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04 05:47: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基础会计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

篇1

2.课堂教学阶段⑴教师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详细的进行案例的介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记录学生找出的问题、解决思路以及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期间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要注意相似联想法与对比联想法的结合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⑵学生针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要积极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于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认真听取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归纳。

3.课后思考阶段⑴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客观的分析案例教学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下一节课的案例进行合理的调整。⑵学生回顾课前准备阶段的问题与课堂讨论的结果,记录自己在本次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观点和思想。

二、如何完善基础会计案例教学

1.设立相关部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由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单单依靠任课教师很难保证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通过帮助企业开展会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的案例资料。同时要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类以方便案例的选择使用,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专业综合案例、专业部分案例、相关综合案例三大类。

2.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正确处理传统理论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关系,不并能完全否定理论教学。而是要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代替教师发挥课堂知识学习的主导作用。

篇2

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初学者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框架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只有了解它的内在结构、主要框架,才能真正全面地把握其实质内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就如是,当我们认识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在规律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初学者应从其切身的实际入手先学习这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体系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课程内容体系中重点、难点等。简言之,应使学习者脑中搭建一个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内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

为方便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体系作系统介绍,笔者先将结合目前各学校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归入相关的篇章: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

(一)从账务处理程序的简略图(图1),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7000

贷:银行存款7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的,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才,而是通过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熟悉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成为符合当代经济、社会会计发展的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通用性、综合性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知识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从能力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从素质目标看,应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明确了教学目标,各专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本专业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和作用,比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庞大而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在企业的运用,其覆盖了企业所有的部门,需要各部门联合处理信息。作为销售部门来说,这时就不仅仅只负责业务联系,更要负责销售结算手续等,所以要求各部门人员都要熟悉业务流程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当营销专业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时,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强调综合性和针对性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应摒弃原有的传统观点,不再追求会计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总体设计思路是一要删除会计核算的内容,以适用为原则简化教学内容;二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从报表结构框架开始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原理;三要增加适合各专业的财经知识和财务知识,利用专题讲解来体现各专业的针对性。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比如财务专题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专题或者补充。并且各专业的特点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编排销售、仓库、物流、税费计算等内容。在举例和讲授凭证等内容时,可以选择相应的销售业务结合供应链知识讲解业务流程以及票据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开具销售发票的实践操作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立起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011年,萨尔曼•汗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改善目前学生课后不会主动学习的现象,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翻转课堂与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运用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所以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为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教学,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首先在课堂下,学生需要提前学习教师录制或者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对视频讲解做出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点,这些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就学生没有学懂的知识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惑,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最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篇4

部分同学对于编写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向尚有疑问,有时候会出现借贷方向弄反的错误。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经双方协商,A公司将所欠B公司的货款60000元转为B公司对A公司的投资。有部分学生写成:借:实收资本60000贷:应付账款60000正确的会计分录是:借:应付账款60000贷:实收资本60000对于借贷方向不清楚的问题,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

(1)会计核算对象模糊,没有分析会计分录核算的对象;

(2)清楚会计分录核算的对象以及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的性质,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记入账户的借方,什么时候记入账户的贷方。

1.2借贷金额不平衡

部分同学出现借贷金额不平衡的问题,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购进汽车一辆,计250000元,其中10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余尚欠。有部分学生写成:借:固定资产25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正确的会计分录是:借:固定资产25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应付账款150000对于借贷金额不相等的问题,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1)忘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2)不清楚如何写复合会计分录;

(3)对于需要自己计算的经济业务,计算错误。

1.3书写格式不规范

书写格式不规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借”、“贷”两个字没有错开写;

(2)借方、贷方金额数字没有错开写;

(3)先写贷方,后写借方;

(4)金额书写错误,如“50000”写成“5万”;

(5)金额后面多写了单位“元”;

(6)复合会计分录借方或贷方会计科目没有对齐;

(7)复合会计分录借方或贷方金额数字没有对齐。

1.4复杂经济业务无所适从

对于稍微复杂点的经济业务,部分同学不知如何解答。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80000元,直接偿还应付某单位的货款。有部分学生写成:借:银行存款80000贷:短期借款80000正确的会计分录是:借:应付账款80000贷:短期借款80000复杂经济业务无所适从的问题,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

(1)编制会计分录的过程思路不清晰;

(2)对经济业务的分析不透彻;

(3)对于经济业务的发生,不知道该用一个分录还是多个分录。

2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初学者编制会计分录常见的错误及原因分析,可以总结出同学们在学习编制会计分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不了解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2)混淆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核算对象;

