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见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2-09-30 16:35: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英语专业见习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英语专业见习报告

篇1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我所在的公司是北京驻乌的一个办事处,是一家私企,所以我刚开始的工作并不忙,没有感觉到很累。只是每天都要守在电话和传真机旁。很耗时间,第一天就因为坐了一天腰酸背痛的。但是过了几天就稍有点习惯了,每天向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女孩学习一些办公知识。刚步入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都不懂的。现在在办公室,有闲的时候就会看一些会计方面的书,虽然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此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我觉得应该多学点,有几个技能在以后找工作也可以给自己我几个选择。我现在上班近两个月了,在这短短一个多朋中,曾有几次想过干完一个月不干了。也许我是刚开始工作,有时受不了经理给的“气”,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就想辞职再重新换个工作得了。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再换个工作也是的,在别人手底下工作不都是这样么?刚开始。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工作,毕竟又没有工作经验,现在有机会了就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不然,想念以后干什么都会干不好的。我现在的工作,相比其他人来说待遇挺不错的了,也不是和其他人比,工作也不是很难,很容易进入工作,关键是学习对人怎么说话、态度及其处事。由于经验少,我现在这方面还有欠缺。现在才明白,在校做一名学生,是多么的好啊!早晚要工作,早晚要步入社会,早晚要面对这些避免不了的事。所以,现在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学一点总比没有学的好,花同样的时间,还不如多学,对以后择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再说回来,在工作中,互相谅解使我很感激他们。有时同事有事要晚来一点,就要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办公,偶尔我也会的,大家相处的很好,没有什么隔合。有几次要回学校办点事,去向经理请几小时的假,经理也都很体谅,直接就给批假了。这个时候心里很开心;遇到一个如此好说话的经理。所以,感觉现在的工作还是挺不错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周围的同事都很不错的。心里上没有什么额外的,不必要的压力,可以好好工作,学习。先就业,后择业。我现在要好好锻炼自己。再好好学习,之后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找个好工作来回报父母及其所有的老师的。别的没有什么奢求的,现在当然是把磨练自己放在第一位,更何况现在的待遇还不错。在这一个多月中,我学到了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即使都明白的事,可是刚开始有时还做不好。现在做事,不仅要持有需心求教的态度,还要懂得取长补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忍”了也就是坚持不懈。现在,我工作的时间虽然不久,可是我发现自己真的变了点,会比以前为人处事了。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在秘书这个职位上,技术性的劳动并不多,大多是些琐碎重复的工作,因而秘书在工作中所会遇到的挫折主要可能发生在:[1]与上司沟通不好;[2]上司给的某份工作感觉吃力,难以胜任;[3]对琐碎重复的工作感到怨烦;[4]与上司发生争执; [5]情感方面。

篇2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117-03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类型在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不断升级对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背景下产生的[1]。在我国,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我国目前大学培养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2]。目前,我国本科高校总数的1/3定位为应用型大学,由于这类高校大多设在地级市,所以又称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1]。安徽科技学院于2009年获批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的办学定位。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行业内部的实际需要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立足之本;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培养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3-4]。因此,实践教学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制度不健全、队伍力量不够、基地建设不完善、评价体系不科学、监控不到位等等[5]。具体表现为: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新教师多数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实践经验,老教师不能及时掌握现代实用技术,因此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资金和场所不能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学生不能及时对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现场实践;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合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教学质量的评价执行不到位,实践教学教师也各自为战,无统一的标准,监控与管理较为混乱;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不科学,多数仍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不能真正放映学生的实践教学水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动性。

2 种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为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需要,我校种子专业主动出击、全面调研、统筹规划,紧紧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种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构建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习与实训相结合的“三能合一、十六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科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三能合一、十六个环节”即专业课程实习、专业生产实践、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实训、毕业实习,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论坛、大学生创新课题、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创业课题,个性化拓展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村官、暑期企业营销实战。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规定课内实践教学不少于26周、课外不少于17周,在166个总学分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占3分,加上课内实验折合的学分,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9.6%。此外,根据种子专业特点,实行农忙学期制(6月下旬至9月底),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战训练,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更突出学生社会活动综合能力的培养。

3 种子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执行,并取得实效,我校从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践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实践教材、实践经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等方面构建了以系统论为支撑,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方案科学、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条件保障得力、运行机制规范、效果评价科学合理的地方用型本科高校种子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3.1 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实践教学有章可循 要确保实践教学各环节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制度健全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监控有制度可依。为此,我校在学校层面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教学与成绩考核评定、课程实习管理规定、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细则等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学院结合种子专业特点,对相关制度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从实践课程、实践师资、实践教材、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方面对实践教学相关环节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3.2 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行业企业专业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但目前许多应用型高校教师主要来自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些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从学生直接过渡到老师,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和经验,从而导师应用型本科高校所要求的“双能型”教师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主要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实践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内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对新进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其导师,制定指导计划,通过指导,2a内获得“双能型”教师资格。二是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挂职锻炼或利用课余和假期担任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专业指导老师,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三是鼓励和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行业、职业培训和相关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四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技术服务等,通过项目和实战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外引”主要是通过弹性引进或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承担相关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如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营销等实践环节邀请种子企业技术人员或种子管理部门相关专家指导学生,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师的不足或实践经验的不足,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3 加强基地建设,确保实践教学场所需求 实践教学场所一般包括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训练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等。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场所存在实验室利用效率不高、校内实践基地管理混乱、校外实习基地流于形式等问题。我校种子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卓越农艺师支撑计划等项目的建设改善实验室软硬设施,在原有遗传育种实验室和种子学实验室的基础上,筹建了分子育种室、种苗培育室(组织室)、创新实验室,并根据种业岗位群建立了种子检验室、种子加工室、种子发芽室等功能室,实验室面积超600m2以上,仪器设备价值1 000余万元,完全能满足种子专业实践和种子科技创新的室内要求。二是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利用省振兴计划和高水平大学创建专项资金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规范管理,新建种质资源圃、种子生产试验田、微型种子仓库等,并推行校院二级管理,确保校内课程实习有保障。三是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与皖垦集团、安徽隆平等种业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负责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聘请企业专家在种子生产、加工及销售等关键环节全程指导,从而确保校外实习见成效。

