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14:25: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
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8.8.
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占有前人积累沉淀的知识成果,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知识内容的多少、知识深浅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均有所不同。在小学低年级时,以直观的感性知识为主,百分之百依赖于教师的“教”来完成,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的自学比例已占到20-30%。中学生的自学比例已扩大到50%,而大学生的自学比例则要占到70%,此时教师的“教”不断减少,直至最后消失。
多年来因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中学生长期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天天都是听课、看书、完成作业、模拟练习,参与名目繁多的考试,如此等等。当他们成为大学生的时候,中学阶段那种高强度的学习已一去不复返,苦不堪言的沉重升学压力已烟消云散,父母的种种监督与管教也告结束,渴望已久的解放终于来临,浑身无比的轻松感与自由感油然而生,是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了,甚至忘了到大学来是为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迎接更艰巨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大学新生不去了解也不去想怎样学习,更不知道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己。他们不知道大学学习的知识无论是广泛性、系统性还是操作性都是很强的;不知道大学的教学时数少,课程进度快、知识容量大、学生课余时间多的特点,还一味追求中学阶段那种“扶着走”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大学里的教学与学习。
2.教学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要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掌握人类所积累的间接经验,或是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虽然不能脱离开社会实践,但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学校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
知识的掌握与认识能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离开知识的掌握,也就谈不上认识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有任何聪明才智。反过来,认识能力的发展又会促进掌握知识的质量与效率。但传统的教学观是将教科书视为知识的惟一宝库,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教科书的教学,在学生头脑里筑起一座知识的宝库来。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就放在知识的获得和积累上,而极大程度地漠视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如果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发展认识能力上来,并使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其对社会的贡献和意义也就更巨大,更深远。因此,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苏联心理学家维果特斯基主张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顺应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还必须始终处于“跳一跳,才能把果子摘下来”的学习状态,使他们的知识不断增长与更新,从而使他们的认识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学生经过努力取得学习成果后,在精神上还会获得更大的愉快与满足,产生无限欣慰与自豪,从而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高校改革值得注意的问题。
3.大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获得经济、高效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拙劣的学习方法不仅会抑制才智的发挥,而且会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将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甚至导致精神萎靡,丧失信心,茫然无序。
由于当前大学的教学依然是将教学活动的着眼点放在教师“教”的方法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的方法的重要性,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不重视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显然,只有不断地
从教师的“教”迁移到学生的“学”上来,才能最终使学生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改变“要我学”、“扶着走”的被动局面为“我要学”、“自己走”的主动局面。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哲学家笛卡儿很早就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人类知识总量猛增、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老师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学生怎样“学”上,将自己获得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所取得的结果一并传授给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可以只关心学生学会了什么,还要关心学生是怎样学会的,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结果,还是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要让学生在获取间接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达到这种知识结果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应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学生学习的价值或目的是在于获得达到某种知识成果的过程与手段。换言之,学习的目的,不是要达到某种知识成果,而是要获得达到这种结果的过程和方法。
4.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方法
1.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了达到规定的要求,很多大学生提出疑问:“在大学里如何才能学好英语呢?”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重视英语,要从心里确定这样一个观点――学好英语很重要。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而且有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大学英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期间英语学习是任重而道远的。
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来说说怎样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2.词汇
2.1大学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词汇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7675个单词和1870个词组,其中约236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说:“如果没有语法,只能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则无法传达任何信息。”因此,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词汇记忆方法,迅速提高英语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值得教师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若记不了大量的单词,学好英语就是不可能的。
2.2词汇学习的方法
要想记忆大量的词汇,一是努力与勤奋,二是讲究记忆的方法与技巧。记忆单词的方法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出几种方法:(1)按字母背诵。这种方法是最普遍的,只要认真地背,持之以恒地背就可以取得明显的进步。缺点在于词汇和词汇之间没有任何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有可能会出现记忆混淆;记忆周期长,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感。(2)选择按教材的单元背诵。这样记忆单词容易安排学习进度,也避免上面那种记忆方法的冗长与杂乱无章。缺点是:记忆单词速度较慢,不利于学习者短期内实现单词量的突破。(3)星火式记忆法。也就是根据词与词之间的关联来记忆单词,这种记忆的方法现在被很多人推崇并使用。与此同时,也会有一部分学习者认为这种记忆单词方法的进度太慢,容易让学习者失去记忆单词的耐心。还有些书上记录关联的单词过多,在给学习者单词记忆工作带来巨大负担的同时,还会影响单词记忆效果。
专家建议:记单词最好是以词组、短语、句子甚至段落篇章联系在一起的方式来记。此外,还要学好构词法,这对扩大词汇量非常有效。一个词根加上前缀、后缀就可变成很多个词。
另外,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目的。同样,学生在进行听力、口语、写作甚至翻译练习的过程也可以接触并学习到新词汇。包括词汇在内的英语知识点时常是琐碎的,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想学好英语,学生就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时时在意,事事留心。
3.听力
3.1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综合能力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中,听力占首要位置。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水平直接影响考试者的最终成绩,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提高听力的方法
