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26 21:03: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齐家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齐家文化论文

篇1

2.南方的良渚文化,距今4300年到5000年,在今江苏的吴县,武进,浙江的佘反山,瑶山等地,主要的玉器有,琮.壁.符.镯.佩.环,还有蝉.鸟等动物.

3.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大部分是祭祀天地和随葬用品,另外还有小部分是辟邪.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等物品

早期玉器,夏商周三代.

公元前2070年.

1.夏商周三代玉器种类有,王室专用的玉圭,玉璋,玉琮,玉柄等.装饰用的玉珠,玉镯,玉管,玉兽面纹牌等,兵器用的玉戈,玉刀,玉戎,玉剑等

2.夏商周三代玉器的艺术特征,在继承原始社会玉器主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在玉器制作中,采用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的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使玉器更富有观赏性和装饰性.时代风格表现为崇尚自然,追求真实.富有流畅婉转的韵律感.在商周玉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此时玉器的南北之分已经消失,玉器制作艺术,长时间磨和统一,夏商周三代玉器文化的重要特色就是,逐步形成了统一格调的礼玉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文化

公元前770一221年

中国的玉器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了标准,这就是玉为君子的德玉文化.孔子曰,玉有五德,仁.义.勇.智.洁.这五德.

这一时期玉器有1.主流纹饰,龙首纹,谷纹,内钩卷云纹,蓠纹,2.主流线条,兽面和谷组合纹,谷纹加斜格线的蒲纹,星纹,鱼鳞状的龙纹.3.主流型器,组合佩,双龙佩,带钩,玉剑饰,活连环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多玉质上乘,并且创新了不少新器型,线条运用娴熟,纹饰审美含量增加,刀工遒劲,风格清新潇洒,最著名的玉

汉代的玉器文化.

汉代是国大一统的盛世,玉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古代玉器发展前期的最

1.汉代出现了玉衣.玉握.玉枕.玉剑,佩玉中有了玉鹰.玉熊.玉仙人.玉辟邪.玉鸠首仗.有了九窍玉塞,这时的玉壁不再是圆形的也有其他形状.

篇2

一?前言

大漆又谓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是漆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这一历史记载,印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大漆最早的国家。七千多年来,大漆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和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各个发展时期的美学意识和文明指标,记载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漆也因此具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传统漆艺衍生和发展为现代漆画,现代漆画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和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其它画种之长处,在材料运用上把蛋壳、螺钿、金属等融入大漆之中,在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既有对传统漆艺的继承和坚守,也有对大漆语言的解构和异化,因此也带来了创作理念、表现形式、材料运用等诸多方面的争议,同时这种争议也有力推动了现代漆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在此背景下,从历史源头及其发展过程探讨大漆的艺术表征、文化内涵、民族精神,无论对传统漆艺的认识和传承,还是对现代漆画的创作理念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大漆创造了漆画艺术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韩非子·十过》记载,尧“斩山木而财子,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而作为食器,禹“墨染其外,而朱画书其内”而作为祭器。这之后,大漆的运用更为广泛,如殷商时代,漆液中不仅已开始搀合各色颜料,并且出现在漆器上粘贴金箔和镶嵌松石的工艺,许多漆器器表髹有红漆或黑漆的装饰纹样,纹饰装饰技法有写实与变形夸张两种,且有单色或多色描绘,如在器物上绘出包括雷纹、蕉叶纹、夔纹、龙纹、虎纹、饕餮纹、弦纹、圆点纹等复杂纹样,有的还在器物部分花纹上镶嵌有刻着涡纹的蚌泡和不同形状的松石,因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漆器制作工艺较成熟,不仅成为汉唐“金银平脱”技艺之滥觞,也被视为我国漆画历史之源头。这之后,我国漆器工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明代《髹饰录》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497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漆是我国漆艺材料的主要媒材,凡千百种的漆之工、漆之艺也是由大漆这一主要材料衍生而出的,漆艺的技术本体和工艺规律、质地品格和形态面貌、功利价值和人文意义都是由大漆的物质性所决定的。虽然现代漆画的入漆材料十分丰富,但并不等于替换或者放弃大漆。大漆创造和支撑了漆画艺术,它是联系漆材与各种材料的基础,也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可视化图式语言的媒介物。

三?大漆记载了中华文明

大漆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和生动的语言记载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目前我国考古挖掘的各个历史的漆器作品,无不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无不闪烁着中华文明的悠久与辉煌,引领人们走进厚重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的木碗,江苏吴江梅堰发现的棕色彩绘陶器,依然闪耀着鲜艳的漆泽,诠释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意蕴;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的木椁板,安阳殷墟发现的浮刻木器,反映了商周时期较高的漆工艺水平;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代表了战国时期漆器制作文化;汉魏时期的漆器,既有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大型漆器物,也有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等小型器物,技艺更为复杂,手法更为多样;隋唐时期的漆器既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也有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和用金银薄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宋代漆器造型线条圆润流畅、光泽朴素大方,元代雕漆的淳朴浑成、精致玲珑等,这些漆器虽历经千年而形貌犹新,清晰记载着中华文明的创造与发展轨迹,同时也展现着大漆的特性和艺术魅力。耐高温抗盐碱、防腐蚀防渗透,深邃厚重、温润质朴,是大漆的物质特性。正是这一特性彰显了大漆深沉、含蓄、浑厚、优雅的独特材料美感,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漆器作品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四?大漆体现了民族精神

