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3 22:44: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通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中国古代,《论衡》的“博览古今为通人” 《中庸》 的“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西方古代,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教育”,即吕克昂式逍遥学派;伴随工业革命,由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
现代教育中,由马修?阿诺德多方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台湾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在通识教育中,也试图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无论是国外与通识教育相关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能力拓展训练等教育方式;还是中国贯彻多年的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等都包容和体现了中国通识教育即有中国特色,又全面改革开放面向世界。
(二)二者之间的关系
笔者将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相关的教育理念融汇成今天的通识教育,即全面的素质教育,让其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的实训课堂,使学生们在英语的听说表达能力和做题实战能力提高的同时,不忘各种知识的积累,使原枯燥无味的大学英语实训课堂变成学生向往参与的,能够真正积累知识的学习课型。
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注重大学英语实训课教学与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其切入点是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的有机结合、职场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以此来构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转型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形势下,增设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在语言素质提升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符合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学术英语学习,也不同于高职院校技能性人才培养。要针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选择知识涵盖面广泛,难易适中的教材,让学生在实训课上学到有价值、有针对性的知识,最后可以帮助在学生的记忆中形成知识链条,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积累,提高对英语实训课堂的兴趣。
总之,基于对于同类高校的定位和社会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大学英语的实训课堂实践通识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二、如何把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实训课堂
(一) 大学英语实训课堂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传统的大学英语课依然是延续了初高中的英语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就拿每两周才一次的单元听力实训课来说,老师依旧是把先关的语法点等理论知识列举在白板上,而学生每依旧无趣的听着老师换了形式的“语法”课。听说课如此,习题可也一样。但是大多数老师也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于大学英语实训课的现状只能去“继承”。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笔者将从几种英语实训课的类型入手,就通识教育与其的融合做具体的分析:
首先,在听说课上。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深入的了解下次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把接下来的课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之后,能够把所听到的知识和老师课前准备各方面素材(包括: 文化、习俗、科学、艺术等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口语表达中,这样融会贯通学生自然很快的对各方面的知识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育人交流的自信。
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新常态作为经济学术语,是指我国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上的新常态,给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新常态简介
主席在2014年5月对河南考察的行程中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他讲到:“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作为“习式热词”之一,已成为中国最时髦的词汇。齐建国[1](2015)指出“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亦处于不断深化改革的新的发展阶段。就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王守仁对“新常态”下中国英语教育总结了五大特点:一、更加多样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二、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强调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教学方法的加强与手段的更新,诸如“慕课”(MOOC)作为教学资源的融入。四、课堂教学的传承、改革与创新,诸如“翻转课堂”。五、教师发展。教师在有教学能力的同时,亦要要有科研能力。
3. 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常态的大环境在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亦给予了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极大的机遇。王守仁[2](2016)指出了近年来英语教育发展“过热”的问题;并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大学英语的通用英语到“通用英语+”的转变等。汤冬冬[3](2015)总结了新常态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诸如: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者更高的要求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宋玮[4](2015),马青霞、刘丽[5](2016),刘苗、何娟[6](2016)均不同程度地提到“新常态”使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师的转型与发展,做到特色化教学。董永义[7](2016)提出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应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2015年暑期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颁布,《指南》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简单来说,《指南》对于课程的目的,不仅提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同时提到了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工作就业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并且强调了大学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于地方及周边地区经济为宗旨,在人才供给与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的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篇文章正是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个性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经济的新常态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王守仁[8]2013提出在“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下,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一、对过去十年(2003-2013)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肯定,二、大学英语兼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充分认识,三、科学、完善的大学英语综合评教体系,四、英语与母语、其他学科的关系的处理,五、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30条意见》就提高大学本科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实践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做到:
第一,充分认识需求变化,构建新常态下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在一次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提到:“我们的普通外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学到大学二年级,花那么长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出来,既不能看,又不能听,也不能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虽尖锐,却是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大学英语作为各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多以四、六级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标准,其毕业生必然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各行业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需要的是各行业的综合性人才,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许国璋先生[9](2015)指出:新时代的外语教学需有“根本性变化”――“从过去培养翻译干部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各行各业掌握外语的人才”。也就是说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单纯的通用英语教学向“通用英语+”的方向转变,“通用英语+”即“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2] 这一教学型式的转变是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同时体现了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指南》就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明确指出“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Z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考虑地方及周边的经济发展,依据自己的教学定位、办学宗旨,进而确定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建特色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各高校生源的基础阶段的英语运用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则更为薄弱;再加上其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宗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目标为在夯实基础阶段的英语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渗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够胜任未来职业需求的英语语言能力即可,而非高精尖的英语专业人才。
因此,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为重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诸如翻转课堂、任务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对比教学、模拟仿真、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在语言的实践中实现听、说、写能力的提升。
第二,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的第二课堂便成了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第二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免费的大学英语的网络交互平台。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设备以及无线WIFI的快速发展,微信、QQ等网络交流手段便丰富了我们的网络交互平台。因此,微信群、QQ群便成了当下较为鲜活的网络交互平台。“交互”除了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之外,还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交互手段,使用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法,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实践中逐渐提升其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校内外实训基地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社会发展所需,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性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英语语言的能力基础,校外实训基地为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人才培养标准,由此,院校便有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的依据;教学便有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方向;学生便有了英语学习的目标与动力。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增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又要顺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四,大学英语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关键。
