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1-28 12:29: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酒店管理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酒店管理实训总结

篇1

(二)宴会部概况

1.地位作用

宴会部是酒店经营创收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在经营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部门,宴会部营业面积大,接待人数多,消费水平高,是提高酒店知名度的重要组成机构

2.经营内容及特点

3.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

宴会部隶属于酒店餐饮部,拥有独力的机构体系,包括业务组,服务组,生产组三个部分,岗位设置有宴会部经理.宴会厅经理.厨师长.宴会主管,宴会厅领班,厨房领班,宴会厅服务员,厨师,厨工等。其中宴会部经理负责对所有宴会活动的工作进行,负责制订与落实营运目标,并进行成本控制,宴会

部秘书负责协助部门主管及其它业务人员处理日常事宜,协助宴会部正常经营,宴会部办事员负责协助宴会部经营处理行政事务,并与宴会部秘书共同协助主管及其他业务人员处理每日事宜,宴会部业务经理负责制订销售计划,承办宴会预定接待,全面负责宴会部的销售工作,宴会部业务副经理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助上级监督部门的日常经营状况,宴会部主管负责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并协助上级监督部门的日常经营,对外负责接洽及推广宴会定席服务,确保宴会通知单在举办宴会一周前完成,落实其内容并颁发给相关部门,宴会部预定员负责酒店宴会部对外接洽宴会及预定的业务事宜,并负责拓展和开发宴会业务,以求达到酒店的年度计划及预算目标,宴会厅经理负责执行上级临时分派的合理业务,监督员工贯彻及执行酒店员工守则。宴会厅副经理负责协助经理控制费用的支出,检查部门服务准则的实行情况,检查下属各时段责任区的工作表现,宴会厅领班负责协助监督服务员以提供有礼貌高效率的餐饮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协助员工加强能力培训,确保服务工作顺畅进行,宴会部服务员负责为客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餐饮服务,接受领班的职务调动,保持个人高水平的仪表及卫生,与同时及各部门保持和谐关系,当班结束后,作好交接及收尾工作。

(三)交叉培训客房部

1.地位作用:

客房部是酒店基本设施和主题部门,是酒店的主要创收和创利部门,客房部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准直接影响着酒店的形象声誉,和经营效益。

2.主要职能:

认真执行总经理的工作指令,坚持服务现场管理,实行规范服务,强化质量管理,保证优质高效的对口服务,为酒店赢得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3.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

客房部设有管家部和公共卫生,客房楼层。布草组楼层班组等,机构岗位设有:客房部行政管家,管家部经理,客房楼层主管,保洁主管,布草主管,客房文员,客房清洁员,布草房服务员,楼层服务员等,其中客房部行政管家负责执行酒店总经理的经营管理指令,督促本部门各管区落实管理制度,负责客房部的所有日常质量管理,管家部经理负责管家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执行客房部行政管家的工作指令,每日巡视本部门的工作范围,检查和督促各管区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工作,保洁主管负责酒店公共区域的清洁及绿化工作的质量管理,负责管区内财产和物料用

品的管理和领用,督导员工正确使用各种设备和节约物料用品,并作好维护和保管工作,保洁员负责执行保洁主管的工作安排,按照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作好责任区的清洁工作,布草主管负责执行管家部经理的工作指令,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督导员工作好各类布草和工作服的质量检查和收调保管工作,楼层主管负责执行客房部经理的工作指令,了解当天住客情况,掌握当天客房情况,监督楼层与前台的联系和协调,督导服务员每天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客房文员负责掌握房态,每天定时编发房态表,并通知客房楼层负责接听客人电话和掌握客情信息,负责客房部所有钥匙的管理,和楼层手机的收发工作,负责部门考勤和值台电话的管理,做好工作室的日常清洁工作,楼层服务员负责做好客房责任区内日常清洁及计划清洁工作,保持楼层责任区域内环境通道和工作间的干净整洁,按照客房工作流程和标准做好各房间的清洁工作,负责退客房的检查和报帐工作,做好当班记录和交接工作。

二:收获体会:

1. 服务意识的提高:

对于服务行业来讲,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通过这次的培训和交流,增加了我的服务意识,必须要养成面对客人泛出微笑的好习惯,学会了在服务过程中要用标准的礼仪礼貌对待每一位顾客。

2. 服务水平的提高:

这次我们进行了交叉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对餐饮业有所了解 ,而且对客房部的基本业务和操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掌握餐饮业服务技能的基础上也学习锻炼了客房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只有多方面的深入学习,才能更好的为客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 应变能力的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类投诉事件及引起顾客不满意的服务,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懂得了处理突发事件应该作到;迅速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客人的动机,要善意地加以疏导,用克制与礼貌的方式劝说客人心平气和的商量解决,尽快采取各

种方法使矛盾迅速得到解决,使客人得到满意的答复,并尽量使事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树立友好的服务态度。

篇2

(一)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欠缺,团队精神不强

当前高职学生普遍由90后组成,相较于80后的学生,90后的成长环境普遍更加优越,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更加严重。合作精神欠缺,团队意识不强,在与同学相处以及与同事共事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摩擦、矛盾,造成较坏影响。

(二)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尤其是在酒店中短期实训或者顶岗实习中,主人翁意识不强,常常抱着“事不关己”、“局外人”的态度与想法,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待工作凑合、敷衍。

(三)服务意识不强,很难胜任服务者的角色

当前90后的高职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被服务的生活,在到酒店实习或者工作后,很难适应服务者的角色,为客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能胜任或者经常感到委屈,甚至产生畏难退缩的想法。

(四)自我定位偏高,心浮气躁,工作作风不踏实

作为高职学生,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识不准确的情况,大多数学生自我定位为酒店的管理者,他们刚到酒店实习或者工作,对被安排在一线服务岗位表现出不理解甚至强烈的不满,因而在工作中心浮气躁,工作作风不踏实,不是勤勤恳恳地工作、学习,而是总想着尽快成为管理者或者草率跳槽。