大漆是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特殊材料,也是具有无限张力和魅力的民族语言。大漆固有的神秘、深厚、含蓄、温润的独特材料美感,本身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它以这种神秘、深厚、含蓄、温润的品格,创造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漆器、漆画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华文化认知和精神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价值规范、审美理想,也培育了我国人民特有的审美视角、思想情感。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黑地彩绘漆棺,大漆所描绘的画面飞扬流动、云气纹的线条自由奔放,展示出气势磅礴和旋转不息的动感,真实再现了汉代人民重气势的审美习惯和深沉雄厚的美学追求,给人一种生命和力量的震撼;唐代漆器一反以动物纹为主的装饰题材,大量采用了花草纹、人物山水纹等,构图自由华丽,呈现出一派盛唐之风;宋代漆器区别于唐代的丰满富丽,代之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以器身线条优美、色泽素雅为特色,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反映出一种理性、含蓄和内向的美。传统漆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漆器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表征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广泛应用。从目前出土的我国古代漆器来看,漆器从战国时期就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家具如几、案、床、枕、席;容器如盒、奁、匣、樽、壶、觞;乐器如瑟、琴、笙、笛;兵器如甲、盾、弓、弩;如座屏、木鹿、博具;葬具如棺、笭床、木俑、镇墓兽、虎座立凤等。由此可见,大漆所创造的漆器和漆艺文化已广泛地融入到社会之中,深刻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这也正是人们面对大漆而不禁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归属感的根本原因。

五?大漆展示了时代风貌

包括漆艺在内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始终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艺术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和特有的文化视角,把握时代脉搏、展示时代风貌、推动时代进步。大漆以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独特的审美视角,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如新石器时期的漆器,再现了原始居民的生活情景和对美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以黑、红为主调,图案纹饰繁褥而有规律,朴素而又华美,充满了神秘诡谲和无拘无束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眷恋和对神秘未知世界的执著追求;秦汉时期的漆器由于受道教文化和佛教思想的影响,漆器作品大都采用阴柔的曲线,婉转流畅且 变化多样,反映了秦汉时期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唐代漆器在艺术境界上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富丽堂皇的漆器工艺金银平脱,华贵雍容的螺钿工艺,古朴醇厚的“素髹”唐琴,气势恢宏的夹纻佛像,无不显现出唐代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和超乎寻常的表现力,生动反映了大唐盛世的景象;宋代漆器在艺术形式法则上注重整体与局部、简洁与繁缛、文字与图案等多方面的统一,它所呈现出的是寂静而典雅的风格特征,表现的是标新与优雅的艺术形式,追求的是一种清淡和严谨的创作思潮,蕴含着中国儒家、释家、道家文化影响和精髓;明清时期的漆器无论制作题材还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更为丰富多样,同时也蕴含和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内涵和时代风貌。由此可见,我国漆艺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漆艺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发展的,并以“器以载道”、“漆以载道”的文化理念反映了历史和时代风貌,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思维方式塑造了民族风格,彰显了民族特色,弘扬了民族精神,发展了民族文化。

六.结束语

历史的车轮步入21世纪,我国漆艺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衍生和发展出一种独立的画种——漆画艺术。如何发展漆画艺术,如何打造漆画艺术品格,如何进行漆画艺术创作,是当前学术界最为关注和孜孜探讨的重要课题。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坚持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所谓继承,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传统漆器艺术表现形式,用大漆这一创造漆画艺术的主要媒材和民族语言,展现时代命题、抒写时代篇章、反映时代内涵;所谓创新,就是要始终立足于丰厚的民族文化,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广阔的胸襟,积极吸收和借鉴包括绘画艺术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把技艺与思想融为一体、材料与表现完美结合,并在实践中锤炼和培育独特的艺术品格,以此推动我国现代漆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 刘称奇.现代漆画技法—走进漆画[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16

篇3

提炼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可以有很多,当企业面对企业管理的各层面时,都可以有价值观的判别问题,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能有一条,关键之处要重点将核心价值观单独提炼出来,同时围绕核心价值观再进行分解,形成在核心价值观支持下的能够对职能层文化、业务层文化及亚文化形成指导的各个价值观体系。

那什么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简单地说,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在企业哲学的统率下,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指导企业上下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是企业用以判断企业运行当中大是大非的根本原则,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是企业文化生长的土壤!

三大衡量标准

核心价值观作用的最集中的体现便是当企业或者企业个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矛盾,处于两难选择时应当如何做的时候。核心价值观来约束与激励全体员工的决策行为,尊重相关者地位或满足相关者利益。而实际上,这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基本要素。

企业家的误解

中国企业在建立核心价值观经常有一些错误的理解,喜欢大而全,所以请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撰写出一本本理念手册,殊不知这些理念可能只是哗众取宠的漂亮文字而已,结果是误导了员工又难于形成价值观体系。

伟大的企业懂得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遵守基本的商业伦理,懂得权衡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利弊,知道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而如何放弃钱。恪守商业伦理,坚持基本的商业信条,从长远出发,甚至为此不惜成本,这才是未来中国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代表。

篇4

2某企业信息化评价整改措施及效果

篇5

一、引言

近年来,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主要投诉项目之中,企业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让企业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在秉承客户至上现代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不少企业家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企业怎么样成功建设企业质量文化?当前企业的重要任务是:不断加深对企业质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建设企业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制度。对企业产品质量起着重要决定作用的是企业质量文化。企业质量活动与质量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总和是企业质量文化。

二、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一旦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经过企业领导者的确认,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进行有效地宣传教育。从以下几点能够体现出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第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产物是企业质量文化。在日趋激烈地市场竞争当中,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至关的重要因素。第二,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的质量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第三,解决企业质量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质量文化。针对目前企业产品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建立起全民质量文化管理。

三、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

(一)企业价值观。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价值观是明确什么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企业崇尚和鼓励员工什么样的行为,企业反对员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企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导向。企业质量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与企业员工行为对应的价值取向能够通过企业价值观全面地反映出来。企业价值观能够让整个企业员工更具有凝聚力,能够有利于端正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促使全体员工朝着一个共同方向不断发挥出各自才能。

(二)企业质量文化。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规范管理和传播,才能形成企业质量文化。换句话说,企业质量文化是旧观念、旧思想和行为方式被新观念、新思想和行为方式不断取代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新思想,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宣传,反复灌输相应的知识。当今世界,先进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目标定为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我国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践情况,采用合适的发展方式,不断加强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才能在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方面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将以物为中心的硬管理和以人为重点的软管理统一结合起来。