“国际化人才主要不是由外语专业培养,他们的英语是通过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和大学的公共英语课程学习掌握的。”[2] 由此可知,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师。
新常态下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以社会需求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学习资源多样化的新挑战下,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起到良好的组织、指导、帮助和督促的作用;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自己,使自己在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的同时,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而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5. 结语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大学英语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在实践中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进而最终服务地方及周边地区的经济。
参考文献:
[1] 齐建国.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 西部论坛, 2015
[2] 王守仁. 谈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J]. 外国语, 2016
[3] 汤冬冬. 新常态下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及应对对策[J]. 亚太教育, 2015
[4] 宋玮. 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探讨[J]. 海外英语, 2015
[5] 马霞青, 刘丽. “新常态”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
[6] 刘苗, 何娟. 浅谈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J].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2016
一、车间式实境课堂教学方法释义
“车间式实境课堂”,就是让学生如同置身“生产现场”、“工作现场”,把“教室”变成“车间”。“车间式实境课堂”的形式有三个:
(一)知识体系传授课堂: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对接;用于进行“必须的”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传授。地点在文化课教室。
(二)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用于展示原理、模型以及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流程,学生模拟演练。这一过程中,教师安排几组学生进行角色演练,对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最终,打造出一个完美的“样板”。地点为教室、实训室等。
(三)工学结合实际操作课堂: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进行操作训练,实现“工学结合”。地点不一,可利用诸多教学资源,拓展课堂空间,如实训室、校园、校外实训基地等。
二、车间式实境课堂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一)“知识体系”传授课堂要力求知识传授过程的形象化、具体化、实用化。
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以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为坐标,为中心,不能为了理论而理论,要以案例为依托,让教师的“知”“识”主导化,讲他对实践操作过程的认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内容。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非越高深莫测越好,教师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时,要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让枯燥的理论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和实用化,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比如在讲到机场口语环节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幻灯片把机场的各个构成部分及订票、登机流程等全程播放。
(二)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要尽量在还原的工作现场,教授学生“怎么做”以及“为何要这么做”的过程中,让他们清楚和明白相关的原理和规则。
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同样是以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为目的,是为以后的应用服务的。教师在进行原理展示与模拟时,不管是在教室借助幻灯片还是在实训室总之都要再现和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工作场景中,边演示边讲解。
比如以酒店英语口语为例,在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上,也就是在学生将要进行实践操作的仿真环境里,教师亲自演示,并且边演示,讲解过程也就是对前一个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再巩固再理解和再升华,是抽象理论的形象化、具体化和实用化。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了所以然。比如在酒店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总结了从进酒店、点餐、结账、顾客与服务员发生矛盾等场景及重点词汇及句型运用。
(三)工学结合实践操作课堂是知识和原理指导下的动手操作。
工学结合实践操作课堂,并非意味着对理论知识的完全摒弃和拒绝,如果是,则前两个课堂的忙活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样的理解肯定是片面的。
工学结合实践操作课堂,有了前两个课堂的铺垫,学生真正的动手操作,独自完成工作流程。教师在一旁指导。及时的发现他们的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纠正,并辅以相应的理论解释。比如在讲到导游英语口语环节时,学生在导游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导入如何讲解一处名胜,虽无定法,但却有真章。
三、车间式实境课堂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核心点
(一)实施“实训室”教学,改革课堂模式
车间式实境课堂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心要以技能训练为主导,以实战训练为途径,以实际操作技能为目标,将教室变成实训的演练场。
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实境,激活语感。创设实境就是通过道具、实物、声、像等创设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设置实境时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在实境中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引导,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倦怠时,适时加入新鲜的、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采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消除倦怠感,保持表达的热情。比如我们在讲到饭店英语口语时,可以将教室分为几部分,如前台、餐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如客人、服务员、大堂经理等角色。同时我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涉外酒店实训室进行真正实训。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到在现实生活场景中酒店英语口语应用的实用性。
(二)将教材变成实践训练指导手册。
实战训练就要有指导,有流程,有列点。教师从教学过程中,河北外国语学院在外语学习尤其对于大学英语口语中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改革,任课教师要以一本教材为蓝本,多种教材为参考,从工学结合实际操作课堂中发现问题、发现不足与缺陷后,立即对教材、授课内容进行前沿工作经验的补充,使课堂教学永远在动态发展中引用上行业最前沿的知识、技能、方法及科研成果,使学生的所学与行业岗位的需要实现最大限度的无缝对接。”试想一下,如果同学们在经过专业、专门的训练之后,在实训指导中体现出“专”的特点,那么,实训之后的成果必定很明显。
(三)转变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教师变成师傅,学生转变成徒弟。
在车间式实境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学生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也不能以老师授课内容的多少和长短判断掌握知识的多少。在车间式实境课堂中授课的“师傅”,更像是民间手工作坊里面的师傅,这样的师傅教授的是一种技能,是能够让“徒弟”掌握一门可以维持生计的手艺。不但要对“徒弟”的现在负责,更要为“徒弟”的将来负责。
所以,教师“在做中教”,就要求教师将职业技能、职业知识通过“做”,示范出来,再传授给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进入“车间”,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则要“在做中学”。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去亲身经历、实践各种“生产流程、工作流程”,去提出、发现、解决问题,形成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对于车间式实境课堂的应用及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认识,车间式实境课堂的不同的环节让学生在无意识之下学到了语言的真谛,而且知道了如何去应用并且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为今后运用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立,易燕,马青.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33-03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广受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的北美、欧洲得到较快发展。PBL教学法于20世纪90年代运用到西方国家的英语教学,之后进入中国英语教育界。从目前的应用理念来看,在实践领域倡导PBL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1],PBL也在大学英语实训课程上有一定的运用。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使全球范围的教育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可谓层出不穷,甚至令人目不暇接。教育界的现代化、信息化在不断拓展和深化,PBL也应“与时俱进”融合时代元素。如何把这种不断升级中的PBL运用到实训教学中去,以及怎样改善PBL模式能更能有效地达到英语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些都是运用PBL教学的一线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
1 PBL模式的时代特征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一模式最初运用于医学专业的教学中,是为了将医学生从繁重的医学课业中解脱出来。1969 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了PBL教学模式,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之后这种教学模式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受到美国教育界的认同与肯定,并将其称为“最为恰当的学校管理者养成模式”[2]。其理论基础是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3]。
从20世纪90年代起,PBL教学法开始在西方国家的英语教学中得到实际运用,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PBL也得到了推广和运用。PBL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把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己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目的[4]。这一教学理念正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相契合,因此,将PBL教学法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现实各种情境下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教材和教学设备、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师生课堂内外运用PBL开展实训教学的方式方法、具体操作、媒介工具等都与传统英语教学迥然不同。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21世纪,PBL发展成为以问题为核心、以情境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手段、辩证逻辑批判实用为目的、以师生和生生交互为检验的教学模式。其特征是教学过程具有“时代性、问题性、情境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与评价全面性、方式多元性”。
2 大学英语实训课程教改中的PBL交互模式
从PBL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到外语教学领域开始,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就开展了多项理论和实证研究,而PBL立足于解决问题的“实用性”一直得到开展实训教程教师的青睐。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学英语课程第二学年开设学术英语、跨文化交际等“拓展课程”已成共识。浙江树人大学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英语实训教程――英语文化与交际”积极参与教改,任课教师建立课程组,并在自己和组员的教学课堂内外有层次地展开PBL实训应用,结合现代信息手段来尝试实现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