二、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鉴于以上种种表现,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以及所在的梧州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逐渐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开始了一系列的尝试、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基于饭店服务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经验作一介绍。

(一)教学设计

饭店服务技能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将本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来开设。在教学中,笔者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梧州职院第一届(2008级)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率先提出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贯穿教学始终的理念,开创性地把教学设在酒店。将饭店服务技能课程设计成“两段式”教学法。

(二)具体实施做法

“两段式”教学法即将饭店服务技能课程课时分为两段,在学期的1-12周学生在校学习本课程的理论部分,第13周开始,酒店管理专业全体大一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校外实训。在此期间其他的校内课程暂停,等学生完成实训后再补上。

1.积极与酒店对接

结合梧州市酒店业的实际,从切实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角度出发,我们选择了梧州江滨国际大酒店作为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梧州江滨国际大酒店由香港海派集团投资发展,是梧州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设施最齐全、接待能力最强的四星级涉外酒店。规范的管理最切合我们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需求,对学生来讲,较高的起点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酒店宣讲进课堂

在与江滨国际大酒店达成合作协议后,酒店派出人力资源总监和各部门总监到梧州职院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宣讲,全方位介绍酒店的管理、酒店发展的成绩以及员工的待遇等。酒店高管的现身说法,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环境以及酒店的文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经过面试定岗位

根据本课程“基础篇、房务篇、餐饮篇”的内容构成,并且结合江滨国际大酒店的实际,为学生设计了前厅部、管家部、餐饮部等多个部门的一线服务岗位,并且由酒店各部门总监亲自对学生进行面试,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课教师的意见来给每个学生定下岗位。

4.任课教师全程跟踪指导

由于酒店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为期三个月的酒店实训中,与酒店的员工一起同吃同住。任课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每天到酒店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训,协调、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酒店参与学生实训成绩评定

实训结束时,由酒店为每个学生出具实训成绩鉴定,作为本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三、取得的成效

自2008级酒店管理班开始,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始终坚持上述方法开展饭店服务技能教学,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一)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尽早形成

梧州职院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一就到酒店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尽早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酒店里,不仅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感受现代酒店业的文化气息,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锻炼,逐渐接触、了解酒店运行、服务以及管理的规律与特点,促使他们的职业意识尽早形成。事实证明,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经过大一第二学期三个月的酒店实训后,为今后二、三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并在最后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中对工作很快上手,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与肯定。

(二)促进了专业任课教师的锻炼与成长

学生到酒店实训的同时,任课教师必须到酒店带队、指导。这样做有益于帮助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当前酒店管理服务实际的最新动态,有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对教师来讲,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到目前为止,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任课教师全部做过实训带队老师工作,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课堂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三)促进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经过多年合作,江滨国际大酒店已经成为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实训、实习基地之一。每年接收梧州职院学生进行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在历届选择留在江滨国际酒店工作的毕业生中,经过锻炼、成长,有些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实践证明,饭店服务技能“两段式”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树立形成职业意识、锻炼掌握职业技能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们正在做更多的尝试,探索走出一条既能最大程度地服务学生成长,又能符合酒店用人实际需求的道路。

篇3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等教育界逐渐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同一化和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教育部也提出了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的要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方面和业界的需求却是渐行渐远。一方面快速发展的饭店业需要大量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性人才,另一方面大量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帮助学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能力,酒店管理本科学生大量流失出本行业甚至是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必须教学定位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应用型本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为导向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

在培养酒店管理应用性人才的过程中,我国高职高专在“工学结合”等实践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已经探讨出了校外实习基地工学结合、校内实训中心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对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应该包括服务技能和一定的管理技能,目前大多数的校外实习基地都只能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要相对学生的管理技能进行培养,还必须借助于校内资源。因此,针对酒店管理本科教育的特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更多的侧重于“校内工学结合”的形式。“校内工学结合”指学生在学校酒店或控股酒店中采用倒班的形式进行工学结合的形式,酒店对校内外正常经营,学生根据年级承担不同部门的技能和管理岗位。校内酒店是真实的,它不同于实训中心的,也优于校外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专业能力进行系统培养的综合实训中心,能够有力的支撑应用性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特质,为此建立新型经营管理实践模式的校内酒店进行“工学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一.校内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一)中国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校内工学结合提供了保障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酒店投资将达3400亿元,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其中星级酒店约1万家,五星级酒店将超过500家。未来3-5年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投资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旺盛的旅游度假需求的推动下,众多世界顶级的酒店管理集团正在中国迅速布阵,未来几年度假型酒店有良好的发展前景①。酒店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发展前景必将对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随着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供需结构发生转换,更多的不同类型的酒店企业将会参与到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来,这种现象在酒店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已经出现端倪。

(二)酒店管理专业的独特属性为校内工学结合提供了基础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招待所和酒店,这为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校内工学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校内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以下独特优势:一、服务技能上手快,并且能够较快的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不会像工科的工学结合那样需要较长的周期;二、在校内酒店管理系统和标准的建立方面已有相对成熟的模板,从而能较快的较好的正常运营;三、学校是个大的酒店服务市场,有着市场的保障与理想的商业竞争氛围;四、学生在酒店经营管理的工、学交替中可以由高年级学生见习管理岗位,低一级的学生见习服务岗位,通过不断的循环轮换可以保证实训中心正常运作。

(三)酒店高职专业的发展经历为校内工学结合提供了借鉴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目前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工学结合模式还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②。我国也早在1991年就由国务院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国内很多酒店管理高职院校也在工学结合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探索和总结出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③。尽管酒店管理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层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可否认,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在工学结合方面所形成的一些成功经验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校内工学结合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校内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运作体系

