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9 19:50: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 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医药生产、医药批发、医药商品零售等企业的人员管理,其教学目标便是向医药企业输送具有高水平应用能力的全方位管理人才。在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学校已将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课程内容要点以及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设计成了相应的实训操作模块,与传统对医药企业管理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的教学模式不同,改革后的课程主要将实训模块作为教学中心,教师围绕实训内容展开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此外,学校还对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及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等编写成讲义,从而使课程教学与实际紧密相连。
二 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培养阵地。为实现教学创新,教师就要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但需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应对课堂的引导及讨论给予高度重视,进而对学生的不同理解与看法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此外,教师让学生深入探究医药企业相关热点问题的实质,提升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参与度。第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案例分析及讨论等作业,并让其以书面形式完成。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做出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演示出来;此外,还可针对虚拟的医药企业,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撰写营销策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案例教学的目的便是对学生理解、应用课程理论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第三,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校实际资源以及课堂内容的设置,为学生创设模拟的实验课堂,学生可实地开展招商洽谈、谈判、物流配送、零售药店销售技巧等活动,进而在切身体会工作意境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开展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角色模拟法及小组学习法等对教学进行设计与组织。
三 加大教学手段的创新力度
先进教学手段的不断引进与运用,为学生的团队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众多院校加大了对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及多媒体设备等的投入力度,为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与条件。而教师同样应加大多媒体教学的改革力度,在开发网络资源库的基础上,实现网络教学。
此外,医药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软件的引进与应用也促进了课程改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计算机模拟实验中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并分别扮演药品采购员、验收员及销售员等角色。在模拟分析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对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合作的形式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从而为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在这一模拟过程中,小组成员可清晰地看到自己决策产生的各种后果,进而培养其敢于承担风险、以正确心态对待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即为学校教学目标,这也决定了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协调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综合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基于此,学校为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就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现实中,学校可采取以下方式对实践教学进行完善。
【关键词】
企业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实施对策
0 引言
现代教育中的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涉及范围广且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课程,是各大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同时也是各大高校工科类专业重要的选修课[1]。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现代企业急需要那些专业管理知识扎实且在技术方面又有一定优势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的企业管理教学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它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学校企业管理教学的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加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1 企业管理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教材内容陈旧,且缺乏合理的考试评分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重视理论知识,主要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使教学内容脱节,各内容之间缺乏一个整体的连贯性,且教材内容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对现实生活中企业的管理指导作用不大。同时,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对学生采用的考试评分标准和考试方式单一,注重的知识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要求学生回答的都是一些标准答案,缺乏创新。然而,企业管理这门课程要求培养的是技术加管理的双重人才,而传统的这种只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培养不出这种人才的。传统的考试评分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使之不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去。目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在企业管理课程中广泛应用了,但是由于考试评分标准的不合理,并没有有效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第二,教师缺乏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企业对管理者地要求也更高,而这就注定了教师必须改革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适合企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由于多年来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意识到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整体上缺乏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现代企业要适应新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现代化的需要,在企业管理方面就必须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一个长期的发展,而这势必就要求教师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具备较强的综合组织能力,能密切联系实际。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教师科研能力差,不懂得如何选用信息资料设计有效的研究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研究、探讨。而且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只凭主观想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第三,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习惯了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知识,平时也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缺乏对知识点深入的理解,不懂得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知识视野狭窄。虽然目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改革,然而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习习惯还是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应对企业管理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第一,加强对课程的管理。首先,改革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各种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并获得技能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可将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概念引入到教材中,并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教学内容,按企业的真实情境模拟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学得“实用”人才;其次,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在考试中,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考查,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要考查。而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可进行口试、实践能力考查等多种形式。而后,在评价方面,学生可自评,或小组互评或教师评价等。