(三)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的关系。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的关系能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第一,企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企业质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相关的质量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第二,企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形成与企业质量文化有关的体系文件和质量组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上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第三,企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企业质量文化的质量成果和质量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价值观。

四、建立企业质量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质量价值观念。企业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质量价值观。企业的质量价值观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最高模式和层次,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企业质量文化具有更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为了引导企业员工在整个集体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目标中成功融入个人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意识,企业必须在经历较长时间后形成独具特色的质量价值观念。改变心智和习惯是培育企业价值观最关键的因素。企业员工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企业员工做人和做事的方式取决于是否端正态度,企业员工的行为结果取决于其做人和做事的方式。

(二)构建企业质量标准。目前,社会普遍接受的是产品质量体系或者质量被一个较为公证的第三方机构作出可靠、正确评价的科学质量制度,即质量认证。企业不断取得进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开展认证工作。企业创设名牌的主要途径是认证,企业质量文化、文化得以弘扬的基础也是认证。企业构建企业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严格按照GB/TI9000标准来执行。只有每位企业员工都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进行控制、生成,才能保证顺利开展企业认证工作,才能保证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提升企业员工的质量文化素质。企业员工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企业的质量文化。为了让社会公众对企业优秀文化有更深刻的感受,企业员工应该用自己的行为展现自身优秀的质量文化素质。企业的质量文化能够通过企业根据每位企业员工所在岗位的不同要求,制定明确具体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体现出来。为了建立全新的企业质量文化,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及时转变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

总而言之,树立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规矩,不以成方圆。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质量考核机制。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质量文化。从目前看来,在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企业文化不仅要始终保持经营理念的创新性,而且要在企业管理细节上反映出其经营理念。构建优秀的企业质量文化有利于企业提高业绩、加快自身建设,推动企业不断走向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波,陈标鹏.《关于我国企业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12

篇6

2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成效。随着企业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从本质上来看,企业文化好似一个投影仪,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反映在管理领域。而从文化层次角度分析,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亚文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之一,集中反映了集体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目前,我国学术研究界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其中,比较流行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五因素说:该学说是由迪尔和肯尼迪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五个因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和企业环境。其中,前四个因素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必要因素,不可或缺,而企业环境则是影响企业文化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其未来发展方向。②两种文化总和说:这种学说指出,企业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内容。其中,物质文化不是一种显性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基础设施、技术、产品、设计、材料、商标等内容。而精神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作风、习俗、传统等。该学说明确了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后来相关研究影响较大。③群体意识说:此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意识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员工群体在企业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方式。群体意识主要包括员工所共有的集体思想、情绪情感、意志、性格风貌几部分内容。五因素理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定义,而是对企业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概括性罗列。两种文化总和说中的物质文化,其实是某种具有特征的结果;而精神文化是企业整体心理特征的体现,主要由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和传统等构成,它是企业发展精神和理念的凝结,包含了企业的建立发展特征和方向。而群体意识中的行为方式契合了上述定义中的行为特征。因此“,行为特征”一词更能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3员工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契合度

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企业文化的发展有赖于集体成员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共同信念。价值观贯穿于企业文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并最终内化于企业成员的行为规范,并积极引导其行动。价值观甚至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对其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企业亦是人力资源的集合,员工与企业文化的和谐程度,直接决定企业文化竞争力的高低。企业又称和谐的一致性,即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一致,是员工的个人特征和工作岗位相一致的一种状态。一般地,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员工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个人会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需求选择职业岗位,而组织也会根据员工的个体特征安排培训,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进行激励,从而达到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提升的双赢局面。领导与企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首先,领导与企业文化是一种相互塑造的关系。即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和功能要求。而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领导产生一种导向作用,影响着其行为方式和价值态度。而这种相互塑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双方寻求契合的方式。其次,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能够对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根据领导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企业领导划分为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两种。其中,变革型领导与发展导向型文化具有内在一致性,交易型领导和经济导向型文化相匹配,这两种组合方式有利于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这显示了领导和文化的契合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值得企业管理者研究和深思。组织文化是组织创始人意愿和使命的综合反映。企业创始者通常会根据其发展理念确定企业文化的基本框架和整体结构,进而根据阶段发展特征和员工的实际需求构建企业文化。他们通常不愿受传统行为方式和习惯的约束,更倾向于自由地实施这些想法。企业高管同样对组织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其影响途径主要有企业组织架构、工作过程、工作程序等。久而久之,这些基本内容就会成为企业文化创建的基础和前提。Scheinde:(1987)提出了吸引-选择-磨合ASA过程理论,认为组织行为是集体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集体行为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创立者或高管会通过实际行动制定出符合其需求的组织目标,并积极付诸实践。而他们的行动又会对组织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对组织结构进行改进和塑造。这些组织的结构和过程决定了最终留在组织的成员类型和特征。同一类型的组织成员在行为方式和思维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他们能够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篇7

企业作为各类生产产品的制造者之市场经济体系的一分子,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所制造的产品以及企业自由的物质设施等为主体的器物文化,它是以企业的物质形态为代表的处于表层的企业文化。

1.2行为文化层面。

行为文化主要指企业的领导和各级员工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在企业员工的学习培训和业余生活中的各类活动的文化特征。它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精神气质和社会形象。

1.3制度文化层。

这个属于企业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层面,它主要涵盖企业管理机制、企业的组织运行机构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层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是否先进的核心层面,其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实生存状态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1.4精神文化层。

精神文化层居于企业文化的核心位置,它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主要是指将企业的领导和多数员工凝聚起来的大家所自觉认同的共同目标和基本观念,它主要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认知、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潜伏于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次,它构成了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文化之核心。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是由以上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共同构成的,在这个体系中,精神文化居于基础地位,它从根本上决定和影响着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状态、走向和水准,制度文化是一个纽带,它连接着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从企业文化的现实展开和社会体认来看,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文化的辐射与体现。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是一个相互融合渗透、密切互动的关系,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可以实现四个层次之间积极的协调配合,打造一个内涵丰富、坚实有力又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全面铺开、全面推进并广泛渗透的新时期,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必须要紧密伴随时代的发展节拍,积极借鉴和整合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秀元素和成果。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企业之间竞争的空前加剧,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未来的企业文化的建构中要越来越致力于将员工从过去被动式的存在转升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自由自觉的参与和融入。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全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关系的网络和其内部的交流将日益发达,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文化推动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人的本质性需求的实现,已经越来越成为现实的可操作目标。企业文化在人性的主旨上,不应仅仅把人当作“社会人”和“文化人”,更应把人看作“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来提升企业的成长空间和打造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2积极健康的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基石

