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00:37: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经验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慢性肾衰患者需做血管保护及血管扩张训练。只要慢性肾衰竭诊断成立,有可能发展至需替代治疗,即不能在前臂血管进行有创操作或治疗,尤其不能在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不在外周静脉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等。对已建立静脉内瘘静脉充盈不满意的做静脉扩张训练。手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情况,询问病史、评估心功能、有无瘢痕体质等病史;患者上肢是否等粗,有无水肿;了解前臂动脉、静脉系统,静脉是否有侧支,过度扩张或充盈不好的静脉远、近端是否通畅等。对肥胖患者、女性更应该仔细寻找前臂静脉,可借助超声检查发现可手术静脉,必要时可行血管造影检查,以确定手术血管的状况。手术前纠正严重高血压、高度水肿、凝血异常、高粘滞血症、高血脂等,更应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注意事项及需要患者配合的工作。
腕部头静脉桡动脉内瘘为首选部位。此位置血管表浅易于穿刺,可选择血管长、部位多、应用时间长,一旦血栓形成容易在近端再次手术成瘘,如有并发症也易于处理。头静脉桡动脉侧吻合后,血流量充足且保留了桡动脉完整。如头静脉条件不好的,也可以做桡动脉浅置加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一旦吻合口栓塞或静脉不能再手术也可长期应用浅置桡动脉进行血液透析。手术强调无张力外翻,无扭曲吻合,只要静脉及动脉切开整齐,无需过多分离外膜,发现硬化斑块应钳出。尿毒症患者有凝血异常,又因基础病不同、营养差、血管壁薄、透析肝素化等,手术中更应细致,止血彻底。在手术室进行无菌手术,无需常规抗生素预防治疗,视患者情况决定是否抗凝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一般需要4~8周时间才能成熟。成熟的标志为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的血管壁增厚。熟练掌握内瘘的日维护,特别是新瘘的穿刺及压迫止血技巧以及患者对内瘘的自我保护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较好的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内瘘穿刺前选择好穿刺部位,使针头斜面与皮肤成40至45度角,穿刺针选用16号针,动静脉穿刺点之间相距5~8cm以上,穿刺时不扎止血带,两个穿刺点均不能选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件,用“绳梯式”、“区域式”、“扣眼式”的方法穿刺血管,切忌定点穿刺。
否则易损伤血管壁引起纤维化或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动脉瘤存在易出现血栓、感染、出血。患者有假性动脉瘤时,应使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透析结束将棉球置于穿刺点拔出穿刺针后用弹力绷带环扎止血,压迫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大夫应在每次上下机测量血压时听动静脉瘘血管杂音,及时发现及纠正异常情况。新瘘未成熟急需使用时的穿刺,动脉端可选择肘部血管(尽量远离瘘口)向心性穿刺为佳。静脉端可选择下肢大隐静脉以减轻未成熟瘘的负担。长期透析患者反复穿刺,血管易硬化,可用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喜辽妥)按摩瘘管。血液透析后第二天开始,可以热敷穿刺部位。指导患者坚持每次透析前用肥皂水清洗内瘘侧肢体,出现皮肤瘙痒,应禁忌抓挠,可局部擦油性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等以预防感染。透析期间指导患者每日定时检查扩张静脉搏动情况,抬高瘘侧肢体,减轻末梢水肿,敷料包扎松紧适宜,并进行功能锻炼,嘱患者多作握拳、握球运动等,内瘘仅供透析使用,平时穿宽松的衣服,睡眠时不要压迫瘘侧肢体,,避免瘘侧肢体做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提重物、戴手表和过紧的护腕等,注意瘘侧肢体保暖。嘱患者严格控制干体重的增长,干体重增长过高导致透析时脱水过多、过快,均可引起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如遇内瘘阻塞病人,立即采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或手术治疗,科学采取措施达到目的。:
总之,动静脉内瘘的寿命受很多因素影响,有的可控,有的不可控。要加强护士自身技术、素质和对内瘘认识的提高,加强协助患者依从性提高的决心和耐心,培养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指导、合作、友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赖和合作,将这种持续性、责任感、系统性的内瘘管理贯穿于透析治疗的始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延长动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0-107.
[2]胡蓉.动静脉内瘘发生闭塞的原因探讨及科学维护.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27):146.
关键词:人工授精;妇女;心态分析;护理干预
DiagnosesandNursingInterventiononPsychologyof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iagnosesandnursinginterventiononpsychologyof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Methods:Todraftpsychologyquestionaryfor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andcomparedwithwomenunderwentnaturalfertilization.Results:Comparedtowomenwithnaturalfertilization,the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werereportedtobemorethirstforpregnancy,moreworryaboutthedisfigurementofoffspring,moreyearnforcorrelationmedicalknowledgeandhadmoresocialpressure.Thereweresignic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p<0.01).The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hadthepsychologyproblemssuchasworryingaboutwhetherthehospitalwouldkeepsecretforthem,thesuccessfulrate,thepainandsideeffectofoperation.Conclusion:Asthespecialcolony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havebiggishpsychologicalpressure.itisnecessarytocarryoutnursinginterventiontoraisethesuccessfulrateofoperation.
