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04:17: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英语项目化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学习英语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非英语国家。这些地区的语言文化在他们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展示了持续且强大的影响力。研究母语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对于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一、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差异
首先语言与文化间密不可分。文化决定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一般来说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上都具有亲缘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一族群通过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语言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以英语来区分,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在文化上呈现巨大差异。
首先在信仰上,英语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有罪,需要通过忏悔、祈祷才能赎罪,认为人性本恶,主张仁爱、宽恕。基督教徒非常依赖上帝的作用,期待上帝拯救众生。与其他语言地区相比,比如汉语国家多信奉佛家。佛家强调自我修行,注重来生,重伦理而轻法制。这些显著区别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许多词汇都具有宗教含义。由于英语国家多处于西风带,英语中都有赞颂西风的诗篇,又地处海洋周边,多有与海有关的俗语。相比较而言,地处内陆的蒙古语地区就缺少这些表达。地理因素也影响着语汇。在语言特征上说,英语是曲折语,有词形的变化,思维是联想的、演绎的,善于理性思考。汉语则是孤立语,缺少形势变化,中国人倾向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英语本身是一种表音文字,符号与意义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字母符号没有会意作用,不会引起形象联想,因此英语是一种充满暗示的语言,这也引导了英语国家注重逻辑思考,善于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文化传统。
二、文化差异造成的教学困难
母语文化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这里可以用迁移概念来解释。迁移概念属于教育心理学范畴,是指以前的学习对于后续学习的作用。当两种学习内容具有相似点或传承性时,这种迁移就是正迁移;如果两种学习内容明显异质,那么先学就会对后学起到阻碍。比如语言,当非英语国家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首先就会被母语文化干扰。母语文化的思维范式、价值取向、用语习惯都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他们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母语习惯带入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这些负面影响。
在学习态度上,大多数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机性都非常强烈。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使用价值越来越高。学习者有很强烈的愿望要学好英语。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学习动机与学习实况的落差容易打击学习者的自信心。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才能够调试好心态,摆脱焦虑情绪,继续深入学习。
从学习方法上来说,英语与其他语言存在明显差别。英语的语调只有升调和降调,其他语言,比如汉语则具有丰富而多变的声调。这直接影响了学习英语者的口语,因为母语的影响,难以实现地道的口语。从词性上来说,英语缺乏阴阳,而俄语、法语等语言均有阴性阳性之分,这对理解英语造词汇的思维方式成了困难。从词语的搭配上来说,英语具有较为严格的语法系统,而其他语言,如汉语则词语搭配灵活,可有以有限的义项搭配出无限的意义。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流,这也是母语文化对于英语学习造成的最大障碍。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能够得到的都是既定的、书面化的正经知识。而在实际交流中,口头英语存在大量的表达是因时而宜,因势而异。其中有关英语国家本土文化的部分,经常会有表达缺省,不了解其文化的学习者很难掌握其意义。以自己本身固有的文化知识去揣度,容易引发误解和错读。特别是礼仪方面,英语国家交际中一些所谓幽默的部分,其他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会因为其与自己本族语相背离而产生误解。一些交际中的禁忌话题各个语言地区也是截然不同。英语地区十分注重个人隐私,而其他语言地区可能并不将其列为禁忌。
在面对这些窘境之时,我们首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差异是绝对的,教学过程中的阻碍也是必然的。以平常的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才能融入教学环境中去。最重要的是理解其文化内涵,把英语地区的文化与自己的母语文化相对比,以熟悉的母语来提示、促进英语的学习。母语与外语,二者无优劣却有异同,方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时,不可冒进,要按照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循序推进,系统教学,努力克服这些教学困难。
三、英语教学的对于本土文化的影响
一、地方本科院校卓越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及“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为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地方教育局、地方中学、教育机构为合作伙伴,培养师德高尚、语言功底过硬、教学技能突出、理论基础扎实的、自我发展能力强的高水平中学英语教师,为中学和各种社会办学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合格的中学英语师资。
(二)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集团)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
1.协同合作办学
实施“引企入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开设“卓越英语教师班”。与新东方投资集团(香港)、南宁星火教育、明大教育等教育培训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入以上教育培训集团落户学校,开办对社会开放的教育培训学校。聘请教育培训集团经验丰富的教师为英语专业(师范方向)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协同制定培养目标、建设课程资源、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设计评价体系。
2.协同制定培养目标
围绕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集团)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3.协同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以新东方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新东方英语教学法”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
4.协同组织教学团队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聘请百色市教育局中学英语教研员、中学优秀老师、教育培训集团经验丰富教师为兼职教师,加入学院英语教师教育团队,参与课堂教学、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及就业指导,实行教师和中学教师、教育培训集团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