提高听力,唯有多听。听力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论是精听还是泛听,一般都主张开始不要看文字材料。精听应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多听几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然后再翻书看看,对于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可查一下词典。接着再合上书从头至尾听,直到能够完全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学习者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相反,如果读过书面材料再去听录音,往往就不是耳朵在听音辨音,而是大脑在思索、背诵;如果看着书面材料听,则往往是自己的默读,这样就不能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泛听则可选用能接触到的各种英文音像材料,多接触材料,就能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泛听可以选择多听几遍,也可以听一遍就过,只要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也有许多学生发现,一段材料听了好多遍还是云里雾里,对照原文时却发现没有任何生词。这很可能是一些基本的语音问题所造成的,也就是听者自身发音缺陷导致听力障碍。这种情况就应该从对听者自身的纠音工作开始,逐步突破听力障碍。
还有一种复合性的听力训练备受推崇,就是听写。听写是在具有一定英语语法、词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听力训练。通过调动手、笔、眼、耳、脑的参与,将听到的内容默写出来,然后检验听的效果。当用来听力训练的文章超过一定的量,语言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另外,在听力学习中,还可以多听英文原声电影。刚开始听电影,一般可以先把电影看一遍(原声的或者配音的都可以),知其内容,然后再买来该电影原声带,反复听,只要带着兴趣多听,学生就会从最初的听不懂,到有点听懂,最后到完全听懂。听电影到了一定阶段后,没看过的电影也可以买来听,反复听,直至慢慢听懂其内容。听电影学英文,比起其他听力材料,更能激发学习者兴趣。一般来讲,英文原声生活片或者卡通片更适合用来练习听力。喜欢音乐的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听英文歌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听歌、听电影学英文的学习方法一直以来都很受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喜爱,很多学习者也因此而获益良多。
4.口语
4.1大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必要性
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口语学习的必要性。大学英语教学走到今天,不得不面对也不得不花大力气解决“哑巴英语”的问题。
4.2学好英语口语的方法
要说好英语,首先,就要练好英语发音。在口语学习的最初阶段建议学生从音标发音开始练习,英语中的48个音标是语音的灵魂,正确掌握每个音节的发音对初学者将来能否正确有效地进行口语表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词汇量,没有词汇作基础,就谈不上用该语言来交际。与此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语法知识,才可能将交际中所需要的词汇用正确的方式组合起来。
有标准的发音、相当的词汇量和一定的语法知识是不是就一定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除了上面列出的几条,学生还要知道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表达顺序上的差异。平时在练习中应该多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在说英语的时候,试着用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这样才能实现更有效的交流。
除此之外,就是疯狂的练习了。甚至可以说,语言学习的根本秘诀就在于模仿和反复实践,所谓“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舍此,无其它捷径可走。在语言学习上,人们常说“听说不分家”,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的时候,还要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多结合,听得多了,自然就有可能说得更地道。有时候可以做一些听说结合的练习,如:把听过的内容复述下来,以达到听说共同提高的目的。
5.阅读
5.1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类的各项考试中,阅读所占分数的比重一向是很大的,因此对阅读能力的训练自然就格外重要。
5.2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精读教材。首先,在教材中的文章语境中体会单词、词组的用法,并且记住它们。然后体会句子的结构、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并且要尽量能够翻译出课上老师精讲的文章,对经典句子进行背诵,对一些经典的文章也应该背诵。文章读多了、背多了,自然对一种语言就会有所谓的“语感”。除了精读外,还要泛读,如:读英文报纸、杂志、书籍等。要注意涉猎广泛,阅读各类不同体裁和风格的文章,可以先从自己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开始阅读,然后向其他各个领域的文章扩展。泛读时体会文章的主要意思、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不要总是局限在个别词或短语的层面上。
同样,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差异很大,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宗教、政治等其它文化知识,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甚至对掌握这一语言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语言与文化是不能割裂开的,从文化的角度去体会英文,一定会发现语言的学习不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
6.写作
6.1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它不仅能够体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6.2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应从大一开始抓起,打好基础,由易到难,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写出好文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要求学生写短小简单的文章甚至段落开始,依次到要求学生写较长较复杂的文章。平时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练习,唯有这样做,才可能在写作上取得进步。
7.翻译
7.1大学生学好英语翻译能力的必要性
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此外,翻译题也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必考题行之一。
7.2学好英语翻译的方法
翻译是把一门语言翻成另外一门语言。这就要求翻译者有很宽的知识面和很强的表达能力。大学生要学好英语翻译,不仅需要学好英语,还要有良好的本族语语言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双语能力,在翻译中就有可能做到“信”(真诚)和“达”(达意)的水平,要想达到翻译中的高境界“雅”,还要具备一定的英汉双语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总之,要做好英汉双语的翻译工作,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双语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甚至对社会生活中其他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才能把原文翻译得原汁原味。所以,大学生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学习、多接触、多积累,为做好翻译题做好准备。
8.结语
总之,掌握一门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断努力。作为学生,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努力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懂得英语是可以学好的,但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学好的,必须经过刻苦的努力才能不断提高英语水平;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转变旧观念,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做到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用更科学、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二、大学生学习古筝的关键及方法
根据高师院校音乐系选修生的现状及其学习古筝的特点来看,大学生想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重点是要把握学习古筝的关键和方法。
(一)大学生学习古筝的关键:
1.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应该以“学以致用”为目标。
2.讲究学习效率。因为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主修专业,除了自己的主修课程外,还有可能会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时间对于每一位选修生来说都不是那么充足,学习效率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学习古筝来讲,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心态,有责任心的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
3.对重要技巧和要点的理解与掌握。除了懂得基本的练习方法之外,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古筝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技巧和要点,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精炼名曲或自己偏爱的古筝曲目。练得多不如练得精,相信不少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练了很多曲目,在演奏的时候总还是存在问题。或是一些曲目练过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来演奏可能有些部分又已经遗忘了。通过精练可以帮助掌握细节从而达到增强理解和记忆的作用。同时,练习名曲或是自己偏爱的曲目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用更积极的学习心态去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率。
5.用精听和唱谱的方式来培养乐感。精听和唱谱可以说是培养乐感的最佳捷径。精听可以帮助你了解整首乐曲、掌握每一个乐句、找到每一个音符所要演绎的内容。由于音乐是具有歌唱性的,在精听的前提下应该多练唱谱,拿一首乐曲来反复的精听、演唱。通过日积月累,你的乐感一定会明显提高。
6.练习时间的保证。对于选修生来说,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高师院校的选修课程时间设置为两年,每周一个课时。而选修生大部分是零基础的,想要练习好一首可登大雅之堂的名曲是需要时间来磨练的,所以,必须保证练琴的时间。