Keywords:Artificialinsemination;Woman;Psychologicalanalysis;Nursingintervention
我们就人工授精妇女的心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拟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2年9月至2004年3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人工授精妇女120例(人工授精组)及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自然受孕妇女120例(自然受孕组)为调查对象。240例妇女年龄25~42岁,平均33.5岁,均排除躯体疾病,近半年无重大心理创伤和生活事件。两组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比较,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自拟心理状态调查表,包括“是否非常渴望怀孕“、“担心后代是否存在生理缺陷”、“渴望提供相关医学知识”、“社会压力大”等8项内容,调查前由经过培训之护师对两组妇女作统一语解释,再由两组妇女用“是”或“否”选项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40份,收回24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妇女心理状态调查见表1。
表1两组妇女心理状态比较略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授精组:①100%妇女“非常渴望怀孕”。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怀孕,有的妇女经过长时间治疗,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让她们潜藏着很高的负性心理,表面上无优无虑、表情平静,内心却已潜藏着压抑。与自然受孕组妇女相比,更渴望成功怀孕。②72.5%妇女“担心后代是否存在生理缺陷”。分析其原因为人工授精毕竟不是正常的妊娠方式,有一定的失败率;人工授精组妇女多年不育久治无效,为此信心不足;由于促排卵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使人工授精组妇女顾忌较多。③人工授精组与自然受孕组“渴望提供相关医学知识”的人数分别为90%和26.7%。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其原因为担心自己已超过最佳受孕年龄,造成手术成功率下降,因此对医务人员寄予厚望,渴望得到医务人员更多的指点及帮助。④81.7%妇女感到“社会压力大”。压力大部分来自于社会舆论及家庭邻居的歧视。由于人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之对妊娠生理知识缺乏,往往把久未怀孕采用人工授精都归罪于女性,使她们长期处于孤独、自责、压抑无助的状态中,终日精神恍惚,甚至担心丈夫变心。
资料表明,在“担心医院是否为其保密”、“担心手术成功率”、“担心手术是否疼痛”和“担心是否有副作用”四项是接受人工授精术妇女特有的心理状况,与自然受孕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表明接受人工授精妇女承受着更重的心理压力。
4护理对策
4.1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通过调查得知,几乎所有人工授精术妇女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且较自然受孕组大。提示护理工作从“减压”着手,针对受术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把人工授精术的相关医学知识向受术者及家属宣传,帮助他们认识到人工授精和自然受孕的后代智力、体格的发育无区别;手术操作简单、无痛苦、用时少且是安全的,并承诺为受术者保密,保护他们的隐私;还要特别讲明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不是100%,以免妊娠失败后承受不了心理打击而带来的不良后果。解除或减轻受术者的思想顾虑,使受术者及家属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4.2正确认识人工授精助孕技术:向受术者及家属详细说明人工授精术前相关的检查程序及手续,帮助受术者认识并选择排卵期,告诉受术者排卵的一些现象,同时可进行B超监测卵泡的发育、排卵情况,让受术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4.3手术室情感支持:受术者进入人工授精手术室后,往往会产生陌生、孤独感,特别是有部分接受AID的受术者,由于他们的丈夫不同程度上都有些自卑感,难免会波及到受术者的情绪,加重受术者的心理负担,而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接待受术者,给病人良好的第一印象,消除或缓解受术者的陌生、孤独感,使他们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4.4术后指导受术者采取仰卧屈膝并抬高臀部15cm的卧位,至少休息1h后方能起来,以防外溢。告之术后可能有轻微腹痛,是由于中含有的前列腺素刺激子宫收缩所致,疼痛是完全可以忍受的。术后二周禁止,保持外阴的清洁,防止生殖道的感染。同时注意避免感冒,术后安排规律的起居生活,放松精神,调整好心态,保证手术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护理
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静脉留置针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1]。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可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血管损伤和病人的痛苦,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1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1.1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2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3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1.4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1.5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1.6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2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2.1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2.3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2.4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护理干预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化年代,随着人口老化进程加快,步入围绝经期的妇女也就越来越多。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并逐渐向老年过度的一个时期,其中包括一些卵巢早衰或因手术导致的卵巢功能丧失的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等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在此阶段,妇女在心理、生理、社会角色等各方面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有效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平安度过这个“不平凡”的时期,我们应针对影响围绝经期的行为进行护理干预。现就2004年至2005年我科门诊及住院的70例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作介绍。