2.1 PBL交互模式的特征
融入了教学现代化技术、各种信息化教学法的PBL交互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以情境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手段、辩证逻辑批判实用为目的、以师生和生生交互为检验。PBL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尤其是教学内容将通过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融入最新、最实用、最真实的知识和情境;在教学过程上,主张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息来源;在课程衔接上,强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并且立足现实、结合实际;在教与学方面,要求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真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前的设计者、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课后的反馈者和反思者。具有时代特征、为语言实践服务的大学英语实训教学模式决定了PBL的诸多特点: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自主学习加小组合作为方式,教学资源取自教材、生活、网络等,学习者主动建构、情境化、信息化,教师的指导性、学习的探究性、评价的多元性和过程性和诊断性反思等。
2.2 运用PBL交互模式的英语实训教学改革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具有“时代性、问题性、情境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与评价全面性、方式多元性”等教学特征。而这些特征也体现在了教改项目的主要内容里。
(1)教材改革:教材种类形式多样,不再受课本的局限,以实训教材内的文本、网络讯息、音视频等都可为载w,教材纯粹使实训课程的媒介和传导,目的是引出现实类同问题。
(2)备课改革:不再是单纯教师一手操办备课、决定上课的内容、步骤、讨论的话题、解决的问题,师生需共同围绕文本、网络资源、音视频等各类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包括理解、词汇、语言点等),围绕主题分别提出各自关心的话题和问题情境。
(3)教学方式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组为团队、师生交互运用PBL基本的“由果溯因法”和“由因推果法”解决教材中提及和备课时设计的问题,然后“抛锚式”、“由此及彼”、“发散式”、“批判式”、“开放式”地进入情境问题讨论和解决,同时问题的解决也可延伸到课外。
(4)评价体系改革:由于师生共同选取教学内容和备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双向式、开放式的。课堂上学习小组各自展示相关现实问题解决法案、并表达自己真实体验感受,然后师生、生生交互评价,总结英语学习效果和实际运用体会,同时诊断性反思阅读理解思维的完整逻辑性、问题编排资料收集的科学性、语言知识实际使用的准确性、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有效性。
3 PBL多元交互模式的实践
PBL交互模式的实现需要完成多个融合和交互。首先把PBL最重要特征“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方式情境化、诊断反思多元化”融入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元素,使得问题设计融入时代气息、真实生活。以及相应变更“师―生―机”交互因素,师生多元交互,教学情境加入时代特征、形成理论和实际的交互;评价体系综合师生和生生的交互诊断,使PBL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运用和实践。
3.1 实践步骤
PBL多元交互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为“课前师生分别设计问题、课上师生交互解决问题、课下学习小组自主解决现实问题、课上小组展示解决方案并师生交互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单元主题为中心,以课本篇章为载体、网络等各类信息知识为补充和媒介,师生围绕主题设计问题(包括阅读理解、词汇、语言点等),实现根据文本的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
第二步在课堂上师生运用“由果溯因法”和“由因推果”法交互解决问题,实现文本、音频、视频等学习载体的无死角理解和口语听力能力的锻炼。
第三步n下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小组围绕单元主题内容展开开放性、批判性、发散性思维,发现类似现实问题,利用书籍、网络等教育技术和设备自主解决类现实情境问题,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归纳查找总结能力的提高,以及通过设置复杂而相对真实的问题及情境实现学生解决实际或真实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在课堂上学习小组展示相关问题解决法案并师生、生生交互评价,实现书面、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的强化。
3.2 实践要求
教师严格按照诸如“组织小组、设计问题、呈现问题、自我学习指导、尝试利用新知识循环往复解决问题、学习过程的总结、反思与评价等环节”的教学流程来实施。教师对课前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尽量设计出真实、复杂、符合时代的“情境性”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网络全方位、合作性、自主性的探究、搜寻。
在对老师课前设计的问题进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的探究、搜寻时,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地自我建构、拓展;在合作性、自主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学生得学会倾听小组他人的想法,并积极参与小组相关讨论,因为小组课前的所有准备必须在课堂上呈现;课堂上要求所有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主动性地参与、用英语作为课堂语言呈现其小组的准备成果,此时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将得到极大的锻炼,同时也极具真实性地模拟了现实语言运用;同时,教师必须做好即时笔记,随后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一一点评,引导学生对其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要求学生对其课前和课堂中所有活动进行反思,得出一个综合评分。所有的课前、课中、课下的师生资料都认真记录、汇总、归纳,并在学期末对全体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的测试和教学效果反馈问卷调查。
3.3 实践效果
现代化信息化中的PBL多元交互模式在浙江树人大学英语实训课程中的运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大学英语实训课程将持续开设、教改研究也会持续进行。根据教改中期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师生都觉得PBL和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内容信息化融合后交互使用,使教学双向过程更有趣更实用更有效。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主动参与,承担更多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不断探索、发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师生合作和生生之间的协作包括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假设的提出和验证、学习进程的反馈和效果评价,同时学生之间还要自评和互评对小组协作学习做出的贡献和全貌理解,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意识。
4 结语
从本质上看,PBL模式是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实现对问题、方法、结果与评价等事物的管理。它是实践性很强的教与学的模式,师生需共同参与所有的教学环节,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建成果与成果评价等方面。把PBL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进行实训教学,就需突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多元化(即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或方法来解决问题)。实训课程的PBL模式实践必须运用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使主题选择“多元化”、问题设计“多元化”、学习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与传统灌输式学习相比,运用PBL多元交互模式,学生能在获取信息、应用资源、分析资料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增强,逻辑思辨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参与及协同能力;PBL多元交互模式可以在给学生创造更多独立面对问题、思考及解决问题机会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理念、诊断式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秀石.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及应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3(5):63-64.
艺体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是高校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实。担任艺术体育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教师需学会去理解和体谅学生。除了自身基础有差距及主观不够努力外,专业训练耗费了他们大量的体力、脑力,身体比较疲惫,这是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学学英语比较吃力的客观原因。深入分析这些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探索,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 进入大学前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一个50人左右的艺术体育专业本科生班级,没有一个同学的高考英语成绩在100分或以上的。对学校某一校区新入学的4000多名本科生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艺术体育专业学生高考平均分为60分左右。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必要的动力,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学习英语,这是部分学生期末英语总评成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适当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2 学生缺乏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不充足就无法保C有充沛的精力来面对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生还处在身体发育成熟阶段,再加上艺术体育专业实训课偏多的特殊性。比如笔者接触较多的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07:30开始练早功,来不及吃早餐,练完功后拿着早餐就匆匆赶到教室上第一节课,由于过度疲劳,学生昏昏欲睡。再加之学生对智能手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节制,没有按时睡觉,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上英语课就打瞌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理排课来解决上述矛盾。学院可以考虑把需要体力较多的实训课安排在下午,把需要脑力劳动相对较多的文化课安排在上午。这样,比较符合人体的生物钟和人体机能的运转规律。同时,学校宿管科统一把之前的熄灯时间由周一至周五的每晚24:00熄灯微调到周日至周四每晚23:00,周五至周六每晚24:00熄灯,与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08:30上课的作息表相对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和精力来迎接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任务,也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 找不到目标和方向
有些学生经历完高考重压后到了大学,一下子解放了,找不到方向和目标了。任课教师从开学之初就必须对该门课程有一个提纲挈领的设计(时间表)和把控,在实施过程中尽量按计划实施起来。开学就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这学期英语课具体要做些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证不挂科,达到评奖学金、评优评先的条件。笔者在教学过程欣喜地看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长与进步,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从以前的最后一次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决定大学英语最后总评成绩一锤定音的做法转变到目前形成性成绩评定法。学生最后总评成绩不论是一门综合成绩还是两门分开的读写和听说成绩,总评成绩=40%~50%期末卷面成绩+10%考勤+10%期中测试+40%~30%平时成绩。有了相对科学和可量化的成绩形成和评定公式后,对学生总评成绩的评定会较之前更公平,比起之前主要以一次期末考试评定总评成绩时,也减少了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和意义。
4 没有进行分级教学
就笔者从教的经历来看,在现阶段艺术体育学生大学英语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学生区分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在艺体类学生中细化分级教学。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虽说高考英语成绩普遍偏低,但也不乏个别110分以上,甚至分数更高的学生。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考虑在入学后按高考英语分数段把他们编入相应班级,和全校其他专业符合该分数段的学生一起学习。同时,学校也应该允许学生一进校就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制定相应激励政策,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把更多精力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上。