3.4 完善教材建设,确保实践教学地方特色 质量高、操作性强的实践教材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为了充分体现地方性、应用型和高水平的特点,学院组织种子专业课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行业、企业及生产一线进行专业调查,了解社会对现代种业人才的真正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能体现地方特色、实用性强、系统规范的种子专业系列实践教材,如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安徽沿淮淮北种植业特点,编制地方性、操作性强的《种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种子生产技术实验指导》《种子加工贮藏实验指导》《种子实践》和《种子实训》等实践教材。

3.5 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实践教学经费 目前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实践经费得不到保障,使得实践教学停留于纸上,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充足的实践教学经费:一是学校每学期划拨实验室易耗品维持费,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二是利用省级振兴计划、高水平大学创建等专项经费,确保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硬件设施建设。三是利用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卓越农艺师支撑计划等,通过项目驱动,确保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训练等正常运转。四是通过种业企业的横向合作经费,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以上几种渠道,种子专业的实践教学经费充足,确保了实践教学扎实有效开展。

3.6 科学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目前许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仍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或根据实践报告或实物进行评价,缺乏对过程的考核评,导致考核评价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出实践过程,很难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准确判断,不仅挫伤了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根据学校和学院实际,构建了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以及企业、行业、学生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以上3个层面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评价体系主要以过程操作考核为主、结果(目标)考核为辅,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结果只作为评价的参考。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依据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过程考核标准的制定及执行、专业技能大赛指导成绩等方面对实践课教师进行考核。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根据学生实习企业的评价、行业对实践内容及成效的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满意度以及被研究机构采用的评价指标等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

3.7 全程监控,确保实践教W落到实处 一是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不能由任课教师说了算,要通过课程组、教研室和学院讨论后制定执行,避免了实践内容的重复性,保证实践内容的连贯性;二是学院督导组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全程监督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三是学校督导组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督导,杜绝师生散漫实践教学思想的产生。

4 种子专业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我校种子专业实践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学生的实践技能显著提高。毕业生获得国家级“作物种子繁育员”和“农业技术指导员”的比率达100%,部分学生获得了省级种子检验员资格证书。二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构建“三个环节、三项课题、三大训练、多种大赛的专业实践创新体系”(即“学科带动―项目驱动―教师指导三个环节,大学生创新课题、企业创新课题、科技创新兴趣课题三项课题,暑期专业技能训练、学生综合训练田、企业专业实训三大训练,种子检验技能大赛、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农科学子风采展之农科专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并以“三进二促一创”(即“应用性研究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学生毕业论文,科研促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的开展,通过科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平台”)为途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90%以上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生产实践,近3a来,学生参与申报专利的达20余人次,学生参与发表的论文达20余篇。三是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2012-2014届种子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4%、98.6%和100%,学院多次获校就业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连续3a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荣誉称号。四是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从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种子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思想道德素质”过硬,90.1%的单位认为专业基础扎实;在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评价中,选择“很强”、“强”的分别占到93.8%、95.1%和92.6%;毕业生能“完全适应”或“基本适应”工作岗位要求,58.0%的毕业生获得过销售冠军、优秀员工、工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新闻奖等单位、县级、省级奖励;在对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的调研结果中,超过98.5%的用人单位表示“很满意”或“满意”,毕业生技能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达到74.1%以上,29.6%的单位指出,种子专业社会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吴中江,李建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发展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6.

[2]王良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0-13.

[3]金晶,陈斌,臧靖.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2(12):27-28.

[4]王丽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7):13-14.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44-0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属于职业英语,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交际能力。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了解学习者要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程度来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尹春霞,2012)。教师通过需求分析,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姬姝(2011)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反复地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整。需求分析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同时考虑学习需求和目标情景需求。其中学习需求分析涉及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尤其涉及对教材和教法的要求与自我评估;目标需求为分析涉及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目标。满足学习者需求既是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因而,需求分析在合理制定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容忽视。基于此,研究者从需求分析理论视角出发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说明一点:本研究是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调查并分析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需求。

1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南充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2013级的100位学生。研究目的为通过调查得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操作起来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分析:通过学生背景信息了解学生需求。它包括学习的兴趣、态度和目标,即目标需求分析中的学习者态度、动机和目标;(2)课中分析:它涉及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内容、教材使用、考核方式的要求,即学习需求分析中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尤其是对教材和教法的要求;(3)课后分析:这主要涉及学习成果,即学习需求分析中的自我评估。问卷答案采用单选和多选相结合的选择式,答案从A-K不等,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二是给受试者留有更多思考余地。有效问卷为94份,有效回收率为94%。

2 调查结果和分析

问卷调查情况如下:从课前分析我们得出高职商务英语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目标。55%的学生表示会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学习英语,20%的学生表示会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学习商务知识,27%的学生表示会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参加商务英语相关比赛。这说明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兴趣和态度都有待提高。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商务英语专业,75%的学生选择求职需要,22%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仅3%的学生选择应付考试。这个数据说明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大多数学生选择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就“我目前的学习目标”这一提问,58%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词汇、术语和句型表达,85%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听说技能,58%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阅读技能,88%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翻译技能,88%的学生选择商务专业知识,58%的学生选择人际交往能力,53%的学生选择团队合作技能,70%的学生选择创新思维能力,63%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能力,66%的学生选择解决问题能力,42%的学生选择自我评估能力。不难看出学生尤其希望加强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英语翻译与听说技能,这对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就“我目前的考试目标”一题,86%的学生选择大学英语四级,73%的学生选择大学英语六级,92%的学生选择专业英语四级,25%的学生选择专业英语八级,88%的学生选择英语职业技能考试(口译、商务、文秘及其它),64%的学生选择课程考试。这表明学生的考试目标也较明确,他们尤其希望通过专业英语四级考试、英语职业技能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因为这些证书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影响较大。相比较,选择希望通过课程考试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至于仅25%的学生选择希望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因为专八是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鉴定较有影响力的证书。