1临床资料
门诊病例50例,住院病例20例,年龄在30岁~55岁,其中卵巢功能早衰包括手术切除卵巢的有8例年龄为30岁~40岁,有潮热出汗的54例占77.1%,情绪不稳、易激惹的50例占71.4%,心悸48例占68.6%,失眠60例占85.7%,减退40例占57.1%,阴道干涩50例占71.4%,有泌尿系症状10例占14.3%。
2方法与结果
设立围绝经期专科门诊、设立围绝经期知识专刊宣教栏、制作围绝经期知识宣教小册、宣传单等方便传阅。住院病人由主管护士给予一对一的负责。通过护理干预,都能够积极面对,并根据自己不同症状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持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3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有报道,在被调查的4489名围绝经期妇女中有更年期症状的3084人,占68.7%,能及时就诊的893人,仅占19.9%[1]。在就诊的围绝经期的妇女中就诊内科的比例最高占36.2%,中医的占34.1%,妇产科仅占20.3%[1]。从种种迹象表明大部分围绝经期妇女不清楚此时期的临床表现,以及引起相关症状的原因,盲目投医。因此,强化围绝经期知识的宣教力度,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护理干预,使妇女平安度过这段“不平凡”的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
4护理干预内容
4.1帮助认识围绝经期的心身反应
出现更年期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身心反应。祖国医学认为,围绝经期妇女由于肾气渐衰,天葵渐竭,冲任二脉虚衰,致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因而围绕绝经前后出现诸多证候[2]。再加上此年龄段的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精神、环境因素的刺激,如:下岗、孩子上学、孩子离开、照顾老人等,更加重了身心的不良反应。所以,帮助围绝经期妇女认识围绝经期的心身反应应从心理干预开始,强调自我调节,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正视围绝经期的心身反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心境,消除紧张、孤独和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态,正视现实。
4.2情志与行为护理
围绝经期妇女容易情绪不稳,尤其是在家庭或单位受到不良气氛或工作环境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往往又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更加重了发怒、多疑、失眠等症状。因此,必须加强情绪与行为护理,可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反应。学会回避:当遇到不良刺激时采取短暂的回避,因离开是一种让心情冷静的很好方法。学会倾诉:尤其是一些较内向的妇女,更应该学会倾诉,找亲朋好友或保健医生,将心中的不快或疑虑倾诉,也是一种减压的好方法。学会移情:不要让家庭琐事锁住,抽空参加娱乐活动,如唱唱歌、跳跳舞、打打太极拳等,都可达到放松神经、调节情绪的目的。
4.3饮食护理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大豆卵磷脂、植物固醇有利于血脂代谢,有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3,4]。牛奶还含有较丰富的天然钙,吸收率也高,是理想的钙来源。经常饮用牛奶和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比不饮用牛奶及豆制品者低且症状轻。也就是说围绝经期妇女如能坚持饮用牛奶及豆制品,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且减轻失眠、潮热、忧郁等症状[5]。
4.4加强性知识的认识
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阴道分泌物减少,围绝经期的妇女不同程度存在阴道干涩,疼痛症状,因而导致减退的发生。而大量资料反映,性生活和谐的夫妻不仅精神愉快,而且寿命也长,也是保持中年以后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的性生活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垂体下丘脑功能的调节又起到了促进的作用[6]。因此我们必须指导中老年妇女保持适度和谐的性生活,也利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神经症状。
5讨论
围绝经期时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年龄的妇女往往会遇到较多的生活事件,并且对大多数妇女来说,进入围绝经期本身就是一种应激。临床经验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均证实,女性在围绝经期容易罹患各种疾病,尤其以情绪障碍多见,而且这种情绪障碍多以抑郁为主,可伴有或不伴焦虑[7]。我们医护人员必须正视这为数不少的人群,应帮助指导她们如何正确对待这个生命的必然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积极面对现实,以达到体内阴阳气血之间的平衡[2]。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相信绝大多数妇女都能平安度过围绝经期。少数症状较重的,除接受护理干预外,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激素替代疗法等,也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建红,田丰莲,赵庆国,等.围绝经期妇女就诊及激素替代治疗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8384.
[2]吴敏霞,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干预[J].甘肃中医,2005,18(5):3233.
[3]WangMF,YamamotoS,ChungHM,etal.Antihypercholesterolemiceffectofundigestedfractionofsoybeanproteininyoungfemalevolunteers[J].JNutrSciVitaminol(Tokyo),1995,41(2):187195.
[4]WangY,JonesPJ,AusmanLM,etal.Soyproteinreducestriglyceridelevelsandtriglyceridefattyacidfractionalsynthesisrateinhypercholesterolemicsubjects[J].Atherosclerosis,2004,173(2):269275.
