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专业技术范文

时间:2022-08-09 21:51: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测量专业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测量专业技术

篇1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1201__年6月我加入了中建八局三公司这个大家庭,作为一名新进员工,施工建设给我有一种家的感觉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观念,我很欣慰能加入到这个集团成为一名测量员。

刚刚进公司我被分配到戴南万源公寓项目部担任测量员,对于陌生的环境,同事们都对我非常热情,我有什么测量方面的问题去请教领导及前辈们,他们都能热情的帮助我,交给我经验教导我技术,很快的我就适应了新环境,并积极的投身到项目建设的施工工作中。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作为测?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保颐潜咀攀导是笫怠⒁磺幸允菟祷暗脑虼邮虏饬抗ぷ鳌<堑玫谝桓鎏ど显虑虬⒛匪固氐に倒虑蛏咸ど系囊恍〔剑侨死嘟降囊淮蟛健5比唬谖姨ど洗髂系囊恍〔剑彩俏以谌松星敖囊淮蟛剑堑模蛭抑沼诳剂巳松凶钪匾牟糠郑铱脊ぷ髁恕?/p>对于首次来到工地的我,一切在我的眼里都是这么的好奇,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到正负零的整个施工过程,我的心也在一天天的成熟,我总结了我这半年以来学到的东西,得到了至深的锻炼。现将切实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谨科学、认真求证

在施工测量之前,认真审图,对图上有误、有疑义的地方及时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咨询、学习。在测量放线之前,利用cad算出坐标,反复查看,确保万无一失。对各种原始数据注意保存和及时整理,因为“经验,是从众多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测量放线后应认真复合线的位置确保每条线的实际误差不超过半公分。

二、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各种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不断地应用到施工建设中来,相对的,也出现了更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项规范也跟着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不能自我提高,就意味着落后,就不能适应目前施工建设工作的发展要求。

三、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甲方、监理等单位专业人士的接触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平时到多跑跑施工现场检查与学习,学习工人们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目的。

对于我这个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困难是不可以避免的,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找到解决的方法就可以了。来到工地的没多久我就遇到了问题,由于刚做施工放线不久,对如何复合线是否正确不是太了解,放线后也没有认真复合导致承台梁位置错位偏斜。但是项目经理没有责备我,反而鼓励我对我说“:错一次,二次没有关系,但是要吸取经验,保证下次不犯同样错误。”还定时请来黄工手把手教导我,并复合,这使我有了信心,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来工地的第3个月因为我对仪器的不爱惜导致了棱镜杆弯曲,放线出现了问题,误差虽然不大但是对施工进度及准确性产生了影响。项目经理依然没多加责备反而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工地就是你的家要爱惜家里的工具,把它看成自己的东西来爱惜保管。经理的一番话使我感到很温暖,我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天道酬勤,路漫漫其修远兮,测量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项目部领导指导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把好工程测量质量关,完善测量工作内外一体制度,落实各项任务及指标,配合各个部门工作,做让戴南人民放心的工程。

测量工作的严密实施,靠项目领导的支持和理解,靠我们各位测量员在工作中每时每刻的谨小慎微,不断思索求证,保证万无一失。在此感谢刘经理,黄工及项目部各位领导、前辈、同事的关心、指导与支持!相信我一定能在万源项目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继承发扬好咱们八局人的精神,为公司为万源项目部尽自己的一份力。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2时光荏苒,20____年很快就过去了,在项目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同事的无私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系统地了解项目的情况,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认识到了哪些是应该纠正和避免的,并从中吸取经验,记住教训。在工程施工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保证,在这20____年一年的测量工作中。

做了如下几方面总结:

初到测量班,由于没有经验,很多理论知识都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去,在项目领导、总工、班长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从熟悉图纸开始慢慢入手,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学习逐渐掌握了路基施工放样的坐标和高程计算方法,复核了桥梁的桩基坐标,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有了全面和基本的了解。

对现场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测量是施工的先头兵,测量放线的误差大小决定了后续施工的准确程度,作为一名测量新手,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的最小范围内。

期间对GPS的认识更进一步,在学校期间由于设备原因,对GPS的学习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可以说基本是空白。在路基平台的放样中,逐步学会了GPS的基本操作,回来后经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对动态GPS的测量原理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今后GPS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后期主要是结构物的放样测量工作,包括桥梁的桩基放样,涵洞的基础及墙身放样,隧道的洞身复测等。在涵洞的放样过程中,我认识到测量在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坐标时要充分考虑曲线和角度的影响。在随后的桩基坐标复测中,必须依据坐标方位角才能准确的算出坐标数据,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最后阶段,运用电子表格编程,我已经可以对测量坐标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复核。可以从事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的测量放样的工作。

对于测量员,准确性是硬性指标,在施工放样中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更加严谨的对待本职工作,争取零错误。

过去的20____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过去的经历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加强。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的悉心栽培以及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在20____年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3不知不觉来到松源路桥已经快两年了,也毕业快两年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20____年这一年可以说是我从从工作以后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的一个小的转折。因为这一年我当上了主测,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彷徨过,也幻想过;忐忑过,也激动过。我想这也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战吧。

其实,当领导第一次给我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我只有一种感觉,害怕。害怕做不好改怎么办,做错了咋整。但是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让我很快的适应了主测这一角色。慢慢的开始觉得其实测量也很容易,发现有很多东西书本里都接触过。我也从对工作的茫然到一点点的适应再到胜任,这当中都离不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心。不想让关心与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失望,我也一点点的充实自己,努力的学习,不光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回报那些帮助以及关心我的领导与同事们,这里是我的另一个家,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还是来说一下这一年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吧:

1、工作前,准备工作要做好,要细心、积极

每当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时,都要最晚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的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以便于在第二天能快速而准确的把工作做好。我就有几次忘记确认了图纸和数据或者忘带了测量笔记等而耽误了工作,所以测量开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这是保证完成工作或任务的前提。

2、工作中,要准确、细心或者反复测量确认测量作业的时候,要能发现问题,做完一样工作的时候,心里就要能够确认自己做的就是对的。

但是,不管怎样都要回头再看一遍,如果有疑问,哪怕很小,都要进行再三确认,反复测量防止出现错误,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工作后,要善于总结,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每当完成一个工作,都要把测量笔记做好,记录清每一个细节,不仅可以加深对它的印象,也可以在以后有问题的时候,作为判断的依据。

