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08:37: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实习意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2009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院提出了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意见和一体化教学改革应达到的标准,意见中明确了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体化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就是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和教师的指导实践作用。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电气专业是笔者所在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名,一体化改革前有5名实习指导教师,8名理论教师,5名一体化教师,课程一直沿用学科体系。2008年以前,理论和实习是分开上的,比如纯理论课程有工程制图、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工仪表与电气测量、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是在理论教室上,实习课程在实训室上。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出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转型,目前已通过一体化教师认证的教师有16名,建有13个一体化教室,课程也全部转换为一体化课程。
三、电气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构建与实践
1.调研后确定的岗位群及对应的工作任务
(1)工作岗位确定。通过调研,毕业后的学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维修、调试与电子设备安装、调试,电气、电子设备销售、售后服务。经过专家论证、骨干教师研讨,初步确定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电气设备调试工、电子设备安装工。
(2)任务模块确定。根据岗位确定的工作任务是:常用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电气线路的设计、选择、安装,室内外线路的设计、安装;常用电气设备的调试、检修,电气线路的设计、升级、改进、调试;常用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电子线路的设计、选择、安装、维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销售;电气、电子设备使用信息反馈统计,电气、电子设备使用效果与销售。根据任务初步确定开设的学习模块为:5个专业基本模块,包括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基本操作技术、电子线路安装调试技术,常用交、直流电动机维修、常用电气控制设备应用与检修;4个先进层次教学模块,包括单片机应用技术、PLC应用技术、变频应用技术、直流电动机调速技术及应用;3个拓展模块,包括电气仿真技术应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数控电气维修。
2.一体化教室建设
在2009年改革的基础上,2010年用一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体化教室,创设能够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环境。电气系共建设了13个一体化教室,建有综合技能一体化教室5个,三电综合一体化教室1个,钳工技能一体化教室1个,PLC、变频器一体化教室1个,单片机、传感器一体化教室1个,直流调速一体化教室1个,可编程控制一体化教室1个,EDA仿真一体化教室1个,单片机仿真一体化教室1个。每个教室有理论教学区域、教师演示区域、学生操作区域、学生作品展示区域。
3.教师转型
从2009年开始,学院通过各种形式帮助教师转型。一是利用国家、省市培训学习的机会,二是通过内部结对子的形式互相学习,三是重点通过到企业顶岗学习的方式进行转型,四是通过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讲课。经过近3年的努力,电气系目前有16名教师通过了一体化教师认证,能够承担一体化课程。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学习宣传
贯彻实施《条例》,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实现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公共企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供水、供电、供气、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大量社会公共信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事事相连、息息相关。公开这些信息,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合法权益。对于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作为信息公开主体的各类公共企事业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教育培训,熟悉了解《条例》内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全面掌握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等规定和具体工作方法。同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服务指南(手册)等形式和平台,广泛宣传《条例》的内容、意义,获取政府信息的方法、渠道,引导群众了解关心信息公开工作,为群众用《条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和指导,使信息公开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加强组织,落实工作责任
全市各类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要在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市政府各工作部门所属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参照执行。
当前,各公共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被列入的重点单位要尽快成立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组织推进、协调指导、监督检查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要确立一名班子成员为分管领导,指定责任部门和具体工作负责人,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落到实处,确保信息公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工作扎实推进。
三、规范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
按照《条例》规定,各级各类公共企事业单位要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实利益,需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各类信息,同时特别要公开公共管理服务事项的办事依据、程序、时限、承诺、办事流程、服务咨询电话、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并及时更新完善。其中水、电、天然气等所属单位要建立自己的网上查询系统。各单位要尽快编制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在指南中,要明确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等内容;在目录中,要包括公开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为保证格式统一规范,在进行信息类目编排、信息索引号编制时,要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与目录编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采用与《方案》相同的规则和标准文书格式。编制完成后,要在网站上。各单位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站、信息公开栏、电子信息屏、服务指南(手册)、宣传单等形式,按照《条例》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最大限度地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除此之外,各单位还要做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申请公开受理工作。
四、确定公开范围,严格监督考核
【分类号】G647.38
一、已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已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完善土建类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地方院校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前后历时4个月,对江苏地区5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土建类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等方式,调查对象为2009届至2015届共计7届毕业生,涉及房屋建筑工程、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工程管理4个专业方向。
1.样本概述
共计发放个人填写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58份,共中28份问卷显示该校友继续攻读更高层次学位,28份问卷显示该校友正在待业中,提供资料不完整,402份问卷为当前正在工作中的校友,为研究提供了完整的资料,本研究基于402份有效问题展开。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4%,其中,男性占89.55%人,女性占10.45%;就职岗位方面,公务员占1.24%,事业单位占3.73%,国营建筑类企业占24.38%,其他建筑类企业占64.43%,其他单位占6.22%,无人自主创业。
2.工作对口状况及更换工作经历
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认为专业对口的占51.74%,认为基本对口的占35.82%,认为不对口的占12.44%。
毕业后有过多少次更换工作的经历,64.2%表示没有更换过工作,16.2%表示更换1次,10.9%表示更换过2次,8.7%表示更换3次及以上。
3.工作适应和个人满意度方面调查
在对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应方面,22.9%表示很适应,52.7%表示比较适应,22.9%表示基本适应。在适应工作的关键影响因素中,认为专业实践技能过硬占52.5%,认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占41.5%,认为勤奋刻苦边工作边学习占74.4%,认为有责任感占65.9%,认为有创新意识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占22.1%。
在对目前的工作的满意度上,9.45%表示很满意,40.8%表示比较满意,43.3%表示基本满意,6.5%表示不满意。
为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理论)起到前期准备的影响因素
在校期间专业课程设置能否满足相关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理论)的要求题目上,认为能够满足的占14.9%,认为基本能满足的占57.9%,认为基本不能满足的占22.9%,其他占4.3%;在校期间实践教学设置能否满足相关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理论)的要求题目上,认为能够满足的占11.7%,认为基本能满足的占49.8%,认为不能满足的占34.6%,其他占3.9%。
二、对策建议
