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8 22:36: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这门课程主要以基础会计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一些企业发生的业务的实训。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整个会计账务程序用一种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 三.实训的基本过程。
在我们学校现有的硬件措施中,还不能达到完整的实训过程。但是,在我们卢老师的带领下,却能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把实训搞的有滋有味,让我们轻松的度过每一个实训内容。
我们的实训过程中,首先是老师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理论给我们进行细致的讲解,其中还夹着他作为一个高级会计师的经历和一些有趣的事,这不仅仅让我们很快的吸收了课程中的讲义还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其次,是对一些现在社会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重点说明在讲解完后,留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如有问题,卢老师都会认真的讲解直到我们听懂为止。最后,是老师对我们所做的实训批阅后进行点评.
四.实训后的心得和体会。
在对基础会计实训四个多月的学习中,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见解。
1.做会计要诚信。
在这充满竞争、挑战的社会中,诚信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诚信品德,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的信念。一个平时不将信用的人在关键的时刻就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而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在掌握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金库,如果不守承诺,那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想做一个好的会计员,要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一定要以诚信为本。
2.做会计要讲依据和证据。
在现行的法制社会,无论做什么都讲究证据。如果不能拿证据证明你做了一件好事即使你说的再好也没人承认。所以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一切。而我们作为会计人员在进行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时,都以证据进行操作,没有合法的凭证做依据来证明业务是否发生,则不可以进行账务处理。所以在会计中,讲证据是最重要的。
(一)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到相关岗位进行深入的实习,因此,在步入实际工作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旅游基础实训教学,能够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基本掌握会计核算中证、账、表的编制技能和审核方法的基础上,再对照理论教材学习,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方法与会计具体核算操作的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从而加深对会计专业的认识,提高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二)在应知的基础上达到应会的目标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在以后的工作中的用途都不是很了解,对于以后的具体工作以及自己所学与所在职位存在关系与否没有进行仔细的考虑。特别是旅游会计,很多会计专业同学在不了解其工作性质的情况下进入企业,处理不好相关事情会导致企业的不满。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对于自己专业和他们日后工作性质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在自己专业的应用技能。通过会计核算方法模拟实训,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会计工作达标准、上等级的要求,使会计核算程序规范化、方法标准化、操作统一化。在对会计核算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把具体核算步骤同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边实训、边学习、边思考和边总结,巩固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弥补所学知识的不足。
(三)学以致用,满足会计工作实际需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旅游行业不同于汽车、钢铁等工业行业,可以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有很多的时间进行培训和实习,在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后步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旅游会计不同,特别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高素质会计的需求量已经远远超出了高校培养数量,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在旅游会计基础实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旅游会计基础模拟实训,可以培养会计人员懂理论、善操作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务实精神,造就大批对本职工作认真、细致、踏实肯干、兢兢业业的会计人员。
二、旅游会计基础实训内容与形式
(一)会计单项模拟实训 旅游会计实训教学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各种单项能力进行训练,即单项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对各种会计相关技能的运用。单项模拟实训是针对旅游会计基础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的若干实训项目。适合单项模拟实训的内容主要有:会计书写技能训练、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单项模拟实训应穿插在理论课程相关章节结束后,在会计模拟实训室内进行。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在实际的旅游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会计综合模拟的训练,培养学生在会计工作中的综合能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以某一旅游企业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为基础,按照实训的总体要求,根据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直到完成实训报告。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整个会计工作流程,通过综合、全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应该在标准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内进行,通过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的技能。
三、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步骤与组织形式
(一)操作步骤 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生动手制作相关会计工作表格等,还需要熟练运用OFFICE工具和与旅游会计相关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为了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在组织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时,可以先采取手工操作训练,然后再进行上机操作的训练。
(1)手工操作。学生在大学课堂进行的往往是一些与会计相关的计算,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设备等的限制,在遇到真正的会计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另外,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综合实训,综合方面的能力往往比较弱,因此,在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一是课内实验和阶段实习,随堂在教室内进行,用真实的会计工具,对旅游企业资金运动分项目或阶段进行手工核算。二是综合实训,通常以一个一般规模的旅游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作为蓝本,让学生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完成会计的整个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
(2)上机操作。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旅游业各种业务需求的计算机软件相继开发出来,特别是与会计相关的软件,较大的旅游企业往往运用比较先进的计算机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一些高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上的教学,而忽视相关计算机会计软件的上机培训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会计软件运用能力较差。因此,在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中就要对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训练。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中,通过会计软件,将手工操作转换到网上进行模拟实验操作。通过操作,学生能进一步熟悉旅游会计基础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化的方便与快捷。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最明显的效果是能通过演练,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二)组织形式 可分为单人实训和分组分角色实训。