按学生入学高考英语成绩分数,高考英语成绩在整个年级全校艺术体育类选修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中占前10%~30%的学生,可以考虑单独编为一个班,或者学生有这个意愿想要通过相应英语水平考试,从入学开始就围绕先通过云南省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考试(俗称“三级”),过了三级的学生,自己有需求的再进入其他专业的大学英语班级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做准备。按高考成绩分,剩余的70%的学生可以根据艺术体育专业的特点为学生量身设计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和兴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对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期末总评成绩不合格率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除了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态度需要转变外,还有不少可以改善目前教学局面的策略和方法。笔者认为,只要适时适当地把这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用到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对艺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大学英语期末总评成绩不合格率偏高这一现象是会有所改善的。
参考文献: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是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面向高职高专层次全国性教学考试,本考试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既测试语言知识也测试语言技能,既测试一般性语言内容也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应用性内容。考试按百分制计分,满分为100分,60分及60分以上为及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且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然而高职高专学生缺乏学英语的兴趣是普遍现象,这与学生来源状况,英语基础现状和学习心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直接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师水平和考试评估方法等外部因素和学习动机、英语基础与学习方法等内部因素。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使不爱学英语的同学把英语学好,还要让他们通过等级考试,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本质的提高。
我院大学英语B级考试近5年通过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序号 报考时间 英语B级
报名 人数 过级 人数 过级率
1 2008.12 2215 796 35.94%
2 2009.06 1039 182 17.52%
3 2009.12 2414 991 41.05%
4 2010.06 1040 221 21.25%
5 2010.12 2141 752 35.12%
6 2011.06 1465 358 24.44%
7 2011.12 1814 545 30.04%
8 2012.06 2153 901 41.85%
9 2012.12 922(快班) 710 77.01%
10 2013.06 2240(慢班) 788 35.18%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院大学英语B级考试近5年的通过率情况,在2012年9月施行分级教学前,B级考试最高的通过率也仅有41.85%。我院从2012年9月,施行分级教学后,将除外语系以外的全部学生分为快班和慢班,2012年12月参与考试的都是快班的学生,通过率得以达到77.01%。而2013年6月,慢班的学生参与考试后,通过率只有35.18%。也就是说,2012届的总体通过率是47.38%,通过考试的学生还不到一半。从此数据可以看出,分级教学后,我院学生的大学英语B级通过率仍然不理想。
一、我院学生的英语B级通过率较低的原因
1.生源质量下降,随着广大高校的大力扩招,当下一些成绩平平,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踏入大学的校门,基础的不扎实,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大学英语B级的通过率。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20%的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课下作业马虎潦草、抄袭频繁,只是把英语当成一种修学分的工具,丝毫没有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的甚至抵制和排斥英语。
3.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英语考试不够重视。众所周知,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贸易往来,资讯传递,文化交流更是任何国家赖以生存的不二法门.因此迈向国际化才是现代人的生存之道。
4.教材的使用不合理,分级教学后,没有及时更新分层次的教材,快班和慢班的学生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进度。这样,就出现了快班学生“吃不饱”,慢班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
二、提高英语B级通过率的措施
1.学习态度上:端正学生以往散漫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养成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启发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是当今社会职业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有较大的耐心,尊重学生、平等对待他们。教师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授课过程中,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对于慢板学生的歧视或者不耐烦,而是要与学生多谈心,多沟通,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比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2.教材上:学院对学生进行分班后,应更新教材,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相应的教材,使得大学英语教材与分班体制同步,更新教材后,教师应分组制定新的教学方案,设计针对不同程度班级的大学英语教案,并在教案中融入B级实训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建立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既能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水平,又能增强大学生的应试能力。
3.教学内容上:增加慢班学生的词汇量,与快班学生最大的差距就是词汇量不足,有些学生甚至连小学的英语单词都认不出来,没有词汇量作基础,学习再多的应试技巧也是徒劳,所以,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记单词,花费一定的课前或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识记,文章背诵,段落翻译等训练。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训练,鉴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需加强慢班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才可以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4.教学方法上:针对慢班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布置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做到在“做中学”,以竞赛的模式完成练习题,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竞赛过后给予相应学分的奖励,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课后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活动,主动与外教进行沟通交流,克服胆怯心理的同时培养英语语感。
笔者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提供了其实施分级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实践的总结反思。
一、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北京高等教育2003年底的毛入学率达到5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学中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我校学生中既有毕业时仍未获得大学英语必修学分者,也不乏在各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佳绩的优秀学生。面对存在较大差异的教学对象,英语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立足实际,使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校英语教学一直注重探索有效的因材施教、分级培养的新机制和新途径。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将实施分级教学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2000级学生开始,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已坚持实施了七年。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政策及理论依据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中,无论是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还是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坚持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实际上是为实施分级教学提供了指导性的思路。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的“i+1”理论中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公式“i+1”表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这样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Krashen指出,人类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的处于“i+1”水平的语言输入。只有这种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习者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正是主要基于这一语言理论而形成的。
以上述政策和理论为主要依据,我校分级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路如下: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以前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同时依据我校学生入学时的实际英语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级别;分别为每一级别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分级方法
新生入学后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摸底考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历年学生入学时的实际情况,原则上分为三个教学级别:以二级为起点的A级(约占总人数的10%~15%),以一级为起点的B级(约占总人数的70%~80%)和以预备级为起点的C级(约占总人数的10%~15%)。
(三)教学目标
入学时以一级为起点修读的学生修完四个学期后英语水平应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描述的“一般要求”;入学时以二级为起点修读的学生,修完四个学期后英语水平应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描述的“较高要求”;入学时以预备级为起点的学生,经过4~5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后也应达到“一般要求”。
(四)教学原则
二级起点的A级班学生基础较好且自学能力较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引导为辅”为教学原则;一级起点的B级班学生占教学对象的大多数,语言基础和自学能力都属一般,以“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并重”为教学原则;预备级起点的C级班学生基础较差,其中绝大多数对英语缺乏兴趣,自学能力较弱,其学习过程以“课堂教师精讲+课下辅导监控”为原则。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二级起点的A级班学生应用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完成《大学英语(二)》至《大学英语(四)》共三门课程的学习。同时还为这部分学生开设一定课时的网络视听说课程作为加强听说能力的补充。如通过全部课程考核,学生则可在第四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选择全校外语类通选课。一级起点的B级班学生应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完成《大学英语(一)》至《大学英语(四)》共四门课程的学习。第五学期开始可以选修全校外语类通选课。预备级起点的C级班学生应用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完成基础知识的补习和《大学英语(一)》至《大学英语(四)》的学习。第六学期开始可以选修全校外语类通选课。
(六)动态教学管理模式
1.升、降级管理。每学期每个层次的班级都要根据期末总评的成绩进行人员调整。原则上达到所在级别要求(即期末总评成绩合格)的学生可继续升入下一阶段学习,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要降入低一级班级学习。
2.跳级管理。学生在参加所在级别考试的同时,每学期均可报名参加高一级考试,即跳级考试。如跳级考试成绩合格,且所在级别考试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可在下一学期跳入高一层次的班级学习。[3.成绩记载。分级教学的出发点是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基础阶段的要求,并通过升、降级和跳级的管理机制为各级间学生的流动打开通道,其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激励学生不断提高水平向高一级班级流动。但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宁愿留在低层次班级得高分,而不愿去高层次班级学习。分析学生这种“就低不就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级班学生入学时通常直接从二级开始学习,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考试中得高分不易,而英语课成绩又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奖学金等各类奖励的机会。为此,我们调整了过去的成绩记载方式,以“奖励优秀,鼓励上进”为原则,即在奖学金评定中给予A级班学生一定的成绩加权优惠政策,不但保证了A级班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对其他层次的学生产生了更大的激励作用。