根据工程行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和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培养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接轨的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突出注册执业岗位能力的系统训练与培养,使学院培养的学生具备现代注册工程师的能力与素质,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与地方经济形势,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培养工程能力为目标,建立“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即,“基础建设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实训就业平台”。深入用人单位调研,听取对本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翔实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突出应用背景、案例和实践性环节,构建“三位一体”(即以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培养工程操作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1]。
2.面向施工企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开放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就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土建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基于本专业的特点,制定“适理论、强实践”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就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建有可以进行土木工程访真实训模拟训练的校内土木工程开放实训中心,创造性设计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单体工程项目实践(专业实习、设计)”的工作坊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课程设计进行综合应用训练,鼓励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进行实地操作,从而使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并实现了整个教学环节的相互协调和有机配合[2]。建设的校外企业实践教W基地,能够满足校外实践教学需求。
3.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土建类相关软件应用。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探索新型考核方式,以加强对学生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我院专业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领域广的特点,加强平时考核,在期末考试中,减少需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应用性问题的比重和难度。注重仿真摸拟训练,培养学生对工程理论和方法的感性认识,要求学生至少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手工完成一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至少在工程模拟实验室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实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教学中强化实用土木工程软件(如PKPM、BIM等)应用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4.拓展实训平台,推行“一书多证”制度,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利用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关系,拓展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安排优秀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学习,培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获得职业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施工员、预算员、质量检查员、资料员、材料员、城建档案管理员等资格考试,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即可上岗。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创新创业氛围,使“学”、“研”、“创”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及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63-02
1 医师—药业关系(physician-industry relationships)的起源与现状
19世纪制药工业兴起,一些特效药尤其是20世纪发现的抗生素,通过制药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使许多在过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有力地促进了医学发展。除此之外,制药工业还负担了新药研发的重担,许多新的专利技术都是通过制药企业的研发成为临床应用的药品的。对于新药的特性和用法,临床医师往往需要通过制药企业提供的研究结果才能了解,而在临床使用后遇到的问题和不良反应等信息,也需要及时反馈给制药企业。因此,医师与制药行业之间,必然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2 医师—药业业关系存在的问题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目前医师与药业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药业的确深刻地影响着临床医学规范、医学研究和教育。
药业款待医师以维护客户关系,赞助学术活动、科研活动,在活动中邀请专家为产品宣讲、撰文,并且支付一定的酬劳,使得药业与医师之间产生了利益关系。医师接收药业的礼品或款待,甚至是接受药品赠样,常常会产生对药业感激心理,不适当地增加处方量。
除了情感营销,药业还会在学术上诱导需求。为了让医师更加认同自己产品的临床价值,药业难免会在传达信息时强调有利于自己的数据。他们资助医学继续教育(CME)、医学研究,参与医学指南的制定,在医学临床试验中干预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发表等,致使医师获得的信息产生了偏倚。
对于药业对临床行为的干预,大部分医师认为自己能够对这些信息做出判断,过滤掉偏倚,筛选出客观的内容。医师也普遍否认对药业产生的感激心理会导致处方中有不适当的倾向。但事实上大量研究表明医师低估了自己受药业影响的程度,或者从未重视这些关系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另外受访医师表示,即使自己对是否该和医药代表接触存在困惑,也没有机构来指导他们如何处理与药业或者医药代表的关系。
现实中确实有医师违背职业伦理,做出了不符合患者最佳获益的诊疗行为。药业对医师的馈赠和资助将最终转嫁到医药产品的价格上。因此,医师与药业之间的种种关系不仅存在危害患者健康的风险,破坏医患之间的信任,还会浪费医疗资源,增加全社会的卫生经济负担。
3 联邦政府监管体系
医师—药业业关系的监管主要由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HHS)负责,并由其下设的劳工部监察长办公室(OIG)具体执行。OIG的职责就是审计HHS的项目,检查其业务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高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OIG还要保证项目受益者的健康和福利。1990年,美国医学协会(AMA)提交了一份有关医师接受药业馈赠的研究报告,引起了众议院的注意,此后,OIG开始关注医师和药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且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OIG不断地澄清自己的立场,并在2003年发表了的《联邦药品制造商合规计划指南》,这些大多是对现有法律的适用进行解释。许多医师协会也纷纷出台行业行为准则,表明自己的立场,并呼吁行业自律和职能部门的监管。国会尚未针对医师—药业业关系单独立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极大的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其带来的影响之一是电建市场方面的深化与改革。当前电建行业已经逐渐成为市场化经营,因此也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加强新时期下电建企业政工队伍长效稳定机制的建设,有效地发挥政工工作对于整个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深远意义。
一、不断的健全组织的选拔机制,促进政工自身建设
当前改革开放逐渐深入,从而使得职工与群众的思想还处在一个较为复杂与不稳定的局面。作为一个政工的工作者,需要将心思放在政工建设上面,从而以最饱满的热情与态度来做好相关建设。可以认真的分析与认识当前的形式与新问题所在,从而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整体工作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措施来培养与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电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的相应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同时做好政工队伍的相关选拔工作,为其政工长效机制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证
二、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深入电建企业临床一线
2.1电建企业政工工作的一些特殊性
在现实生活中,电建企业属于高级知识分子集中地,其均具有较高的参与意识与将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电建企业政工工作减轻了难度,同时提高了要求。在另一方面,电建企业属于一个特殊的单位群体,其将科研、电力建设工作集为一身,这种高文化素质以及理论要求对于政工工作属于一种挑战与激励。需要政工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加强自身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从而为实现电建企业政工队伍长效机制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2.2当前电建企业政工工作的主要方面
这主要是源于电建企业政工工作的特殊性,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要拥有较高的科学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相关工作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掌握新的理念与思想,从而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进一步的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里所遇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在当前的电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要切实的深入实际,说实话、办实事,和职工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从而为职工解决切实的困难,使其能够获得应有的帮助,进而从多方面促进政工队伍的建设。
三、不断深化员工思想沟通,促进电建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
3.1企业人员为基本
作为电建企业建设的灵魂所在,政工人员一方面是电建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者,在另一方面又是电建企业品牌的代表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地构建电建企业思想文化,教育人员,从而提高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升电建企业的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这就需要政工工作人员作出较大的努力,从而提高整体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关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以集体利益为中心,积极构建电建企业相关文化。