选取本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确诊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5岁;均为早期恶性肿瘤治疗;均使用21号留置针;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保护输液血管及局部组织,使用的水胶体敷料规格为5cm×10cm,其薄,呈半透明型。对照组未使用。两组患者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①对化疗药物过敏者;②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③不能进食,消瘦严重者(恶病质);④血管过细或不宜保留留置针者;⑤疗程未结束,中途自动出院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静脉留置针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既可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方便用药,又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但留置针留置期静脉炎及感染的发生率为30%左右,静脉炎的发生缩短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而留置时间的延长又可增高静脉炎的发生频率。输注化疗药物之前一般都为患者选取上肢浅静脉置管,防止患者活动后药物外渗保护血管及周围组织,且方便观察和防护。
1.3.2实验组患者清洁皮肤
选取合适血管为患者置管,均为21号安全型留置针。成功置管后用透明敷贴给与固定,清洁置管上端皮肤,自然晾干后,将水胶体敷料覆盖于穿刺上方沿血管走向5~12cm处,透明敷料紧贴于皮肤,不得有气泡或水泡,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无破损及炎症。对照组使用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常规穿刺固定,未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预防性保护。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化疗药物治疗中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50例患者发生Ⅰ级静脉炎的有27例,占54%。而实验组50例患者发生Ⅰ级静脉炎的有7例,占14%。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敷料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在临床使用中效果明显,同时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3讨论
化疗性静脉炎是每个患者在化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烧灼样疼痛,在输液后第2~3天也会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静脉触之疼痛有条索感,也可能局部出现缺血、溃疡或坏死,严重的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全身感染。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新型敷料,由亲水胶体微粒的明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混合组成,可吸收少量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低氧张力,毛细血管生成快,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使组织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加快吸收渗出液。所以,水胶体敷料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与不适,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50例患者发生静脉炎27例,占54%,而实验组50例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只有7例,占14%。两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侵及胸膜的常见晚期表现。传统的诊治方法是反复胸腔穿剌抽液、胸腔内注药等,但疗效差,不良反应大(胸痛、发热),消除胸水的成功率低。我科自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应用胸腔镜术(VATS)对18例恶性胸水患者进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12例。肺癌胸膜转移8例,乳腺癌胸膜转移6例,恶性间皮瘤2例,卵巢癌和胃癌胸膜转移各1例。年龄45~74岁,平均62.8岁。大量胸腔积液(1000ml以上)15例;中等量积液(500~1000ml)2例;少量积液(500ml以下)1例。血性积液16例;渗出性积液2例。单侧积液17例;双侧积液1例。本组有16例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2治疗效果
18例手术均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进行,健侧肺通气,术中吸尽胸液并作活检,然后喷入滑石粉,使脏、壁层胸膜粘连固定,从而消除胸水。术后胸腔引流24h胸液量少于100ml后拔管。引流时间为48~120h,平均76h。手术成功16例;2例未成功原因为术中见肺不能膨胀,虽喷入滑石粉,但术后胸腔引流液不减少,胸部X片见病肺不张而于术后第5天拔引流管。
本组无死亡,其中5例发热在38.5℃左右,均于一周内消退。随访2~16个月,16例固定成功者随访无胸腔积液复发。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侵及胸膜的晚期表现。病程长,经反复胸腔穿刺抽液等处理后胸水仍不能得到控制,并且影响呼吸功能,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而患者大多悲观绝望,失去了治疗信心,虽然愿意接受VATS手术治疗,但顾虑较多,担心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针对其心理特点,我们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诚挚的安慰鼓励。向患者讲清胸腔镜手术的机理、优点以及本科近来开展VATS的情况、效果。同时介绍同类手术病人与其认识,谈体会,消除顾虑,坚定信心,使其愉快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前向病人和家属做好宣教,将胸膜固定术基本原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细致讲解,认真解释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不安情绪,以取得最佳配合。并做好家属工作,共同配合给予心理支持。
3.1.2呼吸困难护理
本组有16例患者术前因中、大量胸腔积液影响呼吸功能,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给予取半卧位,呼吸困难严重者,予氧气吸入,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必要时协助医师行胸腔穿刺抽液(本组有12例),以改善呼吸困难。穿刺前根据穿刺部位协助患者取一合适、舒服的,胸腔穿刺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过程中密切注意面色、脉搏、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每次抽液不超过1000ml。穿刺后注意有无复张性肺水肿的出现。本组12例无1例发生这种并发症。
3.1.3改善营养状况
因患者属晚期恶性肿瘤,病程长,经反复胸穿,大量蛋白质丢失,消瘦,全身情况差。术前进行三大常规和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检查;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指导病人尽可能多进高蛋白、高热量、富有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耐受性。对消瘦明显、低蛋白血症、血红蛋白<90g/L的患者给予静脉补充脂肪乳剂、氨基酸、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或输入红细胞。本组有12例经过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3.1.4术前指导及准备
为使患者术后能顺利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术前我们向患者讲解术后有效咳嗽及深呼吸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掌握有效咳嗽,深呼吸的方法。对有呼吸道感染者,给予雾化吸入,选用合理抗生素治疗,积极控制感染。并在术前教会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方法。术前其它准备工作方法同全麻开胸术,如常规备皮、皮试、配血、床上排便练习等。
3.2术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观察
