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2-05-23 12:17: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角的分类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1

“角的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材的编排方法上,它充分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步步设疑,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在做中悟理、在看中归纳、在用中深化揭示新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教材以直观操作作为思维的起点,综合运用了基本的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迁移类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方面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学会了测量角的度数,知道直角的度数是90度。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角。但是学生对角的认识多存在于直观和感性认识层面上,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理解这些角之间的关系。

2.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角、周角,依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利用平角和周角来求出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的4个角的大小。认识周角。

教学设想:

本节课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我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我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的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渗透分类的思想。

教具学具:折扇、活动角、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角的测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角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重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很快把精力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来。】

(请学生自己画几个角,然后小组内把组员所画的角进行分类。)

汇报分类的结果(锐角、直角、钝角),并板书。除了这3种角,我们今天还要认识两种新的角。如果有同学知道,则由学生说出。(平角和周角)如果学生说不出则教师呈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角,并回顾之前学过的角,是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以及几种角之间的关系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数学书第41页例2

(1)出示平角和周角。

(2)学生质疑。(这是角吗?)

(3)小组内讨论:平角和周角到底是不是角。

(4)汇报。结合角的定义,学生会知道第一个图形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所以应该是角。

第二个图形学生可能会理解不了,因为直观看去只有一个顶点、一条边。拿出折扇慢慢打开,使学生看清把扇子转了一圈的动作,明白是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所以也应该是角。

(5)动手画一个平角,一个周角。

(6)找身边的平角和周角。

【设计意图:平角与周角的定义直接给出,而至于什么样的角是平角,什么样的角是周角,为什么说这样的角是角,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由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找到答案,教师适时地点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的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找身边的平角与周角,巩固学生对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都有数学知识的认识。】

2.学习例3

我们现在都认识了哪些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知道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 学生小组内测量上课初所画的角的度数。填学习汇报单。

(2)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会发现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3)总结: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设计意图:测量角的度数,可以对上一节所学的角的测量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学生在小组内测量,那么测量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是唯一的,而锐角、钝角的度数是不唯一的,他们就会自主去探究锐角和钝角度数的范围。】

三、学以致用,拓展升华

知识大闯关。(课件出示。)

第一关:基础达标

1.拿出活动的角,按老师的要求,摆出各种角。

2.教材第43页第2题。

3.判断。

(1)1平角=2直角。 ( )

(2)钟面上3:00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 )

(3)钝角都大于锐角。( )

(4)常用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 )

(5)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第二关:拓展延伸

1.教材第43页第4题。

2.利用三角板拼角。

3.教材第44页第7题。

【设计意图:设计闯关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练习以课本中的习题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其中用活动的角摆角和用三角板拼角的练习,不但随机性强,而且能使学生的练习不局限于纸笔。】

篇2

2. 经历操作、分析思考的过程,感悟分类、抽象概念的数学思想。

3. 在操作、思考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按照三角形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各类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准备:

课件、7个有代表性的三角形教具(两套)、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纸片。

学生准备:

小组:一套7个有代表性的三角形、一张白卡纸、一套三角板。

个人: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纸片、钉子板。

一、激发需要,揭示课题

1. 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屏幕出示:三角形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屏幕出示图及名称)

2. 师生举例: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屏幕出示图片:三角板,红领巾,花瓶,积木;自行车,警示牌,房屋,长江大桥;金字塔等)。的确,在我们生活中会经常用到三角形。

3. 揭示课题:把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屏幕出示更多三角形)。看到这么多三角形,你有什么想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对三角形进行整理,学习三角形的分类。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类活动中。

(二)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分类主要有以下4种、3种或两种,还可能有其他分类方法。

(1)按角分,分两类。哪一组先来展示?并说明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分成几类?(2和6都有直角分一类,其他5个没有直角分一类。)老师用教具把分类展示在黑板上。

(2)按角分,分三类。有没有也是按角分但不是分成两类的?(2和6都有直角分一类,1和3都有钝角分一类,4、5、7全是锐角分一类。)与刚才不同的是把1和3有钝角的单独分成了一类。还有没有按角分,分得不同的?【板书:按角分】

(3)按边分,分三类。除了按角分还有别的分类标准吗?分成几类呢?(2、3、4都有两条边相等分一类,5是三条边相等分一类,1、6、7三条边都不相等分一类。)老师用教具把分类展示在黑板上。(师摆三排)有没有按边分,分得不同的?