3.2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在实际生活中,服务对象是对电建企业各个方面建设感受最深与最直接的人员,因此服务对象的评价能够最真实的反映出电建企业政工建设是否取得了成果。从某种意义而言,消费者更加相信消费者。在这种条件下,若想构建良好的电建企业文化,需要正确的认识消费者的利益 。
四、不断的深化电建企业政工职能,促进相关事业的长远发展
在新时期里,不断地加强电建企业文化创新事业的建设,能够对于电建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构建成熟与稳定的政工队伍,创新富有个性与魅力的电建企业思想文化氛围,从而实现政工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这也是电建企业能够不断进步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较为优秀的电建企业政工工作者需要将电建企业内部力量得到有效地统一,使其能够凝聚相关精神力量,来不断的提高管理的效能,进一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外面则能够树立电建企业的信誉与品牌。在实际生活中,要构建长效政工体制,需要不断地开创电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统一的管理体制与基本的运行机制。
五、了解电建企业发展趋势,明确政工的工作走向
在电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思想文化建设要不断的随着电建企业管理的创新进一步的丰富与充实。这就意味着相关政工人员一方面大力的进行电建企业思想文化的创新工作,另一方面要深入工程一线,和各个部门的带头人以及职工一起进行有效地建设,同时还要与他们进行沟通,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要调查与掌握全体职工对于整个思想建设活动的相关标准与指标,结合调查与访谈的结果,来有效地分析与探索职工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出一定的措施。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电建企业政工队伍的长效稳定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地构建措施,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探究与摸索,从而寻找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形式。在当前时期,要进一步的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凝聚力、吸引力,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用的贡献。
论文关键词:企业节能减排;计划行为理论;意愿
1引言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日趋尖锐,为解决该矛盾和确保两者间的动态平衡,必须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国家部门对各类企业进行的节能减排摸底调查,目的在于明确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根据调查结果开展节能减排研究,制订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目标及政策措施。第二,针对家庭和个人在生活方面的节能减排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公民节能意识,促进节能减排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第三,关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调查,通过调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节能、排污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并促进节能减排相关技术和措施的改进。
这一研究,不仅囊括了大部分以前与此相关的各种调查结果,也获得了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因素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补充当前针对企业节能减排意愿调查的空白。
同时,希望研究成果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能为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建议,并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提高企业承担环保公共责任的主动性,发挥企业在环保低碳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2计划行为理论(TPB)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由美国学者Ajzen和Fishbein在理性行为理论(TR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社会学领域研究行为意愿方面广为认可的一种理论,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其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这些中间变量的引入,使得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表现的更加明显,也同时增强了该理论对实际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计划行为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主体行为的~般决策,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计划的结果,行为的意愿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愿可以由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来预测,其中感知行为控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行为。计划行为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观点:
(1)非完全意志控制的行为不仅受行为意愿的影响,还受个人能力、机会、资源等实际控制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愿直接决定行为;
(2)实际控制条件通过准确的感知行为反映,因此感知行为可作为实际控制条件的替代指标,直接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的准确性依赖于感知行为控制的真实程度;
(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绪基础是信念,但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只有少量信念可以被获取;
(4)个人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验、人格等)通过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从而最终影响行为意愿和行为。一般来讲,行为态度越积极,得到的重要支持越大,感知行为控制越强,行为的意愿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是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战略性选择,而企业的战略性选择行为是企业管理者主体如CEO或由主体组成机构基于内外环境分析的理性决策行为;鉴于TPB理论对主体行为的良好解释力结合国内企业管理现状,本文力图将TPB理论引入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意愿因素的分析中,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提出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就相关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TPB认为行为意愿(BI)即主体执行特定目标行为的意愿,反映了主体完成特定行为的意愿强度。就企业节能减排行为而言,节能减排意愿越强,就越有可能推行节能减排活动。
行为态度(AB)指主体对某种行为所存在的一般而稳定的倾向或立场。就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态度而言,则是指企业对节能减排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一般地,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态度受主体拥有的大量有关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可能结果和对行为结果评估的信念影响,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战略作用认识越深刻、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越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结果预期收益越好,则态度越积极。具体包括以下可能素:经营目标、经济风险、消费需求、竞争水平等。
主观规范(SN)即是主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目标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如:政府,舆论媒体,股东对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就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观规范而言,它受企业对重要他人或团队对其是否执行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意向和期望的信念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政府压力、媒体压力、市场压力、内部阻力等。
知觉行为控制(PBC)是指主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程度,它反映的是主体对促进或阻碍行为因素及其影响强度的影响。就有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知觉行为控制而言,它由企业对促进或阻碍行为因素及其影响强度感知的信念决定。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政策优惠、金融支持、节能技术、专业人才、自有资金、制度安排、管理水平、协作交流等。
课题选取了46个具有代表性的江西省内企业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搜集原始资料和数据,可供深入研究各相关因素对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影响。
通过调查并结合TPB模型分析,归纳出各种影响因素,如图所示:
依据TPB的观点,在做出节能减排(行为)决策时,企业的管理者所拥有的大量相关信念,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只有少量能够突显,这些突显的信念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关于节能减排的行为态度、决策时感知的社会压力和对可能促进或阻碍节能减排执行的因素与强度的认知来影响企业最终的节能减排行为意愿和行为。
3企业节能减排的TPB分析
3.1企业节能减排中的行为态度
行为态度,指决策者对目标行为所持的积极或者消极的主观评价,即决策者认为该行为是有利或是不利的。在节能减排决策中,决策者对节能减排的主观评价更为积极,则越容易实施行为,反之则难以实施行为。节能减排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经营目标、经济风险、消费需求、竞争水平。在调查中,46.7%的企业认为本单位的节能减排措施对利润的贡献率低于5,其余企业则认为贡献率处于5%到10%之间。同时,74.8%的企业认为竞争对手愿意自主开展环保和节能降耗工作(其中34.8%的企业认为“非常愿意”)。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企业认为节能减排有利于企业满足消费需求、实现利润,节能减排行为的经济风险可控,并且能使企业在竞争力水平上有所提升。
这些因素整体产生的积极影响,能促使企业加强行为信念,对行为的实现将产生正面影响。