第二,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鼓励教师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亲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企业情境中,掌握解决实际企业管理问题的技巧,并可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其次,还必须切实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案例研究的相关能力,然后反思自己教学能力,多方面的提升自己。
第三,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在亲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各种学生参加的实践环节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如在研究“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这一课题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现场体验企业的经营运作流程。通过实际参观,让学生理解到企业如何进行生产运作,并要求学生分小组设计课题的教学方案,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模拟与讲述,结束后小组讨论,进行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就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3 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现代企业培养出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学生特点
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个人修养等综合素质方面相对不高,对于企业管理这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来说,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同时中职生学习兴趣普遍不足,学习的自主性较差,这无形之中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二)教师因素
受教学主体学生的影响,很多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职业倦怠,认为自己再怎么教学生也学不会,育人观念不强;其次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没有随着课程的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仍以灌输式的知识讲授为主,导致学生难以对企业管理课程产生兴趣。
(三)课堂特点
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该项课程又具有抽象性和通俗性,看似简单的课程,想要学好却难度很大。学生除了要掌握管理学和营销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能从抽象的管理活动中领悟企业管理课程的魅力,这对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中职学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策略建议
(―)立足学生的特点,更街教学观奋
针对中职生的基本特点,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入手,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新自己教学观念,打破固有教学理念的禁锢,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删漏学生探索、研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或话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大酒店员工众多,但服务员在送餐供应上却效率不佳,经常出错,一旦有问题时部门间还相互推倭,相反学校门口的早餐店只有两人,但却分工明确,井井有条,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避免了教师过去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同时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学生接受。
(二)结合学生发展,利用案例教学策略
针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策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这其中案例教学策略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应用实践型人才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此谈一下案例教学策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恰当。大部分的中职生将来要进人中小企业进行企业管理,而一些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中常以一些大企业为出发点,这显然忽略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案例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未来的发展,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注意案例应用的时机,可用案例导人课程、用案例佐证理论,用案例总结知识点。最后,案例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当前中职生实习与课堂完全脱离,这就导致学生在社会阅历和社会观察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弥补学生的经验不足,让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职业岗位出发,丰富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根本落脚点还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将来的职业发展需要,所以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也必须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出发,教学策略需贴近学生的岗位要求,通过多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实际上教师要丰富企业管理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把视野局限在课堂,还应该拓展教育领域,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比如在对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时,可以采用SWOT分析;在进行班级管理或班干部选拨方面,可以共同制定一些列的岗位要求,招聘计划等,使学生的生活更具未来职业的特点;在班级的组织管理活动中,也可以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机制。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在另一个层面上感受到了企业管理与实践紧密相连,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结束语
企业管理属于基础学科,知识面的涉及较为广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且随时展速度而发展。在资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学科同其他应用型基础学科一样,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管理课程是中专学校的公共必修课,属工商管理专业范畴,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企业管理课程对培养适应时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会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无法通过实践去巩固所学内容是该课程的一大短板。学生在接受课程教学时只能被动的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由于教学所用的教材的滞后性,使得学到的知识脱离社会现实。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用学到的知识去验证现实,对课程的关注度也就随之减弱,形成恶性循环。没有实践的过程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不符合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
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对企业管理课程而言,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外,想进行变革性的改变就需要能通过教学手段给学生们营造出一种理想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得到亲身体验的经历,用亲身经历、直接接触方式得来的经验来学习课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变成所具备的技能。在这一环境下,老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枯燥讲解,变为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对学习成果的点评、讲解将学习成果落于实地。在课程设置时可以把实际企业内训时的手段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战等引入并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适当变形后有效结合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一)通过分组讨论形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中的“常表树”――分组教学法――是目前相对有效的理论课程教学变革模式,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很强,一般由老师指定分组人员,给出课程问题,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解决方案及建议并由老师或其他别组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这种类似头脑风暴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培养学生动脑习惯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爱玩游戏的现状,也可能用模拟角色的方法把知识点代入到游戏中,通过角色模拟,掌握到书本上知识,也通过游戏中角色间的沟通、交流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成绩,同时通过小组活动能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荣誉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明白如何进行团队合作。