找到学习古筝的关键之后,就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区别教学,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大学生学习古筝的基本方法
1.从双指指法学习开始,科学训练基本功。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动作控制能力,而且根据神经及肌肉的发育顺序,人体手部运动是从一开始无意识的握持反射到有意识地握持玩具,到双手各握一玩具,到食指拇指能够对持拿东西,到能够独立系鞋带,人体手部的动作是由用整手进行抓握,发展到用两手指进行对握,然后才发展到用手指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这证明了,人类最先熟悉的是手掌肌肉群的整体运动。针对大学选修生的特点和人体与生俱来的特性,我们在进行指法学习时,可以从双指学习入手,先熟悉整个手部的动作,训练手指之间的配合能力。然后再将动作分解,来进行单指动作的训练,并且在进行单指练习遇到问题的时候,把双指练习时的手部活动方式作为一个辅的动作,来帮助单指进行练习。
举例来说,我们先进行大撮的练习,在演奏大撮时,手心像握着球一样,保持一种最自然抓握的状态。因为这种抓握状态是人类从婴儿时期就会做的动作,也是人类最早熟悉和使用最熟练的手部动作。这一部分肌肉是人类最初就开始学会使用的。这种与人体本能极为接近的肌肉运动,学习起来就能比较的快速准确。在一开始不需要加上很大的力度,只是先学会在演奏大撮时能自然地以拱形来支撑手背,并进行反复的抓握动作。在手背和动作保持稳定之后,再要求手指整个大关节加上一定的力度,以90度的正确角度触弦,让手指随着一开始学会的抓握运动而运动,发出饱满的声音。此时,可以适当对演奏音色加以要求。然后再保持大撮的手型,提起中指,依然用大撮时同样的手指运动方式进行拇指的托弦,或是抬起拇指,用大撮时的方法进行中指勾弦,先学习中指演奏还是拇指演奏可以随自己的学习习惯而定。要注意,在进行单指演奏的同时,必须加强手指末端的小关节力量,以合适的角度触弦,演奏出合乎标准的音色。然后再进行小撮的学习,在小撮的手型稳定之后,抬起拇指,进行食指单独弹奏。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在学习完大撮小撮后再一起进行拇指食指中指的分指演奏练习。在练习的同时,要谨记一旦觉得手部紧张、僵硬,要提醒自己回想初始放松的状态,再进行正确的练习,比如在不确定的单指动作是否正确的时候,就回过头去弹大撮或者小撮,来观察在演奏大撮和小撮时每个手指的动作,以此来记忆单指演奏动作,或是检查单指演奏时的动作是否准确。总的来说,就是把双指演奏训练放到单指演奏练习之前,更有利于提高掌握演奏的速度和演奏姿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时注重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修生学习古筝的目的可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出于对古筝的爱好,或是希望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所以,在学习和练习时,就必须与自己的学习目的保持一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制定计划的同时,大学生应该利用成人的自我学习能力,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策划工作,以加强自己在练习时的目的性,带着思考进行练习。
3.积极主动思考,进一步把握动作要领和情感体现。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在进行指法学习还是曲目学习的时候,都可以根据教师对动作要点的准确语言描述进行练习。当然,因为这里研究的对象是选修生,考虑到其基本为零基础,在初学阶段,也需要在领悟老师的动作要领描述的同时观看老师的示范性演奏。在听了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领会总结,首先从理论上明白演奏的动作要领和情感表达方向。这种经过思考后总结出来的结论,比单纯的通过老师教给学生该怎么弹,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更容易被学生记住和运用。
4.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保持沟通和交流的习惯。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同时,老师会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这样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用更加适合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种及时的沟通,也能够及时地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这种沟通不仅仅局限在上课的60分钟时间内,在平时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QQ等形式进行联系,从而,教师可以尽快对一些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学习的进度。课上与同学的讨论,课后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和吸取经验。通过相互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经验总结。
三、 结语
高师院校古筝选修生这个主体应把握学习古筝的关键并运用合适的方法去学习。把握学习目标、学习效率,学习技巧,练习时间等关键,运用从双指指法练习入手、积极主动思考、把握兴趣导向作用和及时交流沟通等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巧君.古筝培训教程 [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2] 李世明.器乐演奏技术问题探微 [J].艺术教育,2006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问题 解决方法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roblems solution
一、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几个学习问题
1.对学习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新生初入高校,大学学习理念尚未成型,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专业概念。面对大学弹性的学习环境而显得十分盲目;对整个大学学习进程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前瞻性的设计,造成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
2.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普遍延用中学阶段“应试型”学习方法,根本无法适应大学高强度、大流量的知识灌输,造成了效率低、效果差。关于学法,学生只能自己摸索,很少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学法指导。
3.重讲授,课堂教学指导少。大学课堂承载的知识信息量大、难度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接受、领会。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少有系统的、完善的配套辅导措施,如课前的背景介绍、知识引入,课后纵深研讨、答疑解惑,课程测试后的讲解、反馈等。因此造成课堂上知识传授的质量难于保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缺少综合素质的训练指导。大学生的学习普遍都停留在书本理论死记硬背的层面,很少有机会在实践中体验、交流、反馈。传统的高校集体性活动(如专业竞赛、文体比赛等)自发性、娱乐性强而引导性、发展性相对薄弱,未能真正发挥出“第二课堂”的学习作用。
5.学生对如何化解学习压力感到茫然。学习压力大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感受。由于缺少有效的学法指导和科学的压力疏解机制,学习问题堆积形成学习困境,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如厌学、逃课等现象在高校中层出不穷。
二、试析大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
1.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方面由于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极速激增,学习资源紧张,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能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揉入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教师则恪守传统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原本充满期待的大学生们大失所望,最初的学习激情遭受严重打击,动力锐减。
2.社会功利意识强。高校兼具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核心功能。社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社会大众的功利需求,高校的后两项功能(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过度膨胀,并已影响到了高校的核心功能的发挥。
三、如何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的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
2.加强专业学习,兼顾综合提高
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性特点。几年大学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大方向来安排的。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因此,大学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尽可能扩大综合性,以增强毕业后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学习方法对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中要把握住的几个主要环节是: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总结、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中只要抓住这几个基本环节,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及时注意消化和吸收。经过不断思考,不断消化,不断加深理解,这样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扎实的。
当然,制约大学生学习的困难因素很多,但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对他们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任何学习问题的解决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继续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当然,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扩充、教师的教学改革、学生自我的奋斗三方面共同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学习计划书:计划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习计划的设计方法正是学习掌握计划制定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成就未来事业的根本保证。