3.2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该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通常表现为对决策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该行为的影响作用大小。在企业节能减排中,这种社会压力反映为管制压力、舆论压力和市场压力三个方面。管制压力来自政府监督,舆论压力来自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而市场压力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者和消费者等。例如,2008年江西省相关监督部门对全省18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和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表扬超额完成任务企业,并通报批评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企业,勒令未完成目标企业在限定日期内报送整改专题报告,深刻分析未完成目标原因,并着手整改,管制压力可见一斑。此外,32.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其单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上级部门要求在当前全世界呼吁“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社会大众,对于企业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正从期望向要求过度,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都已不得不接受行业内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不可避免的向节能减排迈出步伐。企业的重要影响个人或团体中,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企业都承受着空前的节能减排压力。
3.3企业节能减排中的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指的是,决策者在实施行为时所意识到的促进和阻碍这一行为的因素,即当决策者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和机会越多,可能碰到的阻碍越少,则知觉行为控制越强,亦即是说越可能实施行为企业节能减排中,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的因素概括有,政策优惠、金融支持、节能技术、专业人才、自由资金、制度安排、管理水平、协作交流等几个方面。
本研究中,被调查企业所使用过的节能技术,技术所属企业中有93.5%的企业认为节能技术和产品能起到明显效果,只是效果大小存在差异。65.2%的企业设置了节能减排专职人员,在节能减排上的资金投入54.3%的企业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投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l8家(其中包含投入1000万以上的企业2家),占被调查企业的39.1%。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建立方面,能源计量制度、能源消费统计与报告制度、节能减排考核制度,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四项制度中,对于其中任一制度而言,大约均有一半的企业已经建立,另外,有36.8%的企业制定了年度节能减排计划。以上包含了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在知觉行为控制中被促进的方面。
对于知觉行为控制中的阻碍因素方面,本项调查中54.3%的企业不知道实施清洁生产项目方面的申请补贴情况,这意味着监管方与企业关于政策优惠方面的信息并不对称。被调查企业中,认为节能降耗成本太高、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的企业占36.8%,认为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资金条件的占43.5,认为环保、节能降耗的相关优惠政策太少的占56.5%,同时,19.6%的企业认为自己未能全面掌握有关环保及节能降耗标准方面的信息,50.0%的企业认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和选择节能降耗技术产品,41.3%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节能技术成熟度不高、无法真正让企业节能,13.0%的企业认为节能降耗投资较大,缺少银行贷款方面优惠。以上因素的阻碍作用,成为了抑制企业节能减排有效实施的关键。
3.4综述
根据TPB模型,在行为态度上,被调查企业认为节能减排对企业长远而言影响是积极的,并且在企业决策者的主观规范信念中,企业因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开展和进行节能减排。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是导致行为的直接因素,而以上两个因素加强了企业节能减排的行为意向,然而,在影响行为意愿的第三因素——知觉行为控制中,企业虽已掌握一定可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如节能减排的政策优惠、信贷支持、节能制度建设等,但企业切实的节能减排行为仍受到较大的阻碍,如资金不足、缺少更加有效的技术、节能收益较低,综上而言,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节能减排成本过高而所获得的支持和收益不足,由此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机会和支持,破除阻碍节能减排行为的障碍。
4结论与展望
企业核心价值是企业的使命、理念和战略的立足基础,是企业员工共同经营的成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给企业树立了鲜明的价值观、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强烈的经营信念。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独特风格的载体,是形成企业根本性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我国石油企业在成长中,一贯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企业的核心价值构建与整合石油企业文化体系。
一、重塑石油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确立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经营理念及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要建立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根本的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在不断捕捉时代特征及企业文化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生产经营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积淀和创新。企业文化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塑造,要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化协调运作。构成企业文化的四个层面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则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突出价值观塑造的同时,将各个层面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协调运作。
在此石油企业重塑企业价值观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价值观需与企业愿景协调一致。战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与组织愿景的一致程度,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愿景协调一致时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价值观也就能充分发挥约束、指导作用。二是要体现时代精神。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深入,企业不断面临新挑战因此,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体现合作、共赢精神。三是要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价值观只有获得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才能为成员所接受,并付诸行动。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以“敬业进取、守法诚信、严守规程、爱岗敬业的职工形象标准,理解尊重、协作服从、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和“求实、开拓”的工作作风打造员工队伍。在发展中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经营理念,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员工的培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二、提炼石油企业的精神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按照这种原理,提炼企业精神的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
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把从历史中提炼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培育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胜利精神”等为代表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激励了几代石油工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当前,石油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色,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凝炼、丰富和发展大庆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塑造石油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石油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1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者之心,谁就能占居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1)质量形象。在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的今天,石油企业要树立“顾客至上”、“用户是资源”、“市场是求生之地”等经营理念,并落实到员工每日的工作中和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从而在市场和用户的心中塑造石油企业完美的质量形象。(2)员工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员工展示和表现出来的,员工的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企业打造学习型的组织中,员工通过学习,使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员工以高素质的形象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四、开展石油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方针和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要做好石油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培训讲故事者,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企业把这部分人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一、财务结构分析的含义
1.财务结构
财务结构是指以价值量反映的企业资产的结构以及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资产结构,是指以价值量反映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所属的实物资产――即会计术语中的资产――的组成内容及其搭配关系;二是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以价值量反映的形成企业法人财产的资金来源――即会计术语中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内容及其搭配关系;三是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对称关系,具体指企业的资产与资本在流动性、收益性、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等方面的对应关系及组合效应。