课中分析涉及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教材使用、考核方式的要求。首先是对教师要求的调查,50%的学生喜欢有商务知识的英语教师授课42%的学生喜欢英语好的商务专业教师授课,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这说明学生偏好英语教师教授商务英语专业课,毕竟商务英语属于英语专业这个大方向,学生喜欢甚至习惯于英语作为授课载体。这也能在“授课语言方式偏好”题目中得到共识,2%的学生喜欢中文授课,11%的学生喜欢全英文授课,7%的学生喜欢中英结合,中文为主,80%的学生喜欢中英结合,英文为主。那么怎样建立一支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又有一定商务知识的教师队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头戏。就对教师背景需求来看,从助教到教授的选项比例变化不大,这说明学生不太在乎教师的职称,他们在乎能否学到实用的商务英语知识和能力。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喜好,78%的学生喜欢英语听力,80%的学生喜欢英语语音,63%的学生喜欢英语写作,56%的学生喜欢英语语法,71%的学生喜欢英语口语,75%的学生喜欢商务英语综合课,47%的学生喜欢商务英语视听说,39%的学生喜欢商务英语阅读,没有学生喜欢国际贸易实务。这些结果除了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关,还和课型关系较大。我们比较容易看出学生乐于接受英语语音、商务英语综合课和英语听力,因为这些课程建设比较成熟,也容易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情感需要,学生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来培养商务英语能力。但仅学几门学生喜欢的课型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学习的内容还要满足学生将来职业和个人发展要求,我们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实务这一专业课的建设。这说明课程设置需要满足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再次是学生对教材的要求,14%的学生选择翻译版英文教材,48%的学生选择原版英文教材,12%的学生选择中文教材,35%的学生选择双语教材。这说明学生较喜好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但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双语教材成为了第二选择。最后是考试方式喜好调查:44%的学生选择试卷(开卷),17%的学生选择论文,37%的学生选择见习报告,76%的学生选择平时成绩,没有学生选择目前比较普遍的闭卷考试。排名前三的为形成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和实践性评价,这说明考核应该多样化和尽可能实现教考分离。我们需要通过学生平时表现以持续评价学习成果并不断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开卷考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见习报告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做好正确的自我评估以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并提高职场竞争力。当然,论文考核是一种有效地形式,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但应该增加专业实践性选题的比例,让学生感觉考核方式和市场接轨。从学生对闭卷考试的不支持,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得不到高职学生的欢迎,因为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实用性的职业教育。

课后分析涉及学习成果。在“学习一年商务英语专业课后我觉得以下哪些技能比较欠缺”这一题中,88%的学生选择英语听说技能,37%的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技能,75%的学生选择英语翻译技能,58%的学生选择英语写作技能,90%的学生选择商务技能,39%的学生选择人际交往能力,24%的学生选择团队合作技能,64%的学生选择创新思维能力,50%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能力,37%的学生选择解决问题能力,22%的学生选择自我评估能力。这说明多数学生对商务英语阅读能力持肯定态度。但除了能看懂相关的英文合同、单证、说明书、广告等,我们还需加强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培养,如商务技能、英语翻译技能、听说与写作技能,高职商务英语不仅要求有专业的商务英语会话、翻译和交流,还要求学生会书写简历、商务函电、合同、广告、通知等。我们更需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培养,如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学生对高职商务英语的学习目标和考试目标较明确,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尤其需要在课内、课外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第二,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待提高,首先教师需要是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其次教师需要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和学生不断地交流使得教学信息及时共享。第三,多数学生承认自己商务技能欠缺,甚至觉得自己学习的英语与商务关系不大。可见,目前我市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不够突出商务知识和职业化教学,尤其体现在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上。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相关时,即能满足当前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才会成为有意义的学习。于此,我们的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需要突出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相结合的整体性、知识性、有效性和发展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第四,学生不支持闭卷考试,考核形式应该多元化和实践性,如见习报告、平时成绩、论文和试卷,甚至可采用证书认证的考核形式以提高学习针对性和热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这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3 结语

本研究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调查和分析是探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这样能深入了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以期构建一种适合我市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进而培养出基础宽厚、知识面广,以商务专业为主的“商务+外语”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深化,市场需要大批既懂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人才。自2000年以来,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都争相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了大批商务英语人才。然而,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并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未能在相应岗位就业和社会所需人才又短缺之间的矛盾呢?高校培养的很多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并不合格,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导致了人才表面过剩而实质短缺的现象。如何提高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目前对于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已开展不少研究。王素芬(2011)曾针对用人单位需求总结:一是毕业生掌握良好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这些学生具有较好的商务交际与沟通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也就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蔡学梅(2011)曾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一文中总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动手能力亟待加强和提高;同时,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从业资格证书和相关证书不可忽视。笔者一直从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总结出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一)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没有掌握相关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本身就强调重视理论,强化实践。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缺乏刻苦专研知识和技能的精神,在学习方面有很强的畏难情绪。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多数数学底子较差,而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涉及不少计算。这一部分,教学进行特别困难。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少都出现基础理论不扎实,也没有掌握相关专业技能。

(二)缺乏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无法上岗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3月颁布了《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必须有职业资格证才能进入的行业。目前,外贸行业学生可以拿的职业资格证书也不少,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这些职业资格证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努力获得。毕业时,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就业的敲门砖之一。

(三)缺乏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

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谢辉在《浅谈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总结三个表现:一是缺乏奉献精神;二是缺乏诚信;三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我院在组织大一学生参加为期三周的暑期专业见习时,不少同学因为天气热,路程比较远等借口,不愿意完成专业见习任务。

(四)缺乏正确的就业观

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也不知道在校期间积累工作经验,有意识朝着自己梦想的工作岗位努力。目前主要呈现以下两种情况:家庭环境好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习惯于家庭或者学校安排,就业意识不强;而家庭环境不好的学生,就业观念相对保守,有很强的求稳意识。对于就职单位的选择仍然停留在进国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深入基层就业(谢辉,2011)。