篇4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具备酒店管理行业的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专业技能等素质。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验、实习、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教学和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升华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熟悉职业状况、缩短工作适应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运用学校、企业、社会三种资源,动静结合、仿真与实训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以情境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引导,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都在尝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仿真环境、仿真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学生的课堂实训时间和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训质量,我专业采用工单实训的方式,每门课程设计阶梯式的一系列实训项目,每一项实训由教师设计实训工单,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必须完成老师要求的实训内容,并将完成的工单交给老师计算最后的累计实训成绩。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如烘焙坊、咖啡书吧和服务大师工作站等生产性实训室,将学生实训和产品生产有机结合,为学生打造生产与学习一体生产性实训机会。

三、技能大赛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努力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平台;在校级竞赛平台,每个学期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专业技能大赛,并把校级竞赛平台常态化,涉及专业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知晓和关注专业技能大赛;在省级竞赛平台,酒店管理专业都会积极参与,认真备赛;在国家级竞赛平台,酒店专业会抓住一切机会冲击国赛,与全国的专业高手比拼,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和以赛促建的目的。

虽然最后能参与国家级大赛的学生为少数,但是参与这些赛事让我们受益颇多,首先在打造竞赛平台的过程中,我专业总结各类大赛的训练经验,提炼高技能训练的机制,建立高水平的科学的竞赛训练体系。

四、社会实践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了打破由于学生的在校时间课程比较多,而用人企业对学校提供的短期集中实训机会较难的局面,由学院协助学生成立专业的社团组织,由该社团出面联络可以周末或者假期兼职的酒店,在两年内累计完成在酒店兼职有10天,由酒店出具证明,就可以换取第四学期两个学分的综合实训分,此协会利用各种假期组织学生到酒店、游轮等地进行兼职体验等活动,目前该协会每年组织学生利用闲散时间兼职活动50多次,参加人数400多人,这些活动让学生以短期员工的身份接触酒店,了解酒店职业,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而且提高了专业能力。自2014年以来,该该专业还开始组织学生“体验高端,赢在酒店”的奖励性社会实践活动,挑选少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北京和上海体验高端酒店,此次活动非走马观花的参观,而是让学生以客人的身份入住酒店,体验酒店的服务,并与酒店的高管近距离接触。学生通过此次活动,更深层次的了解了酒店行业,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五、顶岗实习

目前该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采用6+6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将实习和就业进行良好衔接。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职业起点,该院精心挑选了一批管理专业、知名度高、待遇好的实习酒店,在实习生的管理上,每个实习点都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的实习,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学生实习完成后就业进行指导。

学院选择的实习平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职业起点,很多学生实习结束后继续留着原单位就业,而且目前已经陆续有学生的职位得到提升,为将来的学生择业创造了资源和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韦彩萍.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4).

[2]周义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校外实训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考虑的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学校需要酒店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酒店也欢迎学校帮助他们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往往不能实现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想要达成双方的共赢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校外实训的效果,除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外,更需要从参加实训的主体——学生出发,让校外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只有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实训才能真正体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笔者认为,校外实训效果的提升需要把握好两点。第一,校外实训的安排要遵循学生对实训认识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第二,每次实训方案要有周密的准备,实训考评要切实可行。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二.校外实训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的安排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学校承担理论教学,酒店承担实践安排,且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理论教学先行安排,实践教学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统一安排,例如普遍采用的“2+1”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易于教学安排,校内教学时间较长且较为集中,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同时,一般学生参与实习后无需返校,也受到较多酒店的欢迎。但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上来看,差强人意。原因在于学生长期“固守”在校内进行学习,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往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产生对行业的失望,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另辟蹊径,到别的行业发展,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失。

另一种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安排,保证学生求学期间实践学习的连续性。这种方式往往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和酒店的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典型表现在学校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会和酒店的实训安排产生冲突,也增加了学校对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难度。酒店也往往因为每次实训时间较短或者和酒店业务的淡旺季产生冲突而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但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效果上来看,这种方式更易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为它将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并加以解决,减少了学生对就业工作的不安和不适感。因此,要大力提倡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和酒店都是教学的主体,只有两者相互融合,结合学生特点,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笔者根据高职教学的总体进度和人才培养规律,作了如下安排,见图1。岗位技能实训可根据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并对每位同学的实训内容进行统计,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实现酒店基层工作的轮岗。

三.校外实训流程和规范

校外实训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将学生送到酒店进行顶岗,而应引导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和酒店共同面对的问题绝非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更多的应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行业发展前景的引导等。为确保每一次实训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校外实训的安排进行了如下构建,见图2。

(一)实训准备

当前,学校实训准备阶段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很多学生对实训抱有一定偏见,不愿意到酒店参加实训,将实训学习等同于出售廉价劳动力。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顶岗实习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有必要在实训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实训也是专业学习必须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教育学生踏踏实实从基层工作做起,校外实训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更是提升自己在未来岗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学生实训过程中产生退缩的情绪,可通过和学生签订“实习(实训)承诺书”来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让学生知晓在实训过程中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触犯了实训管理条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这也是锻炼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实训过程中

实训期间,学校和酒店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共同商量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学校不能将实训任务抛给酒店,某种程度上来说,酒店能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但很难承担起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要和酒店一起商量如何在岗位上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如果能够做到将酒店岗位纳入到教学平台下那将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尽管实训前对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要消除实训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倦怠、退缩、反抗等情绪是不可能的。学生对岗位的熟悉、对工作的适应、对和他人相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允许这种问题的出现,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不要刻意回避而引发事态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实训指导老师、班主任、酒店的管理人员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梳理心理障碍,解决生活中 、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学校指导老师往往不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顶岗实训,因此,也就很难对每位同学进行科学的考核。所以,考核的任务就要落到酒店方面,但酒店方面也往往缺乏对实习生有效的考核办法,也就无法为学校提供公平公正的实训考核依据。因此,学校需要和酒店共同商量对实习生的考核办法,可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客人评价、同事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为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成绩评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篇6