2.财务结构分析
(1)财务结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结构分析则旨在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对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管理提供依据和建议。
(2)财务结构分析假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结构分析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管理提供建议,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把蛋糕做大”。只有如此,才能为实现企业各个相关利益者具体目标和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提供坚实的基础。
(3)财务结构分析的内容。与企业财务结构的内容相对应,财务结构分析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资产结构分析、资本结构分析、资产-资本对称关系分析。
3.根据财务结构分析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对财务结构进行系统地分析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资产结构分析;(2)资本结构分析;(3)资产-资本对称关系分析;(4)总体评价与分析报告。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二、资产结构分析
1.影响企业资产结构的外部因素的评价
(1)行业因素。具体分析企业所属的行业的经营范围、经营的特点、生产技术工艺要求、生产经营周期等因素,确定这些因素对企业的资产结构的特殊要求,进而大体说明企业的资产结构需要具备的特点。
(2)利息率因素。当利息率升高时,企业应当缩减流动负债筹资,相应地,企业存货的保险储备也会减少;相反,当利息率降低时,企业可以适当扩大流动负债筹资,相应地,企业存货的保险储备也会增加。也就是说,企业应当根据利息率的变动情况适当地调整流动资产库存量。
2.影响企业资产结构的内部因素的评价
(1)规模因素。规模大的企业与规模小的企业相比,其流动资产的比例可以适当地降低,因为大企业的筹资能力相对较强,可以更加及时地为突发性事项筹集到所需的资金。
(2)技术因素。企业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企业资产结构有着重大的影响,技术水平高往往是因为企业需要配置先进的机器设备,拥有较多的技术资料,花费更多的资金进行员工培训,这样的它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也较高。
(3)经营管理因素。企业的各种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资产结构也有很大的影响:资产结构是企业各种决策的结果;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资产的周转率较高,则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比例可适当降低。
3.企业资产结构对内外环境适应程度的评价
对企业的资产组成内容及其搭配关系进行深入地了解,尤其要特别关注所占比重较大的资产项目,注意与其他同类企业资产结构差异较大的方面。对各种异常的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找出发生异常的原因,并对企业资产结构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作出初步的评价。
三、资本结构分析
1.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外部因素的评价
(1)金融市场。发行权益性证券融资形成企业股东权益的主体,发行债权性证券或直接到金融机构贷款形成企业的负债。金融市场各种资金的供求状况、监管机构对融资行为的管制、各种资金的成本等都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是不同的。比如,我国当前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融资的成本较低,但是国家对企业上市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中小企业又面临融资困难的状况等。所以,对金融市场进行分析时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融资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它们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2)税收。企业所得税率的高低影响企业负债融资的节税收益。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所得税率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要特别关注所得税率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
(3)行业因素。不同行业的企业有其各自的经营特点,其投资和收益的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收益水平、经营风险是不同的,这些都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
(4)企业的股权结构。股权分散的企业的控制权对发行新股权比较敏感,持股比例的较小的变动就可以导致控制权的转移;相反,股权较集中的企业的控制权对发行新并不敏感,持股比例的较小变动不会影响企业的控制权。
(5)债权人的态度。保守的债权人会对企业进行新的债权融资加以严格的限制,这会使企业所有者权益资本的比重相对较高;愿意冒险的债权人不会对企业进行新的债权融资作过多的限制,可能的反应是提高利息率而已,因而,企业的债权资本的比重可能相对高一些。
2.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内部因素的评价
(1)经营者的风险观念和经营风格。风险厌恶程度低的经营者愿意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因而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负债融资,反之亦然。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经营者,可以较及时地为各种突发的财务支出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因而他可能较多地使用短期债务筹资,也可以为频繁的短期债务偿还筹集到资金。
(2)企业的成长性。预期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未来的营业利润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不断增加,因而可以更多使用负债筹资,为股东实现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预期企业未来收入的稳定性也影响企业的筹资决策,收入稳定则可更多地使用负债筹资,收入波动性较大,则企业应控制负债筹资的规模,以免在将来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3)企业财产的担保价值。企业如果拥有较多的实物资产可供担保,则企业进行负债筹资也较容易,即便不用资产担保债权人也会认为其债权的安全性较高。相反,如果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太大,债权人则对贷放资金持谨慎的态度。
3.企业资本结构对内外环境的适应程度评价
对企业的资金来源组成内容及其搭配关系进行深入地了解,尤其要特别关注所占比重较大的资金来源项目,注意与其他同类企业资本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方面。对各种异常的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找出发生异常的原因,并对企业资本结构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作出初步的评价。
四、资产――资本对称关系分析
1.流动性的对称分析
从流动性角度分析资产与资本的对称关系,根据资产负债表列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长期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能够取得企业现金、存货等流动资产保险储备的数量,则应将这些保险储备从流动资产项目转入长期资产项目,来计算资产与资本的比例关系。
2.收益性的对称分析
流动性较大的资产的收益性一般较差,如持有现金企业不仅不会取得收益反而要支付保管费用,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于定期存款,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则更高一些,为了进行生产经营而购置的实物产组合的收益率一般情况下比金融投资收益率还要高;另一方面,企业的流动负债中有些是免费的,长期负债成本高于流动负债,而权益资本的成本则更高。
但是,具体到每一种资产或资本,其收益率或成本是不同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每一类资产的收益应当弥补与之具有相应的流动性的资本的成本,并且有所节余,这样的资产-资本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不是这样,则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风险性的对称分析
风险与流动性、收益性之间也有一种对应关系,在有效的市场里,收益率高的投资项目其风险也较高。固定资产的风险高于流动资产,因为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会使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降低,这种风险称为经营风险;长期负债的风险高于流动负债,因为长期负债会使企业承担固定的利息支出,然而,企业的营业利润却是不确定的,并且企业偿还长期负债也会导致无规律的大规模的现金流出,往往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因而,进行财务结构分析必须关注企业资产和资本的风险性特征,分析企业的风险是否被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4.组合效应的分析
流动性的大小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企业资产和资本的收益性、风险性都与流动性直接相关。可以说,风险大小不同的根源在于流动性不同。收益性与风险性也具有直接关系:在有效市场上,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程度*风险贴水率。
资产和资本在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方面的不同组合,所得到的最终的效果是不同的:
笔者认为前面的三种组合方式都无可厚非。其流动性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于流动负债,流动负债的清偿支出相应地来源于流动资产的变现;其长期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于长期资金,长期资本的筹资成本和本金的清偿也要由从长期资产收益中提取的积累基金来支付。
而后面的六种组合方式都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慎重考虑的。因为,不同的流动性组合,导致企业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在时间和数量分布上不平衡。这就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的成本来管理现金的收支;需要企业保持较多的预防性现金余额以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
所以,如果企业的财务结构属于后面的六情况,就需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是否确实不合理,还是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造成的。
5.查找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资产―资本对称结构的分析,可以总括地了解企业在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以及资产-资本之间的对称关系方面,有哪些异常,有哪些不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方面,有哪些低效率的资金占用,有哪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对这些问题要分别进行分析其成因及对影响企业收益与风险的影响,并且提出初步的改进意见。
五、总体评价与分析报告
1.总体评价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企业财务结构的总体状况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