(二)选择适当的案例分析
适当的案例就是要求要有具有较强实效性的案例,能把枯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所选案例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不仅能学习到相关知识点,同时通过对案例背景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关注到实际社会问题,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生活中自觉主动地通过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模拟实战把竞争意识传递给学生
企业管理这门课程要求培养的是技术加管理的双重人才,而传统的这种只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培养不出这种人才的。传统的考试评分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使之不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去。目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在企业管理课程中广泛应用了,但是由于考试评分标准的不合理,并没有有效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第二,教师缺乏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企业对管理者地要求也更高,而这就注定了教师必须改革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适合企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由于多年来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意识到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整体上缺乏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现代企业要适应新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现代化的需要,在企业管理方面就必须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一个长期的发展,而这势必就要求教师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具备较强的综合组织能力,能密切联系实际。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教师科研能力差,不懂得如何选用信息资料设计有效的研究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研究、探讨。而且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只凭主观想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第三,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习惯了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知识,平时也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缺乏对知识点深入的理解,不懂得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知识视野狭窄。虽然目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改革,然而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习习惯还是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应对企业管理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第一,加强对课程的管理
首先,改革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各种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并获得技能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可将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概念引入到教材中,并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教学内容,按企业的真实情境模拟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学得“实用”人才;其次,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在考试中,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考查,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要考查。而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可进行口试、实践能力考查等多种形式。而后,在评价方面,学生可自评,或小组互评或教师评价等。
第二,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鼓励教师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亲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企业情境中,掌握解决实际企业管理问题的技巧,并可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其次,还必须切实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案例研究的相关能力,然后反思自己教学能力,多方面的提升自己。
第三,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在亲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各种学生参加的实践环节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研究“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这一课题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现场体验企业的经营运作流程。通过实际参观,让学生理解到企业如何进行生产运作,并要求学生分小组设计课题的教学方案,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模拟与讲述,结束后小组讨论,进行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就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实践性。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进行企业管理的理论学习,就是要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企业管理理论运用到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效益。另外,现代企业管理受到企业众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很难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所以采用权变的管理思维,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提高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是该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靠枯燥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者仅仅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案例分析和讨论,而很少有与企业的直接接触,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亲验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企业管理活动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权变性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单靠空洞、单向的理论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实践性教学手段,通过设计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主动思考,从而直观形象地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进入真实岗位积累前期经验,培养实战思维和能力。笔者总结了亲验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的五种主要形式,具体如下。
(一)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让学生到现场体验和学习真实的企业是如何经营运作的。亲眼所见和亲身的感受能让学生对企业氛围和企业环境等有直接的感性认识,通过企业的介绍,学生也能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等有所了解,一些可直接观测的企业活动如生产运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管理等,也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真实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的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能很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可以从案例中认知抽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学到理论知识的运用技能,扩展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学生从企业的角度,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尝试解决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要做好案例分析,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的课堂组织和正确的总结和评价。因此,选择合适的案例、作出正确的分析引导、自由而有序地讨论组织、恰当的学生观点评价和正确的总结,都是用好案例分析法的重要保证,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
