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9 21:51: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测量专业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1201__年6月我加入了中建八局三公司这个大家庭,作为一名新进员工,施工建设给我有一种家的感觉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观念,我很欣慰能加入到这个集团成为一名测量员。
刚刚进公司我被分配到戴南万源公寓项目部担任测量员,对于陌生的环境,同事们都对我非常热情,我有什么测量方面的问题去请教领导及前辈们,他们都能热情的帮助我,交给我经验教导我技术,很快的我就适应了新环境,并积极的投身到项目建设的施工工作中。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作为测?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保颐潜咀攀导是笫怠⒁磺幸允菟祷暗脑虼邮虏饬抗ぷ鳌<堑玫谝桓鎏ど显虑虬⒛匪固氐に倒虑蛏咸ど系囊恍〔剑侨死嘟降囊淮蟛健5比唬谖姨ど洗髂系囊恍〔剑彩俏以谌松星敖囊淮蟛剑堑模蛭抑沼诳剂巳松凶钪匾牟糠郑铱脊ぷ髁恕?/p>对于首次来到工地的我,一切在我的眼里都是这么的好奇,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到正负零的整个施工过程,我的心也在一天天的成熟,我总结了我这半年以来学到的东西,得到了至深的锻炼。现将切实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谨科学、认真求证
在施工测量之前,认真审图,对图上有误、有疑义的地方及时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咨询、学习。在测量放线之前,利用cad算出坐标,反复查看,确保万无一失。对各种原始数据注意保存和及时整理,因为“经验,是从众多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测量放线后应认真复合线的位置确保每条线的实际误差不超过半公分。
二、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各种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不断地应用到施工建设中来,相对的,也出现了更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项规范也跟着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不能自我提高,就意味着落后,就不能适应目前施工建设工作的发展要求。
三、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甲方、监理等单位专业人士的接触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平时到多跑跑施工现场检查与学习,学习工人们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目的。
对于我这个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困难是不可以避免的,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找到解决的方法就可以了。来到工地的没多久我就遇到了问题,由于刚做施工放线不久,对如何复合线是否正确不是太了解,放线后也没有认真复合导致承台梁位置错位偏斜。但是项目经理没有责备我,反而鼓励我对我说“:错一次,二次没有关系,但是要吸取经验,保证下次不犯同样错误。”还定时请来黄工手把手教导我,并复合,这使我有了信心,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来工地的第3个月因为我对仪器的不爱惜导致了棱镜杆弯曲,放线出现了问题,误差虽然不大但是对施工进度及准确性产生了影响。项目经理依然没多加责备反而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工地就是你的家要爱惜家里的工具,把它看成自己的东西来爱惜保管。经理的一番话使我感到很温暖,我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天道酬勤,路漫漫其修远兮,测量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项目部领导指导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把好工程测量质量关,完善测量工作内外一体制度,落实各项任务及指标,配合各个部门工作,做让戴南人民放心的工程。
测量工作的严密实施,靠项目领导的支持和理解,靠我们各位测量员在工作中每时每刻的谨小慎微,不断思索求证,保证万无一失。在此感谢刘经理,黄工及项目部各位领导、前辈、同事的关心、指导与支持!相信我一定能在万源项目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继承发扬好咱们八局人的精神,为公司为万源项目部尽自己的一份力。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2时光荏苒,20____年很快就过去了,在项目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同事的无私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系统地了解项目的情况,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认识到了哪些是应该纠正和避免的,并从中吸取经验,记住教训。在工程施工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保证,在这20____年一年的测量工作中。
做了如下几方面总结:
初到测量班,由于没有经验,很多理论知识都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去,在项目领导、总工、班长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从熟悉图纸开始慢慢入手,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学习逐渐掌握了路基施工放样的坐标和高程计算方法,复核了桥梁的桩基坐标,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有了全面和基本的了解。
对现场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测量是施工的先头兵,测量放线的误差大小决定了后续施工的准确程度,作为一名测量新手,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的最小范围内。
期间对GPS的认识更进一步,在学校期间由于设备原因,对GPS的学习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可以说基本是空白。在路基平台的放样中,逐步学会了GPS的基本操作,回来后经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对动态GPS的测量原理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今后GPS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后期主要是结构物的放样测量工作,包括桥梁的桩基放样,涵洞的基础及墙身放样,隧道的洞身复测等。在涵洞的放样过程中,我认识到测量在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坐标时要充分考虑曲线和角度的影响。在随后的桩基坐标复测中,必须依据坐标方位角才能准确的算出坐标数据,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最后阶段,运用电子表格编程,我已经可以对测量坐标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复核。可以从事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的测量放样的工作。
对于测量员,准确性是硬性指标,在施工放样中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更加严谨的对待本职工作,争取零错误。
过去的20____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过去的经历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加强。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的悉心栽培以及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在20____年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3不知不觉来到松源路桥已经快两年了,也毕业快两年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20____年这一年可以说是我从从工作以后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的一个小的转折。因为这一年我当上了主测,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彷徨过,也幻想过;忐忑过,也激动过。我想这也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战吧。