二、如何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

(一)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

根据高职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紧跟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瞄准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找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定位,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具有较高的商务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能够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商务英语、商务文秘等领域熟练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适应“1+2N”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结合学院“1+2N”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调整相应课程开设和课程分配。学院“1+2N”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双证”教育。“1+2N”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求学生取得一个专业毕业证书、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和多个基本素质培训合格证书(英语、计算机等),挖掘并拓展学、研、产、训的合作空间,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劲潜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中,课证结合,把职业技能课程融入考证中,通过考职业资格证来促进教学。例如,学生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参加全国外贸业务员考试。通过分析,全国外贸业务员考核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贸易法、商务英语等。这些内容都融入所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贸易法、商务英语课程。同时,通过考证,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掌握更扎实。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比较多,外贸行业主要有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而英语培训行业有英语教师资格证等。有侧重性选择基础和重要岗位作为教学内容纳入课程。同时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并不强制取得哪一种职业资格证书,但是要求毕业时,至少有两个职业资格证书。

篇5

作者简介:蔡绿妍(1979-),女,福建厦门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广东广州510507)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140-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了实践工作在大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则进一步明确了实践的各项工作,加大了实践教学在培养计划中的比重。目前,实践教学工作正在各级院校英语专业摸索中开展。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时间长并较为成熟,通过对此研究有利于英语专业探索和完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概述

台湾教育部制定了指导方针和政策,如最早期的建系标准要求明确说明系部的课程特色,后期针对“建教合作”发出通告等。除了文件性指导外,教育部也大力提供其他支持,如对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予以奖励,鼓励行业人士到学校开办讲座,资助企业和学校合作开发项目和开展研究,支持在职教师开办相关企业,推广海外实习等。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为实践教学创立了良好条件,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指导。

校方也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制订相关的指导文件,对实践教学明文规定。由于英语可涉及的行业种类繁多,因此实践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人文社会专题、名人讲座、博物馆、艺术馆义务讲解及搜集资料撰写报告、举办相关竞赛等。此外,学校鼓励教师牵头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有一定的政策奖励和支持。

学校要切实执行实践教学,就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活动是教师审核的重要部分。首先要求教师有行业经验,不少教师除了拥有教师资格以外,也拥有行业的资格认证,或直接在企业担任职务。除此以外,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所有的教师都要参与到一线实践,包括指导学生实习见习,应邀为企业、中小学校开办讲座,参与企业的事务等,一些教师甚至可以设计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些实践有一部分是学校、院系为教师联系和安排的,也有一部分是教师本身兼任的企业或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的单位,也有学生自主联系、请教师指导的项目,形式多样,既为教师增加了行业经验,也为开展研究创造了条件。

二、课程设置

与大陆相仿,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获得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学校规定的通识课程(类似于大陆的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

而与大陆有所不同的是,台湾沿袭了欧美的教育制度,各系部并没有在入学之初明确把学生划分为更细的方向,而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课程,更鼓励跨系选课,以确定学生的兴趣和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年级而定,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参与相应的实践课程。通常一、二年级学生要求完成学校或学院的实践课程;三年级开始,英语专业学生需选择某一模组的课程(模组与大陆说的“方向”相似,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常见的模组是商务、旅游和教育),不同模组的学生需参加规定的实习课程。以教育模组为例,希望成为小学教师的学生,在完成26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后,由教育局统一安排到小学实习一年,方能参加上岗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

三、具体实践

除了台湾教育部门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外,没有文件规定科技类大学每一门课的实践教学必须占多少比重,各校各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自订标准。主要的实践形式分为两大部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1.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包括学校统一规划的实践项目,如邀请企业名人到校开办讲座等,也包括教师主导的与教学相结合的时间内容。由于教师在教学上拥有较大的自利开展实践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实际动手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学分计算。大多教师都会减少期末考试的比重而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来为学生打分。以英语口语为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了四次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并在课堂展示,每次作业占总成绩的20%。这样,课后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实践,既促使学生使用所学知识,更使学生重视每一次的作业,也把作业当成自我展示的平台。

(2)课堂教学手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更多样、灵活,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如旅游英语,要求学生自选景点,拍摄英文景点介绍的MR传到课程的公共博客,教师堂上评讲。一方面形式新颖,模仿外景主持的工作,学生会更投入去做;另一方面教师在线点评有利于同学间的分享学习,使课堂有益延伸。

(3)实践和理论结合。由于教师的自主教学自由度大,课堂教学甚至会延伸到课外。如英语教学法,每周有三次课,教师在第一次课讲授课本知识点后,其余两次课直接把课堂搬到了合作的小学进行观摩或学生试教。旅游英语也有类似的做法,把课堂搬到校园,甚至在校外的景点充当义务讲解员。直观地教学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更容易为学生接受;通过操作,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也更为透彻。

(4)学以致用。教学实践要求制作作品,不仅仅是作业交差。制作产品在工科比较常见,如昆山科技大学的学生跨系合作、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调配面膜、设计系学生设计包装、行销系学生负责销售、英语系学生承担产品说明书翻译工作等。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现实意义,更为学生带来了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专题制作。学生在毕业时都要求完成毕业专题制作,形式各校各有不同。常见的是英语剧,学生可分成表演、幕后、策划等不同组,承担相应的工作,把在校所学应用到实处。毕业专题制作通常需要提前一年就开始筹备,各小组配有指导教师,确保实践的顺利和有效。有的学校由于戏剧制作优良,还能获得在正式剧院上座的机会。

2.校外实践

与大陆相似,校外实践也是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见习和实习。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企业有义务为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见习和实习岗位。学校也会根据企业的需要,提前做好课程的调整,以便安排学生参与会展、展销会等工作,使学生学习、实习两不误,同时减少给企业带来的不便。在寒暑假期,学生也必须按要求完成与英语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例如调查报告、志愿者工作等。各项实践须提前申报,经审核同意才能记录学分。

由于实习人数和时间的逐年递增,台湾教育部门开始推行海外实习。通过与新加坡、澳洲的酒店等旅游行业的合作,学生经过考核合格的可到海外实习2~3年。一方面实习的工资不仅可抵消生活等费用,学生又能了解国际上最新趋势;另一方面,缓解了海外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因此海外实受欢迎。

