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20:32: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生精准扶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贫困程度深、资源禀赋差、发展约束重等困难是河北省扶贫工作所面临的艰巨问题。精准扶贫要求从实际出发,在解决好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瞄准贫困户,找准“穷根”,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行动,使扶贫工作扶到点上。通过标准化明确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制定、确保任务的贯彻落实,可以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化、扶贫项目目标化、扶贫方法以及资金使用规范化,最终实现扶贫工作对象、任务、项目、资金等各方面规范化管理的目的,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河北省政府对于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
2015年12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精准发力,做到“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分别是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二、河北省贫困地区基本现状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底,全省有10个重点县脱贫出列,1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前还有62个贫困县、7366个贫困村、485.5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和环首都地区,其中有58个县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难度很大。
三、河北省多项措施并举开展脱贫工作
省委省政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分别从不同角度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分别印发了《关于推动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石家庄选派精准584个工作组驻村推进精准扶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厅和省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扶贫行动的实施方案》等多项措施并举,齐心协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扶贫制度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针对性不强,扶贫标准及程序的不完善。扶贫工作年年在做,但贫困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穷根”没有找到,落实没有落实到位,扶贫工作点没有找准确,制度上的欠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二)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问题:第一,资金拨付滞后,扶贫项目开展受影响。第二,扶贫项目不规范,导致扶贫资金浪费。第三,资金管理不严格,存在截留挪用现象。第四,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粗放扶贫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第二,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第三,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现象存在。
(四)扶贫目标未能精准瞄准贫目标未能精确瞄准
各地区由于发展差异、文化差异、劳动力模式差异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造成扶贫对象不同,所需要的扶贫方式也不同。单靠省政府统一的文件要求,或者少量的扶贫资金来改善或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很难见到成效的。根据本地实际贫困情况,瞄准扶贫对象开展有针对性地扶贫项目才有可能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
五、利用标准化管理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标准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主要侧重于管理和系统建设,重点在建章立制、财政支持、机构人员配备、项目安排与落实等方面,更突出扶贫主体、扶贫保障、扶贫内容、扶贫流程、扶贫人员行为规范、扶贫资金监管等领域的标准化。
(一)以标准化提高扶贫目标的精准度
通过标准化重新设定扶贫目标,根据区域和群体定位,以家庭劳动力模式、生产条件、居住条件、发展条件、土地情况、有无病残人口、受教育程度等各种贫困因素考虑充分。通过精准扶贫工作队针对扶贫村精准调查,层层分级,锁定扶贫目标,确保无遗漏的对贫困村民登记分类,根据精确扶贫标准化提高扶贫目标精准度。
(二)以标准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到位。虽然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仍在很多地区出现。尤其是扶贫资金使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就造成了资金监管力度薄弱的问题。通过标准化优化资金使用流程,确保各环节资金使用及时、到位、准确,对于扶贫资金的持续性、及时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三)以标准化+互联网促进扶贫工作公开化、规范化。将扶贫内容、扶贫流程、扶贫项目进展、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等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开公示。并且,标准化+互联网有助于扶贫工作的动态管理、精准识别和精准定位。
(四)以标准化对反扶贫人员行为。目前河北省开展的选派干部下基层扶贫活动对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精准扶贫工作落实都具有重要意义。但选派的下乡干部中很多都不具有扶贫工作经验,对于如何扶贫、怎样扶贫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尤其是在行为规范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将制约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利用标准化制定精准扶贫工作准则,明确扶贫工作行为、工作要求、工作目的以及工作流程,对于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效率具有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勇,邢.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09.
[2]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3]黄承伟,覃志敏.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01.
[4]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
作者简介:张 茜(1982-),女,汉族,职称副教授,学位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质量管理。
“没钱、有病”成为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有效实施医疗健康精准扶贫,成为京蒙双方合作的重点。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当地很多贫困群众由于没钱看病,不得不“小病拖、大病扛、实在不行上药房”。
2015年12月1日,北京市对口帮扶兴和县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启动,北京市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办公室从京蒙帮扶资金中安排424万元,专门用于在兴和县医疗精准扶贫试点工作。
“精准扶贫”工程启动后,北京市卫计委与乌兰察布市卫计委通过摸底排查、健康筛查、因人施策、部门配合、搭建平台的方式精准确定了兴和县域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6917名;20天时间完成了4150名贫困群众的健康体检工作,检出185名重症阳性体征患者。针对贫困群众健康状况,制定了分级诊疗方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开辟“重大疾病转诊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救助。为使重点人群尽快得到救助治疗,兴和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采取“先垫付、后结算”的救助政策。治疗费用由医院先行垫付,然后由农合办、民政、扶贫等多部门按照“基本+补充”(政策范围内+扶贫项目提供的报销比例)、“普惠+特惠”(民政、扶贫等部门政策范围内+扶贫项目基金实现最终兜底)的特殊救助保障模式予以报销结算,实现了医疗救助保障到位。在北京市卫计委的帮助下,将筛查出来的4150名因病致贫人口数据录入到兴和县医疗健康精准扶贫统计分析系统,为居民重点疾病健康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平时去不起医院,这回北京的医生来家门口给我看病,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兴和县冯字号村贫困村民苏贵生常年受冠心病和高血压困扰,一直没钱去医院治疗,北京市对口帮扶兴和县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启动后,他得到了免费救治。