当今社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作为该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酒店行业,也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同时,产业结构的日新月异,经济市场对劳动力人才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企业择优的标准从过去的毕业生考试成绩优越型转向操作技能优越型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响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高校纷纷加大了对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视力度。而作为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在教学活动中,日渐显得如此重要。因此,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加强中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的的需要。在此办学思维的驱动下,我校也加强了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学习平台的投入力度。我校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包括:模拟酒店客房实训室、模拟酒店中餐实训室、模拟酒店西餐实训室、模拟前厅实训室、模拟茶艺实训室。本文主要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结合实际,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的管理现状为例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归纳出酒店管理实训室管理过程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的管理现状

应对新时期人才的新需求,不少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实训室的建设投入,各种专业实训室相继建成,为学生走向实习基地前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与岗位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旅游酒店管理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实训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实训室是校内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很多职业院校学校投入了建设资金,建立起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但是,实训室的使用与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在建成之后的使用过程中,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操作流程,实训室的财产管理制度欠缺,实训室的阶段性营业制度不完善,实训室管理人员奖罚评估制度不完备等。除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之外,大部分学校的酒店管理实训室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总之,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室管理制度。

(二)实训室设施设备不齐全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技能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高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发挥利用好校内实训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而目前,大多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设施设备等不健全,不是中餐实训室少水杯,就是客房实训室少了毛巾等,或者是设施设备过于落后,跟新时代酒店行业所要求的标准相差太远,导致某些教学项目无法展开,严重影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实训室建设滞后于酒店市场的发展

随着酒店的迅猛发展,大部分酒店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纷纷进行了改革调整,这个改革,不只是体现在硬件上,也体现在软件上。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室采用的还是80、90年代的老设备,授予学生的也是针对这些老设备的老一套服务方式与技能。因此站在企业前沿,改革更新实训室设施设备,推动实训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实训室的功能。

(四)实训教师配置不合理

酒店管理专业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对教师专业技能要求极高,尤其是实训指导教师。而在现实中,部分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对专业实训老师的选择未免欠谨慎,对实训指导环节重视力度不够。虽然也有一些教师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但缺乏规范的专业训练,操作技能不扎实。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担任实训室管理员与实训指导老师符合专业技能要求,但是一般情况下,他们除了实训室管理、实训指导,还需参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甚至还要担任兼职辅导员,过多的工作量导致他们对实训室管理力不从心。

(五)实训室日常维护不力,使用率过低

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于实训室是重建设轻维护,导致设施设备故障,同时,维修效率不高,导致实训室空置。而由于各种原因,原本应该对外营业的实训室,如客房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等,却没有顺利对外营业,使用率过低,影响实训室的功能发挥。

二、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管理建议

针对实训室管理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实训室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建设,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强化职业角色,提高实践能力。

(一)增强建设与维护实训室的意识

校内实训室充当的是“校中厂”的角色,是学生认识酒店行业、提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一个平台,专业的发展与实训室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学校从上到下都应该认识到实训室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靠实训室管理员一个人的力量。学校领导牵头,给以政策支持维护,老师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在实训过程之中要注意维护实训室设施设备安全,减少破坏。办公室要组织宣传,通过在实训室贴标语、惩罚破坏实训室行为等手段,来提醒每一个人。

(二)建立健全实训教学体系

职业院校的实训一般采取分散实训,如同专业的不同课程实训独立性比较明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应该把分散实训变为模块式集中实训,即将同一个专业的全部实训内容,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将其整合为几个相对完整的大型实训模块,在实训时,以模块为单位进行集中操作训练。同时,要紧密结合酒店发展的能力需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

(三)实训教师配置要合理化

实训指导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专业在配置实训教师时应该着重考虑其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过硬的技能、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而且,实训教师能够不断地用本专业的新知识充实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酒店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于酒店行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服务流程在不断更新,所以,形成专业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机制,使专业教师分时段进入酒店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确保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四)加大实训室的开放力度

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基地,本应该与企业运营模式相结合,这样,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当真正角色去学习,另一方面,又能最大程度发挥实训室的功能,提高使用率,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大部分实训室只是专供教学活动所用,体现不了其他功能与价值。

(五)将实训室与考证培训有效结合

如今,国家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制度。越来越多人也认识到了技能的重要性,讲究“持证上岗”。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初衷是培养面向酒店服务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更应该积极响应该制度。专业教师团队应争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核项目,让校内实训室也参与到技能认定项目上来。

篇7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势头愈发迅猛,不断催生着老服务行业的变革。酒店行业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与旅游行业一起成为了现代人们出行的关注焦点。由于互联网快速、公平传递信息重要渠道的建立,使酒店行业的房间定价、客房情况、服务口碑变得更加易于获取,从而使现代酒店行业逐渐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质化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更具创意的设计来博得消费者的喜爱。酒店管理专业作为现代酒店行业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其每年均会给这一行业输送大量的人才。现代酒店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与人才的不断涌入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不断深入探析当代酒店行业发展的趋势及环境,进行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内容的更新与变革,将能够一方面更加契合时代对人才发展提出的要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酒店行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血液。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调查研究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既拥有专业性、又具有实践性的现代管理专业,紧密把握专业素质人才培养的原则及目的,实现实训效果的不断加强将十分必要与关键。特别是对于初入社会岗位工作的大学生们,通常并不会直接从事管理层面的工作,而是需要快速融入现有工作环境。特别是针对当前处于互联网快节奏氛围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生,提升现代学生专业实训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会对其未来的快速成长奠定重要基石。经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及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之后,作者总结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参与实训课程培养的三个重要途径,分别为:参与外部实践、参与校内实训演练、参与课堂模拟实践。