四、结语

实践课程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自身能力的大好机会。目前实践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参考台湾或其他地区的做法有利于少走弯路,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从上述对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的探讨来看,可以给我们三点思考:一是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同等重要,而且形式更灵活,只要把握得当,可以获得与校外实践相同的效果,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大有帮助;二是实习需要满足企业、单位的需要,互惠互利才能更好地开展;三是实践的指导教师应当多元化,并拥有教师资格证以外的资历,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篇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我国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些也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当今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专、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相关课程,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教学必须紧贴市场的脉搏。从“产学研结合”的育人模式来看,高职教育应该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然而由于一些专科高职院校受到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教育目标不突出、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专业特色不明显且专项资金匮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备,无法满足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需求。

面对国际环境的日益变化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办出特色、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便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任务。为此,从实践层面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师结构进行深入探讨显得尤其重要。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实践思路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体现在“商务”和“英语”的有机组合。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商务技能的掌握,必须与相关知识进行协调;做到有效衔接、以促进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大胆尝试并努力创新,不断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1、教学方法和手段。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十分重要。

(1)可以采取将英语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课程讲解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法。在提升学生语言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针对不同课程,分别采用现场观摩、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演讲报告、角色转换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内容教学。

(2)应把教学与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全面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和专业技术。我们不仅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多媒体、网络课堂、模拟会堂等,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商业动态;还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到相关成功企业参观学习,鼓励其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习方向、及时调整状态、完善自我。

2、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已经被发达国家实践证实了的一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要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就应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特别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获得;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关键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1)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分担课程教学: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

(2)各高校可尝试与境外合作办学,提高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水平和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据悉,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已与英国、日本、乌克兰等国家合作办学,并接受境外人员的访问。尝试这一做法,主要可以通过引进、“嫁接”;了解其他国家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组织;汲取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从而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新途径。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方式。当今,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高校可以享受国家的配套资金支持,而非重点院校及民办院校由于资金缺乏,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1、根据专业的特性和学生的需要,实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各高职院校可利用本校计算机中心,选择一些性能较稳定的标准机房,将其建成“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和“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教师在模拟实训中运用系统的教学设计,有目的地创设各种仿真商务场景,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的灵活运用。

2、根据高职教育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原则,建立与专业相适应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开展积极有效的创业见习,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公司、企事业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外贸业务流程和商品产出环节;增强学生对岗位的感性认识,完成理论学习向实际应用的转变。

四、结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从实践性和可行性原则出发,不断探索、创新、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更有效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26.

[2]谭小娅,柳吉良.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6.

篇7

2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针对留学生教学的特点,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理论课教学中,认真备课和试讲,备课时以原版的英语教材为参考,查阅相关的专业期刊,认真撰写出英文教案。教案包括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时间分配等方面。采用PBL教学模式,设想留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能提出的相应问题,以及如何克服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7-8]。课件制作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加入漂亮的临床图片,播放精心制作的三维动画和手术视频。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口腔外科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保证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凡是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不论年资高低和有无教学经历,在第一次全英文教学前必须进行试讲,与教研室教师进行交流,达到优势互补、扬长补短,尽量减少失误。教学中以多媒体和PPT为讲授重点,必要时采用板书的形式。这些方法和措施为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保证。

3重视见习与实践教学工作

口腔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见习和实践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检验课堂授课效果,是学生真正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因而重视临床见习和实践教学非常重要[9-10]。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口腔外科学的见习内容是外科门诊麻醉和拔牙、关节和脉管畸形专科、观摩视频手术。每次见习课前,带教教师应先熟悉见习内容,将所选择的病例资料翻译成英语,提前让留学生知道见习内容和准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见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负责讲解相关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点,鼓励留学研究生参与和提问,保证临床见习质量[11]。如何更好地提高留学生的理论和见习实习教学水平和质量,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统一编写适合留学生的口腔外科学专业教材和教辅资料。目前,国内口腔医学留学生使用的口腔外科学英文版教材仍然缺乏,非常有必要借助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现行中文教材和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尽快编写出适合来华口腔医学留学研究生实际情况的口腔外科学英文教材以及相关的多媒体教辅资料。二是采取切实可行的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英语水平,如将英语与日常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6]。三是提倡对留学生的严格、科学的细化管理。尊重留学生的和生活习俗,严肃纪律,对于违规留学生及早发现,及早批评教育,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篇8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1]的一个分支,是目前国内外运用与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与非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商务英语学习者可能更有目标方向,更期望成功。从事商务的人通常对效率、素质和职业的期望值都更高。”[2]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方向很明确,针对的是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所期望的成功也不仅限于在校期间,他们更多的是看重在未来的职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由此,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应该偏重于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所设置的课程也更要贴近社会以及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即当课程内容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3]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实际学习情况是初步掌握与商务活动相关基础知识,但侧重点主要是对英语技能的掌握。就目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言,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设正好满足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并且对于商务英语其它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在商务英语专业所设置的电子商务课程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不同。目前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的理解有很多误区。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混淆的人数量很多。有些人认为电子商务英语与商务英语是一样的概念,其实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所提到的商务活动实施的手段和方式并不相同。电子商务强调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务活动,而商务英语所涉及的大都是传统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概论与电子商务英语也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基础导向,后者是实施载体,两者虽不可分割,但研究的领域却不尽相同。因此将这些概念弄明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明确了电子商务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课程定位之后,对于学生的教学侧重点就十分清晰明了。在课程中不应该过度研究电子商务的专业问题,而是应该侧重于利用英语作为载体的电子商务理论与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与阐释。与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的专业英语教学不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应采取全英授课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出专业特点。因此教学应侧重英语语言学习。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相关的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学科的特殊性,电子商务涉及到计算机、国际贸易实务、企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多方面。这也证实了“当代学科越来越具有从研究具体现象向研究综合问题方向过渡的特点,从而产生了大量科学的结合部———边缘科学。这些边缘科学的出现一方面以新的形式使科学继续分化,另一方面又为原来彼此无关的学科之间实现整体化奠定了基础。”[4]电子商务就是这样一个包含了复杂的多学科知识的边缘学科。因此该学科的教学如果仅停留于传统的在国际贸易的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以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为教学的脉络,因此其英语语言的教学必然要拓展到专门用途(计算机、经贸等)英语等多方面范畴,其课程必须是一门综合应用型的英语课程。”[5]商务英语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有别于计算机、网络与经贸等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电子商务概论也不可相提并论。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并且同时以提高学生综合商务素质为目标。但在电子商务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课程设置目标不明。因为受到多种环境发展条件的制约,多家已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无法明确指出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目的是什么。由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电子商务课程只不过是其专业课程之一,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能设定过高。通过简单的理论学习,不可能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专业人才”。因此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明确课程定位。商务英语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主要涵盖了英语语言和电子商务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考虑到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应把电子商务作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平台,侧重对学生原本就很有优势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其优势更加明显。由于电子商务主要源于科技发达的美国,作为电子商务领域通用的国际语言———英语首先发生着变化。“想要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必须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阅读大量的第一手英文的电子商务信息,因此,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显得尤为重要。”[6]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正是优势所在。

