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研究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12 15:16: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工商研究生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商研究生论文

篇1

1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巨大儿的分娩率较前明显增加,增大了阴道分娩的风险(如肩难产),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如超声波),可提前预示一些自然分娩的风险,臀位、羊水过少、脐带绕颈、胎盘因素均可在产前诊断,手术分娩避免了过去一些复杂的阴道助产给母儿带来的损伤,使剖宫产手术范围扩大,剖宫产率随之升高。胎心监护手段的应用,使胎儿窘迫的诊断率较前提高,使剖宫产率上升。有关资料表明,单纯根据听诊胎心率或观察羊水混浊情况诊断胎儿窘迫,其诊断符合率仅占20%,因此医生应对母儿情况深入了解,根据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做到既不盲目增加剖宫产率又不延误治疗,这样,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将有所减少。

2母体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次要原因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因分娩中孕妇承担的风险较大,几乎为剖宫产常规,而瘢痕子宫二次手术率的增加,则提示我们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的重要性。大量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试产是一个可选择的措施,试产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排除阴道分娩的禁忌证后,要给予试产的机会,以提高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

3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剖宫产率上升的影响逐年增加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些产妇由于对妊娠分娩的知识了解甚少,精神过度紧张,临近分娩期担心难产,对自己分娩有一定心理负担,对分娩感到紧张、恐惧、害怕分娩疼痛,不了解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危害或知之甚少,有自然分娩条件而自愿放弃试产的机会;医院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不允许家属陪伴,加之过多的医疗干预,如静点缩宫素和胎心监护手段,使产妇活动受限,增加了产妇的紧张、焦虑程度,产妇的这些有害心理状态,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对自然分娩非常不利,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头下降受阻、产程延长,或因胎儿窘迫不得已实行剖宫产。围生期保健新模式的倡导将有利于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如开展爱婴医院、家庭化病房、导乐待产、分娩镇痛等,将社会心理模式与医学模式并举的围生期保健新模式,来达到母儿安全健康的目的。

4小结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对产科工作者的期望值过高,人们对分娩的要求从保证母婴生命转向更强调孩子的“质量”,与产科相关的医疗纠纷和诉讼的明显增加等因素,都影响了剖宫产率。甚至现在有些没有明确指征的产妇也要求预防性剖宫产,医生面对社会因素的压力,确实很难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因此,要寻求社会和管理层对产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充分认识产科的高风险,产科工作的压力不应只由产科医生来承担,应为产科医生创造适宜的条件,如医疗保险、人身保险、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人类的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所谓瓜熟蒂落。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其安全性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随着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产妇所要承受的麻醉意外、大出血、感染、损伤、羊水栓塞等风险大大增加,国外报道术后总并发症高达28.3%,国内报道剖宫产近远期出血可达5%~6%,感染率达3.6%~8.1%,而且5年内的并发症如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异位妊娠等远高于阴道分娩者。此外,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行人工流产时子宫损伤及足月妊娠时子宫破裂的危险高于无剖宫产史者;剖宫产术后再次妇科手术时,因为原有手术瘢痕存在,盆腹腔粘连形成,术中操作难度增加,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增大。过高的剖宫产率还可使围生儿的病死率上升,有学者提出,剖宫产儿湿肺的发生率为8%,经阴道分娩儿湿肺的发生率仅为1%,个别剖宫产儿日后还有可能出现定位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多动及阅读、划线、打球有困难“感觉统合失调”的后果。合理降低剖宫产率是全体医务工作者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它将对两代人的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2

作者简介:王春玲(1973-),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孙明玉(1979-),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山东烟台264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15-02

近年来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养出大量高精尖人才。但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如一些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过多,师生交流不够充分,导师自身素质与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导师过分依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等。这些问题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1]本文拟从导师和研究生两个方面对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归纳,并对今后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对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有所助益。

