般认为,混凝土建筑物不出现裂缝是不可能的,或是很困难的。防止裂缝出现,在材料、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够完善或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在水工结构工程中,以限制原则为主,力求工程各部位都不裂缝。

三、水闸底板外部环境的控制

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在1~3d内可放出热量的50%,甚至更多,当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后随着热量的散发又开始降温,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热量传递的同时更易在内部积存,导致了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内部出现峰值温度。升温阶段结束后,是散热阶段。内外混凝土散热条件不同,外部混凝土和外界环境接触,散热条件好,热量容易散发,内部混凝土散热条件差,于是在降温阶段又造成了外部混凝土温度低于内部混凝土温度。这样在升温和降温阶段都使底板内外混凝土形成了同一方向的温度梯度。导致了其变形的不一致。内部膨胀受到外部的限制,或相应地外部收缩受到内部约束,于是在外部混凝土中产生了拉应力。当外部混凝土拉应力达到其极限拉应力,裂缝就会产生。裂缝初期很细,随着时问发展继续扩大、变深,甚至贯穿。除了混凝土水化引起的温度作用外,运行期环境温度变化也会产生作用。特别是遇到寒潮袭击、表面温降特别大时,裂缝发展更为严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内外温差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水泥用量、水泥品种、浇筑入模温度及环境温度等。

混凝土内的水分,少部分提供了水泥水化的需要,少部分泌出流失,大部分水分是在浇捣完毕后慢慢蒸发掉的。随着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未饱和空气中慢慢散失,引起混凝土体积缩小、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干缩。由于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及含湿量的不均匀分布,形成湿度变化梯度。其水分蒸发总是从外向内,由表及里。表层混凝土的水分蒸发程度和速度总是大于内部,表层混凝土收缩的程度亦大,其变形会受到内部混凝土的限制,在表层混凝土中也产生拉应力,使得表层混凝土总的拉应力加大,产生干缩裂缝,但干缩一般只发生在表层。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组成是影响干缩的主要因素,一般水泥用量多,水灰比大,则干缩也大。骨料密度大,级配好,弹性模量高,骨料粒径大,可以减小混凝土的干缩。其次,混凝土的养护和环境对干缩也有很大的影响。

篇8

施工管理人员水平偏低是当前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其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市场对于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技术的施工管理人员是相当稀缺的。现在很多从事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也为该行业带来了朝气活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工作时间尚短缺乏实际工程处理经验,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无法独自处理一些突况。这也使得他们很难及时发现施工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另外在当前水利水电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当中,一线的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由农民工组成,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如果过程施工管理人员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技术指导,那么将产生更多的质量问题。由此可见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对过程质量监控管理成效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后一定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工作。

1.2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

在实际的过程施工质量监控管理工作中,由于水利水电项目的特殊性,其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环节众多,其质量监控管理工作的难度是巨大的,特别是当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触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时,很多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施工单位和监督管理人员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很多监督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仅仅是听取施工人员的施工汇报,这种管理方式是相当不可靠的。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很多施工标准和技术检测标准仅仅是一纸空文,很难发挥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1.3施工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施工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并不是一朝一日造成的问题,而是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个重大问题。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首先就是在整个水利水电行业中并没有建立一套通用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使得很多质量监控工作都无法进行,有时甚至是监管人员发现了相应的问题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很难让相关的施工人员信服。施工标准的不完善增加了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管理难度,特别在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往往会由于要照顾到施工方的利益而蒙混过关,这让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着巨大的质量隐患。只有对现有的施工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才能将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加强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监控管理的措施

2.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控措施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监控工作是后续工作的有力保障,该阶段的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的降低后续工作的工作难度,提高后续工作的工作效率。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控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责任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都细化到个人,只有如此才能让施工人员对施工工作更加重视,才有利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其次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监管人员还应该对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各种可能对施工过程会产生质量影响的潜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监督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对各种突况的应急方案。最后准备阶段质量监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审批,检查设计图纸中可能存在的纰漏和错误;对于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建筑材料也提前完成进行对其的检测工作,及时淘汰存在的质量问题的原材料,以免其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准备阶段还要对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相关的设备进行检测,检查其是否存在质量隐患,以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其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2.2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监控措施

