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签约服务范文

时间:2022-08-27 01:47: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社区医生签约服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

篇1

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它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等更加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更趋科学,惠民便民,最终逐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我市2012年6月出台了《咸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实施方案》,通过广泛宣传,充分告知,突出重点,自愿签约,循序渐进的模式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和社会各届的关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认真调研,制订方案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绝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先后完成了房屋标准化建设、设备配置和人员转岗培训。为了进一步提升为居民服务水平,我们组织秦、渭两区和兴平市卫生局,立足现有良好条件,进行多次调研,力求在全科医生团队服务的基础上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家庭签约式服务,让医生进家庭,让居民得实惠。为此,我市制订出台了《咸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实施方案》(咸政卫发[2012]193号),方案从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服务内容与要求、监督考核、保障措施等方面予以规范。同时,印发了致居民一封信、协议书、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工作制度、人员职责等。

二、借鉴经验,不断总结

尽管方案相同,但服务方式有异。经过两月试运行,发现同在一个区,不同机构采取不同服务方式,签约协议五花八门。为了少走弯路,加快工作步伐,我们针对目前现状,向局领导建议,将组织“两区一市”卫生局主管局长、科长及部分中心主任到安徽合肥参观学习。大家受益匪浅,信心倍增。考察回来后,我们再次召开主管局长、科长及中心主任座谈会,展示各区(市)资料,明确以区(市)为单位,在资料相对统一的前提下,突出各单位特色。随之,秦都、渭城、兴平卫生局及时着手,统一印制相关资料,全面推开工作。

三、广泛宣传,充分告知

要想让居民认可并积极配合工作,就必须让居民充分了解这项工作并从中获得实惠才行。我们始终坚持遵循居民意愿原则,通过充分告知,达到自愿签约。市(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板报、专刊宣传,向就诊患者或上街发放宣传资料。秦都区卫生局去年9月,在沈家小区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启动仪式,局长亲自动员,主管区长参加会议,《今日咸阳》、《咸阳日报》分别进行报道。各区(市)通过广泛宣传,使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点、联系方式,服务内容和家庭医生服务概念。在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签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影响亦随之扩大,去年11月,市电视台先后对渭城区民生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秦都区人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卫生局进行了专题采访。今年,1月6日卫生厅组织一行4人对我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四、规范服务,取信于民

家庭医生服务主要有四类免费服务以及选择个性化服务、约定服务等内容,保障居民健康。免费服务项目包括:一是“健康状况早了解”。提供个人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居民个人健康信息,每年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据此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规划,使居民不仅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知道如何自我预防。二是“健康信息早知道”。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将健教材料发放到签约家庭,将健康大课堂和健康教育讲座等健康活动信息和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签约家庭,每年均不少于2份。三是“分类服务我主动”。提供主动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根据居民不同健康状况和需求,以慢性病患者为首要服务对象,每年不少于4次。四是“贴心服务我上门”。针对空巢或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及时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选择个性化服务项目包括:按需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门诊预约服务,签约居民首诊和双向转诊服务;对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和督促康复训练;对空巢和行动不便的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家庭成员进行个性化中医体质辨识,开展个性化中医养生保健;提供家庭健康心理咨询和健康支持。约定服务项目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签约居民有特需服务可通过双方约定提供有偿服务,家庭医生与居民约定有偿服务项目、时间、内容和服务收费。

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服务更为便民。建立家庭医生分片包户制,实施上门服务巡诊制。建立与居民的信息交流平台,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电话诊疗等方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同时,要根据辖区居民实际户数,一个服务团队一般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组成,原则上每个团队负责300户最多不超过500户。居民自愿自由选择团队并签约,一个签约周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期满后如需解约需告知服务团队并签字确认,不提出解约视为自动续签。要做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公示牌或宣传栏,标明团队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投诉电话。宣传海报张贴至楼门院门,家庭医生服务联系卡发放至每一户家庭。做到公示牌深入社区、联系卡深入家庭,家庭医生服务深入人心。要做到统一着装,家庭医生在开展入户服务时,必须统一着装并佩戴胸牌。携带相关物品,在指定服务区域内开展工作。要做到规范转诊,如遇有疑难,危重症或受社区诊疗条件限制,超出收治范围的病例,必须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并履行转诊手续。要做到文明服务,在家庭巡诊、出诊过程中,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至少两人开展上门服务,注意沟通技巧,文明礼貌用语,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医患沟通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五、全面覆盖,重点突出