一、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从导师方面来看

(1)所带研究生数量偏多。调查数据显示,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2]导师本身既有科研任务、研究课题,有的还承担教学任务或行政工作,造成导师负担过重,体力和精力跟不上,无暇顾及研究生。2011年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年龄在61~65岁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为6666人,66岁及66岁以上的为5061人。[3]每年有大量研究生指导教师退休,这需大量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填补,而由一名研究生成长为一名年轻导师需几年的时间,传统的“手把手,师傅带徒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造就出大批高质量的研究生,势必要求导师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2)对研究生指导较少。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对研究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但有的导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导师对研究生疏于指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目前研究生很多几乎是处于“放羊”状态:“师生之间一两个星期见一面,而有的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才能上一次课。有的导师忙于自己‘赚外快’和‘做学问’,无暇顾及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有的甚至导师与学生‘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科研、行政、校外活动较多或长期在国外,对研究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对研究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另外,并不是指导教师没有能力指导研究生,而是认为既然已经是研究生了,应培养其独立研究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论文课题就应该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教师不必过问和指导。导师制中导师的指导很重要,通过个别谈话或小组交流,导师可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思想动向、学术倾向,以便及时予以指正,减少学生学习上的盲目性,学生也可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培养宽广无私的胸怀、乐于助人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科研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还可实现教学相长。

(3)导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导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如上所述,有的导师责任心不强、师德不高,出现“导师不导”的现象。同时,也有的导师业务素质不高、基础知识不甚扎实、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思维,还有的导师不能正确对待科研成果的归属、名利、研究生的培养与科研协作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在近作《想象的异邦》中剽窃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1987年出版的《当代人类学》,[4]在学术界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不仅是研究生知识的传播者、学术上的引导者,而且是他们行为的楷模,“名师出高徒”,如果导师自身素质不高,又如何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生呢?当然,大多数导师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精湛的业务水平、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襟,但有的在教学方面缺乏教育艺术,不重视教育方法研究,不能根据不同研究生的不同特点讲究教学与培养方法,因材施教,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能传之以渔。因此,导师应探索育人艺术,增强育人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素质全面的研究生。

2.从研究生方面来看

(1)学生对导师过分依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大多数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但也有一些研究生没有认清导师只是起点拨、指路、启迪的作用,只是在思想、方法上引导、启发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和求异思维,认为有了指导教师,凡事都可以依赖导师,有了导师的保驾护航,拿到学位是没有问题了,缺乏自觉性和积极主动精神。在学术上不勇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至于使导师每一步都要亲自指导,把着手教,导师本身就有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研究生的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导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科技问题的重任,如何使研究生教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更直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一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学习书本知识,参与实际工作较少,不能密切地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重书面知识、轻实践能力的观念,即使到了研究生阶段也不主动从事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有些导师是“从校门进校门”,虽然有较高的学历,善长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企业联系不够,没有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在与企业联合申请项目、合作攻关或合作培养研究生方面较薄弱,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满足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社会经济建设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研究生,要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导师要有实践背景,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必然影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单一的导师制向多样化的模式转变。

二、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

1.从导师方面来看

要完善导师制,就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一流的人才取决于一流的教育,而一流的教育取决于一流的师资,即要培养素质优、层次高、业务精、结构好的导师队伍,只有造就优秀的研究生导师才能培养出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人才。

首先应加强导师的素质培养。研究生导师不仅应具有崇高的思想素质、精湛的业务水平,而且应具有广博深厚的人文素质。高素质的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给学生以良好的启迪和榜样,因此导师应积极加强师德建设,注重思想品德修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学识要扎实、宽广、深厚,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课题攻关,研究工作要充满生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人文素质基础课修养,阅读哲学、艺术等书籍拓宽知识领域,参加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各种活动,从而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其次应完善奖罚制度。目前导师制中的一些问题源于奖罚制度不完善,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有的导师兢兢业业,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和奉献精神,将全部身心投入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上,但现有的制度没有对这些育人有功的导师进行奖励,真正从物质生活、政治待遇、科研条件等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有的导师对研究生疏于指导,放任自流,全身心扑在从事校外经商活动上,对研究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现有的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机制。所以大学应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完善导师制遴选制度和教书育人制度,将教书育人的工作实绩作为衡量研究生导师是否合格以及聘任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不负责任或不能胜任者要及时调整。对在研究生培养中教书育人工作或成绩突出的导师予以奖励并优先或破格重用;对在研究生培养中未能以身作则的导师应给予必要的教育或处分。