以上是经过不断总结、探索后,初步形成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分级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硬性指标以及听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完善现有的分级教学模式将是我们今后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
三、基于英语教学因材施教模式实践的反思
(一)分级教学取得的成效
1.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为其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和资源达到既定目标。以2005级学生为例,A级班学生在第三学期完成《大学英语(四)》的学习后参加了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和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其中97%的同学通过了国家四级考试。这说明,我们在入学分级时采取的适当“拔高”原则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B级班学生在过去的三个学期中完成了大学英语一至三级的学习,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了各级课程考核。
2.分层指导,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实施分级教学后,教师不再感到众口难调,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集中精力对所教层次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3.配套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分级教学对配套的教学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动态管理机制在实践中一步步得到了改进。我校特别制定了《关于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管理的暂行规定》来对教学要求、分级方法、升降级、考核与成绩记载、奖励加权等各种具体情况进行规范和说明。
(二)分级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1.低起点班级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问题。从理论上讲,分级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过程不同等因素,是科学合理的。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被分入低起点班级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同时按教学计划将要比其他同学花费更长的时间达到目标也引起了他们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低起点班级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大多数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和进行课外学习监控时都遇到很大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起点班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小孩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通过他们所在的环境获得母语的基础而后学会说话的,因此小孩一般聋了就会哑――切断了与外界的语言接触途径。这一现象对于语言学习研究来说,至少有两点价值:第一,语言的产出一定是要有语言的输入进而消化的;第二,语言的口头交流技能也应当让听力在先――口语课上需要大量的听力实训。但是,小孩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为什么容易犯错呢?对于成年的语言学习者――大学英语学习者和小孩有不同吗?这对大学英语教学又有什么新的启示呢?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Thomas Scovel(2000)指出,尽管小孩在最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母语的训练可以明显地操控他(她)以后的语言方向,另一方面,小孩又会从周围语境影响中相对地独立出来。也就是说,小孩在哪怕再浓厚的母语笼罩下都会被发现有惊人的独立创造力。比如,长在中国湖北的小孩就说湖北的方言,长在英国伦敦的小孩会说地道的英语;而长在山东却是被说地道的英语的父母抚养成人的小孩会有双重语言能力――中国的普通话和英语。然而,小孩不管生长在单一还是双重的语境里,尽管周围的语境对小孩学习母语的方向和选择有明显的影响,小孩还是有说出那些他们从未听到过的奇怪的表达方式。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小孩不愧是天生的语言创造大师;
Daughter: Somebody is at the door.
Mother: There is nobody at the door.
Daughter: There is yesbody at the door.
没有人教小孩会有诸如此类不被常人认可的单词,可是小孩自己根据yes和no的关系创造出英语中不存在的yesbody。两岁到四岁的小孩能创造出他们很少或从未在他们所处的语境里听到的表达方式,仅仅是尝试――他们从不担心犯错丢人。英语本土小孩会根据常规语言规律创造出mans, knifes, sheeps还有goed,singed,eated。从认知的过程角度看,在小孩的头脑中存在新旧认知元素的过渡冲突:他们已经接受了常规动词的过去时态转换规律而不愿去放弃自己的习得,甚至认为错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语言本身――为何不遵循自己最基本的语法模式呢?小孩不是大猩猩,也不是鹦鹉或录音机,他们更像是编排精良的电脑――经常生产出有创造性的但未必正确的对他们已经获得的语言规律和模式的新猜想。
当然,成年的学生与小孩在语言习得方面肯定是有区别的。Gloria Luque Agullo(2006)通过对前人在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总结发现,小孩对语言的习得含糊抽象,主要依赖记忆(很多小孩很小就会背诵唐诗300首而不明其义);而成年的学生除了这些本性之外,更偏向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途径,对已经获得的语言知识会有清醒的分析和思考,擅长语法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既要考虑学生有作为语言学习者如同小孩一般的惊人的模仿和创造能力的主要本质,也要注意作为成年学生的不同于小孩的理性思维趋势。在教学实际中,应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学生语言犯错难免,但需正确引导。上文已经提到人天生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是能从语境中独立出来的,并且有创造的能力。同样地,不难发现大学生也会常常杜撰出没有见过的单词短语和语用语法规则,甚至语音,除了有些学生在中学时代对某些语言现象常犯的错误进行了及时的纠正,其它学生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只能不开口,不下笔。并且即使在早期接受到比较好的英语教育或培训的情况下,只要英语学习在继续,更多新的语言现象的呈现,学生也还是有更多的不地道英语操作出现。但是,大学英语老师对他们的学生的犯错是有所作为的,可以积极地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然后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就只能是全程模仿――语言是社会的,人文的,只有正确才能符合该语种群体理解并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是否犯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及时让学生明确意识到他们在犯错,并且大量进行地道语言的书面和影音资料输入才是他们以后少犯错误的最根本途径。从这个角度看,大学英语老师还应该寻求合适的语言检测方式从而了解学生的弱项并加以指导。
第二,词汇教学不能仅仅依赖学生的死记硬背。有的大学英语老师认为,大学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多记单词,因此,老师就多报听写,从而监督他们在课后多背多记,这对于学生短期记住单词确实会有些收效。但是,通过上文,不难发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偏向分析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对词汇从各个角度分析记忆,比如,从词根,词义的相近和相反,不同语境的不同使用等角度去掌握该表达方式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当然,基础还是学生的背诵,但宜巧忌死,巧才会有更高的效率。笔者就常常听到学生抱怨英语学习的最大困难就是词汇量要求太大,单词难记,记了又忘。他们被引导多角度分析记忆词汇之后,他们纷纷表示收效明显,当然前提是他们的学习自觉性高,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比如高级班学习自觉性较高的学生。
第三,明其旨,指其路,授其法。成年的学习者在英语的学习上,表现出比小孩更多的理性,他们会时而不时地思考他们为何而学,已经学到了什么,还要怎样学得更快等等问题。但是他们的思维尽管相对清晰却欠缺成熟。这个缺陷有赖于大学英语老师用自己的渊博学识和丰富经验去填补,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表明每一种课堂板块是针对学生的哪些需求的,而他们会有这些需求是因为他们的学习目的要明确而又切合实际,比如要过四级就要进行各种题型的强化训练,到外贸部门工作就要有意识地关注财经英语等等。时常给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退维谷的学生指出突破口,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以及在提倡全民终身教育的今天如何坚持学习等等,这些都需要大学英语老师不断阅读科研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然后贯穿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成年的学习者,大学生会清楚地明白自己是否应该并且如何实施这些技巧和方法,他们需要更多的是点拨,然后发挥自主能动性,运用他们天生的创造能力去举一反三。
终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他们所教的对象会有作为语言学习者和小孩一样的共性,会独立于语境之外发挥创造性,但是就如同每一位小孩的母亲都会有目的地纠正小孩不该犯的错误一样,我们也应该正确对待大学生的这种能力所产生的副作用,并且利用大学生不同于小孩的理性,让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也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出路所在。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辅助的课堂教学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正在日臻成熟完善,信息化时代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使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而且也促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进行大学英语数字化课程建设、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的支持作用是大学英语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给教师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使教学管理人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管理要适应教学模式的各环节,跟上新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了解和掌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的“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教学模式,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在线与面授互动提供技术保障服务,以打破“承袭”“教化”式教学方式,以期实现教育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全人”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与“学”和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改革。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到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以及MOOC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和反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无一不需要教学管理机制的配套和完善,为此“三多”教学模式下的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与学的方方面面,获取一手资料,通过对学生在多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动用多感官参与学习的体验进行调查、访谈等定性分析研究,同时基于网络资源平台后台管理的数据,科学设计和改变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提出可行性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若干途径。
大学英语“三多”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助学角色的发挥
大学英语“三多”教学模式,是基于教材、PPT、网络资源、平台互动等教学资源和手段的集成型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环境、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管理的跟进和革新成为必然。
1.创设有效的网络学习监督指导机制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型和重心重构,是“三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实现条件下的主要内容。配套的教学管理要为师生角色的转变提供服务,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或灌输者转向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向主动的、建构的、协作的、交流的学习者。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下,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监督指导机制,创设学生网络学习指导监督模块,可以让每位教师实时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北京教育BEIJINGEDUCATION722016.01高教督导与教科研大学教学否完成预习、课堂需掌握知识情况,以及对作业完成情况、完成作业时间、正确率等情况的实时监督;科学合理地设置实时和非实时任课教师网络在线答疑模块,评阅关注查询每一位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组织和实践中,利用辅助管理平台留言和资源上传功能单元学习任务及相关主题学习资源情况、学生完成情况、师生通过学生成绩查询功能实时监控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情况,高层管理还可以借助这一监督指导平台查看教师是否关注到学生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及时地组织互动式讨论,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做到师生、生生、人机互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