为进一步巩固2015年医疗的扶贫成效,扩展健康扶贫领域,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6年初,北京市从京蒙对口帮扶资金中安排3335.93万元,从“以贫困人口健康为中心积极开展主动医疗健康服务”和“以减少贫困人口治疗经济负担为中心多措并举”两个方面,对乌兰察布市全部13.7万贫困人口,实施医疗健康精准扶贫。
从2016年8月起,京蒙对口帮扶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开始对全市已建档立卡的13.7万贫困人口开展免费健康体检。至2016年底,全市已为10.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体检,体检率达75%,初步筛查出各种疾病患者2万人。一次性救治治愈贫困患者9217人,实际治疗治愈5296人,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贫困患者5429人,实际维持治疗4481人,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慢性病患者21014人,实际长期治疗和康复的患者19396人。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采取“先垫付、后结算”的救助政策,对贫困人口体检查出的重点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和健康干预。
另外,北京市三级医院、北京市8个区医院对口帮扶乌兰察布市全部8个贫困县医院,确定了北京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乌兰察布市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一对一”帮扶,开展远程咨询、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业务指导等医疗支持服务,开展医学影像、功能检查的诊断技术支持。
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优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帮扶项目的重点。优先为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服务内容为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
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外转就诊后报销比例低,额外增加食宿、交通费用等,就医成本高这一实际,乌兰察布市逐步建立家庭病床制度,全市设置家庭病床2731张。
卓资县还制作了《医疗健康精准扶贫手册》,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制定康复计划,从详解住院治疗和门诊补偿政策到慢性病用药、送药服务,详细设计了针对每个贫困人口的脱贫路径。通过精准介入,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用药难,减少了患者的报销环节,降低了医疗费用。
黄旗海镇3岁患儿托亚17个月大时,在医院查出右肾积水,左肾游离,但是在当地并没有手术治疗的条件,家里为此负债3万余元。当他们得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能彻底治愈女儿的病时,家庭已经无法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了。
“遵医云”由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与贵州信邦富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于2016年12月1日上。
病人线上咨询、预诊、凭手机看病,医生用随身携带的患者管理工具――“遵医云”手机APP进行听诊、院外随访、跟踪回访,并可根据患者的健康档案、咨询记录,精准医疗,确保医疗质量和就医效率……“遵医云医院”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优质医疗服务的渠道,还建立了广泛的医患沟通模式,改善了医患关系。
“线上咨询、预诊,一方面可以服务一部分不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增加线上门诊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线上的咨询和预诊发现一些潜在的疑难杂症病人,引导他们到医院进行就诊。通过这样的服务,把病人做了区分,普通的病人在线上服务解决问题,疑难杂症的病人到线下门诊进行更专业的服务。”负责该平台技术运营的贵州信邦富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庆刚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与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导向相符合,不仅可以提高医院到院患者的质量,还能帮助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得到更专业的服务。
铜仁市石阡县一名出生20多天的婴儿方中平(化名),吃东西不排便,家属很着急,但不知道怎么办。
后来,病人家属通过“遵医云”咨询了遵医附院小儿普胸泌外科医生刘远梅主任。
在刘医生的指导下,病人家属在线上和医生预约好时间,带方中平到遵医附院进行了及时的腹部彩超常规检查、胃肠道彩超常规检查、直肠钢管测压检查和手术。最后,方中平得以康复。
“目前在‘遵医云’上服务的医生已达110人,全部是主任医生和副主任医生级别,涵盖18个科室。”洪庆刚告诉记者,从一个月的实际服务情况看,很多患者可以通过“遵医云”平台及时打消疑虑,并快速获得治疗方案。
“遵医云”是以三甲大型医院为依托建立的互联网医院,围绕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围绕贵州全民大健康战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服务水平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
为了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卫生院于9月4日召开了健康扶贫宣传月活动启动会,会议由院长***主持,在会上,院长对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月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要求各包村包片人员要结合乡村医生深入到村、到户,结合开展健康履约服务、下乡义诊和公共卫生体检等活动,全面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活动,详细把“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结算”、“大病集中救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内容,宣传救治报销程序和所需提交资料等应知问题给广大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讲解清楚,让其知晓并了解健康扶贫政策,为他们解决就医提供政策保障。
并组织安排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通过张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健康扶贫政策视频和广播音频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健康扶贫政策知识。
一、部署推进情况
县卫健局多次健康扶贫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健康扶贫工作,按照上级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全面抓好落实。全县贫困人口就诊绿色通道畅通运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全面落实,贫困人口疾病分类救治和大病专项救治稳步推进,实施健康扶贫防病先行专项行动,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明显得到遏制。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继续实施了三重医疗保障政策。三重医疗保障政策连续实施,确保了贫困人口城乡医保个人缴费降低、起付线降低、大病住院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封顶线提高、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实现了“三降三升”。2019年以来,全县共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待遇26288人次,提高待遇补偿2346.37万元;其中基本医疗5223.43万元,大病保险104.78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达90%以上。
(二)继续落实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在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开设贫困人口看病住院绿色通道,贫困人口个人住院无需缴纳押金,出院结算时只缴纳个人自付费用;贫困患者住院出院手续精简,在办理出院时做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最大程度的方便贫困患者。截止目前,全县共实现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17321人次,完成了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自付比不超10%的工作目标。