学习计划的设计包括价值意义的认定、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计划时间的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价值意义这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有无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广泛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生有一个共同的度量标准:时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可以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来计算的,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公平的,而且具有不可回溯的特性。所以有人讲,人生最大的资本是时间,人生最短缺的资源也是时间。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人生成就的大小,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时间观念,以及对于时间的支配能力。所以,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往往感叹人生苦短,终生勤勉有加,才成就了记载青史的人生伟业。正是由于时间对于人生如此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哲理性思考才从未有停止过。如:“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人生哲学的命题;“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经营哲学的命题;“时间决定着成败”,这是成功学和失败学的共同命题。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则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涵盖于其中了。有无学习计划,能否严格地执行即定的学习计划,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认为,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掌握计划时间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利用和支配宝贵的时间,是我们必修的第一课!有一门新兴学科就叫做“时间学”,这必须认真地学习研读才是。
二、学习计划的设计要点就是要解决好计划项与时间分配的问题。计划项是指我们需要时间耗费的学习、生活的内容确定与划分,,可以概括为课业学习、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生活杂务等四项内容。课业是支撑未来人生职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技能体系,由一系列的课程所组成。课业学习是国家对大学生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别。尽管课程的性质不同,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但课业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各门课程的学习均包括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五个环节,学习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对每门课程的每个学习环节做出适合于自己的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得有遗漏。否则,就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课业学习成效的问题,如偏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等等课外阅读是现代高等院校重要的教育手段与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在我们的素质养成过程中与课业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言,其意义更大。课外阅读的计划项范围包括:专业核心读物、专业相关读物、新兴学科读物、兴趣爱好读物及完善知识、技能结构的其他学科读物等。阅读有一个“量”的问题,即读多少为好?理论上讲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不可能是无限量的。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精读40本书,即平均每周要读两本书,寒暑假要按一个学期的阅读量安排阅读计划,其中不包括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如此算来,四年本科相当于16个学期,可阅读640本书,加上教材和其他读物,相当于1000本左右的读书量。这就是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知识积累。 当代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社团活动,班级、系、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还有自行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兼职活动等,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和传统观念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的知识技能,对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积累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育界、学术界把课外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是很有见地的。所以,参加课外活动也应该列入学习的计划之中。如有有时间应积极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参加一两个影响较大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认真地参入其各项活动,努力争取对其决策产生某种影响,努力进入其决策层 ,这样就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比较全面地锻炼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抱负。此外,从二年级开始,从事些社会兼职活动,如做家教,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劳动者的酸甜苦乐,领悟父母兄妹师长等劳动者的艰辛,培育劳动者的情感和敬业精神;还可以通过社会兼职增加一些收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课外活动可以为我们脱掉“学生装”成为“社会人”提供先期的磨练机会。进年来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此类相关服务越来越全面,但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任何他人所不可替代的,是必须由个人学习掌握的。所以,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事务,应在学习计划之中,认真对待,不可敷衍草率。否则,或影响个人的美好形象,或有害于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父母师长乃至个人非常不愿意发生的结果。
三、计划时间的安排 第一、按计划项的重要程度分配时间的原则。重要的计划项多分配些时间,反之则相对少分配些时间。第二、计划可支配的时间,忽略不可支配的时间。第三、连续累计满30分钟的时间,最好把它纳入计划之中。第四、不要忽视零碎的短小时间,可将某些学习内容安排在这些零碎时间中解决,如背咏外语单词,思考问题等。我国古代先哲们在时间的利用上总结的“三上”即鞍上、枕上和厕上的著名经验,值得借鉴。第五、留有余地的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计划的丝丝相扣,每天都应有适当的机动时间,每周留有一段机动的时间,以处理预想不到的某些事务,才能更有益于保证计划的实施,更多学习计划请查看。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内涵在于学生要独立、灵活、主动学习,可以使学习效果大大提升。在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因缺乏英语语境,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这就更需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1]。自主学习具备自主性、民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差异性等多个特征,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必须对多种信息进行处理,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一、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表现
(一)学生未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从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情况上看,很多高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只注重与考试相关的部分,以四级、六级考试内容为依据,制定学习目标,其学生目的并不明确,动机水平较低,在英语学习上,他们并没有十足的兴趣,也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导致自主学习很难开展。
(二)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虽然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学习对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仅仅停留于初级层面,并未将知识变为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未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尽管部分学生制定了计划,不过并没有考虑该计划实施的可能性,没有充分发挥学习计划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较弱。
(三)学生对依赖性太高
目前,英语课堂仍然是以老师讲课为主,然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状况并不了解,且没有分析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导致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非常缺乏,他们通常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老师的依赖性太高,不愿自己动手查字典、查资料进行学习,学生与学生间私下对于英语学习的讨论非常少[2]。
二、自主学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一)要求学生制定学习策略