还要善于总结,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懂就要问清楚弄明白,并记录好;要善于发现和改变,对于一些繁琐的测量程序要能寻找一种既简单有准确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利用业余的时间来充实和提升自己在空闲的'时间,可以向同事和领导多聊聊天,因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可以利用书籍和网络来丰富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接触和了解一下最新的测量方法和规范,从而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开拓一下眼界。

其实,前提都是对图纸和工程都充分了解,有一定的基础的情况下,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都是一点点的学来的。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是不管怎样,只要你学习努力不断进步就是好的。不光是我还有大家,都在不断的进步,公司不也一样吗!看着它,感受着它一天天的壮大,我知道我应该更加的努力,让自己能够跟上公司的步伐。我的个人能力虽然不强,但是我会努力的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为人处世等等。

20____这一年,我想说:我喜欢这里,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英明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会更好的发展,而这一点我更坚信。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4紧张的一年过去了,作为____建设有限公司一名测量人员,我在公司领导、项目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努力工作,为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一年中,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了很多工作,现将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导线点、水准点的交接

施工放样是在施工承包合同生效后按设计图纸进行的,施工放样前,测量人员应全面的熟悉设计文件及监理细则,接受监理工程师或设计单位交给的导线桩、水准点和设计院逐桩坐标资料及其他桩志。在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设计单位按照找总结网图纸资料在现场直接向承包人交桩。

若发现连续两个以上控制桩点丢失、损坏时,应要求设计单位补定。承包人在接到设计单位发出的桩位图及坐标、标高等数据并现场交桩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一般14天)自己进行复核检测,检测过程中应进行旁站监理。如果没有错误且精度符合设计及施工的要求,应书面表示正式接受桩位,并负责以后的维护和使用。如承包人对任一测量标志及数据持有异议时,应由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表格,列出认为有错误的桩点位置和修正数据。承包人的复核检测成果应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在监理工程师确认以前,不得作为控制点使用。

交桩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进行中应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给工程造成的差错。测量人员应及时对新桩点时行复测,用附合导线法与相邻标段联测两个点,看是否满足二级导线相关的技术要求。导线点往往不能满足测量需求,离道路中线较远且彰碍物较多,所以必须增设支导点,在选点的时候,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相邻两点间互相通视,便于测量。导线点设置在平坦,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面设置。便于架设仪器。导线的边长要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应悬殊过大。

新点选取后,在地面上做好标记,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导线点,应埋入石桩或混凝土桩,刻凿十字作为标志,通过两个已知点测出该点的角度距离和高差,并闭合到另一个导线点。利用正倒镜的测法,算出平差,再确定该点的坐标,做好成果记录。以保证所移交的控制桩、点资料的正确。

二、控制网点的加密

设计单位提交的导线点、水准点是设计阶段为满足设计要求建立的,并不能完全保证施工现场测量施样的需要,且其中有些桩点在施工过程中会被覆盖、破坏而消失。因此,在开工前,测量人员开展好加密控制网点的工作,以保证路线及构造物各部位都能准确定位及施工过程个别桩位丢失后也能有足够的精度恢复桩位。测量人员正式接受导线点、水准点桩位后,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立即开展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加密工作。

加密控制网点的埋桩、测量、建网和计算由测量人独立完成。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要有合格的资历和工作经验,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标定,符合精度要求。拟定加密控制网点测设方安案。测量人完成加密控制网点工作后,应书面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报告和计算资料。监理工程师复核检测结果进行审核,认为准确无误,精度符合要求后,可以使用。

三、施工放样复核

测量人员应按设计要求将公路线路、构造物的位置及高程正确地定到地面上。为防止施工放样测量发生错误,给工程带来损失,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已完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以开始做具体分项工程的施工放样工作。在测量放样开始前,测量人应提交一份测量放样计划方案,测量放样过程中监理人员应旁站,以保证施工放样方法及测读无误。放样测量的报检表和原始记录应在施工开始前交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首先,编制测量方案,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均要按批准的方案实施,且先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请监理人员复核。

俗话说:“点点滴滴,造就不凡”,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不管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还是多彩多姿的,我都要不断积累经验,与各位同事一起共同努力,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过去的阴霾是否依旧会伴随我们一路前进,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勤勉严谨的敬业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拼搏进取,依法履职,牢记宗旨,必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抒写出更加壮阔的篇章。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5时间如水流,匆匆而过,20____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有喜有忧。喜在我们的新同志慢慢的在进步,忧的是偶尔会犯点低级错误。当然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都在努力的学习,不断的总结这总结的工作,争取干到更好,做到最好。

这一年的时间,我们测量从两横洞(际坑横洞毛竹坞横洞)见证到进北山主洞。横洞的测量工作,方向的定位,现场的监督,精度的控制。每个测量人员都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不怕辛苦,不断的思索着放样的方法,不断完善工作经验,努力提高放样精度。际坑横洞一进主动,我们就对开挖面方向进行了确定,保证我们掘进方向的正确。为了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对横洞的导线点即时进行复测,进主动我们每三百米埋设一组导线点,一百五十米加密一组导线点,半年公司请公司精测队复测一次埋设的导线点。主洞内对开挖面进行了复测,沿着“杜绝欠挖,控制超挖”的思想,对欠挖的地方标出,超挖的根据开挖断面,分析原因,指导现场工人改进操作方法。对测量的结果,我们做到及时交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让他们对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监控量测方面,及时的督促施工队,对点的埋设进行交底。埋设方法做到书面交底,现场指导。对埋设的观测点及时的进行观测,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化情况。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75-02

随着我国测绘技术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大变革,目前已逐渐拓展到现代的“3S”技术,即全球性卫星具体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数字化测绘、激光雷达以及地面测量等各种先进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不断与其他多类学科技术的渗透、融合,其应用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工程测量的手段、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测绘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核心阵地,肩负着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工程测量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当代的测绘创新技术发展迅速,逐渐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测绘时代。在现今阶段,现代化工程测量技术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测量过程控制智能化以及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方向发展。

1.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工程测量施工中实施的放样测量技术。如今,高新技术全站仪在大型的项目工程施工放样测量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放样措施通常运用全站仪的坐标方法进行放样测量。高新技术全站仪具备的高性能自动跟踪与远程实际遥测操作帮助施工在实际测量及动态测算上实现高效的施工操作。此外,在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很多专用的施工检测仪器。