(三)继续开展了21种大病贫困患者集中专项救治工作。明确定点医院为县医院、成立救治专家组、制定诊疗方案、规范救治流程,进一步细化人员台账,对罹患21种大病患病人员的病种、救治状况进行分类,有序组织救治对象到县医院进行救治,统筹做好政策衔接、资金安排、人力调配,对新增加患者精准录入信息,及时进行救治,救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按时报送救治进展情况,及时更新救治台账,做到了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并组织专人在健康扶贫系统中填录救治信息,确保了专项救治工作落实到位。全县共有贫困大病患者719人,截至目前,集中救治719人,救治率100%。
(四)继续做好了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核查,掌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优先为农村贫困人口每人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定期核实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建档。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慢病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集中履约服务与义诊相结合、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相结合”原则,组建服务团队,逐户走访,逐人签约,切实履约,细化服务内容,形成特色签约服务,对签约服务相关档案实行分村分类和双编号管理,共签约69772人,签约服务率100%。
(五)继续提高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县医院迁建已经开工,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正在扎实推进,完成了19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完成了142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配有乡村医生,卫生室面积达到了60平米以上,四室分开,县政府还拿出财政资金200万元为村卫生室配备了制氧机、病床、TDP电磁波治疗仪、电子血压计等基本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两大类设备,并为贫困村卫生室安装了水、暖、电等配套设施,确保了村卫生室规范运行。
(六)继续开展了对口支援帮扶和实施“春雨”工程和“春雷”行动。继续接受市级三级和二级医院对我县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帮扶,制定详细对口帮扶对接方案,与上级对口帮扶医院精准对接,签订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目标,明确派驻团队,根据全县实际情况采取“组团式”支援方式,到各受援医院进行驻点帮扶。扎实实施“春雨”工程和“春雷”行动,切实提升了全县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继续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我县共有18名订单定向医学生,截至目前11名订单生正在进行为期三年规培,规培结束的7名医学生已有3人到岗上班;我县近三年来共招聘7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乡镇卫生院;集中组织培训了全县各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
(八)继续深化了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建设。一是依据农村贫困人口不同健康状况,实施分类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逐步减少和有效控制农村贫困人口各类疾病的发生,降低实际医疗费用支出。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手册70万份,通过门诊、入户、电话等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针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二是全面实施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白内障免费筛查和手术治疗、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组织全县各乡镇做好宣传发动,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下乡进行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免费为所有农村孕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肿瘤登记、随访管理,免费实施“两癌筛查项目”。四是委派医师参加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截至目前,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总数为2681人,规范管理率为95.86%。五是结核病、艾滋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防治和宣传工作在持续加强。通过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及时巡诊体检,确保人民群众少得病和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源头上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
(九)继续强化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提高贫困人口知晓率。通过利用宣传品传播健康扶贫政策、利用培训班层层解读健康扶贫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和利用健康体检面对面讲解健康扶贫政策,确保了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达到了100%,基本做到了“一家一张明白纸”、“一家一个明白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一家一份实用工具”。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下发了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主管县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卫健局局长兼任,卫健局成立工作专班,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细化任务,为确保健康扶贫各项工作领导有力、开展有序、落实到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康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形势,及时整改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全县各项脱贫攻坚工作统筹推进、同部署、同安排和同检查。
(二)强化医疗三重保障。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医保,做到100%全覆盖;实行政策叠加,建立三重保障机制,医保基金支持,提高政策内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降低贫困人口自付比例,贫困人口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划卡结算,对21种大病贫困患者实行集中救治;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制度,实行重点药品监控制度,控制药占比,提高基药使用率,实行临床路径管理,防止过度检查用药,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和自付比。
(三)强化督导检查落实。建立督导包联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作进行大排查,进村入户大走访,及时发现基本医疗保障存在问题,认真解决问题,确保健康扶贫真正让贫困群众受益,有效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同时制发健康扶贫工作提示,确保各医疗机构按照要求规范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四、典型亮点工作
(一)对重点大病针对性救治,减轻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我县在做好21种大病集中救治的基础上,又针对我县比较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提出了具体的专项救治办法,一方面是县医院在房屋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扩建血液透析室,购置12台高通血液透析机、6台血液透析滤过机,并更新先进的铹尔水处理系统1套,在现有人员基础上为血液透析室增加执业医师1名,执业护士8人,不断提高医疗救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全县所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集中到县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维持治疗,县财政为透析患者每次补助100元。同时,血液透析患者是本县农村户籍的全部纳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门诊慢性病统筹、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综合报销比例达90%以上,通过财政补助和增加报销比例,切实减轻了透析患者的就医费用负担。三年来共治疗患者49498人次,县财政投入资金474万余元。