2.从研究生方面来看

首先,研究生应积极向导师学习请教。研究生导师大多有宽广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生从导师身上可汲取丰富的营养,所以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向导师学习、请教,从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中学会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研究生大多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烦恼”,导师在家庭、生活、学业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切身体验,所以研究生应经常与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朝夕相处的导师交流。导师设身处地地与研究生沟通、交流、指导迷津、督促研究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学生可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端正人生的态度,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业中去。

其次,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考核。我国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进行所学课程的考试外没有其他形式的考查,学生只要能在指定时间内学完必修课程,通过考试,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即可获得研究生学位,研究生淘汰率很低。事实上,很少有学生因论文答辩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这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研究生中较为普遍的懒散现象。所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建立研究生淘汰制度;重视研究生论文答辩。只有建立严格的学术考核办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再次,改变研究生的思维模式。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导师指导,学生照着做;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锻炼。在美国,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就是“不要轻信任何结论,甚至包括自己导师的结论”。在我国研究生大多信奉导师的结论为真理,不讲有争议的话题,这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造成许多研究生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不强,往往几年下来只是多读了几本书,思维方式并无大的转变。所以研究生应转变观念,研究目前尚未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真思考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EB/OL]..

篇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279-02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学科应运而生。作为最新知识的专业传授载体,高等院校在新学科的研究发展上走在最前沿。而新学科的分布地――高校各具体院系,其专业资料室是院系学科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资料室的建设应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专、精、深等的独特性,围绕教学科研搞好自身建设,进而为本学科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浅析如何围绕学科发展搞好专业资料室的建设。

一、我院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河南师范大学的政教系,于2001年合并市场营销系而建院。现发展为七个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有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心、a企业策划与咨询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应用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学院还拥有河南省唯一的省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硕士学位授权点也由原来的两个发展为现在的四个: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学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从两个方面讨论一下我院学科发展的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1.从研究生论文选题调查看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院(系)专业资料室的一个特色收藏就是本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导师和学生几年来的学习和思考的成果,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所在学院学科建设的带头人或是学术骨干,在他们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也有许多是他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代表了学科发展的方向。

经济与管理学院从有硕士点以来一直不间断地收藏本院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从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变化就可看出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动向。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的发展同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结合点很多,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发展也从原来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这一点从硕士生的论文选题上可见一斑。过去研究生大多撰写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理论等方面的论文。发展到现在选题则广泛得多,研究内容更加实际,更注重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以前从未涉及的银行、证券、保险、财政、国际贸易、房地产、企业管理、企业兼并等文章方面已占相当的比重。调查显示,现在的研究生以经济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资本论等的选题是越来越少,而对当前经济热点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热点的分析研究呈上升趋势。一些在职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更是紧密结合当前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热点,这些变化正是顺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改革的需要。

2.从师资建设看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在2002年以前的教师大部分是从事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的教师,所开专业也大都是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究等。随着学校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引进和自我培养多学科硕士、博士越来越多,学科发展也越来越快,经济学管理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来了学科建设的大发展。这些在重点大学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学成归来的博士很多都是行业内大家的弟子,感知着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动向,有的还参与了导师的国家级经济学管理学的重大课题研究,他们的学成归来为我院的学科发展注入了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他们对专业文献资料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围绕学科发展,加强院(系)专业资料室建设

专业资料室因其所收藏文献资料及服务和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其在学科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文献信息提供角色。在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和优质的服务是其责任,它的建设应围绕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展开。