(三)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指模拟现实工作情境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赋予参与者一定的角色,由参与者在设定的角色下对问题进行应对和处理,并对参与者的表现作出评价的方法。情景模拟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情景中,使学生获得面临实际问题的切身体会,角色的设定使学生必须从岗位要求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实际岗位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之后对参与者表现的评价和总结,更能使学生认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提高职业能力,积累职业经验,增强职业信心。使用情景模拟法,应注意围绕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拟情景,并且提前帮助学生理解设定的角色,组织和配合学生的现场演练,鼓励学生用职业的身份和创新的思维尝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模拟结束后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和自由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肯定亮点,指出不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部分,市场营销管理中的客户管理、促销技术等内容可适用此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11-02
1 我国工商管理课程的概述
1.1 工商管理课程的概念
工商管理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知识、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只有科学的设计工商管理课程、合理的进行计划骨干人才培养是工商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学士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力量素质,以推动社会进步。
1.2 工商管理课程的作用
工商管理课程在本质上属于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逻辑和系统性。在正常情况下有自己的制度和知识结构,但大多数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涉及面广,内容体系综合性比较强的。他们往往会涉及一些抽象性和复杂性的法律、原则和理论,学生要认识到感知水平的限制,工商管理课程的目的是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它不符合学习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
2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
从目前的国际或国内真正的基于管理工商管理课程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在原则的基本上并没有实际知识,关于就业有关的零散的形式已经列入教学计划,虽然许多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与时俱进;教材陈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指导低,实用性差。
2.2 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过少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一个面向应用的学科。基于管理学与经济学范畴,在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对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基本理论。就业的主要业务方向的业务管理岗位的基础上的实际位置,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但课程没有安排实际操作和就业选配课程设置,教材讲解这两种情况,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安排任何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但完全偏向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训练实践。
2.3 在就业指向方面没有发挥作用
工商管理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这两个词的管理,人们会想到要到毕业的企业管理职位,而不愿从基层做起,就业期望值高的开始。这一方面也是由于对知识管理的一套企业管理课程的重点和身份管理思想灌输和培训,致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创新。缺乏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其他学生在课程和内容相关的就业,从而使学生能够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学生被认为从基层做起,开始是与专业相脱离,形成错误的用人理念。
3 改革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议
3.1 增强社会实践课程的独立性
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应该以实用性,应用性为主。根据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应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以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导向的课程,应根据工商管理培养目标,学生能力,专业技能,对目标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合理,合情,建立融合的时代,基本的做法实行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为了能有实践的操作和应用学到固化,分析,分类。总结和提高的结果。条件也应在课堂,现场教学,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际上岗操作,以提高经验之外。
3.2 构建理论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体系
在课程设置,构建"理论+操作"的课程体系模式。从理论上讲课程,不仅要安排基础学科计算机,英语,法律等,而且还安排像在管理,会计原理,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工商管理的学生结构,以深厚的理论基础课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操作的课程,而大学生喜欢来安排就业指导,模拟就业,职业教育课程和其他项目活动,与就业有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能够成功地脱颖而出。
3.3 完善新课程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模式是指以游戏和活动中心的课程模式,是指院校培养的就业能力为核心,以竞争机制为引导,把教学模式或教学计划引入到学生学习中,在游戏和竞赛中培训和帮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种族种族和促进评估目的。例如,设立就业计划方案的竞争,就业培训计划或创新性的新的游戏活动。
结束语
目前,最根本的方法是如何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教育机构应根据市场变化,就业方式,及时改革课程设置,课程能有效地与市场进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做到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就业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企业行政管理是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究其课程内容本身,主要包括企业行政计划、企业行政协调、企业行政控制、企业行政监督、文书、会议事务管理及行政领导方法,等等。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将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具有创新技能,既能从事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也能适合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的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企业行政管理这门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企业行政管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去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一、企业行政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定位不准确。企业行政管理是以全面提高企业组织效能而提供必要的保障服务,决策、计划、控制、协调等构成了企业行政管理的框架,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主导和轴心位置,是企业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但企业行政管理既不同于行政管理,也不同于企业管理,确切地说,应是后二者的有机结合体。企业行政管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用管理学的知识去分析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具备处理企业内部事务、后勤事务的能力。但是,国内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单方面从公共部门出发,用纯粹的行政管理知识体系来讲授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抛开了“企业”这个立足点,学生往往感到与已学的课程有重复,与企业衔接不紧密,实用性和适用性不够。如果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入手,整个课程以企业管理体系来梳理,也会形成貌似企业管理,深究起来又不是,造成似是而非的现象。因此,使得大多数高校教师对企业行政管理教学颇感棘手。