VATS手术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健则肺通气,因术中持续健肺通气,非通气肺的持续灌流,使肺内分流增加,导致术后低氧血症。[1]所以术后给予吸氧,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期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氧合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倾向。如出现低氧血症,立即进行处理。术后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测,特别是对高龄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视为重点监护对象,并做好预防性护理。本组有3例患者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缺氧性改变,经及时处理后转危为安。
3.2.2胸腔引流管护理
全麻清醒后血压、脉搏、呼吸平稳6h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和记录引流量、色。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膜固定术后引流量通常较多,引流液多者,经胸引管注入顺铂100mg夹管12~24h,必要时重复。待胸水消退,每天少于100ml后拔除引流管。[1]崔英杰等对用滑石粉作胸膜固定术后胸腔引流管的处理是:术后第1天夹管,第2天开始引流。[2]我科初期有5例只行水封瓶引流,但引流时间在72~120h(平均86h)。以后采用负压(-0.78~-0.98kPa)持续吸引,引流时间为48~96h(平均76h),引流时间明显缩短。我们认为,术后负压胸腔引流,能更完全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尽快使肺膨胀,使脏层和壁层胸膜紧密相贴,有利于粘连形成,缩短引流时间。
3.2.3呼吸道管理
由于恶性胸腔积液,使患侧肺膨胀不全,VATS手术中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健肺通气,使术侧肺萎陷,因此为使术后患侧肺尽快膨胀,全麻清醒后即开始鼓励患者自行深呼吸、咳嗽排痰,待生命体征稳定6h后取半卧位,并在止痛的基础上,每2h协助患者坐起,拍背,并雾化吸入每日3次,利于气道湿化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保证胸引管充分引流,及时排出胸腔内积液。每日检查两肺呼吸音,判断肺膨胀、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根据本组观察,胸腔镜手术由于对组织损伤少,切口小,术后疼痛较轻,多数患者可采用口服药止痛,不需要肌注止痛药。患者积极配合深呼吸,有效咳嗽,使肺膨胀良好,术后3天内呼吸困难得到明显改善。2例术中肺不能膨胀者术后呼吸情况没有改善。
3.2.4关于滑石粉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用滑石粉喷洒作胸膜固定术后,本组5例(27%)发热38.5℃左右,伴轻度胸痛,均于1周内消退和缓解。这种发热是否由于机体对滑石粉反应,由于病例少,尚需进一步观察。若体温在38.5℃以上,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期间做好保暖,防止感冒,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据报道术后偶有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1]本组未发现。
4小结
VATS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固定成功率高,术后反应轻,呼吸困难很快缓解,全身性情况改善,能尽早接受介入治疗、化疗或放疗。精心、细致、有效的护理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将会出现大量的老年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1老龄化社会到来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到4.37亿最大值。”此外,老龄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1]。
2养老工程因社会需求建立和壮大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模式呈现的“四、二、一”倒金字塔形,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1]。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为满足养老的需要,民政部研究制定老年服务的标准: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等。据2004年底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已有38593家养老机构,其中:国办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454家,集体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736家,民办养老机构1403家。
目前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种养老服务机构急需进一步增加。2006年12月1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做客强国论坛,以“老龄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此次访谈由强国论坛、中国政府新闻、民政部网站联合举办。交流中李本公说,根据全国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目前1.44亿老年人口中,大约有3250万有不同程度的养老需求,有5%明确提出要进养老机构,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按照我国老年人口5%入住养老机构,需要700多万张床位。目前各种养老机构中,拥有的养老床位仅是149万张,所以缺口非常大。现在我们已经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着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根据预测,随着老年服务机构的增多,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3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3],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目前的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
上海是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老年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为此,笔者到上海进行调查,上海总人口180万左右,其中老年人口占20%左右,这些老年人分布在福利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医院老年病房和家庭内,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达十几万人。
上海目前养老机构主要两类,一类是民政系统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称为福利院。在上海2005年就有474家,床位数49529张。福利院对老人实行医、护、养全方位服务,按照老人生活能力和需求实行等级护理。根据有关调查,79.1%的老年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慢性病[2],需要接受医疗护理。此类养老机构内均设有医务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但护士配备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老年护理的专门教育,按照护理人员床位比,显示出护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另一类是卫生系统开办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称为护理院,这是上海卫生系统近年开办的一种医疗功能很强的养老机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这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养老床位迅速的增长。仅奉贤区老年护理床位达到2800张,且床位爆满,供不应求。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有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且护士数量少。有的医院120张老年护理床位仅配有8名护士,24h轮流值班,护理工作极为繁忙。老年护士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内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尚属空白
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虽然从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只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呼唤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