(4)按边分,分两类。两类的:有边相等的分一类,无边相等的分一类;与刚才不同的是把5分到两条边相等一类。还有没有按边分,分得不同的呢?【板书:按边分】同学们,除了按角分和按边分还有别的标准吗?若有,要展示判断。

(三)初步研究按角分的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同学们即会定标准又会操作,将三角形按角分了类,还按边分了类。我们先来看按角分的三角形,第一组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一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是锐角)(屏幕出示图文)叫什么名字?你在哪里知道这个名字的?【板书:直角三角形】

(2)钝角三角形。再看第二组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一个角是钝角,另两个角是锐角)(屏幕出示图文)什么名字?【板书:钝角三角形】

(3)锐角三角形。再看第三组三角形的角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屏幕出示图文)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生:锐角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

(四)猜三角形活动

事实上,三角形的个数远远不止这几个,按角分的三角形,除了这三种,还有别的种类吗?【板书:三角形的种类】(学生可能回答有或没有,也可能疑惑不回答)看来大家意见还不够统一,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做个猜三角形的活动后大家就明白了。

(1)猜直角三角形

①顺猜:袋子里装着三角形,只露一个角请猜是什么角三角形?说说你的想法。有没有不同的?(若有猜锐角或钝角三角形的,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其他同学的意见呢?让正确的反驳。)

②反证:三角形中有了一个直角,还会有第二个直角吗?如果有两个直角会是什么样子呢?想象一下。(屏幕出示:两个角是直角的演示图■)你发现了什么?有了两个直角还能围成三角形吗?师小结:说明三角形中有了一个直角,还会有第二个直角吗?(不会)有一个直角还会有钝角吗?(屏幕出示:第二个角是钝角演示图■)师小结:说明三角形中有了一个直角还会有钝角吗?(不会)也就是说三角形中有了一个直角后,另外的两个角既不可能是直角也不可能是钝角,另外两个角一定是锐角。

③简洁:(屏幕出示:有一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你能把这句话说得简洁些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猜钝角三角形

谁来猜是什么角三角形?说说你的想法。(屏幕出示:有一个角是钝角,另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谁又能把第二句话说得简洁些?(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3)露一个锐角猜三角形

还想猜吗?(锐角三角形)有没有不同的?(直角三角形)还有没有不同的?(钝角三角形)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展示:同样大的一个锐角所在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可能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是锐角三角形呢?改成“有一个角是锐角”行吗?改成“有两个角是锐角”行吗?为什么?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

(五)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有什么角?(锐角)各有几个锐角?(2个3个)三角形中有2个锐角或3个锐角,可以怎么说?(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谁能解释一下至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六)研究按边分的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

①概念、通过按边分类,我们发现三角形的边还有特殊的情况。第一组的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取个什么名字?【板书: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屏幕出示: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各部分名称。这两条相等的边就是腰,另一条边是底。两腰之间的夹角是顶角,剩下的两个角是底角。(直角横放)哪位同学上来给大家边指边介绍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小结:不管怎样摆放,相等的两条边才是腰。请标出8号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③验证底角相等。除了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还有什么特征呢?请用8号三角形去发现吧!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量)还有什么方法?(对折)请生边展示完全重合边验证底角相等。

(2)等边三角形

第二组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什么名字?(等边三角形)【板书:等边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屏幕出示: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除了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还有什么特征呢?请用9号三角形去发现吧!怎样发现的?还有什么方法?请生展示对折两次传递相等的方法。

(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看来意见又不统一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发表意见。师小结: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是两条边相等,等边三角形具备两条边相等的条件,等边三角形还具备三边相等的特点,所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弹性活动,落实建构

篇3

一、SOLO分类理论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首字母缩写是SOLO,意思是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理论认为,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处于思维结构的哪一个层次。[1]SOLO分类法将学习成果划分为五种结构层次,对应的是思维能力从点、线、面到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其含义如下。

(1)前结构

处于前结构层次的学生找不到任何与所面对的问题相关的知识,逻辑思维混乱,无法解决问题。

(2)单点结构

处于单点结构层次的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找到单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多点结构

处于多点结构层次的学生面对问题时会有多种解决思路,但不能将他们整合起来。

(4)关联结构

处于关联结构层次的学生可以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够将各部分内容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即处于该结构的学生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5)拓展抽象结构