1.围绕学科发展需要进行文献资源的建设。资料室的建设与图书馆不同,其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专业性、学科性的特点,在资料的收集和开发上要根据本学科的设置和发展,形成有本专业学科特色的研究级的文献资源。随着新课程的增加,学院的文献保障体系需要针对学科发展的教学与研究变化及时调整文献信息资料的采编计划。如,从2002年后,针对学院新开的课程,如金融、证券、跨国公司、企业兼并、产业链、物流管理等,资料室采纳相关专业教师意见,调整了期刊征订和图书采编计划,并形成制度,每年的期刊征订及每次的图书采编都会充分征求教师意见,作出相应的调整。学院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及学者,开设的一些新的课程,学院专业资料室由于经常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文献需求,就可以反映他们的问题,在采编文献的过程中与教师保持畅通的渠道,增加新学科需要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料。资料室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将最新的书目和期刊与教师见面,为满足学科发展研究的需要,提供全新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做好学科发展的文献保障。

2.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人员服务素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期刊专著毕业论文、电子刊物等文献逐年增加,建立现代化管理系统已迫在眉睫,而目前院系资料室虽然配备了计算机及一般的基础设施,但也只是将它的功能定位在目录编制、统计等基础性管理上,缺乏综合处理技术和必要的数据库,导致检索困难,利用率低下。这种落后的技术手段不仅不利于文献的综合利用,更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服务要求。所以,文献保障体系必须适应当前信息化这种飞速发展的形势,建立现代化的服务设施,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服务,如我们经济与管理学院对于在2010年中的通货膨胀、新会计准则等问题的专题研究中就采用了网上订阅。并与校图书馆共同对室藏文献进行了回溯建库,利用校园网进行了资源共享。人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保障。目前,资料室人员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普遍缺乏,外语水平普遍不高,这些都影响了资料室作用的发挥。所以资料室的管理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不断适应这种深刻的变革,提高自身素质,以保持资料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好信息保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创新日益频繁,学科发展不断加快,院系资料室作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重要信息的保障阵地,不仅要向客户提供一般性的参考、咨询服务,还应提供更加专业性、深层性的学科信息服务。这就对资料室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岗位要求:一是要优化知识结构,不仅要有图书情报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二是要增加职业意识,要坚持甘为人梯的服务理念,加强与学科用户的交流和沟通,围绕学科用户的需求积极开展工作;三是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发展,积极为学科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服务,既要为学科用户主动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又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科用户提供咨询服务;既要积极开展信息的收集工作,又要主动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编织成二三次文献,针对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来保障学科用户的需要,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3.克服经费难题,为学科发展开拓服务。现在由于文献资料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院系资料室的购买力下降。由于现在许多高校的图书购置的费用都直接拨付给校图书馆,而图书馆又因为与教研一线的专业人员很少直接交流,不了解学科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使得服务与需求之间脱节严重,而院系专业资料室又由于经费所限,使得一些需要较大量资金支持的又是学科建设所需要的文献无力收藏,而资料室人员及时的联系双方进行沟通,使资源利益最大化地利用。如本人所在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进行学科建设做一些课题时,学科带头人提出需购置专业数据库,几十万的资金对院系来说有些困难,通过资料室进行反映联系,双方联合购置,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共同购置的中宏数据库和国研网正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联合对解决文献购置经费的来源上提供了新思路。校系文献共建共享是高校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萍.学科发展与专业资料室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

[2]李霞.关于高校院系资料室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3]龚军慧.论提高高校院系资料室这学科建设的服务水平[J].图书馆,2007,(5).

[4]刘芬.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4).

Building the Departmental Reference Room Surrou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Taking the EMC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AN Hui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增以及研究生管理工作的质量逐渐下降,二级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问题也越来越多。[1]研究生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使研究生教学秘书在管理工作中挣脱传统的思想管理模式,开展更加有序的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使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目前已经成为每一个基层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

在研究生工作中,从事最基础的管理及服务的人员即为研究生教学秘书,他们是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链顺利进行的基础,是研究生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行者,因此,研究生教学秘书是研究生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岗位。[2]通常,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专业课的设置与管理

研究生教学秘书主要是协助领导对日常教学进行管理,协助学科领导及分管主管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制定与落实。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校级研究生培养计划,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落实,对本院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表进行编排,对教学任务及开课计划进行下达与上报,同时对教学管理中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与解决。