(二)“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的举行,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在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研究、精心组织,举全市医疗卫生之力,2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针对我县142个贫困村逐村开展义诊活动,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举行一次,共义诊4万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60余万元。通过举行“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县贫困人口签约率100%,特别是双山子中心卫生院结合市人民医院专家义诊活动中,一天就签约35户72人,在全县起到了家庭签约履约服务工作的带动示范作用,不仅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又大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三)“春雨”工程和 “春雷”行动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自2018年省市卫健委组织开展“春雨”工程和“春雷”行动以来,各乡镇卫生院按照帮扶医师不同专业安排在不同科室,指导卫生院临床医生进行病例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开展带教诊疗活动,切实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如:到双山子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人员孙伟同志,带领卫生院临床大夫进行病例讨论,讲解急诊急救的要领,开展门诊服务,每天接待辖区内患者二十余名,增加了卫生院的门诊诊疗量,提升了对门诊患者的医疗救治服务水平;到肖营子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人员肖书娟同志,帮助卫生院开展了宫颈癌筛查、白带常规检查,改善了卫生院妇科在人们心中的新认识,改良了卫生院对疝气手术的做法,使得病人的复发率明显减低,增加了病人对卫生院的信任度,有力的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到木头凳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人员鲍艳红同志建议由她牵头建设中医理疗科,采购必要的设备,利用全县脱贫摘帽迎国检前夕下乡免费健康体检的机会,为贫困人口进行诊疗,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截至目前,该院中医理疗科共治疗4000余人次,收入由0元上升到20万余元,专家们在出诊的同时还为该院医生们讲课、带教查房,使该院年轻医生们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五、存在问题建议
一是由于我县贫困家庭外出务工人口较多,留在家里有好多是疾病、残疾和孤寡老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一家一个明白人”还未全部覆盖,有待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做到“一家一个明白人”。二是村卫生室实施乡村一体化“六统一”管理后,乡村医生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还未建立,乡村医生青黄不接问题突出,人员工资保险待遇保障机制也未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卫生室的整体规范运行。三是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规培后,不到岗上班问题突出,还缺乏刚性约束机制。四是贫困患者住院时,医保目录外用药、耗材、检查等与患者签订的知情同意书还不是很规范,存在漏项;五是在家庭签约履约服务记录中的处理意见不精准,针对性不强;六是青龙镇还没有卫生院,全县还有9个非贫困村没有建设集体产权的村卫生室。
住进了新房子
经过下孙新农村、走进在建的温宕新村,眼前的变化实在让人吃惊,昔日的脏乱村如今都蜕变成漂亮的新农村。老温正坐在门前晒太阳,见到我们过来,热情的拉着我去他的新屋里参观,这是栋一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的单层楼房,大概有60O。老温说:“危房改造国家补助1.3万元,市扶移办还给了3万元的专项资助,房屋的设计、用工用料都是村干部张罗完成的,他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新房子,党的政策好啊,没想到老来还能住进新房子!”老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瑞昌市2016年投入226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整合新农村等2000余万涉农项目资金,用于推动贫困村脱贫退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将贫困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和环境整治等建设欠账,分别交至交通、水利、建设、新村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分类推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累计改水改厕3178户,改路96.5公里,危房改造248户,其中直接“交钥匙”40户,为贫困村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干净、漂亮、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实现脱贫退出。
收到了摇钱树
问起老温现在的生活状况,他高兴的说:“我现在不愁吃也不愁穿,房顶上还种了棵摇钱树哟!”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了笔经济账:每年除了3000元光伏发电收入外,还有960元养老金、3480元分散供养五保金,另外,逢年过还有帮扶干部的走访慰问。“现在我的年收入是这个数”,他晃动着右手食指得意的对我们说。原来长垅村是该市去年七个光伏扶贫试点村之一,省华夏银行联合瑞昌市政协和建设局等定点单位,在地方财政22万元试点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共计筹资投入88.4万元帮助该村率先建成了光伏发电站并且已经并网发电,总建设规模138千瓦,其中村级60千瓦集中式电站年发电6万度,可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收益;26户贫困户屋顶分散式电站,每户每年可创收3000元,老人就是受益者之一。
据悉,除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外,该镇还通过招商引进了一个2000亩的中药材基地落户在长垅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建成了400亩,基地主种白芍、赤芍、白术、药牡丹等20余种名贵中药材,农户通过入股和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目前已有50户加入基地合作社,基地常年用工日工资80元,每年可解决用工1500余个。“今年我村26户贫困户通过光伏发电和中药材基地项目全部实现脱贫,我村也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后村里的年轻人不用背井离乡去外地讨生活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致富。”村长自豪的说。
享受了私人医生
与前几年相比,老温变得开朗和热情,也更加精神矍铄了,他满意的说:“我现在也有了自己的私人医生,每月都来给我检查身体。”原来镇卫生院为每户贫困户全面体检并建立了电子和纸质档案、制作了“精准扶贫健康优惠卡”,贫困户持卡就医可以享受“三免四减半”等优惠。对贫困户健康实行动态管理,分片明确一名“私人医生”,从心理、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给予贫困户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对部分年老体弱或身体有残疾,去医院不方便的精准扶贫户,“私人医生”每月抽时间专程上门去为他们体检,掌握身体健康状况。
为破解贫困家庭“看不起病”难题,该市采取财政垫付缴费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全部参加农医合,同时还为每位精准扶贫对象购买了90元的大病补充医疗商业保险。市乡(镇)均成立了扶贫基金会,去年共计吸纳社会各界捐资686万元,重点解决特困贫困户就医就学难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比一般的城乡居民高10个百分点,而剩下部分只要符合标准,大病补充商业保险还可以报销90%,这样下来贫困户自身基本上不需要花多少钱,最大限度的防止和减少了家庭因病致贫、返贫。”村长解释道。
在贵州最困难的1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3个同步小康发展困难县中,赫章均列其中。目前,赫章县有3.8万户13.1万贫困人口,占户籍总人口15%。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发生率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更是脱贫攻坚“拦路虎”。
为帮助众多群众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境,近年来,赫章县积极开展医疗精准扶贫,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大病补充保险以及特殊困难人群救助扶助政策进行整合,探索出一条医疗保障扶贫的有效途径。
“三张网”保障民生
贺遵贤老人是赫章县德卓乡胜营村孙家院组的“五保户”。前不久他摔了一跤,导致股骨骨折,住进赫章县医院。他没想到,自己住院竟然不用花钱。
病愈出院后,赫章县合医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贺遵贤住院共产生医疗费用39467元,保内费用38734元,保外费用733元,城乡医保报销38534元,报销后自付费用933元,民政医疗求助933元,实现了100%报销。
贺遵贤医疗账单背后,是赫章县医疗保障三张“民生网”。