(1)单人实训。要在工作中能够独立的完成一项工作,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力,从而从容地处理各种问题。单人实训教学通过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处事能力。在单人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参加实训的学生均要独立完成整个旅游会计基础实训的全过程,在实训过程中一个人需要担任不同角色,不断转换角色。该组织形式适用于旅游会计试训的初级阶段,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让学生对于会计过程有宏观的感受。
(2)分组分角色实训。旅游会计作为旅游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资金核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计部门的各个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还要具有团结协作完成某一项工作的默契,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通常还会安排分组分角色的实训教学,即3~5个学生组成一组,小组每一成员均有固定角色(如出纳、记账会计、主管会计、财务经理等),在分工基础上大家共同完成会计模拟实训。该组织形式适用于旅游会计基础实训的高级阶段,必须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更要明白自己应该履行的会计职责。教师在分工时,需让学生明白“不相容岗位”的概念。此形式的优点在于更贴近旅游企业实际会计的操作情况,可以真正达到完全模拟真实会计工作的目的。通过这种教学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与同事之间相处。
四、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现状
(一)教师业务素质不高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优秀的专业技能不仅能够教育出具有高尚品德的学生,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得到较好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一些旅游会计基础培训中,培训教师仍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首先,培训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缺乏,不仅缺乏与旅游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相关的计算机会计软件运用不是很成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传授学生比较丰富的专业技能;其次,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不高,对学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责任感,这必将导致实训教学效果不佳。
(二)实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需求 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培养学生优良的专业技能,然而,在当前的一些旅游会计的实训教学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时展的需求。如,在上课过程中,学校依然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一些学校对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教学大部分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导致学生在工作后由于实际动手能力的薄弱而无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设施跟不上时代需求 旅游会计是一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的工作,因此,在会计的实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单独的实训技能的培养对其日后工作帮助很大,然而在当前的一些学校中却存在着教学设施落后,与旅游会计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均不能满足学校人数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如学生往往需要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但教师数量却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旅游会计工作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文档和各种会计软件,由于相关方面的限制,一些学校的计算机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会计软件不能跟上当前旅游会计工作的需求导致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能更快的适应。
(四)教学过程没有计划、缺乏总结 要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就要靠老师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当前一些学校在进行旅游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统一,往往不能对相关的教学任务及目的进行合理的计划,对课堂教学没有严格的组织;对于相关的教学经验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总结,影响旅游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
五、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建议
(一)加大实训教学的投入 根据当前社会和旅游行业对高素质专业化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会计专业学生实训教学成为当前各个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各个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配备会计模拟实训室。根据学生的数量,配置与之相当的计算机数量,保证每个学生能够接受有效的上机操作训练;购买当前旅游行业中会计工作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接触时代的前沿,让学生在步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这是落实实训教学的根本。为此学校应加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建立能全方位模拟会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室,实训材料也应尽量采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材料,使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旅游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更好地达到实训目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在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会计教师招聘时选择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高责任心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抓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教师的道德素养决定了他在以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负责程度,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增强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时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卓有成效,切实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学生。只有这样,工作责任心才能更强,工作才能深入。二是抓业务能力的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师要具有与其工作岗位相当的业务水平,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会计软件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制定进修计划、加强考核、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修等手段逐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三是注重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教师,都能积极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成为拥有双证书的“双师型教师”。 同时,学校也应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会计师来校兼职任教,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
(三)探索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为了提高当前旅游会计实训教学效果,改变其教学模式十分重要。旅游会计基础的实训教学不应全部依靠学校,而是要深入社会,接触企业、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只有把校内的实训教学和校外实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的旅游会计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地跟相关旅游企业合作,让具有丰富经验的旅游会计人员为学生进行一些工作状况的讲解,同时让学生到旅游企业的会计岗位上去进行更加深入的体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能够学习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可减少会计教师的工作量。