篇2

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契约式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协调、可及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倡导社区首诊,是改变医生坐诊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1]。2011年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试点单位,通过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已经建立起了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契约式服务新格局,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的健康管理服务,但在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和瓶颈,现将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全科医生数量不足

朱泾社区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以居(村)委会为范围、以签约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内容的新型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后,对全科医生来说,工作量明显增加,投入的时间更多,凸显出社区全科医生数量的严重不足和人员缺乏。以朱泾社区目前的人口情况,现有户籍人口10.7万,按照1名全科医生签约2 500名服务对象的上限来计算,需要43名全科医生,而现在朱泾社区注册的全科医生仅23名。没有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制服务也就难以推开。

1.2 与居民签约困难

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坐堂门诊”的做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但是“家庭医生制服务”这样一个新名词,新事物,广大社区居民目前还不能接受,他们还是停留在有病“看医生”的传统就医观念上。所以当全科医生与他们签约时,表现出不理解、不信任、不接受的态度,轻则婉言谢绝,重则拒之门外。另外家庭医生制服务又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益处,享受到多少优惠和方便,在他们心中至今还是个问号,尤其是与城镇居民的签约工作,更加困难。

1.3 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

2008年朱泾社区成立了10个全科团队,每个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组成,按照居住区域划分责任片区的原则,对重点人群如80岁以上老人、离休干部、慢性病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等进行随访,每周到村卫生室半天开展医疗咨询、健康教育等工作,属于个体对群体的服务。而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一对一”的服务关系,通过发放联系卡、公布咨询电话、提供24 h全科、全程的主动上门服务和咨询指导服务的模式,引导居民有健康问题先找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负责诊治或根据病情实施转诊,从而降低个人的医疗费用。但现在家庭医生大多是兼职,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开展签约服务,大多数医生只能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在实施收支两条线、实行绩效工资的情况下,增加工作量没有相应的经费保证,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家庭医生的积极性难以持续发挥。

1.4 缺乏统一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

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展后,除了常规的门诊外,还增加了许多其他的服务内容,例如上门肌肉注射、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指导、社区康复、老年保健服务等。但这些新增的社区服务项目,既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安全措施,更没有一套量化的考核指标来衡量家庭医生的工作,例如社区高血压管理,不能仅仅以测压次数来进行工作量的考核,但短期内也难以用血压控制率来进行衡量,对服务的效果难以评估。

1.5 缺乏指导性文件

以家庭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必将是家庭医生制服务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全区各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法不一,没有统一的服装、统一的交通工具、统一的联系卡、统一的出诊包等,签约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市、区卫生局也没有出台统一的操作手册和指导意见,使得社区全科医生难以在统一的平台上开展工作。签约初期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后续服务没有跟进,百姓没有真正享受到健康管理带来的益处。

1.6 宣传不到位影响签约的开展

2011年朱泾社区经过广泛的宣传,社区全科医生与居民共签约6 600户,2万余人。居民们认为,居然签约了,自己的健康就由医生负责,凡是有病全科医生就该上门看病。这样牵强附会的理解让家庭医生制服务走入了死胡同,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怀疑,不信任,使得签约更为困难。而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是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内涵是对家庭的健康进行管理和服务,与现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较接近,通过防治结合、临床预防、个性化服务、重点人群管理等,从而提高社区群众的整体健康素质,这才是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责任所在。

2 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2.1 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

全科医学是目前最能体现新的医学模式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以人为中心,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以及其它人文科学知识为一体,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职能相结合,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中心、提供主动性、综合性、持续性基层医疗服务和健康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2],而全科医生正是提供这种医疗服务的践行者和新的医疗模式的展现者。一方面加快现有临床医生的全科培训,使之成为注册的全科医生,另一方面招聘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临床医生,到社区担任全科医生,逐渐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再经过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全科医学各种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