2.创新测评机制,完善评估体系
创新测评机制,完善评估体系。构建交互式量规化评估体系。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重终结性评估,轻形成性评价”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联动,创建阶段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交互式量规化评估体系。创建了根据课程单元教学目标、主题学习任务、模块技能训练、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学生进步率等设计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体系。形成性评价体系注重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互动、语言应用能力课后实践展示等教学过程的监管。网络自主学习跟踪评价系统含入学分级测试、单元测试、每个期中阶段性测试,课中互动和课后实践展示,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价的量规实用工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定、学习档案、学习自查表等形式评价课堂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3.课堂延伸常态化仿真实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交际的本质是互动。在以输入为中心的第一课堂教学之外,强化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就是创设实际生活的高保真实训环境。课外仿真语言实训主要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和英语口语“第二课堂”。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和口语“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堂的延伸,依据学校教学大纲,结合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学时等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形成融多媒体课堂教学、多环境课外口语训练、网络自主学习为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师要做好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等设计,教学管理人员则要围绕主题,做好如下助学服务:首先,要做好学生各种英语活动,包括各种语言赛事的组织工作。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调动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和优秀参赛选手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其次,确保活动场所以及所有多媒体设施的通畅运行和娴熟操作,帮助学生在活动或者赛事前做好一切准备:确认活动场地座次、指导登录平台、操作系统、检查语音设备、耳机耳麦以及做好应急处置等项服务。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还要根据需要负责从平台后台关注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帮助跟踪学生自主学习学时、学习进度、自主学习量规等方面的情况,为有效学习提供诊断和评估的数据。课外仿真语言实训的另外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赴目标语国家进行有科目针对性的培训。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为出国培训的学生做好一切咨询和后勤保障工作。教学管理人员还可以围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英语角,外教面对面,英语演讲,协助组织开展有特色的“中西文化节”、外语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教学管理人员既是联络员,又是学生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倾听者和顾问,从而有助于以上一切活动的顺利开展,驱动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大学英语“三多”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助教功能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教学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做好脚手架。“三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活动,且互动呈现具有复杂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特点,要求教师参与互动时要考虑到包括心理、社会、技术、物理空间、语言、文化等因素。总之,把“全人”教育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实施新技术、新理念、新角色的“三新教育”。[2]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
教学管理在助教方面的职能体现在教学管理人员的沟通桥梁作用。一方面协助校、部二级督导组,聘请和协助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对教学文件、听课、学生座谈会及问卷等内容的检查,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对教学效果予以评估;另一方面协助教师角色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或灌输者转向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教学管理人员在为教师提供服务的同时,观察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归纳总结经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检验其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网络学习;基于网络平台后台创设专门的教师网络学习指导监督模块,统计数据、反馈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为教学领导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大学英语教学近况,及时与教师沟通,修正教学重点提供依据。
2.建立健全科研促进教学的激励机制
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相得益彰。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是教学管理的又一重大职责。在资源爆炸的时代,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方向建立数据库,定期并及时更新和扩充,尽可能地将获取到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为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做好服务工作。配合教研室,开展各种特色教研活动,使教师投身科研,积累能力,提高学术修养。收集学科研究的新动向,收集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时间地点,以及参加各类会议的条件,为教师掌握教学研究前沿知识当好信息员。凝心聚力也是教学管理人员职责所在。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为了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不断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人员可以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提供服务,做好“中转站”和“加油站”的工作。此外,协助负责人开拓多种渠道培养,使师资队伍良性发展,发挥好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创设多维学术交流渠道和教师业务培训机制
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是教师的贴心人,传递正能量,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为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深造、参加国内著名高校组织的各类高水平学术研讨班和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加强与国外同类高水平高校的校际沟通与协作做好服务工作,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协助部门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第四十八条)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即外语教学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协助实施教师业务国外培训机制,选派教师赴美国、英国等国留学、访学、短期培训和交流,帮助国外学习回来的教师营造为其他外语教师传递国外先进的外语教学新理念和方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协助部门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特聘或兼职教授,引领青年教师成才,为外语教学改革注入活力和新鲜血液。正是基于广泛学术交流和合作,做到了以科研促教学、以教改助教学,构筑、夯实教学功底的同时,创新和驱动了师生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内在动力。北京印刷学院应用“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下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创建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学校外语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评估手段、激励手段、课内外教学氛围,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力、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变,向着良性上升通道发展。[3]学校教学管理创新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驱动着高校发展。可以说,高校的发展史实质上也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史。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或称信息时代),当今世界经济信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培养大批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适应国际交流需要的各类人才,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传统的校园、教师、教材、教室的单一的“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延伸到课外“第二课堂”、延伸到校内外、国内外,由网络自主、远程同步共享教学模式取代,弥补了传统教育环境的不足,打破了由于自然环境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差异等不平衡造成的教育资源上的不平等,打破教师和学生师徒角色不同对资源获取的约束力,把最好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而实现无界共享,为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空限制的教育目的提供了环境。为此,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被赋予了双重角色,既要协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评估者、指导者、管理者、信息提供者、学习参与者、课后学习监督者等角色,又要帮助学生遵循“学”的自身规律,正确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由获取和利用资源,帮助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学能力,有困难时,为其提供启发性的帮助,使学生自己能够解决困难,构建助学、助教和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管理模式,为“全人”教育铺路架桥。
作者:闫 朝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辅助的课堂教学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正在日臻成熟完善,信息化时代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使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而且也促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进行大学英语数字化课程建设、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的支持作用是大学英语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给教师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使教学管理人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管理要适应教学模式的各环节,跟上新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了解和掌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的 “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教学模式,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在线与面授互动提供技术保障服务, 以打破“承袭”“教化”式教学方式,以期实现教育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全人”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与“学”和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改革。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到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以及MOOC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和反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无一不需要教学管理机制的配套和完善,为此 “三多”教学模式下的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与学的方方面面,获取一手资料,通过对学生在多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动用多感官参与学习的体验进行调查、访谈等定性分析研究,同时基于网络资源平台后台管理的数据,科学设计和改变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提出可行性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若干途径。