(四)实训教学要有计划、有总结 开展实训教学关键在于精心组织。为了确保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有序进行,在实训教学前,必须制定一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训计划,包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序的规划,对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有效规划,防止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紊乱。实训计划一经审定,就要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训教学,务必使各项实训任务得到切实地落实。而且在计划执行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具体情况,深入到实训小组进行指导。每一次的实训教学都会有很多的新知识和问题的产生,要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就要求教师进行实训总结,提炼实训中的经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实训教学中修正错误,推广经验,不断提高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的成效。
(五)正确处理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在实施旅游会计基础实训教学中,应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实训教学是万能的,可以取代课堂教学;二是将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分别进行。实际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具有传授知识系统性、严谨性的优点,有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然而它又容易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及求异思维的培养,可能制约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潜力的发挥。而实训教学主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弥补课堂教学重视理论教学的不足。因此,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既不能完全偏向于课堂教学,也不能够让实训教学作为旅游会计教学的全部,只有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培养适应时展的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262-0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以为各行业、企业培养初级会计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会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前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不适应性。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了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核心课程。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核算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在讲授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时,都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内容展开的。目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讲授内容与目前中职生的实际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具体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深度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不相适应。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于规范我国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以及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内容广泛,包含一个基本准则和多个具体准则,且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尽管许多学校在讲授该门课程时,会考虑到目前中职生的实际,在内容上进行删减,但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仍与日益下降的中职生素质表现出不相适应。二是课程知识的适用范围与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不相适应。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实施,其实施范围不包括小企业。但是从对中职生就业情况所作的调查看,目前中职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各类小微企业。以东莞地区为例,作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东莞地区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主要特征,民营、小微企业是吸纳中职学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企业。而目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讲授内容尚未充分考虑中职生今后就业的需要,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都有待提高。
2.会计课程教学中经济业务呈现方式的不适应性。在中职学校会计类课程尤其是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人们一直习惯用文字来表述或反映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例如,业务1:“2012年9月20日向正荣公司购入a材料1000吨,材料款100000元已通过银行支付。”业务2:“采购员张山预借差旅费2000元,企业用现金付讫”等等。用文字表述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对经济业务的基本概括,给会计教学以及学生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也给后续的专业学习尤其是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适应性。由于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进行后续会计课程(包括专业会计课程、会计实训课程等)的学习时,只习惯文字呈现经济业务,对用原始凭证反映经济业务表现出不习惯,有的甚至感到无所适从,不明白凭证上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让学生由习惯用文字表述企业的经济业务转变为习惯用原始凭证反映经济业务,在会计教学中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3.会计实训教学缺乏明显的岗位性。从目前各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组织情况看,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会计单项实训。这种实训主要是配合各相关章节的学习进行的。如会计基础教学中所开展的会计凭证填制;总账、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等。会计单项实训活动的开展,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种实训活动既是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开始,也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二是会计综合实训。这种实训活动一般安排在毕业前进行。这种实训活动较前一种会计单项实训活动而言,涉及的业务类型多,会计核算难度更大,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会计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适应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开展的会计实训活动来看,无论是会计单项实训还是会计综合实训,都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开展的会计实训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分岗轮岗实训教学则不多见。
二、改进中职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展中职会计教学。根据中职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的实际,建议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讲授小企业会计准则知识点。同时考虑到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间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作适当延展,即在讲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可适量加入企业会计准则的部分内容。
2.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用原始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建议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用原始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初接触会计时,使其所学与会计实际一致,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激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笔者所在学校在2011级会计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改变了会计基础教学中一直沿用文字反映经济业务的习惯做法,改用原始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加强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认知能力;二是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也由原来的一学年(第一、二学期)改为一年半(第一、二、三学期),进一步凸显会计基础课程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会计综合实训中采用分岗与轮岗相结合的方式。按企业会计工作,设立基本会计岗位进行实训业务,包括会计主管、出纳、流动资产核算、存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利润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等,分岗实训可以创设一种贴近实际、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会计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在此基础上,通过轮岗,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综合实训中采用分岗与轮岗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要解决好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岗轮岗实训涉及各会计岗位的业务,业务处理涉及的知识点多,实操性也非常强,因此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经验和问题处理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二是分岗轮岗实训对课时量要求较多,必须对课程及课时做出合理的安排。