按照现代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的体系表现为一个“陀螺”型结构的形态,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构成了四个同心圆,四个同心圆由一个共同的中轴———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串接起来。按照陀螺理论,企业文化不是一个静态的模式,而是一个动态的存在与展开过程。企业文化的水准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价值观这一中轴与四个同心圆的相互耦合程度。按照企业文化的陀螺模型理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居于主导性的决定地位,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作为支撑,行为文化是显性表征,物质文化是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精神文化中最关键的基础和驱动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按照管理理论,处于起步阶段的小企业主要依靠经验式的人的管理,当规模扩大时,则提出了制度化管理的要求。当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做大做强时,企业文化的诉求就成为迫切的需求。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如果缺失了精神文化的引导,如果只是对物质利益的纯粹追求,那企业的危机将时刻伴随。现代企业必须要在经济利益最大化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不能为了企业的一己私利而置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于不顾,这也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起到支配和统率地位,它主导着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引导着企业的精神坐标,它也能够有效的抑制不利于企业及员工现实和长远发展的一些消极因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标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独到的核心价值观。譬如,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说到做到”;海尔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飞利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至上、言出必行、人尽其才、团结协作”;丰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上下一致,制成服务;开发创造,产业报国;追求质朴,超越时代;鱼情友爱,亲如一家”。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向导,引领企业文化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核心价值观伴随资本主义的早期、中期和现代时期的不同阶段,先后经历了利益最大化价值观、管理至上价值观和社会效益价值观等的变换,从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的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到对管理制度的关注、再到对企业经济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西方企业经历了一个核心价值观随着时代而进步的进程。我国的企业在积极融入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借鉴西方企业的优秀价值观,但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一定要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三个倡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注重以下两方面:

3.1企业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一定要确立思想的指导地位,要自觉的用中国化的积极成果指引企业文化;要在企业文化中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员工自觉的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信念;塑造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国一些知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纷纷提出了“产业报国”的理念,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培育了企业员工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员工的“爱国”和“敬业”,最后必须会有力地推动企业的现实和长远发展。

篇8

一、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吸收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性、艺术性的精华。

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与科学相联系,由社会大生产决定的;社会属性是与艺术相联系,由各国国情、文化传统决定。我们中国特色的这个“另类”,应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优秀成果与现代企业生财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也即体现人文化、利润化、效益化和长久化。如此的话,也可能不会再出现所谓假冒伪劣、败坏道义的商业行为。诸如陕西电台(《阳光在线》)报道的西安个体企业给螃蟹注水,坑蒙骗客的商业欺诈事件,虽然个体规模不算大,但社会影响恶劣,与倡导的商业“诚信”原则相悖,所以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应防微杜渐。大到各种类型的企业,这个理是融通的。

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以人为本”

企业要始终坚信:我靠职工求发展,职工靠我求生存的企业生存之道。新世纪的劳动者是有思维、有信仰、有理想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当然“以人为本”绝不是不明辨是非、搞人际关系,“狗来耕地、牛来看门”的歪风邪气要坚决杜绝。当前还有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下岗工人已认识到新形势下岗位目标的责任,作为管理层应把他们的生计问题作为头等大事。除了执行好中央的低保政策,还应尽快建立起一套激活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机制,落实好再深造、再培训工作,以便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社会稳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把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经济运转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入世”和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这些企业中树起具有我们民族精神的旗帜,绝不是行政干预,而只是建立适合于人民、有益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企业文化模式,把道义和生财有机结合起来。就“儒教文化圈”来说,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日坤曾强调:“儒教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依赖于家庭集体主义的社会秩序”。他分析认为,东亚是依靠儒教集体主义文化驱动资本主义体系成功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企业文化的研究,其本质内容是企业精神的塑造。它包括坚定的企业追求,强烈的团体意识,正确的激励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企业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大要素与企业的特点和实际相结合便形成了反映企业文化,千秋特色的企业精神如现已举世闻名的海尔集团.原来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是经过全体海尔人多年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现已成为拥有多家海外公司的大集团。它成功之处在于:有一个锐意进取、远见卓识的团队领导;有一批踏实工作、兢业业的员工;有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雄心壮志。海尔集团一位负责人一次去某山区调研产品销售情况,他听一村民建议:那里盛产土,如能生产出土豆清洗机该有多好呀!他突发奇想决定让科研人员研究,最终这种新型清洗机很快研制成功,打入市场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成功之道是否对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世界市场适应力有重大影响呢?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入WTO和参与国际化经济竞争为我国企业坚持这一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有限,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才能弥补国内市场和资源的不足。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走出去”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现在经济全球化既为各国提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机会,也加剧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从我国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考虑,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大胆地“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企业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既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实施的重大举措,又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未来发展的要求,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需要。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贯穿的红线