5.协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引企入校”,把百佳新东方、南宁星火教育等教育培训集团建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培训学校担任助教与教学实习工作,学中做,做中学,是一种在岗式学习,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也可以从中获得报酬。
6.协同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协同研究师范生培养中的重点、难点和其他突出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协同申报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评价体系,校内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校外,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对学生见习、实习的评价。
7.协同开展“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百色市教育局、中学、教育培训集团协同开展教学专项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有计划安排教师各高校或赴境外访学进修、见习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首先,在教学理论讲授课上,教师讲得少,学生讨论活动多;照本宣科少,实际教学问题探讨的多;师生互动多,学生分组讨论活动增加,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通过组织研讨小组、学习沙龙、工作坊、名师讲堂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培养学生学习研究兴趣,加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
2.加强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积极建设网络教学环境
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库建设,加强网上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拥有的多间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和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英语在线学习软件以及调频台等现代教学设备与条件,改善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构建开放式、立体化评价体系
实践课程评价内容:微格教学技能,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等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课堂表现、考勤与学习态度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调查(读书)报告、实践测评等多样化评价方式,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结合见习、实习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真题真做,改变毕业论文设计单一化模式。
二、地方本科院校卓越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培养成效
(一)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成效
1.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学科竞赛成绩良好2010年以来,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人才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
2.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社会服务实践能力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已在百色市东合小学等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10余次,参与师生人数达200余人。
3.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科研创新能力
近三年来,参加见习活动近1000人,参加教育教学实习近100人。学生基于实践教学基地的见习、实习活动,撰写教学论文143篇、毕业设计77篇。学生参与教师教研课题近20项。
4.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创业就业能力
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立项42项,其中国家级7项、区级31项。2010年起,在学校、培训机构等担任英语教师的学生有560人,毕业生自主创办培训学校的案例有30多个。
(二)师资培养成效
1.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大为提升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参加广西高校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人次。受聘为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受聘为广西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质提升实验项目”自治区级指导专家2人。指导百色市中小学教师获得各级各类英语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人次、二、三等奖5人次。与中学、企业合作开展教育研究相关课题2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各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教师教学大赛20余项、教学多媒体课件大赛20余项、教学论文获奖10余项等。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近几年,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教师外出到兄弟院校听课、参加专业教学技能培训等近200人次;6人获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44人;校外兼职教师共51人。
双语教学论文的研究方法分类表
类别主要内容篇数百分比(%)非材料
性研究从理论或实践角度解析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意义3130探讨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理论143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可行性研究143剖析高职英语分级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4174探讨分级教学模式的评估、考核方式287基于理论或现状分析的分级模式的实施构想4174详细介绍本院校分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及效果5219对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个人看法00实证
研究在实验性研究基础上,对假设进行验证和检验143对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287
课题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年度规划课题支持论文,一般课题,课题名称“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EB11101]。
作者简介:袁俊娥(1980―),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张洪颖(1965―),女,北京人,学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为突出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000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提出了对高职英语教学“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基本要求》指出“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响应《基本要求》的号召,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全国各高职院校陆续开始了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但是,分级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分级教学改革进行到了怎样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这些方面的综合研究成果还十分鲜见。本文尝试对2004年~2013年十年间我国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文献研究,期望能抛砖引玉,明确进一步改革方向,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服务。