第二,大比例尺的数字测图技术与城市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工程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中,需要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因此,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成为一项比较普遍的测绘工作。目前,全站仪、计算机测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使地面地形图测绘技术逐渐转向于数字测图技术。全站仪以及便携机、PDA连接,都是使用屏幕显示进行点位,实地现场进行编码,通过编辑生成数字地图。同时,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成图也逐渐向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变,引发了摄影测量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工程的控制测量技术。工程的控制测量已作为各项项目工程选用测量施工实施的基本准则。现代化的空间定位技术尤其是GPS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推广出了一种创新型的控制验测技术方法,推动工程的平面控制验测发生创新变革。在实际的工程线路测量过程中,普遍应用了GPS进行快速定位及RTK高新技术实施线路工程控制测量。现阶段,全站仪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施工测角及测距操作的精度,且可实施自动识别、全面跟踪及精准目标方向检测。同时,应用全站仪设置工程的以控制网及导线网为主要措施的展开项目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第四,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即施工工程的建筑物及其引发的地表发生变形的监测。现阶段的GPS技术是工程的变形检测技术施工操作的关键方法,已普遍应用在矿山开采中的施工地表、工程项目桥梁、施工的坝顶及滑坡的变形监测中。在其实施的变形监测中,新型的自动高精度全站仪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人才需求

第一,系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通晓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等基础测

绘知识,掌握GPS、GIS和RS等新技术,了解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第二,具备良好的基本工程测量技能。工程测量技术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仪器以及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及数字化成图软件能力、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工程测量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等。

第三,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逐渐形成职业意识和准则。

二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必须探索合适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首要任务是需要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测绘行业需要,高职院校需要重新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施工测量、变形监测和测绘信息处理等能力,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工程测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经济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即知识结构: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能力结构: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科学.与人文素质等。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始共同探索构建适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河南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两轮顶岗”、“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践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实施“1导向、1载体、1依托、1机制”的“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陕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模式,推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等。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特点。同时,高职院校探索建立的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 构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保障体系,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等。

1.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依据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求,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教学项目开发研讨,明确“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目标,将工作任务设计为多种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群,采取“过程考核+综合实训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实现“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即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要,按照课程总体设计思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并转化为具体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在课堂实习和综合实训过程中加以实施。

此外,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如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现代化的实训条件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双师队伍建设,全面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 结束语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处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本文基于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对探索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等提出了基本设想。

参考文献

篇3

一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当代的测绘创新技术发展迅速,逐渐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测绘时代。在现今阶段,现代化工程测量技术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测量过程控制智能化以及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方向发展。

1.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工程测量施工中实施的放样测量技术。如今,高新技术全站仪在大型的项目工程施工放样测量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放样措施通常运用全站仪的坐标方法进行放样测量。高新技术全站仪具备的高性能自动跟踪与远程实际遥测操作帮助施工在实际测量及动态测算上实现高效的施工操作。此外,在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很多专用的施工检测仪器。

第二,大比例尺的数字测图技术与城市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工程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中,需要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因此,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成为一项比较普遍的测绘工作。目前,全站仪、计算机测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使地面地形图测绘技术逐渐转向于数字测图技术。全站仪以及便携机、PDA连接,都是使用屏幕显示进行点位,实地现场进行编码,通过编辑生成数字地图。同时,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成图也逐渐向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变,引发了摄影测量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工程的控制测量技术。工程的控制测量已作为各项项目工程选用测量施工实施的基本准则。现代化的空间定位技术尤其是GPS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推广出了一种创新型的控制验测技术方法,推动工程的平面控制验测发生创新变革。在实际的工程线路测量过程中,普遍应用了GPS进行快速定位及RTK高新技术实施线路工程控制测量。现阶段,全站仪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施工测角及测距操作的精度,且可实施自动识别、全面跟踪及精准目标方向检测。同时,应用全站仪设置工程的以控制网及导线网为主要措施的展开项目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第四,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即施工工程的建筑物及其引发的地表发生变形的监测。现阶段的GPS技术是工程的变形检测技术施工操作的关键方法,已普遍应用在矿山开采中的施工地表、工程项目桥梁、施工的坝顶及滑坡的变形监测中。在其实施的变形监测中,新型的自动高精度全站仪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人才需求

第一,系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通晓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等基础测

绘知识,掌握GPS、GIS和RS等新技术,了解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第二,具备良好的基本工程测量技能。工程测量技术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仪器以及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及数字化成图软件能力、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工程测量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等。

第三,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逐渐形成职业意识和准则。

二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必须探索合适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首要任务是需要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测绘行业需要,高职院校需要重新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施工测量、变形监测和测绘信息处理等能力,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工程测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经济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即知识结构: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能力结构: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科学.与人文素质等。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始共同探索构建适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河南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两轮顶岗”、“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建 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践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实施“1导向、1载体、1依托、1机制”的“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陕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模式,推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等。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特点。同时,高职院校探索建立的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 构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保障体系,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等。

1.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依据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求,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教学项目开发研讨,明确“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目标,将工作任务设计为多种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群,采取“过程考核+综合实训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实现“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即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要,按照课程总体设计思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并转化为具体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在课堂实习和综合实训过程中加以实施。

此外,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如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现代化的实训条件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双师队伍建设,全面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 结束语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处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本文基于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对探索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等提出了基本设想。

参考文献

篇4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2.1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两大就业面,即测绘与国土资源企业和工程建设行业,分别对应学生的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的专业技能,根据专业技能的相对独立性,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划分两个阶段理论教学,两阶段顶岗实训[3]。测绘与国土资源行业主要从事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土地调查、地籍与房产测量等领域;工程建设行业主要包括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竣工运营阶段的测量需求。两大就业面决定了毕业生应具有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设的两大主要专业技能。两阶段顶岗分别在教学周期中第三学期和第六学期安排。在“两条主线、项目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阶段为第一、二学期。此阶段主要是以地形图测绘为主线,进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绘技能的培养。采用学校为主体,企业辅助,将地形图测绘分解成若干单项任务,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专项辅导,学校教师讲解分析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地形图测绘的实践锻炼和专业思想的建立。该阶段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采用将测绘生产项目引入校园的“仿真”实训和课间实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此阶段是地形图测绘顶岗实训[4]。顶岗实习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以测绘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或学院勘测设计企业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行业专家、企业骨干、技术能手的现场指导,学校专业教师现场管理参与,学生深入生产项目一线承担实际工作任务,使学生积累地形图测绘等实际工作岗位的生产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为第四、五学期。此阶段以工程施工测量为主线,进行道路桥梁、铁道、水利和工民建等专业领域的测量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突出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测量技能的培养。第四阶段为第六学期。此阶段是工程施工测量顶岗实训。该阶段以交通、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单位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学生参与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不同生产阶段的实际测量工作,积累专业测量工作生产经验,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对测量生产项目的管理运作能力[5]。