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了智力支持,具体从以下方面培养:(1)东方的灵性主义和两方的理性主义文化的结合。东方的灵性主义着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与人在心灵和感情上的沟通,但它处理问题时往往使问题失去正常的准则。西方的理性主义文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注重客观事实,强调按严格的制度、规章办事,但它在处理问题时忽视丁人的感情这一面,显得没人情。两者要相融合,相得益彰。(2)速度观念和效益观念的结合。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一定的速度,但新的经济体制要求的是有效益的速度,与此相对应的价值观应当是速度与效益有机结合的价值观。要统筹兼顾,决不顾此失彼。(3)竞争观念和合作观念的结合。当前社会竞争既残酷又激烈,“能者上岗,劣者下岗”是大势所趋,但事物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建立“竞争机制——协调缓冲机制——共同合作机制”三位一体的模式无疑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生命之本。它包括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结合。唯利是图决不可成为我国企业的经营哲学。(4)效益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结合。以公平支配效率的传统道德伦理规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相悖的,在重视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公平,树立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适应我国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篇9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是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的反思开始的。1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企业管理的领导先驱。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美国向来都是领先的。然而,美国人慢慢发现,在东方的日本,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使日本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和危机中,安然度过,甚至超越美国。经过相关学家的分析与考察,他们发现美国的企业,较倾向于组织结构、战略计划、规章制度等偏硬性方面的管理,而忽略了对人的重视。因而管理比较僵硬化,这阻碍了企业活力的发挥。而导致这种管理差异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日本企业,在精神上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推动,才有效主张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

每一个企业,从创业开始,就自发地产生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想让自己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认真考虑和设计合适自己的企业文化。成熟的企业及其企业家,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把塑造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管理工程来推行,使自己的企业文化更加成熟。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共通的观念、意见决定的方法,以及共通的行为模式之总和。广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等。其核心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品质是企业主要的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不管是理性主导成长调试型、共识凝聚型或是层级节制型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展现出不同的企业风貌。

二企业文化建设

1.创造可变动的企业文化

台湾著名饮料企业黑松公司发言人许庆珍说:“我们卖的是饮食文化,不只是一罐包装后的水,我们希望看透广告,提供给大众欢乐或思考的空间”。这也就是黑松饮料公司可以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在不断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自己本身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在不断的共识与积累中也帮助了企业快速地成长。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原因,绩效好是公司一般具有适应性的文化内容,包含风险承担、信任及先动性等特征。文化的内容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不会有一个万能的文化来适应或是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必须视不同的产业的特性而决定,成功的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下强调行为导向与创新,在稳定的外在环境下则有强度信赖度、整合性和绩效评个透明等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可以造成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但必须是有价值、稀少以及难以模仿的。

2.建立高生产率的文化

建立高生产率的文化是与消除阻滞生产率的文化截然分开的,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但关键是要消除落后的。因为谁都知道消除一种落后观念,要比引进一种新技术困难得多。然而,建立高生产率的文化,也并非易事。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本文化、团队文化,等等,都可以说是高生产率文化,但相比之下,必须强调指出:首先高生产率的文化要求企业家或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建立能够产生高生产率的组织结构,让懂管理的人管理,让管理专家管理,使领导层的决策高效率、管理高效率,管好那些创造90%业绩的人和至多20%的业务。再次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这里的分配有三种含义,一是权力分配。企业必须让员工有管理权和决策权,日本的三菱是这样做的,美国的通用是这样做的,德国的西门子也是这样做的,世界优秀的企业都是这样做的。二是利益分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价值观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员工是合伙人的观念越来越被投资者所接受。三是发展机会的分配。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员工的发展,给员工以学习的机会、升迁的机会、成为股东的机会等。当员工有了决策权、管理权,又能与企业共享利润,或者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时,企业的生产率会怎样呢?是可想而知的。此外,职业道德教育也很重要。因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人爱岗敬业,产生非常规绩效。

3.建设具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篇10

二、企业文化要肩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篇11

在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多数企业把企业文化的着重点放在提高职工素质这一核心环节上,巧妙地抓住了“高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的文化素质高,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创造力”这一命题的关键。目前,中国即将加入WTO。厦门石油已搭上“中国石化”这航空母舰即将上市,实现办公室自动化,财务电算化,进、销、存、价等数据均用计算机联网,加油采用IC卡,开发票也采用电脑开票,不久的将来,将采用电子商务,即网上查询、网上洽谈业务、网上订单,然后下线决算。对员工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应在职工中全面普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认真学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概念、知识,树立“上市先上网”“上岗先上网”的观点。只有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方可保证优质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使客户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其次,由于大量的信息,层出不穷的新知识,不断涌现的新观念、新思维象潮水一样汹涌而来,应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读书读报”的活动。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全体职工中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文明用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全体员工应为自己是厦门石油人而感到自豪,用我们的言,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行为厦门石油增光添采。

二、牢固树立“信誉至上”的观点

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金字招牌,是花钱买都买不到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无价之宝。如美国柯达公司,把信誉至上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内容,从大至上千万元的生意,小至几百元钱的运费,只要作出承诺,则决不反悔。因此,可以享受先提货,30天后再付款的优惠条件,而且许多企业还争先恐后地努力争取成为他的供应商。这充分说明,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应该在员工中牢固地树立“信誉至上”的观点。只要拥有良好的信誉,企业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三、采用论绩嘉奖的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公平”与“不公平”同时存在的运作机制,即“公平”要坚持政治民主化,竞争平等,获得机会均等,“不公平”是在人与人之间承认智力、知识、技术、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体现在收入的相对拉开档次。今年,厦门石油集团首次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今后应继续发扬完善。对油库利用闲置油罐出租,为公司一年创造200万元的效益,增加工作量,则应在圆满完成任务之后,既给予物质奖励,又给予精神奖励,若工作出差错,没有履行对客户优质服务的承诺,则扣除一定比例的奖金,并进行公司内部通报批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此外,工作业绩应成为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

四、增加员工的凝聚力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命运共同体”的能动作用,形成一个凝聚力量的相互关爱的整体,使企业成为职工温暖的家。建议工会按一定的比例抽取福利费,设立“爱心”基金,以便在职工遇到突发事件时,工会能“雪中送炭”,献上一份爱心。

篇12

曾经盛极一时的“西来说”许多人不了解它的起源,也不了解它的覆灭,所以任何有嫌疑支持“西来说”的言论或发现都会显得冒天下之大不韪,汉字起源更是越不过这个槛。所以我认为,重新认识“西来说”,认识我的“全球文明同源”是解开汉字起源的关键。否则,汉字起源揭迷永无可能。