针对第一途径而言,大多数高校均会在大四阶段给学生提供参与外部实践的平台与时间,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在将要毕业的最后一年实现校园环境与社会氛围之间的快速过渡。采取这一途径的实训对于大学生们是一场重要的考验,他们将会经历找工作的艰辛历程,也会提前在社会中了解工作岗位的需求。但是,此种途径也存在一定缺点,一方面在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与指点,另一方面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无法使学生快速找到适合自身爱好及专业的岗位。

针对第二途径而言,在一些师资力量较强的高校多会采用,其大多数会采用聘请外部导师的形式给予学生实训演练方面的指导,例如:公开课形式、礼仪课程等。采用这种途径尽管会选择较多具有行业一线实践经验的工作者来到高校向学生传递经验,但是也会由于聘请人员较少造成资源没有合理分配,或者是外部导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而缺乏教学方法及效率导致最终实训效果的较小。

最后一种途径是由授课教师主导的课堂内部实训课程教学,其通常采用课堂内分组案例教学的模式,将现实社会工作岗位的场景及岗位职责还原,使学生能够逐渐跳出校园环境进行思考。但是,采用这种途径也会由于课堂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无法实施有效的引导,或者是课堂分组过于形式化而缺少了对实际工作中现实场景的模拟等造成实训效果较差的结果。

因此,可以发现,当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实训的途径有很多,但是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综合各种有利途径,对现有高校内部资源给予充分利用,将成为今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增强提出的建议

经过研究发现,不断推进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现有多途径实训方式的融合将成为今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效果增强的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应当积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以上三个途径中的一种,然而是否真正发挥了有用的功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否拥有作用。这些内容都成为了当前实训工作的盲点。为此,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效果建立较为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十分重要。

第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引导。三种途径的实训方式都给予了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并能够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收益。但是,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其多年生存并成长于高校环境当中,缺乏现实社会残酷竞争的历练。为此,教师在学生实训过程中还应当开展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并辅以相应的德育文化培训,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面对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出服务行业应有的素质与美德,带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篇8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酒店专业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作为培育酒店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教育、服务意识的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是否能够跟上时展步伐,满足酒店行业要求成为了我们大家所关注的话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不符合实际,无法适应当前酒店行业的人才发展需求。有的高职酒店管理院校将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面,忽略了理论知识教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有的高职酒店管理院校侧重于理论教学,本科教学思想浓重,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具体性和连贯性,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和实践相脱轨,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很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导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

(二)职业道德素质低,服务意识差

由于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趋向于人的主观观念意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被忽视。一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参加工作时经常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能诚实守信,不善于与人沟通,对顾客的服务不周到,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当与客户发生争执时,不会合理的去化解问题。

(三)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等方面都仍旧延用本科学习的教学方案,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教学。经常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践评估体系,导致学生在自身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就不够,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受到高职学校技术、资金、规则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学校内部没有一个专门的模拟酒店实验室,学生的实践操作得不到锻炼,能力自然也不会提高。对于学校外部,学校不能和正规的、一流的酒店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导致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仅仅只停留在书本上,对知识如何具体应用缺乏认知度。

(四)外语运用能力差

随着酒店行业对外开放模式的出现,酒店的工作人员对外国人士接触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自如的和外国人进行交流,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而现在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中更侧重于酒店管理知识,缺乏对学生外语课程的设置,不能培养学生的外语口语应用能力。即便是设置了外语课程,校方领导也不够重视,把外语教学设置为考查课,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技能培训

实训基地通常会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高职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对酒店模拟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要多与酒店行业中优秀的、知名的酒店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当前的市场发展走向及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求,切合要点,全力打造出一个仿真效果好、技术含量高、符合实际、能对外开放的模拟场地,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校外,高职院校可以与规模较大的正规酒店合作,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酒店管理文化,并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返校学习中还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学习。

(二)完善课程的设置结构

课程设置的好与坏对任何一个专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要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核心,分析当前酒店的发展趋势,根据酒店中所设置的工作岗位来确立专业目标,根据酒店所设立的工作任务来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应用技能的培养来确定课程内容,根据酒店的工作流程来设立学习项目。科学、有效的将教学环境和企业工作情境结合在一起,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完整课程体系。其次,酒店的管理与服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酒店管理的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地演示给学生,并且课堂内容以学生演练为主。

(三)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建设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能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出一支既有超强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能胜任指导实践教学的双重型的教师队伍。如何来加强这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聘请酒店管理行业中的知名人士前来指导教学,根据当前酒店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一流的酒店企业寻找合作机会,在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同时也大力倡导老师到酒店企业去实习,丰富老师的实践经验,一个有阅历的老师,会在教学中能够自如地展开案例教学模式。

第二,组织老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班、高职教育研讨班等,使教师认识到高职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知识,改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总结:

总的说来,高职院校如果培养不出一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不但在很大程度的浪费了教学资源,也直接影响到了酒店管理企业日后的发展。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要积极克服人才培养制约因素的影响,及时调整酒店管理的课程结构,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酒店业管理型人才的要求,促进我国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百川花园酒店是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出资兴建的四星级酒店,自2007年建成至今,酒店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0平方米,共有四层,整体呈“品”字型结构。酒店拥有3个不同标准的会议室,可承接20-120人不等的各类会议培训;酒店共有8个包间用以承接宴会,大厅可容纳团体就餐,咖啡厅可提供品种自助餐和西餐等料理服务;酒店拥有各式客房近80套,除去标准房、大床房外,还有日式房、老年房、欧式风格房、中式房、残疾人房等,这些特色房都有相应的设施配套。

