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0 17:22: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研究生实习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文为长治学院校级课题(2013105)“长治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效果评价研究”的阶段成果。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服务型的培养模式,学生是服务对象,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权更多在于学生而不是高校和政府。已有的研究较少把接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来分析,且在讨论政府、社会和高校作为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时,未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分度不高,更是缺少专门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内在关系的分析。
基于此,论文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构成,剖析各评价主体的评价重点,探究各主体的内在关系和职责。这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髙提供指导,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构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所需,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目前,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身份已经得到了研究者们的普遍认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是专业学位教育的服务对象,他们通过考试选拔和交付学费后接受教育,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需要,希望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他们有权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而且有许多专业学位学生是在职学习,这些学员对教育质量的高低有深刻体会,他们能结合实践评价教育质量。因此,学生也应该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之一,而且学生参与教育质量评价已是国外高等教育的一贯做法(王立红、王建军、景观、刘志红,2008)?。因此,论文选择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共同主体。
(―)政府
政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举办者和主要投资者,也是直接管理者,直接负责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学位授予及评价等。政府作为评价中的重要主体,拥有其他主体所没有的权力,政府制定评价规则,在当前教育体制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依靠政府与社会评价组织、高校和学生的密切合作来推动实现。因此政府主要功能是促进各主体间的联系,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各主体行为进行监管,保证评价的顺利运行。政府评价由中央、省、市等各级教育主管机构和相关行政机构实施。
政府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是高校专业学位的合格评价和专业的设置审议,在评价时侧重专业学位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至于选优评价、单项评价等可让中介机构或民间机构负责。
(二)社会
专业学位是为满足社会特定职业领域所需而设置的,评价也是为了实现社会能够从高校获得高质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政府、高校和学生都要和社会建立相应的联系,从社会获取职业领域需求信息。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实践性”,需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一定的教育资源,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要有相应的社会评价机构来进行评价。社会评价承担着许多政府无法承担甚至不能承担的评价活动。社会评价向政府、髙校和学生传递社会需求,提供咨询和建议,以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为其服务。社会依靠用人单位、专门的社会评价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等为主的社会力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评价。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社会评价应侧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注重实践的内容、质量和效果,注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高校
高校提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对教育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承担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专业人才的任务,所以既是接受评价的客体,也是开展自我评价的主体。高校自评是高校向外界证明自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诊断教育面临问题、自我改进、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和赢得社会声誉的重要手段。高校自我评价由校内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的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同级高校组成的专业协会、专家组织、学术机构等组织实施。
高校自我评价时侧重于考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设置是否体现其“专业性”,培养过程、培养方式是否突出“实践性”,根据培养目标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所需。具体指专业学位招生政策、各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课程的设置、对学生提供的指导方式、培养计划、毕业生就业情况、来自学校和政府及社会机构的资源等方面。
(四)学生
学生是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共同创造者,全程接受教育服务,对教育质量的高低深有体会(尤其是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理当作为评价主体。学生评价一方面向髙校传递学生的愿望和需求,以便高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个方面向政府和社会证明该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学生评价由在读研究生和已毕业研究生参与。
在读研究生评价时侧重于高校所提供的学习条件和培养过程,这对教育质量的高低起重要作用;已毕业研究生则侧重于评价自我的社会融人程度和被社会接纳的程度,这体现了其具有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侧面反映了教育质量。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耦合关系
政府作为重要的评价主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起弓丨导和规范作用,支持和监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其它主体行为,协调各主体间的关系。政府评价要接受来自高校、社会和学生的监督。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评价,委托社会评价机构承担其无法承担甚至不能承担的评价活动,政府要求高校自评,鼓励学生参与评价,通过与其它评价主体的联系以更好地制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教育政策。
社会参与评价传递社会特定职业领域对教育的需求,在评价时既接受政府、高校和学生的监督,也和他们建立联系。社会评价向政府、高校和学生传递社会需求,提供咨询和建议,让政府了解社会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以便政府协调两者间的矛盾,达到平衡,也让高校和学生更了解社会所需,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要间的联系,使高校和学生更好地服务并满足社会所需。
高校是被评价的对象,除了要接受政府、社会和学生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实施自我评价,和政府、社会、学生建立联系,找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政府、社会和学生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以赢得政府、社会和学生的支持。高校的自我评价,在接受政府、社会和学生监督时,也为政府、社会和学生评价提供信息资源。
学生评价不仅便于高校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专业需求,而且也可以让政府和社会更深入地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给予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共同组成了相互分工、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彼此制约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如图1所示。通过评价共同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策略分析
专业学位是为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特定职业领域所需,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学习
人才而设置。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各评价主体应各负其责,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一致性。
(一)政府
1.加强对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宏观管理
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所需,政府的首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宏观管理。即通过立法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提供教育经费;成立专业的教育评价中介机构;鼓励和支持各学术团体或机构、专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等的评价活动,通过资格审査和鉴定从法律制度上确认其应有的合法地位,促进社会评价。政府根据评价结果奖优罚劣,以政策鼓励、财政拨款的方式实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干预和控制。
2.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信息网络平台
建立教育质量评价的信息网络平台,除了收集和提供评价信息外,还公布优秀大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这样一方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来源,简化评价工作,提髙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各个高校的竞争意识,弓I导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健康培养。
3.协调各评价主体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个评价主体由于自身利益的不同,在评价中会存在价值冲突,政府应协调各评价主体间的关系,维护良好的评价秩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要统筹安排和统一采取措施,达到平衡。
(二)社会
社会评价主要依靠用人单位、学术团体、专业协会、私人团体、专门的社会评价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