参考文献:
[1]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目前企业财务部门缺少的是实用性职业技术人才,而现在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在总体上表现还不错,基本上能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是能够看出他们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知识面不够宽,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对整个会计工作的认识还略嫌不足;对会计核算及相关技能的掌握比较呆板,尤其是分析、判断能力明显不足;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工作中与人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另外,像文字书写、写作等基础素质也明显欠缺。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创新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成为我们会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首次提出适合我校会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四期三地”会计教学模式,在感知、认知、参与、介入、实习五阶段,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把构建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有机结合,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实践工作。
一、目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求亦越高,我们现在的会计教学能基本满足学生和企业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教学模式:
1、重传授知识和吸收知识,轻知识技能应用的教学
目前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是基本上采用教师写板书或者ppt演示,学生记或者教师讲、学生听讲或者记笔记的模式。尽管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识别、运用、创新这些知识。这种模式着重于传授知识和吸收知识,而忽视知识的应用的教学方法,是不能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和决策能力的,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难以培养出开拓创新型人才。
2、重课堂实训,轻课外感知与认知实训
从目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改革还是集中在课堂实践教学的环节。会计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主要结合专业课的理论内容,对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进行理论转换,加强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欠缺自我思考的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只能完成基本层次的理解,没有形成系统认识,更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而加强课外感知与认知实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
3、重课程考试,轻能力考核
从各项教学改革的实施者看,由于改革是从教师主体出发,而教师是具体课程的承担者,也是学生考核的执行者,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往往集中于某一门课程的考核,虽然从各门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建设上来看,各课程的考核标准都加入了实践环节的要求,但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往往还是有侧重的,不可能涵盖会计工作的所有技能。而由于会计技能属于知识型技能,一个学生能否独立完成会计工作,应该从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而不单单是课程考核。
4、重教师主体,轻学生主体
不管是现在网络课程还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不管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还是情景式教学,不管是角色扮演还是案例分析,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仍然落脚于教师主体,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者,很少参与教学改革。而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作为教学目标的贯彻者,应该是教学和过程中的主体,只有教学主体积极参与改革,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实现教学目标。
二、“四期三地”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
1、具体改革内容
建立“四期三地”会计教学模式,系统的规划会计专业教学与实践,以提高会计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养和后续发展能力。“四期”指新生录取进校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假期;第三学期假期;第四学期假期。“三地”指教室、实训基地、分次实习单位。
(1)新生录取进校期:感知:要求学生现场观察附近或熟悉的一家企业单位会计工作,完成企业会计观察表。
(2)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假期:认知:要求学生初步参与一家企业单位会计工作,完成实训报告1——企业会计认知实训报告。
(3)第三学期假期:参与:要求学生参与一家企业单位会计工作,完成实训报告2——企业会计参与实训报告。
(4)第四学期假期:介入:要求学生初步介入一家企业单位会计工作,完成实训报告3——企业会计介入实训报告。
(5)教室:主要解决会计各专业课程的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
(6)实训基地:主要解决处理学生一般会计核算与电算化、纳税申报、综合会计业务、财务分析等会计技能培养。
(7)分次实习单位:主要解决学生熟悉会计环境、人际交往、规范操作、沟通能力等问题
(8)实训报告的填制是指导学生逐步了解会计工作要点和文字表达能力
2、实施方案
(1)入校后通过在教室和实训基地进行的专业教育和入门课程—会计基础,使学生对会计专业和职业有初步感受。
(2)在入校一个月内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观察自己熟悉的企业的会计部门的工作状况(注意与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每位同学完成由专业教师设计的观察表,寻找观察单位有困难的学生由会计专业安排观察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
(3)完成第一期感知企业会计后,上交实训表给会计基础教师,由任课教师结合会计基础的授课完成成果汇报、讨论和点评,并完成第一期考核。
(4)在进行第二期认知企业会计之前,由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出纳实务的任课教师在教室完成的课程教学,并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会计核算技能、出纳实务与技能的培养。
(5)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假期前分别由会计基础和企业财务会计(一)的任课教师布置第二期的认知企业会计,每位同学到熟悉的企业中进行为期2-4周的认知实习,了解会计机构的运作,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协助企业完成基本会计业务(注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认知实习结束后完成认知实训报告,回校后分别交给企业财务会计(一)和企业财务会计(二)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结合企业财务会计的授课完成第二期实习成果汇报、讨论和点评,并完成第二期考核
(6)学生继续在教室完成企业财务会计(二)、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成本会计的学习,并通过多种手段在实训基地完成财务分析技能、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计算与分析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7)第三期的会计参与实习由企业财务会计(二)教师布置,要求学生尽量选择工厂完成第三期实习,参与实习要求学生具体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成本计算,并能参与企业的成本分析与财务分析(注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参与实习结束后完成参与实训报告,回校后交给税务会计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结合税务会计的授课完成第三期实习成果汇报、讨论和点评,并完成第三期考核。
(8)学生继续在教室学习税务会计、会计准则应用、统计实务等课程,并在实训基地完成纳税申报技能、财务分析技能等各项会计技能培养与提高。
(9)第四期的企业介入实习有税务会计教室布置,要求学生到已实习过的企业,因已实习过几次,对原企业业务较熟悉,尽量能完全介入企业的会计业务,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和纳税申报(注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介入实习结束后完成介入实训报告,回校后交给审计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结合审计的授课完成第四期实习成果汇报、讨论和点评,并完成第四期考核。
(10)通过教室、实训基地和分次实习单位的四期实习后,学生已初步具备会计综合技能,再通过第五学期的课程巩固、完成会计综合实训,提升会计技能,最后以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迎接毕业实习和就业。
参考文献:
[1]夏淑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Z].林区教学,2011,4.