第一张“网”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其重点是:实行普通人群在一级(乡镇级)报销85%、二级(县级)报销75%、三级(市级)65%、市外公立医疗机构55%补偿比例的基础上,对特困供养人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等群体中80岁以上老人,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起付线以上政策范围内费用100%报销;县外公立医院住院治疗的比照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予以补偿;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因突发自然灾害或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等困难人群,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起付线以上政策范围内费用,比照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5%予以补偿。
大病补充保险是第二张“网”。通过基本医疗保障后,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大于5000元的,可再到人寿保险公司进行大病补充理赔。从2016年10月起,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11类特殊人群大病补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到3000元。
医疗救助扶助是第三张“网”。对特困供养人员、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等人群,其因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大病补充保险理赔后,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由民政局给予全额救助;对城乡低保对象个人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大病保险理赔后,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由民政局按照70%的比例给予救助;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员因病住院的,个人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大病保险理赔后,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超过3000元的,超过部分按照50%的比例给予救助。
“三网”保民生,病患弱势群体广泛受益。赫章县城关镇黄泥村大龙门组“低保户”徐飞,于今年3月10日至4月10日因胰腺炎,先后住进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赫章县人民医院,共产生医疗费用114634.48元,保外费用2987.41元,保内费用111646.67元,城乡居民医保补偿72769.86元,保险公司理赔20573.00元,民政医疗救助15000元。她自己只付了9291.62元,自付比例为8.11%。
“一个圈”体现便民
过去在赫章,由于县、乡、村医疗资源不足,农民患小病都往大城市、大医院跑。在外面治病,费时费钱费力,困难重重。
“以前进城看病,耽误了农活,在医院还要排好长的队。”赫章县财神镇中田坝村村民彭彩群感触颇深。
这种现象在悄然改变。而今,彭彩群足不出村就能看病:“我有病就去村卫生室,看病方便,医生的服务态度也很好。”
这得益于赫章“县乡健康服务圈”。“1小时县、乡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的建设,提高了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特别是对贫困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花小钱、看大病,避免了因病远诊而增加就医开支。
近年来,赫章县共投入资金2.06亿元,建成了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县妇幼保健院等,并融资贷款1.16亿元对2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标准化建设,新建或改扩建457个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夯实了健康服务圈硬件基础。
同时,全县计划到2017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一方面,招聘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医院,对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疗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大开绿灯;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方式,加强乡村医生培养。
赫章县争取到省人民医院、贵医附院等三级以上医院对县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先后选送250名各类医务人员到省、市医院进修,组织长短期培训1800余人次,培养全科医生50人。
“以前一个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现在实行多劳多得,医疗技术服务好的医务人员,一个月能收入四五千元,比外出打工挣得多。培训机会也很多,个人素质提升快。”城关镇河边村村医徐朝芬说。
健康服务圈建设,让赫章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村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赫章模式”三大内涵
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赫章模式”,主要有三大内涵。
3、深化医疗救助,实施“三个一批”,对患有大病、重病慢和病的贫困人口,根据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分类救治率达100%。进一步做好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医疗模式,免收起付线,取消单次住院封顶线。
4、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进村入户开展医疗惠民政策宣传,掌握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基层群众健康素养全部实行规范管理,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贫困人口慢病规范管理率达100%。
上下联动部署实
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比44.1%,其中患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有240万,患长期慢性病的有960万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4月底,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单位和部门完成25个省、2129个县、36万个行政村、1996万贫困人口因病致贫情况摸底工作,包括发病率高、费用高、严重影响生产生活能力的45个重点病种和48个次重点病种,为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群众的疾苦,时时挂在党和政府的心上。2016年6月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随后,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多部门合力攻坚,精准施策:2016年6月21日,《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出台;7月5日,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到省市县三级,对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出全面部署……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已有25个省份制定了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有18个省份召开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如一声惊雷响彻大地,健康扶贫工程迅速覆盖全国贫困地区,一系列举措如及时雨,滋润了贫困群众的心田。
提高t疗保障水平、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进行分类救治、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成为健康扶贫行动瞄准的焦点,成为这台为贫困群众所唱大戏的主角。紧锣密鼓、井然有序的动作,让一场轰轰烈烈的暖心行动拉开大幕。
为保障贫困群众能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政府长远规划,增添“双轮驱动”助力。服务体系建设上,《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取消了贫困地区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的配套资金。2016年,包含贫困地区在内的400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200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196个县级疾控机构建设项目获得支持。
人才综合培养方面,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继续加大,招收名额较2015年增长8%;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启动并实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贫困地区招收助理全科医生5000人。
要部署,更要落实。《健康扶贫工作考核办法》的出台,夯实了各地的责任要求:从2016年起,卫计委每年对中西部22个省份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目前,已对河北、山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省区开展了专项督导。