2、可供选择的教材与辅助资料匮乏。虽然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在国内众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其教材体系建设是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是苏伟伦主编的《企业行政管理要素》、干方彬等编著的《做优秀的行政主管》,还有几本高职高专的教材,教材总量明显偏小。囿于教材等相关资料的限制,加上案例素材的选取存在一定的难度,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企业行政管理方面的案例较少,一些高校教师在备课时感到比较吃力。有人认为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弥补,但是在本科生的教学中,教材的使用还是必要的。笔者在课下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是,学生希望高校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在前几位专家学者贡献的基础上,加入到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教材建设的队伍中,编写出融合案例与理论于一体的教材,拓宽学生阅读选择的范围。
3、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性环节虚置。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理论型)向应用型(实务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性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教师中从事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的是年轻的群体,他们中大部分是研究生刚刚毕业,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不排除他们中理论功底比较扎实,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置身于教学中,常采用的方式是“板书+PPT”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讲课也很认真,希望学生能掌握知识体系,可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我国高校普遍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有关。大部分高校行政管理教学计划中均有实践课时或环节的安排,但很多是流于形式,无法付诸于实际操作。
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的措施
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现大规模发展之后,如何实现向质量转型,培养出适应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是高校不容回避的课题。为此,改进教学既是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关系到此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1、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内容。高校教师应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政管理的规律和方法,为企业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实证技术。企业行政管理要把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这是教学的基础目标;能力目标,这是教学的关键目标;成才目标,这是教学的核心目标。课程内容既要立足于行政管理学科知识,也要吸收企业管理理论的精髓,跳出二者分割的怪圈。行政管理注重的是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管理,企业管理强调的是企业组织的全盘管理,不仅仅是行政事务的管理。统筹设置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内容是务实之举,寻求适合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区域。实践性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关键元素,要从企业实际中发掘问题,让学生熟悉各种实践形式的操作流程。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既有相关理论的储备,又能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实务开展具体工作,这些是学生胜任今后工作、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2、丰富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教材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迅速,为教学的实践者既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如果高校教师能把典型的企业行政管理活动精炼成具有普适性的教材,或者是编写成案例专辑,通过校内课题组的团队合作形式或校际合作等方式,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实践进行描述、分析,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样既发挥了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合点。笔者在企业调研中得知,企业组织中的很多人员希望有这样的人员来完成此项任务,高校的学生群体也盼望能有这样的教材资料面世,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既有益于学生,也是对企业实体界的贡献,同时也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很好的基础,也是对高校教师理论水平的检验,也可以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3、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案例的选择和使用的目的是让学生置身于案例的氛围中,如何运用自己“智库”里面的储备,去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去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临场应变的能力。企业行政管理的案例可以由教师自己整理得出,也可以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既可以是成型的案例,也可以是毛坯式的案例,既有与课程章节相配套的专题案例,也有几章节串联起来的综合性案例;既有事实描述性案例,也要有能让学生有发挥空间的案例。
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围绕某一专题,自己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和讨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主动性明显提高,很多模糊的概念和原理也得以理解,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情景模拟参与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和案例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案例教学是前提和基础,是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基本训练,配合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情景模拟参与就会有点拨的效果,可以弥补学生对企业行政管理实践的不足与片面。情景的设定可以由教师拟定,也可以由学生出题。具体步骤为:把学生分为4~6组(根据人数,也可适当增加组数);划分小组之后,宣布小组的目标;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展开模拟;总结评估情景模拟的结果。整个过程由教师作为指导者,也可由班级的某位同学主持,或者教师只给予辅指导,最后对情景模拟做出点评,并指出今后在企业行政管理的学习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4、注重校企合作和实践环节建设。实践教学的优势在于社会生活实际,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生动,教学形式活泼,具有近距离的接触,能有亲身体验,学生也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在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企业行政管理者(如行政总监等)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在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就要合理安排,定期和不定期地聘请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到高校课堂为学生开展讲座,互动交流,因为在企业一线行政管理工作岗位上的管理者真正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管理能力。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也有了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这样学生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有了更具体、更客观的认识,企业也可以在合作中觅得自己需要的管理人才,实现共赢。但在加强实践环节建设的过程中,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要具体、务实,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大而空;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实践成绩,使学生在实践环节能珍惜机会,有所收获,这些还需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08-02
从《战略管理》首次走进哈佛商学院MBA课堂以来,《战略管理》已逐渐作为国内外商学院MBA教学的核心课程风靡全球,并越来越受到企业高管,尤其是总裁学员们的青睐。当前,国内本科院校几乎都将《战略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且冠以《企业战略管理》或《企业经营战略》的称谓,以期培养学生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能力,进而培养管理专业学生高层管理能力。然而,国内管理本科教育和MBA教育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本文将探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面临的相关问题。
