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2 01:27: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护理伦理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学基础操作中已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并寻求将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操作中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为今后改进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专科)3个班的学生160人,每个班分为5组,共15组,每组10〜12人。随机抽取8组共84人作为实验组,剩下的7组共76人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教学方法设计
加强床边沟通护理:采取模拟病房的形式,要求护生加强床边沟通护理。通过主动巡视病房而不是依靠呼叫器、到床旁采用沟通技巧收集病人资料、组织一次健康教育活动等练习,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以自己良好的情感、语言、态度、行为对待病人,以病人利益为重,体现出护理人员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情境案例教学:在每种护理操作中设置一个案例,让护生根据这个案例的具体情况,把相关的护理伦理知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用到该项操作中。通过教师在示教过程中的点拨,护生在操作课之前寻找相关护理伦理理论,在操作中护生就能很好地将尊重病人、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伦理原则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应用到整个操作过程中。具体表现在出进病房敲门,合理称谓病人,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病人,操作时保护病人隐私、合理暴露病人身体并不断告知病人操作到什么程度并请求合理配合,操作结束时告知操作很顺利并向病人致谢等,整个过程表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护理既能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更能提高护理操作质量,从而展现护士的天使形象。
模拟伦理道德现场:在开始示教时,由两位老师模拟完成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一个处处体现出关心病人,尽量把伦理知识渗透到每一步操作中;另个则仅仅完成护理活动。通过不同的表现,让护生直观感受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伦理知识,同时讨论有意识地在护理操作中应用伦理知识和无意识应用伦理知识的护理结果。例如在临终关怀和尸体料理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护生在模拟操作时,能够主动了解病人的性格,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让临终患者正确面对死亡。对有痛苦的病人尽最大努力解除病人痛苦,并给予心理精神方面的安慰。当病人去逝时,我们应在现场,表现出同情,对亲属给予安慰,用严肃认真尊重死者的态度进行尸体料理。
1.2.2实施教学
开展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共24次课,专业教师分组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课题组设计的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实验组,要求:
在每次基础护理实践课开课前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相关的护理伦理学问题学习讨论,提出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护理伦理学知识,并针对不同的实践课找出相关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每次实践课前,提问或鼓励学生主动陈述本次实践课所涉及的护理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讨论,并学习及讨论下一次实践课的护理伦理问题,作好记录。
1.2.3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场景模拟考试的方式进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对伦理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程度、临床思辨能力等进行评价。
1.3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X2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人口学特征
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有效问卷为160份,有效率为100%。研究对象均为女生,生源地情况为:安宁1人(0.6%);保山2人(1.3%);楚雄34人(21.3%);大理25人(15.6%);红河13人(8.1%);昆明10人(6.3%);丽江2人(1.3%);临沧3人(1.9%);普洱3人(1.9%);曲靖28人(17.5%);腾冲2人(1.3%);文山8人(5.0%);宣威8人(5.0%);玉溪16人(10.0%);昭通5人(3.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1.10岁,年龄分布情况为:18岁1人(0.6%);19岁2人(1.3%);20岁40人(25.0%);21岁册人(40.6%);22岁46人(28.8%);23岁4人(2.5%);24岁1人(0.6%);27岁1人(0.6%)。
2.2 护理操作和护理伦理学知识认知情况分析
上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之前学习过护理伦理学的有133人(83.1%),未学习过护理伦理学的有27人(16.9%)。115人(71.9%)认为护理带教教师提高护理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03人(64.4%)认为护理带教教师提高护理基础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31人(81.9%)认为护理带教教师提高伦理学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2.3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中融入伦理学知识的效果分析
对护理操作实践课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操作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对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临床思辨能力进行比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操作能力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2=0.229,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对护理操作能力无影响,结果见表1。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6.977,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有促进作用,见表2。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伦理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程度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9.53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伦理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程度,见表3。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思辨能力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5.003,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见表4。
3.讨论
随着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责任越来越大,面临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相关伦理问题如专业思想的稳定性、与同事和其他医护人员之间、与护理对象及其家庭之间的伦理矛盾也日渐突出。因此,近些年来对伦理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医学院校及各级临床机构的重视。
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护理伦理课主要是在教室里的课堂上完成,采用的教学方法常常是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法。尽管目前许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护理伦理课教学质量,但始终与临床实践相脱节。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其教学方法有别于伦理课教学,上课地点主要在学校建立的实验室完成,许多实验都是模拟临床实际工作来完成教学内容,重视学生每项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巧,偶尔渗透一些伦理道德、沟通交流技巧等人文科学知识,但并没有系统地将人文科学知识应用到护理操作中。因此,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各项实验操作时基本不用人文科学知识,在临床实习中有78.68%的学生偶尔想起来运用和从来没有运用伦理学知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护理问题,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把护理伦理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能力较差。同时也说明护理伦理的教学必须与临床专科课程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伦理道德的巨大作用。
2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善的途径