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监控主要是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要保证制定的各种技术标准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绝对不能拖延。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人员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对是对施工过程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并且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有利于在后期万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更好的分析,有利于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此一来还能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更加认真尽责的工作。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增加到施工现场的巡视次数,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在一些容易遭到忽视的细节上一定要提醒施工人员多加重视。

2.3施工后期阶段质量监控措施

施工后期阶段质量监控主要是要做好数据的归纳总结以及存档的工作,以保证今后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另外还应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是在哪些管理环节出现了问题,这对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篇9

一、工程概况

通州市新江海河闸改建工程位于海门市江心沙农场新江海河入江口,新闸位于老闸闸址中心线向北200m处。新闸共3孔,中孔净宽12m,两边孔净宽均为10m,闸孔总净宽32m;闸室底板为三孔一联整式底板,长37.2m,宽18m,闸底板中部厚1.7m,四周均设1.00m(1.6)×0.80m齿坎。底板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0,混凝土总方量为1250m3。

二、工程地质

闸底板地基位于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该地基埋藏浅,厚度较大,流动、软塑,强度低,中偏高压缩性。利用水泥深搅桩、沉管灌注桩进行地基处理。

三、质量控制

3.1基坑土方开挖

在地基处理试验合格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底板基槽,人工凿除水泥深搅桩和沉管灌注桩桩头,土方开挖分层分段依次开挖。严禁超挖、欠挖。桩头进行弹性处理,确保底板底部受力均匀。

3.2施工降水

为保证底板施工过程中处于无水状态,在无砂混凝土管井降水的同时另在底板防渗墙内增加3m轻型井点降水,加快深搅桩硬化,从而保证底板土层承载力一致,沉降均匀,轻型井点拆除后对井孔进行封闭技术处理,然后进行C20混凝土封底、钢筋、预埋件、模板安装。

3.3泵送混凝土配制

3.3.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设计强度和混凝土可泵性良好的前提下,采用低水化热水泥;降低混凝土浇灌入模温度;选择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一定量的外加剂、混合材料;施工时底板混凝土掺加20%以下的块石吸热;利用混凝土后期(90d、180d)强度来降低水泥用量。

3.3.1.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泥采用经复试合格的华新水泥总厂生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32.5级(袋装),水泥提前一星期入库贮存,贮存时采取措施防止水泥受潮结块失效。

粗骨料采用宜兴生产的5~31.5mm的碎石,碎石针片状含量小于10%,含泥量小于1%,无泥团,密度大于2.55T/m3,超径(原筛孔检查)小于5%。

细骨料采用湖北产的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大于15%,含泥量小于3%,无泥团,密度大于2.50T/m3。

外加剂经试验比较选用南通金陵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陵4号”高效减水剂,其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0.5%,经试验达到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等要求。

混合料利用南通市开发区热电厂生产的Ⅰ级粉煤灰,细度为7.8~8.0,烧失量3.9~4.2,SO3≤1.3,需水量比为89;考虑矿渣水泥保水性差,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为10%。

底板面层40cm混凝土内掺加由南京派尼尔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格雷斯防渗纤维,每立方米混凝土内掺入量为0.6kg来增加底板抗裂性能。底板混凝土内选用洗净的30~40cm湖州块石,均匀抛投。

3.3.1.2混凝土配合比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委托具有壹级资质的南通市建筑科学研究所试验室进行试配,其通过理论计算、试配和调整,出具的试验配料单为水泥:水:砂:石:减水剂:掺合料=290:185:720:1175:1.5:29,坍落度为120~140mm,满足“泵送混凝土水灰比宜为0.4~0.6,砂率宜为38%~4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的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炒干法分别测出砂、石的含水率,随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3.4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3.4.1混凝土拌和设备

施工现场配备两套混凝土生产系统,每套拌和系统包括JS-500型强制式搅拌机1台,PL-800B型自动计量配料机1台,20T粉煤灰罐1只,1.5m3轮胎式装载机1台。同时配1台JS-350型拌料机备用。两台拌和系统同时下料,如遇到特殊情况时保证能有一套生产系统供料,确保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避免形成冷缝。