老师要意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等,以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为依据,指导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便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决策能力。另外,要指导学生将学习策略掌握,强化英语口语训练。在学生学习期间,他们的翻译、读写、听说能力均要达标,老师在英语课堂的教育中,要讲授读写、听说等能力的掌握技巧,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课下要进行复习。例如在讲述不定式的内容时,老师必须要让学生了解,有一些表示感官的动词,如see, hear, watch等和某些使役动词(let, make, have等),其后跟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时,不定式通常不带to。制定英语学习策略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制定出有效的学习方案,明确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3]。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指导,使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这对于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老师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作用的影响下,向学生传递学习理念,让大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老师要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英语课堂中,针对表现良好同学提出表扬,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有利于学生自主解决英语课堂中遇到的难题[4]。
(三)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英语课堂是一个充满创新与想象力的课堂,在课程教育中,老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他们分享学习心得,对其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鼓励学生自主获取新的知识。老师可指导学生组织自主学习活动,例如开展英语演讲活动,所有学生均可踊跃发言,或者开展英语辩论活动,在辩论中要求学生利用英语交流,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活动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明确英语学习目标。
(四)为自主学习创造更多条件
学校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英语课程教育中建立多元信息网与服务系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资源,使他们的需求得以满足。老师可以融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利用音像、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英语学习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完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学生也在自主学习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及时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可以提高高校的英语学习质量,使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便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通过本次研究了解到,高校可以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嵘,田金平.浅议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58-160.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方式,与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者自我选择,自我内化,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一种自律、自主的活动。同时也是自我认识、评价、约束、激励和完善的教育活动。自主学习重视个体差异,鼓励学习者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自我选择,自我提高。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自觉主动学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所需学习材料等,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三个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大学优良学风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决定了大学生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是否能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使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则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学习效果上受多重因素影响。
1.个人理想的影响
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存在显著正相关。[2]实现理想是学生坚持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学生对帮助理想实现的一切知识保持强烈的兴趣并自我选择,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学习障碍,不断接近并实现个人理想。理想从时间跨度上可分为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持久地指导学生不断进步;短期目标在阶段内会对学习活动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在既定短期目标实现,没有新的目标产生时,学生便会迷失自我,学习盲从。一些学生在中学时期往往以考入大学为理想,不断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大学,但进入大学后,缺乏人生理想、学习目标的指引,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大学就是简单的混毕业证,学习动力缺乏,学业每况愈下,甚至不能完成学业。近年来学习无用论、60分万岁、拼爹等论调在学生群体中甚至成为部分学生的共识,这种混学位证、毕业证的群体在学生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由于这类特殊群体的存在,不仅导致这部分学生虽然经过了四年大学生活的培养,但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却没有显著提高,同时,还会给整体学习风气的建设带来冲击。
2.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充满自信心,具有更积极的学业成就定向,这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新知识。[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动向学习障碍发起挑战。而且,随着每次成功,自我效能感会愈加强烈,从而形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的良性循环;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逃避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学习依赖性强,而且每次学习失败更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了一触即溃的边缘,这就形成了自我效能感弱—自主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效果不佳—自我效能感降低—自主学习信心再次下降—学习效果严重不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导致部分学生一次又一次降级甚至放弃学业。
3.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女大学生对计算机学习障碍的因素分析
1.主观因素
(1)自我预期
自我预期是指人们对环境、事件、他人都会抱有的某种或好或坏的期待,这些期待会影响人们待人接物的行为,从而使这些期待变成现实。比如一个雇主觉得自己的雇员是无能且混吃等死的人,那雇员真的就会变成他想中的样子。人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很多性别决定性格的理论,最常见的估计就是女生上高中学习就吃力了,男生头脑就是比女生聪明,大家大概都听过吧。所以当女生从事理科项目就会无意识地产生一种我是女生我不擅长这个的焦虑。
2012年,一项出版在《心理科学》的实验试图揭示实体理论(天分决定技能论)对小孩的影响,实验对象是144名4~7岁的儿童,他们将在接收指导后玩一个3D图像的连线游戏。
第一轮游戏期间,一位研究员告诉第一组:男生更会玩这个游戏;告诉第二组:其中一名女生已出色完成游戏;第三组没有任何提示。这些话在更加激烈的第二轮游戏中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分数下降12.8%;第二组分数持平;第三组分数下降2.9%。
(2)感性胜于理性
女性在潜意识里认为追求理科学习会使自己缺乏浪漫因子,有时候女性对情感的追求远远超越了学业,尤其进入了大学的姑娘们开始遵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理所应当地认为女人就应该优雅有女人味,如同男的就应该健壮有男人味一样,因此大部分女生的精力都集中关注在了塑造自己外形的美丽和性格的端庄上了。
2011年《今日心理学》曾指出,各类研究表明,女性普遍认为:工科女性缺少男人缘,而满脑子桃色念头的女生也的确不太关心理工学科的内容。
(3)对计算机的固有印象
当我们想到“计算机”三个字,脑子里就会蹦出一大堆看不懂的英文和数字,还有戴眼镜瘦瘦小小的IT男,年年都公布IT行业过劳死的人数,无不宣告着计算机的难与枯燥,所以本就感性偏爱艺术和语言的姑娘们就望而却步了,别说学好了,下决心学也寥寥无几。
2.客观因素
(1)传统观念影响
大家在网上能查到的最适合女性的职业排名,一定不会有IT。前几名大都是幼师、护士,甚至还有家庭主妇,现在很少会有女性选择从事计算机工作,因为这么多年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理论,女性更擅长语言和文字的学习,相对于计算机这种枯燥的代码以及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适合男人,所以很少女性主动要求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既然认定了自己将来不从事IT专业的工作,能好好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的女生也就越来越少。
(2)教师的差别对待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心智,提供帮助学生成长,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然而好多教师也陷入了女生天生学习计算机能力就弱的这一固定思维定式。