1 《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目标和任务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三个基本层次。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讲,概念技能最重要,而概念技能说到底就是战略管理技能。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根本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洞察企业战略相关问题的概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诊断企业一般性战略及战术问题,具有初步解决职能层、事业层及公司层战略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考虑到本科学生缺乏相关管理实践,《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的具体任务包括:(1)理解企业战略管理基本概念,理解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理论及工具。(2)掌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基本体系、结构及各章内容间的内在联系。(3)能运用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解决企业战略的一般性实际问题。
2 《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面临的问题(见图1)
如图1《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系统图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起源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也必定要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分别如下。
2.1 授课老师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方面
据调查,各个高校中曾经讲授过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老师很多,然而真正具有战略管理实践的老师较少。缺乏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老师往往很难去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培养出学生企业战略管理实践能力。
2.2 选课学生战略管理实践和体验方面
本科学生的企业管理基础不高,对不同国家社会历史、经济背景、企业历史等都不了解。更有甚者,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来自偏远地区或者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生活、家居、电子、服饰等行业品牌及企业都知之甚少。由于学生基本素质差异大,老师们的讲授很难与所有学生共鸣,进而加大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授课难度。
2.3 《企业战略管理》授课制度安排方面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课时有限。一般安排周学时2节或3节,一学期上课时间大致在30节到50节之间。老师们需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把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及体系讲授完,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另外,由于各高校本科教学条件限制,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几乎没有实践安排。在教学制度安排上,需要从教学准备,课堂内外教学,期末考核等全方位综合考虑,以便更好地培样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思维及实践能力。
2.4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身综合性和理论性强
战略,既是一种思想也是相关具体的方法和工具。企业战略管理讲究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于应届本科生来说,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抽象,相关问题大而空洞。无疑加大了教学难度。
此外,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综合性强,需要职能管理知识储备。具体如图2《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定位所示。
3 《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的改革探讨
3.1 大力提高授课教师自身水平
无论是MBA教育还是管理本科教育,那种照本宣科式的重复书本内容的方式根本已不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需要。
(1)授课教师必须对企业战略管理课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进而形成根植于大脑的,既能经得起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推敲,又能接受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检验战略思维体系。
(2)授课教师必须及时学习和掌握当前经济管理中的新思想和新问题。过去本科教育仅靠一本书使用多年的情况无法再继续下去。在当前信息爆炸时代,学生们接触新信息的途径很多,也很迅速。教师需要掌握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习指导。
(3)授课老师一定要想办法丰富自己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就是实践。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理论,其本质就是一种实践。古往今来,真正的战略家就是伟大的实践家,诚如孙武、诸葛亮、这些历史上伟大人物。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导致的结果,往往害人害己,误人子弟。
3.2 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企业战略管理实践
如果说纯粹的课堂教学算是“第一课堂”,那么学生课外学习就是“第二课堂”了。为了弥补本科学生自身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缺陷,应当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向实践学习。譬如通过观看经营管理方面的影视作品、企业经营管理专题电视节目,大量阅读企业家人物传记,以及利用企业参观实习等机会丰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并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影视作品、电视节目、人物传记、参观实习经历等的感悟和收获,倡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战略思维。
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任务,可以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某个熟悉行业的企业,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设身处地收集相关信息,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思路,模拟完成企业战略管理相关工作,真正体会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
3.3 丰富《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3.3.1 加大案例教学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常用的案例可分为采编案例、改编案例和引用案例三种类型。教师亲自到企业采编的案例更生动,也最有说服力,质量水平也会很高。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本科生们对于这类型的案例会更感兴趣。因此,授课老师有必要为授课内容,准备相关的案例,并做好研究储备。老师们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安排学生做好案例讨论准备。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个人之内。学生在拿到案例后,要尽量收集相关资料,提炼论据,总结观点;在课堂案例讨论时,要积极发言,展开辩论。最后,每组要总结归纳出组内成员共同的意见。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主要担任的是启发及指导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和倾听者。学生是主角,在“导演”的策划和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去。案例教学方法,对于老师的现场“导演”能力要求很高,参与学生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适合小班教学。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们通过充分讨论和分享观点来学习。
3.3.2 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如新的专业教学软件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中,由于高校师资相对紧张,班级上课学生人数众多,增加了课堂案例讨论组织的难度,导致分析讨论效果较差。在国外,很多商学院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教学,并受到广泛欢迎。在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里,计算机经营模拟方法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中广泛采用。同时,也有不少公司将该方法作为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这一横跨五大洲全球最大的模拟企业管理比赛,从三十年前起源于欧洲以来,模拟企业管理比赛通过仿真模拟的现代化培训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企业管理及高校商科模拟教学水平,促进各国企业管理技术的规范化。现在,国内外知名软件服务提供商如思科、金碟等企业都开发了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模块模拟经营软件。教学单位和授课教师应当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引进相关软件,丰富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借助计算机手段,实施电子化教学,即使授课老师带领人数众多的班级,也可以通过分组等方式,让大家对抗比赛以便都能参与到模拟经营中去。
4 结语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基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系统认知,《企业战略管理》的授课老师必须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实际状况和本校授课制度安排情况,系统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并且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出色地完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科教学的相关任务。
参考文献
[1]尹磊.企业战略管理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312-315.