大学英语“三多”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助学角色的发挥
大学英语“三多”教学模式,是基于教材、PPT、网络资源、平台互动等教学资源和手段的集成型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环境、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管理的跟进和革新成为必然。
1.创设有效的网络学习监督指导机制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型和重心重构,是“三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实现条件下的主要内容。配套的教学管理要为师生角色的转变提供服务,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或灌输者转向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向主动的、建构的、协作的、交流的学习者。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下,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监督指导机制,创设学生网络学习指导监督模块,可以让每位教师实时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否完成预习、课堂需掌握知识情况,以及对作业完成情况、完成作业时间、正确率等情况的实时监督;科学合理地设置实时和非实时任课教师网络在线答疑模块,评阅关注查询每一位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组织和实践中,利用辅助管理平台留言和资源上传功能单元学习任务及相关主题学习资源情况、学生完成情况、 师生通过学生成绩查询功能实时监控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情况,高层管理还可以借助这一监督指导平台查看教师是否关注到学生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及时地组织互动式讨论,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做到师生、生生、人机互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
2.创新测评机制,完善评估体系
创新测评机制,完善评估体系。构建交互式量规化评估体系。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重终结性评估,轻形成性评价”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联动,创建阶段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交互式量规化评估体系。创建了根据课程单元教学目标、主题学习任务、模块技能训练、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学生进步率等设计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体系。形成性评价体系注重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互动、语言应用能力课后实践展示等教学过程的监管。网络自主学习跟踪评价系统含入学分级测试、单元测试、每个期中阶段性测试,课中互动和课后实践展示,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价的量规实用工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定、学习档案、学习自查表等形式评价课堂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3.课堂延伸常态化仿真实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交际的本质是互动。在以输入为中心的第一课堂教学之外,强化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就是创设实际生活的高保真实训环境。课外仿真语言实训主要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和英语口语“第二课堂”。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和口语“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堂的延伸,依据学校教学大纲,结合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学时等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形成融多媒体课堂教学、多环境课外口语训练、网络自主学习为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师要做好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等设计,教学管理人员则要围绕主题,做好如下助学服务:首先,要做好学生各种英语活动,包括各种语言赛事的组织工作。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调动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和优秀参赛选手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其次,确保活动场所以及所有多媒体设施的通畅运行和娴熟操作,帮助学生在活动或者赛事前做好一切准备:确认活动场地座次、指导登录平台、操作系统、检查语音设备、耳机耳麦以及做好应急处置等项服务。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还要根据需要负责从平台后台关注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帮助跟踪学生自主学习学时、学习进度、自主学习量规等方面的情况,为有效学习提供诊断和评估的数据。课外仿真语言实训的另外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赴目标语国家进行有科目针对性的培训。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为出国培训的学生做好一切咨询和后勤保障工作。教学管理人员还可以围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英语角,外教面对面,英语演讲,协助组织开展有特色的“中西文化节”、外语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教学管理人员既是联络员,又是学生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倾听者和顾问,从而有助于以上一切活动的顺利开展,驱动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大学英语“三多”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助教功能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教学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做好脚手架。“三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活动,且互动呈现具有复杂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特点,要求教师参与互动时要考虑到包括心理、社会、技术、物理空间、语言、文化等因素。总之,把“全人”教育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实施新技术、新理念、新角色的“三新教育”。[2]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
教学管理在助教方面的职能体现在教学管理人员的沟通桥梁作用。一方面协助校、部二级督导组,聘请和协助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对教学文件、听课、学生座谈会及问卷等内容的检查,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对教学效果予以评估;另一方面协助教师角色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或灌输者转向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教学管理人员在为教师提供服务的同时,观察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归纳总结经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检验其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网络学习;基于网络平台后台创设专门的教师网络学习指导监督模块,统计数据、反馈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为教学领导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大学英语教学近况,及时与教师沟通,修正教学重点提供依据。
2.建立健全科研促进教学的激励机制
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相得益彰。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是教学管理的又一重大职责。在资源爆炸的时代,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方向建立数据库,定期并及时更新和扩充,尽可能地将获取到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为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做好服务工作。配合教研室,开展各种特色教研活动,使教师投身科研,积累能力,提高学术修养。收集学科研究的新动向,收集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时间地点,以及参加各类会议的条件,为教师掌握教学研究前沿知识当好信息员。凝心聚力也是教学管理人员职责所在。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为了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不断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人员可以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提供服务,做好“中转站”和“加油站”的工作。此外,协助负责人开拓多种渠道培养,使师资队伍良性发展,发挥好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创设多维学术交流渠道和教师业务培训机制
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是教师的贴心人,传递正能量,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为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深造、参加国内著名高校组织的各类高水平学术研讨班和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加强与国外同类高水平高校的校际沟通与协作做好服务工作,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协助部门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第四十八条)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即外语教学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协助实施教师业务国外培训机制,选派教师赴美国、英国等国留学、访学、短期培训和交流,帮助国外学习回来的教师营造为其他外语教师传递国外先进的外语教学新理念和方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协助部门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特聘或兼职教授,引领青年教师成才,为外语教学改革注入活力和新鲜血液。
正是基于广泛学术交流和合作,做到了以科研促教学、以教改助教学,构筑、夯实教学功底的同时,创新和驱动了师生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内在动力。北京印刷学院应用“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下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创建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学校外语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评估手段、激励手段、课内外教学氛围,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力、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变,向着良性上升通道发展。[3]
学校教学管理创新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驱动着高校发展。可以说,高校的发展史实质上也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史。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或称信息时代),当今世界经济信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培养大批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适应国际交流需要的各类人才,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传统的校园、教师、教材、教室的单一的“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延伸到课外“第二课堂”、延伸到校内外、国内外,由网络自主、远程同步共享教学模式取代,弥补了传统教育环境的不足,打破了由于自然环境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差异等不平衡造成的教育资源上的不平等,打破教师和学生师徒角色不同对资源获取的约束力,把最好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而实现无界共享,为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空限制的教育目的提供了环境。为此,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被赋予了双重角色,既要协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评估者、指导者、管理者、信息提供者、学习参与者、课后学习监督者等角色,又要帮助学生遵循 “学”的自身规律,正确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由获取和利用资源,帮助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学能力,有困难时,为其提供启发性的帮助,使学生自己能够解决困难,构建助学、助教和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管理模式,为“全人”教育铺路架桥。
参考文献:
[1]司显柱.多元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构―建构主义视域[J].外语学刊,2011(1).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引言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了教育生态学的教育理念,主要从适应性、主体性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宏观角度,为了更好的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应当从生态学角度进行有效的课程体系设置,从微观角度,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设计与研究,进行教学模式的生态化构建,以此稳定教学结构,促进教学发展进入兼容、良性的发展轨道。本文以徐州工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为例,针对该学院生源多元化特点和课程运行现状,,提出构建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进行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课程生态化探索。
二、英语课程生态化综述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科学。“生态学”的概念被引进教育研究始于美国学者Lawrence Gremin。以高职英语课程为例,学生学习英语不仅包括课堂教学,应还包括英语课外活动和英语校园文化等。英语课程设置应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整体,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前、课堂、课后应是一个协调、灵活、兼容的过程,这也正是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本质要求。这些要素共同构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发展,同时也兼顾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要求。
三、基于微课的生态化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模式设计研究
1.现状分析
尽管我院近年来一直在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教学模式僵化,教材与学生需求脱节, 教师过于重视语言点讲授而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忽视学生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没有有效利用现有多媒体及互联网资源、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综上所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并没有得到激发,传统外语教学互动模式的缺乏使英语教学失去了活力和可延续性。学生生活离不开电脑和网络,他们也越加追求线上灵活的学习方式。外语作为重要的基础公共课程,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增强自我学习创新能力,扩大英语知识面,使学生能适应毕业后社会交流的需要。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资源,搭建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深化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学校构建翻转课堂英语教学新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探索高职英语生态化课程,给本院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基于微课的生态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我院在过去两年间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组织教师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为基础录制了配套微课资源库,在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受学生和老师的认可。 根据微课短小精悍、 信息量大且可移动学习的特点,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使用。学院新建网络语言实验室,引进英语教学网络教学系统,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为基于微课的生态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奠定基础。
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语言实训室平台中心为依托,把英语教学的课前、上课、作业、自学、评估、考试等相关环节逐步转移到为网络平台上,以微课资源库为基础、生态化教学为理念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实施模式设计如下:
课前预习:在现有教材和微课资源库的基础上,教师按照课程进度,把相关教学资源用微课形式上传共享,由于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反复观看,理解、领悟,并根据微课配套任务完成课前预习工作,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课堂不再只是老师和板书,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有组织、有计划的启发学生叙述自己的课前工作,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发互评。课堂上学生可以无限延伸课堂空间,将自己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经互评后选出优秀总结制作成课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去,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课堂用心听讲、积极参与互动。学生不再只与老师有交流,学生之间、学生与资源、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资源都有了良性互动,从英语课程的角度看,达到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等要素的和谐统一,从教学功能的角度看,达到教学的语言功能、知识功能、文化交际功能和人本功能的和谐统一,从教学的目标看,以自我体验的教学为基准,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课后自主学习:学生课后在语言室主动完成课后复习,作业互评以及下节课预习的相关工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微课为基础的多元生态化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科评价:构建过程性考核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废除期末书面的考核方式,将学生成绩分为出勤及课堂表现、网络化作业、学习计划完成情况、阶段性网络测验、课外英语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完成情况6个部分,全方位、细分化的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总结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生态学理念引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是具有显著意义的。它不仅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综合英语学习英语的能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丰富的微课资源库,促进高职英语课程加快实现生态化,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兼容、动态、良性和平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张丽霞.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顾世民.虚拟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辅助教学模式研究[M].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集成框架探索外语电化教学,2011.
[3]张立新,李世改.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及其设计[M].中国电化教育,2008.
二、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英语》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充分体现高职特色,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为指导思想,把合作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创新性、应用性。合作小组学习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共同达成英语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流程如下:合理分组提出目标要点讲授设置问题小组讨论小组发言小组评价。
三、重视学生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
在这个过程中,用激发学生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完成学习,掌握知识,实现学生从实践到认知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企业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需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以能力为中心,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位一体,通过分阶段教学,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互动”理念,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学校与企业互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际能力的发展趋于合理,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采用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学院外语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条件,采用“教、学、干一体化”教学方式,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现场观摩和练习,实现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任务导向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优化语言学习的环境,在合作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以及同伴的激励,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出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学习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优化语言学习的环境,推动英语学习的进程。
四、教学评估和考核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需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组员互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应将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同时,评价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激励,使其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成绩的评定依据为:学习态度10%、合作小组综合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实践技能考核与实习单独评定成绩。
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方法
(一)强调听说更要突出读写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而当前的交际式语言教学模式一味强调沟通表达能力,强调听说优先。以听说为第一性有悖于外语教学目的,更不利于读写能力的发展。对于母语说话人来说,听说是第一性的,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读写是第一性的,也就是说,外语学习者与母语说话人关于语言的心理现实是不一样的。所以,从外语教学的观点出发,外语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不是发展听说能力,而是发展读写能力。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听说交际能力,更应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性,提高遣词造句或组句成篇的能力。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出以写作为主线,把语言技能贯穿整个大学英语学习过程始终的教学理念。高职英语第一年在写作课基础上增加听力和阅读,在大学二年级以写作为基础,增加阅读和口语,在大学三年级,加强写作,增加翻译课。总之,大学英语教学要在吸收交际法优点的基础上,强化自主性学习的指导。低年级强调问题式、互动式教学,高年级提倡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同时,继承传统教学法的优势,适当运用结构法教学,加强英汉互译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强调听说更要突出读写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准确表达能力和教学质量都有明显成效。
(二)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主动发现问题、对语言要批判性吸收和自主调整以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改革实践中,新的自主性互动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在进行语言教学互动时,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该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如果教师水平不高,不管他课堂上搞多少“花架子”,教学效果也不会好。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总体设计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反馈,灵活使用教学策略。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期待要高于西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相对于西方文化来说大得多。因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更要加强教师主导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强调工具性更要强化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