2.2 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

在与居民签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居民较容易签约,主要是由于每个行政村均有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与居民非常熟悉,以乡村医生为桥梁连接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将使签约工作得开展更为顺利。但在城镇的居民委员会,因为缺少类似乡村医生这个中介,居民与社区家庭医生相对陌生,签约就很困难。如果能够组建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乡村医生、居委会卫生干部、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退休医生组成。在与居民签约时起到宣传、发动、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每个居民委员会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成为家庭医生在社区为居民服务的主阵地,同时配备中医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担任家庭医生助手,用服务来赢得居民的信任。

2.3 资源整合、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

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不只是全科医生的事情,应当整合卫生资源,理顺服务流程,共同形成合力。建立由家庭医生和家庭医生助理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域内二级医疗机构当好家庭医生的技术支撑平台;完善双向转诊的各项制度,签约患者病情变化或加重,经家庭医生诊断确实需要转诊的,可直接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检查、住院;患者出院后由家庭医生进行出院访视和康复指导;由上级专家协助家庭医生建立服务规范和考核指标,通过共同努力,一起来守护居民的健康。

2.4 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增加政府投入

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与国外家庭医生不同的是,我们的家庭医生承担了更多的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财政投入。卫生行政和财政部门也应出台相应政策,促使收入分配向一线的家庭医生倾斜,探索按照签约服务人数来支付家庭医生奖金的新模式。

家庭医生制度的构建是当前上海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至少可以达到以下3方面的作用:一是家庭医生成为医疗资源利用的守门人,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分级、梯度、有序诊疗机制;二是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由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对象提供全程健康管理,针对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三是家庭医生成为医保经费使用的人,在与社区居民建立较为固定的签约服务关系的基础上,将医保经费按照签约人头预付给家庭医生进行管理。这样即节省了医疗费用,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也激发了家庭医生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2-0021-04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ment of family doctors signing the contracts with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MENG Zhong-ying, DU Zhao-hui

(We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22,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program of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issued by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Health Bureau puts forward to realize the goal that all the families have their own family doctors, who guide the patients to avoid “paying attention to medical treatment and underrating prevention “ and establishes the community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As one of the pilot units of the leading general practitioner signing family contracts in Shanghai, 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Area has performed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family doctors service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2010 and has achieved some experience after more than one year implementation while practicing and finding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signing contract;service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是国务院的新一轮“医改方案”重要内容之一。上海市正在持续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2],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以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推行全科医师签约服务责任制为目标,让全科医师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

1 一般情况

1.1 领导重视

中心领导十分重视全科医生的签约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领导小组,设统筹调控组、信息组、质控组、公共卫生组等,制定了“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方案实施细则”。通过中层干部例会、中心职工大会层层发动,动员全科医生踊跃加盟签约团队,及时出台了针对医护人员签约初期的奖惩激励机制,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印发签约服务专题宣传资料,在中心内部和周边社区以挂横幅、展出专题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宣传。同时利用全科团队、公卫医师等深入居委社区向社区群众讲解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为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门诊签约程序、双向转诊、门诊预约服务、全程健康管理等优势,曾一度使得全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成为挂在潍坊社区老百姓嘴边最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1.2 确定目标

在中心内和社区动员取得的成效基础上,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签约服务实施目标。其中近期目标:全科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和协议式服务关系,到2011年4月份完成约5 000户的居民签约,并通过完善的服务取得了签约患者家庭的信任,为下一步突出健康管理概念、避免重医轻防、建立社区人群健康综合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阶段目标:在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和协议式服务关系的基础上,3年内逐步完成全社区95%以上家庭的签约工作,完善社区人群健康综合管理体系的部分工作,包括家庭健康档案的完善、家庭人员合理用药的指导、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家庭内孕妇、儿童、精神疾患的服务转托等;远期目标:实现社区内所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指导患者避免重医轻防、完善社区人群的健康综合管理体系。

同时以目前中心的4个全科团队为基础,结合中心门诊组及病房组筛选的12名医生作为第一批试点签约医生,与全科团队社区护士(包括公卫)组成4个全科签约团队,签约具体指标落实到各签约团队及每一位签约医生,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