其实,当领导第一次给我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我只有一种感觉,害怕。害怕做不好改怎么办,做错了咋整。但是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让我很快的适应了主测这一角色。慢慢的开始觉得其实测量也很容易,发现有很多东西书本里都接触过。我也从对工作的茫然到一点点的适应再到胜任,这当中都离不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心。不想让关心与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失望,我也一点点的充实自己,努力的学习,不光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回报那些帮助以及关心我的领导与同事们,这里是我的另一个家,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还是来说一下这一年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吧:
1、工作前,准备工作要做好,要细心、积极
每当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时,都要最晚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的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以便于在第二天能快速而准确的把工作做好。我就有几次忘记确认了图纸和数据或者忘带了测量笔记等而耽误了工作,所以测量开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这是保证完成工作或任务的前提。
2、工作中,要准确、细心或者反复测量确认测量作业的时候,要能发现问题,做完一样工作的时候,心里就要能够确认自己做的就是对的。
但是,不管怎样都要回头再看一遍,如果有疑问,哪怕很小,都要进行再三确认,反复测量防止出现错误,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工作后,要善于总结,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每当完成一个工作,都要把测量笔记做好,记录清每一个细节,不仅可以加深对它的印象,也可以在以后有问题的时候,作为判断的依据。
还要善于总结,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懂就要问清楚弄明白,并记录好;要善于发现和改变,对于一些繁琐的测量程序要能寻找一种既简单有准确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利用业余的时间来充实和提升自己在空闲的'时间,可以向同事和领导多聊聊天,因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可以利用书籍和网络来丰富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接触和了解一下最新的测量方法和规范,从而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开拓一下眼界。
其实,前提都是对图纸和工程都充分了解,有一定的基础的情况下,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都是一点点的学来的。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是不管怎样,只要你学习努力不断进步就是好的。不光是我还有大家,都在不断的进步,公司不也一样吗!看着它,感受着它一天天的壮大,我知道我应该更加的努力,让自己能够跟上公司的步伐。我的个人能力虽然不强,但是我会努力的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为人处世等等。
20____这一年,我想说:我喜欢这里,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英明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会更好的发展,而这一点我更坚信。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4紧张的一年过去了,作为____建设有限公司一名测量人员,我在公司领导、项目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努力工作,为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一年中,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了很多工作,现将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导线点、水准点的交接
施工放样是在施工承包合同生效后按设计图纸进行的,施工放样前,测量人员应全面的熟悉设计文件及监理细则,接受监理工程师或设计单位交给的导线桩、水准点和设计院逐桩坐标资料及其他桩志。在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设计单位按照找总结网图纸资料在现场直接向承包人交桩。
若发现连续两个以上控制桩点丢失、损坏时,应要求设计单位补定。承包人在接到设计单位发出的桩位图及坐标、标高等数据并现场交桩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一般14天)自己进行复核检测,检测过程中应进行旁站监理。如果没有错误且精度符合设计及施工的要求,应书面表示正式接受桩位,并负责以后的维护和使用。如承包人对任一测量标志及数据持有异议时,应由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表格,列出认为有错误的桩点位置和修正数据。承包人的复核检测成果应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在监理工程师确认以前,不得作为控制点使用。
交桩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进行中应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给工程造成的差错。测量人员应及时对新桩点时行复测,用附合导线法与相邻标段联测两个点,看是否满足二级导线相关的技术要求。导线点往往不能满足测量需求,离道路中线较远且彰碍物较多,所以必须增设支导点,在选点的时候,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相邻两点间互相通视,便于测量。导线点设置在平坦,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面设置。便于架设仪器。导线的边长要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应悬殊过大。
新点选取后,在地面上做好标记,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导线点,应埋入石桩或混凝土桩,刻凿十字作为标志,通过两个已知点测出该点的角度距离和高差,并闭合到另一个导线点。利用正倒镜的测法,算出平差,再确定该点的坐标,做好成果记录。以保证所移交的控制桩、点资料的正确。
二、控制网点的加密
设计单位提交的导线点、水准点是设计阶段为满足设计要求建立的,并不能完全保证施工现场测量施样的需要,且其中有些桩点在施工过程中会被覆盖、破坏而消失。因此,在开工前,测量人员开展好加密控制网点的工作,以保证路线及构造物各部位都能准确定位及施工过程个别桩位丢失后也能有足够的精度恢复桩位。测量人员正式接受导线点、水准点桩位后,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立即开展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加密工作。
加密控制网点的埋桩、测量、建网和计算由测量人独立完成。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要有合格的资历和工作经验,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标定,符合精度要求。拟定加密控制网点测设方安案。测量人完成加密控制网点工作后,应书面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报告和计算资料。监理工程师复核检测结果进行审核,认为准确无误,精度符合要求后,可以使用。
三、施工放样复核
测量人员应按设计要求将公路线路、构造物的位置及高程正确地定到地面上。为防止施工放样测量发生错误,给工程带来损失,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已完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以开始做具体分项工程的施工放样工作。在测量放样开始前,测量人应提交一份测量放样计划方案,测量放样过程中监理人员应旁站,以保证施工放样方法及测读无误。放样测量的报检表和原始记录应在施工开始前交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首先,编制测量方案,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均要按批准的方案实施,且先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请监理人员复核。