综合施策精准扶
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问计于民、惠及于民,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暖到了贫困群众的心里,成为贫困地区的福音。2016年全国累计实施医疗救助8720.4万人次,其中,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3099.8万人次,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620.6万人,支出救助资金298.7亿元。
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增筹资加大对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性支付政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覆盖贫困人口。
新农合、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政策;提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以上,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据统计,2016年贫困人口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67.6%,比2015年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
贫困人口补充商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山东、江西、河南焦作、湖北红安、四川叙永等地建立贫困人口补充商业保险制度,由政府为贫困人口“买单”,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将贫困人口大病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
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2017年2月24日,卫计委印发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在3月底前完成本省份推进“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的工作方案,4月底前启动实施。
贫困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在贵州、四川、山西、陕西、安徽、河南、江西和宁夏8省(区)启动大病集中救治行动,选择儿童白血病、儿童心脏病等9种大病贫困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募集社会资金1.8亿元,拟为10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救治。
分类分批救治工作强力推进。能够一次性治愈的,集中力量进行治疗;需要维持治疗的,进行长期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健康管理的,由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实施。2016年,全国分类救治贫困患者近100万人。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能力短板得到弥补。实施贫困地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使每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达到“三个一”目标,即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
包括44家委属管医院在内的全国889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所有贫困县的1149家县级医院,实现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健康扶贫第一线。截至目前,已有92%的贫困县与三级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近万名城市三级医院医生在贫困县县级医院进行蹲点帮扶,开展门诊625万人次,开展手术11万台次。
遏制源头重预防
加强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固然重要,但治病要治根,“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在预防方面,健康扶贫工程同样作出了扎实有效的探索。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先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2016年签约服务已经覆盖贫困地区76%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等项目,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受益儿童分别达到423万人和438万人;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采用健康扶贫政策上宣传栏、进农户等形式开展宣传,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和贫困人口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力争使其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中、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以“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为基本要求,以“六个精准”(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为努力方向,以“五个一批”(产业培养扶持一批、能力提升就业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一批)为重点内容,整合资金资源,扎实推进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加快贫困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工作内容
(一)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脱贫攻坚目标,制定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销号工作方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整合资源力量,补齐达标短板,确保如期完成剩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二)加强脱贫监测预警。对脱贫监测户和户边缘户适时开展监测,逐户制定巩固脱贫成果方案,定期分析情况,落实各项措施,加大帮扶(助)力度,确保稳定脱贫。定期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进行监测预警,每月摸排并建立监测台账,切实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常态化开展发生贫困人口和贫困边缘户摸底工作,将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对象,将贫困边缘户纳入帮助对象。
(三)扎实推进专项扶贫。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科学规划道路建设项目,根据退出村实际情况,分类别、分区域对脱贫人口、退出村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扶持。
(四)抓好住房安全保障。通过集中培训、集中组织的方式,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住房安全保障突出问题,对存在安全鉴定不准确、危房改造不彻底、住房功能不完善、偏房质量不安全、改造意愿不稳定等问题逐户制定措施,今年6月底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五)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全覆盖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用水保障情况,重点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量、水质是否达标,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对存在季节性缺水、水质不达标和已解决安全饮水问题的贫困人口又出现饮水困难的逐户制定措施,今年6月底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工作。
(六)抓好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加强排查贫困户各类政策落实情况,整合资源力量,及时对标整改。教育扶贫政策方面。继续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落实省外就读学生资助、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贫困中高学生“雨露计划”等各类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学生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健康扶贫政策方面。继续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和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确保县域内住院自付费用占比不超过10%。持续开展慢病认定,提高慢病政策知晓度,确保县域内慢病门诊个人自付费用占比不超过10%。完善贫困群众健康档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七)抓好数据质量核实核准。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录入要求,开展部分村数据质量剖析,抓好培训,采取大排查的组织方式和录入方式,全面摸清建档立卡和项目库建设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核实核准整改到位。加强数据统计监测,确系统数据、帮扶手册、明白卡与扶贫对象实际情况“四个一致”,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根据中、省安排部署,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重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参与扶贫项目情况,村级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精准帮扶、资料归档等内容做好普查准备,做到脱贫攻坚过程清楚、结果真实,确保脱贫攻坚全面普查过关过硬。