1.3 初见成效

1.3.1 沟通良好

已与联合体单位公利医院签订合作条约,并召开了两次签约医生与公利医院转诊接待专家组的见面会,商讨人员培训、转诊指征、转诊流程等注意事项,最大限度的保障签约后转诊、会诊等工作的开展。

1.3.2 预约较好

目前信息化签约系统、门诊预约系统已全部到位并投入运作。培训工作也已结束,站点联网工程正在调试中,以便通过与信息公司的及时联络沟通,将医生针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意见进行反馈汇总,完善信息化系统构建,最大限度的提高签约效率及服务水平,至2011年底完成门诊预约2 730人次。

1.3.3 培训到位

联系居委会联合宣传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理念,开展社区培训3次,内容分别为“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重要意义”、“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签约内容解析”、“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流程”等,全科团队负责人分别就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具体内容、预约须知、优惠措施、转诊流程等,作了详细讲解及互动,培训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签约工作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难与阻力。

1.3.4 宣传强化

签约书及双向转诊单发放到相关团队签约医生手中,旨在加强家庭医生理念宣传的批量宣传折纸宣传单等印刷品也已到位。

1.3.5 流程通畅

初期自评、测评计划流程已完成。

1.3.6 档案维护

12名全科医生已完成两批共2 216户居民的签约服务,社区护士每天下午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补充、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维护[3],完善了签约对象的健康档案。

1.3.7 奖惩兑现

中心兑现了初期的奖惩激励机制等政策,包括全科医生每签约一位服务对象奖励3元,护士每完成一位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维护,奖励2元。至2011年底共发放专项奖励3.56万元,中后期的激励机制目前正在制定中。

1.3.8 整合顺利

2012年上半年将筛选并针对早期预签约的大约5 000户居民进行重新梳理工作,原签约医生与患者通过信息化支持,系统重新进行匹配,两个月内将把所有信息无误患者的健康档案移入现有的签约系统,完成补充签约,参照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细则,重新制定、完善健康教育等服务。

2 问题和困难

2.1 签约量不足

近期完成正式签约8 000户居民的目标有较大难度,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1 群众不理解

社区群众对于新的服务模式尚未完全理解,对于签约态度不积极。

2.1.2 签约医生流动性大

签约医生流动性比较大,医生的站点值班、中心门诊、外出学习等任务繁重,服务场所难以固定,相对接触患者的机会也较少,患者对医生不熟悉,导致其对医生的依从性和信赖程度下降。

2.2 双向转诊未达预期效果

原因可能为以下几方面:

2.2.1 区域限制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局限于区域联合体的二级医院,患者对于固定转诊的二级医院认知程度较低。如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单位为公利医院,由于该医院的交通便利程度不及仁济医院、东方医院,而且不是三级医院,患者转诊到三级医院就诊,就无法享受转诊的便利与优惠,影响了患者签约的积极性。

2.2.2 药品差别

转诊后患者在上级医院开具的药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配备,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的药品也各不相同,患者不理解家庭医生对于同类药品的更换原因,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2.3 完善签约患者家庭健康档案时阻力较大

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信息核对采集量很大,工作进度开展很慢,效果也不理想。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家庭医生服务理念的宣传

虽然中心在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新闻媒体和街道居委的宣传有限,所以居民知晓率仍有提升空间。建议上级领导部门利用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电台广播等加强全科签约服务的宣传报导。

另外,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平台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建议通过街道要求居委会加大宣传有关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的内容,迅速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签约服务的知晓率,从而提升签约率。

3.2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管理的依从性[4]

针对患者对于健康管理依从性下降问题,Haynes等[5]于1979年将“依从性”定义为“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建议全科医生门诊尽量固定应诊时间与地点,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但此问题目前尚难解决,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有限等原因,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时间无法进一步增加。且全科医生流动性高,较固定的医生又多为退休返聘人员,对家庭签约服务模式一时也难以适应。中心应加强对退休返聘人员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实施方案,熟悉全科医生预约须知、签约对象应享受的优惠措施、转诊流程等,以提高其服务水平。