5国家重视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006年2月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421”家庭结构形成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从上海的老年事业发展,推测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到来,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将是我国未来很庞大的社会工程体系,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一支很庞大的社会岗位群体。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2情境式教学的步骤
2.1病人情境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常以一个系统中典型病人为例,如:颅脑疾病中以脑挫裂伤的病人为例,颈部疾病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为例,胸部疾病中以胸部外伤造成急性血、气胸患者为例,腹部疾病中以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腹膜炎的患者为例等。课前征求学生的意见,交代给扮演病人的同学扮演什么样的病人,这样演病人的学生回家后就要把病人的症状、体征复习好,这样才能把病人扮演好,使大家能够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并做出护理诊断,才能实施主要的护理措施。
2.2护理查房情境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要准确,能够将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概括能力,让其他人通过护理检查,能够自己做出护理诊断,并列出具体的护理措施,这样其他同学就要复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等内容,并且要附带把有关该病人的护理措施当中涉及的一些护理操作步骤全面复习,有可能老师会让学生做某一项有关的护理操作。如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的患者,我们在评估中第一要问健康史,即患者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的部位、伤时的姿势等,有利于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脏器受损。第二要评估身体状况,问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局麻药过敏史,因为患者可能要做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有哪些症状体征,经过检查确诊为胸部损伤并发血气胸并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护士依据患者的情况首先处理什么问题,然后做什么护理,逐步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操作。并且通过和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根据医嘱对病人做出辅检查,例如取血标本、尿标本等,了解医生做出的诊断以及需要治疗的各项措施等。
2.3实施护理措施的设计经过全面的评估患者,我们应该首先为病人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插管,那我们应该先选定插管的部位,一般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隙,定位后局部消毒,局麻切开1-2cm逐层分离,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将积血、积气引流出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另外一名学生立即进行静脉穿刺,大量进行补充液体,以改善患者的休克状态,这样需要学生必须按照基础护理学当中关于静脉穿刺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执行核对制度,而且要求双向核对,尤其需要输血的患者核对要求更加严格,以免出现溶血反应。在执行操作中要求学生学会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要加强心理护理。待病人的病情稳定以后,将病人安置舒适。并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如果病情不稳定需要手术的患者,马上进行术前准备,例如备皮,下胃管、尿管,打静脉留置导管等操作。
2.4教学效果评价全部操作进行完之后,先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执行的各项护理操作有哪些不足之处,错误在哪里,然后老师再详细地指出错误之处,并进行纠正,若时间允许可重新做一次规范的示教操作,让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学生记忆。主要是给了学生动手的机会,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密切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这种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老师不至于照本宣科,不能死教书,而是针对于情境的变化,能够灵活应对,使教师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并且可以随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够详细了解,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护理程序,主要也是从评估病人、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评价操作效果五大方面进行,这样护士进入临床以后就会自如应对病人,很快适应临床工作。
我通过几次情境式教学的试验,觉得这种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团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很容易进入临床的实习工作,也能够成为老师信得过的护理人员。确实适应新大纲的要求,能够培养出社会有用的技术人才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安全性高于中心静脉置管术(CVC),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
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化疗、TPN、长期输液及危重病患者。但由于导管留置时间长,输入药物的特殊性等原因,仍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导管相关并发症,我们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预防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PICC置管术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2~69岁,平均50.5岁,其中乳腺癌10例,大肠癌20例,胃癌9例,肠漏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4~77岁,平均59.9岁,其中乳腺癌9例,大肠癌17例,胃癌10例,肠漏4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2方法
2.1护理干预措施
2.1.1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如置管的目的、优点、步骤及如何配合。获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签手术同意书。选择便于观察、穿刺、固定的部位,内径粗、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置管,测量穿刺点的长度,所得长度为PICC导管入血管的长度[1],乳腺癌患者避免患侧肢体穿刺,操作者洗手,戴手套。
2.1.2置管中严格皮肤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者置管技术熟练,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重复穿刺造成局部组织及血管损伤。
2.1.3置管后穿刺部位按时换药严格执行安全用药原则,严密监测患者体温、血象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炎症表现,以及沿静脉走向的红肿、疼痛,置管静脉呈现条索状改变等感染征象。
2.1.4观察组措施在采取上述护理措施的同时,于每次输液结束后以云南白药膏沿置管静脉走向外敷。
2.2评价指标使用PICC置管后感染的判断标准:随时观察患者体温、血象变化,T>38.5℃而无其他感染源存在,查血培养阳性,白细胞>10.0×109/L,穿刺点有红肿疼痛,穿刺静脉疼痛,呈条索状改变,拔管时导管尖端培养结果阳性为发生感染。
3结果
护理干预后PICC置管感染发生情况
4讨论