混凝土生产系统在使用前进行保养、校核,确保计量准确性,材料配合比允许偏差控制在:水泥、水、混合料为±2%,砂、石为±3%,外加剂为±1%。粉煤灰、水、砂、石用自动计量系统控制外,对减水剂预先采用天平称量每盘料的用量然后装袋备用。

3.4.2混凝土拌制

根据现场工地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严格配料,机械搅拌时料斗投料顺序为:先加碎石,后加水泥、减水剂、粉煤灰,最后加砂和水,混凝土搅拌时间从投料完毕后组成材料在搅拌机内延续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0min,掺入格雷斯抗裂防渗纤维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5min。

混凝土出料时随时测定坍落度和拌和物温度,观察混凝土拌和质量,严禁生料输送,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3.4.3混凝土输送

由于底板混凝土仓面较大,混凝土用量多,采用HBT-50型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泵管安装时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每隔一段距离用钢管支架固定,管道卡箍处不得漏气、漏浆,泵管尽量少用弯管和软管,预防堵管,确保混凝土顺利出料。

混凝土泵送前先用清水湿润管壁,然后拌制1:2水泥砂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用的水泥砂浆分散布料。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场和后场均布置管理人员随时指挥协调。现场利用对讲机联系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拆布管时间。确保混凝土整个浇筑过程中紧张、连续、有序地进行。同时安排专人测定混凝土入仓温度、坍落度,并留置规定制取的试压块组数。

3.4.4混凝土平仓、振捣和成型

混凝土浇筑前,保证仓内无杂物,模板、钢筋、预埋件符合规范要求,一切准备工作就序,并做好质量自检记录。经现场监理验收认可后方可进行浇筑。

底板浇筑前仓面平均划分施工区域,混凝土浇筑自西向东、由远而近。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方向分层进行,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开始布料,两管同时进行,采取“斜面分层”法施工。振捣混凝土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安排一台泵进行面层防渗抗裂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灌筑后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操作时做到快插慢拨,上下略为抽动,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使混凝土达到均匀振实。插入式振动器在每一插点上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一般在20s~30s。

混凝土表面混凝土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施工时依次成排平位慢移,顺序前进,移动间距应使平板能覆盖已振实混凝土的边缘5cm左右,以防止漏浆。

平板振动器振捣时间以保证混凝土停止下沉并往上泛浆即可。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钢筋、止水片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如有漏浆、变形和沉陷立即进行处理校正。对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利用海绵及时排除。及时清理模板、止水、预埋件表面的灰浆,对表面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防止产生松顶和表面干缩裂缝。

对混凝土撑柱、止水、施工过程中抛置的块石等周围和预埋件下面加强振捣,同时进行二次复振,增加混凝土密实性,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提高混凝土强度。对留置抛石洞口的面层钢筋重新绑扎到位,严禁遗漏。

篇10

流通业务外包是图书馆继编目业务外包后的又一个业务外包项目。流通业务外包可以降低图书馆的用工成本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改善图书馆人员队伍结构,提高读者服务水平。下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为例论证流通业务外包的可行性。

1可以节约人力资源的用工成本

本馆流通服务部编制34人,占全馆总编制的39%,其中合同工(本馆称“非编人员”)13人、事业编制工人9人。以2010年为例,工作人员上架的图书总量大约为80万册。书库工作人员24人,除去寒暑假和周末,按1年18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书库每位工作人员的图书上架量为185册。据了解,北京一些高校图书馆将流通业务外包后,外包商给员工核定的工作量是每人每天上架图书800册,如果未达到800册的上架量,则需要整理书架。即使按照每人每天上架图书600册计算,外包商员工的图书上架量也是本馆工作人员的3倍有余。如果我馆将书库工作外包给外包商,就可以减少2/3的用工,而且,外包商付给员工的薪酬明显要低于学校付给本馆工作人员的薪酬,我馆参照其薪酬标准外包,这样就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用工成本。