3.3 完善机制,提高双向转诊的实效性

3.3.1 加强转诊的宣传

政府在新闻媒体、医院在社区居委会的宣传中应加入转诊医院的宣传,尽量减少患者对全科医生的误解,否则会导致患者依从性及信赖度的下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加强宣传,联合体的二级医院也必须加大自身的宣传,经常派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指导、坐诊等工作。

3.3.2 加强与联合体医院的沟通

是否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配备基本医疗所需的药品,但主要需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互相沟通和理解,上级医院医生指导患者时最好能够告知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哪些同类药品可对他们的疾病有替代治疗作用,避免患者对于社区医生产生用药方面的误解。

3.4 通过服务实现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

针对完善签约患者家庭健康档案时阻力较大的问题,建议每一位全科医生签约时都要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要注重发挥社区护士在签约服务中的作用,比如电话随访、健康档案信息的核对、补充、维护等,建立与全科医疗相适应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7]。另外,鉴于部分居民比较注重保护自己的私人信息,例如有些居民不愿意随意透露身份证号码,且是否采集同居人的身份证号码并不影响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因此可以考虑暂缓采集同居人的身份证号码。

3.5 引进经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

有计划的引进经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8],保证签约服务的质量。

4 体会

4.1 领导重视是关键

街道及中心领导将全科医师签约服务提上议事日程,重点部署;社区宣传力度大,氛围浓,医护人员积极性高,社区居民有一定的知晓率,是保证全科医师签约服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4.2 真抓实干明目标

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操作程序有条不紊,每位签约医生和维护护士对自已的目标任务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4.3 激励措施是保障

中心为推进全科医师签约服务的顺利开展而特别制定了奖罚制度,具体到每周签约医生提供签约周报表,报表具体到每一位签约医生的签约情况。医生签约成功一位奖励多少,未完成或信息不真实罚多少;护士随后维护一份健康档案奖励多少,弄虚作假重罚等,体现奖勤罚懒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医生、护士参与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4.4 信息化显优势

中心业已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如HIS、CIS、LIS、RIS、CHSS等条线模块在签约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采用预约门诊的方式能够保证完成信息化的预约服务、转诊网络畅通、签约对象医疗、健康管理家园体检、公共卫生服务等信息自动录入健康档案,信息化尽显优势。

4.5 健康教育作用大

中心根据时令特点和签约家庭的需要,编印了10余种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病种的签约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途径有面对面、宣传栏取阅、邮寄等,深受签约居民的欢迎,提高了签约对象的信心。健康教育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肖肖, 杜雪平, 刘伟竹, 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1): 28-29.

[2] 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 [J].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6): 997-998.

[3] 田艳霞, 陈德昌, 殷明, 等. 某干休所离休干部不良生活方式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1): 48-49.

[4] 刘瑜婕.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7): 1904-1906.

[5] Haynes RB, Sackett DL, Taylor W. Compliance in healthcare[M]. Baltimore: John Hopkins Press, 1998: 1-18.

[6] 沈爱宗, 陈飞虎, 陈礼明. 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 2005, 24(8): 712-714.

篇4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增加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xx省卫计委积极组织全省14个市同步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活动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xx省卫计委网站、xx12320卫生计生热线、xx卫生计生手机报都同步开展宣传,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省各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了医务人员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现场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派人参与此次宣传活动。通过此次大力宣传,要让更多居民认识签约服务、了解签约服务、愿意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017年5月19日,由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和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承办的xx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周暨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省、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家庭医生代表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家庭医生代表向全市基层卫生工作者发出倡议。启动仪式后,来自xx医学院沈洲医院的专家和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社区居民举行了义诊活动。5月19-26日,各区、县(市)将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进基层、健康知识进基层、政策宣传进基层活动。

xx省从2013年、20XX年分别开展乡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至今,农村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组成服务团队或互助组的签约模式,签约服务1350万人。社区形成“2+1”家庭医生加顾问等多种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043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居民560万人。2017年,全省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xx市从20XX年率先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截止2017年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已在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覆盖所有城区和近郊区,社区医疗机构成立全科医生团队328个,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主要签约对象,累计签约21万户,46.7万人。近期,全市将依据省政府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底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