考古学对于中国是门年轻的学科,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并且它是由一个叫安特生的外国人开创的,并且这个人是个业余爱好者,当时他在中国的正式职业是工程师。这个起源似乎宿命一般预示了其他的一些东西,中国的历史是如此紧密地与西方人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个人根据中国仰韶文化的彩陶特色正式提出了“西来说”这一概念。这是发生在80多年前的一件事情。有必要指出的是,“西来说”中的“西”与今天的“西方”概念并无联系,它是指地理上的“西”,具体指中亚和西亚地区。

史前史的研究有自己的规律,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发掘与更新,各种不同的结论随时被推翻改写是很正常的。“西来说”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命运。但不同的是,“西来说”这一可能牵涉到中国人情感的研究恰好碰到了上个世纪复杂的政治运动,反对“西方”在某些时候成为明确的政治任务,在谈“西”色变”的年代里,伴随着本身的局限与弱点“西来说”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就这样不出人意外地销声匿迹了,代之而起的是“中国文明起源独立说”悄然成为“定论”。

诚然,“独立说”并非没有道理,比如中国自己的学者在中国广大的区域内发现越来越的相互之间可以印证关联的文化,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解释这些文化之间的联系时似乎在做着A=B,所以B=A,B=A=C=D的一连串封闭游戏,转晕了头的中国学者竟然认为中国的文明源头应该就在这些A、B、C、D之内了。完全无视中国新石器时期起源晚于西方这个大前提,也不看中国之内存在着大量的不能解释的“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的东西方经过文化交流的证据,“独立说”就这样“定论”了。怎么样定论的,谁定论的,谁都不清楚。大概是一种旧时代最常见的“引公一言,终成定论”吧。

应该说这个“西来说”不了了之既有考古与历史学界内部的原因,也有当时中国学术环境的外部原因。但是它最直接说明了中国学术界科学观念的脆弱,在没有肯定的证据之下中国学术界就仓促地做出了“中国文明独立”说,并且灌输进所有中国人的思想之中。假如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多元论”者,千万不要弄错,他的意思是说在中国地区之内的“多元”,比如有中国西北说、中国黄河说、以及长江说、中国东部与西部说,这与中国部分自生与其他地区文明输入并列的“多元说”根本不一回事。 在中国国内,任何大规模公开试探文明起源的行为都受到了这一“定论”的无形压制,或者说只能在这一前提之下才能探索,否则就被看作歪门邪道。

殷墟大墓中的玉石来自新疆的喀拉昆仑山,这是我看到的近年来最为大胆的一次探索,因为他们的视点差点就出界到“西来说”所指的中亚地区了。今天人们普遍接受了新疆确实与商朝时期的中原是有联系的,因为那些玉石明白无误地告诉了这个事实。我用米尺丈量了一下,从新疆到中国腹地与新疆到埃及的罗马其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并且从地理气候条件看,从新疆到中国腹地的道路更为艰险困难一些。这些条件说明了很多问题。假如我还不能证明商朝与古埃及有直接联系的话,那么我们已经可以推论,殷商人与古埃及的联系通过新疆地区的沟通根本不成为问题。或者说新疆人与古埃及人发生联系是肯定的。并且,考古发现上古时期的新疆人就拥有大量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贝币,这个距离之迢遥已经足可以换取新疆人跑到中东的任何地区了。

考古专家陈星灿先生说:“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解释的变化,除了中原中心的传统中国史观和民族主义的影响之外,更直接的原因,是考古材料的变化,一切解释都要随材料的变化而变化。张光直先生在许多个场合这样说过:过去考古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新材料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而建立在老材料上的假说一定会坍毁’。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也正是如此。”我认为这一认识是客观正确的。今天恰好是“老材料上的假说坍毁”的时候到了,因为从“西来说”被否定的30多年前到今天积累已经够多了。当然,首先要感谢许多默默无闻的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尽管他们许多人立场上依然坚持“中国文明独立说”,但他们小心翼翼故意避开给“西来说”可能支持的材料还是给我找到了“西来说”的一些准确数据,比如一些重大遗址的发掘,人种方面几乎都避而不谈。

二.两个分期分层

我认为中国史前史阶段大致分层为6、7千年前起源的仰韶文化和大约4000年前起源的夏商周文化这两个大的阶段,之所以集中说这两个阶段是因为他们的特征明显,其他的暂且不提。他们两者之间衔接在4千年前左右这个时间。又由于他们本身来源于一个大的文明系统——中东,所以可以说衔接得严丝合缝,几乎难解难分。偶尔甚至会有人说,他们有直接的承续关系。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彩陶,其宗教符号以半坡的双鱼为主。其发展区域主要在中国西北地区,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以及部分山西、河南,其发展态势明显由西向东南倾斜,其来源通道可以考虑从新疆进入,也可以考虑从南亚跨越青藏高原进入青海。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学非常发达。双鱼崇拜很可能来自天文上的双鱼座崇拜。双鱼星座与春分这个节气有密切的联系。

仰韶时期的文字符号主要应考虑中东地区两河流域的象形文字与楔型文字,其主要依据为甘青以及半坡彩陶之上的符号。两河地区的象形文字除了一般的象形文字特点之外,其主要特征还有许多圆点符号的排列,中国的几种古牌,比如牌九上面的黑红圆点排列,以及麻将上面的“筒牌”符号等都可以考虑为其某种继承。一个应该引起有关研究者注意的是,牌九这种似乎只有中国传统里才存在的古老赌具其实今天在距离两河很近的阿拉伯半岛地区的民间依然存在,比如也门这个国家。两河地区的象形文字研究不多,但是由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从两河继承来的,其他方面可以参考古埃及的情形。以陕西的半坡文化为主的陶器文字符号以及三角形演化而来的形状,应该着重对比两河流域后期的楔型文字——它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当然了,由于双鱼座本身就是三角形状,也有可能仰韶文化出现的大量三角形是对于双鱼座这一天文星象的两重描绘而已。三角、六角都是双鱼座的符号,双鱼座还经常抽象为类似“H”的形状以表示“西鱼”与“北鱼”之间的联系,这一图形在仰韶彩陶里都可以找到对应(配图)。在最新的一次人口普查中,据说发现中国人有姓“H”的,假如可能的话对他们做出族源追溯或许会有些意外收获呢。许多专家曾经对彩陶上的符号做出过“鱼”与“三角符号”之间的过渡渐变关系,我也认为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这种有机联系。