俗话说:“点点滴滴,造就不凡”,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不管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还是多彩多姿的,我都要不断积累经验,与各位同事一起共同努力,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过去的阴霾是否依旧会伴随我们一路前进,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勤勉严谨的敬业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拼搏进取,依法履职,牢记宗旨,必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抒写出更加壮阔的篇章。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5时间如水流,匆匆而过,20____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有喜有忧。喜在我们的新同志慢慢的在进步,忧的是偶尔会犯点低级错误。当然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都在努力的学习,不断的总结这总结的工作,争取干到更好,做到最好。
这一年的时间,我们测量从两横洞(际坑横洞毛竹坞横洞)见证到进北山主洞。横洞的测量工作,方向的定位,现场的监督,精度的控制。每个测量人员都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不怕辛苦,不断的思索着放样的方法,不断完善工作经验,努力提高放样精度。际坑横洞一进主动,我们就对开挖面方向进行了确定,保证我们掘进方向的正确。为了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对横洞的导线点即时进行复测,进主动我们每三百米埋设一组导线点,一百五十米加密一组导线点,半年公司请公司精测队复测一次埋设的导线点。主洞内对开挖面进行了复测,沿着“杜绝欠挖,控制超挖”的思想,对欠挖的地方标出,超挖的根据开挖断面,分析原因,指导现场工人改进操作方法。对测量的结果,我们做到及时交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让他们对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监控量测方面,及时的督促施工队,对点的埋设进行交底。埋设方法做到书面交底,现场指导。对埋设的观测点及时的进行观测,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化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75-02
随着我国测绘技术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大变革,目前已逐渐拓展到现代的“3S”技术,即全球性卫星具体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数字化测绘、激光雷达以及地面测量等各种先进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不断与其他多类学科技术的渗透、融合,其应用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工程测量的手段、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测绘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核心阵地,肩负着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工程测量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当代的测绘创新技术发展迅速,逐渐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测绘时代。在现今阶段,现代化工程测量技术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测量过程控制智能化以及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方向发展。
1.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工程测量施工中实施的放样测量技术。如今,高新技术全站仪在大型的项目工程施工放样测量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放样措施通常运用全站仪的坐标方法进行放样测量。高新技术全站仪具备的高性能自动跟踪与远程实际遥测操作帮助施工在实际测量及动态测算上实现高效的施工操作。此外,在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很多专用的施工检测仪器。
第二,大比例尺的数字测图技术与城市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工程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中,需要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因此,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成为一项比较普遍的测绘工作。目前,全站仪、计算机测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使地面地形图测绘技术逐渐转向于数字测图技术。全站仪以及便携机、PDA连接,都是使用屏幕显示进行点位,实地现场进行编码,通过编辑生成数字地图。同时,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成图也逐渐向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变,引发了摄影测量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工程的控制测量技术。工程的控制测量已作为各项项目工程选用测量施工实施的基本准则。现代化的空间定位技术尤其是GPS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推广出了一种创新型的控制验测技术方法,推动工程的平面控制验测发生创新变革。在实际的工程线路测量过程中,普遍应用了GPS进行快速定位及RTK高新技术实施线路工程控制测量。现阶段,全站仪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施工测角及测距操作的精度,且可实施自动识别、全面跟踪及精准目标方向检测。同时,应用全站仪设置工程的以控制网及导线网为主要措施的展开项目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第四,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即施工工程的建筑物及其引发的地表发生变形的监测。现阶段的GPS技术是工程的变形检测技术施工操作的关键方法,已普遍应用在矿山开采中的施工地表、工程项目桥梁、施工的坝顶及滑坡的变形监测中。在其实施的变形监测中,新型的自动高精度全站仪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人才需求
第一,系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通晓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等基础测
绘知识,掌握GPS、GIS和RS等新技术,了解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第二,具备良好的基本工程测量技能。工程测量技术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仪器以及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及数字化成图软件能力、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工程测量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等。
第三,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逐渐形成职业意识和准则。
二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必须探索合适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首要任务是需要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测绘行业需要,高职院校需要重新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施工测量、变形监测和测绘信息处理等能力,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工程测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经济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即知识结构: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能力结构: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科学.与人文素质等。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始共同探索构建适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河南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两轮顶岗”、“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践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实施“1导向、1载体、1依托、1机制”的“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陕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模式,推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等。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特点。同时,高职院校探索建立的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 构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保障体系,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等。