(1)更新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护理新技术、仪器设备的应用和新理念的出现,都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我们的教科书对临床的护理实践活动的伦理指导还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护理活动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不信任危机的出现,都使得护理实践活动中出现很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患者知情权的实现与护理人员保密义务之间的矛盾,护理人员在遵守医院制度与维护患者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也仅限于告知我们在护患关系,护际关系中应该怎么做,并没有针对特殊的实际问题给出伦理学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很多护患矛盾问题的解决中当法律没有涉足的时候,伦理上最多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的杨丽教师在其护理伦理学教学调查结果中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讲授涉及面太广,但是具体内容不叫局限,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未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突出反映了护理伦理教学内容构成上的问题。所以,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伦理学,在知识体系的设置上,要着眼于护理的实践活动本身,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案,让学生能够了解面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2)提高护理伦理学课程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
从2009年、2013年全国两次医务人员从业调查结果来看,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医疗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合格医护人员的核心场所,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正如吴阶平先生所说,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护人员高尚医德的培养,首先就要来自医护学生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从而把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道德良心。因此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具有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实实在在地赋予护理伦理学一定的地位,从根本的教育制度上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
(3)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学学科重要性的认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而仅有的护理学专业知识不足以满足这一实际的社会需求,简单的护理伦理学理论也无法胜任,只有通过强化考试或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一手段作为提升学生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1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生重视程度低,师资配备不全面
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长久以来,高职护理教育一直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技术,轻医德的思想观念。作为护理人文中最重要的护理伦理教育在我国起步于解放初期,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发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护理伦理学定位不够准确,学校重视性相对不够,教学实效性很不乐观。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护理伦理学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性质,有些学校把其定位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在学生在校第一学期就开设;有些学校定位其为护理基础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也有定位为护理专业课程,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其次在学时安排上,高职院校实行3.5+1+0.5培养模式,护理伦理学的课时安排不一,但多在26-34学时之间,课时安排悬殊较大。此外护理伦理学师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承担伦理学教学的教师大多不是医学或护理伦理专业毕业,未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养,而是一些从事护理基础或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任,使这门课程形如鸡肋,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很难使学生对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及其基本理论有系统的了解,更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1.2教学内容混乱,课程标准和教材不能满足护理职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护理伦理学是一门伦理学与护理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一地减轻躯体上的痛苦,护理人员在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恢复健康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护理道德,而且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伦理问题,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处理不同利益所引起的冲突和纠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病人的要求趋向多元化,护患关系之间紧张、对持的局面时有发生,传统的课程标准往往是几年前制定的教学大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承载护理伦理学教育的载体,护理伦理学教材对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高等护理伦理学教材不仅种类有限,可选择性小,教学内容多,且偏重纯理论,道德规范与要求重复多,缺少情境设计,伦理案例和情景案例陈旧,缺乏时代性,不能如实反映临床实际。
1.3默守陈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老化
目前护理职业教育大多还是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的精神,重技术,轻人文。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老化,无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应具备本课程的知识、水平、技能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关注教学形式而无视教学效果,使得伦理学教学日渐脱离现实生活而成为形而上学的空洞说教。课程教学多由教师单纯课堂讲授来完成,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差,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伦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忽视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相关知识。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一次性的理论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较差,更多依赖于老师给予的标准答案,考试成绩很难体现课程教学效果,难以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的道德思考,采取合理的行动,避免对患者的伤害。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欠缺,认为这是一门纯理论、重说教的课程。
2高职护理伦理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讨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人文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及临床护理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我们立足于现代护理岗位的性质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主要在于强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精选教学内容,做到主次突出现行护理
伦理教材,通常分为理论部分、规范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内容偏多,而且部分理论已经不能反映临床实际情况。教材中却很少涉及具体的护理行为道德训练的内容,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不知不觉就把伦理学当做一门理论课程,讲些远离护理临床的干巴巴的理论,教学中所列举的案例也不能代表现代临床护理实际,缺乏实践性和指导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认为伦理学就是讲些枯燥无用的大道理,考试时只要背些原则、规范就足以应付,使学生对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错综复杂的伦理突况及难题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决定。笔者认为: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应由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转变。护理伦理学以爱的伦理为核心,其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爱、为什么要爱、作为一名护士如何去爱,当遭遇利益或各种冲突时,如何评价和选择爱的行动方案。教师有重点、有选择地讲授理论知识,将其基本原理融入到护理实践活动的各个章节中。教会学生用伦理学的原则、规范和范畴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护患、医护、护护、护技、护社等各种重要人际关系道德,特别是当上述人际关系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学会运用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护理实践,提高评价能力。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
2.2丰富伦理学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评价方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且较抽象的学科,传统的讲授法虽然能使学生靠考前背一些概念过关,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际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2.2.1借助合适案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选择符合临床实际的案例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引导,不仅可以免除一些毫无意义的开场白,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直接进入讲授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知识点,将枯燥的、抽象的伦理学原理和生动、具体的护理临床结合起来,学生参与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原则问题的理解,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教与学的结合。通过与伦理相关案件的分析和讨论,也有助于学生解决护理实践中的护理道德困惑,从而精准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开阔学生的思维。生动活泼的案例式教学大大调动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改进了教学的质量。