摘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与企业管理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并且在各自的讲解实施中,都会用到对方的相关理论或操作。本文以两者在各自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对它们进行整合,以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企业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93—02
一、课程简介
(一)企管沙盘模拟系统简介
沙盘模拟教学以沙盘教学用具为载体,以制造企业为背景,模拟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及运营管理过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6人,分别扮演总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营销总监(负责开拓市场)、生产总监(负责企业生产管理工作)、财务总监(筹集和管理资金)和采购主管(负责采购)等管理角色,参与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二)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也是高职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培养掌握基础管理知识和具备相应管理技能的基层管理者。企业管理源于生产实践,又用来指导生产实践。因此,在企业管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才符合企业管理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沙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规则,轻指导
在沙盘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沙盘规则的讲解而忽略对学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本身的指导,导致学生知道怎么去推演沙盘,却不知道如何决策,或是做出错误的决策后,却不能很清晰地知道这些后果产生的原因。出现这种重规则轻指导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二是老师能力有限。沙盘模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少有经验可循,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沙盘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无所适从。
2.重沙盘推演,轻现场案例分析
很多学校企管沙盘模拟不仅是作为实训课程存在的,还是选拔学生参加省(或全国)的ITMC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沙盘模拟的过程中自然看重结果,对于获胜的小组关注较多,对经营失败的小组关注不足。要将知识的传授、沙盘的模拟操作、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师而言难度较大。沙盘模拟对教师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教师不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现场案例分析。沙盘模拟的精髓,不是模拟过程的激烈竞争,实战演练,而是教师针对不同条件与模拟结果的讲解。否则,教学过程易流于形式,变成纯粹的游戏。
(二)企业管理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企业管理课程理论知识丰富,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上,基本是集中在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讲解上,不安排实践环节或是实践环节很少。因为实践环节不易组织,操作性不强,不容易达到实践的目的,而并非这门课程不需要实践。实践环节缺乏、实践效果差是企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企管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能“记住”很多管理知识,但记住知识不等于拥有了能力。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且缺乏联系。学生在学完了这门课程后往往只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原则、方法、手段等,缺乏系统的观念和整体的意识,且所学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耗。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而这些能力恰恰是用人单位所急需的。
三、课程整合实施
(一)课程整合的基础
1.教学目标相似
企管沙盘和企管课程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战略决策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构化知识体系需要系统整合
企管课程不仅包含市场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要想学好这门课,必须系统掌握这些知识。而企管沙盘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经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完整过程,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企管沙盘演练涉及多层面的管理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完备的专业知识,并能做到融会贯通。否则,学生可能是稀里糊涂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沙盘推演而不能把握企业管理的真谛,也无法体会沙盘的魅力。
(二)整合课程,优化教学效果
1.将沙盘引入企管课程教学,整合课本知识,解决实践难题
通过沙盘教学这一载体,学生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通过沙盘推演,学生能够掌握综合运用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有利于将所学技能加以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运用,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既解决了企业管理实践环节薄弱的难题,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2.重视沙盘模拟过程中的现场案例解析
现场案例解析是沙盘演练课程的精华所在。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解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会更加深刻,会反思经营决策中的不足并思考对决策失误应采取的补救措施。每次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回顾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奥秘。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总结改进实训教学,把带有普遍困惑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解析,这个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传统的案例教学受案例本身抽象性所限,学生无法获得切身的体会。而对现场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层剖析,会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吸收,这比传统的案例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
3.整合师资结构,由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
沙盘是新兴事物,很多学校的沙盘教师是直接从企管教师中抽调的。沙盘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专家诊断于一体,不仅需要教师有很深厚的功力,对沙盘规则、经营趋势有很好的把握,具备完整的企业管理理论,还要求教师到企业积累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实地了解企业运营的真实情况、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等。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升学历、学位和专业职称的同时,应着力向“双师型”转变。
[
参考文献]
[1]ITMC编写组.企业经营管理实训教程之一——沙盘对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田跃.基于企管沙盘模拟的《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65-02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现代企业的基本概念,企业的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适用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需要。是一门非常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一 案例教学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形成意识形态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在头脑中存在一定的形象思维。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固定的授课地点,使用固定的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陌生的教学内容无法理解和消化。案例教学法是把在企业中发生的真实事例融汇到教学中,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来解读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典型案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进行分析,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讨论、踊跃发言,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案例教学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虽然非常投入地讲解,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只单一地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无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从容应付,使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若是把大量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融入教学中,把生硬死板的理论通过案例来解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大量的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 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
1.双向互动式教学法