1.公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信息,提供咨询和建议
社会评价的各个组织者,一方面要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信息,为公众选择高校及专业提供参考,提高高校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有责任为政府和高校提供咨询和建议,以更好地实现政府和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
2.建立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责任机制
社会评价要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相适应,专家、用人单位、专业协会、社会评价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进行评价时,要建立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责任机制,使其组织的社会评价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相关规定,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社会评价应侧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注重实践的内容、质量和效果,注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
(三)高校
1.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公开自我评价结果
为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校最重要的职责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机构的标准或自行制定标准定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进行自我评价。自评时,以高校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的教育质量评估机构组织实施,请其他同级高校同专业的同行来审査和检查他们的工作。高校自我评价后,有责任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向社会证明他们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
2.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布渠道及社会反馈信息系统
高校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者,有责任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布渠道,向外界公布本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信息,促进外界评价的客观性。高校还要建立用人单位需求、意见和毕业研究生社会反馈信息系统,通过系统获得的信息作为自我评价指标,确保自我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
3.建立规范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为规范学校的自我评价,发挥高校自我评价的功能,所以高校应建立规范的自我评价制度,完善自我评价程序,充分发挥高校自我管理的职能。
(四)学生
这里的学生指在读研究生和巳毕业研究生,他们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评价的最终受益者。在读学生接受专业学位教育是想学到更多知识,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已毕业学生接受专业学位教育后,从事某个职业,服务于社会,是想将学校教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体现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在读学生注重自身学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高校和学生是教育质量的共同创作者,教育质
量的高低除了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关外,还与在读学生自身学习密切相关。为使评价结论客观、公正,作为评价主体的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仅仅依赖于学校单方的教育,更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且参加一些横向、纵向课题或到企业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自身不足,以便进一步扩充知识。
2.已毕业学生反馈就业信息,提供建议对于已毕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服务于社会后,
应将就业具体信息反馈给自己的母校,并提供建议,以便学校改进培养方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3.参与评价,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学生要了解教育质量评价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电子邮件、接受实地访谈等方式积极参与评价,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五、结束语
专业学位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更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具有从业的基本条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顺利解决专业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来,实践与应用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护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除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更应具备相应的临床实践能力。发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是顺应国际形势,与国际接轨,培养更适合临床工作的一线人员。
2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2.1人学考试护理研究生招生参加全国硕士统一考试,考察3门课程:英语、政治、护理综合。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人学考试由西医综合改为护理综合,则更为贴近护理专业本身,将本科所学的护理知识更为统一的呈现在一张试卷上,可体现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录取原则是在国家统一医学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招生计划来制定分数线,通过复试,则可正式进人学校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
2.2招生对象高等医学院校数是将护理学连同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统一的招生简章,对报考者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强调的是培养护理实践能力,因此也有大学在招生目录备注里添加了相应的考核方式,例如苏州大学要求考生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在复试中增加健康评估考试,以考査学生所具备的实践_力水平北京协和医学部要求报考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者,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在入学前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往届本科毕业生要求获得护士执业证书。
2.3培养目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和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要求坚实的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承担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2.4课程设置因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于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划分。我国国务院委员会建议试行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外语等;专业基础课: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或临床流行病学;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学术活动: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国家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大多数医学院校则是根据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身的培养方案来制定课程,无法体现出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特点。
2.5相关能力培养我国对专业学位的护理硕士相关核心能力要求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护理硕士应具有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护理管理能力等方面,由此也可看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相比科学学位,更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级人才,因此对其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与相关专业相吻合。
3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存在问题
3.1专业方向设置不明确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方向发展,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得我国在培养高级护理人员时,更注重培养一些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护理研究生教育专业方向设置上应与社会接轨,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专业化的人才。我国是2011年将护理学升为一级学科,但目前护理二级学科的设置尚未明确。高校在招生时,按照原有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等方向,再次细化,可分为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重症护理、神经科护理等。这些细化后的学科方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所需人才、学科发展方向和报考者的意向,具体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尚需国家进一步的规范和确定。
3.2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理论课程方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对于不同方向的护理学硕士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多数院校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学期进行理论授课,内容与国家规定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大致相同,对于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来说,授课内容基本一致,不能按照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科目,并进行单独授课。实践课程方面: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因其实践性,决定了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对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其护理实践能力为重心,同时注重学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W。