百川花园酒店内部常规部门设置与普通星级酒店并无差异,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酒店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是酒店员工,面向客人的一线服务人员全部是参与轮训的学生,同时酒店管理人员还要兼任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酒店客房部、前厅、宴会部、咖啡厅和传菜间保留核心管理人员,进行常规工作的管理和督导,一线工作人员均为轮训的饭店系学生;在面点间和厨房同样是酒店的正式员工在担任日常工作,期间还有烹饪专业的学生在此轮训和学习;酒店的收银员、厨师、安保、电工等专业技术工种的任职人员是聘用员工。

考虑到酒店的经济运营和功能定位,百川花园酒店的初始投资完全来自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并委托山东百川对外交流有限公司以企业法人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百川花园酒店承担着两项职能:其一,作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实训中心,除了要完成学校饭店系和烹饪系学生的实训任务外,还要完成相关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展示等;其二,独立进行对外经营,需要完成酒店运营的年度财务指标等硬性条件。

二、精简管理人员,学生轮流实训

为加强酒店经营和学生实训工作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为了确保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百川花园酒店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先后多次调整管理方案,其实训工作思路如下。

(一)多形式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

针对每轮参训的学生,培训内容包括酒店介绍、应知应会、仪容仪表、日常行为规范、服务流程、酒店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安全常识、设备维护等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每期实训过程中采用座谈、调查、表彰等不同形式进行,充分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既能遵守酒店的制度,又能愉快融入酒店工作中。

(二)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水准

学生实训主要集中在餐饮部、房务部和前厅,依据酒店管理专业细分和专业化发展趋势,学生实训岗位逐步扩展到营销、总办、人事、文秘、大堂副理等工作岗位。以餐饮部为例,酒店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面非常具体,包括餐前准备、上菜服务、餐中服务、结账程序及餐后收尾工作等现场训练,以及托盘、斟酒、摆台、餐巾折花等实际操作,利用工作之余安排学生参与酒水培训、厨房设备、菜品知识学习。房务部和前厅部等都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具体的实训内容和流程安排。

(三)规范实训流程,严明激励机制

按照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规定,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配合学校安排和规范实训流程,酒店建立实训生在酒店实训期的考核档案,每批实训生到酒店安排分岗,按岗位填写学生信息登记表,复印下发各部门,原件在人事部门存档,实习结束后各部门上交实训学生综合测评表至总办,由总办汇总整理并交至学校各系部。

百川花园酒店各相关部门在每个实训周期的第四周安排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同时邀请专业课教师和酒店中层人员担当评委,现场评出名次。根据部门技能特点和理论考试选出优秀实习生,酒店在每个实训周期最后一天召开总结大会,根据实训测评结果,通常每班评选10名优秀实习生。

三、经营和实训有机融合,造就学院派特色酒店

百川花园酒店将学生实训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这一模式逐渐规范化和流程化,实现了酒店经营和学生实训的有机融合。对于酒店而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首先必须保证经济收益平衡,实际上百川花园酒店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这就导致经营难度较大,仅是酒店的人力成本就会使其入不敷出,而结合学生实训的客观事实恰是弥补高昂人力成本的有效途径。酒店在校园内成功持续经营,并为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场所,尤其是逐渐规范的实训流程和考核方式,也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水平,符合当前旅游业对专业化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在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酒店市场,百川花园酒店的学院派风格逐渐显现,高标准的服务质量正成为酒店的突出优势。百川花园酒店秉承“学校是旅游行业理论的前沿阵地,酒店是实践的前沿阵地”指导思想,借鉴行业先进经营、管理和服务经验,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教育年度2011》课题组.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2011)[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1-25.

[2]于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服务实训室建设分析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144-145.

[3]王中利.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2(10):153-154.

[4]吴志[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伦,卢艳.基于共赢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J].继续教育,2010(12):28-29.

[5]范恒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5-58.

[6]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文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9(2):87-91.

[7]王莹, 唐静.法国酒店管理的教学特色及其借鉴意义[J].内江科技,2008(9):76-77.

[8]周艳.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模式优化的探讨—奥地利MODUL旅游和酒店管理学院学习的启示[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10):62-63.

[9]徐敏.设计自我成才之路、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借鉴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校教学模式,也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08(31):71-73.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6-0122-02

“十三五”时期,旅游产业进入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推动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阵地,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2012年,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喜达屋集团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利用新校区建设的良机,探索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2014年,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由学校投资1.5亿元,建成了面积为1.93万平方米的酒店大楼,并通过“筑巢引凤”方式引入了专业酒店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术交流中心酒店;2015年,学术交流中心酒店正式对外营业,并开始承担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师资培训、技能鉴定和创业孵化等人才培养任务;2016年,成功立项为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建设“产权明晰、利益共享”的基地管理模式

学校投资完成酒店大楼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并引进专业的酒店管理公司对酒店进行经营管理;学校对酒店拥有所有权和租金收益权,酒店管理公司则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承担全部责任,对酒店场地的使用和收益享有权利。

2.建立“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制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形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决策、“项目建设办公室”执行、“基地项目组”实施的三级管理体制,由“基地建设办公室”根据基地项目特点,建立酒店、心屋咖啡、票务中心等基地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都独立享有对外经营、专业实践教学、培训与鉴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职责、权利、义务。选拔旅游学院学生担任酒店、咖啡屋、票务中心所需的一线工作人员,实现基地经营、实习实训和创业孵化的有机融合。

3.建立“双目标”基地管理模式

“双目标”即教学目标和经济目标。对基地实施双目标管理,一是实行学校、企业、学生“三责制”的教学目标管理,强调校、企、生三方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取过程中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实行经济目标责任管理制,对校、企、生三方在基地经营过程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划分,根据各经营实体规模大小的不同,制定大小不等的经济目标,并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推动基地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践教学与培训体系建设