处于拓展抽象结构层次的学生面对问题会做深入分析,不仅可以解决该问题,还可以总结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或法则。

二、SOLO分类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按照思维复杂程度进行认知目标分析

(1)当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缺陷

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当今世界上影响力较大的两个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布鲁姆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的六个层次(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体现了个体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动作策略、认知技能的学习往往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所以很难区分哪一种理论的复杂程度更低一些。因此,不能对学习结果进行简单的线性分类。

(2)应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SOLO分类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功能方式(感觉运动方式、形象方式、具体符号方式、形式方式以及后形式方式),每种功能方式都能够产生相应的知识类型,分别为隐性知识、直觉知识、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和层次更高的理论知识;二是每一种功能方式下反应结构的复杂性,每一种功能方式下的学习结果又可分为五个水平,这五个水平呈递进的关系,构成了螺旋式上升的水平层次。[2]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因此利用如图1所示个体认知发展的功能与思维水平结构图可以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在分析时要从学生处于哪种功能方式和哪种反应水平两方面来考虑,最后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结构等不同层次。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认知发展的功能――水平二维图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次设计,同时判定学习者所处的思维结构水平,这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并及时修改教学目标。

图1中,横轴代表个体认知发展的功能方式,纵轴代表每种功能方式下的学习结果的各个水平层次。对学生的评价结果采用字母与数字组合,字母表示该种功能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数字表示学生认知发展的功能方式,反映学生能够学习的知识类型。如图1C3中的字母C表明目前学生的认知发展功能处于具体符号方式,能够完成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数字3表示学生在具体符号方式下的思维结构处于多点结构水平。

2.根据不同知识结构层次设计不同的学习环境支持

(1)对学习环境的理解

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对学习环境的定义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环境是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即学习环境是一个场所;第二种观点认为学习环境是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的一切资源支持和条件支持;第三种观点认为学习环境是支持学习的资源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关系的组合。本文认为上述第三种观点是对学习环境最全面的概括,既包含支持学习的一切物化资源,又强调在学习者与其他环境因素动态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在支持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SOLO分类评价法设计学习环境

国内外对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有很多,如乔纳森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钟志贤等人提出的“7+2”学习环境构成要素观等等,综合分析他们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发现,在进行学习环境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有: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人际交往。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学习环境进行设计。

①学习内容

SOLO分类理论将学习成果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层次,它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学习内容设计时可以将学生所学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进行分层,这样的分层使得学习内容由直观逐渐过渡到抽象,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这与SOLO评价理论对教学目标的划分特点相同,保证了所学的教学内容与学习需要保持一致。例如:按照下面图2要求摆放三角形,一个图形有3条边,第二个图形有5条边,第三个图有7条边,等等。SOLO理论认为各层次学生可以回答如下问题:

单一结构:第四个图形有几条边?(学生只要按照要求画出第四个图,数数边数即可。)

多元结构:第五个图形比第四个图形多几条边?(学生只要找到两个图形各自的边数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关联结构:第25个图形有多少条边?(学生需要分析总结出图形与图形之间的数量规律。)

扩展抽象结构:第N个图形有多少条边?(对于这一类型的问题通过具体数字是无法解决的,需要避开使用具体数字,学生必须具有抽象思维,有逻辑归纳的能力。)

②学习支持

学习支持指的是支持学习者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物化资源和人际关系两类,如资源、案例、工具和支架等。不同的学习内容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工具等都不同。学习内容体现了SOLO分类理论的分层思想,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支持设计时也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结构。这样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可以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整个教学的效益。

例如:探究H2的化学性质,SOLO理论认为各层次结构的学生能够完成如下的任务:

单一结构:熟悉H2还原CuO的化学实验仪器及其组装顺序。单一结构的反应只需要动手组装实验仪器。

多点结构:学生动手组装化学仪器,将药品正确装入仪器并进行实验。多点结构的反应需要学生做两件事:自己组装实验仪器,然后将化学反应物放入仪器进行实验。

关联结构:观察H2还原CuO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处于关联结构层次的学生需要分析出实验现象形成的全部影响因素,需要对知识间联系有系统的认识。