2.2项目融合

项目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训项目的选择和顶岗实训的要求。理论和实践教学项目化、任务化——根据不同测绘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建立项目课程,根据“项目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等实施过程进行教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成若干具体实际生产任务进行实践教学,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检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实训项目生产化、标准化——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按照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承担完成某项生产任务。实训项目中技能训练严格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和行业规范要求,即工程测量员职业所需职业技能和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测量规范为训练标准,培训学生技能。顶岗实习岗位化、责任化——学生以技术员的角色参加企业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或校企合作的生产项目。以“测量工作岗位职责”为要求,通过顶岗实训,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认识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和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学生在测量工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生产产品应达到企业、行业的质量要求。

篇5

主要课程:测量平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数字化测图技术、控制测量与GPS测量技术、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形测量及实习、像片判读调绘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及实习、毕业综合实训与毕业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必备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基本知识,具备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从事地形图测绘、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成图、遥感图像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1)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90-0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产业支柱,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机械类专业是老牌专业,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高校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专业特色为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这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加剧了我国大学生人均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其概念多、涉及面广。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几何公差及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光滑工件的检验、典型零部件的互换性及检测、齿轮及尺寸链等。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同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该课程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比重[2,3]。

随着新形式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其动手能力。如何根据形式变化,主动调整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机械类专业教学大纲,分析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及方法。通过本文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 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实验课时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该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公差配合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为后继课程奠定基础,从而能在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维修维护等工作中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并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保证企业生产的需要[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选择方法、使用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最后进行产品合格性判定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能力,巩固有关理论学习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实验安排在有关章节讲授之后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课时。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共安排若干个实验,包括轴与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螺纹参数的测量、齿轮参数的测量和产品质量检验设计性实验。每个实验有2个小时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实验,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动手能力。

2 结合实际情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之前,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写好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2个同学一组,共同操作1台仪器。首先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授课(包含仪器操作演示)15min~30min左右,后续让学生自己操作仪器并进行测量。学生在实验中,应亲自动手操作,记录原始数据,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同时,在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合理增加设计性实验,增强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在实验课设置中,首先保证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基本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规程。在此基础上,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如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学生自己根据教师设定的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最终判断零件是否合格。其次,加大工程综合实训力度。具体如下:由学生自行设计零件,汇出图纸,确定零件公差要求;根据实际条件,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加工设备,加工出零件;选择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看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即判断零件的合格性。通过上述流程,使学生掌握零件从设计、制造到检验的一体化过程,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

3 结语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特点,本文分析了工科高校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与方法。通过本文研究,合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加对互换性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机械制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测量技术是机械制造工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能有效地指导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确保大型机械设备准确有效生产,减少制造误差,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手段和测量技术不断呈现多元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制造的测量质量,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稳定发展。

1. 测量技术概述

测量技术产生和发展由来已久,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手工业等各个领域中,尤其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测量技术成为国民日常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更深层地认识自然事物。测量技术即是对物体尺寸、规格、性质等进行测量的一项技术,其测量对象不仅包括长度、宽度、直径、半径等尺寸,同时还包括温度、浓度、速度、分辨率等深层参数。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测量、传感和仪器三个方面的技术,测量是基于物理原理对物体几何尺寸进行量取,传感是基于化学效应实现信号的转换,并将测量信息转换成人们易处理的普通信号,为人们认识和处理所用。测量技术根据测量对象性质不同可以分成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静态测量是对静态目标或物体进行测量,其误差源相对较少,测量结果精度和准确度相对较高,动态测量主要是针对移动或旋转等处于运动状态的目标进行测量,其测量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容易受目标物体的动态影响,测量误差源比较多。

2.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主要作用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机械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剧增,生产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才能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而测量技术是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基础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具有指导生产的作用。在机械生产制造过程中,应用测量技术,在线对加工产品的规格和尺寸进行测量,及时了解加工和制造的实时进度,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制造加工具有指导的作用,防止盲目加工造成原材料的浪费,避免企业蒙受经济损失。(2)测量技术在制作行业中具有监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械产品经一系列工序加工成品后,需要利用测量技术对生产产品质量进行验收,利用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对产品各个要素进行检查,包括产品的用料、尺寸、精度、硬度等,并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委托加工方的要求对产品进行评价,鉴定产品质量是否达标或合格。可见,通过产品质量检测可以有效对不合格或劣质产品进行排除和筛选,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企业信誉不受影响。

3.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专业中的主要应用

测量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其中融入大量的新科技、新理念、新元素,逐步呈现高科技化、高智能化发展,为机械制造业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

3.1石英传感器测量技术

石英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的特性,是一种很好的传感材料。由石英为材料制造成的新型石英传感器,其主要包括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测量电路等,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准度高等优点。机械制造中,石英晶体机械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目标的位移、速度、弹力、温度等参数,比如可以在线测量铸件的温度、实时测量金属溶液的浓度等。此外,机械制造中常用的电式三向车削测力仪、压电三向磨削测力仪等,通过间接测量不仅可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质量。

3.2纳米位移测量技术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产物,在机械制造中,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测量深入到微观层次,使得高精度、微量位移的目标测量成为现实。纳米位移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双频激光合成波长来干涉条纹虚细区分,达到超精度位移的测量。但纳米测量技术的应用需要特定的测量环境支持,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但目前人们对纳米材料和器件的特征、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认识仍然不足,使得其在设计和制造中存在许多盲目性。因此,提高纳米测量技术水平,并推广应用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努力,提高纳米技术的影响力。

3.3激光器测量技术

激光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制造产业中,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测量效率高等特点。机械制造中的激光技术主要包括焊接、打孔、切割、测量等,而激光测量是利用正交偏振激光器所发射的激光进行测量,相比传统的测量手段,其可以有效降低测量误差,提高精准度。利用激光制造的测量仪器通常有激光扫描、激光测距、激光散斑测量、激光测长、激光检测仪等,其测量可有效避免了直接接触造成的物体损伤,利用该项技术可以测量高压、高温、高旋转等不可接触的目标,确保了人员和被测目标的安全性。

4.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测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技术新设备的产生和应用,使得测量技术和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测量技术呈智能化发展