2.2.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式学习
研讨式学习是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在课前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结合具体教学要求和临床护理现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又适合讨论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老师当“导演”拟定讨论提纲,学生当“演员”,由小组轮流选出代表本组发言的同学对本组的观点、结论进行阐述,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最后老师对讨论做总结和讲评,使学生得到系统和完整的知识。角色扮演法是学生非常乐于互动的一种教学手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演戏和想象创造情境,再现教学内容。如在学习护患沟通这一目标任务的时候,可由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病人对护士百般刁难,而护士可根据所学习的伦理知识巧妙应付,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学生通过看表演,对所学知识是一种复习巩固,教师在表演结束后组织针对性讨论,包括课堂总结,强调所学的内容以及怎样的过程能被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学生反思和感悟,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评价方面,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考核方式应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以仅靠课程结束时的一次理论考试,要按照共同标准见识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克服一次性评价的弊端。考核时间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对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如伦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可强调以记忆掌握为主,采用闭卷考试方法;对能力的评价,如伦理困境的决策;安乐死的利弊,则以开放的灵活多样的考查为主,如用问卷反馈调查、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准确性、参与角色扮演、演讲交流辩论、以分析案例为主的小论文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提高其职业素质,让学生“学以为用,考以为用”,从而对培养护理人才起到导向性作用。
1护理伦理学概述
护理伦理学是目前各医学院校的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对护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医德素质教育的课程。
1.1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护理人员应遵守的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以及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护理难题,使护生意识到她们对人类健康、家庭幸福、社会所担负的责任,培养护生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帮助病人的美德,使她们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保障医疗行为不偏离医学目的,更好地完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学使命,把护生培养成为未来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1.2护理伦理学的基本任务
培养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品德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是护生成才的重要途径,是护理人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使护生树立新的医德观、价值观,具有识别、解决护理伦理难题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基本的护理科研伦理意识。
1.3目前本课程设置的特点
绝大部分院校为选修课,课时少、内容多,它既包括护理道德一般理论,又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各个方面的伦理内容,以及现代医学发展带来的伦理新问题,如生育控制问题、死亡控制问题、器官移植问题、克隆技术等;护理伦理学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该课程涉及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数内,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实现护理伦理学的实践要求,是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研讨,探索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比较良好的教学方法。
2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按照教学改革的目标、途径,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1更新教学观念
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扭转教学只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局面,努力实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教学改革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潜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并强调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传统教育主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现代教育更关注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发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实践、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其次,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发挥学生在成才过程中的内因作用,通过加强护理道德教育,增强护生的内在素质,提高护生的思想境界、认知能力、道德情操,从而激发出巨大的潜能,促进护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外部条件,自觉求知,努力成才。然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学观,目前的大学教育,以升学为导向,以学科为本位,为从事专业工作和研究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决策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最后,应确立终身教育的教学观。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一个人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难满足其一生的需要,这就需要不断地摄取新知识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护理伦理教育要确立终身教育目标,全面挖掘护生的潜能,包括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以“慎独”境界为目标。
2.2丰富教学内容
在保持课程基本内容相对稳定、突出核心内容的情况下,不断丰富、创新、完善教学内容。首先,应加强护理伦理学课程建设,注意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力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现实性,努力实现符合地方院校护生护理道德品质培养的实际;教学中及时补充临床真实案例所反映出的伦理问题,加大对安乐死、脑死亡、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问题、临终关怀等医学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讲解。
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注重护生素质能力的培养,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和能力提高转变,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转变。传统护理伦理的教育内容,以较高的标准统一要求护生,使护生感到“教学内容陈旧枯燥,远离自己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针对这一情况,应做到对教学内容和素材取舍的再创造,强调要针对护生思想现状和立足护生终身发展,强调对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及时予以关注和探讨,增强护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她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明确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有利于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学模式由“填鸭式”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双向型”的主动参与式教学。传统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扼杀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个性和创新潜能,现代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讨论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需要他人告诉其应该想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动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才智来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