4.1PICC置管术后发生感染的常见原因[2]导管的长期使用可致导管处皮肤破损,破损处皮肤通道为细菌入侵提供了门户,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发生率越高[3];导管材质过硬或选择的型号不当,导管粗、血管细,导管不能在血管内漂浮,导管在血管内的机械性刺激。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低,反复穿刺血管造成机械性损伤;肿瘤或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感染;化疗或静脉营养药物的强刺激性和高渗性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血管内膜炎症、增厚。云南白药具有抗炎、活血化瘀、止血愈伤的药理作用,能促进结缔组织增生,修复局部损伤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显著降低了局部炎症及静脉炎的发生(P<0.01)。
4.2PICC的特点可见性穿刺,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维护简便,留置时间长,可应用于多种疾病,各年龄层次患者,满足各种输液要求,护理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在应用过程中早期实施护理干预,置管前做好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选择便于观察、穿刺、固定的部位,选择内径粗、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置管,置管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穿刺技术熟练,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后穿刺部位坚持按时换药,严格执行安全用药原则,严密监测感染征象,观察组于每次输液结束后以云南白药膏外敷,能有效地减少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ICC的使用率,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
【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资源。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影响。很多传统习俗发生变化,许多藏在人们心中的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艺术门类在人们的视野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技的老艺人年龄越来越大,一些依靠口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各种环境的考验。
早在上世纪初人们就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开始呼吁民众加以保护与利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是由于连年战乱和革命运动使人们无暇顾及这一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民众对自己生命本真的的探寻更加迫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保护,既不能像自然环境保护那样划出一个空地,只要对之不进行人为的干扰就可以;也不能像人造景观那样,可以按照主观设计来进行构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退回来鱼牧、农耕的经济形态,也不是回到四代同堂的社会结构,也不是要完全改变人们现在的生存价值理念。文化遗产的环境保护,更确切的说,只能是调节、变化、处理好文化遗产与文化环境、地域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让文化遗产有一个适应其生存、保护的生态位置。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依赖于良好的文化环境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化自身的存在和生存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我们树立全新的文化生态观,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文化传统,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与繁荣。文化是历史的发展中人类所创造的,而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人,基础也是人,文化遗产的传承所依赖的也是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不仅在于其是文物与各种绝技资料,更及于创造文化遗产、展演绝艺的“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方法与途径,即将它与人的生活方式再度的结合,让其作为人的生活方式而存活着。
人类所有的文明是由各种不同文化所组成的。全世界有数量不同的各种文化,不同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与领域,但文化的存在价值和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不均匀的。文化环境包括区域地理环境:一个民族由以生存、活动的区域场所和自然资源,在区域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物质生产方式:形成该文化的经济基础,构建在前述两个层次上的社会组织形式:形成该文化的一套社会政治制度。各民族所赖以生存、活动的特殊文化土壤,决定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及其独具个性的文化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比较弱小的文化。作为弱小文化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着文化空间被占挤的威胁。因此国际社会在上世纪世纪以来大力提倡保护文化遗产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思路,是对文化霸权主义的一种批判,也在很大范围和程度上保护了不同文化之间应有的合法权益。非物质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也是许多民族、群体的基本识别标志与形象。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注重结合地域环境
地域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先觉条件之一,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迥然不同的形式和特色。由于我国拥有辽阔的土地和由此而形成的南北迥异的地域性文化,才会产生如此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格各异,五色缤纷,需要因地制宜。
保护好文化遗产各种形态在我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国内一些地方为了眼前的小利益,在建设中无视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的存在与保护,强行拆迁与破坏,对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加以人为破坏或改造,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或文化形态毁在机器下,令人惋惜。一些地域性很强、很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因为过度发展旅游经济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和艺术表达方式失去原有特色和完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没有获得很好的保护与利用,反而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两种情况在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中普遍存在。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被破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各方的各种文化权益受到破坏。这些情形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相悖离。因此,努力提高全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文化保护意识,重视在实践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各方所具有的文化权益,实现不同地域文化对非物质文化形态的利用价值,对实现人民文化的丰富生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注重顺应社会环境的发展