抽象结构:归纳H2的化学性质。抽象结构的学生需要扩展知识面,形成逻辑归纳。

上述各层次学习内容所需要的学习场所支持和媒体支持分别如表1和表2。

(3)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在学习发生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SOLO分类理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思维结构的变化,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都根据不同的结构进行了分类。因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的不同结构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如选择“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能力;选择“主导―主体”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其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监控者,协助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营造出来一种平等、自由、协作的学习氛围,这些都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3.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先期经验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学习结果也将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同时,知识建构过程包含对知识探究、对学习调控及对知识应用评价等多种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因此,将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来实现多层次、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评价,最终实现有效的学习评价是必要的。

(1)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及时修改教学。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对其学习水平的评价,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在之后的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2)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水平、思维的复杂程度和发展阶段并给予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概念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最重要的是可以外显他的认知和思维等隐性学习特征。这些评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评价中根据问题的答案来评价的片面和不足,从而有效了解学生,及时给予教学干预。

近十年来关于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既有对SOLO评价理论的简单介绍,也有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但是这类研究基本局限于如何使SOLO应用到各学科的开发性试题中。目前不少学者在探索如何将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到超越单一试题情境的应用中,但是这种研究尚处于薄弱阶段。根据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关于学习内容的思维结构的不同水平,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SOLO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作用,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现有的SOLO理论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样本太少,规模太小,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和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机械,其动作的传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机构来完成的。铰链四杆机构是机械行业中最常见的机构之一。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第五版)第七章第二节。铰链四杆机构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复杂的运动规律,以独特可靠的低副连接形式,在工业、农业、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课程属于承上启下的内容,是分析铰链四杆机构性质和演化的基础,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本课程的重要章节之一。

一、备课

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只有分析和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本次授课班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对铰链四杆机构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具备探究本次课程内容所需的理论基础。班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个别学生表现出色,由于是初中起点的班级,基础差,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但是他们喜欢动手,勇于表现自己。结合以上分析,制定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见下表。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确定了本次课程的教学重难点:由于铰链四杆机构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类的机械中,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把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作为重点内容;而要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尤其是运动特点的分析,需要学生对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知识比较熟悉,这对初中起点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把这部分知识点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而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兴趣。初中起点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因此,针对学生特点,主要采用动画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播放动画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和探索研究的教学方法,配合模型感受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鼓励学生亲自制作模型,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收获;最后通过知识链接加深学生对生产实践的认识,让学生感到机械就在身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通过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关联比较―实践探究―构建新知―巩固升华”的学习方法达到所要求的各项目标。

三、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创设探究氛围、协作交流―进行思维碰撞、探索研究―积极突破难关、精彩展示―知识内化拓展、归纳总结―建立整体框架,整个过程注重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前要求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自学任务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1.新课导入

通过展示雷达天线俯仰和子弹上膛的动画并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丰富学生对现实生产、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协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协作交流。教师结合图片,带领学生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为每个小组发一个铰链四杆机构模型,引导学生根据定义,自己动手找出铰链四杆机构的机架、连杆和连架杆,并通过动画演示,诠释曲柄和摇杆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认识。

通过动画演示不同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观察各类型铰链四杆机构的特点并加以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铰链四杆机构的分类。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使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通过学习伙伴的讲解交流,双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演示生活中常见的铰链四杆机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判断其类型,既能检验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三种类型的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得以加强。通过“演示动画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三步教学法,分解难点,层层递进,深化重点的同时,变难点为趣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探索研究

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既是本次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将演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教师分析每种类型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种,总结出结论后,让学生尝试其余实例的分析,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予以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精彩展示

为了增强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的深层次认识和动手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的硬纸板和大头钉制作一个铰链四杆机构。制作完成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制作的铰链四杆机构,并解说机构的组成、分类以及运动特点。教师针对每小组的表现予以点评,使学生在制作展示过程中,既能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突出了重点;也明确了各类型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突破了难点;使抽象的理论从实践中获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环节除了注重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其动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知识链接环节,通过演示风扇摇头机构、刨床进刀机构 、飞机起落架等机械机构,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对生产实践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与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职业意识。

5.归纳总结

知识的归纳总结最好是框架式结构,有了框架后,任你添砖加瓦。教师指定一名本次课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予以适当补充和完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知识框架。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布置独具特色的作业,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基础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为下次课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做好了铺垫。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突出专业特征,注重直观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兴趣盎然。

友情链接