(3)不知道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4)会计分录的撰写格式不熟悉;

(5)不了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6)借贷双方登记增加还是减少难以理解。对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在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对象的理解;

(2)会计科目的理解和记忆;

(3)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及其具体内容;

(4)会计分录编制的格式和内容;

(5)会计分录编制的步骤。也就是说,对于编制会计分录的学习和理解,要把基础会计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编制会计分录。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

(1)会计主体;

(2)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3)会计科目;

(4)账户和复式记账;

(4)编制会计分录。所以在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中,需要加强以前章节中所学到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联系,才能使学生在编制会计分录的时候不容易出现错误。

3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思路

针对初学者编制会计分录常见的错误,我整理了一下在编制会计分录教学中的一点想法,总结如下:

3.1首先,教会学生会计分录的格式和内容

会计分录的格式如下:借:会计科目1金额贷:会计科目2金额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A公司用银行存款10000元偿还前欠某企业账款。会计分录是:借:应付账款10000贷:银行存款10000对于复合会计分录,格式为:借:会计科目1金额贷:会计科目2金额会计科目3金额或者:借:会计科目1金额会计科目2金额贷:会计科目3金额如这样一笔经济业务:购进汽车一辆,计250000元,其中10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余尚欠。会计分录是:借:固定资产25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应付账款150000我们总结,编制会计分录的格式为:先写借后写贷,借在上贷在下;借贷错开一空格;金额后不必写元字。应注意的问题是:

(1)写入一个账户的借方(贷方),必然写入另一个或另几个账户的贷方(借方);

(2)借方、贷方金额相等;

(3)一笔业务能用复合会计分录反映的,不要硬拆为简单分录;多笔不相关的业务不能硬编成复合会计分录。

3.2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总结下来,完整的编制会计分录的过程有以下6个步骤,我们结合案例来理解。如经济业务:A公司从B公司购进汽车一辆,计250000元,其中10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余尚欠。请为A公司编制会计分录:

(1)明确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对象即为会计主体,本案例中的会计主体是A公司,即购买汽车的公司,而不是出售汽车的B公司。

(2)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哪些账户产生影响。在这一步骤,需要加深对会计科目的理解。每一个会计科目特定的核算内容,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应根据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来选择使用。对常用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在这里可以再次教学。对此笔经济业务,A公司购买汽车一辆,形成公司的固定资产,一部分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余尚欠的形成公司的应付账款。受影响的账户有固定资产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和应付账款账户。

(3)判断这种影响是使得账户金额增加还是减少。本案例中,A公司固定资产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应付账款增加。

(4)对账户的性质,也就是所属的会计要素进行归类。这一步骤,需要联系之前章节所学习的会计要素进行分析。固定资产属于资产类会计要素,银行存款也属于资产类会计要素,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会计要素。

(5)根据账户的性质和账户的增减变动确定该账户是放在借方还是贷方。这一步骤需要结合借贷记账法的内容来判断。账户的方向“借”和“贷”与增减不完全相同,究竟什么时候记入账户的借方,什么时候记入账户的贷方,取决于会计要素的性质。一般来说,资产的增加记入资产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记录方向与资产类相反,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入借方。收入类呢?由于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所以收入记录方向与所有者权益类相同,即收入的增加记入贷方,收入减少记入借方。由于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所以记录方向与所有者权益类相反,即费用的增加记入借方,费用的减少记入贷方。对于增加减少方向的记录还有另外一种记忆方式,这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由于动态要素与静态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所以资产、费用类的增加减少记录方向相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的增加减少记录方向相同,且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的增加减少记录方向与资产、费用类的增加减少记录方向相反。我们只要记住资产类的增加记入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入贷方,其余各种要素就可以类推得出。本案例中,A公司固定资产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应付账款增加,也就是资产类增加、资产类减少以及负债类增加。可以确定固定资产记入借方,银行存款记入贷方,应付账款记入贷方。

(6)按照会计分录的编制规范编写会计分录通过以上步骤分析,我们按照会计分录的编制规范编写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25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应付账款150000最后我们可以回顾前面的分析检查一下会计分录的格式、内容和金额是否正确。

3.3加强练习,提醒学生编制会计分录时应注意的要点

编制会计分录的熟练掌握还需要不断地练习,通过练习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过程、会计科目的正确理解以及借贷方向的确定和会计分录格式的规范。同时,需要提醒学生编制会计分录时应注意:

(1)每笔经济业务均需要编制一个会计分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