1.构建“三位一体、能力递进”式模块化实践教学与培训体系

基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岗位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明确酒店前厅、客房、餐饮、营销、人事、培训6类岗位群的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构建适用于在校学生、企业员工、专业教师的“三位一体、能力递进、岗训对接”的训练项目体系。各训练模块之间相对独立、项目之间层层递进,有效提高了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设互动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数字资源

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和4G通信平台,搭建1平台、1公众号,开发4系统,形成互动立体型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随时随地获取酒店信息与资讯。“1平台”是指酒店资源信息化集成平台,包含了3库:空间课程资源库、职业资格培训认证资源库、酒店服务与管理案例库;“1公众号”即“酒店管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微信订阅号;“5系统”即酒店英语学习系统、酒店服务礼仪学习系统、茶艺师培训系统、酒店知识在线测试系统、酒店管理教学实训系统。

3.完善“模拟实训+学徒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

依托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经营实体,针对“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训”四个阶段的训练项目特点,采用“仿真实训+实岗实训+顶岗实训+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实施模式,其中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属于初学操作阶段,采用模拟仿真实训模式,由专业教师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具备基本的服务技能后,即可在基地酒店进行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分2次进行,每次4个月,是在基地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企业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真实的对客服务任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由企业对其进行晋职考核;顶岗实训是在学生掌握娴熟的工作技能后,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属于独立担当阶段,是获得毕业留用和职业晋升的依据,由企业进行职业能力评估,形成“学校项目考核+企业晋职考核”的校企综合评价体系。

(三)教師团队建设

1.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双员双岗”制度》《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带头人聘任与考核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培训管理办法》等师资管理制度,引导指导教师团队持续健康发展。

2.优化教师团队结构

组建专兼结合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团队。选拔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强的酒店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作为校内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同时,按照1:1的比例,聘请实践能力强,掌握酒店经营管理与服务技能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企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组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实行“双员双岗制”,即校内指导教师在承担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外,定期到实习实训基地实岗锻炼,企业指导教师每年承担一定量的实习实训指导任务。

3.推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度

深化校企合作,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分别由学校名师和企业专家担任,强化“双专业带头人”培养,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4.组建一支教学名师团队

培养实习实训名师,组建名师团队,充分发挥名师与专业带头人在新教师培养、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师团队整体水平;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双职双岗、德技双馨的“双语”“双师”型省级实习实训教学团队。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

总结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一)坚持深度对接行业和企业的原则

近年来,湖南酒店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止2015年,湖南共有星级饭店59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数量达19家,位列全国十二,出租率为71.87%,市场发展态势良好,酒店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酒店专门人才的需求在15万人以上。喜来登、艾美、威斯汀、瑞吉、香格里拉等国际品牌连锁酒店进驻,有效提升了湖南酒店的服务质量,促进了酒店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对酒店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国际高星级酒店基层管理岗位是一个业务操作性强、职业素养要求高、与酒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的岗位群,因此,建立一个产业结构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星级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具有重要及积极的意义。

(二)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原则

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采用了以学校为主导,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管理基地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即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建立“租赁合作制”基地建设模式和“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制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这种建设模式与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企业主导模式”,和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学校主导模式”相比,资金设备投入、实践师资投入更有保障,责权利明晰,能更好地处理校企双方关系,既能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又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和人才双重效益,实现校企的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协作经营、共同受益。

(三)坚持硬件、软件同步建设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注意引进技术水平高和产业集聚程度强的企业合作,在设备选型与设施配套上要符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符合人才的培养定位,同时要重视生产运行的可靠性,确保实训基地在硬件建设方面的高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同步推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实训课程与教材开发、网络信息管理等软件项目的建设,从而实现技术、设备、管理、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提升,以达到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掌握、使用、设计和开发。

(四)坚持多种功能协调发展原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有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三大主要功能。它既要满足学生的教学实训需求,还要满足专业建设和长期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现实需要,还要满足教师科研开发的实际需求;既要满足特定合作企业的生产需求,又要满足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需求,在教学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因此要统筹协调好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三大主要功能的建设,使校内生产性实訓基地成为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技术研发、新技术孵化等多种功能协调统筹发展的综合性基地。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篇11

1.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时间并不长,基本上属于新兴专业,所以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教学设施设备的匮乏。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初级管理者和最基层的服务员。基于这一培养目标,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培养其最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大部分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

3.教材内容陈旧。现阶段,中职院校使用的酒店管理教材更新速度慢,脱离酒店业实际状况,不利于学生在将来实践中对计算机订房系统的熟练掌握及运用。

4.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目前,很多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对酒店经营管理缺乏真正的了解与认识。我国多数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酒店实战经验,不了解酒店的现状及运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缺乏与酒店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所掌握的酒店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活动有效对接,使得教师观念、教学方法与瞬息万变的市场差距很大,更缺乏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变化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因此,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不会产生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5.实习实训面单一。在教学中,实践操作的课程安排单一,导致知识和实践的脱节,并使学生实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将来就业。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将来大多工作在酒店业服务的第一线,必须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及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

二、针对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1.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使学生在实训基地操作的时间逐渐增多,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酒店行业的实际,将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结合起来。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Internet网、多媒体教室、课件等先进设备来开发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了解酒店的规范化服务与管理,了解国际酒店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2.采用“课堂――模拟实训室――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模式应采用“课堂――模拟实训室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扎实理论功底;在模拟实训室练习基本操作,夯实专业基本技能;在实习岗位上进行实践,工学结合,训练专项技术能力;再回到课堂上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端正实习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做好职业规划,使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为现代酒店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除了在校外酒店企业中的实习,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进一步完善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有助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早适应将来校外实习的工作环境。

4.拓宽讲授内容。专业课教师除了讲授专业课本知识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酒店专业的视频材料,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酒店,课堂上模拟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脱离凭空想象的环境。