3.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源于研究生教育大规模发展而引发的质量保障需要[9]。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着既定目标,对被评价对象的属性进行分解、并按重要性确定权重所获得的指标群体,其主体框架是评价指标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相比较美国、法国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同时,我国对于护理研究生的评价指标的制定,也尚处在探索之中,包括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
3.4实践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方式有待规范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学生从进人临床科室,就看作考核的开始,并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各科轮转,由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在出科之前对其进行病例书写,手术能力,临床操作等的考核[11]。但是,对于护理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实践能力的考核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以病历书写,轮转记录检查,操作技术,护理查房等方式进行考核临床实践能力。如何考核、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及考核的指标如何定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策
4.1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划分更加精细,对所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方向也更加明确。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髙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我们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大目标,确定适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小目标。
4.2护理实践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是体现培养目?^和落实教育原则的实体,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教育成果,全日制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教育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应突出“理论+实践”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美国理学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设计使用的是“科学-附加”教学模式,整个课程体系是由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构成,“附加”教学模块是由与用人单位磋商后一致认可的相关课程和活动组成科学”模块与“附加”模块两者相互补充,所占比重基本平衡,但“附加”模块是课程体系的重点。
4.3开展多种样式的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多以讲授法为主,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例如小组讨论、PBL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也可利用网络,增加院校和校际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上相互知道,相互学习。李梦诗等认为在教学实践指导形式上,采用校内教师与校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则更多地参与到实践过程、行动研究、论文指导等相关工作,实现了高校学术型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教师的共同参与,构建实践基地学校实习与实验研究模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模式。
4.4建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通过政府,社会和自我评价,其中社会评价是主体,政府评价是支持和保障,自我评价是基础,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动态的评价体系,同样,在英国,是以政府和高校双重评价为主,社会评价积极参与方式形成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位我国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W。我国应在政府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努力实现三种评价体系的平衡发展,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因其实践性的特点,更多的时间是在临床一线工作,采用用人单位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5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方案国外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实习研讨会、课程讨论会以及临床实习报告;国内一些院校对护理专业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轮转科室的出科考试成绩、出科小结、平时表现及相关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另外实习中期的阶段考核,由导师组及研究生处统一组织,包括笔试和临床技能,但这些具体的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复旦大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考核,是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轮转计划完成情况、病例书写、护理查房等方面进行,并且认为从教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及相关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6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网络的全球化,跨国合作与交流也成为现如今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虽然强调动手能力,但是通过高等院校互聘教师,交换学生、学术交流、开展特色的专题报告等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管理模式⑴。通过这些国际交流和学习,这对我国建立属于自己特色、又符合国际发展的教育制度、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小结
研究生就业关乎社会稳定及研究生的切身利益,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而毕业的研究生数量与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相比却供大于求的现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扩招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质量下降,致使研究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
一、从自身层面分析就业困境
1.就业认知问题。大学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职业及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自我评价过高的硕士生,在自我中心的观支配下,往往夸大现实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自我可以轻易实现,产生自负心理。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为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认识不够,过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择业过程中心理期望值偏高,对单位要求高,讲待遇、讲条件,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则不考虑。
2.就业观念问题。虽然硕士生看似比本科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但由于其就业单位层次明显高于本科生,不肯像本科生一样从基层做起,不愿承担艰苦工作,只关注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目光短浅,因此硕士生签约率反而低于本科生。
3.缺乏就业技巧。部分硕士研究生不懂求职礼仪,缺乏求职面试技巧,在求职面试中,表达表现、礼貌礼仪、沟通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如本科生,加之其又缺乏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就业竞争力并不强。
二、从学校层面分析就业困境
1.硕士生培养质量下降,与社会需求不符。随着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推行,我国硕士研究生规模急剧扩张,而高校导师资源特别是优秀导师的供给却远远跟不上研究生总量的增长,呈现研究生培养由之前一个导师带两三个学生,变成现在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研究生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致使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滑坡,就业竞争力下降。目前硕士生的现有课程内容陈旧,授课时间集中,特别是理工科硕士更是形成了“硕一上课,硕二实验,硕三论文与就业”的模式。
2.硕士生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许多高校认为研究生就业不成问题,因而忽略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主要依靠辅导员完成,就业指导工作仅限于贯彻与传达国家就业政策,帮助研究生办理毕业手续,告知就业流程等。即使有些辅导员对毕业研究生进行就业技巧、求职面试、生涯规划等指导,也多是辅导员的自发行为,只为帮助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并没有全校范围内的统一规划。
三、突破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对策
1.完善硕士生就业指导体系。高校要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高校应根据各年级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可考虑将就业指导课设为研究生培养的必修课或公选课,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高校还应当积极开拓专业实践基地及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硕士生提供科研实践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基地,提高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最后高校要加强导师的就业指导培训。
2.改进硕士生培养模式。针对学术硕士,高校要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在强调学术、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术硕士的科研能力与动手能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而针对专业硕士,高校应把就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而不再只是把他们留在实验室做实验,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专业硕士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加专业硕士的就业机会。
3.提升硕士生的职业胜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