在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治环境往往起到重要得作用。很长的一段时期,政府将一些民间信仰、民俗活动视为封建社会迷信活动的范畴并限制,特别是期间,有很多国宝毁于一旦,很多文化遭到洗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的文化形态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逐渐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生态保护被提上日程。众所周知,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发展,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与经济,并给与重大影响。因此,文化生态的保护离不开社会经济环境的依托,经济环境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起着支撑作用。只有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才能给予文化遗产项目提供良好的社会存在空间,更好地推进传承与保护的进行。
就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应采用层层递进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要培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在人民群众层面大力宣传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只有提高了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全民的保护素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要想完整地保存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生存环境是不可能的任务,政府应拿出专项资金,设立非物质文化博物馆来保护。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是有个良好的人文环境。社会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和凝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精神和人民智慧的生动体现。先民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并在传承、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适应时代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出更多新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PTA(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纤维和PET树脂产品的基本原料。PTA装置排出的废水有连续和间断两种,pH呈酸性,主要含甲酸、对甲基苯甲酸、苯甲酸、醋酸等污染物。废水预处理去除水中部分TA残渣,初步调整pH值后送入污水处理装置。
PTA废水的COD浓度较高、水量大、温度高、具有腐蚀性,在水量、COD、pH值和固体含量等方面有较大的波动性,PTA废水的处理难度较大[1]。为了提高现有PTA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保障污水处理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标准”,某石化新建了厌氧生物滤池预处理PTA废水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以保障二级生化装置出水达标排放。
1 工艺流程
图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Fig.1Flow char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来自上游生产装置的PTA废水经配水、均质后进入厌氧生物滤池,出水经过吹脱后与低浓度水混合进入纯氧曝气装置,出水部分达标外排,部分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厌氧生物滤池为升流式,设计进水量250m3/h,进水COD为5500mg/L,出水COD为2200mg/L,COD去除率60-70% ,负荷4-5kgCOD/(m3d),有效容积8250m3。厌氧生物滤池内装填有梅花形填料供微生物附着,以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增加有机物的去除总量。在滤池内,沿着反应器的高度,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另一部分难降解的有机物被分解为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作为后续二级生化处理的营养源。
2 运行
2.1 厌氧生物滤池的启动
2.1.1 启动初始阶段
2009年5月厌氧生物滤池建设完成,进入启动开车阶段论文怎么写论文格式。由于没有厌氧泥种,采用好氧污泥驯化厌氧污泥。在厌氧生物滤池中加满纯氧曝气池的剩余污泥,MLSS约为13g/L。陈化五个月后加入少量的原水,并采用闭式循环的方式运行。当反应器内的厌氧污泥达到一定的活性和有一定量的沼气产生时,才能混合原水进入启动阶段。
2010年1月厌氧生物滤池正式进水,首先间歇进水,初始量为50m3/d,每周增加50m3的进水量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直到每天进水量为250m3后开始连续进水。连续进水初始量为10m3/h,一周后出水COD无明显增加,进入负荷提升阶段。
2.1.2 负荷提升阶段
为保证厌氧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的生长处于最佳条件,避免厌氧微生物受到冲击,制定了负荷提升计划,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厌氧生物滤池提负荷进度表
Tab.1 The schedule of the Anaerobic Filter loadraising
日期
水量
进水回流比
负荷
负荷变化
m3/h
kgCOD/(m3d)
3月11日
10
1:48
0.12
3月18日
15
1.5:48
0.17
50%
3月25日
20
2:48
0.23
33%
4月1日
25
2.5:48
0.29
25%
4月8日
30
3:48
0.35
20%
4月15日
40
4:48
0.47
33%
4月22日
50
5:48
0.58
25%
4月29日
60
6:48
0.70
20%
5月6日
70
7:48
0.81
17%
5月13日
80
8:48
0.93
14%
5月20日
100
10:48
1.16
25%
5月27日
120
12:48
1.40
20%
6月3日
140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先后被选为:
①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②中国科学技术核心期刊;
③黑龙江省优秀期刊;
④全国性临床综合医学及特种医学优秀期刊;
⑤曾被选送参加在德国莱比西举办的国际书展,并获金奖等。
被以下国内知名数据库收录:
①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②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③万方数据库等。
重要通知
本刊从2011年1月始更名为《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原名《航空航天医药》请登陆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
办刊方针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航空航天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突出航空航天工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有关的医学科研,组织交流航空航天医药卫生基础理论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及科研成果,其主要任务是对航空航天医药的有关范畴,测重于航空航天工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一般临床医学、进行航空航天工业卫生、预防保健、疾病防治等的科研成果报道与学术信息交流
期刊简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0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二四二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4-8,(自2009年7月起已经改为月刊)。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301004070005。
主要栏目
专题讲座、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研究生园地、卫生事业管理、医学综述、护理园地、经验论坛、调查报告、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个案报道、医药新动态。重要栏目说明:
专题讲座:每期将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针对性的对某一项医学研究的科学分析与总结。
论著: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
基础研究:报道获国家级、省市级医药卫生获奖成果。
研究生园地:专门刊发学校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所撰写的学科论文。
卫生事业管理:主要刊登科学化医院管理的论述性文章。
医学综述:主要刊登作者对跟某医学领域一些重点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