传统测量技术注重产品尺寸、规格等方面的测量,强调产品数量,产品质量观念淡薄,测量技术等级比较低,多数局限于静态目标的测量。而现代测量技术更加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质量等级,包括产品材料的检测、工业流程的检测、产品设计的检测等,并不断融入了集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仪表技术等,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测量系统,并利用电子、光子、分子等进行信号转化,自动生成直观明了的显示数据,实现实时测量、在线检测、跟踪测量,为机械制造提供高效、准确、自动化的检测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4.2测量技术呈多信息化发展

当前机械制造行业不断精细化发展,对产品质量要求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高端产品信息量十分丰富,促使测量技术向多信息融合技术发展,为机械制造生产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在建设可持续性经济模式的形势下,节能降耗成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要求机械制造业不仅要从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等过程中加强绿色生产,更需要从资源入手,利用测量技术对制造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等方面进行监督,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融合,为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完整、有效、合理的测量参数,促进行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6-03-21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实践为教学目的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协同合作的形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在2014年,我国就正式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目前,我国将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训的教学模式的试点高校共有165所,范围主要涵盖了全国各地的职业技术学院。

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国家教育的重要战略,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同时对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述

1.现代学徒制概念

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指由学校教师联合企业师傅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指导和教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制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职业教育机制。其最早应用于德国的职业培训,现已成为系统的国家教育制度。

2.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与传统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制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题项目,并由教师与师傅共同提供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解决问题。

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对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与提高学习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现代学徒制的困境

目前,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主要面临几个方面的困境。

首先,缺乏政策支持,尽管国家已出台关于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意见稿,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应的资源,使得推行现代学徒制举步维艰。

其次,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由于现代学徒制实行的是学生与学徒结合的模式,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从而难以保障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工作的基本权益。

最后,高职院校中仍有大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只注重理论讲授,忽略实践的重要性;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合作,使得学校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轨。

二、推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要点

1.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突出学校的主导地位

现阶段,高职高校实行的学徒制度尚未完善,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企业参与教学育人,但是尚未做到和学校高度配合。

一方面,高职高校尚未完全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教学水平低下,学校没有制订出完善的教育方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而且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缺乏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动力。

另一方面,企业在参与高职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提供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具体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我国现阶段所执行的学徒制度中,高校领导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除大力发挥学校教学的主导作用之外,还要制订符合学生将来发展要求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2.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保障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学校在完善教学课程内容时必须以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为前提。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校在实行学徒制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不少问题。

如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缺乏积极参与企业工作的意识,不能全心全意地投身企业的工作等。

还有部分学生的诚信度低下,在协议期间就离开企业,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有些学生因为不满意企业内部的某些管理制度,又或者不能解决某些人际关系矛盾而选择不辞而别,这样使得企业浪费了大量的培养成本,但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大大打击了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信心。

综上所述,高职高校必须不断完善学校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学徒制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企业工作的积极性,尽量避免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3.构建半工半读的教育体系

现代学徒制关系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因此学校在实行现代学徒制时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创新,创建有针对性的半工半读教育体系。半工半读教育体系应该按照以下这些基本要求来建立。

第一,要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企业的技能需求,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第二,半工半读教育体系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普遍需求,不能只是为了应付合作企业的个别需求而忽视了社会上不同企业的需求。

第三,半工半读体系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的能力,使教学课程更加完善,更加实用,更加专业。

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建立工作室,搭建平台

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根本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由学校牵头,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点,联系相关专业企业单位,共同合作构建工程测量技术工作室。

此外,学校按企业发展所需,企业依学校培养所需,共同制定实际的项目工作,在教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和教授下,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学习中,并根据具体要求和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2.组建专业的校企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强大后盾。

现阶段现代学徒制实行的是双导师制,也就是专业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企业师傅提供实践技能指导,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可以实行互聘制度,通过互聘方式,由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指导,而企业师傅为学校师生提供实践课程的讲授,双方互补互用,共同搭建深度合作的桥梁。

此外,设立校企联合教研室,通过教研室共同制订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案,制定考核学生的评价制度,落实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

3.建立校企双导师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的培养机制,并通过建立合作项目的形式,把学徒制融入教学任务中。

一般而言,合作项目是教学任务的主导,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以项目为中心来展开,项目可以为实际的工程测量项目,也可以为模拟项目,要求学生做好分组,每组根据导师制订的专业标准完成项目任务。

学生从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最终实现强化岗位训练和职业素质的教学目标。

4.建立具有发展性与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

职业教育除培养学生某种职业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的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成效,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职业教育必须制定正确的评价标准,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起考核。

现代学徒制想要把好质量关,关键是要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结果,其中包括教师的评价、企业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教育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它赋予了现代高等教育更加深刻的内涵,体现了高职高校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

实行现代学徒制来培养工程测量方面的技术人才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改善人才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防止出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不相符的情况。

高职高校必须从现实出发,深入研究运用学徒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更新人才培养制度,壮大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设施,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升高职高校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实现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颜进华.高职轻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制浆造纸技术专业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41-44.

[2]贺蓓蓓.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省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4):116-119.

[3]刘巧芝,徐 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农产品加工月刊,2015,(4):81-84.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70-03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相关联的重要结合点,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集中训练,是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在毕业离校前的一次全面培养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国内很多高校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2-6]。然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和教师数量受到限制,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质量滑坡的趋势。如何针对目前的状况,找出问题的根源进行改进和完善,切实提高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系统分析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对该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由原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工程两个专业合并而来,该专业覆盖面宽,优势和特色明显,是材料学院的主导学科,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几年的高校扩招虽然使得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毕业生的大幅度增长,也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论文质量严重下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文献检索和观点提炼能力弱,文献查阅不充分。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电脑比较熟悉,但是却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和专业数据库检索与所开展课题相关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在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材料过程中,文献查阅不充分,收集的资料比较凌乱,文献阅读少,对文献的观点缺乏提炼。

2.实验方案不合理,工作量不饱满。指导教师在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时,一般都会安排较为饱满的研究内容。学生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由于对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问题不能有效归纳,实验方案设计欠合理,总会对实验工作量进行“打折”。此外,由于实验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往往会导致毕业论文工作量不饱满。

3.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够。毕业论文的实验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分析问题,更谈不上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在论文撰写时,普遍存在对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不够充分的问题,将实验所得数据简单地进行罗列和基本描述,缺乏从材料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进行讨论和分析的能力。

4.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特别是文献综述、实验方法与过程等章节,普遍存在着抄袭、拼凑的现象。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的初稿基本上都是从相近的几篇文献中整段成篇直接粘贴拼凑起来的,甚至连对复制过程中产生的格式错码或者乱码都没进行检查修改。