[2]张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1,12.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100- 03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相关调研显示,我国高职生在就业中的表现为基本工作能力较差,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矛盾、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校各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会计实践教学更是如此。然而,综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会计模拟实验室利用率太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各专业已陆续建立了实验室,但不少学校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这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实验场地有限、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等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以国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教学为例,存在的问题有:
(1) 实验内容缺乏接近企业实际的、系统全面的实验案例,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综合实验教学教程。
(2) 会计手工实验与计算机会计实验严重脱节。
(3) 重视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忽视商品流通会计的实训。
(4) 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实验教师的企业实施经验较少。
(5) 实验课时、实验场地严重不足。
1.2 校外实习困难重重
目前,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受时间、场地等限制,学生在校内实习的机会及课时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让高职生到校外实习已成必然。然而,我国高职生在校外实习的现状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原因在于:
(1) 实习单位联系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因商业机密等原因大多拒绝安排实习生实习。
(2) 实习生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个别能接受实习生的单位,因各种原因所限大多实习生不能在相应岗位实习,而被安排做其他工作。
(3) 实习单位分散,给学校实习生的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4) 学生在外实习费用较大,这将会给贫困学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仿真实验教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知识化、综合化地构建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将成为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之路。
2 “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总体思路
2.1 本文核心概念
(1) 就业能力。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和差异性能力3个方面,其中基础能力是根本,专业能力是关键,差异性能力是核心。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实验课、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在本文中实践教学环节暂不涉及毕业设计(论文)。
2.2 总体思路
不难看出,前述“就业能力”与“实践教学”两个核心概念相互结合后,一对一地构成了3个关键环节——基础技能环节、专业技能环节、综合技能环节。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这3个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会计“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有效提升和开发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3 高职院校“分段式”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本文所构建的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分为3个阶段并依次分别构建3个平台,即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会计综合实践平台。
3.1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以实验课的形式开设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功,这一实践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却是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第一关。究其原因主要有:
(1) 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岗位快速适应能力是用人单位在招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没有单位愿意花较多的时间、精力、费用对毕业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企业更需要有扎实会计基本技能的学生。
(2)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初期急需会计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毕业生被聘到会计部门工作的初期通常从事的是一些财务岗位的辅工作。然而,纵观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会计实训的现状,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一直都有高估的倾向,如会计、会计主管等。这一定位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根据以上分析,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的内容应该针对上述财务岗位辅工作的就业需求来设计。所谓财务岗位辅工作是指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之外的财务工作。包括票据填写、汇总表编制、凭证要素审核、办理银行结算、公司注册、报税等。这类辅工作,由于难度较低且不直接涉及会计核心工作,只是为会计账簿提供基础资料,因此不需要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就能处理,具备一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稍加练习即能熟练掌握。例如现金支票的填写,在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阶段,只需向学生展示支票的样本,介绍格式、用途、填写要素即可,至于现金支票的使用方法、科目设置则在进入第二阶段的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时再做更为深入的训练。
3.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实现
为了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能达到上岗要求,在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设计一个会计专业岗位训练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按岗位细分的会计经济业务仿真资料,以便强化训练会计人员应有的主观判断能力、账务处理能力, 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打好专业基础。
3.2.1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的特点
(1) 本层次的实训需要相当程度的理论支撑。与第一层次的实训内容相比,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尤其是各会计要素的核算要点、各类经济业务类型的特定核算方法等。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理论知识不能系统地掌握,则很难将实训进行下去。
(2) 实训内容应注重局部强化。本层次的实训重点应在于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只有当练就了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等会计岗位技能扎实的基本功,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正确地编制会计报告才成为可能。
(3) 实训应有同步仿真的实训资料库作基垫。本层次的实训内容已直接涉及到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因此,要想把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做到位,需要同步的、仿真度较高的实训资料,然而仅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材来看,还不具备时效性与高度仿真性,同步实训资料更为欠缺。
3.2.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实施要点
(1) 建立实训资料库。高职院校应定期进行企业调研,动态更新收集实训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收集与更新。
(2) 编写同步实训手册。由实训教师根据调研情况,按照理论教材的章节编写更新同步实训手册,对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内容进行局部强化。
(3) 按章节设计实训内容。即按章节重点训练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辅助训练明细账登记、总分类账登记,至于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则属于第三层次综合实训的重点,本层次尚不做考虑。
(4) 同步开设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应与各专业会计理论课程相配套,包括内容配套、课时配套(如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定为1 ∶ 3 )。
本阶段的训练建议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比较合适,主要是为财务会计、专业会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的实践机会,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度。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当然,在整个实训资料库的建立过程中,应突显对经济业务的种类变化所应进行的调整和应对,尚不必考虑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关联性。
3.3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毕业实习前实施
建立综合实训平台的目的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和考核,以满足学生就业后对会计工作职位逐级提升的需求。
3.3.1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的特点
(1) 实训内容应体现会计循环。从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试算平衡直至编制会计报告,所有经济业务的设计必须具有关联性,各表格的金额之间应具有勾稽关系。