2可以节约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

由于高校图书馆存在事业编制人员和非编人员,非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都远不如事业编制人员。但近年非编人员的学历不断提高,大都在本科以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工作几年后就会离开图书馆,辞职现象比较普遍,如本馆每年都有2~3名非编人员辞职。由于人员招聘的繁琐性,工作人员的辞职会给图书馆的人员安排和管理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流通业务外包既可以减少非编人员的聘用,减少劳务纠纷,也可以简化人员和岗位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将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学科化服务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工作的重点。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提高了新进人员的标准,引进了一批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多样化的人员。所以,在图书馆处于新老人员交替的时期,把好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关,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本馆2013~2014年就有8名同事退休,如果在这个时候引进一批高学历的工作人员,把书库的上架整架工作进行业务外包,可以让高学历人员集中精力开展学科化、个性化读者服务,同时实现对我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

高校图书馆流通业务外包的运行管理

1建立定期的沟通制度

实行流通业务外包工作后,图书馆内部管理层之间、员工之间、管理层和员工之间要经常沟通。通过沟通,以随时了解外包服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同时也要经常与外包商进行沟通,建立定期的沟通制度。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与外包商建立了日常沟通机制,外包商每月向该大学图书馆领导汇报一次情况,把双方需要协调的工作提出来,经馆领导决定后,再进行安排、实施。如果遇到突况或者问题,双方则随时沟通。另外该馆还本着谨慎与诚信的原则与外包商就读者投诉、整体形象塑造等建立可靠的协商机制。

2加强对外包服务的监控

业务外包的最重要一环就是对业务外包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图书馆需要建立一套合理详细的业务外包质量监控制度和标准。如北京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就规定每个星期要检查一次书库,检查组成员由图书馆分管领导、相关部门主任、外包商负责人组成。要对图书的上架率、错置率进行检查。对于上架率、错置率要制定出量化(如优良、达标、整改等)标准。如本馆实施的每月书库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整体架面是否整洁、图书是否及时上架、错架情况等。错架情况又细分大类错、跨层复本错、同层复本错等,并给出不同的分值。另外,图书馆还可以组织馆内资深高级职称人员对各书库上架率、错置率进行检查,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监控还包括外包商对自身员工工作的检查监督和图书馆对外包商工作的监督。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外包商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首先,外包商项目经理每周对在图书馆工作的员工进行2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员工的工作面貌、仪容仪表,书库图书是否有序、整齐,并进库抽查错架率,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其次,外包商给每位员工划分责任区,每月按组长日检查、项目经理周检查,对责任人进行奖惩评定。最后,外包商员工每月必须写工作总结,每月回公司述职一次。外包商根据员工述职和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与奖励。因此,加强监控是业务外包工作顺利开展和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3建立读者评价体系

除了图书馆和外包商要有一套日常的监控措施和标准外,还要建立起一套良好的读者评价体系,从读者的角度和感受对流通服务工作给予评价。比如可以在网上设立一些评价指标,读者只需在相应按键上(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按一下即可。读者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起到随时监督的作用。但因为网上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它只能起到一种参考作用。因此成立由读者组成的检查小组,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流通服务工作进行检查打分,将他们对图书馆的反馈意见作为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标准。

高校图书馆流通业务外包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进行流通业务外包工作之前,图书馆一方面要与学校领导和人事处沟通,把业务外包的优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阐述清楚,让学校对业务外包的利弊有充分了解。如果学校认为是利大于弊,决定进行业务外包后,图书馆要把外包的方案尽可能地做详细,尽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到。另一方面要使图书馆内部的工作人员明白业务外包能够给图书馆发展带来机遇,消除工作人员对岗位调整的担忧。