5.论文撰写不规范。从内容上看,有的论文中文摘要没有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英文摘要的语态、词态、主谓搭配和专业术语等错误较多,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不一致;有的论文表述口语化,结构松散、不完整,逻辑性差、缺乏条理,文章的前后没有合理地组织联系起来。从格式上看,毕业论文中常出现很多不规范的表达,主要体现在文字排版、图、表和参考文献等方面。有的论文中还有不少的错别字。

二、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生花在各种宣讲会和招聘会上的时间逐渐增加,选择考研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的16~20周和第8学期的4~16周,共计18周。而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是第七学期末,人才市场的各种招聘会也在此时逐渐进入旺季,考研学生利用第七学期的最后五周进行复习冲刺,求职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到了第八学期,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和企业的面试又占去大量时间,因此学生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工科毕业论文多属科学研究型或技术应用型,必须进行大量实验,摸索研究,充分论证,若课题实验时间过短,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不高。

大学四年,各门考试都会有不及格的学生,而唯独毕业论文通过率几乎是100%。因此,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思想:毕业论文的成绩不影响工作单位的选择;只要我考上研究生、找到工作了,学院就不会不让我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有些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论文,但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毕业而做毕业论文,达不到毕业论文的真正目的;更有些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不认真查找和阅读文献,不设计实验,不动脑筋,对课题目的、要求、方法等不熟悉、不理解,对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不以为然,临近答辩撰写论文时,匆匆应付、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等;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将毕业论文带到企业去完成,而到了企业之后,繁重的工作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二)指导教师的原因

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包括:申报毕业论文题目、下达任务书和外文翻译、学生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研究内容外,还要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以及论文修改,准备各种记录材料。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本科生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教师队伍却没有得到扩充,分配到每个指导老师的学生大概在4~6名,总体来讲指导教师承担的毕业论文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由于生均实验仪器不足、教师精力有限,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指导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大部分教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与科研和教学相比,毕业论文工作给指导教师带来的回报低,加上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低、态度不端正,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缺乏责任心,对学生要求不严,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互动,缺乏定期检查和监督;甚至有的老师让研究生来指导本科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不管不问。

(三)管理制度的原因

学校为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制定了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例和管理办法,但在执行中不够严格、不规范,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对指导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缺乏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客观公正的考核,缺乏不合格毕业论文的淘汰机制,最终使制度趋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往往因为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迫使教师对毕业论文采取过分宽松的政策,暗中降低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采取迁就的态度,论文成绩评判和答辩过程不严谨,几乎没有不通过答辩的论文。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开放选题

改变教师分配毕业论文题目给学生的模式,以系为单位,所有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科研课题上报题目和任务书,根据指导教师的能力和实验条件严格限制每位指导教师上报课题数量。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方向、内容、工作量和实验室条件等进行严格把关,题目不能过大、过深,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最终形成本科生毕业论文课题库。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以及课题难易程度进行自主选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毕业论文。

(二)提前启动毕业论文

以往毕业论文时间是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时间集中,且与学生考研和就业相冲突,导致学生顾此失彼,毕业论文时间得不到保证。因此应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末,让学生在第六学期暑假就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带着课题在第七学期学习《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等课程,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方法,在培养和提高论文检索、翻译和撰写能力的基础上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在第七学期中,学生也可以利用周末和空余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相关工作。这样能使学生提前完成一部分毕业论文工作,可以利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的时间,安心去准备考研、复试和找工作,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时间。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主动性

让学生知道本科毕业论文是其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指导教师。在从课题库完成选题以后,学生主动联系指导教师,了解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要求,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和计划进度,开展实验、分析结果,撰写毕业论文。在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过程中,避免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开展必要实验准备工作的能力;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尽量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急于回答问题,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高教师指导水平和积极性,加强教师指导

师资队伍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参与工程问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学术和科研水平、工程实践和指导能力;促使教师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明确科研必须建立在教学的基础之上;鼓励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本科教学工作;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相结合、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建立指导毕业论文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以对其工作进行肯定,充分调动积极性;而对工作缺乏能力、教学不负责的指导教师,取消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

坚持每周例会制度,让每个学生汇报各自的实验进展,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导教师可借此掌握学生的整个工作状态、进度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开展毕业论文;学生也可以从中加深对课题的了解,学习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方法,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

除了进行论文答辩外,在开展毕业论文过程中要对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等环节实施全程跟踪。为了促进学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院系成立了检查组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和中期工作进展实施集中检查,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手段进行认真论证,避免学生对题目把握不准而偏离主题,或因实验条件不够而中间改题;对学生的工作表现、研究内容完成情况和实验结果等几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对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教育,在规定期限内督促整改。

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进行,率超过10%就不予答辩,退回修改。答辩资格审查要严格把关,任务没完成、格式不规范的论文不准参加答辩;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盲评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正式答辩前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帮助学生积累答辩经验,同时根据学生的预答辩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为学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奠定良好的基础。严格答辩程序,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按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进行答辩,详细记录答辩内容;从平时工作、中期检查、论文质量与水平、答辩情况等四方面客观地考核、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严格实行答辩不及格制度,凡是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做论文修改,进行第二次答辩。若二次答辩不通过者,当年不予毕业。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要认识搞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抓好毕业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2004,(4).

[2]王淑梅.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2):67-69.

[3]张晓磊.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0):123-124.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工程测量》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又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进行道路现场施工测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讲述道路线形设计与道路外业勘测知识。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均有理论和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在各自的现有教学内容体系中,两门课程均存在有知识点的不连贯现象,同时两门课程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点交叉与重叠。因此,优化整合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次序,互相补充,删去重复部分,实现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问题分析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工程上常用仪器的构造、使用和校核;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公路路线勘测阶段的任务以及工作方法,包括中线的测设和路线纵、横断面的测量;道路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任务及方法,包括道路施工测量、桥隧施工测量等内容。简单概括为测量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与道路施工测量技能培养两部分内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主要内容为:道路设计管理与控制要素,平、纵、横断面设计、选线及总体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设施设计,外业勘测等。同样可以分为道路线形基础理论与外业勘测技能的培养两部分内容。可见两门课程,在知识结构形式上均可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上也都离不开道路线形基本知识,联系也较为紧密。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关高等院校在该专业课程设置中,两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大部分为以下模式:

《工程测量》设置在大二上学期,理论学时48课时(包含8学时的实验课时),另加2周的测量实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置在大三上学期,理论学时56课时,另加2周的室内课程设计。