每学期快结束时,提醒任课教师出考试试题,安排学科考试,完成考试后,通知教师对研究生成绩进行录入,同时上交成绩单及试卷进行归档管理。

2.研究生论文管理

协助领导及学科主任对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及答辩等工作进行安排与整理,并对较为复杂繁琐的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资格进行审核。此外,还要对所有研究生的相关资料进行填写、统计、分类及归档等。

3.研究生招生及档案的管理

通常,研究生教学秘书都会参与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复试及面试的安排,同时还要参与研究生学籍管理及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审核。此外,对于研究生成绩、试卷及教学文件的整理、归档等工作也都离不开研究生教学秘书。

二、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

由于研究生管理工作较为繁琐,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进而也较为复杂,其工作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3]

1.对象广

学生与教师是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的主要对象。根据我国社会目前的发展需要,高校对于研究生培养的方案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但其主体方向变化不大,相应任课教师的变化也不大。因此,研究生秘书不仅要对学生及教师进行教学服务,同时还要与相关职能部门打交道,只有及时、有效、融洽地与这些部门进行沟通,才能够起到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才能够确保院系各项教学计划顺利进行,确保教学培养方案能够顺利落实。[4]

2.内容多

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工作,其中常规性的管理工作包括招生工作、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成绩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这些工作的连续性较强,所有方面的管理都需要教学秘书的参与,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学秘书进行较为大量的工作。

3.责任大

每个学期的各个时段,研究生教学秘书都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工作,因此,在教学时间段安排方面,教学秘书的工作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对于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多数人都认为是一些常务性的事务,毫无“含金量”技术可言,只要做到早准备、早计划,就能够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教学秘书的工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比较复杂和繁琐的。而且无论教学秘书工作是常规性的还是偶然性的,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稍有疏忽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甚至影响学生就业及以后人生。[5]

三、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要做一个合格、优秀的研究生教学秘书充满了困难与挑战。本研究认为,要想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大对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视

很多人认为,教学秘书的工作不是教学工作的主要部分,只不过是管管成绩、排排课而已。然而,该工作并非如此,一名优秀的研究生教学秘书,不但要有秘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对相关专业的内容较为熟悉。通常来说,考生首先联系到的是教学秘书,教学秘书只有对相关专业熟悉才能更好地对专业进行介绍,增加那些喜欢本专业的考生信心。而且,熟悉相关专业还有利于与学生的日常沟通。研究生教学秘书不仅要管理招生、教务、学籍、考务等工作,还要管理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如材料提交时间、证件注册、各类活动的申请等,如果教学秘书不熟悉这些专业,那么,他们极有可能无法与学生沟通。

2.强化自觉服务的意识

研究生教学秘书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同时还是一个服务者。教学秘书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积极主动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向师生传达学校的方针政策,对本院教师与研究生的意见及构想及时反映给学校,做好学校与师生之间的桥梁。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为上级部门的管理服务是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重心。[6]因此,面对研究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教学秘书应当切实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做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对于上级部门,应多请示、汇报,及时了解研究生整体情况,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协助上级领导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与研究生导师之间的联系

高校研究生接触最为频繁,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研究生学业论文的质量,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些都与导师密不可分。因此,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就要求院系教学管理秘书充分与研究生导师和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导师对研究生的情况进行及时了解,适当提取导师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导师提出来的问题。

4.加强信息平台在研究生教秘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传统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高校研究生教秘的日常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信息化的各种进程中。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控制平台摆脱传统工作方式,使工作更加高效、便捷。这就要求高校在研究生教秘管理的信息化方面要统一各种信息平台,通过身份认证,能够授权使用各种具体应用,使孤立的信息体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的开放和共享。

四、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及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不断变化,对于研究生管理和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教学秘书不但要有较高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心理素质及管理水平,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当今现代化管理手段能熟练地使用。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效率,研究生教学秘书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及信息化技术等,并且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政治素质,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模式,为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 娜,徐 媛,濮 昱.浅议如何做好高校研究生教学秘书[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

[2]尹 典.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6(04):39―41.

[3]杨新艳.浅谈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J].轻工科技,2013,11(12):125―126.

[4]梁小娟.浅议二级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的复杂性及相应对策[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10):19―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