一、文献范围和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的研究成果发表的时间范围为2004年~2013年,这是因为:第一,2000年教育部颁布《基本要求》和2002年教育部批准成立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之后,我国高职院校开始开展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但相关研究成果到2004年左右才陆续问世;第二,到2013年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开展十年之多,很有必要对这期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笔者以“高职英语,分级教学”为关键词,“篇名”为搜索项,通过模糊搜索在中国知网上检索2004年~2013年发表的有关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期刊论文,截至2013年11月4日共查找到文章106篇,其中发表在2012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职业技术教育类期刊上的文章仅3篇。考虑到文献研究的要求,笔者将该3篇核心期刊论文及虽刊登在普通期刊但下载次数超过50次且被引用次数超过3次的论文20篇,共计23篇文章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借鉴了高一虹等(1999)有关研究方法分类的标准,将研究方法分为非材料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对23篇双语教学研究论文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区分和归类,结果见下表。
二、研究结果
1基本特点
从下表可以看出,在2004年~2013年十年间有关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较少。核心期刊论文只有3篇,仅占检索到的论文总量的28%。
第二,非材料性研究占绝对多数,占研究文章总数的870%,而实证研究仅占130%。
2研究内容
十年间发表的23篇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文章主要探讨了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意义。研究者认为,实施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廖新丽,2005);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愿望,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协作的良好学习氛围(田南竹,2009)。
(2)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构想。在理论分析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探讨了分级教学实施的构想。徐国盛(2010)认为,在分级教学分班时应充分考虑差生的心理因素,需确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建立科学的测试与评价体系,还应提升管理水平。
(3)本院校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介绍本院校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具体实施情况的研究论文所占比例最高,占总量的219%。如:刘利平等(2013)介绍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对2011级和2012级学生实施英语分级教学的详细过程,包括具体分级模式、不同层级目标、有针对性的层级内容、差异化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4)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者认为尽管分级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施过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分班的科学性有待商榷、课程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教学形式和内容未真正因材施教、相关部门配合尚须加强、教学实践难以摆脱应试导向、分级教学对落后生的英语学习影响等。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郭淑英(2007)提出的加强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学生理解分级教学的初衷;加强沟通,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楼莹(2010)提出实行分级分班动态调整;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兴趣。
(5)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评估、考核方式。陈恒仕(2009)认为,高职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并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6)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研究。王燕(2007)从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经济学、教学原则及国家教育政策等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可能性。其中,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为分级教学提供了语言学理论支撑;此外,学习迁移理论中的认知结构迁移为分级教学提供了心理学基础;效用理论中的等边际准则是分级教学的经济学基础。“根据等边际准则,我们对高职英语施行分级教学,就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基础的条件下获取最大的知识量。(王燕,2007:13)”教学原则中“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运用也可以体现在分级教学上。
三、对研究现状的思考
通过以上文献统计可以发现,2004年~2013年十年间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已经受到了重视,不少高职院校也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分级教学改革实践时间较短,各地高职院校本身存在差异等原因,在不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深度研究不够。十年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仅有3篇,而通过模糊搜索查找到的相关主题的论文至少有106篇。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关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支撑分级教学的理论又相对较少,导致现有研究的深度不够。另一方面,从事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师因学历相对低而教学任务又相对较重导致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存在困难。