笔者用近两年时间,通过和学生谈话、调查问卷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等方式,发现两门课上述教学模式虽被大多数院校所采纳,但的的确确存在有一定弊端。

(一)理论教学方面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测量》课程的重点是1、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2、公路路线勘测;3、施工测量。但是后两个知识点明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道路线形知识基础,即:道路平、纵、横断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计算公式。对于处在大二上学期的学生,只是学了一年的公共基础课,没有任何道路线形知识基础,想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是很吃力的。如果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工程测量》课程时,把这部分牵扯到的道路线形基本知识加进去,那么本课程的总共48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每次讲述到这部分时,总感觉讲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也吃力。如果《工程测量》课程只讲授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授课内容明显不够饱满,也不符合该课程的大纲要求。因此,《工程测量》的三大内容(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公路路线勘测、施工测量)的连贯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测量仪器基本操作与公路路线勘测之间出现了知识结构的断层。

接下来再来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分类为道路线形基础理论与路线外业勘测技能的培养两方面。首先,道路线形基础理论部分用到了工程测量学里面的有关计算公式,以及转角、控制测量等专业术语。路线外业勘测部分更是要求学生能够数量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是测量学知识在路桥工程中的延伸。因此《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学习依托于《工程测量》的知识基础;《工程测量》课程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先修课。此外,《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路线外业勘测部分和《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公路路线勘测部分讲述的都是道路几何线形在现场如何放线的问题。两门课程在这里出现了知识点的交叉和重复。

(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

首先,来看《工程测量》课程2周的测量实习。2周时间的测量实习,真正能干什么呢?鉴于前面分析过的原因,在理论授课时,因学时的数量限制,学生又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教师针对道路路线指标有关的计算、测量部分,是无法讲解的。因此,2周的实习只能是在校内让学生练习一下测量仪器的使用,绘制小地区平面图。而道路桥梁工程现场的曲线测设、边坡放样等日常测量工作是无法进行的。这种模式的实习将导致学生虽然学过测量课程,,熟悉了道路施工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但是毕业后到了路桥施工现场遇到测量工作,仍然是一筹莫展,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去。《工程测量》课程的测量实习教学效果也就偏离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接下来分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2周室内课程设计。同样是时间限制,学生不可能有搬着仪器,到现场进行地形测量的机会。课程设计只能是在给定的现场地形数据,即地形图的基础上,学生按照规范要求生搬硬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因为缺少现场考察的过程,设计出来的成果往往未能和当地地形、景观、环境相协调,更容易忽视道路平纵横的相互配合。最终导致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只是几种基本线形机械的累加,没有任何工程实践意义。因此,为期两周的《道路勘测设计》室内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同样偏离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综上分析: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两门课程无论是在理论教学上,还是在实践环节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知识点次序混乱,连贯性脱节,不可能完整的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上述弊端,对两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真正实现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鉴于上面的分析,两门课程有不同程度上的知识点次序混乱,连续性脱节现象,我们可以打破两门课程的现有格局,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糅合在一起,从新排序,形成一个逻辑性强的道路线形勘测与施工测量知识体系。新的授课内容安排次序如下:1、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2、道路线形设计基础理论;3、公路路线勘测;4、施工测量。其中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公路路线勘测以及施工测量三部分是原《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内容;道路线形设计基础理论和公路路线勘测两部分属于原《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的知识。新的教学次序连贯性强,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符合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认识规律,更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此外,新教学体系从内容上新的理论教学内容涵盖了原两门课程的全部知识点,而且公路路线勘测部分知识只出现一次,避免了原两门课程在此部分知识的重复现象,节省了约20课时。这样,原来两门课程理论教学总104课时,可以缩短为84课时。

三、实践环节的改革

为了避免两门课程实践环节的上述弊端,我们同样可以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地物地貌适合教学、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质公园作为实习基地。实践环节的4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进行地形图测绘。第二周,进行道路选线、现场放出导向线。第三周,进行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线形设计。期间如果对地形有疑问,可随时到现场重新测量核实。第四周,根据设计成果,现场进行模拟道路施工测量。新的实习内容安排涵盖了原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而且与道路施工的现场相吻合。通过实习学生不但完成了对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也熟悉了道路施工工序,增强了工程实践经验。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门,进入工地就可以马上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尽快进行现场施工测量。

四、结语

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两门课程的孤立进行的传统模式,而是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从新排序,形成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教学上,还是实践教学上,不但节约了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在教学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道路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杨建光.北京:教育与职业,2010:138-139.

[2]道路勘测实习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J].文畅平.重庆:高等建筑教育,2006:86-89.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我国教育的事业是巨大的,中职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中职教育改变了以往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开始着手培养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市场经济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积极影响。以往中职教育在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往往走的是单一化的培养路子,在课程设置上多是一些基础课程,包括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等基本知识,但是这种课程往往专业性强,但是实用性差,培养出来的测量人才很难适应各项建设部门的实际工作。这就使得中职学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行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动寻求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培养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极大地推动了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变革,提高了其教学质量。

(2)市场经济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良影响。市场经济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来带了一些不健康的观念。一些中职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在校期间挥霍学习的大好时光,不论是测量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都不积极,应付了事,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双失”,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2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就是要秉承市场经济的先进理念和观念,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部分进行调整,面向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较高理论水平、过硬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具体的改革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进行新旧课程的整合,适应市场新形势的发展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测绘新技术和新方法相继涌现,这些新事物给传统的测绘事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它要求中职测绘专业必须要进一步淡化专业的界限,继而拓宽专业面,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及工程测量等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要增加以计算机课程和地籍测量为主的拓展课程,同时,还要增加以GPS、GIS、RS为主的现代化测量课程。要充实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促进新旧课程的融合,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体系。其次,要在课程中增加计算机课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越来越多地用到计算机技术。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等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测量软件。再次,要增加其他与测量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除了需要用到专业的测量知识外,还需要用到各种工程制图知识、管理知识和概预算知识等。因此,要增加工程识图以及工程管理等课程作为配套课程。

2.2 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突出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特点

市场经济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是空有满腹理论或者理论匮乏的“瘸腿”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要改变以往重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要拓展知识、延伸课堂,教会学生更多的操作本领。

(1)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内实习相结合。在工程测量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记忆。同时可以将各种能够携带的仪器带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检测各种仪器的性能,进行各种数据的采集演练,让他们利用掌握的测量方法进行训练。这样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测量理论知识。