(八)抓好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按照镇村申报需求、部门踏勘规划、会议集中审定程序,统筹安排扶贫道路建设项目。对扶贫道路项目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坚持每月调度,落实主管部门一线指挥督战、实施单位一线主战推进机制,全面加快项目进度,严把项目质量。优化资金拨付和报账流程,健项目评审、竣工验收、财务决算机制,确保年度支出进度达到95%以上。
(九)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抓好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和“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回头看发现问题彻底整改,抓好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巡视巡察督查、审计监察、绩效评价等各级反馈各类问题整改,梳理台账,落实措施,明确时限,逐条验收销号。
(十)严格驻村和结对帮扶管理。加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管理,对能力不能胜任、履职不合格及时调整召回,同时加强干部结对帮扶的动态管理,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确保所有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精准扶贫日常事务。
3月18日早上,李光辉起床时突然晕倒在地,呕吐不止。
家人马上联系村卫生室,经过医生张洪初步诊断后,患者被火速送到区医院,保住了一条命。
2015年,为推进扶贫攻坚,长坪村驻村工作队通过调查发现,全村26户建卡贫困户中,24户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占了扶贫人数的75%。
因此,如何让村民方便就医,如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如何解决看病难问题,如何预防控制疾病,成为长坪村精准医疗扶贫的工作重点。
新建卫生室
2015年5月的一天半夜,长坪村六组村民李大华的尿结石病又犯了,他痛得在地上打滚。
家人叫来一辆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将李大华送到离村十多公里的大观镇卫生院。
“颠簸了一路,肚子反而不痛了。”李大华尴尬地说。
可是,在返回路上,李大华的肚子又痛了起来,不得不再往镇卫生院去看病……
“那时,要是村里有卫生室,也不用这么瞎折腾了。”李大华说。
一直以来,因为长坪村没有卫生室,村民看病需要去十多公里外的镇卫生院。
因此,村民迫切期盼建一个村卫生室。
2015年7月,长坪村“第一书记”陈俊走马上任后,将建设村卫生室列为扶贫的首要任务。陈俊与对口帮扶的区中医院协商后,区中医院决定出资10万元建设村卫生室。
2015年12月,一座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建成,除了病床、药柜、氧气柜等村卫生室必备“十大件”外,还设立了理疗室、针灸室、中药柜等,并配备了一名乡村医生。
“有了村卫生室,村民得了感冒等常见病,基本上不用出村就能治疗,方便多了。”李大华说。
建健康档案
“你有高血压,平时要记到把药吃起。”
“你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
“你腰椎间盘突出,一定要睡硬板床。”
2016年3月17日,长坪村卫生室,张洪对前来就诊的村民一一嘱咐。
长坪村哪位村民有什么病、吃药有什么禁忌,张洪都了如指掌。
“这得益于村卫生室为村民建立的健康档案,这些档案相当于一个数据库,随时可查阅。”张洪指着桌上一摞摞档案袋说。
随手翻开一本健康档案,里面有村民的年龄、病史、体检报告、看病记录、身体各项指标等详细纪录。
这些档案于2015年7月开始建立,如今,全村298户980人都有健康档案,实现了“一户一档”。
2015年7月17日,区中医院院长唐述权一行24人来到长坪村开展扶贫义诊活动,为村民做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在内的体检项目,以及测量血压、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在检查的同时,中医院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有了健康档案这一数据库,不但能够快速诊断病因,还能为村民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张洪说。
现在,张洪每周都要上门为患病的村民送医送药,测血糖、血压,记录村民的最新健康状况。
破解看病贵
“血压偏高,需要再测非同日的两次血压,可诊断高血压及降压治疗。”
2015年7月17日,贫困户张忠文在接受义诊时,医生建议他到区中医院内科住院治疗。
可当时正值农忙时节,张忠文没去住院治疗。
2015年12月9日,区中医院医生在上门随访时,得知张忠文没去医院治疗后,很是吃惊。
“请你务必住院治疗,否则有第三次中风的可能。”医生告诫张忠文。
其实,张忠文迟迟不去住院治疗另有隐情:“医生说住院要治疗半个月,我怕缴不起住院费。”
这时,院方提出的兜底治疗方案让张忠文彻底安了心。
首先,新农合医保补助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
其次,张忠文属于贫困户,有社会救助资金,可以解决部分费用。
再次,区中医院是长坪村的帮扶单位,对本村患者的治疗费、住宿费实行减免政策。
同张忠文一样,长坪村另有9位贫困村民也分别查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先后被送往区中医院接受“兜底治疗”。
长坪村村民收入来源靠种地,本来就不富裕,一旦有个病痛,往往是一个字――拖。
而拖的结果是久病成疾,丧失了劳动力不说,还“病倒一个人,垮掉一个家”。
在扶贫攻坚中,长坪村整合民政大病救助、新农合、社会帮扶等多项救助政策,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防病于未然
长坪村村民华碧容今年62岁,是一位患腰椎间盘突出20多年的老病号。
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华大妈的治疗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由此落下病根。
前段时间,她的老毛病又犯了,还引发了腿疼。
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华碧容和老伴靠种地为生,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2016年3月3日,华碧容腰椎痛得下不了床,听说村里开了个中医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看看,结果只花了10元钱做理疗,身体就感觉好多了。
2015年,在建村卫生室的同时,区中医院结合自身资源,在长坪村配套建设中医馆,由经过培训后的村医坐诊。
中医馆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带到村民身边,帮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患者治病脱贫。
自从长坪村有了这个中医馆,像华碧容这样的患者就可以在村里做理疗、针灸等中医治疗项目。
医生还根据村民的身体状况,建立健康档案,详细向他们讲解平时应该如何保养,以防病情加重。
同时,区中医院还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康复手册等,让村民尽量避免患病。
报
一、基本情况
田集镇位于阜南县北部,人口6.6万人,辖12个村(居)委会,206个自然庄,237个村民组,可用耕地6.3万余亩,镇域面积65.9平方公里;北迎阜阳,南接阜南,202省道纵贯南北,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境内有古润河、黄巢墓、七十二眼古井、东岳庙、长寿村等历史文化遗址和田集萝卜、长寿矿泉水、养生温泉等特色资源,资源丰富。荣获安徽省森林城镇,第三届、第四届阜阳市文明乡镇,阜阳市生态乡镇,阜阳市“十佳美丽集镇”。
2014年建档立卡全镇共识别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1847户5290人,贫困发生率8.5%。近年来,我们坚持脱贫攻坚定向发力、真抓实干,2014至2019年完成2个贫困村出列,1780户5671人脱贫的任务,现有未脱贫户78户169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6%。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上率下,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来抓,切实把政治优势、党建活力变为脱贫攻坚的第一动力,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配强扶贫队伍,做实基础工作。
近年来,为了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我镇采取调整配强一批、培训提高一批、下派注入一批、考录补充一批、培养储备一批的措施,选优配强村级扶贫力量。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扶贫干部业务能力,以查漏评,纠错评、错退,提高识别精准度、政策知晓度、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做到责任落实、精准识别、核实收入、档案规范、压力传导到位。管好、用好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四支队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确保工作高效运转。
