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2-23 22:44: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

篇1

(一)通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中国古代,《论衡》的“博览古今为通人” 《中庸》 的“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西方古代,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教育”,即吕克昂式逍遥学派;伴随工业革命,由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

现代教育中,由马修?阿诺德多方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台湾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在通识教育中,也试图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无论是国外与通识教育相关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能力拓展训练等教育方式;还是中国贯彻多年的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等都包容和体现了中国通识教育即有中国特色,又全面改革开放面向世界。

(二)二者之间的关系

笔者将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相关的教育理念融汇成今天的通识教育,即全面的素质教育,让其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的实训课堂,使学生们在英语的听说表达能力和做题实战能力提高的同时,不忘各种知识的积累,使原枯燥无味的大学英语实训课堂变成学生向往参与的,能够真正积累知识的学习课型。

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注重大学英语实训课教学与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其切入点是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的有机结合、职场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以此来构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转型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形势下,增设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在语言素质提升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符合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学术英语学习,也不同于高职院校技能性人才培养。要针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选择知识涵盖面广泛,难易适中的教材,让学生在实训课上学到有价值、有针对性的知识,最后可以帮助在学生的记忆中形成知识链条,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积累,提高对英语实训课堂的兴趣。

总之,基于对于同类高校的定位和社会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大学英语的实训课堂实践通识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二、如何把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实训课堂

(一) 大学英语实训课堂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传统的大学英语课依然是延续了初高中的英语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就拿每两周才一次的单元听力实训课来说,老师依旧是把先关的语法点等理论知识列举在白板上,而学生每依旧无趣的听着老师换了形式的“语法”课。听说课如此,习题可也一样。但是大多数老师也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于大学英语实训课的现状只能去“继承”。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笔者将从几种英语实训课的类型入手,就通识教育与其的融合做具体的分析:

首先,在听说课上。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深入的了解下次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把接下来的课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之后,能够把所听到的知识和老师课前准备各方面素材(包括: 文化、习俗、科学、艺术等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口语表达中,这样融会贯通学生自然很快的对各方面的知识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育人交流的自信。

篇2

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新常态作为经济学术语,是指我国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上的新常态,给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新常态简介

主席在2014年5月对河南考察的行程中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他讲到:“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作为“习式热词”之一,已成为中国最时髦的词汇。齐建国[1](2015)指出“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亦处于不断深化改革的新的发展阶段。就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王守仁对“新常态”下中国英语教育总结了五大特点:一、更加多样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二、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强调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教学方法的加强与手段的更新,诸如“慕课”(MOOC)作为教学资源的融入。四、课堂教学的传承、改革与创新,诸如“翻转课堂”。五、教师发展。教师在有教学能力的同时,亦要要有科研能力。

3. 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常态的大环境在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亦给予了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极大的机遇。王守仁[2](2016)指出了近年来英语教育发展“过热”的问题;并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大学英语的通用英语到“通用英语+”的转变等。汤冬冬[3](2015)总结了新常态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诸如: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者更高的要求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宋玮[4](2015),马青霞、刘丽[5](2016),刘苗、何娟[6](2016)均不同程度地提到“新常态”使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师的转型与发展,做到特色化教学。董永义[7](2016)提出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应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2015年暑期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颁布,《指南》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简单来说,《指南》对于课程的目的,不仅提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同时提到了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工作就业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并且强调了大学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于地方及周边地区经济为宗旨,在人才供给与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的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篇文章正是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个性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经济的新常态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王守仁[8]2013提出在“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下,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一、对过去十年(2003-2013)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肯定,二、大学英语兼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充分认识,三、科学、完善的大学英语综合评教体系,四、英语与母语、其他学科的关系的处理,五、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30条意见》就提高大学本科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实践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做到:

第一,充分认识需求变化,构建新常态下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在一次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提到:“我们的普通外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学到大学二年级,花那么长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出来,既不能看,又不能听,也不能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虽尖锐,却是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大学英语作为各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多以四、六级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标准,其毕业生必然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各行业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需要的是各行业的综合性人才,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许国璋先生[9](2015)指出:新时代的外语教学需有“根本性变化”――“从过去培养翻译干部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各行各业掌握外语的人才”。也就是说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单纯的通用英语教学向“通用英语+”的方向转变,“通用英语+”即“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2] 这一教学型式的转变是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同时体现了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指南》就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明确指出“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Z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考虑地方及周边的经济发展,依据自己的教学定位、办学宗旨,进而确定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建特色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各高校生源的基础阶段的英语运用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则更为薄弱;再加上其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宗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目标为在夯实基础阶段的英语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渗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够胜任未来职业需求的英语语言能力即可,而非高精尖的英语专业人才。