1.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依据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求,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教学项目开发研讨,明确“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目标,将工作任务设计为多种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群,采取“过程考核+综合实训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实现“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即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要,按照课程总体设计思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并转化为具体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在课堂实习和综合实训过程中加以实施。
此外,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如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现代化的实训条件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双师队伍建设,全面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 结束语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处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本文基于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对探索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等提出了基本设想。
参考文献
一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当代的测绘创新技术发展迅速,逐渐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测绘时代。在现今阶段,现代化工程测量技术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测量过程控制智能化以及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方向发展。
1.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工程测量施工中实施的放样测量技术。如今,高新技术全站仪在大型的项目工程施工放样测量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放样措施通常运用全站仪的坐标方法进行放样测量。高新技术全站仪具备的高性能自动跟踪与远程实际遥测操作帮助施工在实际测量及动态测算上实现高效的施工操作。此外,在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很多专用的施工检测仪器。
第二,大比例尺的数字测图技术与城市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工程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中,需要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因此,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成为一项比较普遍的测绘工作。目前,全站仪、计算机测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使地面地形图测绘技术逐渐转向于数字测图技术。全站仪以及便携机、PDA连接,都是使用屏幕显示进行点位,实地现场进行编码,通过编辑生成数字地图。同时,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成图也逐渐向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变,引发了摄影测量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工程的控制测量技术。工程的控制测量已作为各项项目工程选用测量施工实施的基本准则。现代化的空间定位技术尤其是GPS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推广出了一种创新型的控制验测技术方法,推动工程的平面控制验测发生创新变革。在实际的工程线路测量过程中,普遍应用了GPS进行快速定位及RTK高新技术实施线路工程控制测量。现阶段,全站仪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施工测角及测距操作的精度,且可实施自动识别、全面跟踪及精准目标方向检测。同时,应用全站仪设置工程的以控制网及导线网为主要措施的展开项目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第四,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即施工工程的建筑物及其引发的地表发生变形的监测。现阶段的GPS技术是工程的变形检测技术施工操作的关键方法,已普遍应用在矿山开采中的施工地表、工程项目桥梁、施工的坝顶及滑坡的变形监测中。在其实施的变形监测中,新型的自动高精度全站仪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人才需求
第一,系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通晓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等基础测
绘知识,掌握GPS、GIS和RS等新技术,了解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第二,具备良好的基本工程测量技能。工程测量技术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仪器以及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及数字化成图软件能力、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工程测量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等。
第三,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逐渐形成职业意识和准则。
