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17:12: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望庐山瀑布的诗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来源:文章屋网 )
学习古诗,要注重分层次诵读课文,这样可以做到熟练生巧、事半功倍。
1、初读诗文,了解作者。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
2、精读课文,了解诗意。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3、研读诗文,体会情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让学生对比研读,更能让他们体会不同作者在离别时的不同情感。
二、充分欣赏意境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采用了“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接着引出李白的诗。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我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深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尽”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急剧而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再想象瀑布从山上直泻而下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让学生理解体会“飞流”、“直下”的浩大声势。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古诗“美”之所在。
3、以图配诗,感受情境。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我采用了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在教《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时,采用了部分诗句入画。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两句诗配画,后两句夸张、比喻的意境本身也包含在画面之中。
4、想象漫游,深入情境。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加强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带学生到庐山旅游、观赏庐山瀑布,让学生亲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中,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东晋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2、《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唐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影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宿处青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间.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是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内心世界。
3、《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4、《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5、《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中图分类号:G632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创造愉悦的环境,增强古诗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学习古诗的思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古诗的效率和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教学中的语言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磅礴雄伟的气势呢?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观看录像,观摩庐山瀑布的图片。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
2 ;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化难为易,理解诗意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能变得具体可见。
例如,古诗《望庐山瀑布》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大多数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境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笔者在设计多媒体课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把瀑布的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激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朗读,领悟意境,体会古诗节奏美
古诗具有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教师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笔者先请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影片,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学生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4 ;运用信息技术,加大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影片,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然后播放瀑布奔流的视频;最后,笔者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情况下,笔者又向学生推荐了李白其他作品和有关介绍庐山风光的诗词、相关网站,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5 ;运用信息技术,启发想象,促进表达
古诗的语言精炼,概括性强,加之所描写的景物离我们现在的时间较长,学生难以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诗句形象化。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观察、欣赏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欣赏美,走进我国古代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体味古代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