2.分析报告
最后,要根据分析的相关情况撰写财务结构分析报告。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企业经营提供建议:
(1)企业的内外环境因素及其对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的特殊要求;
(2)企业资产结构对环境因素的适应程度,该资产结构的风险性、收益性特征,以及企业资产结构存在的特殊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企业资本结构对环境因素的适应程度,该资本结构的风险性、收益性特征,以及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特殊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企业的资产-资本对称结构是否合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哪些,造成现有对称结构的具体原因,以及该对称结构对企业经营的风险和收益的影响;
(5)提出适应企业当前和预期未来环境的资产-资本对称结构,并且针对当前的对称结构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以使企业资产-资本对称结构最优化。
六、财务结构分析应用
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存在财务结构管理这个问题,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管理是无意识地进行的。财务结构分析为财务结构管理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依据,也为调整财务结构提出较为客观和可行的建议。进行财务结构分析可以将原来的自发的财务结构管理变为经营管理的自觉的行动。因而,财务结构分析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应当在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第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一、提高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用的认识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组成的担保体系。各有关单位要从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着力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力,不断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行机制,切实改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快速健康发展,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促进全县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加快和谐*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一)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扶持、引导、鼓励组建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培育和促进各类担保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全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以县政府积极推动、各金融机构全面配合、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二)建立担保机构资本金注入机制。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不断做大以县财政出资引导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大力发展商业性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鼓励发展互助式会员制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新组建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应符合《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并逐步培育出一批注册资本金上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年总担保能力达到5亿元人民币以上规模。
(三)积极开拓担保方式。鼓励和支持现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增加资本金,进一步充实资本实力,扩大担保业务的覆盖范围;扶持“2+2”重点产业成立行业性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出资组建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法人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不断扩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的规模。
(四)积极开展联合担保、再担保业务。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联保和再担保业务。
三、加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与金融部门互利合作
(一)按照平等、自愿和公平的原则,加强银行业金融部门与担保机构的互利合作。各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贷款担保业务,进一步扩大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范围,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合理分担风险、分享利益的协作机制。对依法登记注册、经担保机构主管部门按权限批准或备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评估后同意承保的贷款项目应予以受理;并在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双方协商,合理确定担保金额。对担保机构支持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在资金供应、利率水平上予以倾斜。鼓励、支持金融部门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关系,对贷款风险实行比例分担。担保机构费用收取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实行浮动费率。
(二)银行业金融部门要创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鼓励银行业金融部门创新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有效抵(质)押资产少等现实情况,研究制定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金融部门推荐的需担保的贷款项目也应积极受理,进行担保风险评估后,对符合条件的应予以承保。
四、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力度
(一)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并视财力状况安排部分资金作为财政出资引导建立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创业出资、股本扩充或增加担保基金。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对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补偿。从2009年起三年内,对为中小企业、农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但不含木材加工)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6‰的比例补偿;对为中小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4‰比例补偿。每年8月3l日前完成对上一年度(指上一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的补偿工作。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按担保机构属地原则,根据市经贸委、财政局实施方案由市、县财政分级负担。
担保机构创立时县财政出资注入形成的国有股份,其分红部分,由县财政局专项管理,经县政府同意后可用于国有股本扩充或增加担保基金。
(二)落实税收扶持政策。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90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享受国家免征三年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可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其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出部分可转增资本金。符合财产损失税前列支条件的代偿损失,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三)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中涉及工商、房产、建筑物、土地、车辆、设备和其他动产、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抵押物登记和出质登记,登记部门要按照《担保法》的规定为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并为担保机构查询、抄录或复印与担保合同和客户有关的登记资料提供便利。同时,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登记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质物)进行强制性评估,不得干预担保机构正常开展业务。各部门按照规定可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向担保机构开放,支持担保机构开展与担保业务有关的信息查询。建立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五、完善对信用担保行业管理与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农办、经贸局、发改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国税局、地税局和工商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具体负责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行业的管理,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发挥指导规划作用、引导其公平竞争、规范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促进我县担保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24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35- 02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一个企业如果在信息化方面落后,很可能在竞争中就要落后。信息化中,财务信息化又处于中心位置,财务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然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其他诸多因素,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大中型企业尤其明显。本文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计算机辅助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的发展阶段着手,从财务信息化应用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由于企业发展以及行业行情的需要,中国的财务软件从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从自主开发、委托定点开发向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发展到现在的专业化。伴随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其管理的环境与手段都发生着巨大改变,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了满足企业更高的财务工作需求,同时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最一般问题和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2.1 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目的性不够清晰