太阳崇拜是整个中东地区新石器时期最主要最普遍的信仰。无论两河流域还是红海沿岸的古埃及以及腓尼基人和希伯莱人,全部遵循了这一传统。以前在正统的历史读本里畅行的“中国的万字符号来自佛教”的“定论”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中国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万字符号,它是太阳崇拜的痕迹,中国上古时期不仅有“万字”,而且有太阳符号的其他各种变体。这一崇拜不仅出现于中国的仰韶文化,还出现于中国的夏商周。

但中国的夏商周文化显然有别于仰韶文化,其特点为善青铜和玉石雕刻,陶器并非他们所长。这些都符合古埃及及其周边国家的特点。中东的两河流域尽管在大约5千多年前已经有了青铜,但是由于缺石的这个地理特征遏止了他们玉石以及青铜的工艺发展,陶器反而成为其专功首善,这一点也符号仰韶文化的特点,更何况他们两个地区的陶器如此相象,从造型到颜色再到花纹无一不是如出一个娘胎。夏商周尽管也有龙山文化的陶器,但明显可以看出他们与仰韶文化不一个特点,并且在制陶方面不如仰韶文化发达。从殷墟发掘看,他们的陶器主要是灰陶而不是红陶 (也就是彩陶),并且纹饰也截然不同。夏商周的发源地应着重考虑北非一带,并且他们在中国的登陆地点尽管不排除与仰韶人一样从西部而来的可能,因为“玉石之路”的探索似乎已经说明了这样的可能。但是同样有一个可能不能忽视,例如殷人很可能就来自海上,并且是在山东附近登陆,然后发展壮大后开始向夏人发难。也有可能夏从西部进入,后来夏商东西汇合于中原。许多专家提到中国境内的几个文化层之间关系犹如“叔侄关系”,既统一又有区别,这个特点可以从中东几个地区之间的关系读解中得到启示,尤其是拙作《向东向东再向东》的提示,即便其中描写的不是历史的确切再现,但是那种复杂关系已经给中国境内文化的复杂联系做出了合适的类比。夏商周器皿上的宗教符号明显呈现出与古埃及的全面一致性,除了太阳崇拜同样外,牛、羊、猛兽、鸟、蛇是古埃及与夏商周两地共同敬仰的神灵。

假如说后世12星座的起源与流行代表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力的话,那么以双鱼为代表的这个12个星座系统很可能在中国的三代时期转化为了12属相。假如事实如此,说明了中东南部地区的埃及文化在中国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个在中国地区的文明转化也符合中东地区的历史发展。两河流域从大约4000年前后将最强大的文明古国让位于古埃及。两河流域至少在4000年前就有了12星座的占星术。其操作符号与代表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称座、天蝎座(又叫摩羯座)、射手座、山羊座、水瓶座、双鱼座(2月20-3月20日)。中国的12属相则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一转变标志着具有辉煌天文历史的两河流域文明在中国的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古埃及的农业文明。另外,这12属相清一色陆地动物(包括两栖动物如蛇、龙);双鱼、宝瓶等标志着两河的符号彻底从主流社会消退,中国人从夏商周开始不再如仰韶人那样重视天空的精彩。其实,这可能还反映了另外更多的信息,天文星座的抛弃说明大规模的人类全球迁徙活动基本上就要结束了,各个地区的国家民族基本到位就绪。以上两个系统的特点在仰韶文化与三代时期各有表现,所以可以看出古代彩陶以及礼器的雕刻符号,多与天文和信仰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八迁”至河南腹地的商朝与临海的山东之间有着种种的神秘联系。“东夷”之“夷”尤可怀疑与“埃及”之“Egypt”的可疑联系。同时,戎、狄、蛮、夷中的其他三者当也与族源有莫大关系。甚至我们是否可以将这四个中国古代的民族划分与今天大家熟知的人种划分粗略对应呢?假如夷是黄种蒙古人,狄是白人,戎是红人,则蛮可以是黑人。当然这个划分是很主观的,但是古代民族的区别一定主要与人种有关,所以也是可以从这些方面做些考虑的。戎人与夏的联系只能说明他们可能西来的通道,并不能说明他们就与商人之间有截然不同的族源联系。一般认为“夷”字“从弓”,我倒是认为可疑解释为“从蛇”。无论在古埃及还是中国古代,都有蛇缠人或蛇缠绕太阳的图案,皆此谓也。“东夷”为“东方人”是来到中原之后人们对他们的称呼,但是还有一个可能,这些人当初曾经在大约3900年前后其祖上曾经到达美洲,后来部分人不知出于何故重新回到中国并落脚在山东这里,所以他们看起来也符合“东夷”的含义。

无论如何,毫无疑问夏商周整体上最终融合了仰韶文明,不管是友谊还是战争,总之,中国人就在这两重文明之上诞生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正如文字一样,不是全部照搬,而是逐渐的接纳整合的一个过程,最后形成了自己具有鲜明色彩的独特文明体系。可以说他们有继承,也有在中国本土的自生独创。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一个过程。

三.文字的产生过程

两河流域到红海沿岸甚至地中海东部地区,他们皆在一个大的文化环境之中,相互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一般认为古埃及文明来自两河流域。所以在中国境内发现仰韶文化与夏商周之间有文化联系是很正常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承认他们之间确实也是有区别的,这才构成意义。同时夏商周之间尽管有更进一步的族源联系,但是参考《向东向东再向东》的分解模式不难看出,这几个家族本来属于一个大的家族,后来又分化为几个小的家族,他们之间有着一些扯不清的恩恩怨怨,再牵涉到时间的先后,他们也有一定的差别和对立是可以理解的。