因此,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为重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诸如翻转课堂、任务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对比教学、模拟仿真、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在语言的实践中实现听、说、写能力的提升。

第二,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的第二课堂便成了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第二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免费的大学英语的网络交互平台。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设备以及无线WIFI的快速发展,微信、QQ等网络交流手段便丰富了我们的网络交互平台。因此,微信群、QQ群便成了当下较为鲜活的网络交互平台。“交互”除了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之外,还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交互手段,使用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法,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实践中逐渐提升其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校内外实训基地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社会发展所需,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性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英语语言的能力基础,校外实训基地为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人才培养标准,由此,院校便有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的依据;教学便有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方向;学生便有了英语学习的目标与动力。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增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又要顺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四,大学英语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关键。

“国际化人才主要不是由外语专业培养,他们的英语是通过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和大学的公共英语课程学习掌握的。”[2] 由此可知,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师。

新常态下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以社会需求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学习资源多样化的新挑战下,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起到良好的组织、指导、帮助和督促的作用;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自己,使自己在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的同时,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而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5. 结语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大学英语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在实践中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进而最终服务地方及周边地区的经济。

参考文献:

[1] 齐建国.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 西部论坛, 2015

[2] 王守仁. 谈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J]. 外国语, 2016

[3] 汤冬冬. 新常态下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及应对对策[J]. 亚太教育, 2015

[4] 宋玮. 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探讨[J]. 海外英语, 2015

[5] 马霞青, 刘丽. “新常态”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

[6] 刘苗, 何娟. 浅谈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J].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2016

篇3

一、车间式实境课堂教学方法释义

“车间式实境课堂”,就是让学生如同置身“生产现场”、“工作现场”,把“教室”变成“车间”。“车间式实境课堂”的形式有三个:

(一)知识体系传授课堂: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对接;用于进行“必须的”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传授。地点在文化课教室。

(二)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用于展示原理、模型以及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流程,学生模拟演练。这一过程中,教师安排几组学生进行角色演练,对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最终,打造出一个完美的“样板”。地点为教室、实训室等。

(三)工学结合实际操作课堂: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进行操作训练,实现“工学结合”。地点不一,可利用诸多教学资源,拓展课堂空间,如实训室、校园、校外实训基地等。

二、车间式实境课堂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一)“知识体系”传授课堂要力求知识传授过程的形象化、具体化、实用化。

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以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为坐标,为中心,不能为了理论而理论,要以案例为依托,让教师的“知”“识”主导化,讲他对实践操作过程的认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内容。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非越高深莫测越好,教师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时,要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让枯燥的理论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和实用化,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比如在讲到机场口语环节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幻灯片把机场的各个构成部分及订票、登机流程等全程播放。

(二)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要尽量在还原的工作现场,教授学生“怎么做”以及“为何要这么做”的过程中,让他们清楚和明白相关的原理和规则。

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同样是以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为目的,是为以后的应用服务的。教师在进行原理展示与模拟时,不管是在教室借助幻灯片还是在实训室总之都要再现和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工作场景中,边演示边讲解。

比如以酒店英语口语为例,在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上,也就是在学生将要进行实践操作的仿真环境里,教师亲自演示,并且边演示,讲解过程也就是对前一个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再巩固再理解和再升华,是抽象理论的形象化、具体化和实用化。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了所以然。比如在酒店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总结了从进酒店、点餐、结账、顾客与服务员发生矛盾等场景及重点词汇及句型运用。

(三)工学结合实践操作课堂是知识和原理指导下的动手操作。

工学结合实践操作课堂,并非意味着对理论知识的完全摒弃和拒绝,如果是,则前两个课堂的忙活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样的理解肯定是片面的。

工学结合实践操作课堂,有了前两个课堂的铺垫,学生真正的动手操作,独自完成工作流程。教师在一旁指导。及时的发现他们的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纠正,并辅以相应的理论解释。比如在讲到导游英语口语环节时,学生在导游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导入如何讲解一处名胜,虽无定法,但却有真章。

三、车间式实境课堂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核心点

(一)实施“实训室”教学,改革课堂模式

车间式实境课堂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心要以技能训练为主导,以实战训练为途径,以实际操作技能为目标,将教室变成实训的演练场。

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实境,激活语感。创设实境就是通过道具、实物、声、像等创设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设置实境时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在实境中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引导,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倦怠时,适时加入新鲜的、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采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消除倦怠感,保持表达的热情。比如我们在讲到饭店英语口语时,可以将教室分为几部分,如前台、餐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如客人、服务员、大堂经理等角色。同时我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涉外酒店实训室进行真正实训。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到在现实生活场景中酒店英语口语应用的实用性。