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的目的性认识不够清晰,有的是为了配合上级公司布置的任务,被动地实施,做一步,看一步;有的是看别的企业在搞,生怕自己在某一方面落后,不好看;有的是想把财务信息化实施起来,但对于怎么应用还不甚了解。如此等等。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企业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时比较草率,管理者往往抱有一步到位的错误想法,盲目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由于不具备相应管理水平,系统的可操作性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虽然表面上建立了财务系统,但实际上对企业所接收的信息不能深加工,更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从而无法带来管理效率的提高,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有可能返工,加大成本投入。
2.2 人员配备不到位
由于财务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财务部门,还要涉及到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业务部门,加之大中型企业一般建立时间较长,人员流动性慢;很多岗位,现有人员存在年龄偏大,业务技能落后,知识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或者人员老化,学习新知识比较吃力。难以适应新的信息核算系统。
2.3 相关部门协调不畅,推进困难
财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集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公司的大部分部门和业务,收集数据等工作又十分繁重,需要公司上下各部门的大力协作,如果部门不够认真重视,势必影响到整体工作进度。
例如,销售部门需要提供完整的客户信息,以备期初录入,还要计算账龄等工作,还需确定客户的信用记录,以确定公司的销售条件、收款条件、价格优惠幅度等;采购部门需要完整的供应商信息,以备后期进行信用评估,确定适当的付款条件,会否有采购优先权等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提供各项资产的详细信息,有的还需查阅初始采购记录才能确定。以上都是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内容,缺一不可,任务较重,这就要求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2.4 自身业务不够规范,实施财务信息化工作难度较大
由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间较短,企业类型较多,有的企业改制后仍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也比较传统。业务核算比较富于个性化核算,不太适合现有的财务信息化标准工作要求。有的部门存在多重领导现象,不利于以后的标准化核算;业务部门习惯了人工工作流程,很多信息仅提供简写名称等个人习惯程序,难以符合信息化的标准操作程序。
3 财务信息化实施的几点建议
3.1 树立财务信息化管理观念,明确信息化目的
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起明确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观念,明确实施的目的,通过管理模式的变更,使企业管理水平能够有大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3.2 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人员配备问题
财务信息化是一项新的工作,必须要有新的工作方式与之适应,人员素质必须跟上。或加强培训,或新增人员,必须要有符合新业务的条件的人员才能上岗。
3.3 设立专设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
应由企业高级经营者负责统一协调工作,监管各项工作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推进整体工作;设立奖惩机制,对工作先进的部门、个人进行嘉奖;对未按期完成的,要有适当的处罚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理顺工作顺序、办事流程,使之符合财务信息化工作要求
对原有的具体工作内容要逐项识别,使之在应用了新的信息化处理方式后,仍能顺利开展业务。
对不符合标准信息化处理的业务要及时修正工作方式,以使原有工作内容能够持续开展。
财务管理决定着企业经营的好坏,而现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较大。企业需要持有一定数额的现金来满足企业运营的日常支付、企业经营和投资意向的需求。企业通过现金管理,不仅可以使现金的收入与支出相互衔接,确保了企业正常经营,而且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提高资金收益率,这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现金管理的内容及目标
现金管理是主要对现金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数量进行管理与控制。现金是指企业以各种货币型态占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是企业正常周转和运营的重要保障。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以便合理估计未来的现金需求;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力求加速收款,延缓付款;用特定的方法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与最佳的现金余额不一致时,采用短期融资策略或采用归还借款和投资于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达到理想状况。
企业进行现金管理,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还应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现金持有量过高,会导致资金的闲置浪费,现金持有量过低,会形成短缺成本,所以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在于如何在现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进行合理选择,即在保证正常业务经营需要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现金的占用量,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二、企业现金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一)企业现金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意识差。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更注重生产管理以及销售管理,没有全面理解现金管理的内容,没有认识到现金管理的重要性,现金管理意识薄弱。除此以外,大部分企业还只将现金管理看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贯彻落实到其他部门,对于现金的管理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对日常的现金支出进行控制,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二)现金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现金预算管理是现金管理的核心环节和方法。所谓现金预算,就是在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基础上,以现金管理的目标为导向,充分调查和分析各种现金收支影响因素,运用一定的方法合理估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收支状况,并对预期差异采取相应对策的活动。企业通过对未来可能的现金收支数量和时间进行准确预测,能够实现并保持已确定的最佳现金水平。但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编制现金预算时流于形式,忽略了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方法过于单一,除此以外,企业现金预算管理往往只涉及财务部门,没有涉及相关的生产、销售以及投资部门,现金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三)企业现金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企业的现金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每一项工作内容都直接影响到整个现金管理工作的效果,所以企业应对各个环节,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督,尤其是在现金预算和现金日常控制过程中,更应加大监督力度。但从目前企业现金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没有完整的实施办法,管理混乱,导致现金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将企业资金挪作他用或占为己有,行为滋生,这都是因为企业缺乏有力的监督控制机制。
(四)企业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在内部控制方面,企业更相信人的作用,而忽视制度的作用。在管理当中,管理者的素质是主要的决定因素,纵观诸多管理案例,人祸大于天灾。有些管理人员持有重现金轻管理理念,忽视现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企业现金管理漏洞较多,单位能耗较大和成本过高。
三、改善企业现金管理的建议
(一)更新企业现金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的现金管理意识。想要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首先应该转变企业的管理理念,相关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加大宣传,使企业管理者及全体员工意识到现金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体现在行动上,除此以外,企业应聘请现金管理专业人员,负责组织安排现金管理的各项工作,组织现金管理相关人员定期学习,并进行考核,不断的更新现金管理理念。
(二)加强企业现金管理的监管力度。完善与推行现代企业现金管理制度。以资本经营预算为主,实行资金的预算管理,可以保证资金较好的流通。在进行短期和长期投资时,要有预期的资金估算,保证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防止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对资金的用途、去向进行有效的监控;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谁违规开支,谁就要负责;一切经济活动,经财务结算核算,防止资金胡支乱用,违规挪用,使资金的管理透明公开;单位领导坚持每月一次现金、银行存款盘查制度,并不定期地对现金库存进行抽查,出纳人员坚持对现金日清日结,堵塞漏洞,确保资金安全。
(三)完善企业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制定现金管理内控制度。要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管理,企业的领导和主管人员应该学习法律知识,具有法律观念,坚持依照法律办事。根据内部控制的规定,企业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企业岗位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只有将管理人员纳入到控制规范中来,才能在加强对其约束的基础上,让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对领导者的权限、现金支出审批权限、现金收支范围、岗位设置、人员职责作出具体规定;为防止制度虚设问题,上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基层单位检查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以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