《女生不喜欢数学的二十个理由》一文中提到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希安贝洛克的一项研究。“研究表明”,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的数学教师会把这种忧虑传染给他们的女学生。教师越是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缺乏信心,和她一样不自信的女学生就越多。
二、对策的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来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障碍的问题。
1.学校应给予女大学生更多的关怀。学校应开设公开课,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的差异,尽可能地消除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式,培养女大学生的独立,增强女大学生的自信心,降低男生对于计算机认知和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2.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针对女大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兴趣不大、浅尝辄止的特点,把计算机和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建立关系。兴趣对学生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产生兴趣,渐渐产生理智感,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女大学生进行指导:
(1)处理好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实践是女大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相对薄弱的环节,但实践是学好计算机必不可少的步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质量,教师尤其要注意强化疑难解答的过程,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好一节课实践和讲解的时间分配。有时可以降低实验难度,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便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
一、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的特点及学习现状
必须要承认的是,在目前的高考招生体制下,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往往是较为不理想的,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通过对济光职业技术学院10、11级学生的全面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以及来自任课老师、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反馈、评价,我们基本达成一个共识:民办高职的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自觉学习态度、基础文明礼仪、公共道德意识、纪律秩序观念、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感受、学习期望等均不容乐观。他们中的67%对于大学、专业期望值偏低,甚至不报希望(9.4%),有个别存在混大学的心理(3.8%)。
作为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对自己前途感到茫然,学习动力不足。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没有学习兴趣,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不强,个别班级甚至根本没有学习氛围,大家普遍存在厌学的心理。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和改观的现实。
二、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状,扣除学生生源质量的问题、学生自身的问题、以及学校在软硬件上还不能完全吸引学生意外,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学校在这方面的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在上海民办高职目前还不能解决招生生源质量的现有条件下,我们比较容易做到的、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恐怕还是要回归到学习动力激励机制上来。通过优化完善激励机制来改善这一现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弱对于其学习的效果的好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采取一些激励策略,更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加里. 斯但纳博士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得到相应满足的过程。
三、民办高职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励机制的方法、途径
基于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笔者总结了几点适合学校实情的学习动力激励机制的途径、方法,以供民办高职院校参考。
(一)完善奖学金制度,通过奖励激励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知道,公办高校的奖学金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和国家生均拨款,而对于民办院校而言,国家生均拨款严重不足,学费则是最主要的收入,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正常运转,也可以说是综合成本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增加奖学金开支无疑意味着民办高校要增加运营成本,这个应该不是每所民办高校愿意做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民办高职中,很多奖学金评定仅仅是个形式,只有非常有限的奖励。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民办高职的一二三等奖学金的金额分别只有600、400、200,基本上对于激励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任何吸引力,又如何调动大家学习的热情呢。因此,高校应加大奖学金制度的改革力度,增大奖励面,提高奖金额和加大等级差别,拉开学生奖学金份额的差距。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习激励的合力作用。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是可以互相影响的。校风、班风,尤其是班级的学习氛围,应该来讲,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双重性的作用。同学之间免不了情绪上和认知上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班级的整体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型班集体的打造,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另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渗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适应性。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开设有关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指导课,定期举办系列学习讲座、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报告会、学习俱乐部、学习沙龙等活动,引发大学生对所学课程及自身专业的兴趣和关注度,自觉完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学习动力。
(三)加强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起着一定的正相关作用,因此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个人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和职业价值观,在充分肯定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不足,从而调动大学生自我完善的愿望,引导正确认识自我。
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生涯目标和职业理想目标,促使大学生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使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为此,学校应努力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大学教育的各个学科,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经.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励机制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1999(S1).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集字符、图片、视频、声音于一体,具备了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同时作为一种能够最大可能不受时空限制,基本消除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界限的新媒体,它还具有一些新的优势和特征。
(一)个性化相对明显
由于技术的原因,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都比较大众化,由一点分发给N多个接收者,媒体内容与媒体接收者属性无任何关系,只能被动地阅读观看没有差异的内容。而新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细分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内容,实现优质信息和娱乐内容的大规模定制。每个使用新媒体的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信息需要、专业等定制和选择信息内容。利用这种个性化特征对喜欢追求个性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信息承载量大且传播广泛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弊端,使得新媒体信息储存量大大增加,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新媒体是一种每个人都能够收到信息,每个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者,这种交互性进一步提高了信息量。传统媒体通过报刊、图书等实物存储信息,新媒体则是通过电子设备存储信息,成本低,承载信息量大。同时,各种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传播到任意地方,短时间内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这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三)普及程度高且受众相互联系