(2)采用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动手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催生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敏感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将诸如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讨论教学、探究教学等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主动掌握测量知识。比如在讲解测量仪器的构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测量仪器各部分构造,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测量仪器,强化他们的记忆。

2.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成立测量小组,加强实践训练。按照每个班的人数合理划分测量小组,人数控制在四人左右,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操作仪器的机会。

(1)校内实训。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小组测量任务。比如在一个阶段的控制测量理论教学和仪器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进行控制测量练习。每个小组要按教师的规定上交测量实践作业。

(2)校外实训。可以将实际的施工测量任务作为野外实训任务让学生完成,帮助他们以后更容易融入社会实际工作和岗位中。比如给学生布置道路测量的任务,并明确测量的要点,让学生完成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完成导线长度测量、完成水平角度测量、完成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并完成道路中线测量、管线测量等。通过实际的教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掌握实际测量方法。提高他们面对和处理实际测量任务的能力,让他们更能适应将来的工作。这种校外实训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面临的各种测量实践有相通之处,能够提高他们面对不同测量情况的适应能力。

2.4 给学生创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习条件

中职学校要积极地与建筑企业或者工程测量单位合作,要给学生创造能够进行顶岗实习的条件。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必须要让他们熟悉实际的岗位操作条件。学校可以和建筑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他们跟随专业的测量团队到实地进行测量。学校也可以自主联系生产任务,让学生负责村镇的地籍测绘,让他们在实际的测绘实践中得到测绘综合能力的提升。

2.5 进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考核制度的变革,将评分标准量化

篇12

0 引言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良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内外业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学院对新校区的大力投入,使得新的实训基地有了广阔的施展平台,院系领导都希望在新校区崭新的教学环境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和实践教学都有一个质的突破与提高。

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方法

1.1 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的定位是影响基地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调研数据显示,不论是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通常有两方面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和锻炼教师,即通过实训实现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或岗前培训,同时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目的。按照“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突出特征,实施“一体式”、“合作式”和“共享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以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实施需求为基础,建成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2)以“双证书”需求和社会服务为基础,建成具有职业资格鉴定和社会培训的功能性实训基地;

(3)以学术交流、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建成具备高标准测量技能大赛能力的实训基地。

1.2 建设方法

我院新校区占地面积502亩,一期工程11.78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基本完工。广阔平整的校园为测量实训场地的建设提供了面积范围保证。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访问调查法。这是本研究的前期研究方法。主要针对其他高职院校和测量生产单位进行访问调查,获取调研资料。

(2)实践法。我院新校区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操作需要进行选取场地范围、仪器实际观测、内业数据处理等过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实践法。

(3)文献法。文献法:本研究将查阅大量的文献,收集最新的资料,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 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及功能

2.1 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我院新校区占地面积502亩,一期工程11.78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基本完工。广阔平整的校园为测量实训场地的建设提供了面积范围保证。新校区周边2平方公里范围内地形地貌多样复杂,包括山地、丘陵、林地、旱田等代表性地貌,还具有居民地、机场、等级公路、水系等典型地物,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大型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最好的场地条件。

(1)GPS测量实训基地。GPS测量实训基地依托于学院新校区周边5平方公里范围面积建立城市一级GPS控制网,并包括GPS实训基线网的建设和GPS内业数据处理实训中心的建设。可提供学生进行GPS静态、动态实训观测及成果检核。GPS内业数据处理实训中心可提供GPS基线处理实训、GPS网平差实训、GPS成果转换实训。

(2)矿山测量模拟实训基地。我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地质类高职院校,地质专业离不开矿山测量。为了使矿山测量实践教学能够有仿真的实训环境,将在校园操场建立模拟矿井环境,能同时满足煤矿开采、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等课程的实习实训要求。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能够培养学生井下中、腰线测量、贯通测量、巷道平面测绘、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

(3)地形测量实训基地。地形测量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在校区内外布设相应等级的导线网及水准网,满足大一学生地形测量大型实习的需要。

(4)数字化测图实训基地。数字化测图实训基地是集外业数据的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成图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外业方面实训基地将完成校园及周边地区2平方公里1:500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选址与标准测图成果。

(5)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主要依据校园各种建筑物和内部公路等现有地物条件建立,使之能培养学生进行道路选线、中基平测量、纵横断面的测量、道路的中线放样等测量的能力。根据仿真的要求,整个路线设置了公路的各种平面曲线和纵面的曲线,并沿线路终点和起点设置了平面与高程的控制点。建筑工程测量方面要满足工程施工放样、建筑物变形观测、工程纵、横断面测量等实习实训,使学生在学校内部就能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及竣工运营后的变形观测。

2.2 实训基地建设功能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后将具有具有教学生产性实训功能、职业培训功能、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功能,并为举办各类大赛提供竞技场。

(1)具有实验课及大型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的功能。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多门课程综合实践的功能。一要满足《地形测量学》、《控制测量学》、《GPS测量技术》等课程的教学要求;二要满足集中性大型综合实习的场地要求。

(2)具有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当前,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有“双证”,学院设有市第八职业技能鉴定所,测量专业教师有相关职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可对地形测量工、建筑放线工、工程测量放样工、测量绘图工等工种进行中、高级技能培训和鉴定,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可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支持。

(3)职业培训的功能。利用实训基地拥有的先进测量仪器设备和优秀师资,为企业职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4)技术服务的功能。发挥实训实训基地先进的仪器设备、教师的技术优势,积极为测量生产单位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广泛的技术服务的同时,可以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

(5)提供测量技能大赛场地的功能。建成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可为各类测量大赛提供演练场所、数据支持、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

3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实训基地建成后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制作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制定各实训技术标准,包括实训教学标准、实训教学实施方案、实训指导书、实训考核标准等。规范测量仪器的使用、管理、维护,联合制订施工性实习实训规划,即对学生进行实训又可以为企业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在校企合作方面多与测量生产单位交流联系,共同建立模拟生产性实训环境,在企业的帮助下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深层次锻炼学生职业素质。以工学结合仿真实训为主要形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实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加大生产性实习实训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针对我院工程测量专业教学的发展需求的提出并执行的,实训基地作为高职人才培养重要一环.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对于工程测量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来说,良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成,将更加有利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升本专业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增强竞争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也将会给学校和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培养,以满足办学规模扩大的需要。另外为培养合格的高职应用型人才还需进行院校间的办学交流、学术交流、实践教学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培养优秀应用型测绘人才而努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