从现有的仰韶彩陶上看,其符号与两河流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关联(图,彩陶一,楔行文字数一)。但是大多数的符号都应该看作一种文字或者符号的艺术化处理或变体,而不是直接的文字。鱼的图腾大量出现说明了这支文明不属于古埃及文化,而只能是两河流域文明,因为古埃及文化里面少见鱼崇拜(但是犹太文化里却未必没有鱼崇拜)。我曾经一直为中国西部流行的双鱼崇拜找不到根据,有一天我登上一家介绍两河楔型文字的美国英文网站,在他们的首页上赫然画着巴比伦人手提双鱼的画像,我恍然大悟:假如不典型或者没有根据,这个网站不会挑选双鱼作为两河人的首要标志。(附图)

(图解说)九大星辰在占星术中的表现符号。以上的顺序为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下行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难看出他们与象形文字的联系。日、月位居其中,而不是严格按照九大行星的排列,说明了这个观察体系的“古老”,月亮这颗卫星因其明亮程度被排列在第二位显然更能说明其系统的原始性。占星术的源头就在两河流域,目前可以找到大约4000年前的这方面证据,发达的天文学是其理论基础。

上古时期希腊地区与中国地区陶瓷上面的花纹装饰不同,说明了他们宗教信仰上的某些区别。在今天,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宗教大多都反对偶像崇拜,不允许动物与人类作为装饰出现在他们的物品上,所以他们的艺术家只有在植物以及几何图案方面得以发展。我想这些宗教思维在远古时代就应该在一些部族中间多少存在,他们也影响了来到中国的人们,使其主要的器皿上避免了动物的出现,而只是具有线条与几何图案。然而由于偏于一端,这些陶艺家使这些几何图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于今天的人们见到这些作品也为他们的精美几何图案叹为观止。我说的这些陶器很明显是指以青海、甘肃南部为代表的大约4000年前的彩陶文化。人们常常在惊讶于那些图案精美的同时也突然会问:这些心灵手巧的工匠们为什么不去描绘动物与人呢?今天阿拉伯人主要信仰的伊斯兰教依然恪守只能描绘几何与植物叶子的习惯,他们拒绝任何偶像崇拜,拒绝让动物出现于他们的物品以及建筑上面。但是集中在陕西半坡的陶盆人面鱼纹似乎是个例外,不过后来动物图案的减少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禁止,逐渐就只能描绘几何与植物图案了。同时还要考虑到地域上的差异,比如半坡与甘青两地由于地理上的跨度还是有所区别的。

夏商周文化的首端是夏文化,从考古发现的符号上看主要是“眼睛”与一些类似于腓尼基字母的符号。“眼睛”符号的传说主要流行于古埃及一带,比较著名的有两条线索,其一为哈特尔女神,他是太阳神的眼睛,同时她还常常表现为一头母牛;另外一个眼睛神话来自哈特尔的丈夫:何露斯——他在与叔叔的殊死搏斗中产生了著名的“何露斯之眼”神话。这两个有关眼睛的神话对于古埃及都影响深远,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使用是把眼睛符号作护身符。而所有的埃及法老都认为自己是何露斯神在人间的再现。这个文化特征还连带解决了三星堆遗址的源流问题,因为那里也出现了大量的“眼睛”符号,所以说,无论三星堆来源于山东还是来源于商朝,其最初的文明根源依然应该在中东。

夏文化无论从器物造型与质地上还是从其他的一些痕迹来看,都应当与商有更多联系。但是夏文字与仰韶文化符号的接近却也让人十分疑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几乎采用过同一种文字符号。所以夏是仰韶文化与“三代文明”的一个明显过度,夏的文字符号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象形文字特点,而不仅仅是腓尼基字母。夏的两者特色兼具似乎让我们把它的起源放置在地中海东岸地区最为合适。用《向东》一书里的“夏甲”最方便解释这个现象:就丈夫的男性家族方面他们确实与两河流域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并且他们居住在地中海东岸地区,但是由于“夏甲”本人是埃及人这一特点,决定了夏甲所代表的这个文化兼有几种文化的特色。但总的来看,夏更多倾向于“三代”的共同特点。

腓尼基文字按照正统的说法应该成熟于大约3800年前,所以夏晚期以及半坡晚期出现腓尼基字母是可以从逻辑上解释得通的。一种文字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很可能需要几百年的长期孵化,并且不同地区的人们同时加入了这一孵化过程也并非不可能。起码我们从半坡和夏以及腓尼基人同时出现了一种共同的符号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甚至我们今天也可以怀疑:所谓的腓尼基字母真的是腓尼基人发明创造的吗?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猜想其实腓尼基字母是从中国半坡或者夏文化这里发展出来的呢?这要靠考古证据说话了,哪里发现的最早哪里就是真正的发源地。不过我认为腓尼基人最终将这种文字发展成熟肯定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疑问的仅只是这些字母到底起源于哪里。

中国区域内至今没有发现4000年前的成熟文字体系其实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当时的中国区域内的生产力处于一个相对落后时期,中东数个地区产生文字其实都与他们的文明程度、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希伯莱这个民族也发展出自己民族的语言就说明他们曾经有着很强大的政治势力,并不是今天人们看到的这样一个“小”民族。我认为中国汉字的起源的真正成型不应该超过商朝。当然勉强也可以说从半坡时期就开始了,那些陶器上的符号都可以称作中国汉字的起源与雏形。但也不能超过5000千年,定在4000年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中国境内真正强盛的“国家”是从山东大汶口发展起来的商朝,证据是他们发展出了完整的文字系统。文字的定型一般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但是语言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发展。山东大汶口发现的文字符号具有鲜明的象形文字特点,并且与古埃及的文化联系最紧密。这一点似乎又减弱了他们来自美洲的可能。但是把山东作为一个古埃及到中国再到美洲的一个中转站还是值得考虑的,这方面值得重新考虑的疑奠点很多 。大汶口的类埃及象形文字给我们提供了殷商晚期甲骨文起源的直接暗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