随着我国信息通信网络初步建成,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是新时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截至目前,全国使用固定和移动电话的用户达13.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100%,互联网网民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2%,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群众性优势。另外,新媒体受众不像传统媒体受众是分散的,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很容易通过某个平系起来,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并且相互之间进行着互动交流,这种群体性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
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凭借其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及时方便的互动交流,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和交流的首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等,对当代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畅通、更加多样,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各种渠道来获取信息。新时期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由从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为主转变为以网络、手机方式为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多样,更加快捷便利,获取的信息形式多元化、动态化。上网看电视、在校园网上下载电影和歌曲、上网找兼职等,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时代信息的选择与利用实现了个体自由化和自主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由被动接受向自主筛选转变。新媒体在给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和使用空间的自由,导致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利用新媒体的途径肆无忌惮地传播,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于三观未定的大学生来讲,其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很容易受到影响并改变。
(二)相互交往形式多样化
人的幸福感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环境影响,大学生直接面对面与人交往日趋减少,他们更喜欢运用新的媒介如手机、QQ、BBS、飞信、微博等进行沟通交流,用MSN和国外的同学联系,用电子邮件和QQ跟朋友交流,参加BBS的“版聚”……在这些平台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间形成平等的讨论氛围,不用受到身份、地位等的束缚,将无法表达的情感、生活等问题倾诉出来,并得到朋辈或老师的开导和理解,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我满足,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发表自己观点的方式。但是,大学生长期利用新媒体进行交往,会大大减少与社会或个人面对面交往的机会,逐渐沉迷在虚拟平台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日渐冷漠。
(三)学习和思维方式多样化
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多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但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变得多样化,变得更加灵活,大学生的学习不再是靠老师去教授的模式,而是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获得大量的适合自己的信息,并且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前景,可以在互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观点,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从而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也趋于合理。但是新媒体的无处不在对新时期大学生学习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高效便捷地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让部分大学生对新媒体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心理,学业的完成靠网络搜索,虽然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积累,加上经历经验的缺乏,对海量信息的鉴别获取也存在很多问题。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挑战。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以此为平台,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网上网下双管齐下
新媒体是新时期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往的主要途径,新媒体在其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加上新媒体技术独具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学生需要的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意义、有实效。利用新媒体找准学生工作网络化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方案,达到形式和内容、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工作中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功能。同时,还要注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网上网下双管齐下。因为以网络和手机为主的新媒体平台,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二者各自的优势,在平等、民主、虚拟的网络平台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传授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
随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英语口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交流工具的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了。尤其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多数招聘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当的英语听说能力。这就意味着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却并不令人满意。大部分的学生很难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部分学生所掌握的完全是“哑巴英语”。即使是能够进行英语交流的学生,发音不标准、不正确的问题也非常严重,这就给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而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当中屡见不鲜,而且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所以,合理有效地纠正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和提高其英语口语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
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和口语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师资力量的良莠不齐。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普及英语,甚至还有很多学前幼儿英语教育。而在学生英语启蒙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英语老师们大都只有中专和大专的文化水平。更有胜者,很多英语老师的专业并非是英语,也没有受过真正的专业的英语教育和培训。甚至在农村,很多英语老师只有高中水平。而这样的师资力量要为学生的英语发音打好基础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学生的英语启蒙阶段的英语老师的水平的良莠不齐就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发音和口语从开始就无法保证其准确性。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各类考试模式的局限性。一方面,我国现在中小学阶段的英语都实行大班教育,使得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口语训练的可能性较小。加之传统教学模式中几乎都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的读、写、译和应试能力为主,这直接就导致了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各类型的考试中都没有涉及英语口语,这更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要性的忽视。第三,缺乏一个好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英语口语的训练和提高需要一个大的语言环境,而在国内,由于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个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也缺乏有经验的人从旁给予细致的指导,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也很难有所提高。第四,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英语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总体英语实用水平为主,所以,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导致大学新生的确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听说能力训练。