2选择信誉好的外包商

图书馆业务外包涉及到学校、图书馆、外包商三方利益。业务外包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三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如果损害其中任何一方利益都会对其他一方或两方的利益造成影响,最终也会使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可持续性和外包服务的质量受到影响。外包商的选择是业务外包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在选择外包商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外包商的信誉与行业背景,包括其是否具有较高的诚信度,是否有过成功案例。二是外包商的能力架构,包括外包商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员工素质及其是否具备可调整的灵活条件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等。三是企业文化的相容性,即外包商是否具有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是否认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四是所需的外包费用。在同等条件下,选择能提供价廉物美服务的外包商。外包商的信誉和行业背景以及是否有相关业务的外包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外包服务质量。外包价格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绝不能作为决定的因素,决定因素应为质量、效率、管理服务。好的业务外包服务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能够达到共赢效果的。因此,图书馆在写招标书的时候一定要把外包商的资质等综合考虑清楚,并尽量详细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3制定详细周密的合同

合同是图书馆与外包商合作的基础,也是维护双方利益的有效凭证。所以制定详细周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合同十分重要。在合同中要明确外包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对于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安排、突发事件的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等等都需有一些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流通业务外包的合同里就有一条:在不增加总工作量的前提下,服从图书馆因工作需要的临时性调整。

篇1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信息技术平台的需求首先体现在操作方式的改进,根据评价主体需要开发出系统管理模块、学生用户操作模块、教师用户操作模块、督导员操作模块、教学信息员操作模块、学院领导操作模块等功能模块,实现无纸化操作。可以使学生、同行、督导、专家和领导同时对教学进行监控,做到即时更新和汇总监控数据,各评价主体可以迅速地将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校管理层。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学生、同行、教学督导员对自己课堂状况的反馈意见,也能使决策管理层看到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情况。鉴于目前校园无线网络的架构和探索,如果有充分的WIFI局域网可以使用,那么就可以利用手机和网络随时随地登录系统进行评价。根据教学质量监控要求不同,开启随堂即时评价和阶段总结性评价。随堂即时评价是指针对每节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学生、教师刚结束课程就可以评价信息;阶段总结性评价可以放在学期考试前1~2周进行,管理员从维护系统检测进度,待所有学生完成评价后关闭评价系统。同时系统也要开发出足够的空间以利于图片和视频的上传。充分开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信息化平台,以便捷、高速的网络环境为背景,可以高效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的网络化,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质量。

(二)针对不同评价主体评估指标的设计

有了信息化的平台,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就可以开发出不同的评价表,学生评价主要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映,内容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设计。而同行评价则是关注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学方案和计划、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等。教学督导员则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整体情况进行检查,比较关注教学效果和班级的整体情况。学校领导听课表的设计则是关注整个学校的学风、有重点的针对个别教师进行听课等。因此评价表在信息平台上的设计就要根据评价主体多种多样。引入信息平台以后,可以随着学校发展修改评价指标,实现评价指标的动态体系。进一步还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具体课程的评价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的设计也要分类。

(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数据库

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的开发能够弥补传统手工评价方式的不足,收集和反馈教学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与教师和管理人员有效建立了网上交流平台,随时可以查询评价结果,还可以根据查询的要求不同导出不同的表单以作分析。历年教学评价信息的存储和沉淀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根据教师个人资料,全面分析近几年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信息平台,可以方便调出教师的教学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成长和自我改进。同时学校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数据的分析,可以修改教学活动的政策和措施,总结教学活动有规律的经验,建立较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基于数据库的资料分析,就能实现其指导和引领教学方向的重要作用,监控和督导的最终目的就是引领教学改革的方向,推动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篇12