(二)将教材变成实践训练指导手册。

实战训练就要有指导,有流程,有列点。教师从教学过程中,河北外国语学院在外语学习尤其对于大学英语口语中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改革,任课教师要以一本教材为蓝本,多种教材为参考,从工学结合实际操作课堂中发现问题、发现不足与缺陷后,立即对教材、授课内容进行前沿工作经验的补充,使课堂教学永远在动态发展中引用上行业最前沿的知识、技能、方法及科研成果,使学生的所学与行业岗位的需要实现最大限度的无缝对接。”试想一下,如果同学们在经过专业、专门的训练之后,在实训指导中体现出“专”的特点,那么,实训之后的成果必定很明显。

(三)转变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教师变成师傅,学生转变成徒弟。

在车间式实境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学生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也不能以老师授课内容的多少和长短判断掌握知识的多少。在车间式实境课堂中授课的“师傅”,更像是民间手工作坊里面的师傅,这样的师傅教授的是一种技能,是能够让“徒弟”掌握一门可以维持生计的手艺。不但要对“徒弟”的现在负责,更要为“徒弟”的将来负责。

所以,教师“在做中教”,就要求教师将职业技能、职业知识通过“做”,示范出来,再传授给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进入“车间”,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则要“在做中学”。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去亲身经历、实践各种“生产流程、工作流程”,去提出、发现、解决问题,形成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对于车间式实境课堂的应用及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认识,车间式实境课堂的不同的环节让学生在无意识之下学到了语言的真谛,而且知道了如何去应用并且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为今后运用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立,易燕,马青.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33-03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广受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的北美、欧洲得到较快发展。PBL教学法于20世纪90年代运用到西方国家的英语教学,之后进入中国英语教育界。从目前的应用理念来看,在实践领域倡导PBL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1],PBL也在大学英语实训课程上有一定的运用。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使全球范围的教育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可谓层出不穷,甚至令人目不暇接。教育界的现代化、信息化在不断拓展和深化,PBL也应“与时俱进”融合时代元素。如何把这种不断升级中的PBL运用到实训教学中去,以及怎样改善PBL模式能更能有效地达到英语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些都是运用PBL教学的一线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

1 PBL模式的时代特征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一模式最初运用于医学专业的教学中,是为了将医学生从繁重的医学课业中解脱出来。1969 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了PBL教学模式,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之后这种教学模式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受到美国教育界的认同与肯定,并将其称为“最为恰当的学校管理者养成模式”[2]。其理论基础是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3]。

从20世纪90年代起,PBL教学法开始在西方国家的英语教学中得到实际运用,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PBL也得到了推广和运用。PBL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把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己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目的[4]。这一教学理念正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相契合,因此,将PBL教学法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现实各种情境下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教材和教学设备、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师生课堂内外运用PBL开展实训教学的方式方法、具体操作、媒介工具等都与传统英语教学迥然不同。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21世纪,PBL发展成为以问题为核心、以情境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手段、辩证逻辑批判实用为目的、以师生和生生交互为检验的教学模式。其特征是教学过程具有“时代性、问题性、情境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与评价全面性、方式多元性”。

2 大学英语实训课程教改中的PBL交互模式

从PBL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到外语教学领域开始,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就开展了多项理论和实证研究,而PBL立足于解决问题的“实用性”一直得到开展实训教程教师的青睐。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学英语课程第二学年开设学术英语、跨文化交际等“拓展课程”已成共识。浙江树人大学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英语实训教程――英语文化与交际”积极参与教改,任课教师建立课程组,并在自己和组员的教学课堂内外有层次地展开PBL实训应用,结合现代信息手段来尝试实现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

2.1 PBL交互模式的特征

融入了教学现代化技术、各种信息化教学法的PBL交互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以情境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手段、辩证逻辑批判实用为目的、以师生和生生交互为检验。PBL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尤其是教学内容将通过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融入最新、最实用、最真实的知识和情境;在教学过程上,主张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息来源;在课程衔接上,强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并且立足现实、结合实际;在教与学方面,要求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真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前的设计者、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课后的反馈者和反思者。具有时代特征、为语言实践服务的大学英语实训教学模式决定了PBL的诸多特点: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自主学习加小组合作为方式,教学资源取自教材、生活、网络等,学习者主动建构、情境化、信息化,教师的指导性、学习的探究性、评价的多元性和过程性和诊断性反思等。

2.2 运用PBL交互模式的英语实训教学改革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具有“时代性、问题性、情境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与评价全面性、方式多元性”等教学特征。而这些特征也体现在了教改项目的主要内容里。