二是抓实问题整改,提升工作实效。
认真贯彻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突出问题整改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标准,坚决落实扶贫领域问题整改。通过举一反三查摆问题,各级联动分解任务,多措并举推动整改,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水平。
三是健全扶贫机制,严格督查考核。
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加强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指挥力度,建立定期汇报、调度及部门协作机制。日常工作中采取镇纪委、镇扶贫办联合督导的形式,严格督查考核,建立问题通报、复核和结果运用制度,狠抓扶贫工作落实。
三、把握精准要义,做到扶真贫、真脱贫
自2014年6月以来,在精准识别上,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相关要求,采取广泛宣传,农户申请,村组群众评议,大数据比对信息,村委会驻村工作队核查后初定公示,镇级拟定公示,县级确定公告的方式精准识别贫困户。在精准退出上,严格执行现行标准,把住“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底线,在取得贫困户认可后,通过“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后,给予标注脱贫。为防止出现漏评、错退情况,我镇建立健全了“防止返贫加强监测预警”制度,针对现有的脱贫监测户12户21人、边缘易致贫户79户282人,均根据家庭现状和发展需求落实各项救助帮扶政策。
四、“村出列、户脱贫”措施落实情况
(一)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我镇坚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八小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9000余万元,疏浚大中小沟39条,改造旧塘16口,完成土方470.6万方,新打机井306眼,建板桥69座,涵桥256座,硬化生产路23km,修建节制闸6座,滚水坝2座,植树2900株。不但使灌、蓄、排能力均达到或超过五年一遇的标准,同时提升了农业生产设施,农村自来水全部安装到户,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
道路交通方面:除去道路畅通工程和一事一议道路修建外,我镇投资3900余万元新修道路925条86.8KM,总投资额3900余万元(其中主路35条6.3KM,投资504万元。新修支路712条71.2KM,投资3204万元。新修户路178条9.3KM,投资204万元),道路交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设施方面:为更好满足群众用电需求,我镇供电部门超标准超需求增设变压器和铺设电网线路,2019年全镇户均电力容量达到2.84千伏安,超达标值13.6%,有效解决高峰期断电问题。
(二)实施基础公共服务扶贫,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一是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镇现有公办中小学校11所全面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提升,完善了功能建设和服务标准,扩招专任教师达到285人,在校学生回流至3810人。
二是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改建卫生院1所,配备执业医生6人、助理执业医师11人、全科医师3人、执业护师10人、药师剂师10人,业务用房2760平方,科室配备齐全。全镇12个村卫生室四室(药房、收费室、诊断室、治疗室)齐全,每村至少有一名资质乡村医生,基本药品种类和基础医疗设备配备齐全。
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建成投入使用农民文化广场21个,农家书屋12个,综合文化站1个,年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
四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新建公益性公墓一个,占地50亩,总投资274万。新建镇级残疾人之家1个,村级残疾人工作站12个,便于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常态化基本服务。新建一座敬老院,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总投资160万元,现有房屋51间,设定床位110床,可入住人员110人。
(三)实施产业扶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镇坚持扩大产业扶持力度,对贫困户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方面给予扶持,2016年以来,共实施到户特色种养殖产业项目3910个,发放产业补贴资金688万余元。推进2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投资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25万元,建成扶贫车间两个、村级种养殖项目两个、入股分红合作经营项目三个,年均增加村级集体经济15万元。
实施光伏扶贫产业项目。在符合土地整理利用规划的条件下,合理选用地块,按照供电部门技术要求统一建设。全镇已实施光伏项目四个批次,建设光伏电站15个,装机总容量5.44兆瓦,惠及贫困户1184户,年均收益3000元以上,惠及贫困村2个,年增加集体经济收益超过5万元。
(四)实施就业扶贫,促进贫困对象增收
田集镇以减贫增收为核心任务,积极鼓励引导一般群众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中,支持培育出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养殖、果蔬种植等多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村民”模式,鼓励发展生产和吸纳就业,带动贫困户340余人。
同时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开发保洁员、护林员、光伏协管员、扶贫车间等公益岗位,帮助97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发放就业补贴57.8万元,全镇今年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193人。开展“电商培训”(培训人次140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次157人次,发放补贴8.68万元),使得“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成为脱贫的主要途径。
(五)实施金融扶贫,发挥小额信贷造血功能
我镇坚持金融扶贫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的基本政策,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村逐户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致贫原因、脱贫途径、贷款意愿等信息,用活用好小额信贷政策,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供造血支持。2016年以来,共发放“户贷户用”扶贫小额信贷62户448.1万元,动员带贫主体10户带动贫困户154户,发放贷款770万元,发放“带资入股”扶贫贷款共17笔,带动贫困户203户,发放贷款1015万元,发放“一自三合”龙头企业带贫扶贫贷款315笔,发放贷款1261万元。为全镇603户产业脱贫贫困户提供了资金扶持。
(六)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化解因学致贫难题
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力做好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贫困高中生补助和雨露计划等工作。2014年以来资助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2894人次,资助金额239.9万元。
(七)实施民政保障,确保不落一人
综合运用农村低保、五保、残疾人保障和临时救助等政策组合,形成制度合力,充分发挥政策兜底保障作用。截止目前,全镇实施低保保障817户1376人,实施五保保障309人,办理残疾证件1337人,其中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404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5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五保兜底政策人数达到1228人,比例超过73%。
(八)实施健康脱贫,降低因病返贫风险
全镇的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开设贫困患者就诊绿色通道,简化就医手续,最大程度方便农村贫困群众就医。贫困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
2016年以来先后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家庭医生签约11511人次,跟踪随访达4万人次,免费体检达7330人,办理慢性病就诊证1275人,合规报销全镇贫困人口诊疗费用3479万余元。
(九)实施住房安全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切实保障住房安全,我镇多次组织实施房屋安全鉴定、危房改造工作,鉴定为C级的维修加固,鉴定为D级的拆除重建,2014年以来,共实施危房改造601户,其中修缮306户,重建295户,拨付危改资金678.4万元,彻底解决了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