现代企业管理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与时俱进,要求不断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导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教师间的多维互动,师生的角色由主导型向伙伴型转换,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
2.现场模拟、深入浅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由学生进行模拟案例的整个过程,使学生通过模拟深刻地体会到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然后组织学生对本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发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实际案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体协作性。
3.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及合作意识
案例模拟教学是通过几个或全班学生的参与合作来完成。在模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入角色,设身处地进行分析和判断,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模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参与的重要和合作的快乐。案例模拟是把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是以独立思考、自由发言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发言,拓宽思路,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演讲辩论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效果。
四 探索案例教学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非常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技工学校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主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正确评价和认识自身在企业活动中的价值,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实现,而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一种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能创造出生动、活泼和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模拟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在组织方式上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分成正反两方你问我答等多种形式。教师的参与使得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了教师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足的了解,及时抓住了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组织重点辅导。
2.课前做好案例教材工作
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达到通透理解,方能准确无误地准备好案例教材。以国内企业经营中的实际案例为主,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具体的经营实例;还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反复推敲,使深奥抽象的理论既简明易懂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及要求,由此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特别关心的一些问题拟好讨论题,然后根据教学目的及实际情况选择实践案例教学。
3.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要准确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时不能将这一方法固定化和格式化,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组织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加以引导。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取小组活动形式,把一个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模拟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使学生准确掌握理论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既懂物流专业知识又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职业技能和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集引导、启发、参与等教学方式于一体,近年来在管理类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物流管理理论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对物流管理案例进行针对性的讨论,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按照教学内容,通过选取鲜明生动的真实案例,利用其实践性、针对性和仿真性的特点,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全方位分析资料,在学习、解题和实践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情景式教学方法”。采用此方法,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情景,在讨论或者研讨中重现生活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学习为注重能力培养,进而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培养新型物流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二、《物流企业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一般分以下步骤:一是精选案例导入。在案例的选取上,可以采用自己选取和编写的案例,也可以采用他人的案例。教师在回顾与案例有关的概念、原理后,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和案例实际,向学生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采取的程序、时间的安排和注意事项,通过简短的导语,创设讨论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很快进入案例的学习与讨论中去。二是进行分析谈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对案例文本进行审读,对案例事实展开陈述,对案例情境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识别,对案例在现实中的投射效应展开联想,在对案例的分析谈论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适时总结归纳。总结归纳中,教师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指出学生讨论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同时,提供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学习参考,进而加深学生对案例分析和结论的认识。
三、做好《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建议
1.案例选择要恰当。《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学案例的选择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得:一是选取国内外有影响的现实生动案例;二是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以及毕业生工作追踪等方式,选取学生中活生生的真实案例。案例选取后,教师要对案例进行编写、整理,把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通过问题设问、疑点分析等方式插入案例中。案例的选取要注意四点:一是根据教材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二是内容要真实,富有研讨价值;三是难度要适当,让学生顺梯“上得去”;四是贴近现实生活,增强感染力。
2.课堂组织要科学。一是要让学生做好案例预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储备理论可用,有背景材料可参考,进而有深度地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恰当安排课堂讨论方式,可选择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展开发散思维,大力倡导辩论、批评和争论。三是做好报告点评,鼓励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方案,并对供选方案进行优劣评估,教师对案例不能进行简单的对与错判断,要在学生总结自己案例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3.教师引导要到位。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在《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要到位,引导中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防止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缺位,表现在教师对案例没有选择,不公开组织评讲,或者组织讲评时不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分析问题后难以取得收获;二是教师的越位,表现在教师在案例分析中老唱主角,偏于提供案例分析的答案,而忽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出现案例教学“一边倒”的现象,这样案例分析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在《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物流管理理论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其处理实际工作中复杂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要充分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在案例选择、教学实施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多下功夫,千方百计提高《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立江.案例教学与管理课程改革研究[M].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9).
[2]江耀伟.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河北职业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