关键词:冶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57-02

2015年度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749万,2016年度预计达到765万,本科生毕业数量大增,又恰逢经济紧缩下滑、冶金行业不景气的就业困难时期,内蒙古科技大学作为一所老牌冶金类工科院校,为提高冶金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提出更严格要求,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B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最完整最重要最系统的一次综合性知识整合,其质量直接决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熟悉程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内蒙古科技大学校训是“百炼成钢”,学生能不能被炼成钢,炼成好钢,把握和监督好毕业设计(论文)对大学生四年知识的学习整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专业为例,2011级、2012级这两届毕业生中每名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指导4名学生做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设计的指导6名学生做毕业设计,同时做这两项工作的不得超过10名学生数,并且要求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选题要与工厂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冶金企业在2012年进入衰退时期以来,很多企业无法接受毕业生实习。在毕业实习受限和本校指导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学校采取外聘指导教师进行毕业指导,外聘设计院高工指导学生做工厂施工图毕业设计,外聘稀土院高工做科研毕业论文,外聘重点实验室青年博士教师指导科研毕业论文,在实际中由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工厂实践经验以及教学经验的不同直接造成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差异[1]。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专业毕业生存在个体差异(例如内蒙古少数民族对汉语理解差异、毕业生考研占用做毕业设计时间等),但相对教师教学管理来说相对属于次要因素,可以通过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学工作来减轻或消除这方面影响。如何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对指导教师的差异化管理应该如何进行?面对这些差异通过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研究的重点,也是冶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研究对象。2011级冶金专业毕业生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下列一些问题,例如毕业设计或论文中文献综述重复率高,不标注引用文献;为降低率,故意篡改化学分子式或故意写错字导致语句不通顺;工艺流程设计图平面和剖面图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整改,必然在下一届学生中重现。结合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在2012级冶金专业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时,进行整改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时机,也是为今后工作建立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体系。

在2011级冶金专业毕业生阶段首先进行了实验,按照导师有限优先选择学生和学生自选导师相互结合,对毕业生、导师进行了双向互选,利用这一措施激励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在2012级继续这一措施的同时,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提出实验室全开放政策,让一些有精力的高年级学生有机会尽早地进入实验室,自主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减轻了学生就业前的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学生在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受到了锻炼。在这些措施基础上,毕业设计工作改革要求:(1)指导教师严格把握选题环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与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相结合,难度与工作量要适中,减少选题重复率。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所选毕业设计题目的范围受限制,确保近三年选题重复率小于20%。(2)强化指导教师管理环节。采用微信群、QQ圈等有效通讯手段建立信息沟通环节,对指导教师的每一个步骤进行有效认证,建立标准化制度,实施标准化管理。(3)通过从严治教,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使其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4)建立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淘汰落后时代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实施方案见下图1,分阶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调查研究学院毕业指导教师组成,近三年人员变化,教龄、学历、职,称作为参照条件,按照毕业设计、论文分组利用数值分析找重点因素;(2)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进程科学分段设计管理制度;(3)合理安排制度节点,检查监督相结合,反馈信息,及时整改;(4)实行导师淘汰制,外聘教师不能认真履行职责,下一年度取消聘任资格,本部门教师停止指导工作一年,并延期聘岗;(5)实行毕业生评价与检查小组相结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进行自评与毕业学生、学术委员会评价相结合,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奖励或取消聘任资格;(6)为保证这一计划顺利实施,采用微信群等有效现代化通信手段沟通信息[2]。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强化教师的教学管理,首先要在指导教师中树立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引导作用,净化教师队伍,采用团队群体讨论交流机制,培养一支干练高效负责的高质量毕业生指导教师队伍;对毕业设计进程采用分阶段评价机制对指导教师进行检查与督促,确保毕业学生进度的完成;采用三段式(自我、学生、学术委员会)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平;采取优胜劣汰的机制增加人员流动增加正能量。

根据2011、2012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经验的总结,在下一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首先根据毕业学生人数分配指导教师,统计指导教师类型;进行题目命名与统计;分阶段检查论文进度,反馈意见;对进度不合格及论文质量差的教师进行督促与修正;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毕业生进行质量与教学态度评价,学术委员会综合评价后进行下一年度总结与聘任。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分别按照专业和研究方向分组,在发挥团队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体会同时考虑教学经验和科研经历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科研互补,比如炼钢工艺设计组组员徐掌印、赵凤光、刘丽霞分别在包铝、私企、包钢工作过后读研、读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赵文广、姜银举教授则有丰富的实践、实验指导经验,张晓伟则是年轻博士刚毕业留校,对学生学习经历有切身体会,通过组内交流讨论来发现质量构建体系中的问题。同时我校利用教育部实行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对卓越班毕业生实行毕业指导双导师制度,由校外导师进行实际毕业指导工作,由校内导师进行形式上的规范要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完美结合。

在教学管理中建立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为核心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制度管理来减少人为差异,解决不认真负责混工分的现象,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企事业急需人才。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水平,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