2.教材更新速度不快。商务英语专业电子商务课程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划等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在传统的商务英语课程中,包含着“传统三门课”:外贸函电、外刊选读、外贸口语,以及用来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经贸,熟悉相关英语词汇和用语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工商导论等。但这些课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外贸函电和外贸口语偏重于对外贸易,尤其是商品贸易,局限性很大;外刊选读在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上独树一帜,但由于其素材选自各国各类报刊,很难达到系统性。”[7]另外,国际电子商务环境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有着滞后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学生拿到手的教材内容已经过时。教学规划也无法做到与国际贸易发展同步,所以也无法反映新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变革。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出面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教材,并且鼓励各高校与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如阿里巴巴、淘宝、卓越、当当等合作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指导教材的中英文版本,鼓励一线教师编写教辅材料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教学规划也要根据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做出适时调整,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的内容,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

3.师资力量存在不足。由于中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导致教授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师很多是从事其它专业后转向电子商务的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教授商务类课程本来就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新兴的电子商务了。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那么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国内目前的状况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毕业,所学的知识大都为英语语言文学或教学法,对于商务知识了解不透。而商科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水平又很难达到英语专业的语言教学要求。“电子商务在理论上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特点是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和前沿性。它是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学科的综合、融合和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8]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教师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到外界条件的一定限制,其广博性、系统性不够,大都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因此导致课堂所讲授的知识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科技与生产实际的需要。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除了任课教师要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之外,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交流会,不定期派遣教师参加各种电子商务培训班、研修班等。鼓励教师走出高校,进入电子商务公司兼职、挂职以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和经验。聘请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做兼职教师,讲授最先进、最前沿的电子商务技术和发展,不定期的邀请从事电子商务领域工作的企业界的精英来做专题报告和讲座,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充分了解电子商务在各类企业的实际运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篇9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07-02

应用英语专业作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崛起的热门专业,起步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经历了一段规模的快速扩张期,目前开设应用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超过千所,成为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于2007年在校企合作单位诺亚舟小新星英语教育科技集团订单支助学生学费的情况下成功开设,2008年开始正式招进5年制自费生,可以算是一个起步比较晚,但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专业。

一、现状分析

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英语专业人才的与日俱增,从高职院校毕业的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其文凭和专业能力上的“弱势”,使得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与课程体系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当前对课程理论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多集中于普通高等院校,导致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同于研究型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讲求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化,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发展要想突破自己的“瓶颈口”,则必须注重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能力为核心展开。

1.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

目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以岗位(幼、少儿英语师资教育方向)为发展点,按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构建课程组合模式,打破了本科学科课程过分知识化、系统化的倾向,采用模块化课程将相关的职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过基于本专业发展较晚,实训条件差,在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中缺少统一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仅仅只是在大四第二学期的时候统一接受长沙小新星总部派来老师的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因而学生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同时在原有课程设置中,部分课程开设过多,比如综合英语每周达到10课时,并且所使用的教材也比较陈旧,一直沿用新概念英语课本,虽然教材经典但课文中许多词汇及场景在如今日常生活中使用很少,但基本上所有的授课老师依旧按照课本逐课讲解,导致学生五年的时间也只能学到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英语基础仍然非常薄弱。

2.就业跟踪调查情况

自2007年开办以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就充分体现了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自与小新星教育集团正式形成合作关系以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2012届第一次安排工作就业率就达到了100%,08级毕业学生除17人自主择业,其余全部安排到位,分布到7个省(分别是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福建、江西、河北)一个直辖市(北京市),40多个城镇地区,待遇较好,试用期三个月期间包吃包住,工资达1800元,并承诺试用期满后工资达2500元以上。同时根据就业跟踪调查现已工作两年的07级毕业生,工资在4000元—5000元间,工作环境较好,有的学生现已担任学校的领导职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通过跟踪调查也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如少数学生成绩较差,专业技能不强;部分学生好高骛远,对于到基层工作不安心;少数学生的语言能力,肢体表演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也有待加强,以适应就业的人才要求。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1.根据市场需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报告来看,学生将来从事幼、少儿教育英语的工作,需要在掌握英语各项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幼、少儿实践教学能力。

3.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打造“硬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软环境”。

4.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程,尽量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调查研究及市场需求,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1.根据市场需求及毕业跟踪调查报告,结合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同时通过学院教务处、系教研室等部门收集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及教研室老师的反馈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

2.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制订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推进教学改革

1.英语基础课程要突出听、说、读技能的培养,淡化系统的理论知识,强调实用性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加强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给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建立由英语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的完整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每一学期的专业教学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肢体表演及实践教学能力来展开,其他专业课也要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安排。

2.加强课程内容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可根据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反馈,并结合学院实际,适时调整教材,编写有专业特色的教材讲义,加强课程内容改革。同时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如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书画实训等,主要教学内容围绕中小学及幼儿的英语教学工作环节展开,增加学生英语教学实训机会。

(三)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更新教学手段。现在湘西职院应用英语专业里基本上仍然是“黑板、粉笔、教材、录音机”的上课模式,每个系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目前尚无语音室,导致英语教学基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学生对新式教学资源的需要。今后学院应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的力度,更新教学设备,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到高职英语教学领域。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知识水平,利用多媒体网络创造交际语境,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根据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情况整合教学资料,可适当降低课程难度,加大课堂英语活动的比例,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标准纯正的语音语调和地道的英语口语水平,而且还要对相关专业领域有所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能力的需要,必要时还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院应通过内培、外引、聘任等方式有计划地扩大师资队伍,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技术部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积极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学院可以跟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作好准备。像我院应用英语专业(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方向)除了跟诺亚舟小新星合作外,还可以跟其他培训机构,或联系当地幼儿园、小学作为学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的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四、结语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而且具有一定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结合能力素质教育,在分析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专业的发展。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且掌握儿童英语教学法的应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完全使用英语进行幼、少儿学前英语教学。我们深感高职教育任道重远,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问题的解决办法,使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真正能够培养出社会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陈修梅.地方师范学院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巩檀芳.中国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优化初步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4.