第二,实证研究比例较低。在2004―2013年间,国内针对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证研究论文比例仅占130%,而在这有限的实证研究中,使用统计软件对分级效果进行“假设检验”的仅有1项(王燕,2008)。绝大部分研究都属于非材料性研究,从理论或实际角度探讨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的构想或分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诚然,弄清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了解分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分级,但如果仅停留在汇报经验或探讨理论上,不使用现代统计和测量手段进行量化分析,不免使人觉得分级教学的效果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第三,分级的标准和效果衡量缺乏科学性。英语分级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Krashen的“i+1”语言输入理论,而为了达到分级教学的这一初衷,准确测量出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即“i”,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迄今的分级教学中无论实施构想还是实施实践几乎都是按照学生入学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分级,但对摸底考试的内容、形式、难度等具体信息没有任何介绍。因此要保证分级的科学性,分级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分级教学的效果描述,几乎也都是参考或对比学生分级前后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成绩来确定,对在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的效果描述较少。
过去十年我国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分级教学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广大高职英语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共同配合,在理论指导下对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展开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切实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白景永.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与实践――基于分级教学的对比实验.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一、评价内容:德、能、勤、绩四项综合加绩效、时量六项指标体系。
二、评价主体:学生、教研组、年级组、各处室、学校等多元评价。
三、评价办法:德100分、勤100分、能200分、绩500分,学生评价50分,民主评议50分,共1000分。采用加减法计算。
后勤、教辅、保卫科人员“能”、“绩”:
成立评委会,由学校领导、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从工作态度、工作完成情况及服务意识,投票分出优、良、般、差四个等级,分别赋500分、450分、400分、350分。
音体美劳信教师“绩”:
1、按时有效完成课程方案规定授课任务;通过师生评价确定等级。
2、体育、信息与九年级升学成绩挂钩记入“绩”;不带九年级无升学成绩按上一项记。
(一)、师德(100分) :
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提高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素质,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1、教师工作作风方面
严禁向学生乱摊派资料,严禁“黑中介”现象,严禁进行有偿家教,严禁赌博,否则视情节轻重扣师德管理分5—10分。严重者学校予以解聘。
2、教学行为方面
(1)、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讽刺、挖苦学生,否则扣师德分2—5分,情节严重的,学校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严禁教师在课堂吸烟、接打手机,否则扣师德分2分。
(3)、严禁在监考期间迟到、早退、读书、看报、无故出入考场。否则扣师德分2分。
3、教师工作态度方面
(1)、严格遵守学校的工作制度,上课严禁迟到、早退,努力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任务,否则扣师德2—5分。
(2)、严禁在上班时间打牌、下棋、玩游戏、浏览无关网站或干其他不属于工作范畴的事情,否则扣2分。
4、教师语言方面
教师应注重语言文明,不说脏话,应做到礼貌待人;严禁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领导与领导之间打架、骂人,否则停课反省,在教师会议上检讨,并扣2—5分。
5、教师仪表方面
教师应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上班不穿奇装异服,不浓妆艳抹,严禁穿拖鞋进课堂。
凡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达到扣分10分及以上者,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本年度不能评先树优,不能晋升职称,本年度师德考核为不合格。
(1)、加分:好人好事受学校表彰每次加2分;学生评选的我最爱戴的教师加5分。
(2)、减分:依据师德评价标准,凡有违反教育局规定的教师“十严禁”及其它师德行为的酌情每次扣2—5分;凡在工作中饮酒,领导罚50元教师罚20元并根据反省情况每次扣2—20分,情节严重的解聘;
(3)、师德的评价标准主要从教师工作作风、教学行为、教师工作态度、教师语言、教师仪表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其他量化标准见评估细则。
(二)、勤(100分):
1、考勤要求:
(1)、每月请事假1天内(婚、丧、学习等特殊假在规定期限内除外)不扣款。子女中考高考、大学上学报到(结婚)二天假,父母、配偶、子女有病住院(持相关手续证明),一周内不扣款,一至二周折半。
(2)、每月请事假8——14节,每节扣3元;15——21节每节扣5元;22节以上每节扣8元。迟到、早退必须向考勤领导说明按事假处理,否则,按旷工处理,旷工按请假二倍计算;无特殊情况每月请假超过7天,扣除当月全部工资,每学期旷班超过10天报乡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予以解聘除名。
(3)、旷课一节扣20元、乡纪委、县教育局抽查旷工一节扣20元,旷课一节扣50元。
(4)、开会、监考、阅卷、集体活动视同上课,早退迟到扣5 元,请假一节扣10元,不请假的扣20元,病假、婚丧等特殊假请假除外。
(5)、病假:教师本人有病住院治疗,需持住院证明、相关缴费单据,
由校长签字后生效,其病假节数按事假节数的一半计算,无住院证明、缴费单据的不能作为病假,按事假处理。
(6)、上班期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玩电脑游戏等,发现一次扣5元。
考勤量化赋分:请假一节扣1分,旷工一节扣3分,旷课一节扣5分。
2、考核办法:
(1)、每天上下午课前20分钟签到,上午放学签退时间为12:00—12:20;下午放学五分钟后开始签退至50分钟结束。值班领导每日上、下午督查、抽查,抽查不在岗、视为旷工。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汇总,学期末兑现。
(2)、A、请事假1天以内由分管校长签批,1天以上先由分管校长签字同意后,再由校长签批。个人请假一周以上报教育局备案;B、请病假持住院证明、缴费单据一周内由校长签批、一周以上报教育局备案。
(3)、上一节晚自习加1分,两节晚自习顶一节事假。
(三)、教学常规(200分):
评价项目:1、教研活动; 2、集体备课; 3、备课上课;4、听评课;5、自主学习课程和配套练习使用;6、作业布批;7、学情检测;8、教学反思与补偿;9、计划及总结; 10、理论学习及学期论文。
赋分标准:1、教研活动15分; 2、集体备课 15分; 3、备课上课40分;4、听评课20分;5、自主学习课程和配套练习使用 30分6、作业布批30分;7、学情检测30分;8、教学反思与补偿10分;9、计划及总结5分; 10、理论学习及学期论文5分。
评价原则:要求规范,注重“质”、“量”,突出“实”、“效”。
评价方法:教务处组织,每周小检查、每月大检查相结合,学期末进行学期大检查(含督导检查),大检查由包组领导及教研组长共同检查。周检查占40%,大检查占60%。
一、 常规管理具体要求:
1、教研活动:明确教研活动主题,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及方案,明确教研活动目的。每周按时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认真组织研讨;记录详实,书写认真,美观大方。开展活动5分、研讨效果好5、记录详实认真、书写美观5分。
系列课开展情况:
(1)研讨课少一次常规总分中每人次扣1分,少听、少评一节扣当月常规分0.5分。
(2)先行课每少一次从常规总分扣1分。
(3)汇报课及外出学习材料每少一项扣常规总分1分。
(4)校级公开课每讲一次常规总分一等奖加1分,二等奖加0.5分。
(5)县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加1.5分,二等奖加1分,三等奖加0.5分。
(6)全校展示课、一师一优课及课改课不参加者扣2分。听课次数每人次达到10节以上,每多听一节常规总分加0.2分,最高2分。
(7) 推门听课每周一节。
(8) 通过教育局在科研课改、论文获国家、省、市、县、校一等奖分别加15分、12分、9分6分3分每降一个等次减1/3.