(四)提升企业现金管理者的素质。在企业现金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素质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一个企业当中,人是第一要素。企业是由人来管理经营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以企业为中心,强化企业资金的监督,并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机制,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采用合理的计划与分配,由集体讨论,集体决定,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现金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关乎企业的存亡,因此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抓住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从中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安全问题,以便于更灵活自如的运用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846-02
The Implementation Program of an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for an Enterprise
GUO Yong, CHEN Rong-sheng, ZHAN Gui-bao, ZENG Zhong-cheng, LU Teng-zu, LI Zhuang-xiang
(Fujian Xind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uzhou 350003,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coming more, the issue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life, a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From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and technical aspec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t the same time or step-by-step building-relat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program
1 引言
信息安全的体系建设就是让企业建立安全的组织架构,同时建立一套管理规范来规范成员的行为,并建立起安全的平台为企业提供安全支撑同时为企业创造效益。本文根据一些企业现在实际情况,针对其信息安全现状提出总体的实施步骤。企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参照这些步骤考虑实施。
下文将根据组织建设、管理建设和技术建设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同时,在对技术建设阐述时,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建设两个方面分开阐述。
2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总体步骤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组织建设、团队建设、管理规范、基础环境、资产定级和评估、支撑系统和服务运维。以上组成部分都可归结为组织建设、管理建设和技术建设三个方面。
图1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步骤
实施步骤中有的步骤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图2所示。但有相对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环节相应的应该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有些环节鉴于完成的周期较长,建议可以同步进行,避免信息安全实施周期过长,影响企业的目标达成。
3 组织建设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要做好,组织建设是关键。组织建设是所有其它建设的前提。而组织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做好组织调整。组织调整就是把信息安全运营管理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生产部门,一个是管理部门。
3.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有权对其它部门进行安全考核,同时信息安全生产部门是由信息安全的管理部门直接管理指挥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决定其管理部门对企业信息安全有着全局的管控能力,负责信息安全全局任务下达和监督,安全战略目标的建议以及政府、公安、司法等安全外联。
3.2 信息安全生产部门
信息安全生产的部门,其信息安全生产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对内是企业信息安全的支撑、对外提供企业信息安全服务和公众信息安全服务,接受安全管理部门的领导的管理和考核,和其他生产部门属平级关系。
4 管理建设
4.1 管理制度颁布
对于管理制度,必须对管理规范和流程进行规范定义,在管理制定颁布之前应该作以下的事情: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召开各个部门参与的管理制定内容研究讨论会,收集各方建议;根据各个建议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修订后管理制度,再次召集各个部门讨论并基本通过;安全管理部门颁布管理制度并确定管理制度的实施的开始时间;在制度实施开始时间之前,进行制度宣灌,组织各个部门参加学习,并进行相关学习的考试;管理制度开始实施。
4.2 管理制度落实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是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管控部执行的,管控部包括考核、质检、审计三个小组共同组成,考核各个部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如何对各个部门的信息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呢?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做法,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SOC(信息安全运维中心)建设阶段。SOC建设阶段由于安全生产组织和安全支撑系统还不够健全,对安全的支撑十分有限,因此这个阶段的质检、审计、考核多以手工为主,信息安全审计和信息安全质检以部门抽样检查为主,无法做到全面的普查。信息安全质检组定期进行各个部门的信息安全检查,主要工作是定期的信息安全巡检工作。信息安全审计组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日志进行定期的审计工作,特别是出现信息安全事件后的审计工作。信息安全生产部门配合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安全质检工作和审计工作,同时信息安全生产部门承担着SOC支撑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项目监督、系统验收等工作。
二是SOC运维阶段。SOC运维阶段,由于各个信息安全支撑系统已经较为完备,而且人员组织逐渐成熟,对信息安全的管控能力将实现一个质的飞越,信息安全质检组可随时对考核部门进行信息安全巡检,巡检可采用面向全网的信息安全自动巡检,全面系统的分析全网的安全状况,信息安全审计可分手工和自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审计,根据不同的业务应用、访问控制等进行审计分析,快速高效的进行审计。信息安全管控从抽样管理到全面管理,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事后响应到事前预防。
5 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建设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对现有生产网资源的集中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并同时进行局部的信息安全加固和改进,使得在信息安全支持系统尚未建成时,使现有生产网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和可用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其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调整、优化整合和安全集成。结构调整主要是对信息安全体系存在重大影响的网络基础架构的调整;优化整合是对信息安全可用性和保密性的关键因素进行改进,如操作通道的加密;安全集成是根据企业信息安全需要综合分析后,得出在现有生产网上所要建设和购置的信息安全系统及产品。
此外,在经过资产的等级划分之后,并进行的相关信息资产的优化整合后,全网中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和隐患将被排除,但是还会有许多的薄弱点,这些薄弱点是在优化整合后还没有解决的或疏忽的问题,找出这些薄弱点就需要一次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过程,把目前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信息安全评估的是根据信息资产的本身的所处的网络环境和信息资产价值有直接的关系,信息安全评估的目的不是要求企业把所有的问题一概而论的解决掉,而是告诉企业有这些一些问题值得关注,至于解决的问题的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是根据信息资产的本身的价值而定。
6 系统建设
信息安全系统建设也即最后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最后步骤,是具体实施的过程。在面上主要表现为依照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划方案进行采购与部署。这里的采购对象包括:产品采购类、服务产品类和研发产品类。
6.1 产品采购类
在建设信息安全支撑和信息安全服务系统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安全产品的采购,如防火墙、黑洞、入侵检测、安全检测工具产品、成熟的安全集成产品等等采购,因此我们将这部分不需要太多定制开发可直接购买或集成的产品定义为产品采购类。其采用的原则是:
1)安全产品的本身应该具备的功能要求;2)安全产品本身应该具备的性能要求;3)安全产品本身应该具备的安全要求;4)安全产品应该具体的管理要求;5)安全产品的可扩展性要求。
6.2 服务产品类
图2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并行建设步骤
服务产品类,主要是针对对外安全服务的产品类,对外服务的产品类包括集成产品和服务内容。服务产品定义主要是根据市场运营所推出相应服务而定义。服务产品的实施原则如下:
1)产品市场潜力;2)产品的产出比战略研究;3)产品相关的信息安全等级评估;4)产品相关的信息安全策略;5)产品相关的响应团队;6)产品宣传渠道和策略分析;7)产品相关的增值服务;8)产品创造价值的统计分析。
6.3 研发产品类
信息安全支撑系统和信息安全服务系统建设中,一定有一些系统需要进行定制开发,这些定制开发的产品我们定义为研发类产品。研发类产品建设原则如下:
1)产品能够满足现有生产的功能要求;2)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3)产品具有一定先进性,能满足3-5年企业IT发展要求;4)产品要预留信息安全管理接口,能对系统日志进行采集和审计。
7 结束语
文章针对在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成为关乎企业生命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一种针对企业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基于具体情况分步骤或者同时进行相关建设。此方案对于指导企业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学广,刘艺. 信息安全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韩祖德. 计算机信息安全基础教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3] 陆广能. 浅析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问题[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 (10):30-32.
[4] 李娟. 浅谈如何构建档案信息安全防护体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