(2) 经济业务具有“隐蔽性”。本层次实训中涉及到的经济业务,均需由相关的原始凭证来做充分的描述,不再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给学生做出明确的提示,而是要给出分析判断经济业务内容的空间。
(3) 实训模型应满足就业定位。不论制造业、商品流通业、基建行业、金融业还是事业单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就业定位,选定一种行业类型的单位作为实训模型,切忌一味追求大而全。
3.3.2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的实施要点
(1) 编写成套实训手册。选定适合就业定位的某一特定行业单位为实训模型,在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手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组合、删减或更新,详细整合实训资料,尽可能系统、全面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以检验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实训模块。实训进度不可一味追求快,应该有张有弛地统筹安排整个实训进程,具体可分为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4个模块进行,根据每个模块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合理设计实训进度。详见表1。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应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比较合适。
4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可采用校内实验与顶岗实习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案来进行。
4.1 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岗前热身”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建有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因缺乏具体操作内容而一直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所建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及所倡导建立的实训资料,恰好可以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校内实验室可分为手工实训和计算机实训两种,大力加强计算机仿真会计综合实验的力度,最终实现手工账与电子账并行的教学目的。但不论哪一种,都需要事先建立并不断更新实训资料,从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经济业务类型的提炼整合到核算方法的更新,都要力图做到与时俱进“岗前热身”,以保证最大程度上接近会计实践。
4.2 动员一切力量组织顶岗实习 “实地演练”
顶岗实习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一种实践方式。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都将顶岗实习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并将其与学生就业联系到了一起,因此这种实践方式在强化学生上岗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发动学生及社会力量自主寻找实践岗位,提高了就业率,具有“一石十鸟”之功效。然而,我们都知道顶岗实习的本意并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前夕的“就业式”实习,在整个学制中期进行顶岗实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操作技能的强化、就业能力的提升更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顶岗实习可以分散到整个学制的每个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带着任务或积极获取学分的动机,尽早进入社会进行就业能力的训练,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麦海娟,罗昌状. 基于SaaS的高校计算机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2).
[2] 潘玉昆. 借鉴加拿大CBE教学模式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09(8).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院校教学的理念是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并掌握专业课学习的要求。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顺应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就是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了技能训练中,利用直观性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把企业请进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
因为实训室是讲授专业理论课知识的课堂,也是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就必须构建融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为一体的理实一体教室,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演示教学等教学手段,还要求每位学生配备好红笔、黑笔、回形针、剪刀、记账凭证、各种格式的账页、报表等记账用具,让教学方法直观、灵活,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学院已经建立多媒体网络电教室、手工账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证券投资实训室1个、模拟银行1个、模拟工商窗口和模拟税务窗口各1个和ERP(企业资源计划)实训室。
2.校外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会计课程中有些业务知识仅仅依靠模拟实训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来开拓思路。例如,与会计软件企业联系,让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将会计事务所的专家请进课堂,使学生了解账务处理程序在企业中的运用;参观证券交易所,了解证券交易的实战情况;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学生会对会计专业的一些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会计专业的学习效果。
二、会计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
(1)首先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实践专家,为学生介绍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经历等,并演示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2)ERP实训室模拟企业管理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结构、资金的来源、原材料的购置、生产线的设置、销售的形式等,例如,ERP中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投资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引发会计基础中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了企业资
产的来源,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等于权益,根据分析可知,在任一时点企业的全部资产必定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并引申出会计等式也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中的工作环境,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2.课程实施
(1)会计基础专业教学设置: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基础课程设置,第一章会计概述;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会计档案;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会计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从账务处理程序上来看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报表。
(2)在手工账实训室中下面通过一实例详解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账务处理程序。
例:A公司从B公司购入一批材料,贷款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对方代垫运杂费1 000元。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该企业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款项尚未支付。
通过第一章会计概述的学习了解到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在此实例中,
①确认:原始凭证是由B公司提供商品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
发票和代垫运杂费专用票据,而A公司并未付出货币资金,形成负债的增加;
②计量:记录经济业务的金额确定,包括货款成本101 000(货款100 000+运杂费1 000)、增值税税费(17 000)及负债总额(118 000)的确定;
③记录和报告:在会计中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A.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 1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 000
贷:应付账款――B公司 118 000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使学
生了解会计分录中的借贷是在第三章复式记账中指出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还有在实际编制记账凭证中提示学生注意第四章会计凭证中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
B.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在第五章会计账簿中了解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有封面、扉页、账页。启用会计账簿时,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并平行记入账内。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
C.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第八章会计报表中了解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①资产负债表;②利润表;③现金流量表;④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要求学生了解编制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
决策。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3.课程总结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职教论坛,2007(06).