2、集体备课:实行网上集体备课。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及方案;体现先周备课,覆盖面广;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主备人提出单元或章节提出重难点及提供教学设计方案,本组成员在教研活动时间内网上研讨,每周登录平台不少于两次,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论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每周五教务处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通过查量和评论的内容予以赋分。与教学无关的建议或评论不予计分。网上备课自留底稿。
3、备课、上课:实行先周备课,备课完备后上传云平台。备课体现新课程理念1分、三维目标1分、教学重难点1分;有完整的教学环节2分;根据教务处提供的学科模版统一格式2分;通过批注体现二次备课2分;针对课堂效果进行教后反思2分;渗透德育教育2分。抽查或推门听课后不能提供备课或查看备课与上课一致,按无备课上课。凡无备课上课者一次扣5分。
每周交齐精品教案:语文3个,数学3个,英语3个,政史地生体各2个,音美教案各1个,地方课程,综合课程每周各1个;其余课时,依据教务处统一规定提供简案、书头案,教学流程齐全,突出实效性5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并做好记录3分。
严禁上课迟到、随便出入教室、接打手机,发现一次扣2分,并纳入师德考核。
严禁空堂。空堂扣常规管理10分,并纳入师德考核。无故不得私自调课因工作需要或私事如需调课,自行调课,到年级组填写调课单,到教务处申报,无调课单私自调课按旷课处理。
教师课堂语言规范2;认真组织课堂2;面向全体2;利用学习小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2分,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规范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分。课堂混乱,学生投入度不高扣执教教师2分。
4、听评课:校长每周两节,业务校长每周四节,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每周四节。任课教师每周两节。
记录详实4分;听课随记4分;合理评价4分;不足或建议4分;数量4分。
5、自主学习课程和配套练习使用:
使用充分5分;书写认真5分;批阅规范5分,评价合理科学5分;二次纠错5分。如需删减,可注明删减。查出批改不认真,扣2分;学生书写潦草扣2分;未批改扣5分,无激励性语言或时间扣2分。
6、作业布批;
作业包括随堂作业和节假日作业。布置作业要控制量,体现精炼科学,有代表性5分;节假日作业体现预习与巩固5分;填写作业布置单5分;批阅及时认真5分;体现二次批阅5分;书写规范认真5分。未填写作业布置单视为未布置作业,(节假日作业以预习为主,依托自主学习课程、配套)也可自行设计预习内容。周一下午组织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布置与完成的是否一致,是否批阅。未布置扣除5分,布置与完成不一致扣除3分,未批阅扣除2分,以抽查方式为主,抽查学习小组。全校统一。
每周作业量:语文大小作文间周一次,日记、周记、读书笔记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完成;数学每周四次作业;英语每周三次作业;物理化学每周各两次作业。作业要求全批全改。
7、学情检测;
实行周检测或单元检测制度,每周检测一次,试题统一印制;每单元检测一次。根据本周或本单元所学,对基础知识检测,时间十五到四十五分钟即可;单元检测要对单元知识进行检测,对检测试题及批阅情况上交教务处存档。单元检测要有分析讲评教案。
月检测和期中检测及期末学业检测由教务处或年级组统一组织安排,对检测进行评价,每次检测要提交检测分析讲评教案。学生做到自我反思,形成文字。
以上检测每缺一次扣2分、没缺一项扣2分。
8、教学反思与补偿;
教师教学反思要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得失,反思课堂效果,反思备课预想和实际上课的差距。理论笔记针对课改理论、教学艺术案例、教学策略进行学习,以便在学中有收获。补偿练习要有针对性,精炼适量。满分10分
9、计划及总结;
教学计划具体,科学;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总结实际具体。教学总结,结合本学期的授课情况,授课中的收获和不足,总结教学得失。满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