[4]盛湘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06(2).

[5]束定芳.外语教育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童生海.高校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3).

篇10

2.培养方案设置结构情况分析

为了迎合时展要求,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师大与师院都在这几年当中不断修订培养方案,努力构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陈准民、王立非等,2009),本文将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商务知识与技能类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类课程、人文素养类课程,以及实践类(专业见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五方面课程,并以师大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培养方案及师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培养方案为例,就每一类课程的开设年级、课程数量、学分和课程性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统计数据将能直观反映两所师范院校在英语专业非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的特点与特色,并以期从中获启示,更好改革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语言知识课程主要指语音、语法、词汇、语言学导论、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英语语音学、英语文体学、英语语用学等课程;技能课程包括商务英语、综合英语、与听、说、阅、写、翻等有关的所有课程。师大与师院专业课程总学分均为131学分。从表1中课程设置来看,师大在低年级开设语言知识类必修课程比师院分别多1学分、而技能类必修课程少14学分;在高年级阶段师大没有开设知识类必修课,而师院有2学分的课程;高年级语言技能类必修课当中,师大比师院多开设2学分课程。总体来说,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上师大比师院少;师大与师院此类必修课总学分分别为57、70,分别占专业总学分的43.5%、53.4%。以上说明师大开设语言知识类课程及要求所修学分比师院少,而且师大与师院都多在低年级开设。语言技能类课程两校均主要在低年级开设,师大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与数量均比师院少,但师大与师院在此类课程开设上基本符合教育部占专业总课程50%-60%要求。结果还表明师院比师大更注重开设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这与生源高低有很大关系。师院是二本院校,学生基础较弱,所以要加强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及相关工商、贸易、金融、统计等理论知识的课程。表2显示师院仅在高年级开设1门商务知识类选修课程,师大开设了7门18学分的商务知识课程,其中必修课2门共4学分,课程主要在低年级开设;在商务技能类课程上,师大开设了必修课5门15学分(主要分布在高年级),选修课3门6学分;相比之下,师院分别开设了必修课5门10学分、选修课5门8学分。结果表明,师大构建了较全面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平台,开设了大量应用提高系列与理论提高系列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尤其注重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商务技能必修课程。师大在此类课程开设上基本符合教育部占专业总课程20%-30%要求。相比之下,师院较欠缺经济基础学、管理学、国际商法及相关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商务知识课程;另外,商务技能必修课量较少,总开设课程学分远少于师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学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师院还需加大商务知识与技能拓展课程的建设,注意构建合理的商务理论、提高应用能力的课程群。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主要包括跨文化思维能力、适应能力与沟通能力课程。表3显示师大没有开设必修课,但在低年级开设选修课2门4学分,在高年级开设有2门4学分。师院仅在低年级开设必选修课1门2学分。总体来说,师大所提供的跨文化交际类课程量比师院多,但两校所开设的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还是偏少。面对我国日益频繁对外经济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交际能力是成功商务英语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两校需增加此类课程的数量与学分。人文素养类课程在此主要指中国文化入门、欧洲文化入门、东盟国家经贸概况、中外礼仪、商务文化及与英美文学相关的课程。表4显示师大没有开设必修课,但在高、低年级阶段各分别开设3门6学分的选修课;师院在高、低年级各分别开设了1门2学分的必修课,并且在高、低年级各开设了1门2学分、7门11学分的选修课。可见,师院比师大更重视人文素质培养,但两校所开设课程在专业总课程比例中还是较低的。英美文学类课程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了解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来源。尽管所面对的是商务英语学生教育,人文素质的缺失是外语思辨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文学素养提升对个人素质、专业能力提高还是很有促进作用的。由表5可见,两所院校均开设了专业见习、社会实践/调查、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在实践时间跨度、学分设置上,师大比师院要短、少些,所占本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分别是7.6%、11.5%,低于教育部的实践学分标准。在不能增加以上课程学分条件下,两校可考虑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分,提高实践要求,增加课堂实践内容,拓展实践形式等来解决这一问题。

篇11

【中图分类号】 H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21-2

商务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的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性学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商务英语已经在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2年为止,我国已有145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然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状况却因为各高校师资力量紧缺、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等原因,造成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这就使得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成为摆在高等教育者面前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成爆发式增长,出现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除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以外,主要表现在下三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薄弱

理想的商务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背景且具有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质,能在国际事务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在现实中,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都毕业于英语语言专业,他们有着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但因欠缺商务背景,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培训,导致在课堂讲解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语言类方法大同小异,没有特色。此外,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教师本身缺少商务活动的经验,很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也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工作。

(二)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即使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课时也较少,课程的教材多以理论为主,内容笼统,缺少系统性,且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里缺少实践课,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没有有效融合。英语语言基础课居多,商务知识基础课程较少,导致学生在高年级接触更深的商务知识的时候,知识结构脱节,学习出现困难。

(三)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是英语的一个功能变体。商务英语教学应具备以自我学习为中心的特性,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理论教学,教师灌输为主,没有把知识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学生没有参与,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以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不能掌握完整的商务知识,而且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造成不好的效果。

二、针对以上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做到师资队伍专业化: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到今天,呼唤专业化的教师。让英语教师专业化,从略懂商务专业到精通商务专业知识。专业化的途径要靠全体从教的教师共同努力,本着“走出去,引进来”原则,鼓励专业教自学相关专业的汉语教材,去相关专业的课堂听课;也可以引进有英语背景的精通商务知识的专业教师。