二、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方法
2.1确定新的课程目标熟悉会计出纳工作的基本工作流程,学习正确的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初步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
2.2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加大会计实训课的教学内容
2.2.1教学内容。新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学生会计实践工作培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目标。
3.2.2教材顺序的改变。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应首先讲述会计基础知识,然后再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然后再学习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工作和学习中级会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3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会给会计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分层次教学。
2.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运用任务引领型、任务驱动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会计事务所,进行工学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3.1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担任会计部门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成员,并以此来完成会计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课堂形成工作场景,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大有帮助。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3人分成一小组,分别担任某公司会计部门的会计主管、出纳员、记账员三个角色,然后各自处理相应的会计业务。
2.3.2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建立接近真实工作的会计教学实训室,让学生在会计实训室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例如,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收款机实训室、沙盘实训室等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会计工作实践环境,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3.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教学很有成效。
2.3.4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自觉、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
3.1教学内容和效果新课程教学增加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二,针对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应尽可能做好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的衔接;第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第三,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应多作正面评价与鼓励。
3.3成绩评定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例如:通过提问、答辩、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报告的多种形式评定成绩,而不是简单地将平日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进行平均。
3.4实训性教学基地的建立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学校应建立专门的会计教学实训室,既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收款机实训室、沙盘实训室等等。同时,为了保证会计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实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该有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学习。若条件允许,还应根据学科特点、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5聘请行业专家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学校应将企业专家请进来,让他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保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同时,让教师走出去,走进企业,甚至国外。借鉴企业和国外的先进经验、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及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学期中走进车间、走进基层,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方式会达到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构建科学完整的内控体系,积极推动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强化预算和资金风险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有计划有步骤促进和稳妥解决原有双轨管理体制下遗留的突出财务问题。
【4】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对往来款项清理,加大财务规范化管理。
【5】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网络化信息工程建设,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实施。继续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培训。
【6】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对重大投资和基建项目进行财务评审,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围绕上述目标,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严格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
培训一批既懂会计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人才;推进高级会计人才和会计领军带头人的培养;进一步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实训和职业道德、专业品质培养,实现会计核算、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必须做到同步提升
二、对年度财务决算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实际调研,科学而有严格执行年部门预算,提出年财务收支执行计划。
三、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理顺投资关系,促进经济实体健康发展。
四、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局管理工作实际,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为全面信息化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通过将相关会计准则制度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自动生成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更加真实、完整;三是根据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四是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准化。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提高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位置。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毕业论文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 8 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 8 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n会计毕业论文范文bsp;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 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 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论文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 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 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n
--> bsp;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 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 合理组会计毕业论文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提高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位置。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毕业论文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 8 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 8 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n会计毕业论文范文bsp;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 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 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 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 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n
--> bsp;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 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 合理组会计毕业论文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68-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的职业教育,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对会计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会计职业标准的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基础专业课,也是一门职业能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选择会计基础课程作为突破口进行一体化教学,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讨。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课程的理论、实践、技术和操作性性较强。学生对会计认知空白,一切都从“零”开始,如无法顺利完成会计基础的学习,会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但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教材滞后。目前市面上会计基础教材大多还是以理论阐述为主,过分追求课程的完成性和系统性,忽视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例分析和岗位技能的培养。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设计与岗位需求脱节。课程内容编排大多以原理的说明为主,按章节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缺乏针对各岗位和对应的技能及业务流程进行介绍,学生难以区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和工作流程,易造成知识的混淆,无法有效学习各岗位的对应技能。
第二,资料仿真而非真实。教材所使用的凭证、票据、账簿和报表都以仿真模式,且采用统一的黑色印刷体展示,与实物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学生学习。
第三,缺乏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对于会计岗位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如会计书写、计算能力、点钞技巧、真假钞识别等,介绍有限或没有提及。
二是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存在以教定学、以书为本等多种不足。“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理论与实训脱节,实训条件落后。首先,在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上,传统模式为先理论后实践,把教学内容分为多个教学阶段,不利于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其次,因学校实训条件有限,无法模拟工作环境,设定工作情景,开展分岗位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岗位的基本技能。最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有待加强。