但是由于大多数大学老师只强调学生通过多读、多背、多说来练习口语,却忽视了之前学生的英语发音的错误基础,使得学生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以致于久而久之形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所以,大学教师应该开始对大学新生的英语发音和口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使其逐步地摆脱这样的一种错误的状态和习惯,从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正确的英语发音体系,继而提高英语口语。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其发音特点还没有完全稳固,此时正是纠正其发音的最佳时刻。在小学和中学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要应对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所以他们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阅读、写作、语法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当中,对于口语的训练比较少,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发音规则和方式的概念很模糊。再加上学生平时使用英语口语的环境比较少,训练也比较少。这也意味着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完全定型。而此时进行发音的纠正,从而使其摈弃原有的错误的发音的几率则更大。反之,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在大学这个更注重听说能力的环境下,学生花很多的时间来训练口语,则其英语发音反而会朝着他们原本记忆中的方向行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英语发音的思维定势。到彼时发现了学生的发音问题而进行纠正,难度则更大了。所以,纠正大学新生的英语发音,从而提高其口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则明确显露出来了。而模仿这一英语口语的训练方式的应用刚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何谓模仿?首先,所谓模仿,并不是指模仿某位中国的英语老师。因为中国人对于英语来说也是外国人,所以其发音技巧和发音方法,以及其英语口语很难真正达到标准的程度。其次,所谓模仿,也不是单纯地模仿某个外国人或者某位外教。因为语言是稍纵即逝的,对方不能一句话重复很多遍让学生去模仿。并且,在外教在说话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影响,所以导致每个外国人的发音都不尽相同。因此单纯地模仿某个外国人或指责某位外教的英语发音,会导致在解决了一个旧的问题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再次,所谓模仿,也不是单纯地模仿音标或者某个单词的发音,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模仿过程。因为单词本身的发音和其放在句子中的发音,以及放在不同语境中的发音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模仿音标的发音和单词的发音仅仅是基础,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是这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和语用环境中的发音方法。所以,真正的模仿,应该是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各自所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循序渐进地选择不同的视频和音频材料,进行从音标―单词―句子―段落―文章的模仿朗读和背诵过程。
首先,在进入大学初期,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一份合适的音标和单词模仿材料。当提到音标时,很多学生的概念则是音标都是通用的。其实并不然。目前世界上出现最多的有几种音标版本分别是:万国音标即D.J.音标(Daniel Jones所创的以英国音为准发音的英标),KK音标(美国语言学John S.Kenyon和Thomas A.Knott两位表兄弟修订后的以美语发音为标准发音的音标),以及IPA音标(即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国际音标),和RP音标(即Received Pronunciation可接受的发音,即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的英语)。现在中学教材使用的音标符号,即Daniel Jones于1977年在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第14版)中所使用的新的音标符号。但是人们在字典上、英语书上看见的英标则有很多种版本,如国际音标、英音音标、美音音标、牛津字典音标、KK音标、DJ音标等。各音标之间互不统一、互不通用,美音音标标注不了英音,英音音标也标注不了美音,这给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中国人目前倾向于学习美国英语的发音,各种教材,尤其是大学生的教材的磁带和光碟上大都配的是美音发音,但书上的音标却是国际音标,这种不匹配使书上的音标成了形同虚设仅供参考,难以正确地指导中国人学会英语发音。而要学好英语口语的第一步则是纠正英语发音,所以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来纠正英语发音则成为了提高英语口语的重中之重。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接触美音发音比较多,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全是美音音标的视频和音频进行模仿,比如以KK音标为准。这样学生就在刚进大学就为自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则后面的学习目标就更加明确了。
其次,在熟悉了美音音标和和单词的发音规则之后,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相关的纯美音的英语段落和文章的视频和音频材料进行模仿。开始模仿句子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总结出其中一两篇的发音的特点,以及个别单词的语音处理方式。特别要注重讲解如何断句,何时运用弱读、省略、连读、不完全爆破及儿化音等,并且让学生明白何时强调,以及如何强调,语气语调如何把握等。然后再将每句话和每个段落中将相应的发音规则的使用情况予以标注和说明,然后由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模仿。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原本死板的理论就可以被运用到实践中来。在经过指导之后,学生的模仿的目标性也就明确了。接下来在模仿过程中的难度就会有所降低。在将两到三篇文章的模仿重点讲解清楚,和学生的模仿之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材料中的语音处理方式。在训练一段时间,学生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后,教师则只提供材料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慢慢逐字逐句进行模仿,直到完全将其掌握为止。从句子到文章的模仿过程中不求快,但求准确。指导学生逐渐将原有的发音方式全部纠正过来,并且逐步地形成一种发音习惯以后,再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念其它的文字材料。只有在正确的方向的指引下,学生的英语发音和英语口语才会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从而越来越标准。反之,如果一直按照原有的错误发音训练下去,其结果必然是越走越远,发音越来越差,并且再次改正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模仿,这种纠正英语发音和提高英语口语的方法之所以能够更加行之有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模仿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初期,很多学生逐步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发音的错误和口语水平的欠缺,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轻易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开口讲英语,怕因此而招来同学和老师的嘲笑。导致学生想要提高口语,却不敢开口,更不知道怎么开口。而这也给学生造成了很重的心理压力。而模仿是一种完全可以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没有了第三者在场和参与,心理压力自然就不复存在了。第二,目标材料的明确,使学生有据可依,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好了一份材料之后,就意味着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模板。而学生所要做的,就是跟着这个模板进行纠正。通过模仿录音,然后对比自己和原始录音的差别,继而进行改进,直到完全和模仿材料中的发音相同。这样就避免了越练越差的可能性,使得学生的发音一直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三,模仿是个人行为,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和搭档的影响,使得学习时间的安排和进行方式更加灵活,则效率也就更高了。因为英语发音和英语口语的模仿只需要自己一个人进行,所以使得该项训练形式和内容灵活自由。在不需要搭档的口语训练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训练,这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和训练。效率自然就更高了。
由于大学新生的英语发音方式并没有完全定型,所以,此时正是最佳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纠正的时刻。模仿,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又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且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可对比的标准。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纠正英语发音的过程中,有据可依,且可以个人的实际情况对训练的步伐和时间等的选择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在后期的学习中完全依靠自己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守仁.新编英语口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杨萍.英语口语课后时间方法研究[M].外语教学,2000,(4).
[3]吴祯福.英语中级口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4]孔维珊.浅析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原因及对策[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08.
[5]韩玉强.英语口语提高策略分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VOL.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