2.培养双师型教师退伍:“双师型”教师是指即具有扎实的英语水平与基本功,同时又掌握相关商务专业知识并并能熟练应用于教学的教师。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亲自到企业实习,深入外贸企业、海关等部门学习、见习、实践;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的商务人士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让教师深入了解商务知识,更好指导学生。我们的教师语言能力有余,专业知识不足,这就更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走出去,了解社会,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强化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1.课程设置要有特色: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学生要通过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发展成为既精通英语又具备系统的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般可分为三个方向的课程,一是以商务基础为背景的强调英语听、说、读、写基础技巧的基本课程,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英语专业技能。二是要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谈判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今后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把英语教学变成实践教学。三是可以开设一些管理类的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国际商法、人力资源管理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今后可以向高端管理人才发展,迎接未来多方位的挑战。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完成商务英语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前的一次主要热身。可以采用以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模式,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校内实训具有针对性,注重岗位要求,尊重专业特点,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软件和网络,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等环节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商务实践中体验商务英语,掌握商务知识。校外实践是指变模拟为实践,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外贸企业建立巩固的合作关系,请商务人士到学校进行授课或讲座,或者派学生到基地实习,或者鼓励学生自主联系企业,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一方面为企业输送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得到锻炼,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是双赢的效果。

(三)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双语化: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是英语,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商务英语相关教材的选用上要尊重语料的真实性,课堂的教学尽量用英语教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语言技巧的培养。但是对一些专业术语和行话也要给出相应的中文,还有一些特别专业的商务知识也必须用汉语进行讲解,如果只用英语解释英语,会影响学生对商务知识的接受,造成学习的困惑和知识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方法案例化: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些与业务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上不能简单以教师唱主角,满堂灌,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选择来自商务实践的第一手案例,给学生生动、有说服力的诠释。同时,多给学生讨论、争论、辩论的机会,让学生能更好的正确理解,还能为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做好准备,树立信心。

3.教学考核实践化: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是为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学考核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考核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标准,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传统的“语言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语言的使用者”。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写社会实践报告和商务报告,并把它们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不是一味的去背语言点。

三、结语

商务英语是研究商务英语教育教学规律以及英语在国际背景下使用规律的科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在英语语言方面有突出的技能,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商务活动知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模式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并能符合自身学习能力。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机遇,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合格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改革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商务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陈淮民,王立菲.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外语,2009,(4).

[3]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篇12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14-02

1 引言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仲伟合,201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应该“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又进一步明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具体到英语专业则更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在2000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是“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仲伟合(2015)指出,“实践教学”在即将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课程体系中也是一个重要部分,旨在强调实践育人。然而当前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相当薄弱,制约着英语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设计和构建符合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2 研究基础

国内学者对于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秋芳(2014)认为,无论是语言教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都需要在实践板块中融合,这种综合性实践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做事和成事的能力。张健(2011)在能力本位思想的指导下构建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基本技能包括语音、听力、口语、阅读等语言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指笔译实践、口译实践、演讲与辩论、毕业实习等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科研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等。韩红梅(2014)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实践型课程、分散实践和集中实践;课外实践是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参与、教育实习基地实习等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项目。张建平(2012)结合学校特色设计了“三阶段”式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见习实践,针对性实践和深入实践。文献研究发现,不同院校不同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设计和构建多元化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 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3.1 设计指导思想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多元化的指导思想。首先,多元化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多元化,应该包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其次,多元化还体现在实践教学内容应多元化,从课内实践到课外实践形式多样,英语演讲、辩论、戏剧表演、经典朗诵、英语故事会、英文报纸编辑、教学技能比赛等。再次,多元化还体现在实践教学的评价形式应多元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在实践教学中贯彻形成性评价尤为重要,建立学习档案,跟踪记录学生在课内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为实践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实践教学中不仅评价形式需要多元化,评价主体也需要多元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学生自评与互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3.2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坚持“时间上四年不断线、内容上阶梯式提升”的渐进化、一体化的原则,从大一到大四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提高实践内容的层次。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了含有课内实践的课程,这些课程贯穿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四年,代表性课程有学科专业基础课模块里的《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笔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口译理论与实践》;专业课模块里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等。各个课程组根据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了具体的课内实践落实的形式和考核方法。由于课内实践涉及课程较多,本文不再一一叙述。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是对课内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课题组在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

第一学年:以英语口语、语音、阅读、视听说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实践为基础,课外实践活动包括:英语电影配音、英语演讲、读书报告会、英语歌曲演唱、英语故事大赛,强化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第二学年:以英语写作、综合英语、阅读课程为基础设计的课外实践活动有英语美文朗诵、英语写作比赛、英语阅读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手抄报制作,英语微电影拍摄,帮助学生继续发展各项语言技能、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年:课外实践活动以英美文学课程课堂教学为基础,组织学生排练莎士比亚戏剧、表演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每年一届的根据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话剧比赛和莎士比亚戏剧大赛已经成为外语系最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

第四学年:上学期课外实践活动以英语辩论、英美诗歌朗诵、笔译口译比赛、教学基本功大赛、课程论文撰写、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为主,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学年下学期是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实习集中实践环节。

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属于师范类,学生不但要具备一个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从事英语教学的能力,基于此,师范类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还应在构建上述实践活动的前提下设计安排培养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活动。为增强实践教学服务于合格英语师资的培养,2015年修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开设了以课内实践为主的《英语书法与简笔画技能训练》《英语演讲技能训练》等课程,增加了原有课程《中学英语教材教法》课内实践比例,调整并延长了学生集中实践教学的时间。

3.3实践教学保障

四年不间断,内容逐年提升的实践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尤其是课外实践教学方面更需要教师精心的计划和组织,并注意根据学生的需求反馈及时调整和改革不适应专业能力发展的实践教学形式,尤其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应在传统课堂教学、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更积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服务于实践教学,构建更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都需要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段。终结性评价是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无法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运用注重过程性评估的形成性评价,综合使用教师观察、调查问卷、座谈访谈、学习档案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手段全面鉴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进步,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更有利于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此外,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都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效,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定期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硬软件环境,这些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

4 结语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着力点,地方本科院校设计英语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应构

建四年不间断的课内、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评估手段、优秀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实现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红梅.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2]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二[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

[3]张建平,周加洋.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6).

[4]张健.应用型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6).

[5]仲伟合.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