篇12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旨在培养一批适合我国以及国际酒店行业需要的管理人才。因此,在当前的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我们应积极进行校企合作。事实证明,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过程遵循着协同理论揭示的规律。从这一视角探讨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基本经验,对酒店管理专业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就在于高校和企业之间能否实现互利共赢。根据协同理论,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协调方式,将组织内部资源和组织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协同服务的系统,实现“1+1>2”的效果,完成资源整合的过程。即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不能再停留在只依靠自身教学资源,同时酒店业的人才招聘和培训也不能浮于表面。因此,学校和酒店的联合应运而生。在合作过程中,促使高校和酒店行业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管理经验等各种资源协调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及就业水平,又解决了酒店行业人才的供需矛盾,促进产学研向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功能倍增的协同效应。通过协同促进校企双方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形成拉动效应,推动校企合作的产生,提高校企合作的整体水平,使双方受益,实现内外系统的“双赢”。

(二)有利于教育模式产生质的飞跃

2017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我国目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教育模式、形态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模式的治理呈现出多方合作、广泛参与的特点……要积极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推进“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关系到政府、学校、企业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又必须相互合作,当外部环境达到一定水平,协同效应就会从各子系统中渗透出来,其迸发的力量会促使整个系统在临界点发生质变,这个系统就是校企合作,这个质变就是教育模式的突破。因此,在客观上和理论上都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地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抓住校企合作这一良机,鼓励高校、政府、企业构建酒店管理专业新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在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发生质的飞跃。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经验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自组织”实习过程形成“新相”

根据协同论的分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自组织”实习过程是校企合作这一“新相”产生的必经环节和最终产物。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性及行业发展需要,实习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便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逐渐萌芽。在开始阶段,各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践是从校内实训开始的,随着实训规模及实训设施设备的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校内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一些教师邀请知名酒店经理人士来校讲学,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技能。其大多数属于个别教学单位或个别教师的独立探索活动,并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其组织形式、单位类型、实训结构等实习实践模式及体系。随着这种方式的不断深入,最终校企联合进行合作的新的方式就产生了。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方式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自组织”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局域性和不确定性。那么,在这个“自组织”的过程中,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必定是深入到酒店行业,那么这个“新相”就产生了,即校企合作模式。协同论所分析的“自组织过程”,其“组织”的形成和结构变化的规律正是其实质所在。校企合作这一“新相”也就是酒店管理专业适应教学改革及专业特点这些新的“性质”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物态结构”,也正是这种结构揭示着校企合作质的变化。协同产生结构,这种结构也正是实现协同效应目标的动力,这一校企合作的“相变”同样具有社会客观必然性的。在社会对人才及其结构需求不断变化的强大推力下,无论高校是否意识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否支持它的发展,其所蕴含的这一结构的客观存在,正在影响着校企合作这种“新相”的“原生态”自组织过程,这一萌芽过程代表的是新的、更高层次的有序结构,其产生和发展,其普遍性和多样性都是社会历史的必然。

(二)校企合作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体现了协同效应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自组织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就使得实习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新的方向。纵观酒店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及发展过程,可以发现系统的有序性是由系统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的,协同作用是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有序的内因。无论如何我们的出发点是通过校企合作,并以这种最高效的方式来整合有限的资源。研究发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最开始是一个无序的状态,各个高校及企业都处于一个摸索前进的过程,在这个合作的系统中,如果学校或者企业不能很好地开展协同,创造更多的条件促进双方的协同发展,甚至出现冲突和矛盾,必然会使校企合作处于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随着校企合作在自组织的过程中产生之后,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系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子系统如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需要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相互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必会产生有序的协同效应。反之,如果各个子系统相互掣肘、互相牵制、离散、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整个校企合作系统内耗增加,各个子系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致使整个校企合作系统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从微观角度,就某师范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与五星级酒店的合作分析,开始基本是由个别任课教师联系熟悉的酒店并优先介绍几名优秀的学生去实习,在发现实习效果良好后扩大实习人数。目前该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正有序进行,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指定专任实习实践指导老师全程管理和跟进专业实习工作,在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实习单位考察和筛选、与酒店业界交流、实习过程跟进指导、实习经验总结等多项工作中,能够更针对、系统和有序地进行,保障了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顺利有序合理的开展。同时,专任教师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时刻保持与酒店业的交流,能够正确合理的安排实习工作及有效快速的处理校企合作的诸多问题,有利于资源整合,保证校企合作的有序发展。二是进行实习单位的优化选择,协同形成结构,竞争促进发展,通过实习考察剔除不适宜的实习单位,优化实习岗位,有利于实习企业的有序选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酒店行业输入更多鲜活血液,促进校企合作协同有序地发展。

(三)教育理念作为新的“序变量”决定了“新相”的发展进程

研究发现校企合作已经在实践教学的“自组织”过程中孕育并显示出其必然性,然而目前校企合作并没有一个主流的模式,并呈现性质各异的结构,而且校企合作也面临逆“相变”的可能。这些问题从协同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是“序参量”在发挥影响。目前,高校全面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改革要依靠政府、高校和企业,若这三个子系统各自独立运行,则很难实现校企合作这一改革的教育目标,因为独立运行会存在效率低下、资源耗散等问题。因此,推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相变”并产生“校企合作”这一“新相”的“序参量”,是各高校关于推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就业的教育理念及战略规划。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初期模式是各高校教师团队的探索,但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供需差距、合作矛盾等诸多问题。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注重不仅培养掌握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酒店服务技能和管理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战略。基于这一代表性的“序变量”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有了新的相变和突破。通过与酒店行业的密切联系,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能够系统性、有序性的进行。通过筛选优良的酒店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由企业方和学生双向选择,更有利于“新相”的发展。总之,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高校及酒店行业共同发展的重点,如何协同二者的资源整合及有序发展,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序变量,促进校企合作的更好推进,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及行业中坚力量进行不断地总结和突破。

参考文献:

[1]H.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