(1)教材改革:教材种类形式多样,不再受课本的局限,以实训教材内的文本、网络讯息、音视频等都可为载w,教材纯粹使实训课程的媒介和传导,目的是引出现实类同问题。

(2)备课改革:不再是单纯教师一手操办备课、决定上课的内容、步骤、讨论的话题、解决的问题,师生需共同围绕文本、网络资源、音视频等各类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包括理解、词汇、语言点等),围绕主题分别提出各自关心的话题和问题情境。

(3)教学方式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组为团队、师生交互运用PBL基本的“由果溯因法”和“由因推果法”解决教材中提及和备课时设计的问题,然后“抛锚式”、“由此及彼”、“发散式”、“批判式”、“开放式”地进入情境问题讨论和解决,同时问题的解决也可延伸到课外。

(4)评价体系改革:由于师生共同选取教学内容和备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双向式、开放式的。课堂上学习小组各自展示相关现实问题解决法案、并表达自己真实体验感受,然后师生、生生交互评价,总结英语学习效果和实际运用体会,同时诊断性反思阅读理解思维的完整逻辑性、问题编排资料收集的科学性、语言知识实际使用的准确性、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有效性。

3 PBL多元交互模式的实践

PBL交互模式的实现需要完成多个融合和交互。首先把PBL最重要特征“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方式情境化、诊断反思多元化”融入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元素,使得问题设计融入时代气息、真实生活。以及相应变更“师―生―机”交互因素,师生多元交互,教学情境加入时代特征、形成理论和实际的交互;评价体系综合师生和生生的交互诊断,使PBL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运用和实践。

3.1 实践步骤

PBL多元交互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为“课前师生分别设计问题、课上师生交互解决问题、课下学习小组自主解决现实问题、课上小组展示解决方案并师生交互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单元主题为中心,以课本篇章为载体、网络等各类信息知识为补充和媒介,师生围绕主题设计问题(包括阅读理解、词汇、语言点等),实现根据文本的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

第二步在课堂上师生运用“由果溯因法”和“由因推果”法交互解决问题,实现文本、音频、视频等学习载体的无死角理解和口语听力能力的锻炼。

第三步n下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小组围绕单元主题内容展开开放性、批判性、发散性思维,发现类似现实问题,利用书籍、网络等教育技术和设备自主解决类现实情境问题,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归纳查找总结能力的提高,以及通过设置复杂而相对真实的问题及情境实现学生解决实际或真实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在课堂上学习小组展示相关问题解决法案并师生、生生交互评价,实现书面、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的强化。

3.2 实践要求

教师严格按照诸如“组织小组、设计问题、呈现问题、自我学习指导、尝试利用新知识循环往复解决问题、学习过程的总结、反思与评价等环节”的教学流程来实施。教师对课前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尽量设计出真实、复杂、符合时代的“情境性”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网络全方位、合作性、自主性的探究、搜寻。

在对老师课前设计的问题进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的探究、搜寻时,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地自我建构、拓展;在合作性、自主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学生得学会倾听小组他人的想法,并积极参与小组相关讨论,因为小组课前的所有准备必须在课堂上呈现;课堂上要求所有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主动性地参与、用英语作为课堂语言呈现其小组的准备成果,此时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将得到极大的锻炼,同时也极具真实性地模拟了现实语言运用;同时,教师必须做好即时笔记,随后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一一点评,引导学生对其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要求学生对其课前和课堂中所有活动进行反思,得出一个综合评分。所有的课前、课中、课下的师生资料都认真记录、汇总、归纳,并在学期末对全体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的测试和教学效果反馈问卷调查。

3.3 实践效果

现代化信息化中的PBL多元交互模式在浙江树人大学英语实训课程中的运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大学英语实训课程将持续开设、教改研究也会持续进行。根据教改中期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师生都觉得PBL和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内容信息化融合后交互使用,使教学双向过程更有趣更实用更有效。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主动参与,承担更多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不断探索、发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师生合作和生生之间的协作包括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假设的提出和验证、学习进程的反馈和效果评价,同时学生之间还要自评和互评对小组协作学习做出的贡献和全貌理解,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意识。

4 结语

从本质上看,PBL模式是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实现对问题、方法、结果与评价等事物的管理。它是实践性很强的教与学的模式,师生需共同参与所有的教学环节,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建成果与成果评价等方面。把PBL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进行实训教学,就需突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多元化(即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或方法来解决问题)。实训课程的PBL模式实践必须运用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使主题选择“多元化”、问题设计“多元化”、学习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与传统灌输式学习相比,运用PBL多元交互模式,学生能在获取信息、应用资源、分析资料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增强,逻辑思辨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参与及协同能力;PBL多元交互模式可以在给学生创造更多独立面对问题、思考及解决问题机会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理念、诊断式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秀石.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及应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3(5):63-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