二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必须探索合适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首要任务是需要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测绘行业需要,高职院校需要重新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施工测量、变形监测和测绘信息处理等能力,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工程测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经济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即知识结构: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能力结构: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科学.与人文素质等。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始共同探索构建适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河南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两轮顶岗”、“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建 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践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实施“1导向、1载体、1依托、1机制”的“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陕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模式,推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等。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特点。同时,高职院校探索建立的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 构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保障体系,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等。
1.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依据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求,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教学项目开发研讨,明确“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目标,将工作任务设计为多种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群,采取“过程考核+综合实训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实现“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即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要,按照课程总体设计思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并转化为具体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在课堂实习和综合实训过程中加以实施。
此外,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如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现代化的实训条件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双师队伍建设,全面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 结束语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处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本文基于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对探索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等提出了基本设想。
参考文献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2.1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两大就业面,即测绘与国土资源企业和工程建设行业,分别对应学生的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的专业技能,根据专业技能的相对独立性,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划分两个阶段理论教学,两阶段顶岗实训[3]。测绘与国土资源行业主要从事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土地调查、地籍与房产测量等领域;工程建设行业主要包括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竣工运营阶段的测量需求。两大就业面决定了毕业生应具有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设的两大主要专业技能。两阶段顶岗分别在教学周期中第三学期和第六学期安排。在“两条主线、项目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阶段为第一、二学期。此阶段主要是以地形图测绘为主线,进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绘技能的培养。采用学校为主体,企业辅助,将地形图测绘分解成若干单项任务,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专项辅导,学校教师讲解分析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地形图测绘的实践锻炼和专业思想的建立。该阶段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采用将测绘生产项目引入校园的“仿真”实训和课间实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此阶段是地形图测绘顶岗实训[4]。顶岗实习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以测绘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或学院勘测设计企业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行业专家、企业骨干、技术能手的现场指导,学校专业教师现场管理参与,学生深入生产项目一线承担实际工作任务,使学生积累地形图测绘等实际工作岗位的生产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为第四、五学期。此阶段以工程施工测量为主线,进行道路桥梁、铁道、水利和工民建等专业领域的测量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突出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测量技能的培养。第四阶段为第六学期。此阶段是工程施工测量顶岗实训。该阶段以交通、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单位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学生参与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不同生产阶段的实际测量工作,积累专业测量工作生产经验,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对测量生产项目的管理运作能力[5]。
2.2项目融合
项目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训项目的选择和顶岗实训的要求。理论和实践教学项目化、任务化——根据不同测绘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建立项目课程,根据“项目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等实施过程进行教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成若干具体实际生产任务进行实践教学,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检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实训项目生产化、标准化——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按照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承担完成某项生产任务。实训项目中技能训练严格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和行业规范要求,即工程测量员职业所需职业技能和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测量规范为训练标准,培训学生技能。顶岗实习岗位化、责任化——学生以技术员的角色参加企业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或校企合作的生产项目。以“测量工作岗位职责”为要求,通过顶岗实训,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认识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和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学生在测量工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生产产品应达到企业、行业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