四是考核机制有待完善。传统模式以理论成绩为主,忽视了对技能的考核,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主动性,实践经验少。由于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以上弊端,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对本课程进行改革,树立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观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高职教育是为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服务的。“一体化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专业面向的岗位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重整合一。根据会计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技能项目。第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按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重组教学内容,将专业理论与相应的会计技能训练融会贯通。第三,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根据会计各岗位能力要求,以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操作。第四,教室与实训室功能设置为一。建立“一体化”教室,融合教室和实训室功能。“一体化”教室的硬件设施、功能作用、分布摆设、实训操作流程都要与实际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相吻合。第五,教师与会计师角色重合为一。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精湛的技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既是教育者,又是会计工作。第六,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为一。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纪律考评、平时技能测试、期末理论考试三方面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第七,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合为一。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等职业素养,教书与育人融会贯通。第八,课内课外一体化延续为一。通过资源丰富的课程教学网站、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技能比赛)实现学生在课外能进行自我学习。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
应深入企业调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设计和安排。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在课程组织上选择南宁本地新成立的一家小型工业企业(简称宏泰公司)的案例资料,以公司筹建、物资采购、生产销售到利润形成和分配业务为主线,要求学生按实际工作流程,从填制及审核原始凭证一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一设置与登记账簿一期末对账与结账一编制会计报告一整理保管会计资料,完成该公司2011年12月份的会计账务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实例和实例分析,以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操作,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为了满足会计岗位技能,除完成以上基础项目外,本课程还增加了会计基本技能的拓展模块,教师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设计思路具体见表1、表2。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将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重新进行整合,具体思路如下:
1 按企业运作方式设计章节、编排内容。教材以南宁市宏泰制冷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份的经济业务为任务驱动,贯穿全书,按实际的账务处理程序设计七个任务,同时增加选修的两个技能训练任务。
2 体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教材紧扣最新的考试大纲,将各个知识点与企业实务有机融合,力求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领悟;章节所配的练习以从业资格考试的题型、考点和难度为蓝本设计。
3 体现企业实务操作,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教材以宏泰公司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操作对象和学习内容,以真实的单据或账簿图片示例,展示会计工作的实际内容,力求达到课本与实务零距离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将原来单纯灌输式教法扩展为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并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不同项目采用灵活运用。主要方法如下。
1 启发式互动教学:由于本课程理论抽象,内容枯燥,教师在每次课前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采用媒体启发、情感启发、对比启发、设疑启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如在“任务1账务处理准备”中,为增强学生辨别真假钞的学习兴趣,教师收集了关于市民在生活中收到假钞的报道,采用了视频播放的形式,提出“如何辨别”、“如何防备”、“如何处理”等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将知识要点逐一引入,使学生在启发互动中快乐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 项目教学法:将整门课程按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分为七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任务。在布置任务时,根据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岗位角色,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处理过程中,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在“任务3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中,将学生按企业财务部模式分组,模拟扮演出纳、制单、记账、复核、会计主管、经办人员等不同角色,小组成员相互协助,按照企业账务处理流程共同完成任务。
3 现场教学法: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部分项目,将课堂搬入工作现场,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训性地进行学习。如在“任务7整理保管会计资料”,可安排学生以分组形式,在学院财务室协助会计人员整理票据、装订凭证,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分组协作法:针对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差、团队意识不强的特点,教师可选择了一些完成难度较大的项目,采用学生分组协助的方式完成。如“任务5期末对账与结账中”的“财产清查”任务,可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系办公室、会计实训室的财产物资进行待查、记录和核对;教师根据各小组完成情况,对组员考核评分。
在教学手段上,针对会计教学特点,可采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实物展示、模拟工作环境和岗位,真单真账形象教学等手段,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及动手实践能力。
(三)完善考核方式
为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需建立完善科学的考评机制。本门课的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50%)+终结性考核(50%)。其中,过程考核分为“纪律考核(30%)+技能测试(70%)”。其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以量化计分评定成绩;纪律考评根据学生日常的课堂纪律表现定性评定;技能考试采用现场操作考核的形式,可量化计分或定性评判断定成绩;参加各级技能比赛的选手还可以适当加分。
(四)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确保本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需要增加实训投入力度,建立“一体化”教室。按企业财务部的工作环境进行布局,购置会计教学软件和实训设备。同时,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校外的实训基地,为“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充足实训场所和物质保障。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的,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才,而是通过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熟悉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成为符合当代经济、社会会计发展的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通用性、综合性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知识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从能力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从素质目标看,应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明确了教学目标,各专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本专业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和作用,比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庞大而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在企业的运用,其覆盖了企业所有的部门,需要各部门联合处理信息。作为销售部门来说,这时就不仅仅只负责业务联系,更要负责销售结算手续等,所以要求各部门人员都要熟悉业务流程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当营销专业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时,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强调综合性和针对性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应摒弃原有的传统观点,不再追求会计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总体设计思路是一要删除会计核算的内容,以适用为原则简化教学内容;二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从报表结构框架开始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原理;三要增加适合各专业的财经知识和财务知识,利用专题讲解来体现各专业的针对性。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比如财务专题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专题或者补充。并且各专业的特点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编排销售、仓库、物流、税费计算等内容。在举例和讲授凭证等内容时,可以选择相应的销售业务结合供应链知识讲解业务流程以及票据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开具销售发票的实践操作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立起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011年,萨尔曼•汗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改善目前学生课后不会主动学习的现象,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翻转课堂与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运用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所以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为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教学,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首先在课堂下,学生需要提前学习教师录制或者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对视频讲解做出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点,这些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就学生没有学懂的知识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惑,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最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